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精選5篇)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1
在本學期中,我逐步嘗試將「目標導向教學」理論應用於我的初中生物教學課堂中。我認為,「目標教學」簡單來說就是師生在課堂中的一系列教學活動,依據簡單、可操作的一系列教學目標,最終絕大多數學生到達預定教學目標為終點的教學管理過程。
「目標教學」的大框架是「導標——導學——導練——導評——導結」五段式,但是我們不能簡單地、不分對象地、機械地,甚至生搬硬套地將其應用於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去來說。比如說,導標這一過程也許在高中生能夠很容易讓學生跟著教學所呈現的目標去學習,在練習、講評中檢驗三維目標是否達標,但是在初中生物教學,我發現這樣的效果並不是太明顯。初中生在學習方面有以下幾方面的的學習特點:
(1)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都比較弱,而學習依靠性強,尤其是七年級學生表現更明顯;
(2)思維特點上起主導的還是形象思維,隨著年級的上升 抽象思維 迅速發展
(3)學習上容易對教師生動形象的事例介紹感興趣,對嚴密的理論分析和邏輯推理厭煩。因此,有一部分學生看到分解的許多小目標後,容易產生視覺疲勞,有時還會感到厭煩,就開始慢慢走神、不感興趣,因此在學習動機不強的狀況下,試想一下練習的效果會怎樣,達標效果也不言而喻了。針對初中生這些特點,我覺得目標導向教學在初中生物中可採用這幾個環節,即「引趣——嘗試——反饋—— 總結 」。
第一,引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
興趣是學習的動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採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愉快的情緒,並且隨著這種情緒體驗的深化,產生進一步學習的需要。教師可透過生動搞笑的生物演示實驗或是設計簡單的學生實驗,講述生動的生物學史,列舉學生生活中常見的生物學現象等,多種方式設疑,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發他們解釋生物現象、探索新問題的求知慾。當學生產生了疑問,有了解問題的需要後,再讓他們自學教材,他們才能專心研讀,使學習獲得好的效果。例如,筆者在講「環境對生物生活的影響」一節時,先課前讓學生分組捉鼠婦,分發一系列的討論題給他們,如「一般在什麼地方容易捉到」「什麼會影響他們的生活」「你怎樣跟別人驗證你的結論是對呢?」等問題,透過這樣的一個探究實驗設置了疑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而然地導入了下一環節。
第二,嘗試——讓學生學習自學
教師分發自學提綱,即分解後的學習目標,由學生按自學提綱,個體獨自閱讀教材,或四個人一組小組討論的形式,有時用老師將學習目標用問題的形式來引導學生掌握。教師作巡迴點撥,對自學中出現的問題,誘發啟導,但不能包辦代替,主要在於了解自學狀況。
比如在介紹《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及影響》這一節時,可簡單地將目標呈現給學生:
(1)舉例說出一些生物適應環境的例子
(2)舉例說出一些生物影響環境的例子
(3)生物適應並影響環境,認同保護生物的觀點。
之後採用學生依據要求:4人一組小組討論5分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舉出許多例子,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及時糾錯與講解,注意引導學生緊扣討論題目來進行討論。對個別學生提出一些超出教材要求的問題,教師應肯定學生提出的問題有深度,指導他們在課外去閱讀有關書籍,以防討論漫無邊際,影響教學進度。當然,也要注意保證討論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估計學生討論沒有餘力時,再予以指導、啟發和補充,切忌匆忙討論,倉促結束。之後,教師組織全班學生,針對普遍性的問題,結合教材的重點、難點(因為通常重點、難點是不能完全依靠自學解決的)以及學生自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歸納整理。
第三,反饋——盡可能了解學生
目標教學是透過教學信息的反饋來實現的。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及時檢測學生的學習狀況,並根據檢測的狀況採取相應的 措施 ,使絕大多數學生達定預定的教學目標。檢測的形式一般採用提問形式或書面練習檢測,當然盡量可多用一些書面檢測,這樣涉及的學生比較多,效果更為有效。在每一個知識點講解完畢,可適當選取一些「小、精、活」的練習加以檢驗,以確定學生掌握知識的狀況,並根據檢測中暴露的問題,有針對性進行小組或個別輔導,使絕大多數學生到達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比較全面地了解了教學中反饋的信息,實現了對教學過程的最優化控制,這樣有利於鞏固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提高教學目標的達成度,從而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第四,總結——化零為整以保證教學質量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目標教學中務必保證實施小結這一環節。這樣有利學生把各個小目標到達整合,最終實現總目標,有利於學生系統地掌握知識,並且有利於學生在以後的學習中知識的再現與提取。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2
我不是生物教學專業 畢業 的,但從大學畢業以後參加工作時,當時由於學校需要安排我從事初中生物教學。在從事初中生物教學的過程中,我不斷的進行總結反思,然後再應用到課堂教學中去。經過多年的磨練,我對初中的生物教學有一些心得,現表述如下:
一、初中生物學科的教學對象是面向全體中學生的,他的目的並不是要培養生物學家培養生物人材,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提高所有中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培養他們熱愛大自然,自覺保護環境的情操,提高他們對生物科學的興趣,為一部分今後要從事生物事業的人打下最基本的基礎。
也就是說,初中生物教學的目的是全面、基礎、科學素養 教育 ,從這一觀點出發,在我的生物教育理念中,從我接觸學生的那一刻開始,我就是一向以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科的興趣為主要目的的。我的每一個課堂設計、每一個活動安排都是以學生為中心,並且以培養學生基本素質為中心思想。
在課堂教學的准備中,我會多注意選取與書本知識相關的課外知識,例如在講生態環境時做關於生物圈二號計劃的專題講座,在拒絕毒品時會讓學生觀看中國拒絕毒品的宣傳片等。總之,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要進行不斷的教學反思,一切以豐富學生知識、提高學生對生物學科的興趣,培養他們的生物科學素養的教學理念為指導。
二、作為老師,教材是務必要了解掌握的,但是,教材對於老師來說只是一個承載知識的工具,而不能作為教學的依靠。我認為,教材就好比一池水,要站在高處去看才能覺得清澈見底,也就是說,要站在一個比教材更高的角度去把握教材。
作為一名教師的第一步就是研究教材,不僅僅是研究所教年級的教材,還要把整個中學階段的教材都要研究,首先要明白在整個初中階段,生物課程都需要學生掌握些什麼知識,知識體系是怎樣安排的,學生在每一個學習階段需要學習哪些知識,那些潛力需要得到培養和提高等等。
在我的教學中,通常我都是把教材中的知識透過自己的安排糅合成一個一個專題,然後再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合理安排教學進度。並且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很多的活動,例如一些課堂小游戲、調查、競賽等等,讓學生在簡單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
由於教材熟練、教法新穎,學生們學習生物的興趣十分濃厚,在剛剛舉行的初中生物畢業會考中,我所任教的八(4)班有57人之多,僅僅只有2人不及格,
優秀有33人,取得了優異的成績。
上面是我經過多年的初中生物的教學實踐所得的 經驗 之談,期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各位同行在教學中也有自己的寶貴經驗,期望大家相互切磋、取長補短,然後找到最適合的 教學 方法 。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3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
初中生物新教材學生課堂實驗共37個,這充分體現了生物教學大綱指出的「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觀察和實驗是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努力創造條件,結合學生心理、生理特點,克服困難,完成大綱、教材規定的課堂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的潛力,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是我們生物教師的職責。自己經過三年的初中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
1、明確實驗目的,激發學生學習動機。
心理學告訴我們,目的是人採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初一、二年級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陌生。有的學生認為上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必須困難。因此實驗前除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如上顯微鏡使用一課時,提出醫生對貧血、癌症等疾病的`診斷,除看、問、查以外,還要透過化驗,用顯微鏡、電子顯微鏡等對病人患病部位的細胞組織等進行病理診斷,才能得出結論。沒有科學手段會使病人誤診,嚴重時會危及生命,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同時介紹顯微鏡在工、農、醫學方面的廣泛應用,以此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樹立科學態度,提高學習興趣,這樣有利於克服組織教學難的問題。
2、指導學生掌握實驗步驟的方法,規范操作。
實驗步驟是學生動手規范操作的要領,只有理解、掌握才能規范操作,實驗才能成功。因此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語串通於實驗步驟之中能夠收到好的實驗效果。如顯微鏡使用過程中的「三個一」:一、安放距桌邊一掌(5-7cm);二、對光要目(目鏡)物(物鏡)通光(通光孔、光源)一向線,光強用平面鏡,光弱用凹面鏡;三、觀察時標本對孔正中距離物鏡一厘米,視野中出現標本顏色或雜質時觀察目標即將到位,微調粗旋鏡升降,細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標時緩緩移動玻片標本即可找到。教師規范操作一步,邊講該步的注意事項,邊讓學生模仿操作一步,教師巡視,及時表揚規范操作快而且准確的學生。糾正錯誤操作,如用左眼觀察時,糾正學生用右眼觀察或閉著右眼的習慣,轉動轉換器時,糾正扳物鏡的錯誤操作。這樣學生很快對好光,觀察到標本在視野中的圖象。用完顯微鏡擦乾凈外表。轉動轉換器,把物鏡偏兩旁,放回鏡箱原處。製作臨時裝片的實驗,先將擦→滴→取→展→蓋→染的實驗步驟寫在黑板上,讓學生看書了解每一步的涵義,圈上關鍵的詞語,教師再講每一步的涵義及注意的問題,邊操作邊叫學生模仿操作。然後強調注意事項。滴一滴清水,太多易外溢,太少易出現氣泡。取材薄而透明透
光易觀察,展平防重疊,輕蓋防氣泡。氣泡與細胞的區別,氣泡圓邊厚黑,中間亮白,輕壓變形。這樣學生很快掌握步驟、要領,在顯微鏡下觀察到自己製作臨時裝片中的細胞,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細胞膜緊貼細胞壁,在光鏡下看不見),然後繪出細胞結構圖。這樣學生就到達了實驗的目的要求,興奮不已,終生難忘。
3、指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
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規范操作是進行實驗的基礎,而對實驗現象的認真觀察,是到達實驗的目的、探索實驗結果的關鍵。但學生在實驗中往往重視操作,忽視觀察、分析。如在解剖鯽魚的實驗過程中,學生認為解剖完了,實驗就做完了。針對這一問題,我在實驗前編好實驗指導,要求學生預習實驗時准備好硬紙板,在必須的位置寫上鯽魚各器官、系統的名稱。做解剖鯽魚實驗時,先讓學生觀察魚的各種鰭在 游泳 中所起的作用。然後,按步驟規范操作解剖,將觀察後的器官,系統解剖放在硬紙板寫好的相應位置上,並在實驗指導的空白處填上相應的結構及功能,教師檢查評分。我在下一節課前5分鍾小測驗,結果181名學生有160名均在90分以上,其餘在80分以上。這樣透過學生動手、動眼、動腦、觀察、分析思維,培養了學生認真的科學態度,掌握了知識,提高了潛力。
4、對教材要求掌握、難度大的實驗進行考查。
我在班上進行了實驗考查,如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探究種子成分,鯽魚的解剖等。在上完植物的基本結構後,對用顯微鏡觀察植物細胞的實驗進行考查,這個實驗既考查了顯微鏡的使用,又考查了臨時裝片的製作,也考查了對細胞結構的認識,為後面的生物實驗打下基礎。我參照了高中畢業生物實驗考查《顯微鏡使用和臨時裝片製作》的方式及評分標准,三分之一的學生在5分鍾內完成,評90分以上;多數在8分鍾內完成,評80分以上;極個別的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完成的,評60分。這樣透過實驗考查,促使學生認真預習、復習、動手操作。對實驗操作差的學生及時發現,加強個別輔導,做到人人過關。這樣克服實驗儀器少、學生多、難於動手的矛盾,提高了學生對學習生物課的興趣。綜上所述,透過實驗教學,培養了學生學習生物科學的基本方法,認真的科學態度,發展智力,提高了學習生物的興趣,從而提高了生物教學的質量。
透過幾年的生物實驗課教學實踐,我體會到生物實驗課對提高生物學科的教學質量能起到很大的促進作用。自己決心將實驗課的改革,繼續深入進行下去,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提高生物教學質量。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4
1、在觀念上,對生物實驗教學的教育教學功能認識不足
傳統的生物實驗教學功利性強,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甚至把「做」生物實驗變成了老師「講」實驗、學生「聽」實驗和「背」實驗,學生動手能力差,動手率低;學生實驗操作不規范,成功率不高的現象較為普遍。且有些教師的教育、教學思想和策略不當,過分強調實驗儀器(如顯微鏡、許多鄉鎮中學蓋玻片、載玻片和永久玻璃標本缺乏。)珍貴,給學生增加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使不少學生做實驗時小心翼翼、縮手縮腳,不敢大膽實驗。
2、演示實驗多,學生實驗少,以驗證性實驗為主
我國傳統的實驗教學有兩大特點,其一,實驗教學形式是以演示實驗為主,約占實驗總數的80%以上;其二,實驗教學模式是以驗證性實驗為主,探索性實驗偏少,缺少以學生為主體、以探究為基礎的探究性實驗。僅僅把生物實驗作為一種培養學生形成生物概念、理解和鞏固生物知識的手段。
驗證性實驗教學模式是按「問題→原理→結論→實驗證明」的程序教學的,這種模式簡明、清晰、有利於學生對相關結論的認可、理解和記憶,也有利於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的控制,其教學步驟的設計和實施可以做到絲毫不差。但其弊端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學生按照指定的步驟進行實驗,其結果只能是機械記憶、機械操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學生的興趣,造成了學生因已掌握新知識而在實驗中缺乏新奇感的負效應;二是學生在實驗中被動大於主動,學生必須無條件接受現成操作設計和規定。實驗材料、實驗步驟是設計好的,時間是已定的,一切都是按老師的指令進行,學生做實驗沒有時間和機會去思考、去嘗試,長此以往,學生將養成不良的習慣,不利於學生創新意識、求是求真的品格和科學精神的養成。
3、強調實驗技能的熟練化,重結果、輕實驗過程
把生物實驗僅僅作為一種實驗技能的訓練,而忽視了它作為一種科學研究方法的重要價值,過分強調實驗技能的熟練化。且生物實驗附屬於理論教材,是為驗證理論知識而設置的,重結果、輕過程,追求結果的一致性和唯一性。
4、生物實驗教學評價手段的單一
實驗教學評價在實驗教學中是重要的反饋手段,它可以支配教師採用何種教學模式,制約著學生的實驗動機、實驗態度和實驗策略,因此實驗教學評價成為影響實驗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在評價內容上過分注重評價學生在生物實驗和生物實驗技能方面的掌握情況,忽視對科學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的評價,對學生在生物實驗教學過程中的具體表現重視不夠;在評價形式和方法上,過分注重量化方法,以便對學生的生物實驗學習情況打分數,定等級,缺少質性方面的評價;在評價主體上,將學生排除在評價的主體之外,使學生在評價的過程中處於被動的地位,忽視了學生發展過程中的 自我評價 和自我調控。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5
以往的生物教學主要讓學生背誦課本知識,因此學生只是機械性地死記課本資料,一碰到理論聯系實際地問題就無從下手。為此我們應從傳統的教學方法、觀念中解脫出來,運用新的教學理念在教學中大膽創新,勇於探索,注重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強化對學生各種潛力的培養。以下是我個人對教學的幾點反思:
一、在教學中融入一點生活味,把「死知識」變為「興趣生活」
實際生活是教育的中心,教育要透過生活才能產生力量而成為真正的教育.心理學家皮亞傑也說過:「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或用眼睛看科學.。」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最好以學生的現實生活和既有經驗及 社會實踐 為基礎展開,創設一種學生能夠獨立探究的情境,讓學生在「動手做」和「動腦思考」等一系列的活動中體驗、感悟,乃至發現和解決問題。例如,在講到「光對鼠婦的影響」時,學生提出疑問,為什麼平常在有陽光或是大白天時見不到鼠婦由此提出問題:光對鼠婦有影響。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自己動手抓鼠婦,設計對照實驗:除了光照不同之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經過反復實驗,查閱資料,驗證了鼠婦喜歡生活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這樣的教學既抓到了學生的好奇心理,又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在課堂教學中綴入一點文學味,讓「課本劇」化為「教育詩」優秀的文學作品無不閃耀著作者的思想和人格的光輝,而且蘊涵必須的科學道理。如在講到「動物的發育」時可引用「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若根據所學的生物知識,可將其改為「春蠶化蛹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此外還可引用 成語 、 諺語 來說明生物學道理。同時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學生潛在的情感,調動學生探求知識的心理需求,能使他們進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識。
二、教學中「教師為輔,學生為主」的自主式學習
要使學生掌握生物學習基本功,並在學習中不斷地實踐和應用,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就務必改變傳統教學的重教不重學、重記不重做等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方式,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和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自主性。應做到洋思中學的「學生自主學習,學生會的不教,學生教學生」。洋思中學一向認為「沒有教不好的學生」,而且制定了自己的一套教學方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短短的八個字,卻體現了該校的教學理念。為此我們學校也結合本校的實際狀況,制定了自己的教學方法「六步教學法」,而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三、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滲透素質教育首先轉變教育觀念,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新課程、新教材強調面向全體學生,而不僅僅僅是少數尖子生。這就意味著教師應同等對待每一個學生,關注個體差異,著眼於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創造能引導全體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潛力使他們透過學習,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獲得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應從教案的設計到課堂教學的實施,都力求滿足每一個學生,承認他們理解潛力以及最終發展程度上的差別,在討論中保護他們的好奇心,從多方位、多層次、多角度去看待學生,用賞識教育的觀點評價學生,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使每個學生都充滿學好生物課程的信心。這就要求教師要充分地備學生,而且要從學生地實際出發,區別對待,分層備課,精簡講授時間,為學生創造更多地自學、觀察、操作、思考、表達、交流、表現地機會。在作業的設計上,要針對學生的實際狀況,依照不同學生的需求,盡量留一些發散和開放性的題目,為不同的學生留有餘地,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遷移,這樣能夠給教師創造性地教和學生創造性學留有充分的空間。總之,生物是一門實驗性及探究性很強的學科,應充分倡導
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這樣學生不僅僅主動地獲取了知識,領悟了科學研究的方法,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潛力,而且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精選5篇)相關 文章 :
★ 初中生物教師工作總結2020
★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範文
★ 精選5篇初中生物教師工作總結2020
★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集
★ 初中生物課教學反思
★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模板
★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案例
★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總結要怎麼寫
★ 初中八年級生物教學反思
★ 初中生物教學反思日誌
②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質量
通過本次網路學習,使我對初中生物的教學又有了一些新的體會,下面我就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方面談談自己的見解。
由於初中生物在中考成績中所佔的比例不大,有較多學生對初中生物不夠重視。因此,很多生物教師都有為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苦惱。那麼如何才能優化初中生物的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呢?我認為首先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學習初中生物的必要性、重要性,從而設法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在這個基礎上教師再做好課前、課中、課後的工作,才能夠逐步提高教學質量。
初中生物是一門很貼近生活的學科,生活中很多有趣的現象都來自於生物。生物是需要通過不斷觀察、實驗、分析來學習、總結知識的一門學科。就目前生物新課程的要求來看,注重學生探究創新能力的培養,那麼平時就要讓學生多實踐,加強他們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進一步提高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創新的能力,光靠書本上的內容還不夠,那麼教師就需要在書本內容的基礎上將相關的知識進行擴充、延伸。即教師在課前准備時可以適當地補充一些教學內容並將其穿插在教學過程中。這就需要廣大生物教師平時在多鑽研教材的同時,還要不斷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多關注與生物學相關的事件,擴展自己的專業視野。只有這樣,教師才可以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添加相關的教學內容,並可以將這些添加的內容記錄在書本相應的部分或則寫在筆記本上,待上完一節課後再進行反思、總結,進一步完善整個教學過程。教師還可以在課余時間試著編寫一些校本教材,這樣做既可以將當地相關的生物知識與書本上的內容進行有機地結合,使整個初中生物教學更為系統化,又有便於今後教學的參考和研究,還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因此,廣大生物教師要多學習、多觀察、多思考、多實踐。這樣才能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游刃有餘。
每次生物課程內容結束後,要檢查教學的效果,就應布置必要且適量的作業,通過學與做來促進教學相長。具體應該做到如下幾點:一是學生作業要適量。就初中階段而言,最好讓學生在課堂上完成書面作業,做到及時鞏固知識。按照教材要求,可安排必要的必要的觀察、調查、討論、飼養、小實驗、小製作等課外實踐活動。期間一定要強調安全問題。完成之後再及時把實踐結果反饋給教師。二是教師選擇題目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本節知識的重點、難點,精選一些有代表性、開放性的題目,並且注意難易結合。要求學生書寫工整,操作規范有序。三是批改作業要認真。對學生作業要進行認真及時的批改,批改內容應包括批改日期、成績及適當的評語。對於作業中的問題,教師要做好相關記錄,以便反饋。要講究實效,必要時對學生作業進行講評和輔導。如此,作業才能體現出其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除了作業,考試也是檢查學生學習效果與教師教學效果的一種有效方法,是教學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
生物教師不能奉行拿來主義,直接從網路上或參考書上把試卷照搬下來給學生考,要結合所教學生的特點和教學實際情況來自己命題。這樣的考試才能反映出最真實的情況。因此,要求教師具備相應的考試命題能力。考試命題能力是生物教師綜合能力的一個組成部分,每位教師都有出好考卷的義務。考試命題要依據新課程標准和教材,從學生實際出發,著重考察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知識(活學活用)的能力。從命題的內容看,應當緊扣教材知識內容以及課程標準的要求出題,不能出偏題。在全部題目的組合中,既有教材內容可以回答的問題。又有理論聯系實際或各種基本技能問題。要把握好試題的難易程度,考慮全面。期末考試可以結合生物中考的要求命題。一般把難、中、易題目的比例控制在7:2:1。難度系數基本控制在0.7左右。對於一些開放性的試題,答案不能是唯一的,批改時要建立在回答有依有據的基礎上,這樣才有助於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防止造成學生的思維定勢。考試之後,教師要及時認真地改卷、分析、統計考試成績,總結教學得失並及時講評。必要時要通過書面形式把考試質量分析、總結寫出來,以供今後教學參考。對於後進生,教師不能嘲諷他們,要鼓勵學生積極進取,爭取下次考好。對於有進步的學生,教師應給予適當的表揚,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鑒於生物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學科。因此,教師平時還要特別重視學生實驗操作能力的鍛煉和考察。
至於教師備課這方面,教師應該改變以前以個人為主的單一備課的形式。在當今課改時期,特別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而且教師的課堂角色也有所改變。既然學生的學習方式都強調了合作學習,那麼教師們也該審時度勢,隨機應變。因此,教師要適應課改,要把握好新教材,並要很好地完成教學目標,最好進行集體備課,正所謂集思廣益。新課改的教學目標主要分三大塊,即認知目標,能力掌握目標,情感教育目標。如果單靠一個教師的力量進行備課,恐怕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再說教師對新教材的適應也有個過程。在目前課改的時期,又許多變數是不可預測的。如果同一學科同一年級的老師在一起備課就可以使教學准備得更加充分,從而減輕教備師課的負擔,當然也可以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如果時間不允許天天進行集體備課,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比如一周集中一兩次對備課及課堂教學情況情況進行討論交流,以便查漏補缺。總之,要適應新課程,達到課改要求,集體備課勢在必行。
雖然教科書是相關專業人士按照教學大綱編寫的,但在教學中還是存在一些變數不容易把握,生物課不能僅僅按照教科書來進行教學,一定要緊密結合課標來進行靈活的教學。教材中有些偏多、偏深、偏難的內容,可以根據課標的具體要求進行刪減或進行適當的教學,對於教材中內容不要求面面俱到,什麼都要細講,要做到繁簡得當。這就需要教師要仔細研究生物課程標准,領會裡面對教材內容的解讀。只有精讀課程標准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優良的教學效果。因此,仔細研究教學課程標準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對於初中生物的科學探究,課堂上師生不一定要按照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與交流這六個過程來進行,可以隨著探究對象與探究環境條件的不同作出適當地調整,比如提出問題之前最好仔細觀察被研究對象的一些特徵,提出問題後要對問題進行評價,選出一個或幾個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來進行解決只要有便與得出探究結論的方法都可以採用。對於探究的問題及結論,如果可以結合生活實際加以延伸,那麼要鼓勵學生課後自己開動腦筋進行探究,並寫出相關的探究報告。
由於生物是一門與生活實踐緊密相關的課程。因此教師有必要開展好探究活動。要引導學生做好探究活動,就要懂得合理地運用相關生物教學資源。比如校內資源有實驗室、圖書館、植物園、體育館等各種場地及設施。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合理地開發利用這些有限的資源。條件、時間允許的話,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校外的一些生物資源,比如自己家社區的圖書館、植物館、公園,城市的動物園、海洋館、博物館等地方的相關資源。如何能夠利用好這些資源,對教師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活動是有很大幫助的,對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也起到促進作用,如能結合上述的資源,在教師的帶領指導下開展一些實地考察,通過學生觀摩、動手操作,更有利於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形成一些生物技能,同時對培養學生學習生物的良好態度及情感也有所幫助。校外的資源可以很好地彌補校內教學資源的不足,還為改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效率,適應新課程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和保證。因此,合理地開發運用校內外資源對開展生物新課程教學是非常有必要的。
當新課程實施到一定程度時,便可以逐步開展小班化教學,小班化教學的優勢會逐漸顯現出來。比如這有助老師減負,有便於教師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針對性教學,更有利於學生的進步發展,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如此便可以優化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效果,更能體現出新課程的優越性。但是進行小班化教學是要建立在一定基礎上的。比如要考慮到師資力量,教學設施場地,教師觀念轉變等方面所面臨的問題。但就現今中國的教學情況而言,還不足以開展小班化教學。這主要體現在師資力量不夠充裕,特別是在一些偏遠地區師資嚴重缺乏,這就要相關政府採取相關有效的措施,鼓勵年輕人到這些偏遠地區支教。雖說現今政府採取了一些鼓勵措施,但成效還有待檢驗。對於教學設施場地而言也還未達到小班化教學的要求,甚至在一些偏遠落後地區,這方面的問題更加嚴重。這就需要相關政府加大投資力度,適當擴建教學場地,增加教學設施。為未來的小班化教學提供有利的物質基礎。接下來就是教師觀念轉變的問題,因為老的教學觀念在許多教師心裡已經是根深蒂固了,如果突然要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來採用不同的方式進行教學,難免會不適應。而要適應這樣的教學方式,當務之急是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教師只有通過認識學習相關小班化的理念,真正認識到進行小班化教學的必要性,優越性。再通過一些相關宣傳培訓強化意識,相信經過一段時間,教師的觀念是可以轉變過來的。教師的教學觀念轉變好了,就等於心裡做好了進行因材施教的准備,這樣就給小班化教學提供了堅實的精神基礎。在此前提下,又有了前面提到的物質基礎。那就意味著進行小班化教學的時機已成熟。到那時,師生家長才能真正感受到小班化教學帶來的好處。而不是停留在形式階段,否則只會是勞民傷財,獲益甚小。
在平時教學當中,適時地開展公開教學是很有必要的,這是一種相互學習、促進、提高的好方式。公開課活動的內容包括備課、上課、評課三個環節,教師只有做好前兩個環節才能在第三個環節獲得比較滿意的結果。這里要強調的是教師不能通過弄虛作假、投機取巧來獲得好的公開課效果。
公開課的開設應該結合教學實際,能反映出教師平時教學最真實的情況。即公開課應該注重原生態(真實自然),當然這不是說公開課可以很隨意,必要的准備還是應該有的。比如教具的准備,教態,板書等教學常規應該三思而後行,要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運用教學方法。課後再根據教學情況進行交流研討、反思,查漏補缺,這樣才更有利於教師在教學方面的發展。而不是同樣一節課上了好幾遍了,或則先給學生透露上課的主要內容問題,再來上公開課,這樣就失去了公開課的意義。就生物公開課而言,應該注重實驗探究,教師在課堂中應該適時地開展演示實驗或者分組實驗,激發學生的思維,注重鍛煉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在做中學,在學中做,學與做相輔相成,讓學生在做實驗的過程中發現問題,領悟其中的奧秘,體會實驗帶來的喜悅,逐步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生物實驗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隨機應變,使之科學性、可操作性強,盡量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常用廉價品或廢棄品做為實驗器材,變廢為寶,在實驗中宣傳並理解節能減排的環保理念。
在當今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隨著電腦運用的普及,生物教師要努力學習相關計算機知識,提高多媒體課件製作的水平,有了課件,就可以將生物學中的知識內容更加生動形象地展現在學生面前,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同時也能夠培養他們對生物學的興趣,而且對改善教師的教學效果也是很有幫助的。
進行多媒體教學時,多媒體課件不宜過於花哨,以免分散聽課者的注意力。多媒體課件要在緊扣課本內容的基礎上,還應該有所擴展,比如可以通過一些有趣的小故事或視頻片段來引導學生從中歸納相關知識,再聯系生活實際,舉一反三。此外,對書本上的一些閱讀材料也要加以重視,利用起來,從中提煉知識,擴展知識面,同時應適時地對學生開展必要的情感教育,進一步提高學生對生物的興趣。
提問時要有層次性,對不同情況的學生,提問的方式和內容要有所變化。平時要做好基礎薄弱或則膽怯學生的思想工作,激勵他們踴躍發言,在不斷磨練中提高自信。避免總向一些優秀生提問,造成小部分權威化,這樣可能會扼殺其他學生的積極性,限制他們能力的發揮。總之,提問要全面考慮,鼓勵所有學生互動起來,答疑解問。在討論、回答問題時,要分組討論,鼓勵小組成員分工合作,積極思考,輪流回答。最後師生共同總結歸納解決問題。如此,良好的課堂氛圍便自然而然地顯現出來。
綜上所述,公開課不能徒有其表,嘩眾取寵,要回歸自然,合理安排課堂內容,能夠真實地體現課堂氛圍,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情況以及教師教學的情況。一堂能夠與當地教學環境相適應,並能夠讓學生學有所樂,學有所得,教師教有所悟,教有所得、教有所樂的公開課才算是一堂好的公開課,才能起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公開課的效果除了可以讓專家、教師評價,還可以適當結合學生甚至家長的評價,經綜合評定,找出其中的亮點與敗筆,從中吸取經驗,不斷反思總結,在今後的教學中加以改善,不斷提升教學能力,這樣才能體現出公開課的價值。
綜上所述,生物教學當中一定要滲透生物的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理念,把握好生物與環境的關系。在介紹生物結構及其功能的時候要注重對比,聯系實際,舉一反三,要主次分明,詳略得當,盡量講得通俗易懂。在作課堂小結時,不要光由教師一個人總結,也不要照書上的標題簡單說一遍,教師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對所學知識進行小結。小結要求有的放矢,簡明扼要,有深度。這樣可以鍛煉學生思考和歸納能力。把新的教學理念滲透到教學中去,才能真正體現出新課改的優越性、必要性。雖然這個過程比較漫長,但只要廣大師生堅定信心,與時俱進,一步一個腳印勇敢地走下去,就一定能在生物新課改的道路上越走越寬闊,最終達到生物教師的綜合能力大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素養全面發展的目標!
③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課堂的效率
一、 激發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以及對生物
學科的認識。
興趣、情感是影響人的世界觀形成的重要因素,對人的行動有巨大的推動力。
教學中教師應通過興趣的培養、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共鳴,能使學生體驗到愉快、積極、振奮的情感,更主動積極地去領會知識、從事學習活動和探索生物自然的奧秘。
興趣的生成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對某些學習內容所產生的好奇傾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學習內容表面,依賴於學習內容本身的特殊性、新穎性和有趣性。在興趣生成這一階段,學生以關注和沖動等下意識的動力形式表現出來。而這些關注和沖動,並不是無緣無故產生的,其根源在於學習內容與學生學習目的、價值需求有必然聯系。這種聯系反映到學生的意識中,引起了學生的注意,產生了愉悅的心理體驗。心理學研究表明,同人的需要(不單指肉體的生理的需要,而且也包含精神、情感的需要)毫無關系的事物,人對它是無所謂興趣的。凡是人感興趣的、所欲的東西,總是在某個方面,某一點或某種程度上與主體需要有一致性。可以肯定地說,興趣是直接由學生學習需要驅使,間接由學習價值觀推動而萌發的。產生興趣的正強化又有兩種,一種是外部強化,一種是內部強化。貝多芬小時侯就有很高的音樂天賦,被稱為音樂神童。但是,貝多芬的父親對小貝多芬管教仍然十分苛求。從四歲起,要貝多芬在羽管鍵琴上練習,經常是一練幾個小時,幾年過後,終於彈得一手好琴。外部強化,還包括一個行為發生之後,由於外界對行為的主體施行獎勵,使其行為而獲得精神或物質的獎賞。
學生的心目中仍然把生物擺在「副科」的位置,首先要改變他們對生物 看法,只有這樣才能提高生物課堂的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有限的45分鍾內記住重
第 2 頁 共 4 頁
要知識點。
二、 認真准備,不打沒有把握的仗,有備無患。
1、課前對教材的把握和理解
任何一個有經驗的教師在編寫教案的時候,都要明確教學目的、重點、難點、課時安排和教學過程。對教材的透徹理解是上好每節課的前提條件,而且要設想好每個環節,就好比在腦中演練一遍授課過程。要明晰每節課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使內容前後連貫,以及以何種方式講解學生才能有興趣去接受,並對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的取捨,重要的內容要講細講透,相對簡單或要求不高的內容可以簡單帶過,這樣避免一節課下來內容過多,給學生造成負擔。只有自己做好十足的准備才能給學生全面的講解。
2、課堂資料的查找、整理,多媒體課件的製作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發展,投影機、顯微投影機、多媒體電腦等等作為新的教學儀器陸續進入了課堂,同樣我們還可以在Internet網上找到多種資料充實到課堂中去。這多種教學手段使學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實現了視、聽、思的有機結合,從而使知識能多層次、多角度、直觀形象地展示於學生的面前,同時也促進和提高了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革。聲、色俱全的課件,不但豐富了課堂教學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對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這比我講上一百遍說"大自然如何豐富多彩"來得真實、印象深刻。而且模擬實驗變得很實用了,我們可以在多媒體電腦上展現植物的生根發芽過程,展示生物的生理過程,模擬解剖動物、人體„„把教學的重點、難點變得容易、有趣。生物學科知識點瑣碎,零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常會覺得記憶的內容太多了,學習起來很費力。教師在教學中應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網,形成多個相關知識點的網路化教學。這樣能使學生站在一個全新、全面的角度去理解問題,提高對知識的整體性認識。
三、注重教學過程
1.課前導入的設計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課堂教學的開端就是新課的導入部分。精心設計的導入,能牽動學生的思緒,立疑激趣,促使學生情緒高漲,步入求知慾的振奮狀態,還可以促進學生綜合分析,歸納總結,推理判斷的抽象的邏
第 3 頁 共 4 頁
輯思維的形成和發展,培養學生良好的科學素質。 2.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
課堂提問,可以檢查學生對已學知識和技能的掌握情況,開闊學生的思路,啟發學生的思維,幫助學生掌握學習重點、難點,及時調整教學進程,使課堂按預先設計好的路子進行,活躍課堂氣氛,增進師生間的感情,促進課堂教學的和諧發展。所以好的課堂提問對教學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但有關資料顯示,中小學教師課堂提問的平均有效率不夠60%。因此,提高課堂教學提問的有效性,對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提出問題,啟迪學生思維,是啟發式教學的主要手段,也是聯系師生雙邊活動的一條重要紐帶。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談到問的重要性時,曾風趣地說:「發明千千萬,起點在一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可見,在教學中,問很重要,也有藝術性 3、不可忽略的總結
常言道:「善始善終」才算一堂優質課。良好的開頭雖然是成功的一半,但完善精要的結尾,猶如「畫龍點睛」,會使課堂教學再起波瀾,從而使教學活動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因此,精心設計結課這一教學環節,對於良好教學效果的鞏固,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每節新課的最後5-8分鍾,我都要把本節的知識要點小結,並通過提問題加強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與記憶。如講完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後,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區別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思考「吃梅止渴、談梅止渴、望梅止渴」這三種反射活動有什麼區別,學生就能根據先天性和後天性的差別分辨出來後兩者都是條件反射。
四、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
目前,不少學校已明確要求教師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不少於15分鍾。這就要求教師還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復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後。課堂練習題的提前設計和課堂上的靈活使用,能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因此高三級生物班在進行復習時,我就比較重視課堂練習,每節課基本上要保證學生有充足的思考和練習的時間,一般都有十分鍾到
④ 如何打造生物高效課堂
一、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要具備的幾個特點: 高效率的課堂是指課堂效益達到了最大化的新型課堂教學模式。我認為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至少要具備以下幾個特點: 1、「課堂」還給學生,變成「學堂」; 2、教師成為組織者、引導者、互動者; 3、學生能把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學習方式融為一體; 4、學生能真正做到行動、心動(思維在動)、神動(思想在動); 5、學生能厚積知識、破疑解難、優化方法、提高能力、高效學習; 6、學生在課堂上心情舒暢,有安全的學習心理環境; 7、每一個學生在每一個時間段都有事做; 8、信息量、思維量、訓練量適中; 9、學生實現了「三跳」,即跳出課本,不再只關注課本知識;跳出課堂,關注自然、社會、生活;跳出教師,不迷信權威、不輕信已有結論。 所以,高效課堂應該是學生學會學習的課堂;是朴實、簡易的課堂;是做到了「放手學生認真自學;給予學生充分獨立的思考,相互交流;及時發現學生學習的障礙,引導解決」的課堂。高效課堂讓學生在自主嘗試、質疑問難、討論合作、自我展示、問題解決、實踐活動中探究學習,突出學生學習興趣、學習方法和學習能力的培養。 二、傳統課堂存在的問題:但是,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特別是片面追求升學率思潮的長期沖擊,教師滿堂灌、壓作業、學生被動接受、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低效課堂依然存在,其普遍存在如下幾個問題: 1、教學語言平鋪直敘。 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教學導人無懸念、無疑惑、無問題、無情景,簡單直接,很少關注學生的興趣、需要、個體經驗、新舊知識銜接等。有的教師語言欠推敲,以致造成語言不嚴密、隨意和廢話多,對學生理解知識造成一定的干擾。有的教師課堂用語雖然沒有語病,但語言枯燥無味,缺乏引導性、啟發性,不能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也不能很好的激發學生學習的慾望。 2、教師獨霸課堂。 學生活動空間少教師上課即講,課堂教學多是以教師「滔滔不絕」的講、學生「綿綿無期」的聽、課後「永無休止」的練為主的「填鴨式」教學,使學生缺乏思考問題、整理習題、歸納規律的時間。教師以「講得好」為最大滿足,很少關心學生的感受、體驗和需求,很少密切聯系生活,關注學生的個體經驗,忽視學生思考、說和寫的過程。學生沒有感知的過程,對教師講的內容理解不透,囫圇吞棗,導致教師所講知識鞏固率很低,不得不依靠布置大量的課後作業進行強化訓練和重復演練來加以鞏固,使學生長期處於疲憊狀態,加重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3、假問題充斥課堂。 不能啟迪學生的思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雖然關注了師生互動,但往往以預設的教學問題把學生納入自己預先搭好的教學框架(是「演課」而不是「上課」)。教師提問的要麼是答案為「是」與「不是」、「對」與「不對」、「好」與「不好」這類不動腦筋的假問題;要麼就是事實性的、學生閱讀課本就可以找到答案的問題。這類問題沒有啟發性,沒有問在關鍵處,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從而引導學生高智力的參與教學活動。難度大的問題提出後又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學生回答不出來立刻換人回答等(這對前一個學生的自尊心無疑是一次挫傷)。 4、教學方式單一。 不能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一些教師對所教的物理概念、規律理解不透,導致對知識的講解方法單一,對學生理解知識造成較大的障礙。有些教師雖然能夠使用多媒體教學,但大多將多媒體當作了板書投影(板書內容雖然大大增加,但無法起到畫龍點睛、引起記憶和思考的作用);或者過多地使用多媒體模擬實驗代替傳統的生物實驗,忽視真實實驗的教學作用。這樣均不能營造良好的教學、學習氛圍。 除上述外,初中生物課堂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一刀切,忽視學生個體差異,學生吃『夾生飯」』、「規律、方法教學欠缺,歸納總結教學過程被弱化」等,在此不一一枚舉。為了更好的實施新課程改革,改變當前新課程實施的膚淺狀態,促進新課程的實施由「邊緣」到「核心」,我們必須加強對課堂的研究和探索,努力改變現行生物課堂存在的問題和不足,著力優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三、打造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的做法: 為實現優化課堂教學,打造高效優質的生物課堂教學這個目的,我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兩個結合」: 即「如何設計出高質量的課堂問題」與「如何讓學生提出有價值的問題」相結合;「傳統教學手段」與「現代教學技術」相結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主動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潛能。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有計劃、有準備地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做到寓教於需、寓教於樂、寓教於情,使學生始終處於學習的亢奮狀態,以增強教學效果。 2、「三個允許」: 即允許學生出錯,允許學生質疑,允許學生爭辯。教師要改變那種過分強調統一的教育理念,尊重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實施「因材施教」;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努力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切實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問,發表個人見解,不要怕學生問倒自己。 3、「三個轉變」: 即轉變灌輸教學為啟發式教學,轉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轉變單獨知識傳授為知能並重。課堂上教師要當「公關」,要激勵、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教師要主動接近學生,通過平等、民主的師生交往,了解學生的知識需要與情感渴求。 4、「四個帶入」: 即要把激情帶入課堂,把才智帶人課堂,把微笑帶入課堂,把趣味帶入課堂。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有激情,語言要有鼓動性、感召力和調控誘導力,要善於以昂揚的激情去激活學生的創造熱情,用流利的普通話、得體的手勢、詳和的神態、充滿智慧的眼神、合理工整的板書、正確的演示實驗、恰當的形容、精妙的點撥和積極的評價手段,進行師生間的情感交流,為學生提供敢想、善思的良好環境,使學生以創造者的身份進入到課堂教學情景中去,從而實現對知識的學習和掌握,對技能的訓練和提高。 要鼓勵學生質疑,教師要有足夠的耐心、誠心和愛心善待學生提出的每個問題,並給予恰當引導和靈活點撥,對學生的分析解答,教師要給與積極的評價,讓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愛意和期盼,吸取智慧和力量,從而在師生間建立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和諧互動關系。教師要引導學生求異思維,引導學生憑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積極獨立的思考問題,多方面、多角度、創造性的解決問題。生物課堂教學要把知識的形成過程放在首位,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學生思維過程和思維方式的展露,多讓學生「自己下水游泳」;要在每一節課都留出一定時間,讓學生突發奇想,暢發疑問,或由教師提出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激情、帶著懸念」走向課外。特別是生物實驗課,教師要敢於讓學生親手試一試,變教師的演示實驗為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變驗證性實驗為探索性實驗,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從而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學生的探究志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⑤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的有效教學
生物教學是生物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生物教學質量如何,直接關繫到學生生物基礎知識的掌握,能力的發展,興趣的培養等等。如何提高生物教學的有效性,使每一個學生的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是每一位教師都必須認真思考的問題。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我們必須實施有效教學。所謂有效教學,是指在規定的時間內,通過提高教學效率,從而產生最大的教學效果.提高生物教學有效性的途徑很多,概括起來主要包括有效備課,有效上課,有效輔導和有效評價.下面就從以上幾個方面談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性.
一.備課的有效性
備課是教學的前期准備工作,是教師從事教學的基本功。有效備課是指在一定的教學投入(時間、精力、努力、物質)之下,形成有個性、有亮點、有創意、有拓展的教學設計。備課除了教案寫作的常規要求外,還應從教師自身、教材、學生等角度入手,有效地開發和整合這些課程資源,優化教學方案。
要備好課主要要做到以下幾點:
1.教師不斷豐富自身的生物專業知識,學習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
新課標中明確:教師是生物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因此,教師本身要樹立終身學習的意識,多學習教育理論,轉變教學觀念。作為教師,我們要研究新課程標准,認真學習新課改下的教學要求和考試說明,要非常熟悉要教什麼,怎麼教;考試考什麼,怎麼考;哪些要重點講,哪些只要簡單介紹。只有掌握這些信息才能更好地實施有效教學。
2.備課要用好教材
有效備課是解讀教材,超越教材的創新。我們在備課時要多角度鑽研教材,創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備好課,進行有效的教學設計,首先必須與教材進行深入地對話,備好教材,把「教教材」轉變成「用教材」。教師不僅要全面、准確地掌握學科知識,還要做到融會貫通,從整體上把握學科知識體系,創造性地組織教材,引導學生打通書本世界和生活世界之間的界限,將生活和書本知識融為一體。
3.備課要研究教學的對象
課堂教學面對的是全體學生。備課不要脫離學生的起點能力,很多的備課往往只備教材不備學生,不考慮學情,從而定位不準。教師要了解學生的活動能力、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合作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等。在備課行動中基本掌握學生能夠達到的能力基礎,部分學生的能力傾向和能力水平。要根據學生的能力特徵,在教學設計中,有針對性地合理安排培養學生能力發展的教學環節。備課備學生和備教材同樣重要,因為只有適合學生實際的教學策略才能行之有效。所以備課時先要全面了解學生,要考慮到學生的可能情況,做到因材施教。
4.備課時應充分考慮「預設」與「生成」的關系
備課實際上是一種預設,而現實告訴我們,「生成」才是真,到了課堂上才知道真實情況,這就存在一種「預設」與「生成」之間的偏差,從而要求我們充分了解學情。因此,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課堂上可能會發生的情況,並制定好相應的對策。這樣上課時,遇到特殊情況才能有游刃有餘。
二.教學過程的有效性
伴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何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讓生物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下面,就結合教學實踐,談幾點看法:
1.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
《生物課程標准》指出:「生物教學要緊密聯系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的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有助於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情境。」一個好的問題情境,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的生物思考。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時,一定要注意到情境創設的有效性。那麼,如何創設有效的問題情境呢?
首先,要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 「真實的問題」是指必須與學生生活直接相關的問題。其次,要為學生提供適當的思考空間。創設問題情境的核心是要激活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進行創造性的思考。再次,問題情境要緊扣有關的生物學習內容。生物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讓學生在解決問題過程中獲得對生物知識的理解與掌握,並形成生物思考的能力。最後,問題要有趣味性即將問題置於生動有趣的情境中。如在講線性規劃之前,先引入如何在給定的資金下獲得最大的利潤,這樣學生會覺得更有趣。此外,問題情境的呈現要根據高中生年齡特點和心理特點做出適當的選擇。高中生一般對「有用、有挑戰性」的任務感興趣。因此,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可以從生活中的具體事實或有趣現象或生物知識的實際應用引出問題,讓學生在生動具體而富有情趣的情境中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2.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
探究性學習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和課堂集體教學的環境中進行的,是學生自己探索問題、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一種學習方式,是新課程標准所倡導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是主體,要在課堂有限的時間與空間里有效地開展探究性學習,教師的組織尤其重要。具體做法是:
首先,創設良好的探究情境。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盡量為學生營造模擬性的探究情境,幫助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通過解決一些相對復雜而靈活的挑戰性問題來學習。
其次,靈活採用探究的形式。探究形式通常有學生個人獨立探究、學生臨時組合方式共同探究、既定的小組合作探究和班級集體探究等。課堂上,可根據不同的探究需要,採用一種形式,也可以幾種方式交叉進行,使探究活動更加深入充分。
再次,熱情地參與學生的探究。教師的參與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支持與鼓勵,教師的熱情對學生有強烈的感染力,它能激發學生的探究動機和探究熱情,促進學生主動探究。
最後,促進學生在探究中的互動與交流。在探究過程中,第一,教師要促進學生學習小組內部的交流與互動。第二,教師還應鼓勵學習小組與學習小組之間進行對話,並為這種交往、交流提供條件。第三,教師還要組織好全班學生的交流,使全體學生在演示與觀察、表達與交流中共同學習。
3.學生參與的有效性
首先,教學要面向全體,促進學生主動學習,提高教學效率。課改的靈魂是「為了每一個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其次,教學中要關愛學生,重視情感,提高學習效率。教師要營造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重視體驗,提高學習興趣和效率。積極的體驗會使學生不斷產生濃厚的興趣和需要,對學習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並從中獲得興奮和快樂,而積極的體驗建立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之上,建立在不斷的成功與進步之上。讓學生從生物教學活動中真正感受到知識的樂趣,在民主的氛圍中,錯誤應該得到允許和理解,而不是排斥和打擊,學生的創造性才會得到尊重和保護,學習的有效性才會得到提高。
4.課堂練習的有效性
課堂練習要經過精心設計。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將學生視為具體的,活生生的,有豐富個性的,不斷發展的個體,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課程學習的特點,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要求,給每一個學生提供思考、創造、表現及成功的機會。因此,設計練習時,形式要多樣,注意學生的覆蓋面,調動學生全身心地參與學習,體現學習與教學的有效性。
5.課堂時間使用的有效性
一節課就45分鍾,時間非常寶貴,一秒種也容不得浪費。因此,課堂上一定要簡潔的語言把問題說明清楚。絕對不允許說與課堂無關的話。一些教師在課堂上喜歡扯一些與教學無關的事情,浪費了不少課堂上寶貴的時間,所以經常完成不了教學任務。
為了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提高課堂效率,教師在課堂要做到「三講、三不講、三到位」。所謂「三講」就是:核心內容必須講;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必講;學生的疑點和難點必講。「三不講」是指:學生已會的不講(講了只是浪費時間);學生不講也會的不講;講了也不會的不講(講了不但浪費時間,還打擊了學生學習生物的信心)。「三到位」是指講練到位、點評到位和糾錯到位。
6.合理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提高生物課堂教學的效率。
多媒體技術具有信息量大、動態感強等傳統教學技術無法具有的優點,特別適用有關細胞圖形、生態平衡圖像等知識的教學。在常規教學中,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和圖形、動畫的演示和視頻的播放,用常規的教學手段難以完成的。而用多媒體技術製作的課件能給學生深刻的印象,使學生獲得直觀的感知,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果。
但是,值得提一點的是,我們不能過多地依賴多媒體,而丟棄傳統教學用具。實際上用粉筆加黑板的傳統教具,教師在黑板上板書需要一定的時間,這一段時間正好可以讓學生審題和思考,而且重點內容還可以保留在黑板上。然而過多地利用多媒體之後,課堂上的教學容量大了,而且內容展示很快就過去了,沒有給學生以足夠的思考時間,表面上看整堂課信息量大,展示很快就過去了,讓學生應接不暇。其實教學由原來的「人灌」變為無效的「機灌」,教學效果大打折扣。所以,教師在運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時要「恰到好處地用」。理想的教學應把教師、傳統教具和多媒體的優勢都充分發揮出來,把多媒體輔助教學與傳統教學完美地結合在一起。
三.輔導的有效性
生物教學的有效性也體現在對學生的輔導的有效性上。對學生的輔導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個別輔導,即針對班級情況確定部分學生進行個別輔導。其主要表現是課堂的關注,練習的面批、訂正等。(2)小組輔導。主要是針對中等生,按照他們自的特點進行分組,例如女生對生態平衡圖形的識別有障礙,男生的學習習慣不好,散漫、怕煩不願意計算、不肯主動做練習,此時可以分組後進行組與組的比賽,以此調動這些學生的積極性。(3)班級整體輔導。採用先練後批再評講的方法,教師做好試卷分析工作,針對題型進行發散,舉一反三解題,通性通法,各類題型的多種解法,重點講解學生易接受易想到的方法,從學生的認知情況出發。(4)年級交流輔導。在年級內部進行教師與教師之間的交流,教師與教師之間相互輔導,使得每個教師都能清楚的了解並掌握,哪個知識點的是學生普遍的問題等等。
四. 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評價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評價也是教師反思和改進教學的有力手段。科學、有效的教學評價能夠有力地促進生物教學活動的開展。
首先,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學生用生物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評價。生物的實踐性較強,學生學習的生物內容實際上是從現實材料中抽象出來的一種生物模型,它是現實材料的形式化,它與自然、生活密不可分。對學生生物學習的評價不能只停留在簡單的描述性知識的檢測上,在恰當評價學生基礎知識的同時,學生的觀察能力、抽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演繹能力及實際應用能力都應成為評價的重點。同時,對學生生物能力的評價形式應靈活多樣。
其次,加強對學生在生物教學活動中的學習狀況的評價,教師既要關注學生知識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更要關注他們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生物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參與生物活動的程度、自信心、合作交流意識以及獨立思考的習慣、生物思考的發展水平等方面的變化與發展。
再次,對學生實施評價,要特別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對評價結果的描述應採用鼓勵性語言,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習生物的自信心,從而以極大的熱情主動參與到生物教學活動之中。
最後,在開展生物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善於自我評價,認真反思自身的教學,不斷提高教學設計和組織的能力,為組織有效的生物教學活動積累豐富的實踐經驗。
⑥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課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教學是指班級授課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從課程改革的角度講,是指在班級授課中實現新課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落實的最優化。在課堂上,要克服學生的各種惰性現象,提高課堂45分鍾師生教與學的效率,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教學效益的最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校教育質量,是教育改革的著眼點和突破口。作為教學過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選擇最佳教學策略成為學校教改中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至關重要。在此,談談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一、充分做好課前准備保障高效的課堂。
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准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製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感興趣的問題切人,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熱情。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優秀的課,必須重視導引的設計。探究性教學的導引設計,必須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同時符合學科的特點及教材自身的性質。
如在學習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時,可以這樣設計導課:①出示製作好的酸奶、泡菜、米酒等發酵食品,讓學生品嘗並思考問題:這些發酵食品的製作過程和需要的微生物是什麼?②出示「愛滋病症」、「痢疾病症」等與微生物有關的病例圖片,提出問題致病原因是什麼?③課前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醫院去向專家、教授或醫生咨詢有關問題,讓他們向全班同學介紹按計劃所作的調查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活動,促使學生在好奇與思考中獲得知識,並發現新的問題。又如:在講環境污染危害的這一節,教師先用投影的方式列舉了二十世紀的污染事件,如北京的沙塵暴事件,長江的水華事件等,用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教育學生,讓他們意識到環境重要性。從而也願意去探究自己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以致於努力去改變和保護環境。
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學與學生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去實現從生物學到生活,從生活到社會的跨越。學生們會把在生物課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生活,也會用生物學知識參與社會活動。
三、優化「學、講、練」時間安排,促進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改變觀念,變教室為學室,變教時為學時;要樹立責任感,摒棄我的課堂可以隨意支配的觀念。
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練的時間不宜少於15分鍾。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還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復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後。及時反饋是高效課堂必須要考慮的一個策略,作為高效課堂教學,嘗試、探索、自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完全可以對學生進行當堂的面批面改,反饋當堂化能夠迅速檢測效果,通過反饋的作用又可及時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及時糾正並激發上進心。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
四、充分開發利用資源,上出生物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
採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以實物、掛圖、模型、多媒體、網路技術等多種教學工具以及結合教師的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生物課堂上,合理地選擇、組合和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展示或再現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情況,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打破時空的限制,增加課堂信息容量。這些都有利於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如,我在講八年級生物學上冊《青蛙的生殖和發育》一課時,在809班,我只使用了掛圖展示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並強調幼蟲期和成蟲期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有明顯差別,它是一個變態發育過程,可是同學們學習、聽課熱情不高,未能很好掌握教學內容。在802班,我改進方法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了一個課件,把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有機的排列起來,並以動畫形式自動、醒目的顯示其發育狀態和過程,並配以形象的蛙叫聲,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當看見反復閃現的幼蟲期(蝌蚪)、成蟲期(青蛙)的明顯差異時,一下子明白了變態發育的概念,學生們看了演示後,余興未盡,對所學習的內容也記憶猶新,久久不忘。
教師在安排觀察、實驗內容的教學時要重視和設法克服教學內容、時間與自然季節不相符的困難。必須有計劃地做好觀察和實驗材料的採集、培植、飼養和保存等工作,否則過了適宜的季節,也就錯過了最佳的教學時機。 比如,七年級學生在11月份學習桃花的結構時,就需要在春天採集和製作桃花標本。
五、利用概念圖教學使知識網路化。
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常常覺得記憶的內容太多難學,教師在教學中應 利用概念圖等綜合歸納方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網,形成多個相關知識點的網路化教學。幫助學生全面理解知識點,提高對知識的整體性認識。
例如:在學習生物圈中的動物時,構建概念圖。將制好的卡片(如圖)分發給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在圖中1、2、3、4、5、6處填上合適的概念或語句,使概念圖完整。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小組因對相關的知識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不同,完成速度可能不同,結果應基本相同,都能做出圖中答案:1、就地保護,2、建立自然保護區,3、易地保護,4、生態平衡(或生態系統穩定性),5、消費者,6、動植物資源。所以教師要控制好時間,並在小組間巡迴指導,督促學生及時翻閱教材,必要時適當提示和啟發。然後用幻燈片展示完整的概念圖(略),讓學生進行參考對照和補全修改。填寫、補全及修改此概念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復習鞏固基礎知識,建構知識網路,升華理性認識的過程。建構此概念圖,給了學生明確的方向和具體的任務,提高了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將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動物資源及其保護措施等知識點用概念圖形成知識網路。
課堂教學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動態系統,教學效率受許許多多因素的影響、制約,現代的課堂知識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樣性的,然而追求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每位教師的強烈願望,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一般規律,製作合適自己也適應孩子們的一套教育方法,這套方法不僅具有傳統教育的優點更需要高效實用,使之能夠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早日成才。
⑦ 淺談怎樣上好初中生物實驗課
生物學是一門突出實驗的自然科學,實驗是生物學基本的研究方法。各種生物體的結構必須通過實驗才能觀察清楚,生物學的理論也是人們通過實驗總結出來的。實驗課的效果直接影響著生物課的教學效果。那麼,怎樣才能提高實驗課的教學效果呢?筆者就此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激發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實驗
好奇與探索是人類固有的天性,中學生更是如此,總想了解某些現象的原因和因果聯系,學生的這種好奇心、探究欲和創造力如果得不到教師的有效保護,很可能就會慢慢地枯萎。如在學習鳥卵的結構時,我是這樣處理的,讓學生打開雞蛋,觀察其內部結構,並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結果,有一部分學生找到了「白點」——胚盤,然而,有一部分學生卻怎麼也找不到「白點」。老師作為引導者、促進者,准備好一些自然科學之類的書籍,隨時和學生一起研究、查閱,就會激勵孩子永遠帶著那種好奇心、進取心,去探求未知世界。
實驗不僅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形成嚴謹的科學態度。如在「洋蔥頭鱗片葉的臨時玻片標本的製作」中,有些學生製作的標本在顯微鏡下竟然看不見,而同樣的標本在一些同學的操作下卻能觀察得到,經過多次操作,學生實驗成功,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更加提高了實驗的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求知慾後,進一步引導他們去觀察、去探索。我在講課中主要是盡可能地介紹一些中學生可自己動手做的簡易實驗,引導他們通過對身邊事物的觀察揭示和了解某些基本規律。如講完「葉的蒸騰」作用後,讓學生做了一個用塑料袋罩在天竺葵葉幹上的實驗,啟發他們想一想: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是哪裡來的?這是什麼作用?由於學生是帶著問題去做的,因此實驗時就格外認真,甚至做不成功不罷休。
二、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使學生積極實驗
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在教學中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因此,在實驗教學中,我運用「主體參與,分層優化,及時反饋,激勵評價」的教學原則,其中核心是主體——學生參與。有效的主體參與能提高學生自主活動的質量,充分發揮其自學能力,提高實驗教學效果。如「綠葉在光下合成澱粉」的實驗,需要學生自己准備材料才能做,須將其暗處理兩天後的蔬菜其中的兩片葉子遮住再光照,學生都積極地參與進行,在實驗過程中,對獨立實驗不成功的學生,我注意引導他們開展合作試驗,直到得出正確的實驗結果,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認識到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的優勢。
三、激發爭論,使學生主動實驗
在實驗教學中,經常會遇到學生的實驗出現多種結論,教師應引導學生充分發表意見、展開討論、總結並得出正確的結論。如在「綠葉在光下產生澱粉」的實驗中,有的出現藍色,有的沒有,這時教師讓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通過正面交鋒、爭論、辯論和討論,最終能獲得實驗的正確方法。此外,教師還要善於創造條件,使學生能做實驗。新教材除在整個教學過程都滲透著探究學習的要求外,還獨立設計了多個「探究活動」。因此結合我校學生人數和生物實驗室易於開展探究實驗的實際,我們在教學中盡量做到將能開的實驗全都開齊、開全。
四、試驗課要注意的問題
1. 明確實驗目的
心理學告訴我們, 目的是人採取行動的結果,而動機則是激勵人去行動的動力。學生明確實驗目的,自覺地產生動手實驗的內部動機,實驗效果就會很好。但是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好奇、好動,對實驗感到陌生,有的學生認為實驗課好玩,缺乏科學態度;有的學生認為升學不考,學習目的不明確,這些都給實驗課組織教學帶來一定困難。因此實驗前除了要求學生明確教材上的實驗目的外,還要明確該實驗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實際應用及實驗步驟。實驗前指導學生預習,將實驗步驟由繁化簡,抓住每一步的關鍵詞貫穿於實驗步驟之中,可以收到較好的實驗效果。反之則容易出現為了活動而活動,忽視學習目標的現象。
2.允許學生打破常規的做法
初中生物教材中有許多經典的實驗,一定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其中的步驟做嗎?如在「製作洋蔥表皮細胞臨時裝片」的實驗中,有少數學生直接將碘液滴在洋蔥表皮上,然後蓋上蓋玻片。在教學中,教師沒有制止他們的這種做法,而是讓他們將這兩種方法進行比較,結果發現這樣的染色方法比常規的做法速度快、效果好。我先肯定他們在實驗中的探索精神,然後指出教材中的是常規的做法。應該用什麼方法,需要通過實驗來驗證。因此如果教師一味地要求學生完全按照常規,可能就會使學生縮手縮腳,成為只會照搬課本的「書獃子」。
3.鼓勵學生探究與討論
教師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開口講話,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獨立見解,更應鼓勵學生與同伴和教師交流討論。個人的思考雖然有獨到之處,但也存在著不足和偏見,虛心吸取別人思考的優勢,也就是自己進步的開始。在平時做作業時,要學會問同學和給同學講題目,在問和講中互相交流、互相促進。「獨學而無友,孤陋而寡聞。」創造性思維的火花
⑧ 淺談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課
對於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課,使學生在課堂上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識,提高成績,我有一些心得:生物課本來就是一門特別有趣的課程,所以在上課過程中要特別注意課堂趣味性。盡可能的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我校實行杜郎口教學改革之後,使我更加明白了如何上好每一堂課,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加牢固的掌握新知識。要想做到這些要求我們必須精心設計,用心准備,不僅要有效備課,在內容上精益求精,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課堂還給學生。下面我就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課淺談一下我的經驗心得: 一. 有效備課 1、有效備課要求教學目標明晰、具體、精確。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課標已不同於傳統的教學大綱,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方面的「三維目標」應達到怎樣的「度」, 備課時需要准確了解。 2、有效備課要求對學生學情的把握,考慮學生的求知熱情。學生並不只是一張白紙。現代社會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積淀,備課時必須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時,有效備課更要強調「如何讓學生對學習這些知識保持熱情」。因為學生的學習狀態並不限於知識水平,而在於求知熱情。3、有效備課要求對教材有效利用,並「再度開發」 教材。教師必須重視充分利用教材,進行教學設計。不但要分析本節內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難點,與前後知識的聯系等。更應該強調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情緒狀態對教材進行「再度開發」。即對教材內容重新選擇、組織和排序,也就是說教師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二. 有效講授 1、有效講授要求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講授首先要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方法一、是創設情境。方法二、是把教學目標告訴學生,要求教師告訴學生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和所要達到的目標,因為學生只有知道自己學到什麼程度,才會有意識地主動參與。 2、有效講授要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但由於目前的課堂教學中,採用的教學方式多樣化可能會造成學生只關注形式的熱鬧和參與的開心,卻抓不住核心內容,所以有必要在課堂教學的開始時,進行中和結束時給學生指明學習的重難點。 3、有效講授要求保持一定的節奏。好的講授總是保持一定的節奏,保持與學生能力相適應的「教學節奏」,這種節奏既能使教師的「講授」變得輕松,且能使學生藉助某種暗示效應而更有效到記住,理解某些知識並形成相應的價值觀。例如:在講授重點內容時,故意稍作停頓,可以引起學生注意或使學生有時間進行思考,但教師必須盡量避免在不重要的地方作長時間的停留,還要避免離題太遠,與教學主題無關的敘述。 4、有效講授要求控制教學過渡。當教師在改變話題,活動時出現的教學過渡,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課程的順利進行,不好的過渡會極大地妨礙教學時間的有效使用。因此,教師應保證過渡有條理、簡潔,並且要預先准備好與過渡有關的材料。 三. 有效提問 1、有效提問要求問題保持大眾性提問能引起大多數同學的思維共鳴,學生躍躍欲試,爭先恐後要求回答,課堂氣氛可立即活躍,提問要向全體學生發問,抽答面要廣,這就必須要求所提問題必須具有大眾性。提問之後要留有時間給學生思考,在適當的時候(如課堂氣氛活躍時),可以適當增加提問的難度,但難度不可過高。教師可以相應到引導。 2、有效提問要求問題有一定的價值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在教材中找出標准答案的問題是常見的。有效提問要求教師盡可能多地提出有價值的問題,讓問題提有所用,有學習價值。這些問題的設計,有助於提高學生的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 3、有效提問要求避免「滿堂問」。新課程下要求以學生為主體,把課堂還給學生。於是「滿堂灌」的現象少了,但我們的課堂又遭遇到了「滿堂問」的尷尬。教師用一些過於瑣碎的無意義的問題牽著學生的鼻子走,諸如「對不對」、「是不是」等低級問題充斥課堂,這種課堂氣氛可能是活躍了,但學生收益不多,雖然在形式上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但本質上沒變,沒有從根本上變革學生被動接受的教育模式。這種「滿堂問」的教學淹沒了教學重難點,擠佔了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也限制了學生思維。 四. 有效傾聽 在學習過程中,如果希望學生學會傾聽,那麼也必須從教師的耐心傾聽開始。教師在提問後,要給學生留出足夠的時間進行思考和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在等待和傾聽。在傳統的教學中,常見的現象是教師提問後馬上就叫學生回答,而且當學生回答有困難或錯誤時,教師馬上打斷,叫另一位學生回答或教師代為說出正確的答案,這樣會挫傷學生的積極性,他要麼沒有機會說出完整的答案,要麼就會意識到他的答案是錯誤的,以至於根本不值得聽完。也許這種做法教師不是有意的,但挫傷了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一個具有傾聽意識和習慣的教師不會僅僅滿足於聽到了學生的言辭,他還善於在傾聽時察言觀色,了解學生言辭背後的思緒和性情、慾望和需求,並加以熱情地呵護和細心地引導。在傾聽的過程中要有回應,比如對對方說的問題點頭示意或做出相應的反應。有效教學意味著教師要善於耐心地傾聽學生的聲音,關注學生的想法。教師可以通過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讓學生感覺到教師一直在關注問題的回答進展,這樣會自然而然的激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如小腸的結構是如何與功能相適應的這一問題,學生一般不能回答完整,這時教師可以追問、補充學生的回答。此外,激勵性反饋還能給學生帶來成就感和成功體驗,這也是生物教學加強「有效教學」的一種策略。 總之,新課程的實施,要將課堂交給學生。使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直接經驗結合起來,盡最大可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設計各種學生感興趣並且能積極參與的學習活動,順應學生學習規律,掌握知識和技能。讓學生在玩中學習,在學習中玩,使其在一個輕松愉快的環境中學習!
⑨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效率
一、做好課前准備
構建高效中學生物課堂,要充分利用好課堂45分鍾,充分的課前准備是至關重要的。這包含了兩層含義:教師的課前准備和學生的課前准備。這里,筆者談談教師的課前准備。
我們每一位教師都應認真閱讀新課程標准,應細心鑽研教材,全面了解學生的認知情況。這樣才能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生的知識水平制定出適合學生的教學形式。我們要明確教學的重點難點,使教學能夠有目的地進行,保證我們的教學效率。為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我們教師還要廣泛搜集與教學相關的資料,比如生物文獻、生命現象視頻、影視劇、圖片等,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這樣,我們的生物教學才能是生動活潑的,學生才能夠饒有興趣地參與進來。
二、注重良好課堂學習環境的創設
在多年的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我不斷地摸索,不斷嘗試,不斷改變自己的教學觀念與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意識,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生素質,提高課堂效率。
現以八年級上冊《我國動物資源保護》一課為例將自己在教學中的一些做法與各位同仁分享,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評指正。
(一)趣味導入,激發興趣
常言道:「施教之功,貴在引導。」在生物教學中課堂導入的成功與否直接決定著這節課的教學效率。良好的課堂導入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學生把心思集中到教學上來,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我在講這節課時,使用了多媒體引入的方法,利用多媒體展示了我國珍稀動物圖片(大熊貓、揚子鱷、褐馬雞、朱䴉、金絲猴、白鰭豚),來提醒大家保護動物迫在眉睫。
(二)明確教學任務、教學目標
根據生物教學大綱的教學目的,我深入研究教材,結合學生實際,制定出准確簡單的教學目標,本節課的目標是:1.理解動物多樣性的含義;2.認識動物多樣性保護的基本措施;3.樹立起動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識。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也使他們學有所依,而且提高了學習效率,節省了時間。
(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在教學目標的引領下,我制定出詳細的自學指導,並盡量反映本節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對本節課的任務一目瞭然。這樣使學生帶著問題去學,既可以節省時間,又可以提高學習效率。例如,在學習這一課時,我就制定了如下的自學指導:仔細閱讀課本48頁-49頁動物多樣性的保護,說出:1.動物多樣性的保護措施有哪些?2.什麼是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二者有什麼區別?★3.為了保護動物多樣性我國建立了哪些自然保護區?4.為了保護動物多樣性我國頒布了哪些法規?(要求:3分鍾閱讀勾畫,2分鍾完成學案中習題,1分鍾討論帶★的問題)學生按照老師提出的要求,進行有條不紊的自學。在學生自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巡視,准確掌握學生的自學情況,並注意糾正學生的不良習慣或做適當點撥。在這一環節里用時間來驗證高效,學生有了時間的限制也就有了效率的提高,通過討論也培養了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
(四)注重引導,激發學生思考
找學生回答前面自學指導提出的問題。當出現有個別同學不會時,讓會的同學幫助不會的同學;當出現大多數同學都不會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尋找准確答案。對學生自學中共同存在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畫龍點睛的重點講解,共同發現課本內容中的重點難點內容。例如,在學習這一課時,通過同學之間相互討論,積極探究,老師再給出點撥:1.就地保護是保護動物多樣性的有效措施,最可行的辦法是建立自然保護區。再利用多媒體展示我國自然保護區的圖片,介紹它們的概況。2.易地保護是就地保護的補充措施。以實例說明就地保護和易地保護的差異。3.法制教育和管理是最重要措施。這樣自學指導中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所有自學部分完成後,再給學生點時間加以鞏固記憶。
(五)做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是教學中既重要又容易被人忽視的環節。完美的小結,可以使知識得以概括、深化;可以使整個課堂教學結構嚴謹,渾然一體,顯示出課堂教學的和諧和完美;可以誘發學生積極思維,進行深入探究。對於課堂小結,我基本上是力求幫助學生建立一種知識的框架,在復習知識的同時,給學生一個整體的印象。如本節課的小結:
(六)課後檢測,鞏固知識
結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制定出有梯度的當堂練習題,讓優秀的學生「吃得飽」,讓一般學生「吃得了」,真正讓學生通過一定量的訓練,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從而加深理解課堂上所學的重點、難點。它是全面提高學生素質,減輕學生課外過重負擔的切實有效的措施。在學生當堂完成作業時,教師及時地觀察和了解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並予以提醒、指導、糾正。這一環節可以用多媒體出示習題,也可以利用學案完成。
(七)注重知識與實際生活的教學
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帶動了教育的全面變革,利用信息技術來對生物學科教學進行拓展延伸,會使我們的課堂更加生機勃勃、充滿活力,對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很大的提高。這節課我是讓學生看視頻《致地球上的人類朋友》後提出問題:作為新世紀的青年一代,在保護動物多樣性方面,我們應該做些什麼?這一環節是本節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升華,讓學生銘記:保護動物多樣性,就應該從自己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我們要行動起來一起保護我們共同的家園!
總之,實施中學生物高效課堂,對培養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將有重要作用,我們生物教師除了要採取多種措施提高課堂效率,還要不斷探索。相信打造高效課堂最終會成為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一條有效途徑。
⑩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摘要】在新課程教學改革的當今,如何提高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生物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應思考並在實踐中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它直接關繫到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保持,知識、能力的提升,也關繫到教師的個人提高。而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它包括概念教學有效性、探究教學有效性、課堂交流有效性、多媒體運用有效性和教學評價有效性的有機整合。只有充分地運用教學資源將以上因素巧妙地進行有機整合和,才能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課堂教學 有效性 有機整合 一、 提高概念教學的有效性 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達成,關鍵在於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多的是指導者、組織者、引領者,促進學生手、腦並用,學會觀察、動手、思考,從而達到創新,並最終以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水平作為評定教學質量的標准。概念教學主要在課堂,提高概念教學有效性,關鍵是將概念如何有機地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明白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能區分相似概念,能歸納相關概念,並最終建立起自己的概念體系。 首先,要優化教學語言。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准備中教學語言要科學、簡練和形象化。例如,講到血小板的功能時,學生往往會誤認為血小板能將血液凝固,因此,教師應該讓學生明確,是血小板釋放的凝血因子使血液凝固。 其次,運用圖表曲線等元素,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將使概念教學不再枯燥。例如,講到血漿時,利用圓餅圖將血漿的組成成分和各成分的比例直觀地呈現出來,讓學生一目瞭然。 最後,將概念歸類整理,形成概念串,建立概念體系。教師在講授新概念時應該有針對性地復習舊概念,強調新舊概念間的聯系和區別,引導學生建立完整的概念體系。例如,細胞分裂和細胞分化。細胞分裂就是細胞增殖,保持原細胞的形態和功能,而細胞分化是細胞在形態結構和生理功能上發生穩定性的差異的過程。 二、 提高探究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課程標准把倡導探究性學習作為課程理念,其目的就是力圖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於探究,勤於動手,逐步培養學習收集和處理科學信息的能力、獲取新知識的能力、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2. 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要有效。課程資源是課程和教學信息的來源,是指富有價值的、能夠轉化為學校課程或服務於學校課程的各種條件的總稱。其中包括,教材、教具、多媒體資源和教師資源。課程資源的有效開發和利用,是實施探究性教學的一個重要渠道。 3. 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主動探究學習的動力,教師要善於組織語言,將學生引入新的學習環境,並激起學生的好奇心,使學生很快地進入到探究情境中。 4. 制訂和實施切實可行的實驗計劃。在制定實驗計劃前,教師應該組織學生進行討論、篩選,最後選擇一個最科學合理的實驗方案,從而大大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5. 組織好表達和交流環節。教師要指導學生分析探究結論和撰寫探究實驗報告。 通過對個個環節的認真設計,一定會提高探究的有效性,使學生獲得發展。 三、 提高課堂交流的有效性 余文森教授的《關於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對話》中指出:學生個體的差異性是客觀存在的,面向全體不是讓每個學生都獲得一樣的發展,而是讓每個學生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獲得發展。在衡量一節課是否有效的一個因素就是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收獲。那如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課堂的主人,都能有所收獲呢?這就要求我們關注學生的心理特徵,採用合作學習的方式,提高課堂教學中課堂交流的有效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好奇心理,極大地利用教學資源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課堂上,並適當地利用他們的好勝心理,結合課堂提問,使學生從被動接受者轉變為主動傳授者。使每個學生從課堂交流中都獲得發展。 四、 提高多媒體運用的有效性 從現代的教育理念來看,多媒體的運用不僅僅是把教育技術作為輔助教師教的演示工具,而是要使教育技術手段與生物學科教育融為一體,從而提高教育質量,適應現代社會對教育的需求。 1、教師要根據不同學生的個體差異性,製作符合學生實際的課件。在學生的接受能力范圍內,學的輕松,學的快樂。讓學生由被動接受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學習,大大提高了學習的興趣。 2、利用動漫、圖片或視頻使知識更直觀,更形象,更易於理解性接受。 3、活用多媒體技術,提高生物實驗教學精確性。通過CAI課件重現生物實驗過程,降低教學難度,提高學生學習效果,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五、提高教學評價的有效性 教學評價有課堂即使評價和課後評價。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學習方式,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已經成為廣大任課教師教學設計的主流,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師生互動式的教學組織形式,也漸漸成為新課程課堂的主要標志。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學會傾聽學生的發言、概括學生的發言主旨,發現他們發言中的精華及反映出來的思想感情,幫助學生敘述清楚自己要表達的意思。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也可以把握學生的思維活動脈絡和情感的傾向,有助於實現教學目標。教師還可以通過課後評價,將學生的知識反饋梳理起來,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輔導,不僅提高了教學的有效性,也完善了教師的教學策略。 總之,課堂教學包括多方面因素,必須要對每個因素進行認真的設計,並將各個因素有機地整合起來,一定會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