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微生物實驗碳氮比的問題
其實在做碳氮比的時候沒你想的那麼麻煩,你不是做了碳源和氮源的單因子實驗嗎,可以首先確定幾個最佳碳源和氮源的添加量,你可以用這數據再進行碳氮比的正交實驗就可以了,不會出現你說的濃度原因。
⑵ 食用菌的培養料它的碳氮比是怎樣計算的
1)在食用菌栽培中,碳氮比(C/N)是指培養料中碳源與氮源含量的比值。在食用菌分解過程中,食用菌細胞碳氮比是8~12:1,在食用菌生長過程中50%碳供給呼吸的能量,50%的碳組成食用菌細胞,所以培養基碳氮比是16:1~24:1,有足夠的碳供給食用菌全部利用氮。不同食用菌及同一種食用菌的不同發育階段所需的碳氮比有所不同。菌絲生長階段所需碳氮比以20:1左右為宜,出菇階段以30~40:1為宜。也就是說,子實體生長發育期所需碳氮比高於營養生長期的碳氮比。
(2)在對一種長期使用的培養基配方中個別原料進行更換時,一般根據二者營養成分稍加調整即可。在試驗一種新配方並且要准確知道其碳氮比時,必須先進行計算,計算方法如下:
用稻草和豆餅各需配製碳氮比為40:1的培養料100千克,試問稻草和豆餅各需多少?
查閱食用菌栽培書籍附表,得知稻草含碳量為45.58%,含氮量為0.63%;豆餅含碳量為47.46%,含氮量為7%。設配製所規定碳氮比的培養料100千克需稻草X千克,則豆餅用量為(100-X)千克,根據100千克培養料中含碳量與含氮量之比為40:1,得下式:
0.4558X+0.4746×(100-X)/0.0063X+0.07×(100-X)=40/1
解上式得稻草用量X=91.95千克,豆餅用量=100-X=8.05千克。
⑶ 微生物培養基配置時各營養物質濃度多少合適
微生物培養基配置時各營養物質濃度多少合適
1、選擇適宜的營養物質
總體而言,所有微生物生長繁殖均需要培養基含有碳源、氮源、無機鹽、生長因子、水及能源,但由於微生物營養類型復雜,不同微生物對營養物質的需求是不一樣的,因此首先要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營養需求配製針對性強的培養基。自養型微生物能從簡單的元機物合成自身需要的糖類、脂類、蛋白質、核酸、維生素等復雜的有機物,因此培養自養型微生物的培養基完全可以(或應該)由簡單的無機物組成。例如,培養化能自養型的氧化硫硫桿菌(Thiobacillus thiooxdans)的培養基組成見表3.9。在該培養基配製過程中並末專門加入其他碳源物質,而是依靠空氣中和溶於水中的CO2為氧化硫硫桿菌提供碳源。
就微生物主要類型而言,有細菌、放線菌、酵母菌、黴菌、原生動物、藻類及病毒之分,培養它們所需的培養基各不相同。在實驗室中常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或簡稱普通肉湯培養基)培養細菌,用高氏I號合成培養基培養放線菌,培養酵母菌一般用麥芽汁培養基,培養黴菌則一般用查氏合成培養基。
2、營養物質濃度及配比合適
培養基中營養物質濃度合適時微生物才能生長良好,營養物質濃度過低時不能滿足微生物正常生長所需,濃度過高時則可能對微生物生長起抑製作用,例如高濃度糖類物質、無機鹽、重金屬離子等不僅不能維持和促進微生物的生長,反而起到抑菌或殺菌作用。另外,培養基中各營養物質之間的濃度配比也直接影響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和(或)代謝產物的形成和積累,其中碳氮比(C/N)的影響較大。嚴格地講,碳氮比指培養基中碳元素與氮元素的物質的量比值,有時也指培養基中還原糖與粗蛋白之比。例如,在利用微生物發酵生產谷氨酸的過程中,培養基碳氮比為4/l時,菌體大量繁殖,谷氨酸積累少;當培養基碳氮比為3/l時,菌體繁殖受到抑制,谷氨酸產量則大量增加。再如,在抗 生素發酵生產過程中,可以通過控制培養基中速效氮(或碳)源與遲效氮(或碳)源之間的比例來控制菌體生長與抗生素的合成協調。
3、控制pH條件
培養基的pH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以滿足不同類型微生物的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各類微生物生長繁殖或產生代謝產物的最適pH條件各不相同,一般來講,細菌與放線菌適於在pH7~7.5范圍內生長,酵母菌和黴菌通常在pH4.5~6范圍內生長。值得注意的是,在微生物生長繁殖和代謝過程中,由於營養物質被分解利用和代謝產物的形成與積累,會導致培養基pH發生變化,若不對培養基pH條件進行控制,往往導致微生物生長速度下降或(和)代謝產物產量下降。因此,為了維持培養基pH的相對恆定,通常在培養基中加入pH緩沖劑,常用的緩沖劑是一氫和二氫磷酸鹽(如KH2PO4 和K2HPO4)組成的混合物。K2HPO4溶液呈鹼性,KH2PO4溶液呈酸性,兩種物質的等量混合溶液的pH為6.8。當培養基中酸性物質積累導致H+濃度增加時,H+與弱鹼性鹽結合形成弱酸性化合物,培養基pH不會過度降低;如果培養基中OH-濃度增加,OH-則與弱酸性鹽結合形成弱鹼性化合物,培養基pH也不會過度升高。
但KH2PO4 和K2HPO4緩沖系統只能在一定的pH范圍(pH6.4~7.2)內起調節作用。有些微生物,如乳酸菌能大量產酸,上述緩沖系統就難以起到緩沖作用,此時可在培養基中添加難溶的碳酸鹽(如CaCO3)來進行調節,CaCO3難溶於水,不會使培養基pH過度升高,但它可以不斷中和微生物產生的酸,同時釋放出CO2,將培養基pH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在培養基中還存在一些天然的緩沖系統,如氨基酸、肽、蛋白質都屬於兩性電解質,也可起到緩沖劑的作用。
4、控制氧化還原電位(redox potential)
不同類型微生物生長對氧化還原電位(F)的要求不一樣,一般好氧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可正常生長,一般以+0.3一+0.4V為宜,厭氧性微生物只能在F值低於+0.1V條件下生長,兼性厭氧微生物在F值為+0.1V以上時進行好氧呼吸,在+0.1V以下時進行發酵。F值與氧分壓和pH有關,也受某些微生物代謝產物的影響。在pH相對穩定的條件下,可通過增加通氣量(如振盪培養、攪拌)提高培養基的氧分壓,或加入氧化劑,從而增加F值;在培養基中加入抗壞血酸、硫化氫、半胱氨酸、谷胱甘肽、二硫蘇糖醇等還原性物質可降低F值。
⑷ 適合細菌、放線菌、真菌、生長的C/N比分別是多少啊
糖分含量要適合微生物生長才能良好,糖分過多則抑制微生物生長.一般微生物(細菌、放線菌)適宜C/N是25:1( 元素C/N的比值,也指培養基中還原糖的含量與粗蛋白質含量的比值. 下面是參考文章:不同微生物所需的碳氮比不一...
⑸ 微生物實驗碳氮比問題
最常用的辦法固定氮源,尋找碳源的合適濃度;再固定碳源,尋找氮源的合適濃度。期間要考慮菌體對底物濃度的耐受程度。
⑹ 微生物碳氮比
碳素是堆肥微生物的基本能量來源,也是微生物細胞構成的基本原材料,堆肥微生物在分解含碳有機物的同時,利用部分氮元素來構建自身的細胞體,氮還是構成細胞中蛋白質、核酸、各種酶類的重要成分,一般情況下微生物每消耗25g有機碳,需要吸收1g氮素,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比較適宜的碳氮比為25左右,C/N過高,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氮元素受到限制,微生物繁殖速度低,有機物分解速度慢,發酵時間長,堆肥腐殖化系數低,堆肥發酵不好。C/N過低,微生物生長繁殖所需的能量來源受到限制,發酵溫度上升緩慢,氮過量並以氨氣的形式釋放,有機氮損失大,還會散發難聞的氣味。因此合理調節堆肥原料的碳氮比,是加速堆肥腐熟的有效途徑。
有機肥發酵過程中物料成分的調節很重要,其中最關鍵的影響因素是水分、透氣性、物料的碳氮比,水分要調節到50-60%,透氣性要良好,碳氮比最好在25-30之間。
豬糞含水量較大70%左右,C/N比20左右。
這類原料以豬糞為代表,含氮量較高但含水量大,含有較多的腐殖質,對提高土壤肥力有很好的作用;其水分含量和C/N取決於是否使用墊料、墊料的類型和數量、管理方式養殖方法以及氣候等,通常臭味重。
有機肥腐熟後碳氮比10-15左右。(參考資料:美國康奈爾大學廢物管理研究所)
⑺ 什麼是碳氮比為什麼要控制土壤有機質的碳氮比
碳氮比,是指有機物中碳的總含量與氮的總含量的比值。一般用「C/N」表示。如蘑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30-33:1,香菇培養料的碳氮比為64:1。適當的碳氮比例,有助於微生物發酵分解。
耕層(上部15CM)土壤有機質C/N比通常變動在8:1-15:1,中問值在10:1-12:1之間,在同一氣候條件下,C/N比變化很小,至少在同樣管理的土壤中是如此。
C/N比的變化一般而論與氣候條件相關。如乾旱地區比濕潤地區土壤的C/N比低,在氣溫大致相同條件下,如果年降雨量大致相同,那麼較溫暖地區的土壤,C/N比較寒冷地帶土壤為低,C/N 比底土層一般比表土層底。
(7)微生物培養基中碳氮比通常是多少擴展閱讀:
微生物發酵中培養基的碳氮比:
由於碳源和氮源在生物生長過程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在分析營養源對重組大腸桿菌生長的影響時,人們在碳氮比以及碳源和氮源濃度對發酵過程的影響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
發現,碳氮比過高和過低都不利於細胞生長和外源蛋白表達和積累,過低導致菌體提早自溶;過高導致細菌代謝不平衡,最終不利於產物的積累。
即使碳氮比處在合適水平,碳源和氮源濃度過高和過低也不利於細胞生長和外源蛋白表達和積累,濃度過高,細胞在發酵過程後期生長緩慢,代謝廢物產生較多,最終使得菌體代謝異常,影響外源蛋白合成;濃度過低,培養基所能提供的營養物質有限,影響細胞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