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ep葯典的微生物章節號是多少

ep葯典的微生物章節號是多少

發布時間:2023-01-13 06:11:54

Ⅰ usp測試指什麼

你先要知道什麼是USP?
美國微生物測試USP51和USP61+62介紹
玩具需作微生物測試的材料:
用於玩具中的化妝品、液體、糊狀物、油灰(putties)、凝膠和粉末(藝術品材料,如粉筆、蠟筆、墨水等除外)
1. USP<61>微生物限量測試*1
-測試目的:檢驗材料本身受微生物污染的情況(也即微生物潔凈度情況)
- USP<61>包括以下六個微生物測試:
(1) Total aerobic microbial Count菌落總數(定量)
(2) Mould and Yeast Count黴菌和酵母菌數(定量)
(3) 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黃色葡萄球菌(定性)
(4) Pseudomonas aeruginosa綠膿桿菌(定性)
(5) Salmonella沙門氏菌(定性)
(6) Escherichia Coli大腸桿菌(定性)

USP61 Limit Requirement:
(1)+(2) < 5000 CFU/g ( if the material was used in baby proct or eye area proct, the limit should be < 500 CFU/g)
(3)/(4)/(5)/(6) should be 「ABSENT per 10g 「

2. USP<51>防腐劑抗菌效力測試
-測試目的
為防止的材料在保存過程中或使用過程中發生微生物*現象,須在材料中加入適量的防腐劑,而防腐劑效果如何則需通過USP《51》測試進行評價。

-USP<51>測試簡述:
將標准指定編號的以下菌種接入樣品,然後在第7天,第14天,第28天分別檢驗每種菌的存活數量,存活數量越少,其防腐劑抗菌效果越好。
Staphylococcus aureus金黃色葡萄球菌
Escherichia coli大腸桿菌
Pseudomonas aeruginosa綠膿桿菌
Candida albicans白色念株菌
Aspergillus niger黑麴黴

USP51 Limit requirement (for toy):
細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Escherichia coli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14天細菌減少≥2.0 LOG (99%)
28天不再繁殖
真菌(Candida albicans /Aspergillus niger)
14天和28天不再繁殖
Remark:LOG REDUCTION = LOG10 (INITIAL COUNT / NO. OF
MICRO-ORGANISM RECOVERED)
*1 Remark:
最近,美國葯典(USP)發布了重大調整,原第61章「微生物限量測試」被拆分成兩部分,即第61章「非滅菌產品中微生物測試:微生物計數檢測」和第62章「非滅菌產品中微生物測試:特定微生物檢測」。調整後的兩章(請參見下表),同時出口歐美的客戶其測試成本將大大節約。
新USP61+62章節將於2009年5月1日生效。
USP 61章:
非滅菌產品中微生物測試:微生物計數測試微生物
(1) 好氧微生物總數Total Aerobic Microbial count
(2) 酵母菌和黴菌總數Total Yeasts and Molds count
USP 62章:
非滅菌產品中微生物測試:特定微生物檢測
(3) 耐膽汁酸革蘭氏陰性菌Bile-tolerant Gram-negative bacteria(新!)
(4) 埃希氏大腸桿菌Escherichia Coli
(5) 沙門氏菌Salmonella
(6) 銅綠假單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
(7) 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8) 梭菌Clostridia(新!)(9) 白色假絲酵母菌Candida albicans(新!)

Ⅱ 微生物實驗室管理制度

USP葯典 《1117》章節就是這個:

良好的微生物實驗室操作規范
簡介
在微生物實驗室中,良好的實驗室操作規范是基於很多原則,包括以下活動:無菌技術、培養基的控制、菌種的制備、儀器設備的管理、細致的記錄和數據的評估、人員的培訓。眾所周知,微生物測定數據的可變性、可靠性和重現性是基於公認方法的使用和堅持良好的實驗室操作規范。
培養基的制備和質量控制-培養基的制備
培養基是微生物測定的基礎,培養基的質量因而成了保證微生物實驗成功的關鍵。培養基的制備、合理的貯存、培養基的質量檢驗,能確保提供持續高質量的培養基。在按照可接受的來源和標准中的配方制備培養基的過程中,重要的是選擇正確的培養基和成分。與脫水和制備好的培養基一起的還常常伴有供應商的配方和說明。因為不同的培養基可能有不同的制備要求(如:加熱、填加物、
ph值的調節等),按照說明確保制備可接受的培養基是重要的。一份描述效期和建議貯存條件的COA是同制備好的培養基一起的,同時附有用於培養基的促生長試驗和靈敏度測試的菌種。
水普遍用於微生物培養基的稀釋。純化水是最常用的,但是在有些情況下,也用去離子水和蒸餾水。稀釋用水的體積應該記錄。
使用脫水培養基和培養基組分來制備培養基時要准確稱量。使用己校正的具有適合的稱量范圍的天平。使用清潔的容器和工具,防止配方中帶入外來物質,改變培養基的最終組成。稱量也應該記錄。
脫水培養基先在水中分散,並完全溶解和滅菌。如果必要可以加熱使溶解,但要防止過度加熱,因為所有的培養基或多或少有對熱敏感的。用於培養基制備的設備應適於加熱控制,持續攪拌,溶質混合。培養基變黑(梅特拉反應和非酶的棕色著色劑)通常顯示過度加熱。當需要向培養基中添加補充物時,添加後應充分混合。
制備好的培養基應放在清潔無菌的玻璃器具中,也可以加入抑制性物質。抑制性物質可以由器具清潔時產生也可由先前貯存在此器具的物質產生。必須確保清潔過程能有效去除殘留和異物,確保清潔劑用純化水充分清洗。參見《1051玻璃器具的清洗》。
培養基的滅菌應根據供應商提供的參數或用戶自己的驗證。買來的制備好的培養基應提供其使用的滅菌方法的文件。理想的供應商應提供培養基的滅菌保證水平(SAL),此水平是依靠公認的生物指示劑確定的。濕熱高壓滅菌是首選的滅菌技術,除了一些為避免培養基中的熱敏物質遭到破壞而採用的煮沸方法。通過過濾滅菌對有些配方也是合適的。
培養基的滅菌方法、滅菌條件的效果應通過培養基的滅菌和促生長試驗來驗證。另外,如果通過濕熱滅菌,滅菌周期應經過驗證,對選擇合適的負載和體積來確保合適的熱分布。通常供應商建議採用一個已校正過的滅菌高壓鍋,在121°滅菌15分鍾。通常指培養基達到溫度的時間。當滅菌鍋負載結構影響加熱的速度是時,越多的負載就需要越長的滅菌周期。然而,滅菌的時間取決於培養基的體積和高壓鍋的負載。滅菌周期中,當溫度是慢慢上升時,可能導致培養基的過度加熱。因此,必須仔細確認能達到最小的SAL要求的滅菌周期,在過度加熱時,抑制培養基降解的趨勢。在流體循環完成後,不主張放冷後的培養基中放在滅菌鍋中貯存,因為這樣可能破壞培養基。不合適的加熱或滅菌(對買來的培養基或是內部制備的培養基)可能導致顏色的不同變化,不透明,改變培養基的規格,或是PH發生漂移(與供應商的提議范圍)。
通過無菌技術為測試制備的每一批培養基其PH在放冷至室溫(25°)後,都應測定。一個扁平的pH計用於培養基表面pH值的測定,浸入式的pH計用於液體的測定。各供應商提供的培養基的pH應該在規定的±0.2的范圍內,除非通過驗證得到更寬的范圍。
制備培養基應對培養皿和試管進行適當如下的檢查:
有裂紋的容器和蓋子;
容器內不同的填充體積;
有裂紋容器內可導致脫水的結果或是固體培養基表面起皺;
溶血;
額外黑或顏色改變;
可能過冷引起的結晶;
過量的氣泡;
微生物的污染;
氧化顯示的情況;
批號、效期的檢查和記錄;
培養基的滅菌。
培養基的貯存
在培養基銷售給最終的使用者之前,供應商和生產商是如何運輸和貯存培養基應謹慎考慮。生產商在運輸和貯存培養基時,應使用那些能盡可能減少失水,溫度控制,機械保護裝置的條件。
培養基的標識應包括批號、制備,有效期和證書。培養基應根據供應商的說明書貯存。實驗室制備的培養基應根據驗證的條件貯存。不能將培養基貯存在零度以下,因為太冷的條件下會破壞培養基的結構。保護培養基避免在光照和過高的溫度下保存。培養基若要延長貯存,應將培養皿放在密封包裝或容器中避免水分流失。
制備的固體培養基在初始容器中的再熔化,只能熔化一次,避免因過度加熱和潛在污染影響培養基的質量。推薦採用加熱水浴或蒸氣加熱來熔化培養基。微波爐和加熱板經常使用,但是要小心,避免過度加熱破壞培養基,避免實驗室人員受到玻璃的碎片和燒傷的危險。熔化的培養基應在45°至50°保存不超過8小時。當從浸在水浴中的培養基容器中傾倒時,要小心操作防止水浴產生的水與己滅菌的培養基混合。在傾倒前將容器外表面擦乾是明智的。
處理使用過的培養基和過期的培養基應遵守當地的微生物危害安全操作。
質量控制測試
生長培養基可以在實驗室中由單獨的成分來制備,很多實驗室因為他們的使用情況,使用脫水培養基或購買商業化的制備好的裝在平皿或玻璃容器中的培養基。生產者企圖標准化制備來源於生物的培養基的原料,但是必須經常不可避免的處理這些從生物來源得到的原料的不同,因而批與批之間的不同必須考慮。實驗室制備的或是供應商提供的培養基的性能更多的是依靠其制備過程。不適當的培養基的制備對微生物的生長、復壯能引起令人不滿意的結果並導致可疑結果。
應對所有的制備培養基進行質量控制測試。工廠內制備的培養基的常規質量測試包括pH、促生長試驗和為確定有效期的定期的穩定性測試。

當工廠內制備的微生物培養基是採用適當的制備和已驗證過滅菌方法,促生長試驗可以僅限於購入的脫水培養基,除非相關葯典方法另有說明。如果培養基的制備沒有經過驗證,每一批的培養基都要進行促生長試驗。測試的微生物應根據合適的葯典方法選擇,或基於供應商的對特殊的培養基的提議,或基於典型的環境中微生物。
培養基的有效期能支持促生長試驗顯示其性能,滿足可接受的標准至到或包括有效期。每一批培養基的貨架壽命將依據規定條件組分和配方的穩定性和容器和密封件的型號。
當一批培養基不能滿足促生長試驗的要求時,應該啟動調查,找到原因。調查應包括糾正措施來防止問題的再發生。如果未找到可指認的原因或關於不生長糾正決定是不確定的,則問題批不能使用。
用於診斷目的的試劑,如支持微生物鑒定用的革蘭氏染色和氧化酶測試。其擁有的特性與微生物的培養基在質量控制測試中是相似的。根據供應商的說明,選擇正確的質量控制用標准微生物進行測試優先於未知樣品的診斷測試。
在環境監測中用到的培養基應特別小心。用於關鍵區域環境監測的培養基更適合雙層打包,並最終滅菌。如果關鍵區域用培養基沒有最終滅菌,應進行預培養,並在使用前進行100%檢查。防止帶入的外來的污染,並防止假陽性。用於表面接觸皿的表面凸起培養基應被驗證。
微生物菌種的維護
生物樣本是最靈敏(delicate)的,因為他們生存能力和特性是依賴於適當的處理和貯存。菌種的處理和貯存的標準是使用者的實驗室制定的,採用減少污染的機會和減少生長特性變更。小心一致的處理貯存用菌種是微生物測試結果一致性的重要因素。按葯典方法方法使用的菌種應該取自國家菌種保藏中心。可以包括冷凍的、凍乾的、斜面培養的或是馬上使用的形式。在質量控制測試使用前應進行菌種純度的確定和菌種的鑒別。馬上使用的菌種要求確定純度、鑒別、接種體大小。鑒定的確認,對通常用的實驗室菌種,理想的是進行基因水平的分析(如:使用合適的經過驗證的探針進行DNA指紋,RNA基因排序,PCR光電導繼電器)
菌種的制備和復壯應該參照供應商的說明書或採用己驗證批準的方法。種子批技術被推薦用於貯備用菌種的保存。
從國家菌種保藏中心得到的初始菌種在合適的培養基被復壯、培養。部分的貯備菌種(第一次接種或是傳代)是懸浮在抗冷凍培養基中,分裝至小瓶中,在零下30°或更低的溫度下冷凍,直到使用。如果冷凍在零下70°,或是凍干形式,菌種可以持續的保存。這些冷凍的貯存菌種可以每月或每周接種用作工作菌種。一旦打開,制備了工作懸浮液,不能再冷凍。不能用的部分應該丟棄,以減少繁殖能力損失帶來的風險和貯存污染帶來的風險。
工作用菌種的接種量應該記錄,以防止過量接種增加表型變種。一代的定義是從具有繁殖能力的菌種接種微生物到一新鮮制備的具有促微生物生長能力和培養基中。任何形式的接種都被當做是一次轉移傳代。
實驗室儀器的維護
多數的儀器(培養箱、水浴、滅菌鍋)必須遵從標准驗證程序包括安裝確認、操作確認和性能確認。另外還要求有定期的校驗(通常每年一次)。新的設備,實驗室關鍵的,應該根據QCU 批準的方案進行確認。
用於微生物實驗室儀器(如:pH計和分光光度計)應按規定的進度表進行定期的校驗和測試,以保證其性能。校驗的頻率和性能的確認是基於儀器的型號的不同和能產生實驗室數據的設備的重要程度的不同。
實驗室的布局和操作
實驗室的布局和設計應考慮良好的微生物操作和安全。本質是最大程度的減少微生物菌種的交叉污染,微生物樣本的處理環境也是重要,因為環境也能引起也污染的可能。
一般情況下,實驗室應分成潔凈區、無菌區和陽性室。如果可能,處理和培養滅菌產品的周圍的環境區域應與陽性區完全分離。但是要將陽性和潔凈區完全分開是不可能的,那麼有必要採取隔離和無菌操作來減少可能的意外污染。這些隔離包括:防護衣、清潔、消毒程序和僅用於潔凈無菌的生物安全櫃。對於活的菌種引起的溢出和災禍的程序應放在現場,所有相關技術人員進行上述方法的培訓。
部分樣品會出現微生物的生長,要求進一步分析來確定污染源。當發現有菌生長,樣品應從潔凈區立即轉入陽性區。接種,著色、菌種鑒定或其它的調查操作應在實驗室的陽性室操作。如果可能,發現有菌落生長的樣品在實驗室的潔凈區是不能被打開的。小心隔離污染的樣品和原料將減少假陽性結果。
正在進行取樣操作活動的人員不能進入陽性室或在陽性室操作處理除非特別小心,包括穿防護服和手套,退出後仔細清凈手。理想狀態,受權人員進行樣品取樣操作時,特別是無菌過程的,不能在陽性操作室附近工作。同樣,所有微生物樣品都應採用無菌取樣技術,包括非無菌樣品的取樣。如果可能,在規定的完全無菌的條件的取樣區域進行操作。
要重點考慮的是樣品的污染,它能導致假陽性的出現,除非在過程中特別注意無菌操作。取樣間應設計好,這要原料和輔料的取樣就可以在受控條件下進行,包括無菌衣和無菌取樣設備。對於公用系統的取樣,如水系統,在完全無菌的條件下是不太可能的;然而,當樣品未採用無菌技術取樣時應有記錄,其可靠性不可避免的下降。
環境監測的取樣方法要求對取樣的設備(負載或未負載)進行最小化的無菌處理。如果可能,在對取樣環境進行取樣時,取樣的設備應同時配備培養基,。
實驗室中所有的測試,對關鍵的測試操作,如:最終劑型的無菌測試,散裝產品,生物產品用菌種培養,或是生物產品用細胞培養都應在受控的條件下進行,隔離技術也是可以採用的,無菌的微生物測試。己在顯示,隔離技術比人為的潔凈區域具有更低的環境污染水平,因此,更能減少假陽性結果的產生。隔離系統的驗證是重要的,既能保證環境的完整又能防止假陰性結果的產生,假陰性的結果是由化學消毒物質帶入。
人員的培訓
從事葯品生產所有階段的每一個人員應進行教育,培訓,工作經驗。微生物測試的要求,對人員,主管,經理的核心教育背景應是微生物專業或是與生物學相關的專業。同時有職責保持技能和經驗水平。
操作程序的連貫性在微生物實驗室中是必要。這些程序在培訓程序中提供了二個目地。第一,這些SOPS描述了一種方法論,微生物學家按照這些SOPS能得到准確的和可重復的結果,同時也能得到培訓的基礎。第二,通過跟蹤這些程序,微生物專家能證明其熟練程度,程序的編號或是標題也能提供鑒別,微生物學家獲得的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專門培訓。
應對每個人員建立與其工作職責相關的培訓課程。在具有微生物測試資質之前,不能獨立進行相關操作。培訓記錄應當場記錄,在專門的SOP版本中,應有微生物學家的培訓證明。
階段的性能評估在數據記錄中是比較明智的。這些性能測試證明了在微生物實驗室操作的資質,如衛生,鋪平皿,無菌技術,文檔和其它微生物學家提意的。
微生物學傢具有監管和管理的職責,應具備適當的教育廠內監管技能的培訓,實驗室安全,進程,實驗室調查,寫技術報告,相關SOP,和其它與公司流程相關的關鍵方面如實驗室管理職能中提到的。
記錄
記錄應能充分證明測試是在實驗室中通過受控的方法完成的。這包括,但不僅限於以下:
微生物培訓和熟練程度的確認;
設備的驗證,校驗和維護;
測試中的性能(如24小時至7天的流程記錄);
培養基的制備,無菌檢查,促生長試驗和選擇能力;
培養基的目錄和控制測試;
關鍵組分的測試應按規定的程序執行;
數據和計算的復核;
報告的復核由QCU或有責任的經理);
偏差的調查;
實驗室記錄的維護
合適的數據記錄和研究對成功的微生物實驗室是重要的。最重要的原則是按照SOP規定操作,SOP應是書面化的,並能反映測試的實際操作是如何進行的,實驗室筆記本應能提供所有詳細的記錄,並保證記錄的完整。實驗室書寫至少應包括以下內容:
日期;
測試物料
微生物測試人員名稱
操作程序的號碼
記錄測試的結果
偏差
參數的記錄(使用的設備,使用微生物菌種,培養基的批號)
管理員,第二個復核人簽名
每一台關鍵儀器的使用都應在台帳上記錄,所有都應根據SOP的要求記錄在校正進度表和維護記錄上。日誌和其它記錄形式對實驗室記錄本起到支持和幫助。設備的溫度(水浴,培養箱,滅菌鍋)應有記錄並可以追蹤。
己簽發的SOP及其版本應有清楚的記錄。數據的改變應用單錢劃去並簽上日期和縮寫。初始的數據不應抹去或復蓋。
測試結果應包括初始記數,允許復核者根據最終結果重新計算。數據的分析方法在SOP中應詳細描述。
所有的實驗室記錄應存檔避免遺失,現場中應有正式的記錄保存和查閱程序。
檢驗結果的解釋
微生物試驗結果難以解釋,因為下列原因:
微生物是普遍存在於自然界中的,又存在於通常的環境污染,由人類支配的很多類型的特殊的有機物。
實驗室分析人員在樣品分析和操作中可能引入微生物污染。
微生物可能不是均勻的分布在樣品和環境中。
微生物的分析結果存在相當大的可變性。
因此,從預期結果中獲得的微小的不同是沒有多大意義的。
因為微生物分析的這些特性,實驗分析應非常小心以避免外來的污染,正如本章前面討論的。同樣重要的,從主要微生物觀察考慮,結果必須要解釋。不僅包括假定污染的種類,而且包括葯物成分、輔料或測試環境中存在的有機物。另外,其微生物的生長特性也應該考慮。
當出現的結果與葯典正文或其它建立的質量標准不一致時,就應該進行調查。沒有滿足標准要求的微生物污染,通常有兩個明顯的原因:可能是實驗室的錯誤或是實驗環境產生無效的結果,也可能是產品有一定污染或其它形式的污染使得超出規定的標准或限度。另外一種情況,實驗室操作,在多數情況下,應立即通報。
應該對圍繞結果的所有情況進行全面的評估。所有實驗條件和因應充分考慮,包括數據的漂移,與建立的限度和標准比較。重要的是根據結果的可變性知道觀察的統計意義。
實驗室環境,對現場取樣的保護裝置,測試條件下物料的歷史數據,物料的種類,特別注意物料中微生物的存活和繁殖在調查中應被考慮。另外,與實驗員進行討論,分析中的實際操作可以得到有價值的信息。來決定結果的可靠性和決定採取和措施。如果可以確定得到不一致結果的明確原因,那麼應該採取糾正措施,並記錄問題所在。跟蹤正式批准和執行的糾正措施,並進行仔細的檢查。
如果分析結果是無效的,基於一個可指出的錯誤,必須記錄。實驗室應該有證實測試(再測試)的SOP規定,如果必要,再取樣。關於再取樣,法規和葯典沒有給出分析結果調查的操作

Ⅲ ep關於微生物章節在哪裡查看

ep關於微生物章節在歐洲葯典查看。歐洲葯典是ep關於微生物章節的理論發源地,非常標准。歐洲葯典是歐洲葯品質量控制的標准。已有多項法律文件使歐洲葯典成為法定標准:2009年經36個歐洲國家和歐盟批準的編撰歐洲葯典協議。關於人用或獸用葯品的歐盟指令2001/82/EC、2001/83/EC(修正案)和2003/63/EC,維持了歐洲葯典對在歐洲上市葯品的強制執行性。這些標准規定了葯品、生產用原材料與合成用中間體成份的定性、定量和所用的檢驗項目。所有葯品、葯用物質生產企業在歐洲銷售或使用其產品時,都必須遵循歐洲葯典標准。歐洲葯典的內容具有法律約束力,由行政管理或司法部門強制要求符合歐洲葯典。成員國的國家當局必須採用歐洲葯典,必要時可替代相同物質國家標准中的個論。歐洲葯典的內容包括活性物質、輔料、化學、動物、人或植物來源的葯用物質或製品、順勢療法制劑和順勢療法原料、抗生素,以及制劑和容器等。

Ⅳ 微生物限度檢驗什麼時候提出的

微生物限度檢驗什麼時候提出的?
微生物限度檢驗是2015年提出的。
微生物限度檢驗依據中國葯典2015年版四部《通則1105  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和《通則1106  非無菌產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控制菌檢查法》進行檢查。
微生物計數法 

1、微生物計數法系用於能在有氧條件下生長的嗜溫細菌和真菌的計數。 
2、計數方法 本法包括平皿法、薄膜過濾法。 
3、計數培養基適用性檢查和供試品計數方法適用性試驗       
供試品微生物計數中所使用的培養基應進行適用性檢查。供試品的微生物計數方法應進行方法適用性試驗,以確定採用的方法適合於該產品的微生物計數。

Ⅳ 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非無菌葯品的微生物限度標準是基於葯品的給葯途徑及對患者健康潛在的危害而制訂的。葯品的生產、貯存、銷售過程中的檢驗,原料及輔料的檢驗,新葯標准制訂,進口葯品標准復核,考察葯品質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規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標准為依據。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lg或lml不得過100cfu。
大腸埃希菌每1g或lml不得檢出. 3.1用於手術、燒傷及嚴重創傷的局部給葯制劑應符合無菌檢查法規定。
3.2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大腸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給葯的制劑,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3.3陰道、尿道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數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應小於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3 .4直腸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或lml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lg或lml不得檢出。
3.5其他局部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參照相應制劑的微生物限度標准執行。
注1:本檢查法中白色念珠菌檢查所描述該菌在念珠菌顯色培養基上的菌落特徵,是指該菌在法國科瑪嘉公司提供的科瑪嘉念珠菌顯色培養基上生長的菌落特徵。給出這一信息是為了方便本方法的使用者,並不表示對該公司產品的認可.若其他等效產品具有相同的效果,那麼也可使用其他等效的產品。
以上文中方法中提到的「無菌檢查法(附錄XII A)」為《中國葯典》2010版二部附錄XII A無菌檢查法。

Ⅵ 微生物限度檢查在中國葯典2015版附錄多少

《中國葯典》2015年版微生物限度檢查法修訂後將分為三個附錄:

1、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檢查:微生物計數法

2、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檢查:控制菌檢查法

3、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標准。

修訂後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暫不收載於《中國葯典》2010年版第二增補本而將直接收載《中國葯典》2015年版,在正式實施前的公示期內將進一步完善以保證方法的適應性和可操作性。

非無菌葯品微生物限度標準的整合、修訂

1、葯典委員會微生物專業委員會的修訂思路

2、修訂後限度標準的總體結構

3、修訂後限度標准各項具體規定

葯典委員會微生物專業委員會的修訂思路

修訂思路

(1) 2010版中國葯典一、二、三部微生物限度本中項目的對比、整合

整合:採用一部的項目作為合並後限度標準的基礎

(2)與美、歐、日葯典比較,修訂中國葯典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1、參照歐、美、日葯典一致的表示形式,採用較清晰直觀的表格形式列出各類葯品和原敷料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2、菌數計數結果以10n表示;

3、以「需氧菌總數」取代「細菌數」,以「耐膽鹽革蘭陰性菌」取代「大腸菌群」

2、修訂後限度標準的總體結構(共9項、4個表)

1、制劑通則、品種項下要求無菌的制劑及標示無菌的制劑和原輔料應符合無菌檢查法的規定

2、用於手術、燒傷或嚴重創傷的局部給葯制劑應符合無菌檢查法的規定

3、非無菌化學葯品及生物製品制劑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4、非無菌不含葯材原粉的中葯制劑微生物限度標准

5、非無菌含葯材原粉的中葯制劑微生物限度標准

6、非無菌的葯用原料及輔料微生物限度標准

7、中葯提取物及中葯飲片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8、有兼用途徑的制劑應符合各給葯途徑的標准

9、霉變、長蟎者以不合格論

2015版微生物限度標準的特點及展望

特點:

1、很好地分析、匯總了現一、二、三部的限度標準的項目

能考慮和前向性地制訂符合我國傳統中葯特點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2、化學葯、生物製品的限度標准(菌數及控制菌)已與美、歐、日葯典的限度標准一致或更嚴格

3、新設立的中葯提取物和中葯飲片的微生物限度標准(僅規定了控制菌),菌數計數限度等待調研數據

展望:

1、結合GMP管理的步伐,進一步合理制定含葯材原粉的中葯制劑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2、在開展課題積累數據、區分用法的基數上完善中葯提取物、中葯飲片、草葯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Ⅶ 葯品領域的微生物檢測及標准

中國葯典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為《中國葯典》附錄收載的關於葯品微生物檢查的法定方法。葯品的不同劑型的微生物檢測標准不同,具體如下:

1、制劑通則品種

制劑通則、品種項下要求無菌的制劑及標示無菌的制劑應符合無菌檢查法規定。

2、口服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lg或lml不得過100cfu。

大腸埃希菌每1g或lml不得檢出。

3、耳、鼻及呼吸道吸入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大腸埃希菌鼻及呼吸道給葯的制劑,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4、陰道、尿道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數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應小於1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白色念珠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5、直腸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不得過l000cfu。每lml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或lml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lg或lml不得檢出。

6、其他局部給葯制劑

細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黴菌和酵母菌數每1g、lml或l0cm²不得過100cfu。

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每1g、lml或l0cm²不得檢出。

7、含動物組織

含動物組織(包括提取物)的口服給葯制劑每10g或10ml還不得檢出沙門菌。

8、兼用途徑制劑

應符合各給葯途徑的標准。

(7)ep葯典的微生物章節號是多少擴展閱讀

微生物限度檢查法的注意事項:

1、當建立產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法時,應進行控制菌檢查方法的驗證,以確認所採用的方法適合於該產品的控制菌檢查。若產品的組分或原檢驗條件發生改變可能影響檢驗結果時,檢查方法應重新驗證。

2、檢查項目應當包括細菌數、黴菌數、酵母菌數及控制菌檢查。

3、微生物限度檢查應在環境潔凈度10000級下的局部潔凈度100級的單向流空氣區域內進行。

4、檢驗全過程必須嚴格遵守無菌操作,防止再污染。單向流空氣區域、工作檯面及環境應定期按《醫葯工業潔凈室(區)懸浮粒子、浮游菌和沉降菌的測試方法》的現行國家標准進行潔凈度驗證。

5、除另有規定外,本檢查法中細菌及控制菌培養溫度為30℃~35℃;黴菌、酵母菌培養溫度為23℃~28℃。

6、檢驗結果以1g、1ml、10g、10ml、10c_為單位報告,特殊品種可以最小包裝單位報告。

Ⅷ 請教:關於USP微生物限度檢查的問題

其實,注意一下在USP31中有2個61和一個62,其中一個61較為全面,包括了控制菌內容。這樣的話,我認為全面的61其實就是31版,而另外一個61和62為修訂版,也就是32版,因為在32版中我們知道葯典將31版的61拆分為61和62兩章,所以可以按照新版執行
應該沒問題
,也就是按照62來檢驗

Ⅸ 最新版葯典微生物限度標准

法律分析:非無菌葯品的微生物限度標準是基於葯品的給葯途徑和對患者健康潛在的危害以及葯品的特殊性而制訂的。葯品生產、貯存、銷售過程中的檢驗,葯用原料、輔料及中葯提取物的檢驗,新葯標准制訂,進口葯品標准復核,考察葯品質量及仲裁等,除另有規定外,其微生物限度均以本標准為依據。

1.制劑通則、品種項下要求無菌的制劑及標示無菌的制劑和原輔料 應符合 無菌檢查法規定。

2.用於手術、燒傷或嚴重創傷的局部給葯制劑 應符合無菌檢查法規定。

3. 非無菌化學葯品制劑、生物製品制劑、不含葯材原粉的中葯制劑的微生物限度標准。

法律依據:《國家葯監局國家衛生健康委關於發布2020年版的公告(2020年第78號)》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品管理法》,2020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葯典》(以下簡稱 《中國葯典》)經第十一屆葯典委員會執行委員會全體會議審議通過,現予發布,自2020年12月30日起實施。2020年版《中國葯典》目錄見附件。

Ⅹ 怎麼查找歐洲葯典的制劑的微生物限度規定值是多少

怎麼查找歐洲葯典的制劑的微生物限度規定值是多少
內共生起源學說認為,線粒體和葉綠體分別起源於原始真核細胞內共生的行有氧呼吸的細菌和行光能自養的藍細菌。該假說的提出遠早於mtDNA和cpDNA的發現。其中葉綠體的內共生起源假說見於1905年,由K.Mereschkowsky提出;而線粒體的類似起源假說見於1918和1922年,分別由P. Porteir和I.E. Wallin提出。隨著人們對真核細胞超微結構、線粒體和葉綠體DNA及其編碼機制的認識,內共生起源學說的內涵得到了進一步充實。
線粒體和葉綠體具有細菌基因組的典型特徵。它們均為單條環狀雙鏈DNA分子,不含5-甲基胞嘧啶,無組蛋白結合並能進行獨立的復制和轉錄。此外,在鹼基比例、核苷酸序列和基因結構特徵等方面,線粒體和葉綠體基因組也與細胞核基因組表現出顯著差異,而與原核生物極為相似。同時,線粒體和葉綠體具有自身的DNA聚合酶及RNA 聚合酶,能獨立復制和轉錄自己的RNA。其mRNA、rRNA的沉降系數與細菌的類似。
線粒體和葉綠體的蛋白質合成機制類似於細菌,而有別於真核生物:①與細菌一樣,線粒體和葉綠體中蛋白質的合成從N-甲醯甲硫氨酸開始,而真核細胞中蛋白質的合成從甲硫氨酸開始。②線粒體和葉綠體的核糖體較小於真核生物80S核糖體。例如,動物細胞線粒體的核糖體為50/60S,真菌線粒體的核糖體為70/74S,而葉綠體的核糖體為70S。③線粒體、葉綠體和原核生物的核糖體中只有5SrRNA,而不少真核細胞的核糖體中存在5.8SrRNA。④線粒體中的蛋白質合成因子具有原核生物核糖體的識別特異性,其功能可部分地被細菌的蛋白質合成因子取代,但線粒體的蛋白質合成因子不能識別細胞質核糖體。⑤線粒體核糖體與線粒體mRNA形成多核糖體。⑥葉綠體tRNA和氨醯-tRNA合成酶通常可與細菌相應的酶交叉識別,而不與細胞質中相應的酶形成交叉識別。⑦葉綠體的核糖體小亞基可與大腸桿菌的核糖體大亞基組合,形成有功能的雜合核糖體。⑧線粒體和葉綠體核糖體上的蛋白質合成被氯黴素、四環素抑制,而抑制真核生物核糖體上蛋白質合成的放線酮對它們無抑製作用。⑨線粒體RNA聚合酶可被原核細胞 RNA聚合酶的抑制劑(如利福黴素)所抑制,但不被真核細胞RNA聚合酶的抑制劑(如放線菌素D)所抑制等。

閱讀全文

與ep葯典的微生物章節號是多少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4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