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現代養殖場如何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
現代養殖場想要更好的建立完善的這一類安全體系,首先必須要針對整一個流程的具體情況,才能更好的達到專業的制定和設計效果。
㈡ 怎樣健全養殖場獸醫生物安全體系
生物安全體系就是防止疫病在地域之間和動物之間的傳播所採取的措施。是為阻斷致病病原(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侵入畜(禽)群體、為保證畜禽等動物健康安全而採取的一系列疫病綜合防範措施,是較經濟、有效的疫病控制手段。生物安全體系主要著眼於為畜禽生長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從而提高畜禽機體的抵抗力,同時盡可能地使畜禽遠離病原體的攻擊。對一個養豬場而言,生物安全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外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傳入,將場外的病原微生物進入場內的可能降至最低。其二是內部生物安全,防止病原菌水平傳播,降低病原微生物在場內從患病動物向易感動物傳播的可能
㈢ 如何建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
如何建立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體系
生物安全實驗室的建立需要滿足國家相關規則條例的要求,符合國家強制標准要求。
相關標准規范涉及如:
1.GB 50346-2011生物安全實驗室建築技術規范
2.GB 19489-2008 實驗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3.《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
酸鹼及其它消毒的化學物質。整體布局時要注意,實驗桌、安全櫃以及各設備間的空間應便於打掃。
實驗室應有管道排氣系統,風向從「潔凈區」到「污染區」。排出的空氣不再循環至建築物內的任何其他區域。
外部排氣口要遠離有人區、進風口,否則需經過HEPA過濾。實驗人員必須證實進入實驗室的風向是正確的。建議在實驗室的入口處設置可視的監視裝置,表明和證實進風的風向。要考慮安裝HVAC控制系統,防止實驗室持續正向增壓。同時應安裝聲音報警裝置,警告實驗人員HVAC系統出了問題。並且至少每年要測試HEPA系統,確保工作正常。
㈣ 養豬場如何做好生物安全
豬場做好生物安全的17個關鍵要點!
防疫一線
2018-01-25
關注
集約化種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是通過各種手段以排除疫病威脅、保護豬群健康、保證豬場正常生產發展、發揮最大生產優勢的方法集合體系的總稱。一個嚴格、全面、系統的內防外控的生物安全體系的建立對於養豬生產尤為重要。
01
引種
初次引種,在選擇供應單位時,盡可能減少供應單位數量,盡量做到種源引種供應單位的單—性;同時需考察種豬健康水平,有必要要求供應商提供血清檢測報告及其健康歷史。要讓本場獸醫與對方獸醫溝通討論,商定一套適宜的隔離與本土馴化計劃,確定隔離期、檢測與免疫接種需要。
02
隔離舍
規劃設計
在豬場設計中,隔離區最好坐落在生產區的邊界之外。隔離舍與大群之間的理想距離是4.8公里,但至少要達到400米。從布局上應考慮主流風向和表水徑流,確保不會將污染從隔離設施帶到大群。
管理
場區內基礎設施設備和建設要符合管理要求,生產工作須科學化、養殖記錄要規范化,區內的豬群要有可追溯標識。按照全進全出模式運營,所有引進種豬都應與大群隔離不少於八周,其中四周完全隔離,在第四周時由獸醫對豬進行采血檢測,檢測結果出來之前任何動物都不得從隔離舍轉出。
03
生產流程
各單位應採用全進/全出生產系統,以降低飼養環境中的病原水平。當病原水平高的時候,這種系統能夠降低發病風險。而且,還能防止疾病從高日齡豬只傳給小日齡豬只,從而改進豬場的健康狀態和生長速率。
04
豬舍布局
在中國養豬建設過程中,根據規模大小,可分為一點式、兩點式、三點式或多點式布局。較小規模的豬場可根據土地面積大小設計一點式,這樣管理比較方便;大規模的豬場(如超過2400頭母豬的豬場),可根據管理要求設計兩點式或三點式,每個區域布局可根據主風向把保育區放在上方向,其他飼養區域可布局在下風向。
05
封閉豬群與擴繁
封閉豬群是生物安全的關鍵要點之一,可以將疾病入侵的風險降至最低,保障舍外環境對豬只的影響,有利於舍內小環境的調節,給豬只提供舒適的環境要求,有助於豬群內部健康狀態的穩定。
06
環境控制
當前建設的豬場均為密閉性豬舍,因此豬舍內部的環境對豬群的健康和生物安全有著重要影響,在豬舍的環境系統設計上,豬舍環境控制系統是一個整體,應當根據豬只的生活習性和對環境的要求綜合考慮欄體設計、地板設計、空間設計、排污設計、房舍結構等一系列因素。從而確保豬舍空氣的良好,給不同階段的豬群提供最佳適宜的溫度。
07
供料方式
料塔是生物安全中最容易忽視的地方。因此在豬場供料方式設計上盡可能將料塔設計在場外靠近豬舍的地方,飼料運輸車不進入豬場。同時定期清空、清掃料塔,確保料塔保持密閉、乾燥。建議:有條件的豬場可以採用集中供料的輸料模式,從供料環節減少生物安全隱患。
08
消毒
生物安全措施應著重考慮設施和設備的衛生。應當系統地對豬場進行消毒,包括:豬群內正在使用的設備的清洗消毒、場內使用的車輛的清洗消毒和人員進出豬舍的消毒等。消毒過程包括:噴霧消毒、清洗(人員需要洗澡),再用合適的、高效的消毒劑按照標簽說明進行消毒。
09
人員
盡管最容易傳播疾病的方式是豬只的轉群,但通過豬場人員造成的疾病引入的風險也很常見。要想降低經人員引入疾病的風險,必須對豬場員工進行系統生物安全的培訓並嚴格要求,從人員角度最大限度確保生物安全。
10
出豬台設施
在豬場的生物安全體系中,出豬台設施是僅次於場址的重要的生物安全設施,也是直接與外界接觸交叉的敏感區域,因此,建議建造出豬台時需:
劃分明確的出豬台凈區和臟區;
出豬台的設計應保證沖洗污水不能迴流豬舍;
建造防鳥網和防鼠措施:
保證出豬台每次使用後能夠及時徹底沖洗消毒;
出豬台應設計在豬場下風向或距離生產區更遠的區域。
內部生物安全的目標是控制豬場已有疾病的擴散,盡可能降低這些疾病的發病率,外部生物安全的目標是維持豬群良好的健康水平,避免新的病原侵入豬群。以下將詳細解讀豬場外部生物安全措施。
豬場外部生物安全措施
11
訪客進出
建立來訪預約及登記制度,確保訪客理解並遵守豬場的生物安全守則;
設置工作人員和訪客的進出口及通道標識,避免交叉、重疊;
訪客需按規定沐浴消毒甚至隔離後才能進入場區及豬舍,除非必須,訪客不應進入豬欄、轉豬走道,或觸摸豬只;
訪客個人物品不得帶入豬舍,所帶的測量記錄儀等應經過徹底清洗和消毒,豬場應適當備置這類物品,盡量避免使用其它豬場用過的設備;
為投遞人員設置投遞點,避免設在場內人員穿行的區域,確保郵件、養豬設備、飼料、葯品、精液等外來物品的安全。
12
車輛進出
來訪車輛盡可能不進入場區邊界,可在場外設停車場;不允許載豬(包括活豬和死豬)車輛進場;只允許本場車輛和機械進入場區,在入口設置消毒池,進場車輛需嚴格消毒,尤其注意清除帶有藍耳病等疫病風險的糞便;
制定一項「無歸」政策,任何豬只一旦越過了某個特定邊界,如只要踏上了卡車車廂,就不能再返回豬場;
確定豬場的「臟路」(拖車、飼料、運輸車輛、掉落家畜撿拾車、糞車)和「凈路」(豬場和員工的車輛),「臟路」應遠離豬舍;確保料車不需要一次為兩家豬場送料,最好採用現代化的自動飼喂系統,實現場外供料;
確保運豬卡車到場前經清洗消毒,並充分乾燥。任何情況下參與裝豬的卡車司機都不得進入任何豬舍;除非絕對必須,否則豬場人員不應進入運豬車或接觸車廂擋板,尤其是在卡車直接來自屠宰場的情況下。
13
豬場服裝
場區邊界處提供靴子消毒池,消毒前應先清除所有可見的糞污,要注意,雨水的稀釋、錯誤的濃度、以及久不更換都會影響消毒液的效果;
為不同的豬舍配置不同的靴子和服裝,避免豬舍間交叉使用,用後應清洗消毒,一次性物件用完都應棄置;
如場內員工不得不進入裝豬卡車,那麼他們重新進場之前必須徹底清洗消毒靴子,並更換全套服裝。
14
豬只參展的生物安全
參展前確保參展豬只的健康狀況及參展場所和運輸車輛的安全;
避免互借設備,並確保豬欄、喂料器、飲水器等所有設備在使用前後的消毒和乾燥;
減少參展豬只與人和動物的不必要接觸;
做必要的獸醫和獸葯儲備,以應對參展時出現的突發情況。
15
豬場外來動物控制
確保豬場圍牆和建築完好安全,防止野豬等動物進入;清理豬舍內外雜物,一經發現鼠跡馬上解決;做好場內外清潔,減少蒼蠅蚊蟲的滋生;
清除豬舍周圍的鳥巢,確保豬場設有防鳥裝置,料槽加蓋,及時清掃灑落飼料;
讓貓狗等寵物遠離豬場;工作人員家中如有豬以外的動物,到場工作時要求必須保障個人衛生,如家裡有養豬,進場前不應接觸,否則就相當於造訪了另一家豬場,則24小時內不得接觸場內豬只。
16
死豬處置
為員工列出一套清晰的處理轉移死豬的例行規程;
死豬及妊娠產物應立即、正確、合法地處置,死豬應當焚燒或深埋,死豬處理地點應被視為高危地區;
最理想的煉油車的收集地點應位於場外,或在遠離豬舍的地方,收集點的豬場方入口和收集者入口之間應有清晰分界,使用後需清洗消毒。
17
空氣凈化
除了在豬場選址及規劃設計時考慮周邊地理及生態環境,還可以為豬場設計安裝空氣過濾系統,尤其是公豬站、母豬場等對生物安全要求嚴格的原種豬場。外界空氣通過多重空氣過濾裝置,能過濾掉99.5%以上的0.3μm微粒,能有效阻止豬藍耳病、豬瘟、偽狂犬、□蹄疫、喘氣病等原微生物感染,確保公豬站內公豬的健康,降低保育豬、育肥豬的死亡率,提升豬場效益。
㈤ 豬場應該怎麼做好生物安全體系
1、遵循生物安全原則,隔離很重要,豬場要遠離居民區、遠離交通主幹道、以及屠宰場等區域,更適合位於地勢高、平坦、背風、水源豐富的地帶,同時還要電力充足,運輸方便。豬場還要根據功能進行劃分為生活區、生產區、辦公區、隔離區等。生產區是整個豬場的主要部分,隔離區要距離生產區、生活區至少100米的距離,生活區周圍要與生產區隔開,與生產區在平行方向,辦公區在生產區外圍。
2、出入生產區的人員要將手機放入消毒櫃,衣物脫在臟衣服的衣櫃,然後還要及時洗澡,不能低於10分鍾,降低頭發、衣物、身體以及指甲帶來的污染源;另外,進入生產區的時候還要換上工作裝和膠鞋,經過消毒池之後進入生產區。同時還要減少生活區的病源被帶入生產區,避免交叉感染。
3、廠區內的道路、趕豬的通道、裝豬台以及化肥池等需要進行重點消毒,每周都要進行消毒一次。通道、裝豬台以及化糞池使用後一定要先清洗干凈在進行消毒。用工具每次使用後及時進行消毒或者高壓蒸汽消毒半小時;空欄後,對豬舍的欄體進行徹底清洗,清洗合格後進行消毒,主要會通過熏蒸消毒、消毒水沖洗等方式。豬場疾病不同,引起傳染性疾病的風險較大,需提前制定引種計劃,引種不要超過3次,引種前先進行檢測,檢測合格後再引種。
㈥ 怎麼建立良好的生物安全體系
制定各項規章制度,主要包括消毒池管理制度、 人員進出的規章制度、鴿舍內清潔衛生消毒制度、車輛消毒制度、工具消毒制度、墊料消毒制度、病鴿隔離制度和病死鴿無害 化處理制度等,鴿場員工應主動、認真執行制定的規章制度。這些人員包括場主、 管理人員、一線工人、服務人員、運輸人員、鄰居、合同工、來訪者及其他相關人員,必須加強培訓使每個人認識到生物安全的 重要性,使他們認識到生物安全是預防疾病、減少疾病危害的有效手段。其次是第三是加強飼養管理,盡量避免不同品種的鴿混合飼養,盡可能采 用"全進全出"飼養模式,控制飼養密度,供應營養均衡的全價飼料,避免飼喂霉變或有毒素的飼料,減少或避免各項應激因素。
㈦ 兔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包括哪些內容
(1)環境及設施控制
通過良好的建築及設施配備,防止兔舍外的有害病原進入兔群。
場址選擇
兔場場址應選擇在地勢較高、採光充足、排水和隔離條件良好的區域。兔場應遠離(1~3千米)化工廠、礦場、集貿市場、食品廠、畜牧養殖場、屠宰加工廠、干線公路、村鎮居民區等,這樣有利於避免外界病原的傳入。
兔場內部布局與設計要科學合理
兔場的布局分區要根據場區的自然條件、地勢地形、主導風向和交通道路的具體情況而定。兔場內部布局嚴格執行生產區和生活區相隔離,兔舍建築應符合衛生要求,具有防鼠、防蟲和防鳥的設施。辦公和生活場所盡量不受飼料粉塵、糞便氣味和其他廢棄物的污染。為杜絕各類傳染源對兔群造成的危害,依地勢、風向排列各類兔舍順序,仔兔舍位於上風,順風向依次為育成舍和成年兔舍。根據兔場條件,可用林帶相隔,拉開距離,使空氣自然凈化。對人員流動方面的改變,可建築隔牆並僅設一個進出口。兔場分區規劃的總原則是人、兔、污三者以人為先,污為後,風與水以風為主的排列順序。
合理設計場內道路
道路是場區之間、建築物與設施、場內與場外聯系的紐帶。場內道路應凈、污分道,運兔車和飼料車走凈道,物品一般只進不出,出糞車和死兔處理走污道,兩道互不交叉,出入口分開。場區道路要硬化,道路兩旁設排水溝,溝底硬化,不積水,有一定坡度,排水方向從清潔區向污染區。
完善兔場的場址環境、場內環境、舍內環境、兔體環境是養兔生物安全的重要措施。
(2)嚴格人員控制
人是兔病傳播中最大的潛在危險因素,是最難防範和極易忽略的傳播媒介,人員流動的管理是最困難的,所以一定要高度重視人在兔病傳播中的影響和作用,防止因人員流動帶來的危害。
全部生產安排、全體人員的活動都應服從生物安全要求,減少病原體及其媒介同兔群接觸的可能性。嚴格管理,非生產人員不得進入生產區,維修人員需經嚴格消毒後方可進入。嚴把入口關,在兔場入口、生產區入口、兔舍入口、配料間入口,都應設有消毒更衣設施,制定詳細的規章制度並嚴格貫徹實施。所有進入兔場的人員要嚴格遵守衛生安全,經淋浴消毒、更衣後方可入內。如無法進行淋浴,必須更換潔凈並經消毒的工作服和工作靴、帽。兔舍門口設腳踏消毒池或消毒盆,消毒劑每天更換一次。工作人員進入兔舍必須洗手,腳踏消毒劑,穿工作服、工作靴。工作服不能穿出兔舍,飼養期間每周至少清洗消毒一次。不同兔舍的飼養員之間不應串舍,不同功能區人員盡量避免流動。獸醫等主管人員進入各類兔舍時,一定要按場區內走訪兔群的次序按飼養日齡由小到大、由健康群到發病群走訪。
飼養人員遠離外界兔群,禁止攜帶與飼養家兔有關的物品進入場區,尤其禁止家兔及其產品進入場內。搞好個人環境衛生。定期進行健康檢查,經常進行生物安全培訓,提高防範疾病的衛生意識。對人員流動要做好詳細的登記、統計記錄,並作為檔案保留一定時間。
(3)嚴格兔群控制
杜絕兔群入場前的病原攜帶,減少兔群在場內各環節各階段的病原侵襲,降低兔群的易感性。
加強檢疫
檢疫是指用各種診斷方法對兔及其產品進行疫病檢查,及時發現病兔,採取相應措施,防止疫病的發生和傳播。作為兔場,檢疫的主要任務是杜絕病兔入場,對本場兔群進行監測,及早發現疫病,及時採取控制措施。
引進兔群檢疫
要從管理水平高、質量信譽好、具有種兔經營許可證、沒有垂直傳播疾病的種兔場引種,最好不要同時從兩個以上種兔場引種,防止交叉感染。新進兔群經隔離檢疫、健康檢查,獸醫確認健康後方可入場繼續飼養。有條件的進行嚴格的血清學檢查,以免將病原帶入場內。進場後嚴格隔離觀察,一旦發現疫情,立即進行處理。只有通過檢疫和消毒,隔離飼養20~30天確認無病後才准進入兔舍。
定期檢疫與監測
對危害較大的疫病,根據本場情況應定期進行監測。如常見的兔瘟,採用血凝抑制試驗檢測兔群的抗體水平;有實驗室條件的,還可定期對糞便、牆壁灰塵抽樣進行微生物培養,檢查病原微生物的存在與否。
對飼料、水質和舍內空氣監測
每批購進的飼料,除對飼料能量、蛋白質等營養成分檢測外,還應對其是否含沙門氏菌、大腸桿菌、鏈球菌、葡萄球菌、黴菌及其他有毒成分進行檢測;對飼喂用水進行細菌總數和大腸菌群最近似數(MPN)的測定;對兔舍空氣中氨氣、硫化氫和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濃度測定等。
同一場內最好飼養同品種、同日齡的兔群,實行「全進全出」飼養制度,最好以場為單位「全進全出」,最低也要以棟為單位。當兔群淘汰後,至少有15~20天的清洗、消毒、空舍時間以切斷病原體的循環感染和交叉感染,給新進兔群創造一個安靜、穩定、舒適、衛生的生活環境條件,盡可能減少日常飼養管理中的應激反應,防止生產操作中的污染和感染。做好兔群的日常觀察和健康檢查及病情分析,建立免疫和檢查檔案。減少生產性轉群,對物品、設施、工具進行嚴格清潔消毒處理,減少流通環節的交叉污染。
(4)加強消毒
徹底消毒是從根本上消滅病原並切斷疫病傳播的「鏈條」,將病原拒之門外,從而控制疫病的發生。對於兔場而言,消毒工作是一項很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是貫徹以「預防為主」方針的重要措施。消毒的特點是:第一,不受兔體影響,可使用大劑量、高效葯物;第二,葯價便宜,可節省開支,降低成本;第三,減少葯物殘留,一般消毒劑不會造成肉品的葯物殘留。
根據消毒的目的不同,可以把消毒分為
①預防性消毒,是在正常情況下,為了預防兔傳染病的發生所進行的定期消毒。②應急消毒,是在傳染病發生時,為了及時消滅由病兔排於外界環境中的病原體而進行緊急消毒。③終末消毒,是在傳染病撲滅後,為消滅可能殘留於疫區內的病原體所進行的全面消毒。
根據消毒的方法不同,可分為
①機械性消毒,用機械的方法,如清掃、沖洗、洗擦、通風等手段,達到清除病原體的目的,是最常用的一種消毒方法,它也是日常衛生工作之一。②物理消毒法,常用的方法有:高溫、乾燥、紫外線照射等。高溫是最常用且效果最確實的物理消毒法,它包括巴氏消毒、煮沸消毒、蒸汽消毒、火焰消毒、焚燒等。③化學消毒法,是指用化學葯物把病原微生物殺死或使其失去活性。能夠用於這種目的的化學葯物稱為消毒劑。理想的消毒劑應對病原微生物的殺滅作用強大,而對人、兔的毒性很小或無,不損傷被消毒的物品,易溶於水。消毒能力不因有機物存在而減弱,價廉易得。④生物消毒法,是指對糞便、污水和其他廢棄物的生物發酵處理,簡便易行,適於普遍推廣。在糞便和土壤中有大量的嗜熱菌、噬菌體及土壤中的某些抗菌物質,它們對於微生物有一定的殺滅作用。在養兔生產中,常利用嗜熱菌參與糞便的生物發酵過程來消滅其中各種非芽孢型菌、寄生蟲幼蟲及蟲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