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鏈說明了什麼道理

生物鏈說明了什麼道理

發布時間:2022-12-27 12:44:29

A. 食物鏈有什麼啟示

食物鏈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這種關系的構成的,所以食物鏈特點是起點必須是生產者,箭頭指向消費者,不能出現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故答案為:食物鏈特點是:起點必須是生產者,箭頭指向消費者,不能出現非生物部分和分解者.

B. 從食物鏈的角度解釋「一山不能容二虎」是怎麼樣的

首先先要說明的知識是能量在食物鏈上的傳遞是逐級遞減的,從上一營養級傳遞到下一營養級時是以10%-20%的效率進行傳遞的,即以生物的同化量來舉例的話:羊吃草,羊的體重要增加1kg,則需草的量至少是5kg,最多是10kg;若狼吃羊,即狼增加1kg體重,需要羊肉至少5kg,最多10kg,推至草上,則該效率乘方,就需草至少25kg,最對100kg.
例子有些繁瑣,只是想說明的就是高級營養級要想得到足夠的能量,必須有5倍於它,或者10倍於它的上一營養級的能量,若是說再上一營養級,則需要25-100倍於它的能量來供應,這就要求第一營養級必須含能量最多,下一營養級次之,從而形成能量金字塔,而通常情況下生物數量也會呈金字塔型,比如草原上草等植物最多、植食性動物如鹿次之、肉食性動物如獅子最少.
因為能量的逐級遞減,一個地域內的最高級消費者數量受到生產者數量的限制,故不會太多,這就是『一山不能容二虎』的道理

C. 什麼是食物鏈

食物鏈 *** ,自由的網路全書 跳轉到: 導航
搜尋 食物鏈(也叫做食物網),是表示物種之間的食物組成關系,在生態學中能代表物質和能量在物種之間轉移流動的情況。 一種有機體一般要依賴其他有機體作為它的食物和能量的來源,各個物種被分為不同的營養層次,最底層是「生產者」,是以來陽光行光合作用,自行用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綠色植物;再上層是各級「消費者」,要依賴生產者供應物質和能量;當消費者死亡以後,「分解者」會以他們的屍體為食物。 [編輯] 食物鏈 食物鏈這個詞是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Charles Sutherland Elton)於1927年首次提出的,據他自己說是受到中國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啟發。食物鏈包括幾種類型:捕食性、寄生性、腐生性、碎食性等,不同營養層的物種組成一個鏈條。例如: 浮游生物 → 軟體動物 → 魚類 → 烏賊 → 海豹 → 虎鯨 按照這個鏈條的順序,它們以底層生物為食物,物質和能連沿著這個鏈條的順序向頂層流動。 [編輯] 食物網 北極物種之間的食物閘道系 北極物種之間的食物閘道系 但是各種生物未必只依賴一種食物為生,互相之間甚至還有互為食物的關系,例如民間根據觀察曾經有「夏季蛇吃老鼠,冬季老鼠吃蛇」的說法,因為冬季冬眠的蛇無法反抗掘地的老鼠。這些復雜的關系往往不是一根鏈條能說明的,把各種關系聯系起來就會組成一個「網」。圖中顯示的就是北極生態系統的食物網。 [編輯] 參見 * 生態學
食物鏈──將物種聯系起來的食物路徑 食物鏈是一種食物路徑,它聯系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鏈中的 能量和營養素在不同生物間傳遞著。食物鏈很少包括六個以上的物種, 因為傳遞的能量每經過一階段或食性層次就會減少一些。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雖然種類繁多,但根據它們在能量和物質運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歸納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類。 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用簡單的物質製造食物的自養生物,這種功能就是光合作用,也包括一些化學合成細菌,它們也能夠以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進行初級生產或稱為第一性生產,因此它們就是初級生產者或第一性生產者,其產生的生物量稱為初級生產量或第一性生產量。生產者的活動是從環境中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陽光能或化學的作用下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太陽輻射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不斷的輸入到生態系統中轉化為化學能力即生物能,成為消費者和分解者生命活動中唯一的能源。 消費者屬於異養生物,指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機物為食的動物,它們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根據食性不同,可以區分為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兩大類。食草動物稱為第一級消費者,它們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這一類動物如一些昆蟲、鼠類、野豬一直到象。食草動物又可被食肉動物所捕食,這些食肉動物稱為第二級消費者,如瓢蟲以蚜蟲為食,黃鼠狼吃鼠類等,這樣,瓢蟲和黃鼠狼等又可稱為第一級食肉者。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動物的大型食肉動物如狐狸、狼、蛇等,稱為第三級消費者或第二級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級食肉動物為食物的如獅、虎、豹、鷹、鷲等猛獸猛禽,就是第四級消費者或第三級食肉者。此外,寄生物是特殊的消費者,根據食性可看作是草食動物或食肉動物。但某些寄生植物如桑寄生、槲寄生等,由於能自己製造食物,所以屬於生產者。而雜食類消費者是介於食草性動物和食肉性動物之間的類型,既吃植物,又吃動物,如鯉魚、熊等。人的食物也屬於雜食性。這些不同等級的消費者從不同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就形成了〝營養級〞。 由於很多動物不只是從一個營養級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如第三級食肉者不僅捕食第二級食肉者,同樣也捕食第一級食肉者和食草者,所以它屬於幾個營養級。而最後達到人類是最高級的消費者,他不僅是各級的食肉者,而且又以植物作為食物。所以各個營養級之間的界限是不明顯的。 分解者也是異養生物,主要是各種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及腐食性動物如食枯木的甲蟲、白蟻,以及蚯蚓和一些軟體動物等。它們把復雜的動植物殘體分解為簡單的化合物,最後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去,被生產者再利用。分解者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大約有90% 的陸地初級生產量都必須經過分解者的作用而歸還給大地,再經過傳遞作用輸送給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分解者又可稱為還原者。 只要冇左其中一樣. 整個生態環境都會有重大改變 【Food Chain 食物鏈】 捕食者和獵物之間的所有交互作用,包括進出泥土的養分交流。這些交互作用把生態系統中各成員連系起來,描繪出能量如何自某生物傳輸至另一生物。 I. 食物鏈(food chain)及食物網(food web) 1. 食物鏈 (food chain) 食物鏈顯示生態系中生物互相攝食的關系。 所有食物鏈都是由生產者開始。 i. 生產者:procers 生產者能藉光合作用將簡單的無機物(水及二氧化碳)制方復雜的有機食物,例如綠色植物是生產者。 ii. 消費者:consumers 動物是消費者。消費者不能自製食物。 草食性動物以吃植物為生,稱為初級消費者primary consumers。 肉食性動物以初級消費者為食物,稱為次級消費者secondary consumers。 以次級消費者為食物的稱為三級消費者tertiary consumers。 生產者(植物) → 初級消費者(草食性動物) → 次級消費者 (肉食性動物) → 頂級消費者 a. 樹葉 → 毛蟲 → 小鳥 → 鷹 b. 草 → 羊 → 人 c. 玉蜀黍 → 人 2. 食物網 (food web) 將群落中各食物鏈連起便形成一個食物網。 3. 分解者 deposers 分解者將有機廢物及動植物屍體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 它們通常不會在食物網中顯示出來。 分解者包括細菌bacteria及真菌fungi。 分解者的存在有助於生態系中物質的循環,因它們將有機廢物及動植物屍體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這些無機物再被植物吸收。使物質在生態系中循環。 II. 食性層次 (trophic level) 生物在食物中的位置稱為食性層次。 食物鏈中的生物 類別 食性層次 鷹 三級消費者 第四層 鳥 次級消費者 第三層 草蜢 初級消費者 第二層 草 生產者 第一層
參考: .knowledge.yahoo/question/?qid=7007010104787
食物鏈(也叫做食物網),是表示物種之間的食物組成關系,在生態學中能代表物質和能量在物種之間轉移流動的情況。 一種有機體一般要依賴其他有機體作為它的食物和能量的來源,各個物種被分為不同的營養層次,最底層是「生產者」,是以來陽光行光合作用,自行用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綠色植物;再上層是各級「消費者」,要依賴生產者供應物質和能量;當消費者死亡以後,「分解者」會以他們的屍體為食物。 [編輯] 食物鏈 食物鏈這個詞是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Charles Sutherland Elton)於1927年首次提出的,據他自己說是受到中國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啟發。食物鏈包括幾種類型:捕食性、寄生性、腐生性、碎食性等,不同營養層的物種組成一個鏈條。例如: 浮游生物 → 軟體動物 → 魚類 → 烏賊 → 海豹 → 虎鯨 按照這個鏈條的順序,它們以底層生物為食物,物質和能連沿著這個鏈條的順序向頂層流動。 [編輯] 食物網 北極物種之間的食物閘道系但是各種生物未必只依賴一種食物為生,互相之間甚至還有互為食物的關系,例如民間根據觀察曾經有「夏季蛇吃老鼠,冬季老鼠吃蛇」的說法,因為冬季冬眠的蛇無法反抗掘地的老鼠。這些復雜的關系往往不是一根鏈條能說明的,把各種關系聯系起來就會組成一個「網」。圖中顯示的就是北極生態系統的食物網。
參考: zh. *** /w/index?title=%E9%A3%9F%E7%89%A9%E9%8F%88&variant=zh-
食物鏈即是我食他
他食你
你食我
世世代代
若有一日
你因某些問題而消失了
咁我就無咗食物而跟住全部餓死
咁他也無、咗食物又餓死埋
咁就冚家瓜哂.可想而知食物鏈幾重要
食物鏈1蘆葦à基圍蝦à魚à野鴨à人類 食物鏈2紅樹à招潮蟹à池鷺/小白鷺à猛禽à人類 食物鏈3海藻à彈塗魚à普通翠鳥à猛禽à人類 食物鏈4馬纓丹à蝴蝶à鵲鴝à猛禽 食物鏈5人類à蚊à蟾蜍(兩棲類動物)à眼鏡蛇(蛇)à獴
食物鏈(也叫做食物網),是表示物種之間的食物組成關系,在生態學中能代表物質和能量在物種之間轉移流動的情況。 一種有機體一般要依賴其他有機體作為它的食物和能量的來源,各個物種被分為不同的營養層次,最底層是「生產者」,是以來陽光行光合作用,自行用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綠色植物;再上層是各級「消費者」,要依賴生產者供應物質和能量;當消費者死亡以後,「分解者」會以他們的屍體為食物。 食物鏈 食物鏈這個詞是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Charles Sutherland Elton)於1927年首次提出的,據他自己說是受到中國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啟發。食物鏈包括幾種類型:捕食性、寄生性、腐生性、碎食性等,不同營養層的物種組成一個鏈條。例如: 浮游生物 → 軟體動物 → 魚類 → 烏賊 → 海豹 → 虎鯨 按照這個鏈條的順序,它們以底層生物為食物,物質和能連沿著這個鏈條的順序向頂層流動。 食物網 北極物種之間的食物閘道系 但是各種生物未必只依賴一種食物為生,互相之間甚至還有互為食物的關系,例如民間根據觀察曾經有「夏季蛇吃老鼠,冬季老鼠吃蛇」的說法,因為冬季冬眠的蛇無法反抗掘地的老鼠。這些復雜的關系往往不是一根鏈條能說明的,把各種關系聯系起來就會組成一個「網」。圖中顯示的就是北極生態系統的食物網。 美 國 稱 瘋 牛 症 病 牛 肉 並 無 流 入 食 物 鏈 美 國 農 業 部 透 露 , 當 地 第 二 宗 瘋 牛 症 的 病 牛 在 德 州 出 生 。 這 頭 十 二 歲 的 病 牛 去 年 十 一 月 被 屠 宰 , 原 本 用 作 制 造 寵 物 食 物 。 官 員 強 調 , 病 牛 的 肉 並 無 流 入 食 物 鏈 。 當 局 透 過 基 因 檢 驗 , 追 查 到 病 牛 的 來 源 地 。 但 暫 時 未 能 確 定 病 牛 何 時 受 感 染 ; 初 步 相 信 , 是 禁 止 以 牛 類 制 物 喂 飼 牛 只 的 法 例 在 97 年 生 效 之 前 。 食物鏈是一種食物路徑,它聯系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鏈中的 能量和營養素在不同生 物間傳遞著。食物鏈很少包括六個以上的物種, 因為傳遞的能量每經過一階段或食性層次 就會減少一些。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雖然種類繁多,但根據它們在能量和物質運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歸納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 三類。 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用簡單的物質製造食物的自養生物,這種功能就是光合作用, 也包括一些化學合成細菌,它們也能夠以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 是進行初級生產或稱為第一性生產,因此它們就是初級生產者或第一性生產者,其產生的 生物量稱為初級生產量或第一性生產量。生產者的活動是從環境中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在 太陽光能或化學的作用下合成碳水化合物。因此太陽輻射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不斷的 輸入到生態系統中轉化為化學能力即生物能,成為消費者和分解者生命活動中唯一的能源。 消費者屬於異養生物,指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機物為食的動物,它們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根據食性不同,可以區分為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兩大類。 食草動物稱為第一級消費者,它們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這一類動物如一些昆蟲、鼠類、野豬一直到象。食草動物又可被食肉動物所捕食,這些食肉動物稱為第二級消費者,如瓢蟲以蚜蟲為食,黃鼠狼吃鼠類等,這樣,瓢蟲和黃鼠狼等又可稱為第一級食肉者。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動物的大型食肉動物如狐狸、狼、蛇等,稱為第三級消費者或第二級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級食肉動物為食物的如獅、虎、豹、鷹、鷲等猛獸猛禽,就是第四級消費者或第三級食肉者。 此外,寄生物是特殊的消費者,根據食性可看作是草食動物或食肉動物。但某些寄生植物如桑寄生、槲寄生等,由於能自己製造食物,所以屬於生產者。而雜食類消費者是介於食草性動物和食肉性動物之間的類型,既吃植物,又吃動物,如鯉魚、熊等。人的食物也屬於雜食性。這些不同等級的消費者從不同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就形成了〝營養級〞。由於很多動物不只是從一個營養級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如第三級食肉者不僅捕食第二級食肉者,同樣也捕食第一級食肉者和食草者,所以它屬於幾個營養級。而最後達到人類是最高級的消費者,他不僅是各級的食肉者,而且又以植物作為食物。所以各個營養級之間的界限是不明顯的。 分解者也是異養生物,主要是各種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及腐食性動物如食枯木的甲蟲、白蟻,以及蚯蚓和一些軟體動物等。它們把復雜的動植物殘體分解為簡單的化合物,最後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去,被生產者再利用。分解者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大約有90% 的陸地初級生產量都必須經過分解者的作用而歸還給大地,再經過傳遞作用輸送給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分解者又可稱為還原者。 只要冇左其中一樣. 整個生態環境都會有重大改變
食物鏈=各動物(1)食植物(1)
又被動物(2)食
動物(2)死後又成為植物(2)肥料
又被動物(3)食......
參考: me
食物鏈(也叫做食物網),是表示物種之間的食物組成關系,在生態學中能代表物質和能量在物種之間轉移流動的情況。 一種有機體一般要依賴其他有機體作為它的食物和能量的來源,各個物種被分為不同的營養層次,最底層是「生產者」,是以來陽光行光合作用,自行用水和二氧化碳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的綠色植物;再上層是各級「消費者」,要依賴生產者供應物質和能量;當消費者死亡以後,「分解者」會以他們的屍體為食物。 [編輯] 食物鏈 食物鏈這個詞是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Charles Sutherland Elton)於1927年首次提出的,據他自己說是受到中國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啟發。食物鏈包括幾種類型:捕食性、寄生性、腐生性、碎食性等,不同營養層的物種組成一個鏈條。例如: 浮游生物 → 軟體動物 → 魚類 → 烏賊 → 海豹 → 虎鯨 按照這個鏈條的順序,它們以底層生物為食物,物質和能連沿著這個鏈條的順序向頂層流動。 [編輯] 食物網 北極物種之間的食物閘道系但是各種生物未必只依賴一種食物為生,互相之間甚至還有互為食物的關系,例如民間根據觀察曾經有「夏季蛇吃老鼠,冬季老鼠吃蛇」的說法,因為冬季冬眠的蛇無法反抗掘地的老鼠。這些復雜的關系往往不是一根鏈條能說明的,把各種關系聯系起來就會組成一個「網」。圖中顯示的就是北極生態系統的食物網。
參考: zh. *** /w/index?title=%E9%A3%9F%E7%89%A9%E9%8F%88&variant=zh-
每樣生物互相影響既野=.=

D. 什麼是食物鏈

食物鏈是指生物相互制約、相互依存所形成的食物網路關系。食物對任何生物來說都是極為重要,它是能供應生活所需的能源,修補受損機能及生長之用。而吃和被吃的行為在生物之間是互相緊密連系的,這就促成了食物鏈的形成。
食物鏈類型可分為4種:捕食性食物鏈、寄食性食物鏈、腐食性食物鏈和碎食性食物鏈
如草原生態的食肉動物—食草動物以及昆蟲—鳥類等,它們互相制約,共生共榮。它們之間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自然和諧的。在非洲大草原,以獅子、獵豹和獵狗為代表的食肉動物專吃食草動物,它們對角馬甚至斑馬的獵殺是兇殘的,但這種殘酷的捕殺既是食肉動物生存繁衍的需要,同時也是保持草原植物繁茂和生態平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如果沒有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控制,食草動物就會迅速發展起來,當食草動物發展到一定數量,草原就難以承受,草原退化,食草動物也就失去生存和發展的條件。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捕殺,不僅能控制食草動物種群的數量,從某種意義上說同時也是提高食草動物的質量。生物學家經過長期的野外考察證明,食肉動物在獵捕過程中,選擇的對象往往是病殘弱小的食草動物,這無疑有利於物種的優勝劣汰。從這一點說,食肉動物對食草動物的兇殘捕殺,就顯得自然合理,天經地義了。
食肉動物以食草動物為食,在控制食草動物種群數量的同時保護了草原,各類飛鳥對昆蟲的捕食和食肉動物一樣,也起到保護草原的作用。而飛禽走獸的糞便則成為上好肥料,促使各種植物的生長。這種以植物為主體,食草動物、食肉動物以及昆蟲—鳥類為客體所形成的食物鏈,對維護草原的生態平衡都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呼倫貝爾草原,是我國北方最大的草原之一,那兒牧草豐茂,牛羊成群,是我國最大的牧業基地。可是,歷史上由於這兒野狼成群,對牧業的發展構成嚴重的威脅,為了保護人畜的安全,當地牧民曾經組織過大規模的獵捕野狼活動,使野狼的數量銳減,剩下為數不多的狼再也不敢以草原為家,以牛羊為食,統統搬到深山老林里去了。野狼不見了,畜牧業空前發展,在牛羊種群不斷增加的同時,野兔以驚人的速度發展起來,野兔和牛羊爭食牧草,草原難以承載,導致草場急劇退化,使草原面臨沙化的危險。
事實使人們認識到,食物鏈的任何一個環節一旦出現了問題,災難也就快要降臨了。野狼在飢餓的時候,固然偷獵牛羊,但在正常情況下,野狼是以野兔為食的。從這一點上說,是野狼控制了野兔的繁殖和發展,避免了野兔和牛羊爭食的現象,保證了草原的正常生態環境。當牧民認識到這一自然規律後,對野狼也就寬容了許多,再也不談狼色變、見狼就打了。
知道了吧?

E. 食物鏈是什麼意思

食物鏈是一種食物路徑,食物鏈以生物種群為單位,聯系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鏈中的能量和營養素在不同生物間傳遞著,能量在食物鏈的傳遞表現為單向傳導、逐級遞減的特點。食物鏈很少包括六個以上的物種,
因為傳遞的能量每經過一階段或食性層次就會減少一些,所謂「一山不能有二虎」便是這個道理。

F. 狼羊草食物鏈明白了什麼道理

很多道理啊:

  1. 保護環境,別亂殺野生動物,因為殺一種可能死幾種。

  2. 食物鏈越高的動物越難活——外表強大不見得真強大。

  3. 每件事都有兩個方面,狼吃羊也是為了謀生。

G. 語文題:通過大魚吃小魚這種生物鏈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食物鏈一詞是英國動物學家埃爾頓(C.S.Eiton)於1927年首次提出的,據他自己說是受到中國俗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的啟發(但今天看來,此事多是無中生有之類).如果一種有毒物質被食物鏈的低級部分吸收,如被草吸收,雖然濃度很低,不影響草的生長,但兔子吃草後有毒物質很難排泄,當它經常吃草,有毒物質會逐漸在它體內積累,鷹吃大量的兔子,有毒物質會在鷹體內進一步積累.因此食物鏈有累積和放大的效應.美國國鳥白頭鷹之所以面臨滅絕,並不是被人捕殺,而是因為有害化學物質DDT逐步在其體內積累,導致生下的蛋皆是軟殼,無法孵化.一個物種滅絕,就會破壞生態系統的平衡,導致其物種數量的變化,因此食物鏈對環境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食物鏈是一種食物路徑,食物鏈以生物種群為單位,聯系著群落中的不同物種.食物鏈中的能量和營養素在不同生物間傳遞著,能量在食物鏈的傳遞表現為單向傳導、逐級遞減的特點.食物鏈很少包括六個以上的物種,因為傳遞的能量每經過一階段或食性層次就會減少一些,所謂「一山不能有二虎」便是這個道理.
生態系統中的生物雖然種類繁多,並且在生態系統分別扮演著不同的角色,根據它們在能量和物質運動中所起的作用,可以歸納為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三類.
生產者主要是綠色植物,能用無機物製造營養物質的自養生物,這種功能就是光合作用,也包括一些化能細菌(如硝化細菌),它們同樣也能夠以無機物合成有機物,生產者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進行初級生產或稱為第一性生產,因此它們就是初級生產者或第一性生產者,其產生的生物量稱為初級生產量或第一性生產量.生產者的活動是從環境中得到二氧化碳和水,在太陽光能或化學能的作用下合成碳水化合物(以葡萄糖為主).因此太陽輻射能只有通過生產者,才能不斷的輸入到生態系統中轉化為化學能力即生物能,成為消費者和分解者生命活動中唯一的能源.
消費者屬於異養生物,指那些以其他生物或有機物為食的動物,它們直接或間接以植物為食.根據食性不同,可以區分為食草動物和食肉動物兩大類.食草動物稱為第一級消費者,它們吞食植物而得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和能量,這一類動物如一些昆蟲、鼠類、野豬一直到象.食草動物又可被食肉動物所捕食,這些食肉動物稱為第二級消費者,如瓢蟲以蚜蟲為食,黃鼠狼吃鼠類等,這樣,瓢蟲和黃鼠狼等又可稱為第一級食肉者.又有一些捕食小型食肉動物的大型食肉動物如狐狸、狼、蛇等,稱為第三級消費者或第二級食肉者.又有以第二級食肉動物為食物的如獅、虎、豹、鷹、鷲等猛獸猛禽,就是第四級消費者或第三級食肉者.此外,寄生物是特殊的消費者,根據食性可看作是草食動物或食肉動物.但某些寄生植物如桑寄生、槲寄生等,由於能自己製造食物,所以屬於生產者.而雜食類消費者是介於食草性動物和食肉性動物之間的類型,既吃植物,又吃動物,如鯉魚、熊等.人的食物也屬於雜食性.這些不同等級的消費者從不同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就形成了」營養級〃.
由於很多動物不只是從一個營養級的生物中得到食物,如第三級食肉者不僅捕食第二級食肉者,同樣也捕食第一級食肉者和食草者,所以它屬於幾個營養級.而最後達到人類是最高級的消費者,他不僅是各級的食肉者,而且又以植物作為食物.所以各個營養級之間的界限是不明顯的.
實際在自然界中,每種動物並不是只吃一種食物,因此形成一個復雜的食物鏈網.
分解者也是異養生物,主要是各種細菌和真菌,也包括某些原生動物及腐食性動物如食枯木的甲蟲、白蟻,以及蚯蚓和一些軟體動物等.它們把復雜的動植物殘體分解為簡單的化合物,最後分解成無機物歸還到環境中去,被生產者再利用.分解者在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因為大約有90% 的陸地初級生產量都必須經過分解者的作用而歸還給大地,再經過傳遞作用輸送給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所以分解者又可稱為還原者.
生物鏈是不能根據自己的願望來改變的,如果改變不當,則會對生物產生極大的影響.
食物鏈又稱為「營養鏈」.指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以食物聯系起來的鏈鎖關系.例如池塘中的藻類是水蚤的食物,水蚤又是魚類的食物,魚類又是人類和水鳥的食物.於是,藻類一水蚤一魚類一人或水鳥之間便形成了一種食物鏈.根據生物間的食物關系,叮將食物鏈分為四類;
(1)捕食性食物鏈.它是以植物為基礎,後者捕食前者.如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
(2)碎食性食物鏈.指以碎食物為基礎形成的食物鏈.如樹葉碎片及小藻類一蝦(蟹)一魚一食魚的鳥類.
(3)寄生性食物鏈.以大動物為基礎,小動物寄生到大動物上形成的食物鏈.如哺乳類--跳蚤--原生動物--一原生動物--細菌--過濾性病毒.
1水稻→稻螟蟲→青蛙→ 蛇
水稻→稻螟蟲→麻雀
水稻→麻雀(麻雀是雜食性的,既吃水稻種子又吃昆蟲)
2.植物→秧雞→鷹
浮游植物→浮游動→小魚→白鷺

H. 12 大自然的啟示 「食物鏈」指什麼「生態平衡」呢簡介!!

指自然生態系統中生物與環境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相互作用而建立起來的動態平衡聯系。又稱「自然平衡」。 在自然界中,不論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份和光、水、土壤、空氣、溫度等非生物成份所組成。每一個成分都並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統一綜合體。它們之間通過相互作用達到一個相對穩定的平衡狀態,稱為生態平衡。 實際上也就是在生態系統中生產、消費、分解之間地保持穩定。如果其中某一成分過於劇烈地發生改變,都可能出現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使生態平衡遭到破壞。如果某種化學物質或某種化學元素過多地超過了自然狀態下的正常含量,也會影響生態平衡。 生態平衡是生物維持正常生長發育、生殖繁衍的根本條件,也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條件! 生態平衡遭到破壞,會使各類生物瀕臨滅絕。20世紀70年代末期,兩棲動物的數量開始銳減,到了1980年已有129個物種滅絕。2005年初,一份全球兩棲動物調查報告「全球兩棲動物評估」顯示,目前所知的全球5743種兩棲動物有32%都處於瀕危境地。但是科學家還不清楚為什麼會導致兩棲動物如此銳減,目前主要的理論根據就是棲息地減少。

I. 食物鏈說明什麼哲學道理

內含物質的普遍聯系,物質的永動性,
物質的量
變到質變的轉化,事物的往復循環,一級高似一級的
羅旋
性上升似的循環,深含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事物普遍聯系轉化的
自然規律

J. 食物鏈給人的啟示(關於人生或人與社會的)急~~~~~~~~~~~XXXX

生物之間存在著及其密切的依存關系,事物鏈中的任何一方面出現問題都會引起整個生態系統的平衡。
人亦如此,人與熱之間也需要互相幫助、理解,沒有人能離開朋友。一個團隊更應該如此,大家齊心和力做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保證自己所在的環境有秩序的發展。

閱讀全文

與生物鏈說明了什麼道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