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實施高中生物課堂中的目標教學
一、圍繞三個維度設定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的設定直接關繫到學生綜合素質的高低,課堂不是簡單的擺事實講道理,而要把學生作為長久性發展目標來培養。生物學是社會的科學,自然的科學,與人類生活、環境保護、社會活動等息息相關,現代生物技術的迅猛發展是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巨大推動力,所以生物教學有很大的創造空間。
首先,知識與技能目標是指培養和發展學生思維能力、解題能力。知識是能力的基礎,只有在理解、掌握某知識點的基礎上才會有相應的應用行為,學生之所以不能對題目正確的解決或無從下手,根本原因在於他們缺少一定的知識儲備。教學應從學生的長遠利益出發,知識與技能目標設定為以實為要,基礎知識伴隨學生的終生成長。
其次,過程與方法目標是指對學習過程的體驗、解題方法的選擇,是對知識和技能的反思和應用,是其他目標達成的媒介。高速發展的社會需要全方位的人才,要使學生具備正確的學習方法和自強的自學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探索和鑽研精神。傳統的教學是「讀死書,死讀書,讀書死」,不教學生動手、用腦、做人,它消滅學生的生活力、創造力,教育家陶行知深深體會到知的苦澀,行的坎坷,欲獲真知必行,故從陶知行政名陶行知。因此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設定應該以活見長,考慮掌握、記憶和再現知識的重要,也應考慮讓學生進一步深入地理解、重構、質疑知識的可能性。
第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是以人為本,通過教與學達成個性發展是課程的根本目標,使學生獲得健康的情感體驗,促進學生形成積極的價值觀,使之具有與眾不同的個性。陶行知認為:「這個社會活動,就是我們教育的范圍」,「到處是生活,即到處是教育;整個社會是生活的場所,亦即是教育之所。因此我們又可以說社會即學校」。教學中把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學校中就能夠具備學校人和社會人雙重身份,走出課堂,走近生活。走向社會。
二、知識與能力目標的落實
三維教學目標強調教育的「平等性」,體現面向全體學生的教育。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落實三維教學目標,首先要強調普及意識。在現實中,學生由於智力結構、思維習慣、知識積累等因人而異,在學科內容掌握上不可能齊頭並進,甚至相差懸殊,這樣就出現了學習成績「優秀生」和「學困生」之分。搞好「學困生」的教育是面向全體的關鍵。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兩方面入手。
1.注重「學困生」的非智力因素的開發。心理學研究表明,在人才的成長中,智能因素的差異只是一個基本條件,而不是唯一條件,除智能因素外,非智力因素在人才的成長中起著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它是智能發展的動力因素。「學困生」與「優秀生」的差異並不僅僅在於智力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自信心、堅持性與學習習慣等非智力因素。為了加快後進生的轉化,教師可以利用課下時間走近他們,了解他們的心理動向,及時為他們排憂解難:課上鼓勵他們積極參與課堂教學,使之產生成功的情緒體驗,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2.優化課堂教學內容,注重因材施教。應該承認,人和人之間的差異是普遍的、絕對的,每個人都有與他人不同的個性特點。所以教師要真正面向全體學生,只有因材施教。教師可以在處理每一章節的教學內容時,先根據教學大綱確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學案,注重分層作業的設計和分層評價機制,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被鼓勵和被要求的評價。
三、過程與方法目標的落實
1.通過情境教學,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生物學科的特點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問題情境來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特別是對於高中生來講,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獨立生活能力越來越強,在現實中所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也會隨之越來越多,這些問題會在他們腦海中產生許多問號。所以在刨設問題情境時,教師要盡可能貼近生活,有利於學生能夠自己聯系實際,產生疑問,引起認知沖突。然後通過開展自主的學習活動,解決問題,實現由感性到理性的升華。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具有趣味性的問題情境,把學生引入一種要求參與的渴求狀態,使學生學習毫無強迫性,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思維也處於最佳狀態,智慧的火花也會不斷閃爍。這樣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而且可以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2.注重實驗教學,培養創新能力。開發創造力,培養創造型人才是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事業改革與發展的需要。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科學,觀察和實驗是生物科學的基本研究方法,教師應在實驗課上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使他們在動手中善於求異,創造新的方法:善於總結經驗教訓,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
四、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的落實
1.德育教育滲透到生物教學的各個環節。良好的品德是促使學生努力學習、和諧生活、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培養學生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觀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中生物教材在這方面的內容非常豐富、生動。可以說每一節
2. 探討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如何進行核心素養的培養
淺談在生物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要品格和關鍵能力,綜合表現為9大素養:社會責任、國家認同、國際理解(社會參與方面);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審美情趣(文化素養方面);身心健康、學會學習、實踐創新(自主發展方面)。核心素養體系被置於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基礎地位。「核心素養」指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 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突出強調個人修養、社會關愛、家國情懷,更加註重自主發展、合作參與、創新實踐。學科核心素養是核心素養在特定學科(或學習領域)的具體化,是學生學習一門學科(或特定學習領域)之後所形成的,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具體到生物學科,在教育部專家討論稿中擬定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4個關鍵表現,或者理解為對生命的理解和尊重、對自然的珍愛與敬畏、對科技的認知與實踐和對社會的責任與擔當4 個內容。 生命觀念,一般是指人們對生命的總的認識或看法,不僅包括人們對生與死的根本看法和態度,還包括了人們對生命價值的判定。學生的生命觀念知識主要來源於社會媒體,其次是自我學習和學校教育。生物學科的教學是學生獲得生命觀念的主要學校教育方式,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取向,以生動活潑的方式來引導他們積極討論生命,進而認識到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找尋生活的真諦。通過教材引導學生珍惜生命和追尋生命的意義是生命觀念教育的主要方式。 哲學家和邏輯學家將理性看做基於邏輯的和推理的加工過程,即理性是邏輯指引下的思考。理性是人類所獨有的一種高級的認知加工方式,甚至比智力或其他認知能力更能影響人們生活的各個方面的結果,包括學業成就、決策的滿意度、心理健康,甚至違規或道德行為等。通過生物科學的學習,促進學生「理性思維」的發展是生物學科的基本任務。在教材中設置一些有爭議的問題,讓學生在爭論中發展自己的「理性思維」;以邏輯為指引進行實驗設計和分析,讓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自己的「理性思維」;在課後習題中設置開放性的問題,讓學生練習中在培養自己的「理性思維」。 科學探究指的是學生們用以獲取知識、領悟科學的思想觀念、領悟科學家們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進行的各種活動。在高中教材中,教師應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讓學生像科學家那樣思考,像科學家那樣探究。這樣才有利於激發和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求知慾,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十分注重對科學史內容的介紹,如在講述生物膜的流動鑲嵌模型內容之前,講述了歐文頓、桑格、尼克森等科學家們 對生物膜結構的探索歷程,讓學生意識到科學探究歷程的艱辛,以及科學家們孜孜不倦的探究熱情並為此付出的的不懈努力。從而培養中學生的對於科學探究的興趣,為將來的學習創新奠定基礎。 社會責任具體是指個人或組織對他人和社會應該承擔的任務、職責和使命,是為了他人的幸福、社會的發展和進步,個人或組織應盡的責任。立德樹人成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和前提條件,教師應當在生物學科中,通過教育提高全民科學素養,使學生更多地關注社會實際,關心社會問題,形成正確的科學價值觀,培養學生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成為合格的現代公民。例如在人教版的高中生物教材中,「免疫系統」這章中有關傳染病的防治、抗生素及耐葯性的產生、艾滋病的知識、天花病毒和生物武器等方面的介紹、調查與討論,從而使學生形成關心社會、關心環境、關心人類等高尚的道德情操,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3. 主題班會核心素養目標怎麼寫
主題班會核心素養目標按照以下方式寫:
1、教學設計變革的背景,傳統教學以學科知識結構為中心,突出教師的教,關注教學效果。新課改以來,課堂以知識,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為指導,注重生物學科素養的培養,關注知識的生成以及探究、合作、創新等思想的滲透,課堂教學的生態大為改善。
2、教學設計意圖,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的課堂,遵循學生發展規律和個體差異,關注學生成長需求,注重自主、探究、合作及創新精神的培養,關注社會熱點和生活實際,注重情感的滲透。
3、以核心素養培養為目標的教學流程。
4. 高中生物課堂教學如何落實核心素養
1、准確記憶生物學概念並構建知識網路。
2、養成勤於思考和想像的習慣。
3、實驗課多動手,探索生命的奧秘。
5. 核心素養理念下的教學目標怎麼寫
目前的教學目標都應該是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學生應該學習的知識內容及學習的程度;
過程與方法目標,制定本節課的學習能使學生哪些能力得到提升,哪些能力得到掌握;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制定本節課學習內容對學生意志、品質的鍛煉與培養。
教學目標可以分為三個層次:
一是課程目標;
二是課堂教學目標;
三是教育成才目標。這也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教學科目(學科)是教學內容的基本門類。課程是指各個教學科目與課外活動的綜合。
6.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及在教材和教學的落實
吳成軍(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室課程教材研究所)
一.生物學科核心素養
新教材,引言都變為一個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例如探討熊貓的演變)科學家探索版塊增加
教材圖片新穎體現宏觀結構。
色彩突出。圖像化具象化增強,更加符合學生認知。把原有難以理解的過程以圖像圖標形式清晰富有層次的展現出來。
結構與功能,先從功能出發激發學生探索生物結構的慾望,通過穿插科學家發現的過程。讓學生再現生物發現的過程,不是講給學生而是讓學生自己認知和體會。
練習與應用板塊
基於高中生物學核心素養命題與評價
知識建構過程中對學生的影響,生物科學對
在生物學科中僅有一條定律沒有例外,那就是所有定律都有例外。
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具備綜合性。
學業水平考試以學業質量標准為依據,按照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的綜合要求,整體規劃,系統設計確定難度要求,既有共性又有個性。
情境和現象的分析,將情境與教學內容,課標核心重點,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復雜性與真實性,開放性
從學科教學到學科教育
不是概念或知識,但必須通過他們培養核心素養。
7. 生物學科四大核心素養
生物學科素養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1、生命觀念: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相關事件和現象的品格和能力。
2、理性思維:尊重事實和證據,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習慣和思維能力。
3、科學探究:能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
4、社會責任:基於生物學的認識,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嘗試解決生產生活中的生物學問題的擔當和能力。
對生物學科素養的解讀:
一、學科素養是用來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思考的能力、服務於高考的選拔功能的
生物科學的素養是考生未來走向社會進行個人決策所需的生物科學知識、探究能力以及相關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一個不具備生物學素養的公民,不一定能成為一個合格的現代人。對生命現象和規律的探究能力,以及運用生物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則是高考生物學科所定義的關鍵能力,是生物高考中高一層次的要求,也是社會發展對人才的基本要求,然而探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發揮離不開考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和掌握。2017年試題的設計在圍繞分子與細胞、遺傳與進化、穩態與環境、生物技術與實踐和現代生物科技等展開的同時,對生物學科的素養、關鍵能力、核心價值也進行了考查。試題不但從一般層面考查學生對生物學基本知識的理解與綜合運用能力,也嘗試考查學生對生命過程進行深度、全面思考的能力,這種設計理念不但有利於區分和選拔學生,也是2017年生物高考的一個亮點。面對紛繁復雜的生命過程是否能夠做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衡量考生生物學科素養高低的一個指標。如理綜全國Ⅰ卷的第30(1)題其答案的設計即有所創新,關於「密閉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光合速率降低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CO2的濃度的降低」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於呼吸作用釋放CO2的量,使密閉小室中CO2濃度降低,光合速率也隨之降低。」才是比較全面的。第30(2)題也是同樣的要求,對於「密閉在無O2小室中的植物在光下有氧呼吸增加的原因」這一問題,若考生只回答「光下植物光合作用釋放O2」是不夠的,回答出「植物在光下光合作用釋放的O2使密閉小室中O2增加,而O2與有機物分解產生的還原型輔酶Ⅰ發生作用形成水是有氧呼吸的一個環節,所以當O2增多時,有氧呼吸會增加」才是比較完善的。
二、學科素養體現著學科特色、重視對實驗能力的考查,導向教學
在實驗與探究能力方面,生物學科要求考生具有對一些生物學問題進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提出問題、做出假設、制定和實施計劃、得出結論、表達和交流等環節。生物學科也要求考生具備實驗設計、實驗結果預測和得出結論的能力。然而2017年的實驗試題對考生提出了一個相對較高的要求,這不但有利於高考區分功能的發揮,對於改善中學教學不重視實驗,不重視實際操作,較多關注「背」實驗、「記」實驗的狀況也是非常有利的。
三、復習中要關注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
核心素養由於具有動態性、情景性、內隱性和終身性,因此對其評價具有一定的困難。教師有必要對核心素養的轉化進行可觀察的外顯化評價。可以通過態度問卷調查,進行形成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也可以通過相應的測量工具、制定相關的測量標准,開展可以觀察的外顯化評價。例如,個人環境保護意識的培養是學生核心素養社會參與領域中的社會責任、公民道德素養的內容。對學生個人環境保護意識素養的評價,如果僅僅通過幾道試題,很難開展客觀公正的評價。對學生環境保護意識素養的評價,教師可以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的環保意識與態度,通過學生具體行動和生活行為評價他們的環保意識程度,以及加大對學生核心素養的評價維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進行客觀外顯化評價。
高中生物核心素養關注個人發展和社會發展的必備品格及關鍵能力,重點培養學生的生命觀念、理性思維、科學探究和社會責任。高中生物教師應加強對核心素養的學習與研究,樹立核心素養教育理念,注重學科邏輯和核心素養培養的融合,進一步加強探究式教學,創設貼近真實生活的教學情景,對核心素養進行外顯化評價,更好地培養學生生物核心素養,使學生在未來的生產與生活中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