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微生物學名詞解釋是什麼
微生物學名詞解釋是是生物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細胞或群體水平上研究各類微小生物。
微生物學是應用學科,也是基礎學科,是生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探討生命的本質、生命活動規律、生物的起源與進化等方面,與分子生物學有著密切聯系。由於微生物結構簡單、生長繁殖迅速、易於培養以及突變體應用方便,使它們成為研究生物學中許多基本問題的良好材料。
分類如下:
一類: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非常嚴重疾病的微生物,以及我國尚未發現或者已經宣布消滅的微生物。具有高個體危害和高群體危害,引起的疾病一般不能治癒,如天花病毒、埃博拉病毒等。
二類: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嚴重疾病,比較容易直接或者間接在人與人、動物與人、動物與動物間傳播的微生物。具有高個體危害和低群體危害特徵,如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布魯桿菌等。
三類:能夠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但一般情況下對人、動物或者環境不構成嚴重危害,傳播風險有限,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的微生物。具有中等個體危害和有限群體危害特徵,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
四類:在通常情況下不會引起人類或者動物疾病的微生物。具有低個體危害和低群體危害。
② 微生物名詞解釋及問答題
微生物是指一類肉眼看不到,要在顯微鏡下才能察覺的生物。下面是我幫大家整理的微生物名詞解釋及問答題,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名詞解釋
1、間體:是一種由細胞膜內陷而形成的囊狀結構,其內充滿著層或管狀的泡囊。
2、莢膜:包被於某些細菌細胞壁外的一層有固定層次且層次較厚(大於200nm)的透明膠狀物質莢膜。
3、芽孢:芽孢就是有些細菌(多為桿菌)在一定條件下,細胞質高度濃縮脫水所形成的一種壁厚、抗逆性很強的球形或橢圓形的休眠體。
4、伴孢晶體:少數芽孢桿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時,會在芽孢旁形成一顆菱形或雙錐形的鹼溶性蛋白質晶體——δ內毒素,稱為伴孢晶體。
5、菌落:在固體培養基上,微生物單細胞或同種多細胞,局限在一起大量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見的群落。
6、鞭毛:是生長在某些細菌體表的細長、呈波浪狀彎曲的絲狀物,其成分為蛋白質,數目一根或數根,具有運動功能。
7、假菌絲:有些酵母菌在出芽生殖時,如果長大的子細胞與母細胞不立即分離,其間僅以狹小的面積相連,這種藕節狀的細胞串稱為假菌絲。
8、菌絲和菌絲體:單根的管狀的絲狀體稱菌絲。許多分支菌絲相互交織形成的菌絲集團稱菌絲體。
9、病毒粒子(毒粒):以顆粒形式存在的一個成熟的具有潛在感染力的單個病毒。
10、溫和噬菌體:有些噬菌體侵入宿主細胞後,將自身核酸整合到宿主細胞的核基因組上,並隨後者的復制而進行同步復制,不引起宿主 細胞裂解,這樣的噬菌體稱為溫和噬菌體。
11、烈性噬菌體:凡在短時期內能連續完成吸附、侵入、復制、成熟 (裝配)和裂解(釋放)5個階段而實現其繁殖的噬菌體,稱為烈性 噬菌體。
12、前噬菌體:整合於宿主核基因組上的噬菌體核酸。
13、溶源菌:是一類被溫和噬菌體感染後能相互長期共存,一般不會 出現迅速裂解的宿主細菌。
14、溶源性:溫和噬菌體侵入相應宿主細胞後,由於前者的基因組整 合到後者的基因組上,並隨後者的復制而同步復制,因此,這種溫和 噬菌體的侵入並不引起宿主細胞裂解,此即稱溶源性或溶源現象。
15、化能無機營養型:是指一類能以無機物為供氫體、以無機物氧化獲得能量來同化合成細胞物質的微生物。
16、化能有機營養型:是指一類能以有機物為供氫體、以有機物氧化獲得能量來同化合成細胞物質的微生物。
17、革蘭氏染色法:革蘭氏染色法是微生物學中常用的一種染色方法。它是由一位丹麥醫生C.Gram於1884年發明的用來區別不同細菌種類的經驗染色法。經革蘭氏染色後,染成紅色的為革蘭氏陰性菌,染成紫色的為革蘭氏陽性菌。
18、主動運輸:是在消耗代謝能的條件下,逆濃度梯度有選擇地積累營養的過程。
19、基團移位:指一種既耗能又需要復雜的運輸酶系統來完成物質運輸的一種物質運送方式,其最大的特點是底物在運輸過程中會發生化學變化。
20、滅菌:採用強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體內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遠喪失其生長繁殖能力的措施。
21、消毒:採用較溫和的理化因素,僅殺死物體表面或內部一部分對人體或動、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對被消毒的對象基本無害的`措施。
22、巴氏消毒法:是一種低溫濕熱消毒法,處理溫度變化很大,一般在60~85℃下處理30min至15s,適用於牛奶、啤酒、果酒、醬油等不宜進行高溫滅菌的液態風味食品或調料。此法既可殺滅物料中的無芽孢病原菌,又不影響其原有風味。
23、過濾除菌法:採用濾孔比細菌小的篩子或濾膜(孔徑一般為0.22μm)作成各種過濾器,當空氣或液體流經篩子或濾膜時,微生物不能通過濾孔而被阻留在一側,從而達到除菌的目的。此法適應於含酶、血清、維生素和氨基酸等熱敏物質的除菌。
24、抗生素:抗生素是一類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動過程中合成的次生代謝產物或人工衍生物,它們在很低濃度時就能抑制或干擾他種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細胞等)的生命活動。
25、根際微生物:生活在從根表面到距根2mm土壤范圍內的微生物。
26、生物固氮作用:大氣分子中的分子氮通過微生物的固氮酶的催化 而還原為NH3的過程,稱為生物固氮作用。
27、硝化作用:氨態氮經硝化細菌的氧化,轉變為硝酸態氮的過程。
28、反硝化作用:又稱脫氨作用,指在厭氧條件下,反硝化細菌將硝酸鹽還原為氣態氮化物(NO、N2O、N2)的過程。
29、菌根:真菌與植物的根系形成的一類特殊共生體。
30、互生關系:兩種可單獨生活的生物,當他們一起時,通過各自的代謝活動而有利於對方,或偏利於一方的相互關系,稱為互生。
31、共生關系:共生是指兩種生物共居在一起,相互分工合作、相依為命,甚至形成獨特結構、達到難分難解、合二為一的極其緊密的一種相互關系。
32、拮抗關系:又稱抗生,指有某種生物所產生的特定代謝產物可抑制他種生物的生長發育甚至殺死它們的一種相互關系。
二、問答題
1、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個?
答:1、體積小,面積大;2、吸收多轉化快;3、生長旺繁殖快;4、適應強易變異;5、分布廣種類多。其中最基本的一個共性是「體積小,面積大」。
2、列文虎克、巴斯德的主要貢獻是什麼?
答:(1)、列文虎克:①自製單式顯微鏡,觀察到細菌的微生物的個體;②出於愛好對一些微生物進行形態描述。
(2)、巴斯德:①徹底否定了自然發生說;②證實發酵由微生物引起;③發明巴氏消毒法;④免疫學——預防接種
3、簡述革蘭氏陽性細菌、革蘭氏陰性細菌的細胞壁構造與成分。
答:⑴革蘭氏陽性菌:其細胞壁厚度大(一般20~80nm),只有一層(厚而緻密的肽聚糖層),壁膜間有周質空間。其化學組成簡單,一般由60~90%的肽聚糖和10~30%的磷壁酸組成。
⑵革蘭氏陰性菌:其細胞壁較薄(15~20nm),有兩層(外膜和肽聚糖層),壁膜間有周質空間。其化學組成較為復雜,主要由脂多糖、脂蛋白、磷脂、蛋白質、肽聚糖組成。
4、革蘭氏染色機制機理?
答:通過結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後,在細胞壁內形成了不溶於水的結晶紫與碘的復合物,G+(革蘭氏陽性菌)由於其細胞壁較厚、肽聚糖網層次較多且交聯緻密,故遇乙醇或丙酮脫色處理時,因失水反而使網孔縮小,再加上它不含類脂,故乙醇處理不會出現縫隙,,因此能把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牢牢留在壁內,使其仍呈紫色;而G—(革蘭氏陰性菌)因其細胞壁薄、外膜層類脂含量高、肽聚糖層薄且交聯度差,在遇脫色劑後,以類脂為主的外膜迅速溶解,薄而鬆散的肽聚糖網不能阻擋結晶紫與碘復合物的溶出,因此通過乙醇脫色後仍呈無色,再經沙黃等紅色染料復染,就使G—(革蘭氏陰性菌)呈紅色,而G+細菌則仍保留最初的紫色。P23 革蘭氏染色法的重要性:革蘭氏染色法是微生物學中常用的一種染色方法,它不僅可以用於細菌形態的觀察,還可以用於細菌的分類鑒定。
5、簡述細菌、放線菌、的形態細胞結構及繁殖方式。
答: ⑴細菌:①基本形態:球狀,桿狀和螺旋狀。②細胞結構:一般結構有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和核區,特殊構造包括鞭毛,菌毛、糖被和芽孢。③繁殖方式:裂殖為主要方式,也有芽殖。
⑵放線菌:①形態:單細胞分支絲狀。菌絲包括基內菌絲、氣生菌絲和孢子絲。②細胞構造: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核區、鞭毛。
③ 【微生物】的名詞解釋
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通常要用光學顯微鏡和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統稱為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細菌、病毒、黴菌、酵母菌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見的,像屬於真菌的蘑菇、靈芝等。)病毒是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根據存在的不同環境分為原核微生物、空間微生物、真菌微生物、酵母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1]
④ 微生物學名詞解釋大全
1.微生物:指存在於自然界的一大群體形微小、結構簡單、肉眼直接看不見,必須藉助光學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數千倍,甚至數萬倍才能觀察到的微小生物。2.病原微生物:少數具有致病性,能引起人類和動、植物病毒害的微生物。3.脂多糖(LPS):指G-菌脂質雙層的外層及其向細胞外伸出的部分,由脂質A、核心多糖和特異多糖三部分組成,又稱為G-菌的內毒素。4.細菌細胞壁缺陷型(細菌L-型):細菌細胞壁的肽聚糖結構受到理化或生物因素的直接破壞或抑制其合成,這種細胞壁受損但在高滲環境下仍可存活的細菌稱為細菌細胞壁缺陷型。5.原生質體:G+菌細胞壁缺失後,原生質僅被一層細胞膜包住,稱為原生質體。6.原生質球:G-菌肽聚糖層受損後尚有外膜保護,稱為原生質球。7.中介體:細菌部分細胞膜內陷、折疊、捲曲形成的囊狀物稱為中介體。中介體的形成,有效地擴大了細胞膜面積,相應地增加了酶的含量和能量的產生,其功能類似於真核細胞的線粒體,故亦稱為擬線粒體。8.質粒:指細菌染色體外的遺傳物質,存在於細胞質中,為閉合環狀的雙鏈DNA,帶有遺傳信息,控制細菌某些特定的遺傳性狀,能獨立自行復制,並隨細菌分裂轉移到子代細胞中。9.莢膜:某些細菌細胞壁外包繞的一層本質為多糖或蛋白質多聚體的黏液性物質牢固地與細胞壁結合,厚度≥0.2μm,邊界明顯者稱為莢膜。10.鞭毛:附著於菌體上的細長並呈波狀彎曲的絲狀物稱為鞭毛,是細菌的運動器官。
⑤ 微生物名詞解釋
形體微小、構造簡單的生物的統稱。絕大多數個體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細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病毒、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等。
生物的一大類,與植物和動物共同組成生物界。包括細菌、黴菌、酵母菌、螺旋體、病毒等等。是一群形體微小、構造簡單的單細胞或多細胞,甚至沒有細胞結構的生物。微生物廣泛分布在土壤、水、空氣和人畜身體等處,繁殖迅速。有的對人類有益,有的對人類有害。因其繁殖快,具有多種多樣的生命活動類型,並在自然界的物質轉化和循環中起重要作用,對工農業等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劉少奇《論黨關於黨的群眾路線問題》:正如毛澤東同志所說,應該經常掃地和洗臉,以免這些政治的灰塵、政治的微生物來蒙蔽與侵蝕我們同志的思想和我們黨的肌體。
⑥ 微生物學的名詞解釋
微生物學(Microbiology)是生物學的分支學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細胞或群體水平上研究各類微小生物(細菌、放線菌、真菌、病毒、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原生動物以及單細胞藻類)的形態結構、生長繁殖、生理代謝、遺傳變異、生態分布和分類進化等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並將其應用於工業發酵、醫學衛生和生物工程等領域的科學。
概述
微生物的含義:非分類學上名詞,來自法語「Microbe」一詞。是形體微小、單細胞或個體結構簡單的多細
胞、甚至無細胞結構的低等生物的通稱。
種類:微生物類群十分龐雜,包括:無細胞結構的病毒、類病毒、擬病毒等,
屬於原核生物的細菌、放線菌、立克次氏體、衣原體等,
屬於真核生物的酵母菌和黴菌,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等。
兩界系統
動物界Animalia:不具細胞壁,可運動,不進行光合作用。
植物界Plantae:具有細胞壁,不運動,可進行光合作用。
三界:原生生物界Protista:(E.H.Haeckel,1866年提出)
五界系統
原核生物界Monera:細菌、放線菌等
原生生物界Protista:藻類、原生動物、粘菌等
真菌界Fungi:酵母、黴菌
動物界Animalia:
植物界Plantae:
五界系統是以細胞結構分化的等級以及和光合、吸收、攝食這三種主要營養方式有關的組織類型為基礎的。六界:加上病毒界。
三界(域)系統
Woese用寡核苷酸序列編目分析法對60多株細菌的16SrRNA序列進行比較後,驚奇地發現:產甲烷細菌完全沒有作為細菌特徵的那些序列,於是提出了生命的第三種形式--古細菌(archaebacteria)。隨後他又對包括某些真核生物在內的大量菌株進行了16SrRNA(18SrRNA)序列的分析比較,又發現極端嗜鹽菌和極端嗜酸嗜熱菌也和產甲烷細菌一樣,具有既不同其他細菌也不同於其核生物的序列特徵,而它們之間則具有許多共同的序列特徵。於是提出將生物分成為三界(Kingdom)(後來改稱三個域):古細菌、真細菌(Eubacteria)和真核生物(Eukaryotes)。1990年,他為了避免把古細菌也看作是細菌的一類,他又把三界(域)改稱為:Bacteria(細菌)、Archaea(古生菌)和Eukarya(真核生物),並構建了三界(域)生物的系統樹。
微生物特點
1.體積小、比表面積大
微生物的大小以μm計,但比表面積(表面積/體積)大,必然有一個巨大的營養吸收,代謝廢物排泄和環境信息接受面。這一特點也是微生物與一切大型生物相區別的關鍵所在。
舉例:乳酸桿菌:120,000;雞蛋:1.5;人(200磅):0.3
2.吸收多、轉化快
這一特性為高速生長繁殖和產生大量代謝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質基礎。
舉例:3克地鼠每天消耗與體重等重的糧食;1克閃綠蜂鳥每天消耗兩倍於體重的糧食;大腸桿菌每小時消耗2000倍於體重的糖;發酵乳糖的細菌在1小時內就可以分解相當於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產生乳酸;1公斤酵母菌體,在一天內可發酵幾千公斤的糖,生成酒精
3.生長旺、繁殖快
極高生長繁殖速度,如E.coli20-30分鍾分裂一次,若不停分裂,48小時2.2×10^43菌數增加,營養消耗,代謝積累,限制生長速度。這一特性可在短時間內把大量基質轉化為有用產品,縮短科研周期。也有不利一面,如疾病、糧食霉變。舉例:Escherichiacoli(大腸桿菌)在最適的生長條件下,每12.5~20分鍾細胞就能分裂一次;在液體培養基中,細菌細胞的濃度一般為108~109個/ml;谷氨酸短桿菌:搖瓶種子→50噸發酵罐:52小時內細胞數目可增加32億倍。利用微生物的這一特性就可以實現發酵工業的短周期、高效率生產。例如生產鮮酵母時,幾乎12小時就可以收獲一次,每年可以收獲數百次。
⑦ 名詞解釋微生物
微生物是細菌、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以及病毒。
原核生物的定義:
原核微生物的核很原始,發育不全,只是DNA鏈高度折疊形成的一個核區,沒有核膜,核質裸露,與細胞質沒有明顯界線,叫擬核或似核。原核微生物沒有細胞器,只有由細胞質膜內陷形成的不規則的泡沫結構體系,如間體和光合作用層片及其他內折。
也不進行有絲分裂。原核微生物形狀細短,結構簡單,多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原核生物,是在自然界分布最廣、個體數量最多的有機體,是大自然物質循環的主要參與者。
原核生物仍擁有細胞的基本構造並含有細胞質、細胞壁、細胞膜、以及鞭毛的細胞。細胞壁不包括所有的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有一個例外:原核生物中,除了支原體,其餘的都有細胞壁;支原體是唯一不具有細胞壁的原核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