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微生物實驗室用水標準是什麼呢
蒸餾水或無菌水就可以吧,微生物要求不是很高,理化指標檢驗用水要求比較高
Ⅱ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查操作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操作規程
文件編號
總
頁
數
共
3
頁
制訂部門
實施日期
起
草
人
審
核
人
批
准
人
起草日期
審核日期
批准日期
1.
目的
本規程旨在為微生物限度檢查提供一個標准化方法。
2.
適用范圍
微生物限度實驗室
3.
責任者
QC
主管生測員
4.
安全注意事項
嚴格無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
5.
規程
5.1
取樣
a
.在車間、實驗室所有用水點按序取樣,標明日期和取樣點位置,一個監測
點取水
3
次,一次
250mL
,送檢驗室按中國葯典
2010
年版二部標准進行全檢。
b
.
取樣前將直接接觸樣品的容器用
75%
酒精棉球進行擦拭,
採用滅菌後瓶收
集樣品。
c
.取樣時,取樣人洗手並消毒,取樣前用純化水淋洗檢驗用取樣瓶和瓶塞
3
次。滅菌瓶至少取
200mL
用於微生物檢驗用水,微生物檢驗應在取樣後的
1
小
時內進行,或將樣品冷藏並在
4
小時內進行檢驗。
5.2
微生物限度檢查
純化水檢驗標准微生物限度檢查採用平皿法和薄膜過濾法。
5.3
微生物培養
(
1
)
除另有規定,
本檢查法中細菌培養溫度為
30-35
℃,黴菌、酵母菌培養溫
度為
Ⅲ 微生物實驗室的驗收
你看看設備的規格 還是設備的數目
Ⅳ 蒸餾水驗收記錄 我們是化學分析實驗室,蒸餾水是外面購買的,那實驗室的蒸餾水驗收記錄需要怎麼做呢
儀器信息網的這頁有詳細的討論內容,包括參考標准,以及建議檢測項目http://bbs.instrument.com.cn/shtml/20080307/1183335/
Ⅳ 關於實驗室用水標准
實驗室用水的標准
實驗中的用水,由於實驗目的不同對水質各有一定的要求,如儀器的洗滌、溶液的配製,以及大量的化學反應和分析及生物組織培養,對水質的要求都有所不同。天然水中常常溶有鈉、鈣、鎂的碳酸鹽、硫酸鹽、沙土、氯化物、某些氣體以及有機物等雜質和一些微生物,這樣的水不符合實驗要求。因此需要把水提純,純水常用蒸餾法、離子交換法、反滲透法、電滲析法等方法獲得。用蒸餾方製得的純水叫做蒸餾水;用離子交換法等製得的純水叫去離子水。
(一)蒸餾法制備純水 蒸餾法製取純水的原理是把水加熱至沸,殺死微生物,並使水化成蒸汽,水中的不揮性物質,如大多數無機鹽類不隨水蒸發,而達到水與雜質分離的效果,然後把水蒸汽冷凝並收集起來。水中溶有的氣體雜質可隨水一起蒸發而逸出。將最初收集的冷凝水棄去,就可得到比較純的水,這種水叫蒸餾水。欲想得到更純凈的水可在蒸餾水中加入少量高錳酸鉀溶液再蒸餾一次,可以又除去殘留水中的有機物雜質,但不宜作痕量分析用水。經過再次蒸餾的水稱為重蒸餾水。對於要求較高的實驗還可進行第三次蒸餾,有時用亞沸蒸餾法。
(二)離子交換法制備純水 用離子交換法制備的純水通常稱作「去離子水」或「無離子水」。由於離子交換法製取純水具有出水純度高。操作簡單。已為實驗室廣泛採用:有條件的實驗室均應設立離子交換設備。
Ⅵ GB-T 6682-2008 分析實驗室用水規格和試驗中,對水的標准中沒有對微生物限度的要求
因為實驗室用水的三個級別都是蒸餾水(去離子水),各種製取方法產水已不會存在微生物,所以不對微生物監測
Ⅶ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
USP葯典 《1117》章節就是這個:
良好的微生物實驗室操作規范
簡介
在微生物實驗室中,良好的實驗室操作規范是基於很多原則,包括以下活動:無菌技術、培養基的控制、菌種的制備、儀器設備的管理、細致的記錄和數據的評估、人員的培訓。眾所周知,微生物測定數據的可變性、可靠性和重現性是基於公認方法的使用和堅持良好的實驗室操作規范。
培養基的制備和質量控制-培養基的制備
培養基是微生物測定的基礎,培養基的質量因而成了保證微生物實驗成功的關鍵。培養基的制備、合理的貯存、培養基的質量檢驗,能確保提供持續高質量的培養基。在按照可接受的來源和標准中的配方制備培養基的過程中,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的培養基和成分。與脫水和制備好的培養基一起的還常常伴有供應商的配方和說明。因為不同的培養基可能有不同的制備要求(如:加熱、填加物、
ph值的調節等),按照說明確保制備可接受的培養基是重要的。一份描述效期和建議貯存條件的COA是同制備好的培養基一起的,同時附有用於培養基的促生長試驗和靈敏度測試的菌種。
水普遍用於微生物培養基的稀釋。純化水是最常用的,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也用去離子水和蒸餾水。稀釋用水的體積應該記錄。
使用脫水培養基和培養基組分來制備培養基時要准確稱量。使用己校正的具有適合的稱量范圍的天平。使用清潔的容器和工具,防止配方中帶入外來物質,改變培養基的最終組成。稱量也應該記錄。
脫水培養基先在水中分散,並完全溶解和滅菌。如果必要可以加熱使溶解,但要防止過度加熱,因為所有的培養基或多或少有對熱敏感的。用於培養基制備的設備應適於加熱控制,持續攪拌,溶質混合。培養基變黑(梅特拉反應和非酶的棕色著色劑)通常顯示過度加熱。當需要向培養基中添加補充物時,添加後應充分混合。
制備好的培養基應放在清潔無菌的玻璃器具中,也可以加入抑制性物質。抑制性物質可以由器具清潔時產生也可由先前貯存在此器具的物質產生。必須確保清潔過程能有效去除殘留和異物,確保清潔劑用純化水充分清洗。參見《1051玻璃器具的清洗》。
培養基的滅菌應根據供應商提供的參數或用戶自己的驗證。買來的制備好的培養基應提供其使用的滅菌方法的文件。理想的供應商應提供培養基的滅菌保證水平(SAL),此水平是依靠公認的生物指示劑確定的。濕熱高壓滅菌是首選的滅菌技術,除了一些為避免培養基中的熱敏物質遭到破壞而採用的煮沸方法。通過過濾滅菌對有些配方也是合適的。
培養基的滅菌方法、滅菌條件的效果應通過培養基的滅菌和促生長試驗來驗證。另外,如果通過濕熱滅菌,滅菌周期應經過驗證,對選擇合適的負載和體積來確保合適的熱分布。通常供應商建議採用一個已校正過的滅菌高壓鍋,在121°滅菌15分鍾。通常指培養基達到溫度的時間。當滅菌鍋負載結構影響加熱的速度是時,越多的負載就需要越長的滅菌周期。然而,滅菌的時間取決於培養基的體積和高壓鍋的負載。滅菌周期中,當溫度是慢慢上升時,可能導致培養基的過度加熱。因此,必須仔細確認能達到最小的SAL要求的滅菌周期,在過度加熱時,抑制培養基降解的趨勢。在流體循環完成後,不主張放冷後的培養基中放在滅菌鍋中貯存,因為這樣可能破壞培養基。不合適的加熱或滅菌(對買來的培養基或是內部制備的培養基)可能導致顏色的不同變化,不透明,改變培養基的規格,或是PH發生漂移(與供應商的提議范圍)。
通過無菌技術為測試制備的每一批培養基其PH在放冷至室溫(25°)後,都應測定。一個扁平的pH計用於培養基表面pH值的測定,浸入式的pH計用於液體的測定。各供應商提供的培養基的pH應該在規定的±0.2的范圍內,除非通過驗證得到更寬的范圍。
制備培養基應對培養皿和試管進行適當如下的檢查:
有裂紋的容器和蓋子;
容器內不同的填充體積;
有裂紋容器內可導致脫水的結果或是固體培養基表面起皺;
溶血;
額外黑或顏色改變;
可能過冷引起的結晶;
過量的氣泡;
微生物的污染;
氧化顯示的情況;
批號、效期的檢查和記錄;
培養基的滅菌。
培養基的貯存
在培養基銷售給最終的使用者之前,供應商和生產商是如何運輸和貯存培養基應謹慎考慮。生產商在運輸和貯存培養基時,應使用那些能盡可能減少失水,溫度控制,機械保護裝置的條件。
培養基的標識應包括批號、制備,有效期和證書。培養基應根據供應商的說明書貯存。實驗室制備的培養基應根據驗證的條件貯存。不能將培養基貯存在零度以下,因為太冷的條件下會破壞培養基的結構。保護培養基避免在光照和過高的溫度下保存。培養基若要延長貯存,應將培養皿放在密封包裝或容器中避免水分流失。
制備的固體培養基在初始容器中的再熔化,只能熔化一次,避免因過度加熱和潛在污染影響培養基的質量。推薦採用加熱水浴或蒸氣加熱來熔化培養基。微波爐和加熱板經常使用,但是要小心,避免過度加熱破壞培養基,避免實驗室人員受到玻璃的碎片和燒傷的危險。熔化的培養基應在45°至50°保存不超過8小時。當從浸在水浴中的培養基容器中傾倒時,要小心操作防止水浴產生的水與己滅菌的培養基混合。在傾倒前將容器外表面擦乾是明智的。
處理使用過的培養基和過期的培養基應遵守當地的微生物危害安全操作。
質量控制測試
生長培養基可以在實驗室中由單獨的成分來制備,很多實驗室因為他們的使用情況,使用脫水培養基或購買商業化的制備好的裝在平皿或玻璃容器中的培養基。生產者企圖標准化制備來源於生物的培養基的原料,但是必須經常不可避免的處理這些從生物來源得到的原料的不同,因而批與批之間的不同必須考慮。實驗室制備的或是供應商提供的培養基的性能更多的是依靠其制備過程。不適當的培養基的制備對微生物的生長、復壯能引起令人不滿意的結果並導致可疑結果。
應對所有的制備培養基進行質量控制測試。工廠內制備的培養基的常規質量測試包括pH、促生長試驗和為確定有效期的定期的穩定性測試。
當工廠內制備的微生物培養基是採用適當的制備和已驗證過滅菌方法,促生長試驗可以僅限於購入的脫水培養基,除非相關葯典方法另有說明。如果培養基的制備沒有經過驗證,每一批的培養基都要進行促生長試驗。測試的微生物應根據合適的葯典方法選擇,或基於供應商的對特殊的培養基的提議,或基於典型的環境中微生物。
培養基的有效期能支持促生長試驗顯示其性能,滿足可接受的標准至到或包括有效期。每一批培養基的貨架壽命將依據規定條件組分和配方的穩定性和容器和密封件的型號。
當一批培養基不能滿足促生長試驗的要求時,應該啟動調查,找到原因。調查應包括糾正措施來防止問題的再發生。如果未找到可指認的原因或關於不生長糾正決定是不確定的,則問題批不能使用。
用於診斷目的的試劑,如支持微生物鑒定用的革蘭氏染色和氧化酶測試。其擁有的特性與微生物的培養基在質量控制測試中是相似的。根據供應商的說明,選擇正確的質量控制用標准微生物進行測試優先於未知樣品的診斷測試。
在環境監測中用到的培養基應特別小心。用於關鍵區域環境監測的培養基更適合雙層打包,並最終滅菌。如果關鍵區域用培養基沒有最終滅菌,應進行預培養,並在使用前進行100%檢查。防止帶入的外來的污染,並防止假陽性。用於表面接觸皿的表面凸起培養基應被驗證。
微生物菌種的維護
生物樣本是最靈敏(delicate)的,因為他們生存能力和特性是依賴於適當的處理和貯存。菌種的處理和貯存的標準是使用者的實驗室制定的,採用減少污染的機會和減少生長特性變更。小心一致的處理貯存用菌種是微生物測試結果一致性的重要因素。按葯典方法方法使用的菌種應該取自國家菌種保藏中心。可以包括冷凍的、凍乾的、斜面培養的或是馬上使用的形式。在質量控制測試使用前應進行菌種純度的確定和菌種的鑒別。馬上使用的菌種要求確定純度、鑒別、接種體大小。鑒定的確認,對通常用的實驗室菌種,理想的是進行基因水平的分析(如:使用合適的經過驗證的探針進行DNA指紋,RNA基因排序,PCR光電導繼電器)
菌種的制備和復壯應該參照供應商的說明書或採用己驗證批準的方法。種子批技術被推薦用於貯備用菌種的保存。
從國家菌種保藏中心得到的初始菌種在合適的培養基被復壯、培養。部分的貯備菌種(第一次接種或是傳代)是懸浮在抗冷凍培養基中,分裝至小瓶中,在零下30°或更低的溫度下冷凍,直到使用。如果冷凍在零下70°,或是凍干形式,菌種可以持續的保存。這些冷凍的貯存菌種可以每月或每周接種用作工作菌種。一旦打開,制備了工作懸浮液,不能再冷凍。不能用的部分應該丟棄,以減少繁殖能力損失帶來的風險和貯存污染帶來的風險。
工作用菌種的接種量應該記錄,以防止過量接種增加表型變種。一代的定義是從具有繁殖能力的菌種接種微生物到一新鮮制備的具有促微生物生長能力和培養基中。任何形式的接種都被當做是一次轉移傳代。
實驗室儀器的維護
多數的儀器(培養箱、水浴、滅菌鍋)必須遵從標准驗證程序包括安裝確認、操作確認和性能確認。另外還要求有定期的校驗(通常每年一次)。新的設備,實驗室關鍵的,應該根據QCU 批準的方案進行確認。
用於微生物實驗室儀器(如:pH計和分光光度計)應按規定的進度表進行定期的校驗和測試,以保證其性能。校驗的頻率和性能的確認是基於儀器的型號的不同和能產生實驗室數據的設備的重要程度的不同。
實驗室的布局和操作
實驗室的布局和設計應考慮良好的微生物操作和安全。本質是最大程度的減少微生物菌種的交叉污染,微生物樣本的處理環境也是重要,因為環境也能引起也污染的可能。
一般情況下,實驗室應分成潔凈區、無菌區和陽性室。如果可能,處理和培養滅菌產品的周圍的環境區域應與陽性區完全分離。但是要將陽性和潔凈區完全分開是不可能的,那麼有必要採取隔離和無菌操作來減少可能的意外污染。這些隔離包括:防護衣、清潔、消毒程序和僅用於潔凈無菌的生物安全櫃。對於活的菌種引起的溢出和災禍的程序應放在現場,所有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上述方法的培訓。
部分樣品會出現微生物的生長,要求進一步分析來確定污染源。當發現有菌生長,樣品應從潔凈區立即轉入陽性區。接種,著色、菌種鑒定或其它的調查操作應在實驗室的陽性室操作。如果可能,發現有菌落生長的樣品在實驗室的潔凈區是不能被打開的。小心隔離污染的樣品和原料將減少假陽性結果。
正在進行取樣操作活動的人員不能進入陽性室或在陽性室操作處理除非特別小心,包括穿防護服和手套,退出後仔細清凈手。理想狀態,受權人員進行樣品取樣操作時,特別是無菌過程的,不能在陽性操作室附近工作。同樣,所有微生物樣品都應採用無菌取樣技術,包括非無菌樣品的取樣。如果可能,在規定的完全無菌的條件的取樣區域進行操作。
要重點考慮的是樣品的污染,它能導致假陽性的出現,除非在過程中特別注意無菌操作。取樣間應設計好,這要原料和輔料的取樣就可以在受控條件下進行,包括無菌衣和無菌取樣設備。對於公用系統的取樣,如水系統,在完全無菌的條件下是不太可能的;然而,當樣品未採用無菌技術取樣時應有記錄,其可靠性不可避免的下降。
環境監測的取樣方法要求對取樣的設備(負載或未負載)進行最小化的無菌處理。如果可能,在對取樣環境進行取樣時,取樣的設備應同時配備培養基,。
實驗室中所有的測試,對關鍵的測試操作,如:最終劑型的無菌測試,散裝產品,生物產品用菌種培養,或是生物產品用細胞培養都應在受控的條件下進行,隔離技術也是可以採用的,無菌的微生物測試。己在顯示,隔離技術比人為的潔凈區域具有更低的環境污染水平,因此,更能減少假陽性結果的產生。隔離系統的驗證是重要的,既能保證環境的完整又能防止假陰性結果的產生,假陰性的結果是由化學消毒物質帶入。
人員的培訓
從事葯品生產所有階段的每一個人員應進行教育,培訓,工作經驗。微生物測試的要求,對人員,主管,經理的核心教育背景應是微生物專業或是與生物學相關的專業。同時有職責保持技能和經驗水平。
操作程序的連貫性在微生物實驗室中是必要。這些程序在培訓程序中提供了二個目地。第一,這些SOPS描述了一種方法論,微生物學家按照這些SOPS能得到准確的和可重復的結果,同時也能得到培訓的基礎。第二,通過跟蹤這些程序,微生物專家能證明其熟練程度,程序的編號或是標題也能提供鑒別,微生物學家獲得的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專門培訓。
應對每個人員建立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培訓課程。在具有微生物測試資質之前,不能獨立進行相關操作。培訓記錄應當場記錄,在專門的SOP版本中,應有微生物學家的培訓證明。
階段的性能評估在數據記錄中是比較明智的。這些性能測試證明了在微生物實驗室操作的資質,如衛生,鋪平皿,無菌技術,文檔和其它微生物學家提意的。
微生物學傢具有監管和管理的職責,應具備適當的教育廠內監管技能的培訓,實驗室安全,進程,實驗室調查,寫技術報告,相關SOP,和其它與公司流程相關的關鍵方面如實驗室管理職能中提到的。
記錄
記錄應能充分證明測試是在實驗室中通過受控的方法完成的。這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
微生物培訓和熟練程度的確認;
設備的驗證,校驗和維護;
測試中的性能(如24小時至7天的流程記錄);
培養基的制備,無菌檢查,促生長試驗和選擇能力;
培養基的目錄和控制測試;
關鍵組分的測試應按規定的程序執行;
數據和計算的復核;
報告的復核由QCU或有責任的經理);
偏差的調查;
實驗室記錄的維護
合適的數據記錄和研究對成功的微生物實驗室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原則是按照SOP規定操作,SOP應是書面化的,並能反映測試的實際操作是如何進行的,實驗室筆記本應能提供所有詳細的記錄,並保證記錄的完整。實驗室書寫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日期;
測試物料
微生物測試人員名稱
操作程序的號碼
記錄測試的結果
偏差
參數的記錄(使用的設備,使用微生物菌種,培養基的批號)
管理員,第二個復核人簽名
每一台關鍵儀器的使用都應在台帳上記錄,所有都應根據SOP的要求記錄在校正進度表和維護記錄上。日誌和其它記錄形式對實驗室記錄本起到支持和幫助。設備的溫度(水浴,培養箱,滅菌鍋)應有記錄並可以追蹤。
己簽發的SOP及其版本應有清楚的記錄。數據的改變應用單錢劃去並簽上日期和縮寫。初始的數據不應抹去或復蓋。
測試結果應包括初始記數,允許復核者根據最終結果重新計算。數據的分析方法在SOP中應詳細描述。
所有的實驗室記錄應存檔避免遺失,現場中應有正式的記錄保存和查閱程序。
檢驗結果的解釋
微生物試驗結果難以解釋,因為下列原因:
微生物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又存在於通常的環境污染,由人類支配的很多類型的特殊的有機物。
實驗室分析人員在樣品分析和操作中可能引入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可能不是均勻的分布在樣品和環境中。
微生物的分析結果存在相當大的可變性。
因此,從預期結果中獲得的微小的不同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因為微生物分析的這些特性,實驗分析應非常小心以避免外來的污染,正如本章前面討論的。同樣重要的,從主要微生物觀察考慮,結果必須要解釋。不僅包括假定污染的種類,而且包括葯物成分、輔料或測試環境中存在的有機物。另外,其微生物的生長特性也應該考慮。
當出現的結果與葯典正文或其它建立的質量標准不一致時,就應該進行調查。沒有滿足標准要求的微生物污染,通常有兩個明顯的原因:可能是實驗室的錯誤或是實驗環境產生無效的結果,也可能是產品有一定污染或其它形式的污染使得超出規定的標准或限度。另外一種情況,實驗室操作,在多數情況下,應立即通報。
應該對圍繞結果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所有實驗條件和因應充分考慮,包括數據的漂移,與建立的限度和標准比較。重要的是根據結果的可變性知道觀察的統計意義。
實驗室環境,對現場取樣的保護裝置,測試條件下物料的歷史數據,物料的種類,特別注意物料中微生物的存活和繁殖在調查中應被考慮。另外,與實驗員進行討論,分析中的實際操作可以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來決定結果的可靠性和決定採取和措施。如果可以確定得到不一致結果的明確原因,那麼應該採取糾正措施,並記錄問題所在。跟蹤正式批准和執行的糾正措施,並進行仔細的檢查。
如果分析結果是無效的,基於一個可指出的錯誤,必須記錄。實驗室應該有證實測試(再測試)的SOP規定,如果必要,再取樣。關於再取樣,法規和葯典沒有給出分析結果調查的操作
Ⅷ 實驗室管理規定
實驗室即進行試驗的場所,是科技的產出地,國家對試驗室投入非常大。下面是我為你整理的實驗室管理規定,希望對你有用!
實驗室管理規定
總則
一、任何人不得隨意變更實驗室用途,將安排用於教學、科研的 實驗室場地改為生產或商業用途。未經學校主管部門批准,不準擅自 改變實驗室的功能,如要改變實驗用房的功能,應向學校主管部門申 請獲准後才能實施。
二、未經學校主管部門的批准,任何人不得擅自出租、出借實驗 室給個人或外單位使用。私自出租出借的,一經發現,將追究實驗室 管理人員的責任,當年考核定為不稱職。
三、本單位教學和科研使用實驗室,其使用面積按照《廣東工業 大學實驗室用房標准和使用辦法》計算,並按照該文件的規定進行實 驗室內部分配。
四、為完成科研課題向本中心借用實驗室或場地,應按照廣東工 業大學實驗室用房管理的相關規定辦理借用手續。 項目完成後應按時 歸還,不得拖延或拒不歸還。
五、不得擅自改變實驗室內部或外部結構。不得擅自改變實驗室 間隔。
六、不得擅自拆、加裝室內電源。不得超負荷用電。
七、大型或超重設備、有激烈振動或沖擊產生的設備上樓必須核實、批准。
八、不得將傢具、雜物或設備放置在走廊、通道、樓梯等場所或 將公共場所改為實驗室。實驗室低值易耗品丟失損壞
實驗室低值易耗品丟失損壞賠償辦法
一、低值易耗品指玻璃器皿、實驗器件 200 元以下的小型實 驗儀器、及實驗所需的其它物品。
二、對丟失或因質量問題、學生操作不當及其它原因損壞的物 品均須登記造冊,作為下學期補充的依據。
三、凡丟失物品,均按物品的原值全額賠償。
四、由於操作使用不當損壞的物品,按以下規定賠償:
1.價值在 50 元以內的物品,損壞後全額賠償;
2.價值在 50 元以上,100 元以內的物品,損壞後按物品原 值的 50%賠償;
3.價值在 150 元以上,200 元以內的物品,損壞後按廣東工 業 大 學 《 低 值 耐 用 品 管 理 制 度 》 的 有關 條 款 執 行 ( 即 按 原 值 的 60%-100%賠償) ;
五、學生所賠金額均由實驗指導教師負責收取,並由實驗教 師填表,學生簽名, 學期末統一交院教學管理處,用於低值易耗品 的隨機補充。
六、本辦法自下發之日起執行。
實驗室衛生守則
一、每一實驗場所必須制訂值日生輪流表,值日學生必須要對當 天衛生負責。
二、值日生要求認真負責,每天要拖地一次,擦凈工位及公用設備。
三、實驗室每周五大掃除一次。 四、實驗室所衛生要求做到:
1、門、窗、牆壁、天花板、電扇、燈具無污跡,灰塵和蜘蛛網等。
2、所有實驗設備上無鐵屑、灰塵廢料、污跡等。
3、實驗材料、廢料、工件、設備擺放規范整齊。
4、實習工位上,工量具及工件,保持清潔、整齊。
5、講台及黑板保持清潔。
6、實驗結束後,對所有設備進行保養。
五、實驗學生必須保持自己的工位清潔、整齊,每天至少清理兩次 (中午及傍晚) ,帶班教師必須對每天的衛生工作進行安排、監督。
實驗室安全操作總則
一、注意安全,不能帶電操作。
二、任何儀器儀表設備、未熟悉其使用方法之前不得使用。
三、為保證儀器設備及實驗線路的安全,接線後須經老師檢 查後方可通電。
四、接通電源前必須肯定無人觸及電路的導電部分,並通知 參與實驗的全體人員。
五、使用任何電源時必須先了解其電壓值,接換電路時必須 先斷電源。
六、在實驗過程中發生事故時,切勿驚慌失措,應立即切斷 電源,保持現場,報告指導老師。
七、一旦發生火災事故及時報告老師,並有秩序迅速撤離現場。
本中心各室管理細則
1、 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是為教學、科研服務的工具,非教學、科研用途 或個人私用一律不得外借。 確因教學和科研需要使用實驗中心的教學 器材與設備需經實驗中心管理人員同意,報學院主管領導批准,方可 外借使用, 外借的教學器材與設備的使用必須嚴格遵守廣東工業大學 《實驗室工作手冊》的相關規定。
2、 為了確保教學計劃的順利完成,保證教學質量,任課教師應根據教學 計劃,對需借用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的,應提前三天通知實驗中心。 實驗中心管理人員必須按時到崗等候,如上課後十五分鍾,教師仍未 到達的,管理人員不再等候。
3、 實驗指導教師應保持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的完整和清潔。 因教學需要 使用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的,應由實驗指導教師親自借出,並辦理相 關的借用手續。
4、 實驗完畢後實驗指導教師需督促學生及時清理實驗檯面。 實驗教學器 材與設備清潔後放回原處,打掃室內衛生,關好電源。
5、 歸還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時,應保持實驗教學器材與設備的完整和清 潔,經實驗中心管理人員檢查,辦理相關的歸還手續,如有破損,由 實驗指導教師依據廣東工業大學《實驗室工作手冊》的有關管理辦法 填寫報損單。
6、 各類工作人員、 實驗指導教師及任課教師必須認真學習廣東工業大學 《實驗室工作手冊》及藝術設計學院實驗中心工作細則,嚴格遵守此 項以上實施細則,完成好自己所承擔的實驗教學任務。
實驗中心機房管理細則
1、 為了確保教學計劃的順利進行,保證教學質量,任課教師應根 據教學計劃,對需使用機房的,在開學前報實驗中心統一安排。 如有沖突,經實驗中心與各老師共同協調。實驗中心管理人員必 須按時到崗等候,如上課後十五分鍾,教師仍未到達的,管理 人員不再等候。
2、 使用者必須愛護計算機實驗室各種相關設備及物品,保持室內衛生不得在機房內吃東西、喝水,不得在機房內吐痰、抽煙、 亂丟紙屑。
3、 教師用機由教師自行維護,但不得擅自更換機器部件,不允許將機器自借或外借到實驗室外,教師離開實驗室,必須將所有 機器正常關閉,並通知管理人員。
4、 實驗指導教師應教導學生遵守計算機實驗室的 一切規章制度, 愛護實驗設備。按規定上課時間到達實驗室,組織學生到指定 的機器操作。機器出現故障,及時通知實驗室管理人員,教學 內容變動或更新,提前通知實驗室管理人員調整實驗時間或更 新軟體。
5、 學生上機實驗期間不得大聲喧嘩、打鬧;未經許可,不得隨意 出入。嚴格按照教師規定實驗內容操作,機器出現故障,不得 擅自處理,及時通知任課教師、實驗室管理人員,對於蓄意破 壞、違反使用規則造成機器損壞者,必須賠償一切損失。上機實驗結束,按操作要求關閉機器,將桌椅擺放歸位,打掃好衛生後才能離開。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規定
一.微生物實驗室潔凈度要求:
微生物實驗室潔凈度應符合相應的醫葯潔凈室設計規范和驗收要求。
1. 操作室潔凈度應符合潔凈萬級要求。
2. 操作台潔凈度應符合潔凈百級要求。
二.微生物實驗室的使用:
1. 微生物實驗室使用前應確保操作室的潔凈程度。
1.1.使用30分鍾前應先開啟操作台及操作室的凈化和消毒系統,關閉消毒系統後10~15分鍾再進入操作室;操作結束後,開啟消毒系統30分鍾後再關閉消毒系統和凈化系統。
1.2.試驗開始前應做好相關試驗的准備工作,確保在試驗過程中不離開操作室。
1.3.進入操作室的任何東西外包裝均需消毒處理。
1.4.與試驗樣品接觸的任何器具均應預先滅菌處理。
1.5.清潔消毒用器具應專室專用,不得混用。
2. 微生物實驗室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潔凈工作區域凈化控制規定。
2.1. 保持個人衛生,不得佩帶飾物,不得塗抹化妝品。
2.2. 室內應穿戴專用衣帽、口罩及鞋子。
2.3.手部應進行2次消毒,宜帶無菌手套。
2.4. 在操作中,操作檯面應墊上消毒布巾,以防操作中有滴落液污染檯面。
3. 試驗操作中應進行沉降菌檢測,以便判斷操作環境是否符合要求。
3.1.在進行微生物試驗時,在操作區域左、中、右分別打開3個培養平板直至試驗結束,關閉平板。
3.2.大豆酪蛋白瓊脂培養基(TSA平板)倒置於30℃~35℃的培養箱中培養;沙氏培養基(SDA平板)倒置於20℃~25℃的培養箱中培養。
4. 不同的微生物試驗項目不得在同一時段同一區域操作台中進行。
4.1.產品初始污染菌檢查,不得與產品無菌試驗同時進行。
4.2.工藝用水微生物檢查,不得與產品無菌試驗同時進行。
4.3.有菌培養物試驗必須在陽性菌接種室生物安全櫃內操作。
三、微生物實驗室的維護:
1. 微生物實驗室應定期清潔消毒。
1.1. 每次操作前用消毒液擦拭檯面。
1.2. 每次操作結束,做好清場,不遺留本次試驗用具和物品。
1.3. 每次操作結束,用消毒液擦拭操作檯面、消毒燈、操作台內外表面、操作室門把手等凸出面及輔助房間的地面。
1.4. 每月用消毒液擦拭操作室及輔助房間的牆面、門窗及門頂和房間頂棚、操作台底部。
2. 定期按潔凈室控制要求檢測房間及操作台環境潔凈度,視檢測結果採取相應的措施。
2.1.微粒濃度達到相應等級要求的50%,重新大掃除;達到相應等級要求的80%時,如通過大掃除還不能下降粒子數,則應考慮更換高效過濾器。
2.2.沉降菌超過相應等級要求或發現芽孢菌或真菌,用化學試劑熏蒸。
2.3.大掃除或熏蒸後應再次檢測,以證明環境符合潔凈度要求。
四、微生物實驗室用培養基:
1. 微生物實驗室用培養基應按微生物檢查用培養基制備操作規定配製和滅菌。
2. 脫水培養基應放置在低溫、乾燥、避光的櫃內。
3. 使用前應檢查配製好的培養基容器和蓋子是否完好、內容物是否有污染。
4. 配製好的培養基應在規定的儲存條件下使用。
4.1. 配製好的培養基保存需包裝,防止污染。
4.2.配製好的液體培養基一般在三周內使用;平板最好現配現用,同時設3個空白對照,如果冰箱保存不易超過一周。
4.3.配製好的培養基不能儲藏在滅菌櫃中,也不能儲藏在0℃或0℃以下環境中。適宜的溫度為2℃~25℃。
4.4.配製好的培養基再融化只允許一次,以免過度受熱影響培養基的靈敏度。
4.5.在水浴中保溫的培養基不得超過8小時,使用前注意容器外部的乾燥清潔。
五、微生物實驗室用菌株:
1. 工作用菌株均應來自認可的機構。
2. 工作用菌株傳代應不超過5代。
3. 工作用菌株保存於冰箱冷藏室中,適宜的溫度為2℃~8℃。
4. 菌懸液制備後應在2小時內使用,如保存在2℃~8℃環境中,應在24小時內使用。
5. 帶菌培養物需進培養箱培養時,應在陽性室傳遞出來前對容器外表面進行消毒處理。
六、微生物實驗室廢棄物的控制:
1. 染菌培養物及菌懸液在丟棄前應在陽性室內完成銷毀工作,合適的方法是121℃30分鍾高壓蒸汽滅菌處理。
2. 接種環在使用後立即在火焰上燒灼處理。
3. 接觸菌液的塑料吸嘴使用後應立即泡入中效消毒劑溶液內,40分鍾以上。
4. 未長菌的培養基或過期的培養基在丟棄前應進行去營養處理,可以選用121℃30分鍾高壓蒸汽滅菌。
七、 應做好微生物實驗室相關工作的記錄:
1. 操作室及操作台的使用清場記錄。
2. 操作室及操作台的定期檢測記錄。
3. 操作室及操作台的定期清潔消毒記錄。
4. 培養基的采購、使用記錄。
5. 工作用菌株的采購、傳代、銷毀記錄。
6. 滅菌器的滅菌記錄。
7. 廢棄物的處理記錄。
實驗室文件管理規定
一、目的
規范實驗室的文件管理制度,確保檢驗和實驗數據結果准確、可靠,保證檢驗和實驗質量。
二、適用范圍
理化實驗室內所有記錄、文件資料。
三、細則
1、 化學實驗室和物理實驗室的文件、記錄各自分開管理。
2、 各實驗室內所有的文件按類別分為內部文件和外部文件,內外文件分開管理,建立《內部文件發放清單》和《外部文件接受清單》;資料文件(包括儀器說明書)應單獨管理。
3、 實驗記錄要整潔、大方,不能塗有墨塊,實驗數據必須用鋼筆或簽字筆如實填寫,如需要改動,只能在原來的數據上劃平行的兩根橫線,再填上改動後的數據,並由改動者簽名。
4、 實驗記錄保存方法:每月最後一天對各項原始記錄收集整理,按類別封存,貼上標簽,註明記錄名稱、月份;每年最後一天將各月記錄分類收集整理,分類封存,並貼上標簽,註明記錄名稱、年份。
5、 原始記錄保存期為五年,到期後應按規定及時處理,經過處長和總監批准後,由各實驗室保管人員負責銷毀。
6、 實驗室出具的所有正式報告,需要編檔管理,以備日後查證,管理辦法同第4、5條實驗記錄保存辦法。
Ⅸ 微生物實驗室,洗手用水必須是純化水嗎
微生物實驗室,洗手用水必須是純化水
微生物限度檢查實驗室及要求:微生物限度檢查實驗室用途用於檢查非規定滅菌制劑及其原料、輔料受微生物污染的程度。檢查項目包括細菌數、黴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
《中國葯典》[1] 對微生物限度檢查實驗室的要求 微生物限度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 000級下的局部潔凈度100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單向流空氣區域、工作檯面及環境應定期按《醫葯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的現行國家標准進行潔凈度驗證。
微生物限度檢查實驗室常用儀器設備
儀器設備: 1、凈化工作台(垂直流/水平流)2、 恆溫培養箱(30~35℃)、3、生化培養箱(23~28℃)、4微波爐、5、勻漿儀(3000~8000 r/min)或康氏振盪器、6、恆溫水浴、7、電熱乾燥箱(100~300℃)、8、、電冰箱、9離心機、10離心管、11微孔濾膜及薄膜過濾器(微生物限度檢查儀)、12塵埃粒子計數器( 帶列印功能)13浮游菌采樣(狹縫式)、14蒸汽滅菌器(使用時要進行滅菌效果檢查並應定期請有關部門檢定)。 15菌落計數器、16顯微鏡(40×~1500×)、17電子天平或葯物天平(感量0.1g),18pH計。
玻璃器皿:1、錐形瓶(250~300ml、500ml內裝玻璃珠若干)、2、培養皿(9cm)、3、量筒(100ml,500m1)、4、試管(18mm×180mm)及塞、吸管(1m1分度0.0l,10m1分度0.1)、5、注射器(20ml或30m1)、6、塗布棒、7、注射針頭、8、載玻片、9、蓋玻片、10、玻璃消毒缸(帶蓋)、11、不銹鋼桶(帶蓋)。
玻璃器皿用前應洗滌洗干凈,吸管、量筒不掛水滴,無殘留抗菌物質。吸管口上端距0.5cm處塞入約2cm的適宜疏鬆棉花,置吸管筒內或牛皮紙袋中。錐形瓶、量筒、試管均應加棉塞或硅膠塞,若用振盪器制備混懸液時,尚需用玻璃紙包裹瓶塞,以免振盪時供試液污染瓶塞,再用牛皮紙包紮。玻璃器皿,均於160℃乾熱滅菌2h或高壓蒸汽121℃滅菌30min,烘乾備用。
用具 :大、小橡皮頭(放於干凈帶蓋的容器中,並應定期用70%~75%乙醇溶液浸泡)。無菌衣、帽、口罩、手套(洗凈後配套,用牛皮紙包嚴)滅菌,備用。也可用一次性無菌衣、帽、口罩、手套。
接種環(白銥金或鎳鉻合金,環徑4~5mm、長度6~10cm)、乙醇燈、乙醇棉球或碘伏棉球、滅菌剪刀或滅菌手術刀和滅菌鑷子、滅菌鋼錐、滅菌稱樣紙、不銹鋼葯匙、試管架、火柴、記號筆、白瓷盤、洗手盆、陶瓦蓋(12cm)、實驗記錄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