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羥基蒽醌衍生物有哪些

羥基蒽醌衍生物有哪些

發布時間:2023-01-05 08:13:39

1. 甙類的主要分類

由於甙元的化學結構種類很多,甙類一般分為下面幾類:
-含硫甙
-氰醇甙
-酚和芳香醇衍生的甙類
-羥基蒽醌衍生物有蒽甙
-黃酮類及黃酮甙
-香豆精及香豆精甙
-強心甙
-皂甙
-其他甙類 (Thioglycosides)又稱芥子油甙,水解後生成異硫氰酸酯類(芥子油)與葡萄糖。這些酯類為有一定揮發性的油狀液體,一般具有特殊氣味,本類甙在十字花科植物中廣泛分布,並有芥子酶共存,當含此類甙的中草葯加水研磨時即因酶解生成異硫氰酸酯類而具刺激或其它生物性。如芥子中的芥子甙(Sinigrin)酶解後生成的黑芥子油即異硫氰酸丙烯酯,外用為皮膚發赤劑,有局部止痛、消炎作用。白芥子中的白芥子甙(Sinalbin)酶解後生成白芥子油即異硫氰酸對羥基苄酯,有相似作用。蘿卜根中的特殊氣味,即由其含有的蘿卜甙(Glucoraphenln)酶解後生成的蘿卜芥子油所致。
定性反應: 取葯材打碎,於30℃放置2小時後進行蒸餾,收集餾出液,取餾出液1滴,加苯肼滴即生成氨基脲(Semicarbazlde)衍生物結晶,可於顯微鏡下檢視,可因熔點不同而區別各種異硫氰酸酯類化合物。 (含氰甙,Cyanogenetic glycosides)甙元為含氰基(一c=N)的氰醇衍生物。氰甙在水中溶解度較大,不穩定,易被同存於植物體中的酶水解。甙元水解後可產生有毒的氫氰酸。如以苦杏仁中的苦杏仁甙為例:
苦杏仁具有鎮咳作用即由於苦杏仁甙水解後產生的氫氰酸的鎮咳作用所致。由於氫氰酸有毒用時必須控制服用劑量。枇杷仁、木薯根以及其他一些薔薇科植物的種子、葉與樹皮中常有大量氰醇甙存在。在忍冬科、豆科、亞麻科等植物中亦有分布。
定性反應: 取葯材粉末0.2~0.5g,置於小試管中,加少量水潤濕,管口用軟木塞塞住,上懸掛一條用水潤濕的苦味酸鈉試紙,將試管置40~50℃水浴中加熱,如有氰醇甙存在,會因水解產生的氫氰酸而使試紙由橙黃色變為磚紅色。 (Pheno1 g1ycosides)此類成分在中草葯中普這存在。有不少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如柳屬(Salix)、楊屬(Popu1us)、芍葯屬(Paeonia)、松屬(Pinus)等多種植物。
本類甙多為結晶體,無色,味苦。一般易溶於熱水,能溶於冷水、乙醇,不溶於乙醚、氯仿等有機溶劑。游離甙元分子量小的常有揮發性,分子量較大者或結合成甙者均無揮發性。易水解生成甙元與糖。
柳樹皮和楊樹皮中的水楊甙(Salicin)有解熱鎮痛作用;牡丹皮和徐長卿中的牡丹酚(Paeonol)有鎮痛鎮靜作用。杜鵑花科植物中所含的熊果甙(Arbutim)有抗菌作用。
本類甙或其水解產物一般可與三氯化鐵試劑反應顯色。如牡丹酚甙水解所生牡丹遇三氯化鐵顯紅棕色。 (Anthraglycosides)、蒽醌(Anthrapuinone)是具有下列結構的化合物,由它可產生一系列衍生物,並可與糖結合成甙。中草葯內存在的多為羥基蒽醌衍生物及其甙類,部分為羥基蒽酚衍生物及其甙類和二蒽酮衍生物及其甙類。
本類成分在蓼科植物中廣泛分布。豆科、茜草科、百合科等科植物中亦有存在,含這類成分的常用中草葯有大黃、何首烏、虎杖、決明子、番瀉葉、茜草、蘆薈等。
(1)通性: 常見的羥基蒽醌類衍生物有大黃中的大黃素(Emodin)、大黃酸(Rhein)、大黃酚(Chrysophanol)、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大黃素甲醚(Physcion)、茜草中的茜草(Alizarin)等。
蒽甙與其甙元多呈黃色或桔紅色,蒽甙易溶於水,在稀醇中的溶解度比在高濃度醇中大,難溶於乙醚、氯仿或其他與水不相混溶的有機溶劑。蒽甙元大多具結晶形,不溶或難溶於水,可溶於乙醇、氯仿、乙醚等有機溶劑中。蒽醌類衍生物多有熒光與升華性,遇鹼顯紅色,遇醋酸鎂的甲醇溶液顯紅色至紫色。蒽醌類成分大多具有致瀉作用,有些有抑菌作用,如大黃酚與大黃素。
(2)定性反應:
1)葯材斷面加1%氫氧化鈉(鉀)或氫氧化銨溶液,顯紅色。此紅色加酸則色褪而復現黃色。此反應亦可用中草葯浸出液於濾紙上進行。
2)Borntrger反應: 取葯材粉末約0.1g置試管中,加鹼液數ml浸出,過濾,濾液呈紅色,加鹽酸酸化,可見紅色又轉為黃色,加數ml苯或乙醚振搖,可見有機溶劑層顯黃色,分取苯或乙醚溶液,加鹼液振搖,如鹼液顯紅色示有羥基蒽醌衍生物。
3)微量升華: 取少量葯材粉末進行微量升華,可見多種形狀的黃色升華結晶,加鹼液結晶消失並顯紅色。
4)醋酸鎂反應: 取葯材粉末用甲醇加熱浸出,取1ml浸出液加0.5%醋酸鎂甲醇溶液數滴,如有蒽甙存在可顯橙、紅、紫等顏色,所顯色澤與分子中羥基的數目與取代位置有關,如果分子中至少有兩個酚性羥基位於不同苯環的α位上,如大黃素、大黃酸等顯紅色,兩個酚性羥基位於同一苯環的α位如羥基茜草素顯紫紅色;兩個酚性羥基分別位於同一苯環的α位與β位如茜素顯藍紫色。所顯色澤為羥基蒽醌與鎂成絡合物而致。
5)定量方法:一般有重量法、容量法、螢光法、比色法等。以比色法應用最廣泛。主要原理是利用羥基蒽醌衍生物與鹼液生成紅色進行比色。且因游離的羥基蒽醌類一般生物活性較其甙類小、故要測定結合蒽醌的含量。茲簡介比色法如下:
a)標准曲線的制備:精密稱取50mg左右的1,8-二羥基蒽醌,於250ml容量並中用乙醚溶解並稀釋至刻度。精密量取上述標准液0.50、1.00、2.00、3.00、4.00、5.00ml,分別放人25ml容量瓶中,在水溶上蒸去乙醚,加5%氫氧化鈉及2%氫氧化銨混合鹼液至刻度,搖勻,30分鍾後比色,以試劑為空白對照,繪出光密度——濃度的曲線。
b)測定方法:
(1)游離蒽醌的測定:葯材粉末(40目)0.1~2g,在索氏提取器中以氯仿提取至無色,氯仿液以5%氫氧化鈉及2%氫氧化銨混合鹼液萃取至無色。鹼液用少量氯仿洗滌,過濾,沸水浴中加熱4分鍾,冷至室溫,調整至一定體積,30分鍾後同上法比色,由標准曲線計算含量。
(2)結合蒽醌的測定:葯材粉末(40目)0.1~1g於三角燒瓶中加30m1 5N硫酸液迴流水解2小時,稍冷後加30ml氯仿繼續迴流1小時,用吸管吸出氯仿液,加入20ml氯仿繼續迴流1小時,吸出氯仿液後再加10ml氯仿,重復操作至提取液無色。合並氯仿液,用少量蒸餾水洗滌,用同上混合鹼液同法進行比色測定,測得之總蒽醌含量減去游離蒽醌含量,即得結合蒽醌含量。 (Flavonoid g1ycosdes)又稱黃鹼素類,是廣泛存在於植物界的一類天然色素。在許多中草葯內是有效成分,具有C6-C3-C6的基本碳架。從這個基本碳架可以衍生出許多不同的結構。目前已知的約有18種類型,其中主要的有下列幾種,在柏科、銀杏科、杉科等裸子植物中尚有雙黃酮(Biflayones)存在。大多數黃酮類化合物與葡萄糖或鼠李糖結合成甙,部分為游離狀態或與鞣質結合存在。
(1)通性: 黃酮類大多為黃色結晶物,也有的是無定形粉末如白花色甙元和其甙類。異黃酮幾無色或淺黃色。雙氫黃酮與雙氫黃酮醇均無色。黃酮甙一般易溶於熱水、甲醇、乙醇、吡啶、乙酸乙酯與稀鹼液,難溶於冷水及苯、乙醚、氯仿中。游離的黃酮類一般難溶於,較易溶於有機溶劑(在乙酸乙酯中溶解度較大)與稀鹼液。一些黃酮類在紫外光下可顯螢光,如以氨蒸汽或碳酸鈉水溶液處理後螢光更明顯。多數黃酮類可與鎂鹽、鋁鹽、鉛鹽等反應生成顏色較深的絡合物。
(2)分布與作用: 黃酮類及黃酮甙在植物界分布廣泛,許多中草葯均含本類成分如槐花米、黃芩、陳皮、葛根、野菊花、水飛薊、銀杏葉等。以豆科、芸香科、菊科、唇形科的植物中較多。一般具降壓、抗菌以及調節血營滲透壓的作用,目前還發現有抑制腫瘤細胞與防護紫外線損傷的作用。
(3)定性反應
①葯材粉末少量置試管中,加95%乙醇數ML,溫熱浸出,過濾,濾液加鎂粉與數滴濃鹽酸,溶液變橙或紅色。這是由於黃酮類被還原生成花色甙元與其二聚物而致。分子中羥基或申氧基數目多時,色較深,C3位上無羥基的黃酮類反應不明顯。
②葯材粉末的乙醇溶液加1%三氯化鋁乙醇溶液,凡3位或5位有羥基的黃酮會因與Al產生絡合物而顯鮮黃色。
(4)定量方法: 一般有重量法、螢光法、比色法等,通常多用比色法。主要原理是根據黃酮類成分結構中有鹼性氧原子,一般又多有酚羥基,可以與許多試劑產生顏色而制定。下面簡介比色法。
①標准曲線的制備: 精密稱取標准芸香甙一定量,以乙醇溶解並稀釋至每ml約含60μg,精密量取0.5~5.00 ml不同量的此溶液,分別用乙醇稀釋至5.00 ml,准確加入3ml 0.1M三氯化鋁溶液及5mI1M醋酸鉀溶液,放置40分鍾,在分光光度計415nm測定光密度,繪制光密度一濃度標准曲線。
②測定方法:
精密稱取樣品粉末(60目)0.5~1.0g於100ml錐形瓶中,精密加入一定量稀醇,將錐形瓶與內容物共稱重(准確到0.1g),水浴迴流一定時間,冷後再稱重,補充溶劑至原重,過濾,取一定量濾液稀釋到適當濃度,取此液一定量,准確加入3ml 0.1M氯化鋁溶液及5mI 1M醋酸鉀溶液,另補充蒸餾水使總量為13ml, 40分鍾後同上比色,以同一濾液同樣量加水至13ml為空白對照,以標准曲線計算含量。 (Coumarin g1ycosides)香豆精又名香豆素,在植物中分布廣泛,尤以傘形科、豆科、芸香科、菊科等植物中為多,原多數用為香料,後因發現其有擴張冠狀動脈、抑制腫瘤與防禦紫外線燒傷作用而受到重視。香豆精的基本結構如下所示,此外尚有呋喃駢香豆精類、異呋喃駢香豆精類衍生物。秦皮中的七葉樹甙(Aesculin)、補骨脂中的補骨脂內酯(Psora1en)、亮菌中的假蜜環菌素甲(ArmillarisinA)等均屬香豆精類及其衍生物。香豆精甙能溶於水、甲醇、乙醇、鹼液,難溶於親脂性有機溶劑,其甙元能溶於沸水、乙醇、甲醇、氯仿、乙醚及鹼液,難溶千冷水。香豆精類成分多具有芳香性,能隨水蒸汽揮發或升華,多有螢光,紫外光下或在鹼往溶液中更為明顯。
定性反應異羥肟酸鐵試驗: 葯材粉末0.5g,加5ml甲醇,在熱水浴中加熱數分鍾,過濾,濾液加7%鹽酸羥胺甲醇溶液2~3滴, 10%氫氧化鈉溶濃2~3滴,水浴微熱,冷後用稀鹽酸調節pH為3~4,加1%三氯化鐵乙醇溶液1~2滴,如顯紅色或紫色反應,示有香豆精類成分。 (Cardiac g1ycosides)本甙類為存在於自然界的一類對心肌有顯著興奮作用的甙類,在醫葯上多用為強心葯。
(1)通性: 強心甙元為帶有不飽和內酯環的甾體衍生物。此不飽和內酯環多數為五元環(甲型),少數為六元環(乙型),都連接在甾核的C17位上。
按照現代對甾體化合物的化學命名法,屬於甲型強心甙元的基本結構稱為強心甾(cardenclide),屬於乙型甙元的基本結構稱為海蔥甾(Scillanolide)或蟾酥甾(Bufanolide)。強心甙中的糖大多連接在C3羥基上,糖的分子為單糖、雙糖或多個,α-羥基糖外,尚有一類特殊的糖——α去氧糖,如D-洋地黃毒糖(Digitoxose) D夾竹桃糖等。
強心甙在植物體內存在形式常為一級甙。含強心甙的植物中通常同時有能水解該類甙的酶存在,能水解一級甙的糖鏈的α-羥基糖(一般為末位的葡萄糖)部位而生成次級甙。無機酸可使強心甙完全水解成甙元與糖。
強心甙一般能溶於水、乙醇、甲醇等,可溶於乙酸乙酯、氯仿,難溶於乙醚、苯。強心甙易被酶、酸或鹼水解。強心甙的生物活性與其化學結構有很大關系,如果被水解成甙元或內酯環被破壞,強心作用就減弱或消失。放在採集、貯藏、製造含強心甙的中草葯過程中更應注意防止水解的問題。
(2)分布:含強心甙的中草葯有洋地黃、毛花洋地黃、黃花夾竹桃、毒毛旋花子,萬年青、夾竹桃等。以玄參科、夾竹桃科、蘿藦科、百合科、十字花科、桑科等植物中分布較多。
(3)定性反應
① Keller-Kiliani (K-K)反應:葯材粉末1g置錐形瓶沖,加70%乙醇10ml,水浴迴流30分鍾後過濾,濾液盛於小蒸發皿中,加熱蒸干。殘渣溶於1ml 0.5%三氯化鐵-冰醋酸溶液,將溶液傾於小試管中,沿管壁徐徐加濃硫酸1ml,二液面接觸處顯棕色環示有強心甙的存在;冰醋酸層顯藍綠色示有a-去氧糖的存在,如樣品含色素、樹脂較多會影響顏色的觀察,可先將樣品用乙醚提去色素等,過濾,濾渣再同上法進行試驗。
② 3,5二硝基苯甲酸試驗(Kedde試驗)同上法制備葯材的氯仿浸液,點樣於濾紙上,再滴3,5-二硝基苯甲酸試劑,顯紅色。本試驗對六元不飽和內酯環型的強心甙呈陰性反應。此反應的原理是由於不飽和內酯環中C21活性次甲基的存在所致。 (Saponins)又稱皂素。因其水溶液經振搖後易起持久的肥皂樣泡沫而得名。
(1)通性:大多數皂甙為白色或乳自色無定形粉末,富吸濕性,能溶於水、稀乙醇、甲醇、不溶於乙醚、氯仿、苯等有機溶劑。皂甙的水溶液遇醋酸鉛或鹼式醋酸鉛試劑可產生沉澱。皂甙有去污作用,味辛辣,能刺激粘膜,尤其對鼻粘膜為甚,吸入鼻內可打噴嚏,口服後能促進呼吸道和消化道的分泌,所以常用為祛痰葯。皂甙與血液接觸後能破壞紅血球,產生溶血現象,因此含皂甙的中草葯不能用於注射,特別是靜脈注射。皂甙溶血作用的大小隨其種類不同而異,其溶血的最低濃度稱為該皂甙的溶血指數(Haemo1ytic index),利用溶血指數可以測定中草葯中皂甙的含量,但結果較粗略,口服皂甙不會產生溶血現象,可能因皂甙在胃、腸中被水解所致。皂試多能與一些大分子醇或酚類如膽甾醇等結合生成分子化合物,此類分子化合物經過一定方法處理後可使其結合狀態破壞而將皂甙重新析出,故此性質可用於皂甙的提取分離。
(2)分類:根據皂甙元結構的不同可分為兩類:
①三萜式皂甙(Triterpenoid saponins)皂甙元為三萜類衍生物,具30個碳原子。大多數在甙元上帶有羧基,故又稱酸性皂甙。在酸性溶液中形成較穩定的泡沫,能被醋酸鉛試劑沉澱。本類皂甙在植物界分布較廣,尤以石竹科、桔梗科、五加科、豆科等為多。桔梗、南沙參、黨參、人參、三七、瞿麥、甘草、遠志、紫菀、地榆等許多中草葯都含有本類皂甙。其甙元有五環三萜與四環三萜二種,五環三萜又可分為β-愛留米脂醇型(β-Amyrin)、a-愛留米脂醇型等多種類型。四環三萜又可分為羊毛脂醇型(Lanostero1)等多種類型。
②甾式皂甙(Steroid saponins)皂甙元為甾體衍生物,具27個碳原子。不具羧基,故又稱中性皂甙。在鹼性溶液中形成較穩定的泡沫,能被鹼式醋酸鉛試劑沉澱。本類皂甙主要存在於薯蕷科、百合科植物中,如各種薯蕷、七葉一枝花、土茯苓、知母、麥冬等。甾式皂甙因可作為合成甾體激素的原料而有重要意義。其甙元基本骨架為螺旋甾烷(Spirostane)。
(3)定性反應:
①取0.5g葯材粉末,加水5ml,煮沸浸出,過濾,浸出液放試管中激烈振搖,能產生持久(15分鍾以上不消失)蜂窩狀泡沫。
②取葯材粉末1g加水數ml煮沸,過濾得水浸液,取1ml,加2%血球懸浮液5ml及生理食鹽5ml搖勻,如放置5分鍾後溶液變透明(溶血),示可能有皂甙存在。
③Libermann-Buehard反應:葯材粉末1g,加5~10ml 70%乙醇熱浸、浸出液蒸干,濃硫酸-醋酐試劑1~2滴,顏色由黃-紅-紫-藍顯示可能有三萜皂甙,如繼續變為綠色示可能有甾式皂甙存在。
(4)定量方法:可用重量法、比色法或溶血指數法測定。溶血指數法較方便,但其結果受條件(如試管大小、溶液pH、溫度。血液種類等)影響較大,故不夠精確。簡述方法如下:
①0.5%葯材浸出液的配製:葯材粉末以等滲磷酸鹽緩沖液(或生理食鹽水)精確配製成0.5%濃度。
②溶血指數的測定:取直徑、長短一致的9支小試管,分別精確吸入0.1、0.2、0.3、 ……0.9ml中草葯浸出液,精密加緩沖液補足體積為1ml,各試管中再各精密加1ml 2%血球懸浮液,各管搖勻後由可以產生完全溶血的中草葯最低濃度來計算溶血指數。
③皂甙含量的測定:用標准皂甙(最好是同一葯中提出的純皂甙)配成適當濃度的溶液,同上法測定溶血指數,從標准皂甙與中草葯浸出液的溶血指數計算中草葯中皂甙的百分含量。

2. 植物中存在最多的蒽醌衍生物是什麼

蒽醌衍生物根據-OH在蒽醌母核中位置的不同,可將羥基蒽醌衍生物分為兩類:大黃素型和茜草素型。大黃素型的典型代表是大黃,茜草素型的典型代表是羥基茜草素。應該是大黃。

3. 醌類化合物的結構類型及生物活性有哪些

一,苯醌類
苯醌類(benzoquinones)化合物分為鄰苯醌和對苯醌兩大類.鄰苯醌結構不穩定,故天然存在的苯醌化合物多數為對苯醌的衍生物.對苯醌,鄰苯醌
二,萘醌類
萘醌類(naphthoquinones)化合物分為α(1,4),β(1,2)及amphi(2,6)三種類型.但天然存在的大多為α-萘醌類衍生物,它們多為橙色或橙紅色結晶,少數呈紫色.
α-(1,4)萘醌 β-(1,2)萘醌 amphi-(2,6)萘醌
三,菲醌類
天然菲醌(phenanthraquinone)分為鄰醌及對醌兩種類型,例如從中葯丹參根中分得到的多種菲醌衍生物,均屬於鄰菲醌類和對菲醌類化合物.
鄰菲醌 對菲醌
舉例:丹參中丹參醌類化合物
1,4,5,8位為α位
2,3,6,7位為β位
9,10位為meso位,又叫中位
四,蒽醌類
按母核的結構分為單蒽核及雙蒽核兩大類.
(一)單蒽核類
⒈蒽醌及其苷類
天然蒽醌以9,10-蒽醌最為常見,由於整個分子形成一共軛體系,C9,C10又處於最高氧化水平,比較穩定.
天然存在的蒽醌類化合物在蒽醌母核上常有羥基,羥甲基,甲基,甲氧基和羧基取代.它們以游離形式或與糖結合成苷的形式存在於植物體內.蒽醌苷大多為氧苷,但有的化合物為碳苷,如蘆薈苷.根據羥基在蒽醌母核上的分布情況,可將羥基蒽醌衍生物分為兩種類型.
大黃酚(chrysophanol) R1=H R2= CH3
大黃素(emodin) R1= OH R2= CH3
大黃素甲醚(physcion) R1=OCH3 R2= CH3
蘆薈大黃素(aloe-emodin) R1=H R2=CH2OH
大黃酸(rhein) R1=H R2=COOH
⑴大黃素型
羥基分布在兩側的苯環上,多數化合物呈黃色.例如大黃中的主要蒽醌成分多屬於這一類型.
(必須掌握下面五個結構式)比較這幾個結構式的極性大小.
茜草素(alizarin) R1=OH R2=H R3=H
羥基茜草素(purpurin) R1=OH R2=H R3=OH
偽羥基茜草素(pseudopurpurin) R1=OH R2=COOH
R3=OH
⑵茜草素型
羥基分布在一側的苯環上,此類化合物顏色較深,多為橙黃色至橙紅色.例如茜草中的茜草素等化合物即屬此型.
⒉蒽酚或蒽酮衍生物
蒽醌在酸性環境中被還原,可生成蒽酚及其互變異構體—蒽酮.
蒽醌 蒽酚 蒽酮
蒽酚(或蒽酮)的羥基衍生物常以游離狀態或結合狀態與相應的羥基蒽醌共存於植物中.蒽酚(或蒽酮)衍生物一般存在於新鮮植物中.該類成分可以慢慢被氧化成蒽醌累成分,如在新鮮大黃經兩年以上貯存則檢識不到蒽酚.如果蒽酚衍生物的meso位羥基與糖縮合成苷,則性質比較穩定,只有經過水解除去糖才能易於被氧化轉變成蒽醌衍生物.
(二)雙蒽核類
⒈二蒽酮類
二蒽酮類成分可以看成是2分子蒽酮脫去一分子氫,通過碳碳鍵結合而成的化合物.其結合方式多為C10-C10′,也有其它位置連結.例如大黃及番瀉葉中致瀉的主要有效成分番瀉苷A,B,C,D等皆為二蒽酮衍生物.(認識這幾個番瀉苷的結構式)
番瀉苷A(sennoside A)的苷元A是2分子的大黃酸蒽酮通過C10-C10′相互結合成的二蒽酮類衍生物.其C10-C10′為反式連接.
番瀉苷B是番瀉苷A的異構體,水解和番瀉苷元B(sennidin B),其C10-C10′為順式連接.
番瀉苷C是1分子大黃酸蒽酮與1分子蘆薈大黃素蒽酮通過C10-C10′反式連接而形成的二蒽酮二葡萄糖苷.
番瀉苷D為番瀉苷C的異構體,其C10-C10′為順式連接.
四者水解均後生成2分子葡萄糖.
番瀉苷A 番瀉苷B
番瀉苷C 番瀉苷D
二蒽酮類化合物的C10-C10'鍵與通常C-C鍵不同,易於斷裂,生成相應的蒽酮類化合物.
如大黃及番瀉葉中含有的番瀉苷A的致瀉作用是因其在腸內變為大黃酸蒽酮所致.
番瀉苷A
大黃酸蒽酮
⒉二蒽醌類
蒽醌類脫氫縮合或二蒽酮類氧化均可形成二蒽醌類.天然二蒽醌類化合物中的兩個蒽醌環都是相同而對稱的,由於空間位阻的相互排斥,故兩個蒽環呈反向排列,如:天精(skyrin) 山扁豆雙醌(cassiamine)
⒊去氫二蒽酮類 中位二蒽酮再脫去1分子氫即進一步氧化,兩環之間以雙鍵相連者稱為去氫二蒽酮.此類化合物顏色多呈暗紫紅色.其羥基衍生物存在於自然界中,如金絲桃屬植物.
⒋日照蒽酮類 去氫二蒽酮進一步氧化,α與α′位相連組成一新六元環,其多羥基衍生物也存在於金絲桃屬植物中.
⒌中位萘駢二蒽酮類 這一類化合物是天然蒽衍生物中具有最高氧化水平的結構形式,也是天然產物中高度
稠合的多元環系統之一(含8個環).如金絲桃素(hypericin)為萘駢二蒽酮衍生物,存在於金絲桃屬某些植物中,具有抑制中樞神經及抗病毒的作用.

4. 和 二羥基蒽醌 的區別.這兩個的衍生物有哪些

1.Feigl 反應:醌類衍生物在鹼性條件下加熱與醛類、鄰二硝基苯反應,生成紫色化合物。 原理如下,醌類在反應中僅起傳遞電子作用。 2.無色亞甲藍顯色試驗:無色亞甲藍乙醇溶液(1mg/ml)專用於檢出苯醌及萘醌。樣品在白色背景下呈現出藍色斑點。

5. 4-二羥基蒽醌 和 二羥基蒽醌 的區別. 這兩個的衍生物有哪些。

1,4-二羥基蒽醌:二個羥基的位置在1、4位;二羥基蒽醌沒有限制二個羥基的位置,可以在1、4位,也可以在1、8位,如1,8-二羥基蒽醌 蒽醌衍生物根據-OH在蒽醌母核中位置的不同,可將羥基蒽醌衍生物分為兩類:大黃素型和茜草...

閱讀全文

與羥基蒽醌衍生物有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7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1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