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見的農葯助劑主要有哪些
農葯助劑按來源大體可分為:①無機礦物類;②生物來源的天然物質;③有機合成化合物,其中又可分為表面活性物質和非表面活性物質兩類。農葯助劑的發展日趨精細化。中國已建立一定規模的農葯助劑工業。
常用助劑有以下幾類:
填料和載體 在劑型加工中用於稀釋原葯的惰性固體填充物稱為填料;能吸附或承載有效成分的填料稱為載體。填料不僅起稀釋作用,而且還能改善物理性能,有利於原葯的粉碎和分散。填料的理化性質與制劑的穩定性有關,應選擇使用。粉劑加工多採用中性無機礦物如陶土、高嶺土(見粘土)、硅藻土、滑石粉等。浸漬法顆粒劑採用吸油性強的活性白土、膨潤土(見粘土)等。包衣法顆粒劑採用非吸油性的粒狀硅砂為載體。
乳化劑 一類表面活性劑,能使一種流體以極微小的液珠穩定地分散在另一種與之互不相溶的液體(例如油在水中)中,形成乳濁液。常用的有聚氧乙烯基的酯及醚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和烷基苯磺酸鹽等陰離子表面活性劑。一般採用非離子型和陰離子型復合配製的乳化劑,其比例調節到最適宜的親水親油平衡值(HLB值),以得到最佳乳化效果。
分散劑 一類表面活性劑,其功能是保持粉粒分散,防止凝聚結團。常用的有烷基芳基磺酸鹽及其甲醛縮合物、木質素磺酸鹽、烷基酚聚氧乙烯基醚甲醛縮合物、硫酸鹽等。
濕潤劑 一類表面活性劑,其功能是降低葯液的表面張力,使葯粒迅速濕潤,並使葯液容易在施用目標的表面濕潤和展布,幫助葯劑滲透。常用的有含皂素的皂角粉、茶子餅粉和含木質素的亞硫酸紙漿廢液,以及合成的表面活性劑如聚氧乙烯基烷基芳基醚、聚氧乙烯基烷基醚、烷基苯磺酸鹽、烷基萘磺酸鹽等。
展著劑 一類表面活性劑,其功能為增強葯劑在施用目標表面的固著能力,抵抗風雨吹洗,使葯效充分發揮,兼有濕展、滲透能力。常用的有非離子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木質素磺酸鹽、乳酪素等。在某些情況下葯液中添加一些礦物油或植物油也可起展著作用。
溶劑 指農葯工業生產和應用技術中使用的溶劑、液體稀釋劑和/或載體的總稱。如苯類、柴油、甲醇、石油醚等。
粘著劑 能增加農葯對固體表面粘著性能的助劑。能增加農葯對固體表面粘著性能的助劑。可提高耐雨水的沖洗,提高持效性。如礦物油、明膠、聚乙烯醇等。
穩定劑 指具有延緩和阻止農葯極其加工製品的化學和物理性能自發劣化趨勢的各類助劑總稱。穩定劑有兩方面的功能:一是保持和增強產品物理和物理化學性能的助劑,包括防結晶、抗絮凝、沉降、抗結快及懸浮助劑等,稱物理穩定劑;二是化學穩定劑,包括防分解、抗氧化、防紫外線輻照劑等,它們主要是保持和增強產品化學性能,特別是防止和減緩有效成分的分解。如1,2-丁二醇、異丙基磷酸酯、wgwin D902(用於抑制甲維鹽和阿維菌素的分解)等。
增效劑 本身沒有生物活性,與某些農葯混用時,能顯著提高農葯毒力和葯效的助劑。廣泛應用於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葉面肥、植物生長調節劑、微量元素和生物農葯等農用化學品的噴霧混合液中,特別適合內吸型葯劑。以中聯化工榮譽原葯胺鮮酯(DA-6)為例證: 一般情況下:殺蟲劑:每5克可配葯液5~20公斤;殺菌劑:每5克可配葯液10~35公斤;除草劑:每5克可配葯液3.5~20公斤;可防治和緩解葯害;植物生長調節劑:每5克可配葯液10~20公斤;葉面肥肥料與微量元素:每5克可配葯液5~35公斤。
噴霧助劑 指噴霧施葯時應用的助劑總稱。應用噴霧助劑的原因是因為現今施葯技術,特別是噴霧施葯技術中,普遍存在農葯有效利用率低的問題。有人對殺蟲劑在田間噴施後葯劑的分布作典型調查後指出,真正達到害蟲體的葯量不到施葯量的1%,即99%以上的農葯不僅沒有發揮作用,而是變成污染源,引起人們越來越強烈的關注。如今,在美、日、西歐各國,噴霧助劑已成為助劑領域非常活躍的領域。在美國噴施除草劑時幾乎總要用助劑,高效和超高效除草劑都有這種情形。
助劑類型
①有助於農葯有效成分的分散。包括分散劑、乳化劑、溶劑、載體、填料等。②有助於發揮葯效或延長葯效。包括穩定劑、控制釋放助劑、增效劑等。③有助於防治對象接觸或吸收農葯有效成分。包括濕潤劑、滲透劑、粘著劑等。④增加安全性及使用方便。包括防漂移劑、安全劑、解毒劑、消泡劑、警戒色等。
2. 表面活性劑的種類有哪些
表面活性劑的種類有:
1、陰離子表面活性劑
此類活性劑多見的有直鏈烷基苯磺酸鈉和α-烯基磺酸鈉。直鏈烷基苯磺酸鈉別號LAS或ABS,為白色或淡黃色粉狀或片狀固體,可溶於水,雖然在較低溫度下水溶性較差,常溫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3以下,但在復配表面活性劑體系中溶解性極好。
2、高檔脂肪醇硫酸酯類
乳化性很強,且較安穩,較耐酸和鈣、鎂鹽。在葯劑學上可與一些高分子陽離子葯物發生堆積,對粘膜有一定影響性,用作外用軟膏的乳化劑,也用於片劑等固體制劑的濕潤或增溶。當乳液膏霜被塗到肌膚上時,這些膠束就會決裂(破乳),並釋放出包裹在內的油脂顆粒,這些油脂顆粒會在肌膚外表構成一層薄薄的油脂膜來維護肌膚里的水分免於丟失,當然其間的活性成分也會被肌膚吸收。
3、磺酸化物
合成洗滌劑是表面活性劑花費大的商場之一,商品包含洗衣粉、液體洗滌劑、餐具洗滌劑和各種家庭用清洗商品及自個維護用品如:洗發香波、護發素、發乳、發膠脂、潤膚乳液、爽膚液和洗面奶等。工業用表面活性劑是民用表面活性劑以外用於各工業范疇的表面活性劑總和,其運用范疇包含紡織工業,金屬工業,塗料、油漆、顏料工業,食品工業,造紙工業,塑料樹脂工業,皮革工業,石油發掘,建材工業,采礦業,能源工業等。以下就幾個方面進行敘說。
4、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在水中的溶度是因為分子中具有強親水性的官能團,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在數量上僅次於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是一類很多運用的首要種類,跟著石油工業的開展,所用質料環氧乙烷本錢的不斷降低,它的產值還會不斷提高。
(2)生物質聚氧烷基醚是什麼擴展閱讀
表面活性劑的分類
1、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硬脂酸,十二烷基苯磺酸鈉
2、陽離子表面活性劑:季銨化物
3、兩性離子表面活性劑:卵磷脂,氨基酸型,甜菜鹼型
4、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烷基葡糖苷(APG),脂肪酸甘油酯,脂肪酸山梨坦(司盤),聚山梨酯(吐溫)
3.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產品分類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按親水基團分類,有聚氧乙烯型和多元醇型兩類。 這種類型的表面活性劑又稱聚乙二醇型,是環氧乙烷與含有活潑氫的化合物進行加成反應的產物;
⑴烷基酚聚氧乙烯醚
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 主要產品包括辛基酚聚氧乙烯醚, 和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作為洗滌劑,分子中加成的環氧乙烷數n=9~12。由於親水基是由羥基和醚鍵構成的,而且只在分子的端基存在一個羥基,親水性很小,要使分子有足夠的親水性,必須增加環氧乙烷加成的分子數n,即含的醚鍵越多,親水性越好。因此可通過結合不同的環氧乙烷分子數目來調節親水性。一般得到的環氧乙烷加成產物都是具有不同分子數(n)的混合物,通常n是一個平均值。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向加成環氧乙烷分字產物的HLB值,HLB值越大親水性越好。
對於聚乙二醇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一個突出的性質表現為具有濁點,這是由它的結構特點所決定的。在無水狀態下,聚乙二醇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中的聚氧乙烯鏈呈鋸齒形狀態,溶於水後醚鍵上的氧原子與水中的氫原子形成微弱的氫鍵,分子鏈呈曲折狀,親水性的氧原子位於鏈的外側,而次乙基 (—CH2CH2—)位於鏈的內側,因而鏈周圍恰似一個親水的整體。
形成氫鍵的反應是放熱的,而且這種氫鍵結合力較弱,所以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水溶液在溫度升高時,由於結合的氫鍵被破壞,使其親水性減弱,因而由原來的透明溶液變成白色混濁的乳濁液。而這種變化是可逆的,當溫度降低時溶液又恢復透明。將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透明水溶液緩慢加熱時,溶液開始呈現白·色混濁的溫度稱為它的「濁點」。濁點反映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親水性大小,親水性越大的,濁點也越高。為保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處於良好的溶解狀態,一般應控制在其濁點以下使用,HLB值以及使用性能都與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分子中加成的環氧乙烷分子數(n)有一定關系。例如壬基酚與n=9的環氧乙烷反應加成物,當其質量分數為0.2%~10%時的濁點為53℃,HLB值為12,這種產物的滲透力和去污力都很好,乳化力也相當強,因此用途廣泛,是洗滌劑的爭主要成分;而當環氧乙烷的加成數達到12擴時,HLB值上升到14,濁點上升到70℃,這種產品雖然去污力有所提高,但滲透力稍差;當加成的環氧乙烷n>15時,濁點超過i00℃,滲透力和去污力都很差,只能做特殊用途的乳化分散劑。因此要根據實際需要控制環氧乙烷的加成數。
水合後(與水鬆弛結合)成為曲折型聚氧乙烯鏈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水溶液中狀態)
當加入無機鹽或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與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復配時,對它的濁點會有影響。由於無機鹽的存在不利於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中聚氧乙烯鏈與水之間氫鍵形成而造成脫水現象,所以會降低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在水中溶解度和濁點i而加入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與之復配時,由於協同作用會使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濁點上升,擴大了它的使用溫度范圍。這些在實際應用中都應注意。
濁點的測定方法,稱取試樣1g,溶解後配成1%水溶液,倒人大試管內(直徑26mm,高200mm),使管內液面高為SOmm,然後將大試管在甘油浴中緩緩升溫,仔細觀察透明度的變化,邊加熱邊用攪拌器上下攪動,當試液變成混濁時,此時管內溫度計讀數,即為濁點。然後將大試管取出降溫,並記下恢復透明時的溫度,以資比較。濁點高於100℃的在封閉管內測定,對於很低的濁點,可置於丁基二乙二醇或乙醇液內進行。對於特別低的濁點產品,可測定其濁點滴定值,即將1g表面活性劑溶液約在10mL丙醇內,在(30土1)℃緩緩滴加蒸餾水至出現混濁為止。
工業上使用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商品主要有OP系列和TX系列產品。如OP—10分子結構為 是一種紡織業常用的擴散、勻染、乳化潤濕劑。TX—10的分子結構為 屬於辛基酚聚氧乙烯醚中的一種。TX後面的數字隨環氧乙,烷加成數而改變。由於合成這類化合物時環氧乙烷加成數是可以根據工藝條件調節的。隨著分子中環氧乙烷加成數的增加,表面活性劑從親油向親水逐漸變化,隨著HLB值的變化,可做成乳化劑、潤濕劑、洗滌劑、增溶劑等多種不同用途的品種。烷基碳鏈含8~12個碳原子的烷基酚加成九個環氧乙烷分子得到的產物的洗滌性能良好是常用的洗滌劑產品。
⑵高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高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 上面介紹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是一種用途廣泛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圖7—13 濁點的測定劑,但由於它的生物降解性差,已有減少使用的趨勢,而主要改用生物降解性能好的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
高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的水溶性受醇結構中碳原子數和加成的環氧乙烷分子數的影響很大。通常使用的脂肪醇含碳原子數在12一18之間,如果飽和十元醇的碳原子數比加成的環氧乙烷分子數多三個的話,一般在常溫下都是可溶於水的,例如月桂醇(十二碳醇)加成9個增環氧乙烷分子的產物,鯨蠟醇(十六碳醇)加成13個環氧乙烷分子的產物都是常溫下水溶性很好的,但鯨蠟醇加成11個環氧乙烷分子的產物水溶性較差,要加熱到較高溫度才能有較好的洗凈能力。
而含有碳數為18的高碳不飽和醇,十八碳—9—烯醇(油醇)受不飽和基團的影響,加成12個環氧乙烷的產物水溶性很好,並有較好的洗凈能力而它的15~20個環氧乙烷加成物、去污力和滲透力雖較差,但卻適合作乳化劑、分散劑以及和鹼合用的洗滌劑。
由於高碳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低於它濁點的溫度下有良好的洗滌去污能力,所以甩它配I制的洗滌劑能滿足低溫低泡耐硬水的要求。
AEO產品的最大特點是化學穩定性好在熱稀鹼、酸及氧化劑中均穩定。工業上使用的這類產品商品名為平平加O(C18H35O (CH2CH2O)15H)、勻染劑O(C12H250 (CH2CH20)22H)滲透劑JFC(C7~9H15~19O (CH2CH20)5H)等。以脂肪醇烷基鏈鏈含12~14個碳原子加成10個左右環氧乙烷的產物洗滌去污能力最好,是常用的洗滌劑成分。
⑶脂肪酸聚氧乙烯酯
脂肪酸聚氧乙烯酯(AE) 脂肪酸在催化劑的作用下可以與環氧乙烷加成,形成親I水基與疏水基由酯鍵連接的聚氧乙烯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但與上述兩類以醚鍵結合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不同,由於醚鍵易於水解,所以這類化合物在強鹼溶液中使用時會水解變成肥皂。這類化合物與高級醇或烷基酚的環氧乙烷加成物相比,一般滲透力、去污力都差些,因此不適合做洗滌劑,主要做乳化劑、分散劑、,染色助劑等。工業上使用的這類化合物如柔軟劑。
⑷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由脂肪酸甲酯在催化劑作用下,與環氧乙烷加成,與脂肪酸的聚氧乙烯醚相比,酯基更加穩定,特別是在耐酸耐鹼性能上有較大提高。
FMEE的原料為脂肪酸甲酯,脂肪酸甲酯本身為一類消泡劑,乙氧基化後的脂肪酸甲酯仍然具有低泡沫的特點。FMEE主要作為一種高效的凈洗劑,具有低泡沫、高濁點、凈洗性能優異,特別是具有出色的分散性能,良好的分散性在工業生產中非常重要,在工作液浴比越來越小的發展趨勢下,能夠有效防止工作液中的污垢聚集成團,甚至反沾污設備或加工的物料 。
商品化的FMEE為7mol的EO加成數,屬於親水性表面活性劑,FMEE無法獲得低於7mol的EO加成數產品如FMEE的3EO、5EO等產品,限制了FMEE作為親油性表面活性劑在乳化領域的應用。
⑸聚丙二醇的環氧乙烷加成物
聚丙二醇的環氧乙烷加成物(聚醚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這是由環氧丙烷通過加成聚合反應生成聚丙二醇,它是相對分子質量為1000—2500的化合物,由於分子中甲基的空間障礙,它的水溶性很小而適合作表面活性劑的親油基原料。當聚丙二醇與環氧乙烷加成或與環氧乙烷和環氧丙烷共聚時形成聚氧乙烯、聚氧丙烯相嵌的共聚物高分子表面活性劑,這類產品稱為聚醚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通式為RO(C3H60)m(C2H4O)nH。
此表面活性劑的親油性(疏水性)和親水性的大小可通過調節聚氧乙烯和聚氧丙烯的比例加以控制。不同比例和不同聚合方式得到各種不同性能的表面活性劑。聚醚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在很低濃度時就有降低界面張力的能力可以做W/O型及O/W型乳狀液的乳化劑,對硬水中鈣皂有分散作用並有良好的增溶作用,有的可做消泡劑、抑泡劑。
聚醚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具有無臭、無毒、無刺激性的特點,對化學試劑有良好的穩定性是一種新型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
(6)聚氧乙烯化的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聚氧乙烯化的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分子端基上的羥基可與硫酸或磷酸發生酯化反應,因此可以製成醇醚硫酸鹽或醇醚磷酸鹽等非離子—陰離子混合表面活性劑;
醇醚硫酸鹽(AES)比硫酸酯鹽型陰離子表面活性劑(AS)在常溫下有更好的水溶性,也不像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存在濁點在高溫下會從水中析出,所以是一種在水中有著很好溶解性,對鈣皂有較好分散能力,有較好起泡能力、抗硬水、抗無機鹽能力的優良表面活性劑。
醇醚磷酸鹽的洗凈去污能力比磷酸酯鹽陰離子表面活性劑有明顯提高並具有凈洗能力高、低泡、耐鹼、耐硬水和電解質以及耐高溫等特性。把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磺化並中和則可得到醇醚磺酸鹽型非離子—陰離子混合表面活性劑,
SO2Cl2 Na2SO3
R(OCH2CH2)nOH————>R(0CH2CH2)nC1————>R(OCH2CH2)nSO3Na
80~86℃ 155℃,1MPa
產品對酸、鹼、無機鹽的穩定性都很好。
用高級脂肪胺的環氧乙烷加成物季銨化可以得到非離子—陽離子的混合型表面活性劑,其結構如 ,這種產物具有陽離子和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特點,可作抗靜電劑、乳化劑、分散劑等。 多元醇型非離子表面活性劑是乙二醇、甘油季戊四醇、失水山梨醇和蔗糖等含有多個羥基的有機物與高級脂肪酸形成的酯。其分子中的親水基是羥基,由於羥基親水性弱所以多做乳化劑使用。這類產物來源於天然產品,具有易生物降解、低毒性的特點,因此多用於禽磁涸醫葯等部門,其中應用較多的是失水山梨醇酯。
⑴失水山梨醇酯
失水山梨醇酯 山梨醇是由葡萄糖加氫製得的多元醇,分子中有六個羥基。山梨醇在適當條件下可脫水生成失水山梨醇和二失水山梨醇。
失水山梨醇分子中剩餘的羥基與高級脂肪酸發生酯化反應得到失水山梨醇酯是多元醇表面活性劑。產物實際上是單酯,雙酯和三酯的混合物;脂肪酸可採用月桂酸,棕櫚酸,脂肪酸和油酸,其相應單酯的商品代號分別叫Span(司盤)-20、40、60、80。
若把司盤類多元醇表面活性劑再用環氧乙烷作用就得到相應的吐溫(Tween)類非表面活性劑。由於聚氧乙烯鏈的引入可以提高其水溶性,如由一個Span—60分子和20個環氧乙烷勞劃子加成得到的Tween—60。
Span和Tween系列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都是工業生產中常用的乳化劑。表7—工2列有司盤劃
和吐溫乳化劑的商品名稱、化學組成和HLB值。
⑵蔗糖酯
蔗糖酯蔗糖酯是蔗糖脂肪酸酯的簡稱。蔗糖(C12H22011)是一個葡萄糖分子與一個果糖分子縮合的產物,分子中有多個自由羥基,因此有良好的水溶性,能與高級脂肪酸發生酯化反應:
K2CO3
RCOOCH3+C12H22011=========RCOOC12H21O10+CH3OH
減壓,90~100℃
(脂肪酸甲酯) (蔗糖) (蔗糖脂肪酸單酯)
由於蔗糖酯有易於生物降解,可為人體吸收,對人體無害,不刺激皮膚的特點,因此大量用於食品和化妝晶中作乳化劑等添加劑,也,可用作低泡沫洗滌劑成分。
3. 烷基醇醯胺型
烷基醇醯胺是脂肪酸與乙醇胺的縮合產物。脂肪酸通常為椰子油酸、脂肪酸或月桂酸,乙醇胺為單乙醇胺或二乙醇胺。
乙醇胺是二、三乙醇胺的通稱,當氨與環氧乙烷反應時,氨分子中的三個活潑氫會被羥乙基取代而形成單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
其中比較重要的是月桂酸、椰子油酸、油酸和硬脂酸與-a,醇胺反應的產物。有脂肪酸與二乙醇胺分子比為I:1及1:2的兩種產物,當lmol脂肪酸與2mol二乙醇胺反應時得到一種水溶性烷基醇醯胺產物,商品名為尼納爾(Ninol),6501,2:1型烷醇醯胺。 非離子氟碳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不電離,其極性基通常由一定數量的含氧醚鍵和/或羥基構成。含氧醚鍵通常為聚氧乙烯基(polyoxyethylene)鏈或聚氧乙烯基片段或聚氧丙烯基(polyox—propylene)片段組成。這些極性基的長度是可以調節的,極性基長度的改變可改變非離子氟碳表面活性劑的親水親油平衡(Hy-drophile Lipophile Balance,即HLB)值,而非離子氟碳表面活性劑的HLB值對其所在體系的界面性質及乳液的穩定性有很大的影響。在本質上聚氧乙烯基或聚氧丙烯基的長短直接影響了分子中「過渡段」的長短,因此影響了氟碳表面活性劑的表面活性行為,這將在氟碳表面活性劑結構特點章節中詳細討論。所以使用非離子氟碳表面活性劑可以選擇其極性基的長度以達到滿意的應用效果。由於非離子氟碳表面活性劑在水溶液中不是離子狀態,所以穩定性高,不易受到電解質及某些無機鹽類存在的影響,pH值的變化對非離子氟碳表面活性劑也無明顯影響。非離子氟碳表面活性劑易溶於水溶液,既可溶解於酸性介質也可溶解於鹼性介質,比之於離子表面活性劑更易溶於有機溶劑,與離子表面活性劑及兩性表面活性劑有良好的相溶性。非離子氟碳表面活性劑不含帶電荷的表面活性離子,這使其不易優先在帶負電荷的表面吸附。當然,對這一性質也不能籠統說其利弊,取決於應用的條件。
在說明非離子氟碳表面活性劑因其不存在離子狀態而穩定的同時,還必須指出,這一類氟碳表面活性劑的極性基部分都是普通的碳氫化合物結構,且往往有相當的長度,所以與羧酸鹽或磺酸鹽極性基相比,其化學穩定性要差一些,因而限制了非離子氟碳表面活性劑在強氧化介質中的使用。
4. 聚氧乙烯烷基醇醚
-[-CH2CH2O-]n-H 聚氧乙烯烷基醇, n表示聚合度
R 表示烷基, O 表示氧 ,C是碳,H是氫。
氧的雙鍵分別連著個碳的基團就屬於醚類。所以全稱是聚氧乙烯烷基醇醚。至於有些地方輸入的不一樣是因為寫的形式不太一樣,有可能寫的是結構式
5. 聚氯乙烯烷基醚是什麼
洗衣粉—洗衣粉中四聚丙烯烷基苯磺酸鹽和烷基酚聚氯乙烯醚 聚氯乙烯烷基醚就是洗衣粉的化合物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是離子表面活性劑! 具有的良好的去污力、抗硬水性、較低的刺激性!
採用洗滌劑代替汽油、酒精、四氧化碳、三氯乙稀等清洗電機,可以降低成本,且無毒安全。所用洗滌應是中性,無損於絕緣,一般市售洗滌劑大部分是陽離子型,易吸潮,潮解後為電解質,不易清除。在清洗電機時會有殘余的清洗劑留在電機絕緣縫隙或毛細孔中,對絕緣層會有腐蝕作用。105洗滌劑、781洗滌劑,均是由各種類型的非離子表面活性劑配製成,主要有脂肪醇聚氯乙稀、烷基苯酚氯乙稀醚。烷基醇醯胺及三乙油酸皂等。
檸檬香精的化學性質不太清楚,但是檸檬酸的化學性質是水溶液呈酸性。 加熱可以分解成多種產物,與酸、鹼、甘油等發生反應。我想可能會有一點聯系吧!!
只查到這些我盡力了!!你看一下怎樣
6. 請問,石材清洗劑配方哪裡有
(1)中國專利(CN1055198)它是一種大理石表面清洗劑。由檸檬酸鈉、三乙醇胺、油酸、白油、甲基硅油、水等混合而成,據稱可以清洗無機和有機污垢,節約水,具有一定上光功能,成本較低等。
(2)中國專利(CN1064886),石材表面污垢、油泥、銹斑等的去污膏。由三聚磷酸鈉、方解石粉硫酸、硅酸鈉、羥甲基纖維素鈉、液體石蠟、液體燒鹼和離子水組成。據稱能清洗花崗石紀念碑、建築物及有關製品的風蝕物、有機微生物及污斑。
(3)美國專利(US4897213)花崗石清洗劑,配方為:NF4F噸F、乙醇或改性乙醇等的混合溶液。據稱它能清洗花崗石紀念碑、花崗石建築物及花崗石製品的風蝕物、有機微生物及污斑。
(4)日本專利(JP9031493A),石材、混凝土、磚等的去污劑。其配方為磷酸、鹽酸、甲酸、二乙醇脂肪醯胺、聚氧烷基醚、氯化銨等或硫酸銨;據稱它能清洗混凝土、石材,研缽、磚上的污垢。
(5)日本專利(JP 6322398A),石材料等硬質表面的油污去除劑,其配方為多種兩性表面活性劑,脂肪酸鹽,金屬離子絮凝劑和溶劑等,據作者稱它能去除粘附在石材材料等硬質表面的油污。
(6)世界專利(WO9722679A),適合於高光澤度的大理石表面清洗,其配方中至少有一種陰離子表面活性劑,調配成中性溶液,還要有一種二價陽離子,以開成浸透型去污混合物。據稱具有去污保光澤功能。
(7)美國專利(US5780111)大理石表面清洗磨光劑,其配方為ZnS04、磨料、增稠劑、滲透劑、氟硅酸鹽等,可以與大理石表面發生化學反應,據稱它能對大理石進行清洗並恢復光澤,可以提高其耐久性、抗磨性和防裂防污性能。
(8)專利(JO3182-596A)石質地面清洗劑,其配方為:陰離子表面活性劑(烷基苯磺酸鹽等)、非離子表面活性劑(聚氧乙烯磺酸醚等)、羥基烷基纖維素(羥甲基纖維素等)、一般醇類物質(異丙醇、酒精等),調節PH值為9-12。據稱具有高度的去污力,清洗後的表面光澤度好。
(9)美國專利(US 4613378),大理石等硬質表面的清洗處理方法。將纖維素三納、磷酸鹽等先在沸水中溶解然後再添加滑石、蔗糖進行混合製成糊狀物。處理時先把這些糊狀物用刷子直接塗在要清洗的表面上,或者先用布覆蓋需清洗的表面然後把混合物噴灑在布的表面,然後用塑料薄膜覆蓋並讓它凝固,最後用水或水蒸氣漂洗。據稱該法可以去除頑垢。
(10)中國專利(CN 1071452),硬質表面油污清洗劑,其組成為表面活性劑與吸附性的礦物粉(硅藻土、膨潤土、次膨潤土、漂白土、沸石或膨脹珍珠岩粉等),用於硬質表面油污的清洗,據稱這種方法對油污有較好的效果。
7. 高一生物幾個問題
1.是 維生素(vitamin)又名維他命,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必需的一類有機物質,也是保持人體健康的重要活性物質。維生素在體內的含量很少,但在人體生長、代謝、發育過程中卻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各種維生素的化學結構以及性質雖然不同,但它們卻有著以下共同點:①維生素均以維生素原(維生素前體)的形式存在於食物中;②維生素不是構成機體組織和細胞的組成成分,它也不會產生能量,它的作用主要是參與機體代謝的調節;③大多數的維生素,機體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必須經常通過食物中獲得;④人體對維生素的需要量很小,日需要量常以毫克(mg)或微克(ug)計算,但一旦缺乏就會引發相應的維生素缺乏症,對人體健康造成損害。
2、多糖類由較多的葡萄糖分子組成,其中有的可被人體消化吸收,有的則不能,因此又將它分為二類:(1)能被消化吸收的多糖,如澱粉,糊精,糖原以及海藻多糖等。(2)不能消化吸收的多糖,如纖維素,一般也稱它為粗纖維;半纖維素,常常與纖維素在一起;木質素,是植物木質化的物質;果膠,它存在於水果的組織中。
3、脂質(Lipids)又稱脂類,是脂肪及類脂的總稱.這是一類不溶於水而易溶於脂肪溶劑(醇、醚、氯仿、苯)等非極性有機溶劑。並能為機體利用的重要有機化合物。脂質包括的范圍廣泛,其分類方法亦有多種。通常根據脂質的主要組成成分分為:簡單脂質、復合脂質、衍生脂質、不皂化脂類。
一、簡單脂質
簡單脂質是脂肪酸與各種不同的醇類形成的酯,簡單脂質包括醯基甘油酯和蠟。
(一)醯基甘油酯
醯基甘油酯又稱脂肪是以甘油為主鏈的脂肪酸酯。如三醯基甘油酯的化學結構為甘油分子中三個羥基都被脂肪酸酯化,故稱為甘油三酯(triglyceride)或中性脂肪。甘油分子本身無不對稱碳原子。但它的三個羥基可被不同的脂肪酸酯化,則甘油分子的中間一個碳原子是一個不對稱原子,因而有兩種不同的構型(L-構型和D-構型)。天然的甘油三酯都是L-構型。醯基甘油酯分為甘油一酯、甘油二酯、甘油三酯、烷基醚(或α、β烯基醚)醯基甘油酯。
(二)蠟
蠟(waxes)是不溶於水的固體,是高級脂肪酸和長鏈一羥基脂醇所形成的酯,或者是高級脂肪酸甾醇所形成的酯。常見有真蠟、固醇蠟等。
真蠟是一類長鏈一元醇的脂肪酸酯。
固酯蠟是固醇與脂肪酸形成的酯,如維生素A酯、維生素D酯等。
二、復合脂質
復合脂質(complx lipids)即含有其他化學基團的脂肪酸酯,體內主要含磷脂和糖脂兩種復合脂質。
(一)磷脂
磷脂(phospholipid)是生物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特點是在水解後產生含有脂肪酸和磷酸的混合物。根據磷脂的主鏈結構分為磷酸甘油反和鞘磷脂。
1.磷酸甘油酯(phosphoglycerides)主鏈為甘油-3-磷酸,甘油分子中的另外兩個羥基都被脂肪酸所酯化,噒酸基團又可被各種結構不同的小分子化合物酯化後形成各種磷酸甘油酯。體內含量較多的是磷脂醯膽鹼(卵磷脂)、磷脂醯乙醇胺(腦磷脂)、磷脂醯絲氨酸、磷脂醯甘油、二磷脂醯甘油(心磷酯)及磷酯醯肌醇等,每一磷脂可因組成的脂肪酸不同而有若干種,見表1-1。
從分子結構可知甘油分子的中央原子是不對稱的。因而有不同的立體構型。天然存在的磷酸甘油酯都具有相同的主體化學構型。按照化學慣例。這些分子可以用二維投影式來表示。D-和L甘油醛的構型就是根據其X射線結晶學結果確定的。右旋為D構型,左旋為L構型。磷酸甘油酯的立化化學構型及命名由此而確定。
2.鞘磷脂(sphingomyelin)鞘磷脂是含硝氨醇或二氫鞘氨醇的磷脂,其分子不含甘油,是一分子脂肪酸以醯胺鍵與鞘氨醇的氨基相連。鞘氨醇或二氫鞘氨醇是具有脂肪族長鏈的氨基二元醇。有疏水的長鏈脂肪烴基尾和兩個羥基及一個氨基的極性頭。鞘磷脂含磷酸,其末端痙基取代基團為磷酸膽鹼酸乙醇胺。人體含量最多的鞘磷脂是神經鞘磷脂,由鞘氨醇、脂肪酸及磷酸膽鹼構成。神經鞘磷酯是構成生物膜的重要磷酯。它常與卵磷脂並存細胞膜外側。
(二)糖脂
糖脂(glycolipids)這是一類含糖類殘基的復合脂質化學結構各不相同的脂類化合物,且不斷有糖脂的新成員被發現。糖脂亦分為兩大類:糖基醯甘油和糖鞘脂。糖鞘脂又分為中性糖鞘脂和酸性糖鞘脂。
1.糖基醯基甘油(glycosylacylglycerids),糖基醯甘油結構與磷脂相類似,主鏈是甘油,含有脂肪酸,但不含磷及膽鹼等化合物。糖類殘基是通過糖苷鍵連接在1,2-甘油二酯的C-3位上構成糖基甘油酯分子。已知這類糖脂可由各種不同的糖類構成它的極性頭。不僅有二醯基油酯,也有1-醯基的同類物。自然界存在的糖脂分子中的糖主要有葡萄糖、半乳糖,脂肪酸多為不飽和脂肪酸。根據國際生物化學名稱委員會的命名:單半乳糖基甘油二酯和二半乳糖基甘油二酯的結構分別為1,2-二醯基-3-O-β-D-吡喃型半乳糖基-甘油和1,2-二醯基-3-O-(α-D-吡喃型半乳糖基(1→6)-O-β-D吡喃型半乳糖基)-甘油。
此外,還有三半乳糖基甘油二酯,6-O-醯基單半乳糖基甘油二酯等。
2.糖硝脂(glycosphingolipids) 有人將此類物質列為鞘脂和鞘磷脂一起討論,故又稱鞘糖脂。糖鞘脂分子母體結構是神經醯胺。脂肪酸連接在長鏈鞘氨醇的C-2氨基上,構成的神經醯胺糖類是糖鞘脂的親水極性頭。含有一個或多個中性糖殘基作為極性頭的糖鞘脂類稱為中性糖鞘脂或糖基神經醯胺,其極性頭帶電荷,最簡單的腦苷脂是在神羥基上,以β糖苷鏈接一個糖基(葡萄糖或半乳糖)。重要的糖鞘脂有腦苷脂和神經節苷脂。腦苷在腦中含量最多,肺、腎次之,肝、脾及血清也含有。腦中的腦苷脂主要是半乳糖苷脂,其脂肪酸主要為二十四碳脂酸;而血液中主要是葡萄糖腦苷脂神經節苷脂是一類含唾液酸的酸性糖鞘酯。唾液酸又稱為N-乙醯神經氨酸它通過α-糖苷鍵與糖脂相連。神經節苷脂分子由半乳糖(Gal)、N-乙醯半乳糖(GalNAc)、葡萄糖(Glc)、N-脂醯硝氨醇(Cer)、唾液酸(NeuAc)組成。神經節苷脂廣泛分布於全身各組織的細胞膜的外表面,以腦組織最豐富。
三、衍生脂質
1.脂肪酸及其衍生物前列腺素等。
2.長鏈脂肪醇,如鯨蠟醇等。
四、不皂化的脂質
不皂化的脂質是一類不含脂肪酸的脂質。主要有類萜及類固醇。
(一)類萜(terpens)
類萜亦稱異戊烯脂質。異戊烯是具有兩個雙鍵的五碳化合物,也叫做「2-甲基-1.3-丁二烯「。其結構式為:
CH3
|
CH2 = C-CH=CH2。
烯萜類化合物就是很多異戊二烯單位縮合體。兩個異戊二烯單位頭尾連接就形成單萜;含有4個、6個和8個異戊二烯單位的萜類化合物分別稱為雙萜、三萜或四萜。異戊二烯單位以頭尾連接排列的是規則排列;相反尾尾連接的是不規則排列。兩個一個半單萜以尾尾排列連接形成三萜,如鯊烯;兩個雙萜尾尾連接四萜,如β-胡羅卜素。還有些類萜化合物是環狀化合物,有遵循頭尾相連的規律,也有不遵循頭尾相連的規律。另外還有一些化合物盡管與類萜有密切有關系,但其結構式並不是五碳單位的偶數倍數;例如莰稀是具有二環結構的單萜,結構相似的檀烯卻缺少一個碳原子。異戊烯脂質包括多種結構不同物質,對這些自然界存在的復雜結構的物質給予系統的命名是困難的。現習慣上沿用的名稱多來自該化合物的原料來源,更顯得雜亂無章。
天然的異戊烯聚合物與其他多聚物的共同點為:①由具有通用結構的重復單位所組成(異戊烯骨架相當於糖,氨基酸或核苷酸單位);②此單位的結構在細節上可有所變動(例如在類異戊二烯中的雙鍵)並按順序排列;③鏈長變化極大,小到兩個單位聚合而成單萜,多至數百倍的單位聚合而成的橡膠。不同點為:①重復單位以C-C鍵連接在一起;②相對地說它們是非極性的,屬於脂質。異戊烯脂質一旦聚合,就不能再裂解回復到單體形式。
(二)類固醇
類固醇(steroid)是環戊稠全氫化菲的衍生物。天然的類固醇分子中的雙鍵數目和位置,取代基團的類型、數目和位置,取代基團與環狀核之間的構型,環與環之間的構型各不相同。其化學結構是由三個六碳環已烷(A、B、C)和一個五碳環(D)組成的稠和回環化合物。類固醇分子中的每個碳原子都按序編號,且不管任一位置有沒有碳原子存在,在類固醇母體骨架結構中都保留該碳原子的編號。存在於自然界的類固醇分子中的六碳環A、B、C都呈「椅」式構象(環已結構),這也是最穩定的構象。唯一的例外是雌激素分子內的A環是芳香環為平面構象。類固醇的A環和B環之間的接界可能是順式構型,也可能是反式構型;而C環與D環接界一般都是反式構型,但強心苷和蟾毒素是例外。
類固醇的母體化合物通常是飽和的碳氫化合物,母體化合物用來作為命名的基礎。表1-2為類固醇母體化合物。
表1-2 類固醇母體化合物的名稱
<TBODY>
母體化合物
碳原子
天然類固醇類別
舉 例
性甾烷gonane
1-17
無
-
雌烷estrane
1-18
雌激素
雌二醇
雄烷androstane
1-19
雄激素
睾酮、雄烯二酮
孕烷pregnane
1-21
孕激素和腎上腺皮質激素
孕酮、皮質醇、醛固酮
膽烷cholane
1-24
膽汁酸
膽酸、甘氨膽酸鈉
膽甾烷cholestane
1-27
固醇類
膽固醇、鯊膽固醇
麥角甾烷ergostane
1-28
固醇類
麥角固醇
豆甾烷stigmastane
1-29
固醇類
豆甾醇
羊毛甾烷lanostane
1-27,
30-32
三甲基固醇類
羊毛固醇
強心烷交酯cardanoloide
1-23
強心苷類
毛地黃毒苷配基
蟾蜍烷交脂bufanolide
1-24
蟾蜍毒
蟾毒素
</TBODY>
類固醇母體化合物結構的修飾主要有:①引入雙鍵或三鍵,例如膽固醇分子C-5和C-6之間的雙鍵;②引入羥基取代基團,例如固醇類化合物都是3-羥基類固醇化合物;③引入羰基,例如膽固醇的3β-羥基經氧化產生膽甾-5-烯-3-酮。類固醇的命名有三種方法:①俗名:即根據其來源(如膽固醇、睾酮、豆甾醇等),結構特徵(醛固酮),或生物功能(雄酮)等分別給它們命名;②在俗名前加上詞頭形成部分系統的,部分通俗的名稱,例如7α-羥基膽固醇;③系統名稱。按照IUPAC- IUB (Internationc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International Union of Biochemistry)的系統命名原則命名。以類固醇化合物的母體物質為基礎,加上詞頭和詞尾系統地描述類固醇的功能基團類別、數目、位置和取向。表1-3為一些重要固醇的俗名、系統名稱和來源。
表1-3 某些重要的固醇及其生物體分布
<TBODY>
俗名
系統名稱
生物體分布
膽固醇
膽甾-5-烯-3β-醇
動物、脊椎動物組織的主要固醇
類甾醇
5β-膽甾烷-3α-醇
脊椎動物糞便
膽甾烷醇
5α-膽甾烷-3β-醇
次要的脊椎動物固醇,豚鼠和兔腎上腺
7-烯膽甾烷醇
5α-膽甾-7-烯-3β-醇
脊椎動物皮膚、腸
7-脫氫膽固醇
膽甾-5,7-二烯-3β-醇
哺乳動物皮膚、腸
鏈甾醇
膽甾-5,24二烯-3β-醇
雞 胚
酵母甾醇
5α-膽甾-8,24-二烯-3β-醇
酵母的次要的固醇
麥角甾醇
麥角甾-5,7,22-三烯-3β-醇
酵母、麥角菌的主要固醇
豆甾醇
豆甾-5,22-二烯-3β-醇
許多綠色植物、大豆
谷甾醇
豆甾-5-二烯-3β-醇
許多綠色植物、麥胚
岩藻甾醇
豆甾-5,24(28)-二烯-3β醇
海生藻的主要固醇
羊毛固醇
5α-羊毛甾-8(9),24-二烯-3β醇
皮膚、綿羊毛脂肪、酵母
環阿屯醇
9,19-環羊毛甾-24-烯3β
波羅蜜的次要固醇
8. 做日化的進:表面活性劑的種類及應用
幫你弄得資料
(有些圖片顯示不了,你去連接里看看)
這是最近從工具書裡面整理出來的資料,基礎系的資料,如果您需要轉載,請給個本BOLG鏈接:
表面活性劑(surface active agent)的種類與農葯劑型中的使用原理(上部)
(一)表面活性劑對降低表面張力的作用
1.表面活性劑的表面活性現象
(一)表面活性劑與表面活性現象:
濕展劑和乳化劑除本身作用之外,還可降低水的表面張力,有表面活性作用,因而也稱為表面活性劑。
表面活性劑:一類物質分子能在一種液體的表面進行定向排列,這類物質稱為表面活性劑。
請觀察下列現象:一燒杯裝滿清水,水面上撒一層粉末,再加一滴肥皂水,漂在水面上的粉末立即向邊緣移動,這種現象稱為表面活性現象。這是因為肥皂(高級脂肪酸鈉鹽),具有兩親性(R-COONa),即分子中有親水的極性基(-COONa)和親酯的非極性基(R-),當肥皂加入水中後,非極性基插入油酯中,無油就插入氣界中,極性基立即插入水界中,因此在水面上形成定向排列的分子層,呈膠囊狀存在,而把浮在水面上的粉末推向杯壁。
表面活性劑具備的條件:(1)分子具有兩親性,(2)親水力與拒水力平衡。二者缺一不可。請看下列兩種物質:
(1)醋酸鈉(CH3COONa),分子中有兩親性,但親水力大於拒水力。
(2)硬酯酸鈉(C18H35COONa),分子中有兩親性,但拒水力大於親水力。
以上兩種物質分子中雖有兩親性,但都不是表面活性,因為親酯力與親水力不平衡,CH3COONa極性基把分子拉入水中,C18H35COONa的親酯基把分子拉入油中,兩者均不能在油水界面上呈定向排列,沒有表面活性作用。
2.表面活性劑對降低表面張力的作用
表面張力(surface tension):表面張力是液體內部的向心收縮力。
向心力可使液體的液滴縮小到最少的程度,向心力越大,液體形成的液滴就越少,噴霧就越不均勻。
表面張力的來源:處在液體內部分子從各方面受到相鄰分子的吸引力而互成平衡,作用某分子的合力為零.所以液體內部均可任意移動。而液體表面的某分子的吸引力是指向液體內部,並與液面垂直,指向液體內部的 即為表面張力。
液體的表面張力越大,噴出的液滴就越大,分散度就越小,噴霧就越不均勻,要提高分散度,就必須降低表面張力,而降低表面張力唯一的途徑就是加入表面活性劑,改變液體農葯的性能。
例如:水的表面張力一般是73達因/厘米,當加入0.5%肥皂水時表面張力降低為27達因/厘米。
為什麼要降低表面張力?我們首先(1)從流體物理學上分析:
農葯在噴霧中就是要提高分散度,分散度的提高就是要把液體內部的分子移到表層以形成新的表面,即把液體農葯形成細小的液珠,這就必須克服指向液體內部的吸引力而做功,消耗的功則轉變成表面分子多餘的自由能而貯藏在表面,這種分子表面多餘的自由能稱表面能(surface energy)
因此,液體形成的表面積越多,表面分子數就越多,消耗的功越多,表面能則越大。如用:
δ表示單位面積所做的功(即表面張力,爾格/cm2);
S表示增加的表面積(cm2);
E表示自由能,那麼:δ、S、E三者之間的關系為:
E=δ*S
即表面張力與表面積的乘積為自由能。
單位:δ達因/cm;爾格/cm2,是由E和S的單位所決定的。
1爾格=達因.cm
∴爾格/cm2=達因.cm/cm2
= 達因/cm ∵1爾格=達因/cm
E的單位理爾格;達因/cm
S: cm2
δ=E/S=爾格/ cm2=達因*cm/ cm2=達因/cm
(2)熱力學上的自然變化法則告訴我們:表面張力越大越不穩定,必須向表面能小的穩定狀態而自自動轉變,這種轉變就意味著表面積降低,表面分子數減少,小液珠合並成大液珠。
如何才能降低表面能,使形成小液珠穩定呢?有兩種方法:
(1)物理方法:加大噴霧的內空氣壓對液體做功,可噴出較細的液珠,但從上述分析中可知,此法形成有液珠不穩定,不可取。
(2)化學方法:此法是從E=δ*S公式上分析得到的。從公式中我們可知:要使表面能降低(E須是較小的值),也必須降低δ和表面積S,即只有δ、S的值小,才能得到較小的E值,但S降低,總表面積降低,就意味著顆粒或霧滴增大,防治效果差,這根本不符合農葯的使用原則。因此只有在δ尋找解決途徑。如果降低δ,也能達到降低表面能的效果,而又使表面積不改變,豈不兩全其美。
而降低表面張力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加入表面活性劑,因為農葯的原葯是有機物質(油類物質),當加入水中後,與水不能互溶,而是呈小油珠漂浮在水面上,因表面活性劑是帶有兩性基團的有機物,進入液體葯液中,非極性基與小葯珠結合,極性基與水結合,在小油菜、珠表面形成厚厚的吸附層,在小液珠與小液珠之間起阻隔作用,抵消表面能,小霧滴再發生碰撞也不會合並,田間可得到均勻而穩定的小霧滴,提高防效。
(二)表面活性種類:
1、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1)陰離子型:在水中產生陰離子,與水中陽離子結合,
(2)陽離子型:在水中產生陽離子,與水中陰離子結合,因價格貴,使用的較少。
陰離子型主要有以下幾類:
(1)羧酸鹽類(即鹼金屬皂類):通式:R-COONa(K),生產方法:動物油+NaOH(KOH)皂化而成,如鈉肥皂,在原葯制劑中可加入0.1-0.2%。
優點:增加葯效。
缺點:不抗硬水,分子中的K、Na可與硬水中的Ca、Mg離子發生交換。
(2)松脂皂:是環烴類脂肪酸鈉鹽。
生產:松香在鹼性中熬制而成,鹼性較強,不能與原葯混用,可在果園中防越冬害蟲時使用,如介殼蟲。
優點:鹼性可溶解介殼蟲體壁上的蠟質;在液態農葯上作濕展劑使用,用量0.1-0.3%;配製礦物乳油中作乳化劑。缺點:耗鹼量大,不抗菌硬水。
(3)硫酸化脂肪酸類:通式:R-OSO3Na,如硫酸化蓖麻子油(土耳其紅油)。生產:蓖麻油+濃硫酸在20℃下反應,脫水,最後用Na中和PH值(PH=4.5-6.0為宜)。與上兩種相比:
優點:pH可根據需要調節;抗硬水能力強;可作乳化劑使用。
(4)磺酸鹽類:通式:R-SO3Na(Ca)
主要有兩類:①拉開粉
國外常用的乳化劑,國內屬於仿造。優點:能溶於水,對酸、鹼、硬水均穩定,展著性強,也可作濕展劑使用,用量:0.1-0.2%。
缺點:不抗硬水,分子中的K、Na可與硬水中的Ca、Mg離子發生交換。
②十二烷基苯磺酸鈣(鈉)
可作乳化劑作用,pH為中性,不僅有良好的表面活性,且還有殺蟎作用;脂溶性和水溶性都強,不能單獨作乳化劑使用,主要與非離子乳化劑混合使用。
2、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
在水中不產生離子,極性基為聚氧乙基【RO(CH2CH2O)nH】,極性基為聚氧乙基。
生產方法:環氧乙烷+高級醇(烷基酚,脂肪酸)加成反應而成。
通式:環氧乙烷+高級醇:R- 稱聚氧乙基烷基苯基醚
環氧乙烷+烷基酚:R-O(CH2CH2O)nH 稱聚氧乙基烷基醚
環氧乙烷+脂肪酸:ROO(CH2CH2O)nH 稱聚氧乙基脂肪酸醚酯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在水中不產生離子,那麼它進入水中,是如何表現親水作用的?因為在無水狀態下,分子呈鋸齒型,在水溶液中,分子呈曲折型:
曲折型的分子使親水性較強的醚鍵朝外,疏水的乙烯基朝內,水分子可通過氫鍵與聚氧乙基的醚基相聯結,因氧的電負性很大,可以吸收水中的氫離子形成氫鍵,雖然氫鍵很弱,但許多氫鍵連成一束,親水性就增強了。
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加入水中後,多餘的表面活性劑分子以膠束狀存在,依表面活性種類不同,膠束的形狀各有不同:
其優點:①pH為中性,可與任何酸鹼性農葯混用;②水中不產生離子,無離子交換作用,抗硬水能力更強;③有良好的乳化、濕展和分散性能。可用於各種農葯乳油的加工。
3、混合性表面活性劑:生產上常用的是陰離子+非離子型混合。陰離子主要是十二烷基苯磺酸鈣。
單一的乳化劑在配製乳油時,對農葯的原葯和有機溶劑有適應性的選擇,即乳化劑的有機性和無機性與農葯的有機性和無機性的相稱。
水溶性和酯溶性的相稱,也稱親水親油平衡值,簡稱HLB值。比值大,水溶性強,比值小,油溶性強。
生產實際中,有機合成的農葯水溶性弱,有機性強,或者是水溶性強有機性弱,但農葯使用上要求有機性強,水溶性也要強。但合成的農葯根體達不到這個要求,只能用乳化劑進行調整。
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特點是:水溶性強,有機性弱;
十二烷基苯磺酸鈣的特點是:水溶性弱,有機性強。
任何一個單一的乳化劑都滿足不了農葯使用上的要求,只有把非離子型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鈣混合使用,才能滿足農葯使用上有機性強和水溶性強的需求。因此,混合型乳化劑比單一乳化劑對農葯和溶劑的適應性廣。
4、天然表面活性劑:
(1)含有大量皂素的化合物:皂素化合物經水解可得到糖苷和糖類衍生物,可作為濕展劑使用,用來加工固體農葯,如WP。如北方的皂角含皂素10%,南方的茶枯(油茶樹果實炸油後的殘渣)含皂素13%,西南還有無患子果,含皂素24.4%。
(2)紙漿廢液:造紙工業的廢液,含有大量木質素類的衍生物(木質素磺酸鈣,五碳糖和六碳糖),可加工WP作濕展劑使用,加工礦物乳油作分散劑使用。
(3)動物廢料的水解物:屠宰廠遺棄的皮、毛、骨、角等動物的廢棄物,經加熱後的膠狀液體,易溶於水,鹼性強,硬水中穩定。
天然表面活性劑,除具有表面活性劑作用外,還有粘著作用,可造成幼小蟲體氣孔堵塞,窒息死亡。
表面活性劑(surface active agent)的種類與農葯劑型中的使用原理(下部)
(二)、農葯輔助劑
輔助劑(assist agents of pesticide):與農葯混合後能改變葯劑的理化性能,提高分散度,便於使用一類物質統稱為農葯輔助劑,也稱助劑。輔助劑一般沒有生物活性。
一.種類:
1.填充劑:用來加工固體農葯(粉劑、可濕性粉劑,顆粒劑等)。作用:稀釋原葯,幫助原葯分散,便於粉碎。如:加工粉劑、可濕性粉劑,顆粒劑等,常見的填充劑有滑石粉、粘土等。
2.濕展劑:用來加工可濕性粉劑。作用:使葯液易於在固體表面濕潤與展布。如洗衣粉、紙漿廢液、拉開粉等。
3.乳化劑:加工乳油、乳劑。作用:乳葯作用(略)。如非離子乳化劑、土耳其紅油等。
4.溶劑:用來加工乳油。作用:溶解原葯。如二甲苯、丙酮、苯等。
(略講)以上幾種是常用輔助劑,加工粉劑、可濕性粉劑、乳油等不能缺少。以下幾種不是常用輔助劑而是根據不同葯劑的性能和使用目的可加以選用。
(1)分散劑:農葯中的分散劑有兩種:①具有粘度很高的分散度,通過機械可將熔融的農葯分散成膠體顆粒;②防止粉粒絮結的分散劑。
(2)穩定劑:防止農葯可濕性粉劑在貯藏過程中物理性質變壞。
(3)粘著劑:可增加農葯對固體表面的粘著能力,耐雨水沖刷,延長殘效。如礦物油、明膠、澱粉等。
(4)防解劑:防止農葯中有效成份在貯藏中分解。
(5)增效劑:可抑制昆蟲體內的解毒酶系,增加葯效,延緩昆蟲對農葯的抗性。如:增效醚等。
(6)發泡劑:葯劑中加入發泡劑,噴霧時產生泡沫,在植物表面產生,便於檢查噴霧質量,有時也用於飛機噴霧,指示噴過的地塊。
乳化劑和濕展劑除本身作用外,還可降低水的表面張力,有表面活性作用,也稱為表面活性劑,這是本章的重點。
(三)表面活性劑應用原理:
1.農葯加工業上的應用原理:
在農葯加工中,由於加入表面活性劑形成了農葯中常見的物態:
(1)乳濁液:兩相不相溶的液體,其中一相以極小的液珠均勻地分散到另一相液體中,形成不透明或半透明的乳濁液,這種作用稱為乳化作用。乳油加入不中後常呈這種物態。
乳濁液的狀態有兩種:
①油包水型(W/O):水為分散相,油為為連續相,即水分散到油中,用葯量大,在作物上噴葯易產生葯害。
②水油包型(O/W):油為分散相,水為連續相,即油分散到水中,農葯制劑中常採用的物態。
若形成水包油型的乳濁液,必須使表面活性劑分子水溶性大於脂溶性,即降低水的表面張力的能力適當大於降低油表面張力的能力。因為:
①一般乳化劑的用量要過量,這樣表面活性劑分子多集中在水界面上,分子插入水面的部分多,進入油中的部分少。因此,油珠表面形成了一層厚厚的吸附膜。
②由於表面活性劑有較高的水溶性,分子在油水界面上排列蟎後,大量的活性劑分子存在於水中,在油珠發生碰撞時,可隨時進入油水界面起補充作用,而使乳濁液處於穩定狀態。
因此可見,乳濁液的穩定性取決於表面活性劑分子形成的吸附膜的厚度及分子排列的松緊程度。
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如Na肥皂)配製的乳濁液不穩定,抗硬功夫水能力差,主要是肥皂中的Na+易被水中的Ca++(或Mg++)起置換作用,形成鈣或鎂肥皂,降低了肥皂的分子數,使吸附膜厚度降低,分子排列鬆散,因而乳濁液不穩定。
混合型表面活性配製形成乳濁液穩定,這是因為:十二烷基苯磺酸鈣脂溶性強,分子一部分在油水排列滿後,另一部分分子存在於油中;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的水溶性強,分子除在油水界面上排列外,大部分活性劑分子存在於水中,因此,當油珠互相碰撞時,水中和油中多餘的活性劑分子均可加以補充。從分子的立體結構看,混合型表面活性劑在油水分離界面上,所形成的定向排列分子層更緊密,更嚴實,因此穩定性更強。
(2)懸浮液:以固體微粒穩定地懸浮在液體中,不沉澱、不漂浮,這種物態稱為懸浮液。因固體原葯多為有機物,不易被水濕潤,只有加入表面活性,降低水的表面張力,增加水和固體表面的濕潤性,才可形成穩定的懸浮液。
2.表面活性劑在液態農葯上的應用原理:
液態農葯噴於受葯表面上,可以形成以下三種現象:
∠θ>90O ∠θ=90O ∠θ<90O
液體在固體表面的接觸角用θ表示。
∠θ>90O :液體在受葯表面上不濕潤,不展布;
∠θ=90O:液體在受葯表面上只濕潤,不展布;
∠θ<90O:液體在受葯表面上即濕潤又展布。
∠θ=0O:液體與固體互溶。
一般∠θ=30O時左右是較理想的噴霧效果,液體農葯在受葯表面濕潤展布較為適宜。農葯使用中提高噴霧的效果就是縮小液體在固體表面的接觸角,而縮小∠θ最肝效的方法就是在液體農葯中加入表面活性劑。因此,在液態農葯上表面活性應用的原理就是通過表面活性來縮小∠θ,其原因是:
國為液體在固體表面形成的接觸角與液體的表面張力有關,若一液滴若能在固體表面濕潤展布,主要受三個力的影響:
液體與物體表面接觸都存在著一定的界面張力,一液滴在表面趨於穩定,三個力可暫時平衡。
r1:氣液界面張力(液體的表面張力使液滴沿切線方向移動);
r2:氣固界面張力,展布與反展布的關系,r2力可使液滴從P→左移動;
r3:液固界面張力,滲透與反滲透的關系,濕潤與反濕潤的關系,r3力可使液滴從P→右移動;
P:液體、固、氣三者交點為P。
假如液滴在固體表面展布穩定時,三個力關系如下:設∠θ=30O
r2=r3+r1cosθ (r1在r3方向上的分力可用cosθ表示)
這個公式可推導如下: 即r1分力受∠θ的影響
∵: r1在r3方向上的分力可用cosθ表示,即r1分力受cosθ的影響,受力可用直角⊿表示。
cosθ=
∵:若cosθ函數值大,(r2大,r3小和r1要小),
∴:∠θ才能小。
上式可以看出,餘弦函數值cosθ越大,∠θ才能越小,理想的餘弦的函數值應接近1,這才是噴霧濕潤效果所要求的,公式可以看出,要得到較大的餘弦函數值,就必須使r2大,r3小和r1小,才能使∠θ縮小。但r2是氣固界面張力,大氣和植物的葉片性質是一定的,我們不能人為改變,只有降低r3、r1,也可使r2增大,可有助於液體的展布,r1和r3均與液體表面張力有關,只有當加入表面活性後,即可降低表面張力, r1 、r3液固界面張力也隨之降低。這就是表面活性在液態農葯上應用的原理。
表面活性劑應用原理研究:近期在國外有新進展,通過表面活性劑對除草劑活性作用的探索,證明表面活性並非單純地降低表面張力,而且適當使用表面活性劑,對葯劑還有以下影響:
(1)促進葯劑對植物的滲透作用:因非離子表面活性劑可以誘發細胞滲透性能改變,促進除草劑滲入植物體內,但增加了葯害。
(2)對葯劑具有增溶作用:陰離子和非離子型表面活性劑均可使除草劑在水中的溶解度提高達8-9倍,提高葯劑的水溶有性,有助於植物體吸收和輸導。
祝你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