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物理探究思維
一、培養中學生物理探究思維的必要性
在知識經濟初現端倪的時代,不再以擁有知識量的多少作為衡量一個人素質高低的唯一尺度,關鍵是科學創新能力的高低。因此,知識經濟時代要求教學活動不僅是單純的知識接受的過程,而且是重視學生能力與素質培養的過程。實踐證明,物理探究教學和語言表達能力的提高,有利於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的習慣,對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開發學生的創新潛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養,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提高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傳統的教學由於缺乏對學生這兩方面的教育,學生在課堂上是看科學、聽科學,而不是做科學。學生由於對科學知識的來源缺乏了解,把科學知識看得很神聖,不敢懷疑,導致學生缺乏科學創新的能力。
二、在學生探究中,注重思維發展,培養科學思維與科學精神
學生通過收集資料、調查研究、或通過實驗得到的初步研究成果在小組內或個人之間充分交流,學會認識客觀事物,認真對待他人意見和建議,正確地認識自我。他們會將取得的收獲歸納整理、總結提煉,形成書面材料和口頭報告材料,並逐步豐富個人的探究成果。學生的自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歸納總結能力都能得到提高,培養了科學思維與科學精神。
三、開展物理探究性學習思維教學的幾點做法
探究性學習?是指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發現某個問題或專題,用科學研究的方式、方法去認識問題,獲取知識,以達到問題的認識深化或者最終解決,這就是探究性學習。探究性學習能突出學生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為學生提供自由活動的空間,優化學生的智能結構,在當前,它代表了教育改革的方向,那麼,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如何開發和實施探究性學習愛因斯擔有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在物理探究思維中,首先要解決的便是研究課題的提出,下面,結合初中物理教學實踐,本人認為探究思維應包括課題的提出、課題的選擇、探索課題和教師原則指導四個環節。
一)、課題的提出。由於探究思維學習的開放性,我們往往是首先尋找課題,簡單地說,就是提出問題,我認為,它大致來源於以下幾個方面:
1、物理教材內部。物理是一門以實驗為主基礎性學科,在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材中,物理的定義是:研究的是關於力的、聲的、熱的、光的、電的現象,找出它們發生的原因,並研究怎樣利用它們來為人類服務,在課本上,很多實驗或問題的探究本身就是一個研究性學習課題。
2、物理學與其它學科的交匯點。由於物理由自然科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它與其他學科的交匯點有許多可供研究的課題。這也與當前的跨學科綜合不謀而合。例如,21世紀的交通、航天技術的發展,空間技術和我們的生活等為題。讓他們自己去尋找資料。自己研究,從而寫出這些方面的小論文和自己對未來的設想。
3、物理學科與新技術的交匯點。科技發展日新月異,但總離不開物理學的基本原理,在講授第一章測量中講到納米這個單位時,我們可以借機介紹一下納米技術,並建議同學們努力學習本領,立志探索這一高科技領域。
4、物理學與社會生活的交匯點。學生學習了第三章雜訊之後,知識了人類的四大公害:水污染、雜訊、大氣污染和固體廢棄物污染,只有人人遵守社會公德,共同保護環境,我們的家園才會藍天碧水。這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課題:研究我們家鄉河流的污染情況,或者我們學校有哪些雜訊等等。
5、物理學與生活的交匯點。物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探究性學習應該為聯系物理學和日常生活的細節:如學習了物質間的三態變化後,學生就能解釋露珠、霜、大霧、冬天呼出的「白氣」到底是不是水蒸氣等形成的原因。
二)課題的選擇
1、主體性。探究性學習區別於常規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學生擁有自主選擇課題,確定行動方案,自主動手操作,選擇合作夥伴的權利,便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應允許對同一活動主題出現幾個層次不同的課題,確定的研究課題應能照顧到不同學生的個別差異
2、發展性。探究性學習目的,就是要使學習者在掌握知識技能的基礎上,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得到協調發展和共同提高。
3、實踐性。探究性學習一般應能很好地體現物理與技術、社會關系,要引導學生接觸社會、認識社會、關注社會問題,獲得關於社會及科技進步的直接經驗。
4、可行性。選擇探究性課題時,應充分考慮到每個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興趣特長學校及社會現有的教學資源,教師及指導專家的指導水平,使探究性學習真正落到實處。
三)探索課題。在確定課題後,學生應該進行解決問題的方案設計,首先,我們要求學生搜集與問題相關的資料或通過互聯網進行討論,徵集意見,提出方案後,還應該送交物理教師進行相關的審核,以避免提出違背科學規律的問題。
四)、教師指導。在整個探究性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始終處於主導地位,當學生遇到與他們能力差距大的問題時,教師要及時提供指導,在探究性學習中,我們主張學生去探究那些稍微高於他們課堂知識的課題,這樣,既能發展了智力,又增長了能力,以此讓學生品嘗成功的喜悅。
2. 如何提升物理思維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得生思維能力,對促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所以,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
物理 思維 能力
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培養學得生思維能力,對促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所以,在物理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那麼,如何培養物理思維能力哪?
一、加強對思維能力的理解
所謂的思維能力,是人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比較、鑒別、概括、分析、綜合、歸納、演繹、假設和想像等思維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並通過判斷和推理,從而獲得對事物本質的和規律性的認識的一種能力。要提高物理思維能力,就要在理解物理概念上下大功夫。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和研究如何理解概念的方法,不斷提高正確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能力。學生的所有學習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
思維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比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論證力、判斷力等能力。它是整個智慧的核心,參與、支配著一切智力活動。一個人聰明不聰明,有沒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維能力強不強。要使自己聰明起來,智慧起來,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培養思維能力。
二、培養物理思維能力的方法
1、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研究性思維能力
教育心理學家普遍認為,物理演示實驗能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素材,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求新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在觀察的同時會有意識地伴隨教師的演示而積極思考,它是培養學生研究性思維的重要契機。所以物理教師應善於利用或積極開發,從物理演示實驗的現象中獲取有價值的感性素材引導學生進行思維加工,經過科學的抽象,嚴格的辨析、討論,形成物理概念,並進一步推理、延伸,從而實現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質的飛躍。
學生的思維活動是從他們感到迫切需要解決問題時開始的,因此,在物理演示實驗教學中還應充分發揮實驗的設疑作用,並物理的實驗內容和所學的知識具體化、條理化、問題化,具有引導、啟發作用,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使學生始終處於有效的積極思維狀態。通過設疑問題情境,調動學生動手、動腦的積極性,提高學習興趣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獨立的研究性思維能力。
2、分析相似的易混淆的概念,培養學生的比較鑒別能力
人們認識事物是從事物的感性開始,進一步區別事物的本質特徵,找出差異點,這就需要鑒別。物理概念是從物理現象和物理過程中抽象出事物的本質特徵,是感性認識向理性認識的飛躍。引導學生進行分析比較,找出事物的本質特徵,物理概念才能形成。因此,在琪物理概念的過程中,比較鑒別的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3、培養學生的物理直覺思維能力
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測,養成善於提出問題、發表見解,能思善記的良好習慣。可通過開展多種多樣的課外活動,如小實驗、小發明、小製作、物理游戲、參觀工廠和實驗室等,使學生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和感性認識,提高學生的直覺思維能力。
大多數學生對學習物理的感受是:一聽就懂,一做就錯。其中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對知識本身的理解問題;二是思維方法的問題。學生常常不是瞎碰,就是亂套公式。引導學生總結正確解題思路,是培養思維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解答物理問題是一個抽象思維、形象思維和直覺思維相互結合、共同作用的過程。對於簡單問題,主要是找出合適題目的物理規律;而對於難度較大的物理問題,所涉及的物理過程往往比較復雜,題目中給出的條件比較多,可能要用到好幾個物理規律。未知量與已知量之間的關系復雜而又隱蔽,不易看出。因此解決這類問題的關鍵在於搞清物理圖景、確定解題途徑,尋找適題的物理規律,而把待求量和已知量聯系起來,把物理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同時,在解題過程中還要克服思維定勢的影響。解題的思路和方法,應該從這些規律、定律本身的分析中引出解題思路是形成解題的基本方法。
4、學會"互譯",增強識圖思維能力。
當今,在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經常要求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對觀察到的現象,生疑、深思,創新思維能力極為重要。許多物理定律、公式及物理問題可用圖形來描述。採用圖形來描述物理問題常常可使問題簡化,貼近生產和生活實際,一旦找到圖形蘊藏的深刻的物理規律之後便能茅塞頓開,使物理問題難度得到降冪處理,並且常常從圖形中找到有創意的解題思路。我們稱這種尋找圖形蘊藏物理規律的思維過程為"識圖思維能力"。對學生"識圖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漸進過程。首先要對學生強化"互譯"訓練,即把用文字描述的物理規律和定律去訓練學生用圖形表示,反過來將反映物理規律和定律的圖形讓學生"翻譯"成文字描述形式。現行的初中物理課文圖文並茂,很多的圖表述的物理情境十分豐富,培養學生識圖思維能力絕不可等閑視之。
5、從閱讀課文和課外讀物過程中提高理解物理概念和規律的自學能力
自學能力是學生終身有用的能力。自學能力的內容是豐富的,它至少包括以下這些方面:學習目標的確定,完成學習內容的方法,學習效果的自我評估以及善於吸取別人的經驗等等,而學會閱讀課文和課外讀物則是培養自學能力的起點,也就是說學會讀書是培養自學能力的基礎。物理教材是一種自然科學的論述文章,應該學會分析課文的邏輯結構,課文是怎樣在敘述物理現象或物理實驗,以及分析物理過程的基礎上,得出相應的科學結論的,是怎樣表達一個概念的定義的,又如何運用實例來論述這個定義的內涵的,還應該學會分析定律條文的物理意義。
3. 如何培養高中生物理探究思維品質和能力
一、創設物理思維情境,激發個性思維的方式,引發和保護學生的好奇心。
二、拓寬物理思維渠道,培養個性思維的能力,強化概念和規律的形成過程。
三、提供物理思維空間,展示個性思維的過程,利用例題、習題培養學生思維。
四、寬容物理思維缺陷,尋找個性思維的亮點,注重思維能力的培養。
五、探究物理思維規律,提供個性思維的機會,梳理科學探究的意識。
4.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物理探究思維
如何培養初中學生的物理探究思維
一、引起興趣 激發思維 在物理教學中,首先應通過各種環節,特別是教學內容的處理和選擇,讓學生有足夠的興趣投入到探求新知識中,這就必須設法創設一個引人入勝的情境,使學生的心理狀態由好奇轉為喜愛,激發起學生學習物理興趣,進而激發學生思維,如教學《測量》一節,這本本是內容比較簡單,又以較枯燥的一部分內容,學生也自以為很容易,為了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可以通過用米尺測量鉛筆長度的例子來引入課題。首先讓一個學生來量,例如讀數為12.1cm,再讓第二個學生量,由於青少年好強心理,他可能讀出12.13cm的讀數,甚至再讓第三個學生測量,出現12.135cm的讀數,在這個基礎上,教師便啟發學生思考,三個學生中誰測得准呢?於是便提出了如何觀測,如何讀數,根據測量儀器(如米尺)的最小刻度,研究儀器的精確度及測量者可以讀到何種精確度等問題,激發起學生思維興趣。 二、探索發現 促進思維 中學物理實驗探索大多按「假設--實驗--結論」的程序進行,每個教學環節教師都要精心設疑,以啟迪學生思維,並使學生的思維能在教師的啟發引導下,有理、有序地進行,步步向目標逼近,達到既掌握知識又培養能力的目的。 1、變學生隨意設想為有據假設。探究的問題引出來以後,需要對結論進行初步假設,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學生提出假設,更重要的是要學生說出假設的依據。因為只有通過問題思維加工後得出的假設才對以後的研究有效,或是在研究中少走彎路。如講授《摩擦力》一節,先提出問題:「你認為磨擦力的大小可能與什麼有關系?」在學生回答出「可能與物體的輕重有關,與接觸面的光滑、粗糙有關」後,接著繼續追問:「你是根據什麼推測出的?」如果學生能從地上滑著玩的回力小汽車中的事例中進行說明,那就證明學生的假設是對總是進行了思維加工而得出的。否則,只能證明學生的回答是猜測或自信度不夠,這時,教師就不應急於把自己的推測代替學生的思維過程而了事,而應從學生感知的事物中啟發他們進行有序、有理的思維,以獲得正確的假設。 2、變教師設計實驗為學生設計實驗。在實驗中,教師不必自己設計好實驗讓學生按部就班分組操作,那樣,從表面上看,實驗井然有序,成功率很高,實質上是在束縛學生的手腳,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中學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實驗能力和創造力,只要教師精心設疑,加上鼓勵和引導,並通過學生的相互討論,就能設計實驗方案來。例如:實驗的內容是測定某一給定的電阻,由學生自己提出方案,設計實驗電路,畫出電路圖。操作部分要求學生正確地解決以下幾個問題:怎樣選配儀器;怎樣布局,即如何擺放儀器,才便於操作和觀察;如果電路中有可動部分,例如變阻器,還應考慮在電源接通前,滑動片的最初位置應放在什麼地方;怎樣連接最節約導線;怎樣操作;怎樣讀取數據等。總之,要解決怎樣放、看、讀、記、算等問題。 3、變問出實驗結論為抽象概括出實驗結論。教師不能滿足於在實驗後讓學生講出實驗結論,這雖比教師直接講出實驗結論要好得多,但並不能起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作用。在實驗分析這一環節中,應著引導學生尋找實驗中的因果關系,再經抽象概括得出實驗結論。 首先讓各組學生充分匯報實驗結果,教師盡量採用易於對比的表格式板書填寫學生的匯報結果,再從中抽出幾個代表性的典型材料進行分析,通過比較找出相同點與不同點,進而判斷推理出引起實驗結果不同的原因,即確定它們的因果關系,最後讓學生用完整的語言歸納概括結論。 三、鞏固應用,拓展思維 鞏固深化,目的不應限於鞏固知識,而應在鞏固的同時進一步開拓深化學生的思維能力,也就是一方面要讓學生鞏固知識,學會應用,另一方面還要在培養學生思維的錄活性、敏捷性、深刻性、創造性等方面下功夫,達到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目的。例如:在《電阻的串聯》一節內容後的「思想」看,把三個電阻R1、R2、R3串聯起來,它們的總電阻是多大?把幾個電阻R1、R2、…Rn並聯起來,總電阻又是多大?這時,讓學生回憶影響電阻的因素,根據公式進行推導。這是在教材內容計算兩個電阻串聯總電阻的基礎上延伸到三個以上電阻的串聯情況。這一內容引導學生思考,開拓學生的發散思維,啟迪學生遇到問題要多思考,多議論;從而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向更縱深發展,使學生的思維更活躍,更開擴。
5. 淺談如何培養中學生的物理思維方法
一、通過課堂教學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1、重視物理概念、規律形成過程,培養學生思維能力。2、將物理概念、規律進行全面、准確、深刻地理解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能力。3、課堂教學中,給學生一定的思維容量,強化思維訓練。
二、在實驗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1、通過理想實驗,培養學生想像能力和邏輯推理能力。2、通過設計實驗,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3、改進實驗方法,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 4、進行誤差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嚴謹的科學態度。
三、在習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6. 如何培養高中物理的思維模型
1、讓學生了解正確物理模型是怎樣建立及有何意義。
2、增強物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建模意識,發展物理模型思維。
3、指導學生運用物理模型分析和解答實際問題,在解決問題中培養與訓練學生的物理模型思維。
正確選用物理模型,使用模型方法的過程。正確識別、建立物理模型,熟練使用模型方法正是學生應該具備的基本物理素質,也是高考選拔具有學習潛能的學生的重要內容。因此,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及創新能力,逐步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必須注意培養學生構造和應用物理模型的能力.
7. 如何提高物理思維能力
加強對思維能力的理解
所謂的思維能力,是人們在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運用比較、鑒別、概括、分析、綜合、歸納、演繹、假設和想像等思維的基本方法,形成概念,並通過判斷和推理,從而獲得對事物本質的和規律性的認識的一種能力。要提高物理思維能力,就要在理解物理概念上下大功夫。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要不斷總結和研究如何理解概念的方法,不斷提高正確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的能力。學生的所有學習活動都離不開思維,思維能力是學習能力的核心。
思維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比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論證力、判斷力等能力。它是整個智慧的核心,參與、支配著一切智力活動。一個人聰明不聰明,有沒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維能力強不強。要使自己聰明起來,智慧起來,最根本的辦法就是培養思維能力
通過演示實驗培養學生的研究性思維能力
教育心理學家普遍認為,物理演示實驗能為學生提供感性認識素材,並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探求新的知識和技能,學生在觀察的同時會有意識地伴隨教師的演示而積極思考,它是培養學生研究性思維的重要契機。
8. 如何培養學生的物理科學思維能力
1,理論聯系實際:盡量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中引出物理問題。
2,場景的建立:每個物理現象基本都有對應的場景,要通過多媒體等多種方法建立場景。
3,基本知識一個個慢慢疊加,不要一下子涉及多個知識點。
4,盡量交給他們一些方法:
比如:初中電學
電流從電源正極出發,回到負極。
1,節點:三條以上導線相接的點。
節點之間的電路叫支路
節點到電源的電路叫幹路
流入節點的電流之和=流出節點的電流之和
2,電流的短路原則:
電流從一電流到另一點,如果可以走導線,那麼它一定只走導線,不
走其他用電器(導線相連的兩點相當於同一點)
3,電壓表內部相當於斷路,沒有電流流過(初中階段)
電流表內部相當於短路(導線),沒有電阻(初中階段)
其他的要注意
串聯電路中,任何一處斷開,整個電路無法工作(開關控制用電器常用此法)
並聯電路中,各支路工作與否互不影響(家庭電路)
4,連接實物圖:先通後補,先聯通一條路徑,再從節點補充其他路徑。(初學者)
5,連接實物圖:先支後干,先把支路確定,並上再連幹路。(熟練者)
9. 如何提升物理思維
1、總結歸納知識並形成體系,認真聽老師分析、入手最重要
在教師指導下,使學生逐步學會把自己所學的知識由點到面形成體系,即學會總結概括是培養思維能力的重要方面,同時也有利於學生從整體上來把握知識,這是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記憶和理解知識的重要過程和環節。
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萬萬不能出現老師講課時出現自己做題的現象,物理也是」無理「,但是能夠分析入手便是有理,物理學作為一門邏輯性很強的學科,其思考問題的角度已形成體系,認真聽課的目的就在於觀察老師入手做題的切入點,這個切入點很重要,基本上找到切入點接下來就是些簡單類推和數學運算過程,如何正確的切入這種能力是自己干做題體會不到的,切記!
2、從物理事實出發,進行抽象概括
從物理事實出發,建立概念,這是一個抽象概括過程,物理學上所有概念幾乎都是從大量物理事實基礎上,抽象概括而建立的。物理模型也是通過概括而建立的建立物理模型應該遵循以下原則,即根據所研究的問題的需要和可能,突出研究對象的主要因素,忽略其次要因素,將研究對象理想化,這是建立模型的原則之一。因此,我們應該使中學生初步了解物理模型的意義及建立的過程,這是培養物理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應該注意在日常教學中強化這種建立物理模型的思維,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利用模型處理物理問題的能力。
3、學會從已知推導未知,獲取新知
在學習的過程中,學會從已知推導未知,獲取新知由已知推導未知,由實驗事實經過推理總結出規律,是培養物理思維能力的重要方面。在推導或總結的過程中,在注意物理依據的可靠性,推理的嚴密性,才能使推導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總之,處理好知識之間的新與舊的關系,從「舊」引出「新」,利用「新」來鞏固和深化「舊」,不但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而且有利於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因此,從已知推導出未知從而獲得新知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方法和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