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為什麼生物學實驗結束後要洗手

為什麼生物學實驗結束後要洗手

發布時間:2022-12-30 05:44:35

『壹』 科學家做過實驗後為什麼要洗手

科學家做過實驗後手上要沾染一些細菌、灰塵、有毒物質,如果不及時清洗掉,將對周圍環境、自身造成污染,所以科學家做過實驗後要洗手。

『貳』 探究光對鼠婦分布的影響的實驗結束後,為什麼要洗手

鼠婦(任何昆蟲)身上都帶有細菌,微生物,必須洗手。

『叄』 為什麼實驗結束之後要洗手

因為實驗過後會有殘留在手上的細菌,以免發生感染所以要洗手

『肆』 土壤的黏性實驗後為什麼要洗手

首先要講衛生,你摸了手臟了肯定要洗手噻,還有就睡黏土裡含有一些鹼性物質,不洗手會傷害皮膚.

『伍』 為什麼實驗結束後要洗手

同學 生物實驗 沒讓你用紫外線就不錯了

實驗中有可能接觸一些病菌或者一些化學物質。有大多數都對人體有害。所以要洗手,要用肥皂哦。可是有一些化學物質是不能與肥皂接觸的,要小心哦.

『陸』 微生物問題,請教一下

對青黴素有抗性就是抗Amp
1.設定不同濃度梯度的Amp,與你需要的培養基混合均勻,倒平板(Amp是不能高溫高壓滅菌的,也不能用紫外滅菌,只能用過濾除菌的哦,記住,如果不是就失效了)
2.將你要分離目的細菌的混合液取少量,在上述平板上用塗布器塗布均勻,合適溫度培養。
3.選取能長出少量單菌落的平板,記得那個平板的Amp濃度
4.用接種環挑取單菌落,在該Amp濃度的平板上畫線分離,還要進行鏡檢,確定是一種還是多種這樣的細菌。則可以分離到你想要的細菌了。
注意:每個濃度的Amp平板要做多個平衡。

『柒』 分子生物學實驗基本操作規程

第3章 分子生物學實驗基本操作技術

這里的實驗基本操作技術是指在分子生物學實驗中使用范圍最廣、使用頻率最高、幾乎所有實驗都要應用的技術。器皿的清洗,試管、量筒(杯)、容量瓶、吸管及移液器、電子天平等量具的正確操作和使用、試劑配製等技術,應當都是基本操作技術,但這些內容已在分析化學、生物化學的實驗課程中作了詳細介紹。本章主要介紹與分子生物學實驗有關的除(滅)菌技術、無菌操作技術和微量操作技術。
3.1 除(滅)菌技術
在進行分子生物學實驗過程中,需要一個清潔的實驗環境,所使用的器皿及溶液均需要進行除(滅)菌處理,一方面避免環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另一方面還可消除蛋白酶和核酸酶對實驗的干擾和影響。在進行微生物及細胞的純培養時要求更高,不能有任何外來雜菌。因此,對所有器材、培養基要進行嚴格滅菌,對工作場所進行消毒,保證工作順利進行。
實驗室常用的除滅菌方法主要有物理方法及化學方法兩種。物理方法包括用濕熱(高壓蒸汽)、乾熱、紫外線、過濾、離心沉澱等方法除去微生物;化學方法是使用化學消毒劑、抗菌素等殺死或抑制微生物。根據被滅菌物品的材料性質和實驗要求,可採取不同的消毒滅菌方法。
3.1.1 物理滅菌法
(1)乾熱滅菌:乾熱滅菌包括火焰灼燒滅菌和熱空氣滅菌。
火焰灼燒適用於金屬用具,如接種環、接種針和手術器械等,玻璃器皿的口頸,如試管口和瓶口,玻璃棒等的滅菌處理。這種方法滅菌迅速徹底。
熱空氣滅菌一般在烤箱中進行,利用高溫乾燥空氣(160℃170℃)加熱滅菌12h,適用於玻璃器皿和培養皿等。乾熱消毒後的器皿乾燥,易於保存。缺點是乾熱傳導慢,可能有冷空氣存留於烤箱內,因此要求較高的溫度和較長的時間才能達到消毒的目的。應當注意,干烤滅菌完畢後不得馬上將烤箱門打開,須等溫度降至70℃以下時再開箱門,以免冷空氣突然進入,影響消毒效果和損壞玻璃器皿或發生意外事故。在滅菌時,物品不能放的太擠。滅菌的玻璃器皿中不可有水,有水的玻璃器皿在乾熱滅菌時容易炸裂。培養基、橡膠製品、塑料製品不能用此方法消毒。
(2)濕熱滅菌:在相同溫度下,濕熱的滅菌效力比乾熱滅菌好。原因是:(1)熱蒸汽對細胞成分的破壞作用更強。水分子的存在有助於破壞維持蛋白質三維結構的氫鍵和其他相互作用弱鍵,更易使蛋白質變性。加熱使蛋白質變性,與水的含量有關,當環境和細胞含水量越大,凝固越快。蛋白質含水量與其凝固溫度成反比;(2)熱蒸汽比熱空氣穿透力強,能更有效地殺滅微生物;(3)蒸汽存在潛能,當氣體轉變成液體時可放出大量熱能,故可更迅速提高滅菌物體的溫度。
濕熱滅菌常用的方法有高壓蒸汽滅菌、常壓蒸汽滅菌和煮沸滅菌。其中高壓蒸汽滅菌法最為常用,效果最好。常壓蒸汽滅菌法不能在短時間內殺死細菌芽孢,必須採取間歇滅菌或持續滅菌的方法,才能達到完全滅菌。而煮沸滅菌僅用於注射器及某些用具的滅菌,被滅菌物品的濕度太大。所以,這兩種方法較少使用。
高壓蒸氣滅菌是在密閉的高壓蒸汽鍋中進行的。其原理是:將待滅菌的物體放置在盛有適量水的高壓蒸汽滅菌鍋內,將鍋內的水加熱煮沸,並把其中原有的冷空氣徹底驅盡後將鍋密閉,再繼續加熱就會使鍋內的蒸汽壓逐漸上升,從而使溫度也隨之上升到100℃以上。
滅菌時,根據不同的物品選擇不同壓力和時間,一般物品(如布類、金屬器械、玻璃器皿等)消毒的要求是0.15MPa下15min,培養液和橡膠製品為0.1MPa下10min。滅菌前在鍋內加適量的水,加水過少,易將滅菌鍋燒干,引起炸裂事故。加水過多有可能引起滅菌物品浸水。物品不能裝得過滿,以免影響消毒器內氣體流通。導氣管要伸至罐底並防止堵塞。在加熱升壓之前,先要打開排氣閥門排放消毒器內的冷空氣,冷空氣排出後,關閉排氣閥門,同時檢驗安全閥活動自如,開始升壓,當達到所需壓力時,開始計時,並控制壓力恆定。滅菌過程中,操作者不能離開工作崗位,要定時檢查壓力及安全,防止意外事件發生。滅菌完畢後一定要先打開閥門放氣,當滅菌鍋內壓力下降到「0」時,再打開滅菌鍋的蓋。也可在滅菌完畢後,關閉電源總閥,讓滅菌物品自然冷卻,待滅菌鍋壓力表降至「0」時,再取出滅菌物品。

蒸汽壓力與溫度的關系
蒸汽壓力(表壓) 蒸汽溫度
Kg/cm2 MPa ℃ ℉
0.00 0.00 100 212
0.25 0.025 107.0 224
0.50 0.050 112.0 234
0.75 0.075 115.5 240
1.00 0.100 121.0 250
1.50 0.150 128.0 262
2.00 0.200 134.5 274

(3)紫外線殺菌: 紫外線的波長范圍是200300nm,殺菌范圍為240280nm,其中波長在260nm左右的紫外線殺菌作用最強。紫外燈是人工製造的低壓水銀燈,能輻射出257.3nm的紫外線,殺菌能力強且較穩定。紫外線殺菌作用是因為它可以被蛋白質(波長為280nm)和核酸(波長為260nm)吸收,造成這些分子的變性失活。紫外線穿透能力很差,不能穿透玻璃、衣物、紙張和大多數其他物體,但能穿透空氣,主要用於實驗室空氣、操作台表面和不能使用其它方法進行滅菌的物品。紫外線直接照射方便、效果好,經一定的時間照射後,可以消滅空氣中大部分細菌。培養室紫外線燈應距地面不超過2.5米,且消毒物品不宜相互遮擋,照射不到的地方起不到消毒作用。
紫外線照射可產生臭氧,污染空氣,對試劑及培養液都有不良影響,對人皮膚也有傷害。
(4)過濾除菌:很多液體不能採用高壓滅菌的方法進行滅菌處理,如血清、合成培養液、酶及含有生物活性蛋白的液體等,可採用過濾的方法除去細菌等微生物。濾器有抽吸(抽濾)式及加壓式兩種類型;濾板(或濾膜)結構可分為石棉板、玻璃或微孔膜。常用的濾器有Zeiss濾器(蔡氏濾器)、玻璃濾器和微孔濾膜濾器,其中微孔濾膜濾器最為常用。
微孔濾膜濾器多為塑料結構,分為上下兩部分,中間可放置纖維素濾膜。將待過濾液體吸入注射器內,慢慢注入濾器上部的孔中,通過中間的濾膜即可。可用於包括血清在內的各種培養液的過濾除菌,速度快,效果好。濾膜為一次性的特製混合纖維素濾膜,其孔徑有0.6μm、0.45μm、0.22μm三種,用於過濾除菌時,最好選用0.22μm的濾膜(可以除去細菌和黴菌)。安裝濾膜時要注意:先將濾膜在蒸餾水中浸濕再安裝;濾膜薄且光滑,容易移動,千萬不能裝偏而使過濾失敗;同時要注意濾膜的正反面,正面(光面)應朝上。由於濾膜薄,承受壓力有限,壓力不能過大、過猛,以免造成濾膜破裂。每次過濾後應打開濾器,核實濾膜是否移動和破裂,以保證有效過濾除菌。微孔濾膜濾器的清洗、消毒方法很簡單,用完後去掉濾膜,用去離子水沖洗干凈,再將新的濾膜正確放入其中,包裹後可高壓滅菌處理,也可直接煮沸滅菌處理。現在也有一次性小濾器。
3.1.2 化學滅菌法
應用化學制劑破壞細菌代謝機能。常用化學殺菌劑有:乙醇、醋酸、福爾馬林、高錳酸鉀、新潔爾滅等。最常見的是75%酒精及1‰的新潔爾滅,前者主要用於操作者的皮膚,操作台表面及無菌室內的壁面處理。後者則主要用於器械的浸泡及皮膚和操作室壁面的擦試消毒。化學滅菌法操作簡單、方便有效。
將高錳酸鉀粉末與適量體積的福爾馬林混合,會產生大量的甲醛氣體,常用於無菌室的熏蒸消毒。
3.1.3抗生素滅菌法
主要用於培養用液滅菌或預防培養物污染。要注意不能完全依賴抗生素來達到消毒滅菌的目的,還應嚴格無菌操作。常用的抗生素是青黴素和鏈黴素。
3.2無菌操作技術
無菌技術是指實驗過程中,防止一切微生物侵入機體和保持無菌物品及無菌區域不被污染的操作技術和管理方法,是實驗過程中預防和控制交叉污染的一項重要基本操作。在生化實驗中經常涉及到無菌操作技術,尤其是微生物的純培養、細胞及胚胎的培養,更需要嚴格的無菌操作技術。在無菌操作過程中,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得違反操作原則,否則就可能造成實驗失敗。因此,必須加強無菌觀念,准確熟練地掌握無菌技術,嚴格遵守無菌操作規程。
無菌技術包括四部分內容:實驗所用的玻璃、塑料製品及金屬器械的處理;實驗操作對象及試劑的無菌處理;工作環境及表面的處理;實驗者的操作技術。前兩部分已在前面介紹過,這里主要介紹後兩部分內容。
1. 周密計劃 在開始實驗前要制定好實驗計劃和操作程序。有關數據的計算要事先做好。
2.仔細准備 根據實驗要求,准備各種所需的器材和物品,並選擇適宜的方法進行包裝和除(滅)菌處理,清點無誤後將其放置操作場所(培養室、超凈工作台)內。這樣可以避免開始實驗後因物品不全往返拿取而增加污染機會。
3.嚴格操作
實驗進行前,無菌室及超凈工作台以紫外燈照射3060min滅菌,以70%酒精擦拭無菌操作檯面,並開啟無菌操作台風機運轉10min後,再開始實驗操作。實驗操作應在超凈工作台的中央無菌區域,不要在邊緣的非無菌區域操作。
為拿取方便,工作檯面上的用品要有合理的布局,原則上應是右手使用的東西放置在右側,左手用品在左側,酒精燈置於中央。
在利用超凈台工作時,因整個前臂要伸入箱內,應著長袖的清潔工作服,並於開始操作前要用75%酒精擦手或用消毒液洗手。如果實驗過程中手觸及可能污染的物品和出入培養室都要重新用消毒液洗手。進入細胞培養室需徹底洗手,戴口罩、著消毒衣帽及鞋等。
在無菌環境進行培養或做其它無菌工作時,首先要點燃酒精燈或煤氣燈。以後一切操作,如安裝吸管帽、打開或封閉瓶口等,都需在火焰近處並經過燒灼進行。但要注意:金屬器械不能在火焰中燒的時間過長,以防退火,燒過的金屬鑷要待冷卻後才能夾取組織,以免造成組織損傷。吸取過營養液後的吸管不能再用火焰燒灼,因殘留在吸管頭中營養液能燒焦形成炭膜,再用時會把有害物帶入營養液中。開啟、關閉長有細胞或微生物的培養瓶時,火焰滅菌時間要短,防止因溫度過高燒死細胞或微生物。另外膠塞過火焰時也不能時間長,以免燒焦產生有毒氣體,危害培養細胞。進行無菌操作時,動作要准確敏捷,但又不必太快,以防空氣流動,增加污染機會。不能用手觸及已消毒器皿,如已接觸,要用火焰燒灼消毒或取備用品更換。
工作由始至終要保持一定順序性,組織或細胞在未做處理之前,勿過早暴露在空氣中。同樣,培養用液及其他溶液在未用前,不要過早開瓶;打開瓶蓋進行操作時,瓶口朝上與檯面呈45度角,減少落菌機會;用過之後如不再重復使用,應立即封閉瓶口。吸取營養液、PBS緩沖液、細胞懸液及其它各種用液時,均應分別使用吸管,不能混用,以防影響試劑的效果、擴大污染或導致細胞交叉污染。工作中不能面向操作台講話或咳嗽,以免唾沫把細菌或支原體帶入工作檯面發生污染。手或相對較臟的物品不能經過開放的瓶口上方,瓶口最易污染,加液時如吸管尖部碰到瓶口,則應更換干凈吸管。
對於微生物或細胞而言,每次操作只處理一種微生物或一個細胞株,即使培養基相同也不要共享培養基,以免微生物或細胞間污染。
4.善始善終 實驗完畢後,應及時將實驗物品及廢液帶出工作台,關閉風機,以70%酒精擦拭無菌操作檯面,關閉超凈工作台的風機和照明燈,實驗結束。盡管每次實驗前都會進行工作檯面的消毒處理,但建議實驗結束後立即打開紫外燈進行消毒,特別是在夏季,以防細菌或黴菌孳生。
無菌操作工作區域應保持清潔及寬敞,必要物品,例如試管架、吸管吸取器或吸管盒等可以暫時放置,其他實驗用品用完即取出,以利於空氣流通。
3.3微量操作技術
在過去的實驗中,大家使用的重量和體積計量單位主要是克(g)和毫升(ml)及其以上者,而小於g和ml的單位如毫克(mg)、微克(g)及微升(l)等極少用到。從進入分子生物學實驗開始,這些很小的計量單位都將經常使用,甚至更小者如納克(ng)、皮克(pg)及納升(nl)等也將用到。由相對宏觀的操作突然轉為微量操作,對初學者來講需要有一個熟悉並熟練的過程,關鍵應當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 熟悉並掌握微量稱量器具的正確使用方法。微量電子天平(最小感量10-4g)和微量移液器(最大2l)是兩種最常使用的器具,它們的使用方法請參考第2章有關內容。准確量取是微量操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2. 添加。將一種或幾種液體物質分別准確量取後添加到同一個Eppendorf管中,必須保證看到每一種液體都加入其中,而且在取出移液器時,Tip頭的尖部不得帶出任何可見的液珠。
3. 混勻並集中。全部液體加完後,總體積只有10到幾十微升,難以用常規混勻的方法將各種成分徹底混勻。微量混勻的方法有:旋渦震盪混勻和彈勻。將盛有液體的Eppendorf管蓋緊,握緊並將其底部與旋渦震盪器接觸,液體會在管內高速旋轉而混勻;也可手持蓋好的Eppendorf管上端(口部),另一隻手反復彈動其底部,將其中的液體混勻。最後,用高速台式離心機將全部液體甩到Eppendorf管的底部。
4. 有時將極微量的物質如DNA片段或質粒DNA溶解在幾微升液體中,盡管看不見待溶解物質,但將液體加入後,用上述同樣的方法進行操作,也可很好將其溶解並混勻。
5. 由於微量操作,實驗結果很難用肉眼直接觀察到。為了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在分子生物學實驗過程中,每一步實驗的結果都必須利用相關的檢測、鑒定方法顯示出來,判定正確後再進行下一步反應。這是所有科學實驗的共同要求,但在分子生物學實驗中更應當強調和加以注意。

有其他需要留個EMAIL

『捌』 觀察細胞後為什麼要洗手

觀察細胞後就應該洗眼,不要洗手!! 對嘛,都知道臟那就一定要洗手了,還問,那我只能說要洗眼了 。所以說我是無辜的。

『玖』 每次微生物實驗結束後應該怎麼做

每次微生物實驗結束後應該自覺主動收拾實驗室。

每次微生物實驗結束後,必須用普通自來水清潔實驗桌面,並需徹底洗手等。

『拾』 洗手的重要性及意義

洗手的重要性及意義

洗手的重要性及意義,勤洗手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手每天要接觸很多東西,往往會很容易沾染上各種污物和細菌,對我們的身體健康也會有影響,以下分享洗手的重要性及意義。

洗手的重要性及意義1

洗手的重要性

手是人體接觸細菌最多的部位,因此不洗手細菌會很容易傳播,對你和你的家人的健康造成威脅。細菌如何在我們日常的細微之處傳播,如何養成良好的洗手習慣以防細菌傳播。

定期洗手是必要的,可以使手保持干凈、遠離細菌。手是身體最經常接觸細菌(微生物)的部分。如果你用臟手吃東西,你將很可能會生病。有很多疾病都是通過臟手傳播的,所以洗干凈手是非常必要的。至少用大約15到20秒洗手,這樣所有的灰塵和污垢粒子就能完全清除。

細菌不僅引起感染,同時把疾病從一個家庭成員傳到另一個家庭成員。因此洗手去除細菌是有必要的。如果你想要你和你的家人健康你應該養成吸手的習慣。這個習慣真的很好,能讓每個人都舒適健康。

一些常見的問題例如,感冒、腹瀉、流感等都是由細菌引起的。沒有人希望得這些病。沾滿細菌的手可以把細菌傳到嘴巴、眼睛、鼻子、身體等,因此成為許多疾病的來源,破壞你的健康。

洗手的好處有哪些,勤洗手是我們常常掛在嘴邊的,手是我們接觸外界的重要媒介,每天要接觸很多東西,往往會很容易沾染上各種污物和細菌,那你知道洗手的好處有哪些嗎?

洗手的意義

1、每天洗手10次有助於預防流感。發表於《英國醫學雜志》周刊網站的一項最新研究結果表明,每天洗手10次以上、戴口罩和手套等措施可有效防止流感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傳播。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呼吸內科主任李芳介紹說,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雙手與各種物品接觸的機會最多,被視為病原微生物最直接的傳播媒介,人的一隻手上大約沾附有40多萬個細菌。

2、洗手的行為能夠催生樂觀情緒。由德國科隆大學的凱·卡帕斯博士指導的一項研究發現,人們在做事遭遇挫折之後洗手能夠表現出更加樂觀的態度。洗手的行為降低了人們在新的測試情境下付出努力證明自己能力的積極性,不過洗手看起來也能夠讓人們可以更好地面對失敗。

3、做完決定洗手使人更自信。不少人都遇到過這樣的情形:做出某些艱難的抉擇後,心頭仍有疑慮,不停地找理由說服自己抉擇無誤,心理學上被稱為「認知不協調」。美國密歇根大學心理學者斯派克和諾伯特的洗手實驗發現,洗手有助消除遲疑,洗手後,人們不再覺得需要證明自己的決定正確,讓人對決定變得自信。

4、勤洗手可大幅降低員工病假率。德國格賴夫斯瓦爾德大學德國研究人員發現,只要工作人員勤洗手就能有效預防傳染性疾病的傳播,降低員工病假率。研究人員進行了為期一年的健康調查。實驗者被分成兩組,一組被要求在飯前、便後等情況下每天至少5次用含酒精的洗手液洗手,另外一組則遵循自己日常的衛生習慣。結果發現,勤洗手的一組因腹瀉請病假的情況銳減90%;帶咳嗽、流鼻涕等症狀工作的情況也至少減少了50%。

5、洗手有助測血糖更准確。美國糖尿病協會等組織表示,指尖采血之前,應該徹底清洗並擦乾雙手,然後扎指尖取第一滴血測血糖。美國的一項新研究發現,與清潔雙手測血糖相比,在不洗手的情況下測血糖的患者中,有11%的人血糖測量結果誤差至少達到10%,而取第二滴血測量血糖的誤差僅為4%。

6、冷熱水交替洗手有助血管保健。冷熱水交替洗手能夠起到調理、改善神經興奮性,推進新陳代謝,促進代謝物排出的作用。似乎是「血管也在做健身操」一樣,冷熱水交替洗手,水溫要適合:可依據習氣和身體狀況而定,溫度最好堅持在40攝氏度左右。

7、寶寶勤洗手遠離手足口。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兒科主任邊遜提醒,讓寶寶愛上洗手,媽媽多提醒、多監督。告訴寶寶,洗完手之後,就會乾乾凈凈的,不會生病了。洗手時與孩子一起哼唱一遍簡短的兒歌,約10-15秒鍾,邊唱歌邊洗手,一舉兩得。

8、洗手能預防胃病傳染。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脾胃病科主任陳昱倩提醒,人們通常以為胃病不像呼吸道感染那樣容易人傳人,其實胃炎的致病菌——幽門螺旋桿菌是一種有極強傳染性的`細菌。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要做到餐前仔細洗手,生吃瓜果時洗凈、去皮,這都是很好的衛生習慣。

9、擦完鼻涕洗手防交叉感染。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楊明介紹說,鼻炎人群擦完鼻涕要洗手。鼻炎往往就是由於交叉傳染所容易引起其他疾病的出現,鼻炎的分泌物種隱藏了大量的細菌,當鼻炎發病期時,擤鼻涕、打噴嚏、咳嗽之後都要仔細地洗手。

10、洗手預防紅眼病。南京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眼科主任夏承志介紹說,紅眼病主要通過接觸傳播。比如紅眼病患者經常用手揉搓眼,然後又用手摸其它的物體,正常人接觸被其感染的物體後又揉搓自己的眼部,於是被感染紅眼病。預防紅眼病的主要方法是勤洗手、公共用品勤消毒。如果家裡有人已感染紅眼病,一旦與其接觸,應立即洗手。

洗手的重要性及意義2

幼兒洗手的重要意義

1、可以培養孩子生活的好習慣,保持手部的衛生。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從小培養孩子好的生活習慣,這樣孩子才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2、可以降低孩子發生腸道疾病的風險,讓孩子少生病。很多孩子都喜歡吃手指,這樣細菌就會進入到孩子的腸道,導致孩子得腸道疾病。

正確洗手方法:

1、首先將雙手浸濕清洗30秒左右,然後取適量的洗手液與手掌,雙手手心相互搓洗。

2、接著用手心搓洗手指縫,可雙手交叉相疊搓洗。

3、手心對手背搓洗,手指縫,左右手相同。

4、指尖搓洗手心,左右手相同。

5、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拇指搓洗,左右手相同。

6、一隻手握住另一隻手的手腕轉動搓洗,左右手相同。

7、最後用清水將手上的洗手液等沖洗干凈就可以了。

洗手注意事項

1、要注意清除容易沾染致病菌的指甲、指尖、指甲縫、指關節等部位,務必將其中的污垢去除。

2、要注意徹底清洗戴戒指的部位,因為手上戴了戒指,會使局部形成一個藏污納垢的「特區」,稍不注意就會使細菌「漏網」。

3、洗手之後要記得清洗水龍頭,因為水龍頭上可能會感染大部分的細菌,所以一定要做到清潔水龍頭。

洗手的重要性及意義3

這些事做完也要洗手

1、看完報紙要洗手。印刷油墨中常使用乙醇、異丙醇、甲苯等有機溶劑,這些物質即使是殘留部分,也對人體有害。

2、早上取完牛奶或報紙後也要洗手。因為牛奶箱、報紙箱都很容易滋生細菌。

3、外出回來要洗手。外出期間,雙手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一些公共場所的東西,比如門把手、電梯扶手、直梯按鈕等,這些地方都是細菌、病毒聚集的地方,非常臟。所以,外出回來,一定要先洗手再干其他的事情。

4、拿完錢包、鈔票,用過提款機之後要洗手。

5、在外就餐,看完菜單點完菜之後不要忘了洗手。很少有餐廳會對菜單定期消毒。

6、使用電腦、滑鼠、手機後要洗手。這些都是很容易被人忽視,卻又非常臟的幾種常用物品。

7、晾完衣服要洗手。臟衣服和洗衣機裡面的細菌,會在洗滌過程中沾染到衣物上。晾衣服的過程中,雙手很可能沾上這些細菌,衣物經過紫外線照射最終能達到消毒目的,手卻常常被忽視。

8、手接觸身體分泌物後要洗。比如用手捂住口鼻打噴嚏、咳嗽或擤鼻涕後。

9、接觸寵物或者家禽之後要洗手,預防動物相關的傳染病。

10、為小寶寶或病人更換尿片後,或者處理完被污染的物品後要洗手。

洗手有方法

一般人洗手只是簡單沖洗,卻會忽視對指尖、指縫、拇指的搓洗,這只能讓細菌污染率下降18%。世界衛生組織推薦了標準的洗手方法,叫六步搓洗法,洗手40秒或以上,可以將手部衛生的合格率提升30%—40%,其步驟如下:

第一步,掌心相對,手指並攏,互相摩擦;

第二步,手心對手背,沿指縫互相搓洗;

第三步,掌心相對,雙手交叉沿指縫互相摩擦;

第四步,兩手互握,互相摩擦;

第五步,一手握另一手拇指,在掌心旋轉摩擦;

第六步,指尖摩擦掌心。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生物學實驗結束後要洗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9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4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50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42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4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9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70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3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5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4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7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7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50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3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6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