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檢驗科普小知識
1. 檢驗學小知識(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檢驗學小知識(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1.質量檢驗的基本知識有哪些
1。
掌握質量檢驗的基本概念。 2。
掌握質量檢驗的基本要點。 3。
了解質量檢驗的主要功能。 4。
掌握質量檢驗的步驟。 5。
熟悉產品驗證及監視的概念。 二、產品質量檢驗的技術方法 1。
掌握理化檢驗、感官檢驗、生物檢驗、在線檢測的基本概念。 2。
熟悉理化檢驗的內容。 3。
熟悉感官檢驗的內容。 4。
了解生物檢驗的內容。 5。
熟悉在線檢測優點和局限性。 6。
了解在線檢測的應用。 備考重點 1。
質量檢測的意義 檢測就是通過觀察和判斷,適當是結合測量、試驗所進行的符合性評價。 (1)對產品而言,是指根據產品標准或檢測規程對原材料、中間產品、成品進行觀察適當時進行測量或試驗,並把所有得到的特性值做比較,判定出各個物品或成批產品合格與不合格的技術性檢查活動。
(2)質量檢驗就是對產品的一個或多個質量特性進行觀察。 測量、試驗,並將結果和規定的質量要求進行比較,以確定每項質量特性合格情況的技術性檢查活動。
2。質量檢測的基本要點 (1)一種產品為滿足顧客要求或預期的使用要求和 *** 規律、法規的強制性規定,都要對其技術性能。
安全性能、互換性能及環境和人身安全、健康影響的程度等多方面的要求作出規定,這些規定組成產品相應的質量特性。 不同的產品會有不同的質量特性要求,同一產品的用途不同,其質量特性要求也會相應不同。
(2)對產品的質量特性要求一般都轉化為具體的技術要求在產品技術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企業標准)和其他相關的產品設計圖樣、作業文件或檢驗規程中明確規定,成為質量檢驗的技術依據和檢驗後比較檢驗結果的基礎。 經對照比較,確定檢驗的每項質量特性是否符合標准和文件規定的要求。
產品適用性是重要的質量特性。 (3)產品質量特性是在產品實現過程形成的,是由產品的原材料、構成產品的各個組成部分(如零部件)的質量決定的,並與產品實現過程的專業技術、人員水平、設備能力甚至環境條件密切相關。
因此,不僅要對過程的作業(操作)人員進行技能培訓、合格上崗,對設備能力進行核定,對環境進行監控,明確規定作業、過程方法。必要時,對作業、過程參數進行監控。
而且還要對產品進行質量檢驗,判定產品的質量狀態。 (4)質量檢驗是要對產品的一個或多個質量特性,通過物理的、化學的和其他科學技術手段和方法進行觀察、測量、試驗,取得證實產品質量的客觀證據。
因此,需要有適用的檢測手段(包括各種計量檢測器具、儀器儀表、試驗設備等),並且對其實施有效控制,保持檢測所需的准確度和精密度及一致性。 (5)質量檢驗的結果,要依據產品技術標准和相關的產品圖樣、過程(工藝)文件或檢驗規程的規定進行對比,確定每項質量特性是否合格(符合),從而對單件(項)產晶或批產品質量進行判定。
(6)質量檢驗要為判斷產品質量符合性和適用性及決定產品質量重大決策提供正確、可靠依據,這就要保證產品質量檢驗結果的正確和准確。 3。
質量檢驗的主要功能 (1)鑒別功能 根據技術標准、產品圖樣、作業(工藝)規程或訂貨合同、技術協議的規定,採用相應的檢測、檢查方法觀察、試驗、測量產品的質量特性,判斷產品質量是否符合規定的要求求,這是質量檢驗的鑒別功能。 (2)「把關」功能 對鑒別發現的不合格品把住不交付預期使用的「關口」。
(3)預防功能 ①通過過程(工序)能力的測定和控制圖的使用起預防作用; ②通過過程(工序)作業的首檢和巡檢起預防作用; ③廣義預防作用。 (4)報告功能 為了使相關的管理部門及時掌握產品實現過程中的質量狀況,評價和分析質量控制的有效性,把檢驗獲取的數據和信息,經匯總、整理、分析後寫成報告,為質量控制、質量改進、質量考核、質量監督以及管理層進行質量決策提供重要信息和依據。
4。質量檢驗的步驟 (1)檢驗的准備。
熟悉規定要求,選擇檢驗方法,制訂檢驗規范。在檢驗的准備階段,必要時要對檢驗人員進行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培訓和考核,確認能否適應檢驗工作的需要。
(2)獲取檢測的樣品。樣品是檢測的對象,質量特性是客觀存在於樣品之中的,排除其他因素的影響後,可以說樣品就客觀決定了檢測結果。
獲取樣品的途徑主要有兩種:一種是送樣,另一種是抽樣。 (3)樣品和試樣的制備。
(4)測量或試驗。按已確定的檢驗方法和方案,對產品質量特性進行定量或定性的觀察、測量、試驗,得到需要的量值和結果。
測量和試驗前後,檢驗人員要確認檢驗儀器設備和被檢物品試樣狀態正常, 保證測量和試驗數據的正確、有效。 (5)記錄和描述。
對測量的條件、測量得到的量值和觀察得到的技術狀態用規范化的表格和要求予 以記載或描述,作為客觀的質量證據保存下來。 (6)比較和判定。
由專職人員將檢驗的結果與規定要求進行對照比較,確定每一項質量特性是否符 合規定要求,從而判定被檢驗的產品是否合格。 (7)確認和處置。
檢驗有關人員對檢驗的記錄和判定的結果進行簽字確認。對產品(單件或批)是 否可以「接收」、「放行」作出處置。
5。產品驗證的概念 驗證是指通過提供客觀證據對規定要求已得到滿足的認定。
它是一種管理性的檢查活動。 6。
監視 監視是對某項事。
2.醫學檢驗有哪些復習知識要點呢
1。
中性粒細胞的生物化學與代謝包括:趨化作用、調理作用、變形性和粘附性、殺菌作用、吞噬作用; 2。 黃疸的發生機制:紅細胞破壞過多、肝細胞攝取膽紅素能力下降、肝細胞處理膽紅素能力下降、膽道梗阻; 3。
可用於莢膜腫脹試驗分型的細菌為:肺炎鏈球菌; 4。 沙門菌屬的Vi抗原屬於表面抗原; 5。
軟性下疳的病原菌是:杜克嗜血桿菌; 6。 ELISA間接法、間接法熒光免疫技術可用一種標記物檢測多種被測物; 7。
E花環試驗是通過檢測SRBC受體而對T細胞進行計數的一種試驗; 8。 在補體結合試驗中能夠檢測病人血清中抗體; 9。
支氣管哮喘屬於I型變態反應; 10。 單向瓊脂擴散法的檢測敏感度:不高,檢測進間長達48~72小時; 11。
實際碳酸氫鹽(AB)大於標准碳酸氫鹽(SB)提示為呼吸性酸中毒; 12。 血友病類出血性疾病:APTT延長、PT正常、,加正常血漿能糾正; 13。
FVII缺乏症:APTT正常、PT延長、,加正常血漿能糾正; 14。 類肝素物質增多:APTT延長、PT延長、TT延長、加甲苯胺藍能糾正; 15。
嗜鹼性點彩紅細胞檢查的染色方法是:鹼性美藍染液; 16。 能反映肝內或肝外膽汁淤積的試驗是血清膽紅素測定、血清總膽汁酸測定、血清ALP及其同工酶、血清GGT; 17。
能用於人工被動免疫的製品有:抗毒素、丙種球蛋白; 18。 先天性免疫包括:吞噬細胞的吞噬作用、皮膚和黏膜的屏障、體液中的抗微生物物質; 19。
中性粒細胞鹼性磷酸酶積分值降低的疾病有:慢粒和PNH、MDS、惡性組織細胞病等; 20。 血象中出現幼稚粒細胞的疾病有:慢粒、急性白血病、再障、PNH和缺鐵性貧血; 21。
嗜酸性粒細胞減低見於傷寒和燒傷病人; 22。 輸血傳播的疾病有:肝炎、艾滋病、巨細胞病毒、瘧疾、梅毒; 23。
酸性尿中常見的結晶有:非晶形尿酸鹽、尿酸結晶、草酸鈣結晶、三聯磷酸鹽結晶、磷酸鈣結晶; 24。 肝硬化不會引起血尿酸增高; 25。
普通實驗室常規測定香草扁桃酸(VMA)使用的方法是:化學顯色法; 26。 新生黴素敏感試驗適用於腐生葡萄球菌的鑒定; 27。
鑒別腦膜炎奈瑟氏菌和淋病奈瑟菌有關的是麥芽糖發酵; 28。 精密度是指:對同一樣品重復進行檢測時所得結果的符合程度; 29。
免疫反應的特異性是指:檢測物與其對應物之間選擇性反應。
3.醫學檢驗都要學什麼啊
醫學檢驗是對病人的血液、體液、分泌物或脫落細胞等標本,進行化驗檢查,以獲得病原、病理變化及臟器功能狀態等資料。其專業就是學習檢驗的方法、原理、結果分析等技術的專門學科。
醫學檢驗分為臨床檢驗與醫學實驗技術兩方面。臨床檢驗是臨床醫生確診的必要手段之一,而醫學實驗技術主要側重於實驗操作方面,為研究所、實驗室輸送實驗師(技師)。本專業還設有病理診斷技術方向,通過基礎醫學、臨床醫學、病理診斷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學習,具備病理診斷和病理切片技術等能力。
該專業培養具有醫學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較強的實踐技能,能在各級醫院、血站、教學單位從事醫技、科研和管理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畢業生可到各級醫療單位的病理科和醫學院校的實驗室工作。
主要課程:生物化學、醫學統計學、分析化學、檢驗儀器學、生理學、病理學、寄生蟲學及檢驗、微生物學及檢驗、免疫學及檢驗、血液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及檢驗、診斷學、內科學、葯理學、計算機基礎與應用等。
4.怎樣學好醫學檢驗技術
醫學檢驗技術專業應獲得以下知識和能力:
1、醫用化學、醫用物理學和基礎醫學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技能;
2、臨床疾病診斷的基本知識;
3、臨床醫學檢驗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技能;
4、數理統計和計算機應用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5、各種常用醫學檢驗分析儀器的構造和操作技能;
6、與健康相關檢驗的基本知識與技能;
7、具有臨床醫學檢驗科研工作的初步能力。
培養目標:
本專業培養具有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基本能力,能在各級醫院、血站及防疫等部門從事醫學檢驗及醫學類實驗室工作的醫學高級專門人才。學生應掌握基礎醫學、臨床醫學、醫學檢驗、實驗診斷等方面的基本理論知識和實驗操作能力,同時比較全面的掌握自然科學和人文社會科學知識。畢業後能夠從事臨床各科醫學檢驗、醫學檢驗教學與科研工作。
主要課程:
有機化學、無機化學、物理化學、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醫學統計學、分析化學、檢驗儀器學、生理學、病理學、系統解剖學、局部解剖學、寄生蟲學及檢驗、微生物學及檢驗、免疫學及檢驗、血液學檢驗、臨床生物化學及檢驗、臨床輸血與檢驗、臨床基礎檢驗、醫學英語、診斷學、內科學、外科學、婦產科學、兒科學、傳染病、葯理學、計算機基礎與應用等。
5.請教:醫學檢驗學專業(本科)都學些什麼
1.公共課:英語、政治類;基礎課:解剖、生理、病理、化學等;專業課:臨床檢驗、生物化學及檢驗技術、免疫學及檢驗技術、血液學及檢驗技術、微生物學及檢驗技術、寄生蟲學及檢驗技術、分子生物學及檢驗技術,實驗室管理等。
2.解剖、生理、病理、以及各專業都必須有實驗,並且實驗要考核
3.到實習醫院實習,各個檢驗專業都要實習到
4.就業壓力比醫生相對小一些
感受就是新的知識技術更新很快,不學習就落後。
② 鏈球菌屬及其檢驗「微生物檢驗」
⒈分類
鏈球菌的分類方法尚未統一。常用下列兩種方法。
⑴根據溶血現象:分為3類。
①甲型溶血性鏈球菌(α-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有1~2mm寬的草綠色溶血環,稱甲型溶血或α溶血,該類菌又稱草綠色鏈球菌,為條件致病菌。
②乙型溶血性鏈球菌(β-hemolytic 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有2~4mm寬的透明溶血環,稱乙型溶血或β溶血,該類菌又稱溶血性鏈球菌,致病性強,常引起人和動物多種疾病。
③丙型鏈球菌(γ-streptococcus):菌落周圍無溶血環,因而又稱不溶血性鏈球菌,一般不致病。
⑵根據抗原結構:按鏈球菌細胞壁中多糖抗原不同,可分成A、B、C、D …等20個群。同群鏈球菌間,因表面蛋白質抗原不同又分若干型。如A群根據其M抗原不同,可分成約100個型;B群分4個型。對人致病的鏈球菌菌株,主要是 A群,多數呈現乙型溶血。
⒉細菌特性
⑴鏈球菌
① 形態染色 球形或橢圓形,直徑0.5~1.0μm,鏈狀排列,鏈的長短與細菌的種類和生長環境有關,在液體培養基中形成的鏈較長。無芽胞,無鞭毛。多數菌株在培養早期(2~4h)形成透明質酸的'莢膜。革蘭染色陽性。
②分離培養 營養要求較高,培養基中需加入血液或血清、葡萄糖、氨基酸、維生素等物質。多數菌株兼性厭氧,少數為專性厭氧。在液體培養基中呈沉澱生長,在血平板上,37℃18~24h後可形成灰白色、圓形、凸起、光滑、直徑為0.5mm~0.75mm的細小菌落,菌落周圍出現不同類型的溶血環。 www.labdd.com
③生化反應 觸酶陰性、一般不分解菊糖,不被膽汁溶解,這兩特性可用來鑒別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
④抗原構造 主要有三種:
蛋白質抗原:或稱表面抗原。具型特異性有M、T、R、S 4種,位於C抗原外層。與致病性有關的是M抗原。
多糖抗原:或稱C抗原。為群特異性抗原,位於細胞壁。根據C抗原的不同,將鏈球菌分為20群。對人致病的90%屬A群。
核蛋白抗原:或稱P抗原。無特異性,為各種鏈球菌所共有,並與葡萄球菌有交叉。
⑤抵抗力 不強,60℃30min即被殺死。對常用消毒劑敏感。乙型鏈球菌對青黴素、紅黴素、四環素及磺胺類敏感。
⑵ 肺炎鏈球菌
① 形態染色 革蘭陽性球菌,菌體呈矛頭狀、成雙排列,寬端相對,尖端向外,在膿液、痰液及肺組織病變中亦可呈短鏈狀,無鞭毛,無芽胞,在機體內或含血清的培養基中可形成莢膜。
②分離培養 營養要求高,在血平板上形成灰白色、圓形、直徑為0.5mm~1.0mm的扁平菌落,周圍有草綠色溶血環。培養時間長時可產生自溶酶。
③生化反應 多數菌株分解菊糖,膽鹽溶解試驗陽性和optochin敏感試驗陽性,籍此可與草綠色鏈球菌相區別。
④抗原結構
莢膜多糖抗原 可將肺炎鏈球菌分為85個血清型。肺炎鏈球菌14型與人類A血型抗原有交叉反應。
多糖抗原 為各型菌株所共有。可被血清中一種C反應蛋白(C reactive protein,CRP)所沉澱。正常人血清中只含微量CRP,急性炎症者含量增高,故常以測定CRP作為診斷的依據。 檢驗地帶網
M蛋白:為型特異抗原,與A群鏈球菌M蛋白類似,但抗原性不同,與毒力無關。
⑤抵抗力 本菌抵抗力弱,對一般消毒劑敏感。有莢膜菌株抗乾燥力較強,在干痰中可存活1~2月。對青黴素、紅黴素、潔黴素敏感。
⑥ 變異性 有莢膜的肺炎鏈球菌經人工培養後可發生菌落由光滑型向粗糙型,即S-R變異,同時隨著莢膜的消失,毒力亦隨之減弱。將R型菌落的菌株接種動物或在血清肉湯中培養,則又可恢復S型。
⒊臨床意義
⑴化膿性鏈球菌
A群鏈球菌也稱化膿性鏈球菌(pyogenic streptococcus),致病力強,占人類鏈球菌感染的90%,能產生多種外毒素和侵襲性酶,如鏈球菌溶素O和S、M蛋白、脂磷壁酸、鏈激酶、鏈道酶、透明質酸酶等,可引起急性咽炎、呼吸道感染、丹毒、膿皰病、軟組織感染、心內膜炎、腦膜炎及變態反應性疾病如急性腎小球腎炎、風濕熱等,產毒株還可引起猩紅熱。鏈球菌型別多,各型間無交叉免疫,故常反復感染。
⑵乳鏈球菌
B群鏈球菌學名無乳鏈球菌(S.agalactiae)是新生兒敗血症和腦膜炎的常見菌,對成人主要引起腎盂腎炎、子宮內膜炎等。
⑶ 肺炎鏈球菌
肺炎鏈球菌(S.pneumoniae),俗稱肺炎球菌(pneumococcus),是大葉性肺炎、支氣管炎的病原菌,還可引起中耳炎、乳突炎、鼻竇炎、腦膜炎等。其莢膜在細菌的侵襲力上有重要作用,此外溶血素、神經氨酸酶是主要致病物質。感染後機體可產生牢固的型特異性免疫。但因菌型多,可再感染其他型。 檢驗地帶網
⑷ 草綠色鏈球菌
草綠色鏈球菌亦稱甲型溶血性鏈球菌。是人體口腔、消化道、女性生殖道的正常菌群,可引起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⒋微生物學檢驗
⑴鏈球菌
檢驗程序
鏈球菌檢驗程序見圖9-2。
⑵標本採集 根據不同疾病採集不同標本。
⑶檢驗方法
顯微鏡檢查 標本塗片革蘭染色,鏡檢見鏈狀排列革蘭陽性球菌可初報。
分離培養 血液標本先增菌培養,膿液、咽拭可接種血瓊脂平板並塗片染色鏡檢,初代分離需5%C02,35℃24h觀察菌落性狀。
⑵肺炎鏈球菌
①檢驗程序
②標本採集 根據病變部位採集不同標本。 檢驗地帶網
③檢驗方法
顯微鏡檢查: 除血液外,痰、膿液等均可直接塗片染色鏡檢。如發現革蘭陽性矛頭狀雙球菌,周圍有較寬的透明區,經莢膜染色確認後可初報“找到肺炎鏈球菌”。
分離培養:血液、腦脊液先增菌,可呈均勻混濁,有綠色熒光。痰液、膿液可直接接種血平板,5%~10%CO2培養後,取可疑菌落進一步作optochin敏感實驗、膽鹽溶菌試驗與菊糖發酵試驗,以區別於甲型鏈球菌。
動物試驗:小鼠對肺炎鏈球菌敏感,12~36h死亡。
莢膜腫脹試驗:如遇同型免疫血清,則肺炎鏈球菌莢膜出現腫脹,為陽性。
④鑒定與鑒別
①Lancefield群特異性抗原鑒定:B群為無乳鏈球菌,F群為米勒鏈球菌,A、C、G群抗原不是種特異性抗原,還需根據菌落大小和生化反應進一步鑒定。
②PYR試驗:化膿性鏈球菌為陽性。
③桿菌肽(bacitracin)敏感試驗:化膿性鏈球菌為陽性,有別於其他PYR陽性的β溶血性細菌(豬鏈球菌、海豚鏈球菌)和A群小菌落β溶血性鏈球菌(米勒鏈球菌)。此法可作為篩選試驗。
④VP試驗:可鑒別A、C、G群β溶血的大、小兩種不同菌落。
⑤CAMP試驗:無乳鏈球菌能產生CAMP因子,它可促進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能力,使其產生顯著的協同溶血作用。試驗時先將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25923),沿直徑劃線接種,再沿該線垂直方向接種無乳鏈球菌,兩線不得相接,間隔約3~4mm。35℃孵育過夜,兩種劃線交界處出現箭頭狀溶血,即為陽性反應。本法可作為無乳鏈球菌的初步鑒定試驗。
③ 臨床檢驗技士《微生物學檢驗》鞏固訓練題(2)
23.細菌酶測定的陽性組合不正確的是
A 血漿凝固酶----金黃色葡萄球菌 B 卵磷脂酶----產氣莢膜梭菌
C 觸酶----草綠色鏈球菌 D 氧化酶----銅綠假單胞菌
E 耐熱DNA酶----中間型葡萄球菌
24.關於Optochin抑菌試驗不正確的是
A 用於鑒定肺炎鏈球菌 B 與膽鹽溶菌試驗意義相同
C 是一種葯物抑菌試驗 D 抑菌環直徑>14mm為敏感
E 用於指導臨床用葯
25.用於檢測血漿凝固酶的細菌為
A 肺炎鏈球菌 B 表皮葡萄球菌
C 甲型溶血性鏈球菌 D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E 金黃色葡萄球菌
26.CAMP試驗陽性結果的溶血特點為
A 箭頭狀 B 線狀
C 月牙狀 D 環狀
E S狀
27.鏈球菌—與葡萄球菌的屬間鑒別,可作初步確定的是
A DNA酶試驗 B 觸酶試驗
C 氧化酶試驗 D 葡萄糖發酵試驗
E 過氧化氫酶抑制試驗
28.可以拉絲的菌落是
A 金黃色葡萄球菌 B 肺炎克雷伯菌
C 鏈球菌 D 軍團菌
E 大腸桿菌
29. 屬於直接凝集反應的是
A 抗「O」試驗 B 肥達試驗
C 病毒的血凝抑制試驗 D 病毒血凝試驗
E 錫克試驗
30.測定病人血清中反應素常用的抗原是
A 鉤體類屬抗原 B 梅毒特異性抗原
C 半抗原 D 異嗜性抗原
E 表面抗原
31.腸桿菌科細菌與O特異型抗血清反應常不出現凝集是因為
A 細菌表面抗原的存在 B 細菌O抗原發生變異
C 細菌鞭毛抗原的存在 D 反應條件不當
E 其他原因
32.莢膜腫脹試驗可用來鑒定
A 痢疾志賀菌 B 傷寒沙門菌
C 肺炎克雷伯菌 D 大腸埃希菌
E 變形桿菌
33.關於協同凝集試驗不正確的是
A 原理類似於反向間接血凝 B 載體是金黃色葡萄球菌
C 用於檢測未知抗原 D 出現明顯的`凝集線
E 目前用於流腦等的早期診斷
34.肺炎球菌在體外多次傳代後會失去莢膜,使其恢復的常用方法是
A 在血清肉湯中連續傳代3次
B 在雞蛋斜面培養基上連續傳代3次
C 小白鼠腹腔接種
D 小白鼠腦內接種
E 營養培養基接種
35. 目前廣泛用於麻風分枝桿菌研究的動物模型是
A 大白鼠 B 小白鼠
C 恆河猴 D 犰狳
E 豚鼠
36.細菌培養常用的血瓊脂平板,其血液采自哪一動物
A 綿羊 B 家兔
C 豚鼠 D 小鼠
E 雞
37. 檢測肉毒毒素常用
A SPA快速診斷 B ELISA
C Northern blot D Southern blot
E 動物實驗
38.病毒血凝試驗所用紅細胞,一般采自
A 人 B 雞
C 豚鼠 D 家兔
E 綿羊
39. 通過動物試驗測定白喉棒狀桿菌毒力,描述不正確的是
A 常用動物為豚鼠 B 一般選用兩只,一隻試驗.另一隻對照
C 腹腔注射白喉抗毒素 D 皮內注射待檢菌培養液
E 試驗後動物不致死
40.關於破傷風梭菌毒力試驗,錯誤的是
A 常用動物為小白鼠
B 接種方法為肌肉注射
C 毒力試驗陽性者,出現無力、麻痹、甚至死亡
D 保護性試驗作為毒力試驗的對照
E 保護性試驗陽性,證明注射液中破傷風毒素的存在
41.金黃色葡萄球菌與表皮葡萄球菌的共同特點是
A 噬菌體分型 B SPA
C 人群帶菌率高 D 耐熱核酸酶
E 溶血素
42.菊糖發酵試驗可用來鑒別
A 傷寒沙門菌與副傷寒沙門菌 B 布魯菌與霍亂弧菌
C 炭疽芽胞桿菌與枯草芽胞桿菌 D 百日咳鮑特菌與流感嗜血桿菌
E 肺炎鏈球菌與甲型溶血性鏈球菌
④ P.350細菌檢驗基本技術
微生物細胞含大量水分(一般在80%~90%以上) ,絕大多數必須染色,才能顯微鏡觀察。
藉助物理因素和化學因素的作用進行
細菌的 等電點較低,pH在2~5之間 ,故在中性、鹼性、弱酸性溶液中,<u>菌體蛋白質</u>電離後帶 負電荷 ;而鹼性染料電離時<u>染料離子</u>帶 正電 。
所以,細菌學上常用 鹼性染料 染色。
染色操作程序:<u>製片→固定→媒染→染色→脫色→復染→水洗→乾燥→鏡檢</u>
主要依據:
油浸物鏡、觀察完畢、<u>先用擦鏡紙</u>擦去鏡頭上的油、在用擦鏡紙蘸少許 乙醚乙醇混合液(乙醚2份、無水乙醇3份)or二甲苯 ,擦去殘留油跡,最後再用擦鏡紙擦拭2~3下(朝一個方向)
普通光學顯微鏡<u>不能觀察細胞和細菌的亞結構。</u>
設計原理: 丁達爾現象
光源的中央光束被阻擋、散射的光線投入物鏡、整個視野是黑暗的。
暗視野中觀察到的是 被檢物體的衍射光圖像 、並非物體本身、所以只能看到物體的 存在和運動 ,( 不能 辨清物體的 細微結構 )。用於→未染色標本的<u>活的</u>細菌、真菌,並可觀察活細胞內的 線粒體及細菌鞭毛的運動 。觀察 螺旋體 時多用暗視野顯微鏡。
暗視野聚光器→顯微鏡的聚光器支架上、顯微鏡燈照明, 聚光器和標本片之間要加一滴<u>香柏油</u> 。目的:避免聚光鏡全反射。
將光線通過透明標本細節產生的 光程差(相位差)轉化為光強差 的特種顯微鏡。
適用於對<u>活體細胞生活狀態下的生長、運動、增殖情況及 細微結構 </u>的觀察。
放上綠色濾光片
高發光效率的點光源→濾色系統→一定波長的光<u>(紫外光365nm、紫藍光420nm)作為激發光</u>→激發標本內的熒光物質發射出熒光。
敏感性高、用於細胞結構和功能以及化學成分等的研究。
熒光光源一般採用 超高壓汞燈(50~200W)、激發濾片(紫外、紫色、藍色、綠色) 、阻斷(或壓制)濾光片
按光路區分
傳統細菌:指人工培養基上易於增殖的細菌
「三段劃線」 、目的:使細菌分散、生長為 單個菌落 、便於挑選目標細菌
類型:
燭缸、嚴格的分離操作-處理標本開始無氧的手套箱
使用特殊的培養基:添加膽固醇、馬血清、酵母提取物、抗生素等。液體-添加酚紅指示劑
固體培養基、5%CO2、37℃、 7日後用60倍低倍鏡 斜投射光 觀察是否生長、一般 3周左右 長成菌落。菌落中心 陷入平皿生長、「油煎蛋」樣
支原體菌落堅實、無法挑取、滅菌 刀片切取菌落瓊脂塊 →移入液體培養基→棕紅色變為黃綠色提示生長、支原體小→液體培養不會明顯渾濁
反復2~3次。
L型→細胞壁缺損的細菌
在普通滲透壓下、細胞壁缺損的細菌會「漲破」死亡→分離L型的培養基必須 高滲透壓 。
<u>瓊脂濃度0.5%( 0.3 0.5%半固體、1.5% 2.5%固體 )以下的半固體培養基,加馬血清及10%蔗糖維持滲透壓</u>(3%~5%NaCL?)L型可生長成 「油煎蛋」樣細小菌落 。
專性細胞內寄生菌、必須動物及細胞分離
姬姆尼茨、吉姆薩染色
常用動物:小鼠、大鼠、豚鼠
注射:皮下、腹腔、靜脈or特殊器官(如顱內接種)
已分離的病原菌在保存過程中突變→喪失致病能力→製成懸液<u>接種於動物→重新從動物分離出來→成為完整毒力的培養物</u>,過去是保存病原菌的常規做法→ 菌株的「復壯」 (實際上是利用動物的疾病過程,將殘留的具有毒力的致病細菌從大量無毒力的突變細菌中重新 分離出來 )
最常用-革蘭染色、特殊反應-莢膜腫脹試驗等
霍亂弧菌鑒定:噬菌體-生物學分型
單克隆抗體檢測特異性抗原:凝集試驗、ELISA、免疫熒光試驗、膠體金免疫吸附試驗等
最常用實驗同四
比抗原檢測敏感性更高
通常使用 動物試驗 。半數致死量為指標。
每 一次分離過程 、獲得的純培養物→稱作 一「株」 該種細菌
所保存的培養物→稱為該種細菌的「菌種」。
將細菌增殖到所需數量→這一過程稱為「培養」。
⑤ 病原微生物的鑒別染色法有哪些葯劑怎麼配置怎麼操作
檢驗常用染色法包括
1)革蘭氏染色法
2)抗酸染色法
3)美蘭染色法
4)異染顆粒染色法
5)細菌鞭毛染色法
6)莢膜染色法芽孢染色法
7)布氏桿菌科茲洛夫斯基染色法
8)結核桿菌熒光染色法等主要染色法
革蘭氏染色法染液配製
1。結晶紫染液:稱取結晶紫(龍膽紫)14g,溶於95%酒精100ml中,配成飽和液,再取飽和液20ml與1%草酸銨溶液(1g草酸銨溶於100ml蒸餾水溶解即成)80ml混勻即成2。盧戈氏碘液:碘化鉀2g於10ml蒸餾水中,再加碘1g,待碘全部溶解後(時間較長)加蒸餾水200ml即成3。95%酒精4。(1)石碳酸復紅液:稱取鹼性復紅(鹼性品紅)4g溶於95%酒精100ml中成飽和液,再取飽和液10ml與5%石碳酸溶液(5ml石碳酸溶於100ml蒸餾水)90ml混勻即成,(2)稀釋石碳酸復紅液:取石碳酸復紅液10ml加入蒸餾水90ml即成染色方法:1。塗片
將菌液直接塗在載玻片上,經培養的菌落要加生理鹽水混勻塗片,等待乾燥(固定)2。將結晶紫染液滴加在已固定的塗片上,染色1分鍾後用水沖去剩餘燃料3。滴加盧戈氏碘液1分鍾後水洗,在滴加95%酒精脫色,搖動玻片至紫色不在脫色為止(約需1分鍾),水洗4。用稀釋石碳酸復紅液復染30秒至1分鍾5。水洗待干,鏡檢6。革蘭氏陽性菌染成紫色,革蘭氏陰性菌染成紅色
⑥ 敘述炭疽桿菌的微生物學診斷方法
炭疽的微生物學檢查
1、標本的採集:分泌物、痰、血液、糞便、嘔吐物、腦脊液等,嚴禁宰殺解剖死畜。
2、標本的處理:液體標本取沉渣分離培養;固體標本用生理鹽水浸泡,水浴殺死非芽胞菌;血液、臟器、滲出液增菌或直接分離培養。
3、塗片染色:革蘭陽性大桿菌、竹節狀排列、有明顯莢膜和芽胞—初步報告。莢膜熒光抗體染色或莢膜腫脹試驗
4、核酸檢測:核酸雜交
5、分離培養:BAP或戊烷脒多粘菌素B等選擇性培養基。 2%兔血清肉湯增菌→分離培養
6、鑒定試驗:
①串珠試驗:接種於含青黴素(0.05~0.5U/ml)的肉湯中,37℃培養6h,形成大而均勻成串的圓球狀菌體,與青黴素抑制細菌細胞壁合成有關,類炭疽無此現象。
②青黴素抑制試驗:接種於含青黴素5、10、100U/ml瓊脂平板,37℃培養24h。後兩者不生長,前者生長。
③串珠和青黴素抑制聯合試驗
7、其他試驗
①噬菌體裂解試驗:AP631炭疽噬菌體
②NaHCO3毒力試驗:接種於含0.5%NaHCO3和10%馬血清的平板,10%CO2、37℃、24~48h,有毒株形成莢膜 — 黏液型菌落,無毒株不形成莢膜 — 粗糙型菌落
③毒素動物試驗:小鼠、家兔或豚鼠皮下接種
④植物凝集素試驗:熒光或酶標記PHA與菌體多糖反應
⑤Ascoli 熱沉澱試驗:可作追溯性診斷
⑦ 克雷伯氏菌的簡介
一、生物學形狀為較短粗的桿菌,大小0.5~0.8×1~2um,單獨、成雙或短鏈狀排列。無芽胞,無鞭毛,有較厚的莢膜,多數有菌毛。
營養要求不高,有普通瓊脂培養基上形成較大的灰白色粘液菌落,以接種環挑之,易拉成絲,有助鑒別。在腸道桿菌選擇性培養基上能發酵乳糖,呈現有色菌落。
具有O抗原與K抗原,後者用以分型。利用莢膜腫脹試驗,本屬K抗原可分為82型。肺炎克氏菌大多屬3型和12型;臭鼻克氏菌主要屬4型,少數為5型或6型;鼻硬結克氏菌一般屬3型,但並非所有3型均為該菌。
本屬細菌55℃30分鍾被殺死。在培養基上可存活數周至數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