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為什麼有微生物
微生物是生命的最初級形態,單細胞生物。微生物的存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進化論。要到人這種高級生物,從最簡單的單細胞生物進化是不可少的。微生物的存在是地球能發展到幾天的必要條件。
微生物無處不在,不要以為微生物要去用才會發現,才會起作用。每個成人身體上就有1公斤左右的微生物(主要集中在腸道),這些微生物的個數比一個人身上的細胞總數還多(微生物個頭比人的細胞小很多)。你覺得你還是人嗎? 其實你是一個和許多微生物的共生體。離了微生物你也活不了,因為一些重要消化過程是你腸道里的微生物幫你完成的。
對於人類目前來說,微生物的作用很多,總結起來可有一下幾點:
有害的作用:
1.導致傳染病的流行。在人類疾病中有50%以上是由微生物引起。
2.有些微生物是腐敗性的,即引起食品氣味和組織結構發生不良變化。當然有些微生物是有益的,它們可用來生產如乳酪,麵包,泡菜,啤酒和葡萄酒。(這點相當於上面所說的做為分解者)
3.微生物能夠致病,能夠造成食品、布匹、皮革等發霉腐爛。
有益的作用:
1.很多菌種的次級代謝產物是對人類疾病非常有用的抗生素。如綠色絲狀菌產生的青黴素。
2.一些微生物被廣泛應用於工業發酵,生產乙醇、食品及各種酶制劑等;一部分微生物能夠降解塑料、處理廢水廢氣等等,並且可再生資源的潛力極大,稱為環保微生物。
3.由於微生物生長周期短,繁殖迅速等特點,被用於遺傳育種上,具有重要意義。
當然處了上面所說的還有很多,可以查閱一些相關資料,收獲會很大的!
❷ 為什麼微生物能分解有機物釋放二氧化碳
每個微生物都可以進行呼吸作用。因為微生物進行了呼吸作用,在氧氣的參與下,分解了有機物,釋放出了二氧化碳。
❸ 為什麼檢查可溶性微生物代謝產物
微生物,對自然界存在的各種有機物都有降解作用,其中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最大。凡自然界存在的有機物,幾乎都能被微生物降解。生物處理就是依靠自然界廣泛分布的微生物,通過生物轉化,將城市垃圾中易於生物降解的有機組分轉化為腐殖質肥料、沼氣或其他轉化產品(如飼料蛋白、乙醇或糖類),從而達到城市垃圾無害化和資源化的一種處理方法。
根據處理過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對氧氣需求的不同,生物處理可分為好氧生物處理和厭氧生物處理兩大類。
好氧生物處理基本原理
好氧生物處理是一種在有氧的條件下,利用好氧微生物使有機物降解並穩定化的生物處理方法。城市垃圾中往往含有大量的生物組分的大分子及其中間代謝產物如纖維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氨基酸、脂肪酸等,這些有機物一般都較容易為微生物降解。在好氧生物降解過程中,有機廢物中的可溶性小分子可透過微生物的細胞壁和細胞膜而為微生物直接吸收利用,而不溶的膠體及復雜大分子有機物,則先被吸附在微生物體外,依靠微生物分泌的胞外酶分解為可溶性小分子物質,再輸送入細胞內為微生物所利用。微生物通過自身的生命活動——新陳代謝過程,把一部分有機物氧化分解成簡單的無機化合物,如c02、HzO、NH3、P043_、S042~等,從中獲得生命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同時又把另一部分有機物轉化合成新的細胞物質,使微生物增殖。
厭氧生物處理基本原理
厭氧生物降解是在無氧條件下,利用厭氧微生物的代謝活動,將有機物轉化為各種有機酸、醇、CH4、H2S、c02、NH3、H2等和少量細胞物質的過程。它是一個多類群細菌的協同代謝過程。在此過程中,不同微生物的代謝過程相互影響,相互制約,形成復雜的生態系統。
傳統垃圾處理法
目前世界各國處理這類垃圾的方法通常有:
2.1填埋法:通過垃圾收集,裝運到填埋場鋪平壓實。其優點為簡便易行。缺點為造成地下水、空氣、周圍環境污染,且佔用大量土地。
2.2焚燒法:固體廢棄物高溫分解,深度氧化的綜合處理過程。其優點為迅速大幅度減少廢棄物容積,消除有害細菌,還能用來供熱發電。缺點為投資大,向大氣排放有害物質(如二惡英等)並散布不良塵埃,且發電量有限。
2.3堆肥法:垃圾發酵後成為無害的腐植質。但發酵周期長,養分含量低,處理後體積大,僅適用於交通不便的農村。
❹ 小分子水為什麼含氧量高
那是商家的噱頭罷了,水分子間氫鍵的形成和斷裂是動態平衡過程,只與溫度有關,所謂小分子水根本不存在
至於水中的含氧量,純凈的水中根據亨利定律,這個只與溫度和空氣中氧氣的分壓有關
當然水中有微生物和還原性化合物時,BOD和COD都升高,溶解氧就會變少
❺ 外星球有微生物嗎為什麼
可能產生,但未有發現。隨著人類探索范圍越來越廣闊,反而有很低的可能將地球生命擴散至太陽系各處。目前只是發現過一些地球之外的天體上產生有機物,但不確定有無生物,也不確定這些有機物未來是否會形成生命。
馬斯克將特斯拉發射入太空,NASA預測最後可能撞擊火星,科學家也擔憂特斯拉跑車會污染火星的環境,也有很低的可能將微生物帶往火星。但是科學的發展是永無止境的,我們生活中還有很多事情暫時還無法用科學來解釋,更何況是茫茫的宇宙呢,但是可以說的一點是,咱們人類一直在進步,科技在不斷發展,相信在未來,我們可以更了解地球之外的宇宙。
❻ 為什麼會有微生物
微生物是最原始的生命形態,也在幾億年前,人類和其它高等生物也都是由這些不幹起眼的生物進化而來的。
當年地球上是一片死寂,各種物質發生復雜的化學變化,偶然間,有一些物質的反應產物具有了生物活性,那就是蛋白質,然後又由蛋白質,一點一點組成了更高級的生命形態,就這樣經過億萬年的時間,進化出了現在這個大千世界。
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微生物呢?它們怎麼沒進化啊?
問的好,因為生物進化是要靠基因突變和自然選擇的,當生物遇到不適應的環境,就會淘汰掉不能適應些環境的類群,剩下的就能生存下來,接受下一次考驗。就這樣一次又一次的考驗,生命就一次又一次的進化,就演變出了今天的世界。至於那些沒進化的微生物,是因為它們生活的環境太過安逸了,沒機會進化,千百年如一日的在生活。這就是微生物到今天還存在的原因。
❼ 關於微生物
不知這對你有用沒~~~~~看看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可謂「無處不在,無處不有」,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真核:真菌、藻類、原生動物。
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
微生物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微生物的定義
一切肉眼看不見的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總稱
1 特點: 個體微小,一般<0.1mm。
構造簡單,有單細胞的,簡單多細胞的,非細胞的
進化地位低。
2 分類 原核類: 三菌,三體 。
真核類: 真菌,原生動物,顯微藻類。
非細胞類: 病毒,亞病毒 ( 類病毒,擬病毒,朊病毒)
3 五大共性: 體積小,面積大
吸收多,轉化快
生長旺,繁殖快
適應強,易變異
分布廣,種類多
二、微生物的類群
1 細菌:
(1)定義: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質的地方
(3)結構: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
基本結構:細胞膜 細胞壁 細胞質 擬核 菌毛(幫助附著在物體表面)鞭毛(運動功能)
特殊結構:莢膜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
(5)菌落: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看不見的,當單個或少數細菌在固體培養基啊行大量繁殖時,便會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落.
菌落是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的細菌菌落的大小,形狀光澤度顏色硬度透明毒都不同.
2 放線菌
(1)定義:一類主要成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陸生性較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含水量較低,有機物較豐富的,呈微鹼性的土壤中
(3)形態構造:主要由菌絲組成,包括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部分氣生菌絲可以成熟分化為孢子絲,產生孢子)
(4)繁殖:通過形成無性孢子的形式進行無性繁殖
無性繁殖 有性繁殖
(5)菌落:在固體培養基上:乾燥,不透明,表面呈緻密的絲絨狀,彩色乾粉
3 病毒
(1) 定義: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2)結構:[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monospace; font-size: 13px; line-height: normal; white-space: pre-wrap; "]蛋白質衣殼以及核酸(核酸為DNA或RNA)[/font]
(3)大小:一般直徑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徑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徑為28nm的脊髓灰質炎病毒
(4)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動中一個顯著的特點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種特定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並利用會宿主細胞內的環境及原料快速復制增值。在非寄生狀態時呈結晶狀,不能進行獨立的代謝活動。以 噬菌體為例: 吸附→DNA注入→復制、合成→組裝→釋放
噬菌體侵染細菌過程示意圖
微生物的營養
一、微生物的化學組成
C,H,O,N,P,S以及其他元素
二、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1 水和無機鹽
2 碳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所需碳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
作用
3氮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所必需氮元素的營養物質
來源
作用:主要用於合成蛋白質,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謝產物
4 能源:能為微生物生命活動提供最初能源來源的營養物質或輻射能
根據碳源和能源分類:
5生長因子:微生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
能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類:
1.真菌:引起皮膚病。深部組織上感染。
2放線菌:皮膚,傷口感染。
3螺旋體:皮膚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
4細菌:皮膚病化膿,上呼吸道感染 ,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敗血壓症,急性傳染病等。
5立克次氏體:斑疹傷寒等。
6衣原體: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
7病毒:肝炎,乙型腦炎,麻疹,艾滋病等。
8支原體:肺炎,尿路感染。
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環境下能引起感染稱條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變質,腐敗,正因為它們分解自然界的物體,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質循環。
有些人誤將真菌當作細菌,是一種比較普遍的誤解。尤其以80年代以前未受過系統生物學教育者。
微生物的特點
1.個體微小,結構簡單
在形態上,個體微小,肉眼看不見,需用顯微鏡觀察,細胞大小以微米和納米計量。
2.繁殖快
生長繁殖快,在實驗室培養條件下細菌幾十分鍾至幾小時可以繁殖一代。
3.代謝類型多,活性強。
4.分布廣泛
有高等生物的地方均有微生物生活,動植物不能生活的極端環境也有微生物存在。
5.數量多
在局部環境中數量眾多,如每克土壤含微生物幾千萬至幾億個。
6.易變異
相對於高等生物而言,較容易發生變異。在所有生物類群中,已知微生物種類的數量僅次於被子植物和昆蟲。微生物種內的遺傳多樣性非常豐富。
所以微生物是很好的研究對象,具有廣泛的用途。
細胞是由膜包圍著含有細胞核(或擬核)的原生質所組成, 是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也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細胞能夠通過分裂而增殖,是生物體個體發育和系統發育的基礎。細胞或是獨立的作為生命單位, 或是多個細胞組成細胞群體、組織、器官,進而各部分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具有一定的結構及功能,形成系統和個體(動物,主要為人體);細胞還能夠進行分裂和繁殖;細胞是遺傳的基本單位,並具有遺傳的全能性(但在基因的表達上,具有選擇性)。細胞內有成形細胞核的是真核生物(並不是細胞的任何時期都具有成形核),反之,則是原核生物(無成形核,但有擬核,或叫核區)。
[編輯本段]細胞定義的新思考
除病毒外的所有生物,都由細胞構成。自然界中既有單細胞生物,也有多細胞生物。細胞是生物體基本的結構和功能單位。細胞是生物界中,不可缺的一部分。
細胞是生命的基本單位,細胞的特殊性決定了個體的特殊性,因此,對細胞的深入研究是揭開生命奧秘、改造生命和征服疾病的關鍵。細胞生物學已經成為當代生物科學中發展最快的一門尖端學科,是生物、農學、醫學、畜牧、水產和許多生物相關專業的一門必修課程。50年代以來諾貝爾生理與醫學獎大都授予了從事細胞生物學研究的科學家。
定義概要
細胞:是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一切有機體(除病毒外)都由細胞構成,細胞是構成有機體的基本單位。細胞
★細胞具有獨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謝體系,是代謝與功能的基本單位
★細胞是有機體生長與發育的基礎
★細胞是遺傳的基本結構單位,細胞具有遺傳的全能性
★沒有細胞就沒有完整的生命(病毒必須寄居在活體內)
★除病毒以外,其他生物都是細胞構成的
生物七大基本特徵 1,有嚴整結構 2,有新陳代謝 3,生長現象 4,應激性 5,生殖和發育 6,遺傳變異 7,適應一定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編輯本段]細胞的基本共性
1、所有的細胞表面均有由磷脂雙分子層與鑲嵌蛋白質及糖被構成的生物膜,即細胞膜。
2、所有的細胞都含有兩種核酸:即DNA與RNA。
3、作為遺傳信息復制與轉錄的載體。
4、作為蛋白質合成的機器—核糖體,毫無例外地存在於一切細胞內。
5、所有細胞的增殖都以一分為二的方式進行分裂。
[編輯本段]細胞的基本結構
在光學顯微鏡下觀察植物的細胞,可以看到它的結構分為下列四個部分
顯微鏡下的細胞1.細胞壁
位於植物細胞的最外層,是一層透明的薄壁。它主要是由纖維素和果膠組成的,孔隙較大,物質分子可以自由透過。細胞壁對細胞起著支持和保護的作用。
2.細胞膜
細胞壁的內側緊貼著一層極薄的膜,叫做細胞膜。這層由蛋白質分子和磷脂雙層分子組成的薄膜,水和氧氣等小分子物質能夠自由通過,而某些離子和大分子物質則不能自由通過,因此,它除了起著保護細胞內部的作用以外,還具有控制物質進出細胞的作用:既不讓有用物質任意地滲出細胞,也不讓有害物質輕易地進入細胞。
細胞膜在光學顯微鏡下不易分辨。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可以知道細胞膜主要由蛋白質分子和脂類分子構成。在細胞膜的中間,是磷脂雙分子層,這是細胞膜的基本骨架。在磷脂雙分子層的外側和內側,有許多球形的蛋白質分子,它們以不同深度鑲嵌在磷脂分子層中,或者覆蓋在磷脂分子層的表面。這些磷脂分子和蛋白質分子大都是可以流動的,可以說,細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動性。細胞膜的這種結構特點,對於它完成各種生理功能是非常重要的。
細胞膜的基本結構:(1)脂雙層:磷脂、膽固醇、糖脂,每個動物細胞質膜上約有109個脂分子,即每平方微米的質膜上約有5x106個脂分子。(2)膜蛋白,分內在蛋白和外在蛋白兩種。內在蛋白以疏水的部分直接與磷脂的疏水部分共價結合,兩端帶有極性,貫穿膜的內外;外在蛋白以非共價鍵結合在固有蛋白的外端上,或結合在磷脂分子的親水頭上。如載體、特異受體、酶、表面抗原。(3)膜糖和糖衣:糖蛋白、糖脂
細胞膜的特性:(1)結構特性:以凝脂雙分子層作為基本骨架——流動性;(2)功能特性:載體蛋白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細胞內生命活動的豐富程度——選擇透過性。
3.細胞質
細胞膜包著的黏稠透明的物質,叫做細胞質。在細胞質中還可看到一些帶折光性的顆粒,這些顆粒多數具有一定的結構和功能,類似生物體的各種器官,因此叫做細胞器。例如,在綠色植物的葉肉細胞中,能看到許多綠色的顆粒,這就是一種細胞器,叫做葉綠體。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就是在葉綠體中進行的。在細胞質中,往往還能看到一個或幾個液泡,其中充滿著液體,叫做細胞液。在成熟的植物細胞中,液泡合並為一個中央大液泡,其體積佔去整個細胞的大半。
細胞質不是凝固靜止的,而是緩緩地運動著的。在只具有一個中央液泡的細胞內,細胞質往往圍繞液泡循環流動,這樣便促進了細胞內物質的轉運,也加強了細胞器之間的相互聯系。細胞質運動是一種消耗能量的生命現象。細胞的生命活動越旺盛,細胞質流動越快,反之,則越慢。細胞死亡後,其細胞質的流動也就停止了。
除葉綠體外,植物細胞中還有一些細胞器,它們具有不同的結構,執行著不同的功能,共同完成細胞的生命活動。這些細胞器的結構需用電子顯微鏡觀察。在電鏡下觀察到的細胞結構稱為亞顯微結構。
①線粒體
呈線狀、粒狀,故名線粒體。在線粒體上,有很多種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顆粒,即多種呼吸酶。它是細胞進行呼吸作用的場所,通過呼吸作用,將有機物氧化分解,並釋放能量,供細胞的生命活動所需,所以有人稱線粒體為細胞的「發電站」或「動力工廠」。
②葉綠體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細胞中重要的細胞器,其主要功能是進行光合作用。葉綠體由雙層膜、基粒(類囊體)和基質三部分構成。類囊體是一種扁平的小囊狀結構,在類囊體薄膜上,有進行光合作用必需的色素和酶。許多類囊體疊合而成基粒。基粒之間充滿著基質,其中含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基質中還含有DNA。
③內質網
內質網是細胞質中由膜構成的網狀管道系統廣泛的分布在細胞質基質內。它與細胞膜及核膜相通連,對細胞內蛋白質及脂質等物質的合成和運輸起著重要作用。
內質網有兩種:一種是表面光滑的是滑面內質網,主要與脂質的合成有關;另一種是上面附著許多小顆粒狀的,是粗面內質網,與蛋白質的合成有關。內質網增大了細胞內的膜面積,膜上附著著許多酶,為細胞內各種化學反應的正常進行提供了有利條件。
④高爾基體
高爾基體普遍存在於植物細胞和動物細胞中。一般認為,細胞中的高爾基體與細胞分泌物的形成有關,高爾基體本身沒有合成蛋白質的功能,但可以對蛋白質進行加工和轉運。植物細胞分裂時,高爾基體與細胞壁的形成有關(赤道板周圍有特別多的高爾基體,以便合成纖維素及果膠)。
⑤核糖體
核糖體是橢球形的粒狀小體,有些附著在內質網膜的外表面(供給膜上及膜外蛋白質),有些游離在細胞質基質中(供給膜內蛋白質,不經過高爾基體,直接在細胞質基質內的酶的作用下形成空間構形),是合成蛋白質的重要基地。
⑥中心體
中心體存在於動物細胞和某些低等植物細胞中,因為它的位置靠近細胞核,所以叫中心體。每個中心體由兩個互相垂直排列的中心粒及其周圍的物質組成。 動物細胞的中心體與有絲分裂有密切關系。
⑦液泡
液泡是植物細胞中的泡狀結構。成熟的植物細胞中的液泡很大,可占整個細胞體積的90%。液泡的表面有液泡膜。液泡內有細胞液,其中含有糖類、無機鹽、色素和蛋白質等物質,可以達到很高的濃度。因此,它對細胞內的環境起著調節作用,可以使細胞保持一定的滲透壓,保持膨脹的狀態。動物細胞也同樣有小液泡。
⑧溶酶體
溶酶體是細胞內具有單層膜囊狀結構的細胞器。其內含有很多種水解酶類,能夠分解很多物質。
4.細胞核
細胞質里含有一個近似球形的細胞核,是由更加黏稠的物質構成的。細胞核通常位於細胞的中央,成熟的植物細胞的細胞核,往往被中央液泡推擠到細胞的邊緣。細胞核中有一種物質,易被洋紅、蘇木精、甲基綠等鹼性染料染成深色,叫做染色質。生物體用於傳種接代的物質即遺傳物質,就在染色質上。當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染色質就變化成染色體。
多數細胞只有一個細胞核,有些細胞含有兩個或多個細胞核,如肌細胞、肝細胞等。細胞核可分為核膜、染色質、核液和核仁四部分。核膜與內質網相通連,染色質位於核膜與核仁之間。染色質主要由蛋白質和DNA組成。DNA是一種有機物大分子,又叫脫氧核糖核酸,是生物的遺傳物質。在有絲分裂時,染色體復制,DNA也隨之復制為兩份,平均分配到兩個子細胞中,使得後代細胞染色體數目恆定,從而保證了後代遺傳特性的穩定。還有RNA,RNA是DNA在復制時形成的單鏈,它傳遞信息,控制合成蛋白質,其中有轉移核糖核酸(tRNA)、信使核糖核酸(mRNA)和核糖體核糖核酸(rRNA)。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比較
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相比較,具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如動物細胞也具有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等結構。但是動物細胞與植物細胞又有一些重要的區別,如動物細胞的最外面是細胞膜,沒有細胞壁;動物細胞的細胞質中不含葉綠體,也不形成中央液泡。
總之,不論是植物還是動物,都是由細胞構成的。細胞是生物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
[編輯本段]細胞的生命活動
細胞的生命活動包括:
1,細胞生長
結果:使細胞逐漸變大。
2,細胞分裂
結果:使細胞數量增多。
3,細胞分化
結果:形成不同功能的細胞群(組織)。
[編輯本段]細胞的化學成分
組成細胞的基本元素是:O、C、H、N、Si、K、Ca、P、Mg,其中O、C、H、N四種元素佔90%以上。細胞化學物質可分為兩大類:無機物和有機物。在無機物中水是最主要的成分,約占細胞物質總含量的75%—80%。
一、水與無機鹽
(一)水是原生質最基本的物質
細胞水在細胞中不僅含量最大,而且由於它具有一些特有的物理化學屬性,使其在生命起源和形成細胞有序結構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說,沒有水,就不會有生命。水在細胞中以兩種形式存在:一種是游離水,約佔95%;另一種是結合水,通過氫鍵或其他鍵同蛋白質結合,約佔4%~5%。隨著細胞的生長和衰老,細胞的含水量逐漸下降,但是活細胞的含水量不會低於75%。
水在細胞中的主要作用是,溶解無機物、調節溫度、參加酶反應、參與物質代謝和形成細胞有序結構。水之所以具有這么多的重要功能是和水的特有屬性分不開的。
1.水分子是偶極子
從化學結構上看,水分子似乎很簡單,僅是由2個氫原子和1個氧原子構成(H2O)。然而水分子中的電荷分布是不對稱的,一側顯正電性,另一側顯負電性,從而表現出電極性,是一個典型的偶極子(圖3-31)。正由於水分子具有這一特性,它既可以同蛋白質中的正電荷結合,也可以同負電荷結合。蛋白質中每一個氨基酸平均可結合2.6個水分子。
由於水分子具有極性,產生靜電作用,因而它是一些離子物質(如無機鹽)的良好溶劑。
2.水分子間可形成氫鍵
由於水分子是偶極子,因而在水分子之間和水分子與其他極性分子間可建立弱作用力的氫鍵。在水中每一氧原子可與另兩個水分子的氫原子形成兩個氫鍵。氫鍵作用力很弱,因此分子間的氫鍵經常處於斷開和重建的過程中。
3.水分子可解離為離子
水分子可解離為氫氧離子(OH-)和氫離子(H+)。在標准狀況下總有少量水分子解離為離子,大約有107mol/L水分子解離,相當於每109個水分子中就有2個解離。但是水分子的電解並不穩定,總是處於分子與離子相互轉化的動態平衡之中。
(二)無機鹽
細胞中無機鹽的含量很少,約占細胞總重的1%。鹽在細胞中解離為離子,離子的濃度除了具有調節滲透壓和維持酸鹼平衡的作用外,還有許多重要的作用。
主要的陰離子有Cl—、PO4—和HCO3—,其中磷酸根離子在細胞代謝活動中最為重要:①在各類細胞的能量代謝中起著關鍵作用;②是核苷酸、磷脂、磷蛋白和磷酸化糖的組成成分;③調節酸鹼平衡,對血液和組織液pH起緩沖作用。
主要的陽離子有:Na+、K+、Ca2+、Mg2+、Fe2+、Fe3+、Mn2+、Cu2+、Co2+、Mo2+。
二、細胞的有機分子
細胞中有機物達幾千種之多,約占細胞乾重的90%以上,它們主要由碳、氫、氧、氮等元素組成。有機物中主要由四大類分子所組成,即蛋白質、核酸、脂類和糖,這些分子約占細胞乾重的90%以上。
(一)蛋白質
在生命活動中,蛋白質是一類極為重要的大分子,幾乎各種生命活動無不與蛋白質的存在有關。蛋白質不僅是細胞的主要結構成分,而且更重要的是,生物專有的催化劑——酶是蛋白質,因此細胞的代謝活動離不開蛋白質。一個細胞中約含有104種蛋白質,分子的數量達1011個。
(二)核酸
核酸是生物遺傳信息的載體分子,所有生物均含有核酸。核酸是由核苷酸單體聚合而成的大分子。核酸可分為核糖核酸RNA和脫氧核糖核酸兩大類DNA。當溫度上升到一定高度時,DNA雙鏈即解離為單鏈,稱為變性(denaturation)或熔解(melting),這一溫度稱為熔解溫度(melting temperature,Tm)。鹼基組成不同的DNA,熔解溫度不一樣,含G—C對(3條氫鍵)多的DNA,Tm高;含A—T對(2條氫鍵)多的,Tm低。當溫度下降到一定溫度以下,變性DNA的互補單鏈又可通過在配對鹼基間形成氫鍵,恢復DNA的雙螺旋結構,這一過程稱為復性(renaturation)或退火(annealing)。
DNA有三種主要構象
B-DNA:為Watson&Click提出的右手螺旋模型,每圈螺旋10個鹼基,螺旋扭角為36度,螺距34A,每個鹼基對的螺旋上升值為3.4A,鹼基傾角為-2度。
A-DNA:為右手螺旋,每圈螺旋10.9個鹼基,螺旋扭角為33度,螺距32A,每個鹼基對的螺旋上升值為2.9A,鹼基傾角為13度。
Z-DNA:為左手螺旋,每圈螺旋12個鹼基,螺旋扭角為-51度(G—C)和-9度(C—G),螺距46A,每個鹼基對的螺旋上升值為3.5A(G—C)和4.1A(C—G),鹼基傾角為9度。
(三)糖類
細胞中的糖類既有單糖,也有多糖。細胞中的單糖是作為能源以及與糖有關的化合物的原料存在。重要的單糖為五碳糖(戊糖)和六碳糖(己糖),其中最主要的五碳糖為核糖,最重要的六碳糖為葡萄糖。葡萄糖不僅是能量代謝的關鍵單糖,而且是構成多糖的主要單體。
多糖在細胞結構成分中佔有主要的地位。細胞中的多糖基本上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營養儲備多糖;另一類是結構多糖。作為食物儲備的多糖主要有兩種,在植物細胞中為澱粉(starch),在動物細胞中為糖元(glycogen)。在真核細胞中結構多糖主要有纖維素(cellulose)和幾丁質(chitin)。
(四)脂類
脂類包括:脂肪酸、中性脂肪、類固醇、蠟、磷酸甘油酯、鞘脂、糖脂、類胡蘿卜素等。脂類化合物難溶於水,而易溶於非極性有機溶劑。
1、中性脂肪(neutral fat)
①甘油酯:它是脂肪酸的羧基同甘油的羥基結合形成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甘油酯是動物和植物體內脂肪的主要貯存形式。當體內碳水化合物、蛋白質或脂類過剩時,即可轉變成甘油酯貯存起來。甘油酯為能源物質,氧化時可比糖或蛋白質釋放出高兩倍的能量。營養缺乏時,就要動用甘油酯提供能量。
②蠟:脂肪酸同長鏈脂肪族一元醇或固醇酯化形成蠟(如蜂蠟)。蠟的碳氫鏈很長,熔點要高於甘油酯。細胞中不含蠟質,但有的細胞可分泌蠟質。如:植物表皮細胞分泌的蠟膜;同翅目昆蟲的蠟腺、如高等動物外耳道的耵聹腺。
2、磷脂
磷脂對細胞的結構和代謝至關重要,它是構成生物膜的基本成分,也是許多代謝途徑的參與者。分為甘油磷脂和鞘磷脂兩大類。
3、糖脂
糖脂也是構成細胞膜的成分,與細胞的識別和表面抗原性有關。
4、萜類和類固醇類
這兩類化合物都是異戊二烯(isoptene)的衍生物,都不含脂肪酸。
生物中主要的萜類化合物有胡蘿卜素和維生素A、E、K等。還有一種多萜醇磷酸酯,它是細胞質中糖基轉移酶的載體。
類固醇類(steroids)化合物又稱甾類化合物,其中膽固醇是構成膜的成分。另一些甾類化合物是激素類,如雌性激素、雄性激素、腎上腺激素等。
三、酶與生物催化劑
(一)酶
細胞酶是蛋白質性的催化劑,主要作用是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增加了反應物分子越過活化能屏障和完成反應的概率。酶的作用機制是,在反應中酶與底物暫時結合,形成了酶——底物活化復合物。這種復合物對活化能的需求量低,因而在單位時間內復合物分子越過活化能屏障的數量就比單純分子要多。反應完成後,酶分子迅即從酶——底物復合物中解脫出來。
酶的主要特點是:具有高效催化能力、高度特異性和可調性;要求適宜的pH和溫度;只催化熱力學允許的反應,對正負反應的均具有催化能力,實質上是能加速反應達到平衡的速度。
某些酶需要有一種非蛋白質性的輔因子(cofactor)結合才能具有活性。輔因子可以是一種復雜的有機分子,也可以是一種金屬離子,或者二者兼有。完全的蛋白質——輔因子復合物稱為全酶(holoenzyme)。全酶去掉輔因子,剩下的蛋白質部分稱為脫輔基酶蛋白(apoenzyme)。
(二)RNA催化劑
T.Cech 1982發現四膜蟲(Tetrahymena)rRNA的前體物能在沒有任何蛋白質參與下進行自我加工,產生成熟的rRNA產物。這種加工方式稱為自我剪接(self splicing)。後來又發現,這種剪下來的RNA內含子序列像酶一樣,也具有催化活性。此RNA序列長約400個核苷酸,可褶疊成表面復雜的結構。它也能與另一RNA分子結合,將其在一定位點切割開,因而將這種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序列稱為核酶Ribozyme。後來陸續發現,具有催化活性的RNA不只存在於四膜蟲,而是普遍存在於原核和真核生物中。一個典型的例子核糖體的肽基轉移酶,過去一直認為催化肽鏈合成的是核糖體中蛋白質的作用,但事實上具有肽基轉移酶活性和催化形成肽鍵的成分是RNA,而不是蛋白質,核糖體中的蛋白質只起支架作用。
❽ 化學中有什麼微生物
微生物(microorganism簡稱microbe 日語:微生物學 法語:Microbiologie 德語:Mikrobiologie 希臘語:Μικροβιολογία 希伯來語:מיקרוביולוגיה 韓語:미생물학 俄語:Микробиология 泰語:จุลชีววิทยา)是包括細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動物、顯微藻類等在內的一大類生物群體,它個體微小,卻與人類生活關系密切。涵蓋了有益有害的眾多種類,廣泛涉及健康、食品、醫葯、工農業、環保等諸多領域。
細菌(1)定義: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2)分布: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質的地方。
微生物(5張)(3)結構: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基本結構:細胞膜細胞壁細胞質核質。特殊結構:莢膜、鞭毛、菌毛、芽胞。(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5)菌落: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看不見的,當單個或少數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大量繁殖時,便會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落。菌落是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的細菌菌落的大小,形狀光澤度顏色硬度透明度都不同。放線菌(1)定義:一類主要成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陸生性較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含水量較低,有機物較豐富的,呈微鹼性的土壤中。(3)形態構造:主要由菌絲組成,包括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部分氣生菌絲可以成熟分化為孢子絲,產生孢子) 。(4)繁殖:通過形成無性孢子的形式進行無性繁殖無性繁殖有性繁殖。(5)菌落:在固體培養基上:乾燥,不透明,表面呈緻密的絲絨狀,彩色乾粉。病毒(1) 定義: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2)結構:[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monospace;font-size: 13px;line-height: normal;white-space: pre-wrap; "]蛋白質衣殼以及核酸(核酸為DNA或RNA)[/font]。(3)大小:一般直徑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徑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徑為28nm的脊髓灰質炎病毒。(4)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動中一個顯著的特點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種特定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並利用宿主細胞內的環境及原料快速復制增值。在非寄生狀態時呈結晶狀,不能進行獨立的代謝活動。以噬菌體為例: 吸附→DNA注入→復制、合成→組裝→釋放。
噬菌體侵染細菌過程示意圖
化學組成C,H,O,N,P,S以及其他元素營養物質1,水和無機鹽2,碳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生長繁殖所需碳元素的營養物質來源:周圍環境中的有機物質,常用的有糖類、油脂、有機酸及有機酸酯和小分子醇。作用:碳源對微生物生長代謝的作用主要為提供細胞的碳架,提供細胞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提供合成產物的碳架。3,氮源:凡能為微生物提供所必需氮元素的營養物質來源:周圍環境中得有機無機含氮物質作用:主要用於合成蛋白質,核酸以及含氮的代謝產物4,能源:能為微生物生命活動提供最初能源來源的營養物質或輻射能5,生長因子:微生物生長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機物病源微生物
能引起人和動物致病的微生物叫病源微生物,有八大類:1,真菌:引起皮膚病。深部組織上感染。2,放線菌:皮膚,傷口感染。3,螺旋體:皮膚病,血液感染 如梅毒,鉤端螺旋體病。4,細菌:皮膚病化膿,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食物中毒,敗血壓症,急性傳染病等。5,立克次氏體:斑疹傷寒等。6,衣原體:沙眼,泌尿生殖道感染。7,病毒:肝炎,乙型腦炎,麻疹,艾滋病等。8,支原體:肺炎,尿路感染。生物界的微生物達幾萬種,大多數對人類有益,只有一少部份能致病。有些微生物通常不致病,在特定環境下能引起感染稱條件致病菌。 能引起食品變質,腐敗,正因為它們分解自然界的物體,才能完成大自然的物質循環。
❾ 微生物有哪些特徵是屬於植物還是動物啊
微生物的5大共性:
1體積小,面積大
2吸收多,轉化快
3生長旺,繁殖快
4適應強,易變異
5分布廣,種類多 微生物沒有植物/動物之分。微生物是指那些個體體積直徑一般小於1mm的生物群體,它們結構簡單,大多是單細胞,還有些甚至連細胞結構也沒有。人們通常會藉助顯微鏡或者電子顯微鏡才能看清它們的形態和結構。需要說明的是微生物是一個比較籠統的概念,界線有時會非常模糊。如單細胞藻類和一些原生動物也應算是微生物,但通常它們並不放在微生物中進行研究。
按我國學者提出的分類法將生物分成六界:病毒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不難看出微生物在六界中佔了四界,因此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是顯而易見的,其研究的對象也是十分廣泛而豐富的。 它的生命形式詳細分為以下內容: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其個體的所有生物的總體,是形體微小,結
構簡單,分類地位低等的所有生物的總稱。
微生物具有以下五個共性:體積小,表面積大;吸收多,轉化快;生長旺,繁殖
快;適應性強,易變異;分布廣,種類多——這五大共性決定了微生物生命形式
的多樣性,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 微生物生活環境和種類的多樣性
地球上,除了火山中心區域外,從土壤圈、水圈、大氣圈直至岩石圈,到處都有
微生物的蹤跡。在動植物體內、土壤、河流、空氣、平原、高山、深海、冰川、
海底淤泥、鹽湖、沙漠、油井、地層下以及酸性礦水中,都有微生物生活著。甚
至在極其惡劣的環境中也可找到微生物,如萬米高空中,萬米海底,數百米岩石
中均有微生物生存。
微生物能如此強的適應環境,原因主要有如下幾點:首先是微生物個體小,比面
積大,與外界環境接觸面積大,因而有利於微生物個體吸收營養、排泄廢物,導
致代謝作用迅速,活動力強。微生物細胞與環境直接接觸,所以易受環境影響,
同時通過他們的活動又能改變他們所處的環境。其次,微生物因生殖率大和世代
時間短,必然能在較短時間內建成大的群體,而群體大和世代短,在一定時間內
將產生較多的突變體,有利於適應變化劇烈的新環境,抵抗不適合的以及極端的
條件,並能在不同環境中生長繁殖。
目前發現的微生物物種共有10萬種,隨著分離、培養方法的改進和研究工作的深
入,微生物的新物種、新屬、新科甚至新目、新綱屢見不鮮。這不但在生理類型
獨特、進化地位較低的種類中常見,就是最早發現的較大的微生物——真菌,至
今還以每年約1500個新種不斷地遞增著。可以相信,隨著人類的認識和研究工作
的深入,總有一天微生物的總數會超過動植物的總和。
二、 微生物形態、結構的多樣性
微生物的形態、結構多種多樣。從有無細胞及細胞組成可將微生物分為三大類:
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和病毒。
(一)、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包括細菌、防線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和藍細菌。這里以細
菌為代表說明說明原核生物形態結構的多樣性:
1、細胞壁
原核生物經過革蘭氏染色,可分為革蘭氏陽性菌和革蘭氏陰性菌。放線菌屬於革
蘭氏陽性菌,衣原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屬於革蘭氏陰性菌,細菌一部分屬於
革蘭氏陽性菌,一部分屬於革蘭氏陰性菌。革蘭氏染色反映的是細胞壁結構的差
異。
革蘭氏陽性菌(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例)細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組成,其
中肽聚糖是細菌特有的成分,而磷壁酸則是革蘭氏陽性菌所特有。
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中的肽聚糖分子是由小分子單體聚合而成,小分子單體有
三個組成部分:a、雙糖單位:N—乙醯葡萄糖胺與N—乙醯胞壁酸通過β—1,4糖
苷鍵相連而成。b、N—乙醯胞壁酸在乳酸位置上連接的四個氨基酸(L—丙氨酸→
D—谷氨酸→L—賴氨酸→D—丙氨酸)形成的短肽尾。 c、肽鏈間經甘氨酸五肽作
「肽橋」交聯,形成網格狀結構。(甘氨酸五肽一端的—NH2與一肽聚糖分子肽尾
的D—丙氨酸上的—COOH形成肽鍵,另一端的—COOH與下一肽聚糖分子肽尾的L—
賴氨酸上的—NH2形成肽鍵,從而形成交聯)
革蘭氏陽性菌的細胞壁中,有40個肽聚糖分子,細胞壁可厚達80mm。
革蘭氏陽性菌細胞壁中的磷壁酸主要是作為基質填充於肽聚糖網格內。主要包括
兩類:壁磷壁酸(與肽聚糖分子共價結合)、膜磷壁酸(與細胞膜上的磷脂共價
結合)。
革蘭氏陰性菌(以大腸桿菌為例)的細胞壁主要是由肽聚糖和脂多糖(LPS)組成
。其中脂多糖為革蘭氏陰性菌特有。
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的肽聚糖含量僅佔10%左右,由1—2層網狀分子組成,厚度
僅為2—3nm。它的結構與革蘭氏陽性菌中的肽聚糖基本一致,差別僅是:肽尾的
第三個氨基酸為內消二氨基酸庚二酸(m—DAP);沒有特殊肽橋,而是由一肽聚
糖分子肽尾的D—丙氨酸直接與另一肽聚糖分子的m—DAP直接相連。
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中的脂多糖主要集中於細胞壁外層,較厚。LPS主要由「O」
特異側鏈(「O」抗原側鏈),核心多糖及類脂A組成。「O」特異側鏈中4個單糖
構成了抗原決定簇,決定菌體細胞抗原性。類脂A是決定LPS內毒素分子的毒性部
分,決定致病菌的致病性。
革蘭氏陰性菌細胞壁外層中還有許多蛋白質,主要有:基質蛋白、外壁蛋白、脂
蛋白等。
2、細胞膜
細胞壁的內側是細胞膜,它是磷脂外側緊貼細菌細胞壁,而內側包圍細胞質的一
層柔軟而富有彈性的半透性薄膜。它是劃分細胞內外環境的界限膜,使細菌細胞
有個穩定的內環境。在細菌細胞與環境進行物質交換、能量交換、信息傳遞過程
中起決定性作用。
細菌細胞膜的結構有如下幾個特點:磷脂雙分子層構成膜的基本骨架;磷脂分子
多種運動方式使膜呈現流動性;膜蛋白無規則的以不同深度鑲嵌在膜磷脂分子中
;膜蛋白,磷脂的種類和數量隨細菌生理狀態而變化。細菌細胞膜有如下功能:
抑制細胞內外物質交換和運輸;壁多糖和莢膜等大分子物質合成場所;氧化磷酸
化或光合磷酸化產能基地;鞭毛著生點並提供運動所需能量。
有些細菌細胞膜內褶特異形成一種管狀、層狀或囊狀的結構,一般位於細胞分裂
部位,取名中體。中體可促進細胞間隔形成,有利於細胞分裂。它是細菌DNA復制
的部位。
3、核質體和質粒
核質體是細菌等原核生物特有的無核膜、核仁,無固定形態的原始核,是原核生
物與真核生物的主要區別。核質體是DNA性質的,是細菌所有遺傳信息的載體。細
菌DNA帶很多負電荷,被鎂離子、有機鹼中和,而真核生物染色體DNA可備組蛋白
、魚精蛋白等鹼性蛋白中和,這是原核生物與真核生物DNA的又一區別。
細菌還具有核外遺傳物質——質粒。質粒具有如下生物學特性:它是小的環狀DN
A,鹼基對約是核質體的2-3%;可獨立復制而不受DNA復制的影響,一個細菌細胞
內可有幾種不同質粒,每種質粒可有一個或多個拷貝,穩定遺傳;質粒可獨立存
在,也可附加在細菌染色體上,不同種質粒,可實現基因重組;有些質粒可在細
胞間轉移;質粒往往攜帶某些特殊遺傳信息表現出特殊形狀;失去質粒不影響細
菌細胞的生命活動。
4、細胞質及其內含物
細胞質是指有膜包圍著的除核質體以外的透明,膠狀,顆粒狀物質,總稱細胞質
。其內含物主要包括:
核糖體,是蛋白質合成的場所,沉降系數為80s。
載色體,質膜內線形成囊狀載色體,屬內膜系統。是光合細菌光合作用的場所。
羧化體,在化能自養細菌中常發現由膜內陷包裹形成的羧化體。是將CO2還原成糖
的場所。
氣泡,水生,無鞭毛的光合細菌細胞內所含眾多充滿氣體的小泡囊,由蛋白質膜
包圍而成。
5、 菌細胞的特殊結構
莢膜,某些細菌細胞壁外包裹的一層膠狀結構,統稱莢膜。莢膜的化學組成多是
胞外多糖類,少量蛋白質,常呈粘稠狀。
鞭毛,某些細菌在體表長出的波曲的長絲狀物,一般球菌無鞭毛,桿菌多有一至
數十根鞭毛,孤菌,螺旋菌一般皆有鞭毛,鞭毛長度為菌細胞數倍。
菌毛,革蘭氏陰性菌體表的一種纖細、中空、外直、數量多的蛋白質附屬物,功
能是使菌體細胞粘連在宿主各器官表面。
性菌毛,F因子編碼性菌毛,比菌毛稍長,細菌結合時靠性菌毛形成中空管或接合
橋而傳遞DNA片段。多見於革蘭氏陰性菌。
芽孢,某些細菌在生長發育後期,在營養體細胞內形成一個圓形或橢圓型抗逆休
眠體,叫芽孢或內生孢子。
6、 形態
細菌形態基本上分為球狀、桿狀、和螺旋狀三大類。球菌按其相互連接方式又可
分為單球菌、雙球菌、四聯球菌、八疊球菌、鏈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桿菌形態較
復雜,常有短桿菌、棒桿菌、梭狀桿菌、分枝菌等。按其排列方式則有鏈狀、柵
狀、「八」字狀以及有鞘衣的絲狀等。螺旋菌一般可分為弧菌(螺旋不滿一環)
和螺菌(滿2-6環的小型、堅硬的螺旋狀細菌)。
(二)真核生物
凡是細胞核具有核膜、能進行有絲分裂、細胞質中存在線粒體或同時存在葉綠體
等細胞器的微小生物,就稱真核微生物。這里以真菌中的酵母菌和黴菌為例說明
真核生物形態結構的多樣性:
1、酵母菌
酵母菌在自然界分布很廣,主要生長在偏酸性的含糖環境中,例如,在水果、蔬
菜、蜜餞的表面和在果園土壤中最為常見。
酵母菌的形態通常有球狀、卵圓狀、柱狀或香腸狀等多種,當他們進行一系列的
芽殖後,如果長大的子細胞與母細胞並不立即分離,其間僅以極小的面積相連,
這種節狀的細胞串就稱假菌絲;反之稱真菌絲。
酵母菌細胞結構如下:
細胞壁,主要分三層:外層為甘露聚糖,內層為葡聚糖,中間夾有一層蛋白質分
子。
細胞膜,也是一種三層結構,主要成分為:蛋白質、類脂、和少量糖類。細胞膜
是由上下兩層磷脂分子以及鑲嵌在其間的緇醇和蛋白質分子所組成的。其功能主
要有:調節細胞外溶質運送到細胞內的滲透屏障;細胞壁等大分子成分的生物合
成和裝配基地;部分酶的合成和作用場所。
細胞核,酵母菌具有用多孔核膜包裹起來的定型細胞核——真核。核膜是一種雙
層單位膜,其上存在著大量直徑為40—70nm的核孔,用以增大核內外的物質交換
。
酵母菌其他細胞結構包括液泡、質粒(「2μm」質粒)、核糖體(沉降系數為80
s)、線粒體(雙層膜構成的產能細胞器,能量代謝的場所)……
2、黴菌
黴菌菌體由分枝或不分枝的菌絲構成,許多菌絲交織在一起,稱為菌絲體。菌絲
體白色,無隔膜,單細胞,多核,氣生性強,交織成疏鬆的霧狀菌落。
黴菌菌絲的細胞結構和化學組成如下:
細胞壁,少數低等黴菌細胞壁由纖維素組成,大部分高等黴菌細胞壁由幾丁質組
成。
內質網,由膜形成的內膜系統,存在於原生質內,是細胞中各物質運送的一種循
環系統。
膜邊體,某些真菌菌絲細胞中的一種特殊的微網結構,形狀和位置類似細菌中體
,內含水解酶或與細胞壁合成有關。
菌絲隔膜與隔膜孔,有隔膜菌絲雖是多細胞,但隔膜孔使臨近細胞物質相通,使
細胞功能基本一致。
菌絲體,可分為營養菌絲體(分布於營養基質內,吸取營養的菌絲體)和氣生菌
絲體。營養菌絲體可特化為假根、吸器、附著胞、菌核、菌環和菌網;氣生菌絲
體可特化為各種孢子的子實體。
(三)、非細胞生物
非細胞生物是指一類無細胞結構,無酶體系,無代謝機制的生物,它包括病毒(
即「真病毒」)和亞病毒兩大類。亞病毒又分為類病毒、擬病毒和月元 病毒。
下面詳細介紹它們的形態、結構及化學組成。
1、 病毒
病毒有桿狀、球狀、蝌蚪狀、少數線狀。由蛋白質構成衣殼(蛋白質亞基構成衣
殼粒),由一種核酸(DNA或RNA)、病毒基因組構成核心。包括螺旋病毒、腺病
毒、復合對成病毒、有包膜(囊膜)病毒。在某些感染病毒的宿主細胞內,大量
的病毒粒子聚在一起並使宿主細胞發生病變,出現光學顯微鏡下可見的大小,形
態和數量不同的小體稱包涵體。
2、 噬菌體
噬菌體是細菌的病毒,它的繁殖可分為五個階段:吸附(噬菌體特異性吸附在細
菌表面受體)、侵入(噬菌體遺傳物質進入細菌細胞)、增殖(核酸復制與蛋白
質合成)、成熟(核酸與蛋白質衣殼組裝成完整的噬菌體)、釋放。噬菌體可分
為烈性噬菌體(侵入宿主細胞後,立即進入復制裂解期,導致宿主細胞裂解釋放
子代噬菌體)和溫和噬菌體(侵染宿主細胞後,不立即進入裂解循環,其遺傳 物
質DNA整合進細胞染色體基因組,並穩定遺傳;但在誘導條件下,其遺傳物質DNA
離開宿主基因組,立即進入裂解周期,宿主細胞裂解)。
3、類病毒
類病毒是當今所知道的最小的,只含RNA一種成分,專性細胞內寄生的分子生物。
類似DNA雙股螺旋的Viroid RNA二級結構進入核內,以此為模板復制,利用宿主
細胞的RNA聚合酶。類病毒只有親染性RNA,無衣殼蛋白質,為單鏈共價閉環形的
核酸分子。
4、擬病毒
擬病毒侵染的是植物病毒,擬病毒在植物病毒體內,可影響其復制數量,在宿主
上的症狀和反應程度。擬病毒是依賴於病毒基因組才能復制的包於病毒衣殼內的
小分子RNA。
5、 月元 病毒
它是一類侵染動物並在宿主細胞體內復制的無免疫性的小分子疏水蛋白質,簡稱
蛋白質侵染因子。
三、 微生物生殖方式的多樣性
細菌、立克次氏體、支原體、衣原體一般以二分裂法繁殖; 放線菌以橫割分裂形
成的無性孢子進行繁殖,橫割分裂可通過兩種途徑實現:1、細胞膜內陷,並由外
向內逐漸收縮,最後形成一個完整的橫膈膜。通過這種方式可把孢子絲分割成許
多分生孢子。2、細胞壁和細胞膜同時內陷,並逐步向內縊縮,最終將孢子縊裂成
一串分生孢子。
酵母菌的無性繁殖方式有芽殖、裂殖、擲孢子、後垣孢子,其有性繁殖則形成子
囊,內形成四個子囊孢子(單倍體);黴菌以孢子進行繁殖,其無性孢子有游動
孢子(單倍體、內生、有鞭毛、如水生真菌)、孢囊孢子(單倍體、內生、水生
型有鞭毛、如根霉)、分生孢子(單倍體、外生、如青麴黴)節孢子(單倍體,
外生、菌絲體斷裂而成、如白地霉),有性孢子有卵孢子(雙倍體、內生、一到
幾個、厚壁、休眠)、接合孢子(雙倍體、內生、一個、厚壁休眠如根霉、毛霉
)、子囊孢子(單倍體、內生、一般八個、如子囊菌)、 擔孢子(單倍體、外生
、四個、長在擔子上、如擔子菌)。
❿ 我想知道為啥那麼多人考微生物和分子
這是兩大支柱啊。很多專業都以這兩科為基礎的。尤其現在涉及生物,醫學等方面只不過是研究對象不同,採用的方法大多都是分子生物學方法,而研究對象的培養一般都要用到微生物學方法規程之類。所以,這是基礎。
個人覺得微生物專業的學生就業面廣,因為涉及到發酵的話,廠家很多,還有微生物檢測,就業容易。分子的話可以進研究所比較好,或者做老師,很多生物公司也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