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學中有哪些獨特技術

微生物學中有哪些獨特技術

發布時間:2023-01-18 14:45:56

⑴ 請教:微生物學中有哪些技術是獨特的,它們對生物學發展作出了什麼貢獻

什麼算是獨特呢?發酵技術,這個是獨特的,其他的都有所交叉!貢獻嘛,多了,麵包,酒,抗生素,等等都需要,很多微生物技術最終幾乎都要通過發酵技術獲得產品!

⑵ 微生物的培養技術及應用有哪些

微生物的培養技術及應用有好氧培養和厭氧培養。

應用是不斷發現和廣泛應用各種抗生素,對細菌細胞和病毒形態的研究已經達到亞顯微結構的水平,從而進一步理解它們的活動規律,進一步闡明了細菌內、外毒素的性質、組成和作用機理,顯著地改進了分離培養技術,大大提高了從病人標本中分離彎麴菌或類桿菌的陽性率。

好氧培養也稱好氣培養。就是說這種微生物在培養時,需要有氧氣加入,否則就不能生長良好。在實驗室中,斜面培養是通過棉花塞從外界獲得無菌的空氣。三角燒瓶液體培養多數是通過搖床振盪,使外界的空氣源源不斷地進入瓶中。

微生物培養技術

厭氧培養也稱厭氣培養。這類微生物在培養時,不需要氧氣參加。在厭氧微生物的培養過程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除去培養基中的氧氣。研製開發免疫原性好,副作用小的新型微生物,研製特異,靈敏,簡便,快速的微生物學診斷方法及技術。

⑶ 用微生物作為實驗材料而取得重要成果有哪些

因為微生物學在現代生命科學研究中一直處於前沿地位。
首先,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大多數是在研究微生物的過程中首先被闡明的。例如,利用酵母菌的無細胞制劑進行酒精發酵的研究,闡明了生物體內糖酵解的途徑。

其次,微生物學為分子遺傳學和分子生物學的創立、發展提供了基礎和依據,而且是它們進一步發展的必要工具。舉例來說,
DNA雙螺旋結構的確定,遺傳密碼的揭露,中心法則的建立,RNA逆轉錄酶的發現,以及基因工程的誕生,都是用微生物做實驗材料的,其實驗方法和指導思想也都與微生物學密切相關。再如,基因工程中的第一個限制性內切酶是從大腸桿菌中發現的,人們獲得的第一個基因——乳糖操縱子的部分DNA,是從大腸桿菌中分離出來的……如今,微生物學已成為分子生物學的三大支柱(微生物學、生物化學、遺傳學)之一,可以說沒有對微生物的深入研究也就沒有今天的分子生物學。

第三,微生物學是基因工程乃至生物工程的主角。基因工程實質上是體外切割和重組DNA片段的過程,而其中所需的供體、受體、載體及工具酶,大都要由微生物來承擔和完成。生物工程包括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等四大工程,要使生物工程轉化為生產力,發揮出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微生物是主角。這主要是因為微生物不僅可以在工廠化的條件下進行大規模生產,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而且還具有節約能源和資源、減少環境污染等優越性。

第四,微生物的多樣性為人類了解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提供了依據。微生物的多樣性,歸根到底是基因的多樣性,它為研究生命科學提供了豐富的基因庫。通過比較研究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的線粒體DNA,人們意外發現它們的遺傳密碼不同,從而對生物進化的共生學說提出了挑戰。通過對16SrRNA的研究,人們發現了古細菌,並提出了生命起源的三原界系統,即古細菌原界、真細菌原界和真核生物原界。這說明微生物在生物的界級分類研究中佔有特殊地位。

第五,微生物學是整個生物學科中第一門具有自己獨特實驗技術的學科,如無菌操作技術、消毒滅菌技術、純種分離和克隆化技術、原生質體制備和融合技術及深層液體培養技術等。這些技術已逐步擴散到生命科學各個領域的研究中,成為研究生命科學的必要手段,從而為整個生命科學的發展,做出了方法學上的貢獻。

微生物學對生命科學的貢獻將會不斷延續。例如,1982年,美國微生物學家普魯西納發現了一種病原體,是一種毒蛋白,有人稱之為朊病毒。雖然朊病毒只有蛋白質而無核酸,但由它引起的疾病可以遺傳、傳染。這一發現震動了生物學界,因為它與中心法則是相違背的。普魯西納因此獲得了1997年的諾貝爾醫學和生理學獎。可以預料,關於許多生命之謎的探索很可能在微生物的研究中獲得突破。

⑷ 關於微生物學,你知道哪些科學成果呢

微生物學屬於生物學的一部分,主要是研究分子水平的粒子生物,比如細菌、病毒等。研究這些微小生物的形態結構,從而得出他們的生長規律以及生命活動基本范圍,將這些研究擴展到工業發展,醫療工程等方面,為科學領域的研究提供更精準的生物理論。那麼,關於微生物學都有哪些可以科學成果呢?

生態方面的成果

眾所周知,我們地球上的物質非常多,絕大部分的物質我們肉眼都看不見,這個時候就需要微生物學的研究了。在微生物學中對食物鏈中的一些微小物質進行研究,並用這些研究技術進行生態方面的保護,以及對一些污水污染物的處理。在生態方面微生物學不僅提供了重要的研究方向,也促進了自然界中的物質循環。

⑸ 微生物育種技術有哪些

其方法通常為自然選育和人工選育兩類,可單獨使用,也可交叉進行。
DNA Shuffling技術
編輯

隨著PCR技術的發展和應用,1994年美國的stemmer提出了一個全新的人工分子進化技術——DNA Shuffling(又稱洗牌技術),該技術能模擬生物在數百年間發生的分子進化過程,並可在短的實驗循環中定向篩選出特定基因編碼的酶蛋白活性提高幾百倍甚至上萬倍的功能性突變基因。其基本原理是將來源不同但功能相同的一組同源基因,用DNA核酸酶I進行消化 產生隨機小片段,由這些小片段組成一個文庫,使之互為引物和模板,進行PCR擴增,當一個基因拷貝片段作為另一個基因拷貝的引物時,引起模板轉換,重組因而發生,導入體內後,選擇正突變體作新一輪的體外重組。一般通過2-3次循環,課獲得產物大幅度提高的重組突變體。
2自然選育
編輯

對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在未經人工誘變或雜交處理的情況下進行分離和純化(見微生物的分離和純化),然後進行純培養和測定(見微生物測定法),擇優選取微生物的菌種。這種方法簡單易行,但獲得優良菌種的幾率小,一般難以滿足生產的需要。
3人工選育
編輯

分誘變育種和雜交育種兩種。
誘變育種

以誘發基因突變為手段的微生物育種技術。1927年,H.J. 馬勒發現X射線有增加突變率的效果;1944年,C.奧爾巴克首次發現氮芥子氣的誘變效應;隨後,人們陸續發現許多物理的(如紫外線、γ射線、快中子等)和化學的誘變因素。化學誘變因素分為3種:①誘變劑與一個或多個核酸鹼基發生化學變化,使DNA復制時鹼基置換而引起變異,如羥胺亞硝酸、硫酸二乙酯、甲基磺酸乙酯、硝基胍、亞硝基甲基脲等;②誘變劑是天然鹼基的結構類似物,在復制時參入DNA分子中引起變異,如5-溴尿嘧啶、5-氨基尿嘧啶、8-氮鳥嘌呤和2-氨基嘌呤等;③誘變劑在DNA分子上減少或增加1~2個鹼基,使鹼基突變點以下全部遺傳密碼的轉錄和翻譯發生錯誤,從而導致碼組移動突變體的出現,如吖啶類物質和一些氮芥衍生物(ICR)等。誘變育種操作簡便,突變率高,突變譜廣,它不僅能提高產量,改進質量,還可擴大產品品種和簡化工藝條件。如1943年從自然界分離到的青黴素產生菌的效價只有20單位/毫升,經過一系列的誘變育種後,效價已達40000單位/毫升;金黴素產生菌經誘變後,發酵液中又積累了去甲基金黴素;谷氨酸棒桿菌1299經紫外線誘變後,有的能產賴氨酸,有的能產纈氨酸,增加了產品的種類;土黴素產生菌經誘變後,選到了能減少泡沫的突變菌株,從而提高了發酵罐的利用率。誘變育種的不足是缺乏定向性。
雜交育種

不同基因型的品系或種屬間,通過交配或體細胞融合等手段形成雜種,或者是通過轉化和轉導形成重組體,再從這些雜種或重組體或是它們的後代中篩選優良菌種。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分離到具有新的基因組合的重組體,也可以選出由於具有雜種優勢而生長旺盛、生物量多、適應性強以及某些酶活性提高的新品系。雜交育種的方式因實驗菌株的生殖方式不同而異,如有性雜交、准性重組、原生質體融合、轉化、轉導、雜種質粒的轉化等;但是,選擇親株、分離群體後代的培養、擇優去劣和雜種遺傳分析的過程基本是相同的。雜交法一般指有交配反應的菌株進行交配或接合而形成雜種。這種方法適用范圍很廣,在酒類、麵包、葯用和飼料酵母的育種,鏈黴菌和青黴菌抗生素產量的提高,麴黴的酶活性增強等方面均已獲得成功。
體細胞融合是在不具性反應的品系或種屬間細胞融合和染色體重組,先用酶溶解細胞壁,再用氯化鈣-聚乙二醇處理原生質體,促使融合,獲得雜種。此法在工業微生物的菌種改良中有積極作用。
轉化和轉導首先應用於細菌,現已廣泛用於鏈黴菌和酵母菌等。隨著重組DNA技術的發展,重組質粒的構建和轉化系統的確立,已可將目的基因轉移到受體細胞內,得到能產生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生物活性物質(如疫苗、酶等)的株系。
微生物與釀造工業、食品工業、生物製品工業等的關系非常密切,其菌株的優良與否直接關繫到多種工業產品的好壞,甚至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質量,所以培育優質、高產的微生物菌株十分必要。微生物育種的目的就是要把生物合成的代謝途徑朝人們所希望的方向加以引導,或者促使細胞內發生基因的重新組合優化遺傳性狀,人為地使某些代謝產物過量積累,獲得所需要的高產、優質和低耗的菌種。作為途徑之一的誘變育種一直被廣泛應用。目前,國內微生物育種界主要採用的仍是常規的物理及化學因子等誘變方法。此外,原生質體誘變技術已廣泛地應用於酶制劑、抗生素、氨基酸、維生素等的菌種選育中,並且取得了許多有重大應用意義的成果。
4誘變育種
編輯

1.1物理誘變
1.1.1紫外照射
紫外線照射是常用的物理誘變方法之一,是誘發微生物突變的一種非常有用的工具。DNA 和RNA 的嘌呤和嘧啶最大的吸收峰在260nm,因此在260nm 的紫外輻射是最有效的致死劑。紫外輻射的作用已有多種解釋,但比較確定的作用是使DNA 分子形成嘧啶二聚體[1]。二聚體的形成會阻礙鹼基間正常配對,所以可能導致突變甚至死亡[2]。
紫外照射誘變操作簡單,經濟實惠,一般實驗室條件都可以達到,且出現正突變的幾率較高,酵母菌株的誘變大多採用這種方法。
1.1.2電離輻射
γ- 射線是電離生物學上應用最廣泛的電離射線之一,具有很高的能量,能產生電離作用,可直接或間接地改變DNA 結構。其直接效應是可以氧化脫氧核糖的鹼基,或者脫氧核糖的化學鍵和糖- 磷酸相連接的化學鍵。其間接效應是能使水或有機分子產生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可以與細胞中的溶質分子發生化學變化,導致DNA 分缺失和損傷[2]。
除γ- 射線外的電離輻射還有X- 射線、β- 射線和快中子等。電離輻射有一定的局限性,操作要求較高,且有一定的危險性,通常用於不能使用其他誘變劑的誘變育種過程。
1.1.3離子注入
離子注入是20 世紀80 年代初興起的一項高新技術,主要用於金屬材料表面的改性。1986 年以來逐漸用於農作物育種,近年來在微生物育種中逐漸引入該技術[3]。
離子注入時,生物分子吸收能量,並且引起復雜的物理和化學上的變化,這些變化的中間體是各類活性自由基。這些自由基,可以引起其它正常生物分子的損傷,可使細胞中的染色體突變,DNA 鏈斷裂,也可使質粒DNA 造成斷裂。由於離子注入射程具有可控性,隨著微束技術和精確定位技術的發展,定位誘變將成為可能[4]。
離子注入法進行微生物誘變育種,一般實驗室條件難以達到,目前應用相對較少。
1.1.4 激光
激光是一種光量子流,又稱光微粒。激光輻射可以通過產生光、熱、壓力和電磁場效應的綜合應用,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有機體,引起細胞染色體畸變效應、酶的激活或鈍化,以及細胞分裂和細胞代謝活動的改變。光量子對細胞內含物中的任何物質一旦發生作用,都可能導致生物有機體在細胞學和遺傳學特性上發生變異。不同種類的激光輻射生物有機體,所表現出的細胞學和遺傳學變化也不同[5]。
激光作為一種育種方法,具有操作簡單、使用安全等優點,近年來應用於微生物育種中取得不少進展。
1.1.5 微波
微波輻射屬於一種低能電磁輻射,具有較強生物效應的頻率范圍在300MHz~300GHz,對生物體具有熱效應和非熱效應。其熱效應是指它能引起生物體局部溫度上升。從而引起生理生化反應;非熱效應指在微波作用下,生物體會產生非溫度關聯的各種生理生化反應。在這兩種效應的綜合作用下,生物體會產生一系列突變效應[6]。
因而,微波也被用於多個領域的誘變育種,如農作物育種、禽獸育種和工業微生物育種,並取得了一定成果。
1.1.6 航天育種
航天育種,也稱空間誘變育種,是利用高空氣球、返回式衛星、飛船等航天器將作物種子、組織、器官或生命個體搭載到宇宙空間,利用宇宙空間特殊的環境使生物基因產生變異,再返回地面進行選育,培育新品種、新材料的作物育種新技術。空間環境因素主要有微重力,空間輻射,以及其它誘變因素如交變磁場,超真空環境等,這些因素交互作用導致生物系統遺傳物的損傷,使生物發生諸如突變、染色體畸變、細胞失活、發育異常等。
航天育種較其它育種方法特殊,是航天技術與微生物育種技術的有機結合,技術含量高,成本高,個體研究者或一般研究單位都難以實現,只能與航天技術相結合,由國家來完成。
1.1.7 常壓室溫等離子體誘變育種
常壓低溫等離子體(Atmospheric and Room Temperature Plasma)簡稱為ARTP,指能夠在大氣壓下產生溫度在25-40 °C之間的、具有高活性粒子(包括處於激發態的氦原子、氧原子、氮原子、OH自由基等)濃度的等離子體射流。ARTP技術作為一種新型的物理方法,在微生物誘變育種領域有著廣闊的應用前景。
等離子體中適當劑量的活性粒子作用於微生物,能夠使微生物細胞壁/膜的結構及通透性改變,並引起基因損傷,菌株出現遺傳物質損傷後,微生物啟動SOS修復機制,其誘導產生DNA聚合酶Ⅳ和V,它們不具有3ˊ核酸外切酶校正功能,於是在DNA鏈的損傷部位即使出現不配對鹼基,復制仍能繼續前進。在此情況下允許錯配可增加存活的機會。ARTP對遺傳物質造成的損傷,多樣性較高;又SOS誘導修復本身為容錯性修復,因此,ARTP多樣性的損傷將可能在修復過程中包容於DNA鏈中,在微生物進行復制修復時,其可能帶來多樣性的錯配可能。
ARTP應用於微生物突變育種,成本低、操作方便,沒有很多物理誘變設備(如離子束注入等)所需的離子或電子加速、真空和製冷等附屬設備;ARTP對遺傳物質的損傷機制多樣,具有較高的正突變率,突變性能多樣,對於真菌、細菌、藻類等都有效果;ARTP對環境無污染,保證操作者的人身安全,無論用何種氣體放電,其均無有害氣體產生。[1]
5化學誘變
編輯

2.1.1 烷化劑
烷化劑能與一個或幾個核酸鹼基反應,引起DNA 復制時鹼基配對的轉換而發生遺傳變異,常用的烷化劑有甲基磺酸乙酯、亞硝基胍、乙烯亞胺、硫酸二乙酯等。
甲基磺酸乙酯(ethylmethane sulphonate,EMS) 是最常用的烷化劑,誘變率很高。它誘導的突變株大多數是點突變,該物質具有強烈致癌性和揮發性,可用5%硫代硫酸鈉作為終止劑和解毒劑。
N- 甲基- N'- 硝基- N- 亞硝基胍(NTG) 是一種超誘變劑,應用廣泛,但有一定毒性,操作時應該注意。在鹼性條件下,NTG 會形成重氮甲烷(CH2N2),它是引起致死和突變的主要原因。它的效應很可能是CH2N2 對DNA 的烷化作用引起的[2]。
硫酸二乙酯(DMS) 也很常用,但由於毒性太強,目前很少使用。乙烯亞胺,生產的較少,很難買到。使用濃度0.0001%~0.1%,高度致癌性,使用時需要使用緩沖液配置。
2.1.2 鹼基類似物
鹼基類似物分子結構類似天然鹼基,可以摻入到DNA 分子中導致DNA 復制時產生錯配,mRNA 轉錄紊亂,功能蛋白重組,表型改變。該類物質毒性相對較小,但負誘變率很高,往往不易得到好的突變體。主要有5- 氟尿嘧啶(5- FU) 、5- 溴尿嘧啶(5- BU) 、6- 氯嘌呤等。程世清等[25]用5- BU 對產色素菌(分枝桿菌T17- 2- 39) 細胞進行誘變,生物量平均提高22.5%.
2.1.3 無機化合物
誘變效果一般,危險性較小。常用的有氯化鋰,白色結晶,使用時配成0.1%~0.5%的溶液,或者可以直接加到誘變固體培養基中,作用時間為30min~2d。亞硝酸易分解,所以現配現用。常用亞硝酸鈉和鹽酸製取,將亞硝酸鈉配成0.01~0.1mol/L 的濃度,使用時加入等濃度等體積的鹽酸即可。
2.1.4 其他
鹽酸羥胺,一種還原劑,作用於C 上,使G- C 變為A- T。也較常用,使用濃度為0.1%~0.5%,作用時間60min~2h。
此外,誘變時將兩種或多種誘變因子復合使用,或者重復使用同一種誘變因子,效果更佳。顧正華等[7]以谷氨酸棒桿菌ATCC- 13761 為出發菌株,經DMS 和NTG 多次誘變處理,獲得一株L- 組氨酸產生菌。
2、誘變劑
2.1 誘變劑的選擇
在選擇誘變劑時,需要注意誘變劑的專一性,即某一誘變劑或誘變處理優先使基因組的某些部分發生突變而別的部分即使有也很少發生突變。對誘變劑專一性的分子基礎不十分了解萬盡管有關的修復途徑必定對此有影響,但它們的關系並不那麼簡單,其它各種因素,包括誘變處理的環境條件也能影響突變類型。
工業遺傳學家很難正確地預言改良某一菌種時需要何種類型的分子水平的突變。因此,為了產生類型盡可能多的突變體,最適當的方法是採用幾種互補類型的誘變處理。遠紫外無疑是所有誘變劑中最為合適的,似乎可以誘導所有已知的損傷類型。採取有效、安全的預防方法也很容易。在化學誘變劑中,液體試劑比粉末試劑更易進行安全操作。的另一個不利因素是它有產生緊密連鎖的突變叢的趨勢,盡管這種效應在某些體系中能成為有利條件。最後,必須認識到可能某些特異菌系用某些誘變劑是不能被誘變的。當然這一點通過測定易檢出的突變體,如抗葯性突變體或原養型回復突變體的誘變動力學可以相當容易地得到驗證。[8]
2.2 誘變劑的劑量
從隨機篩選的最佳效果看,誘變劑的最適劑量就是在用於篩選的存活群體中得到最高比例的所需要的突變體,因為這會使在測定效價的階段更省力。
因此在菌株改良以前,為了決定所用誘變劑的最適劑量,並為突變性的增強技術打下基礎,聰明的做法通常是測定不同誘變劑處理不同菌種時的突變動力學。用高單位突變本身來測定最適劑量有時是不可能的,因為這種突變的檢測很困難。但如使用容易檢出的標記如耐葯標記,只要估計到方法的局限性,還是可以提供一些有價值的資料的。

⑹ 在現代微生物分類中應用了哪些新技術和新方法

經典分類、鑒定指標主要包括形態學指標,生理、生化反應指標,生態特性指標等。
在現代微生物分類中應用了一下幾種新方法、新技術(有些是方法,有些是思路或技術):
1、通過核酸分析鑒定微生物的遺傳型;
(1)、DNA鹼基比例的測定。即:(G+C)mol%值。
(2)、核酸分子雜交法。
(3)、rRNA寡核苷酸編目分析。
(4)、對微生物全基因組序列進行測定。
2、細胞化學成分用作鑒定指標;
(1)、分析細胞壁的化學成分;
(2)、分析全細胞水解液的糖型;
(3)、分析磷酸類脂成分;
(4)、分析枝菌酸;
(5)、分析醌類;
(6)、用氣相色譜分析
3、數值分類法(又稱統計分類法)。

每一方法或技術更詳細的闡明可以在專業網站或書籍上查詢。

⑺ 微生物學中哪幾項技術是獨特的簡述其原理和方法及對現代生物學發展所作的貢獻。謝謝!!!急求!!!

微生物工程工藝原理_電子書.rar免費下載

鏈接:https://pan..com/s/184QnDM-fZbtWDqAOzMsEKQ

提取碼:w5d8

「它應用微生物野生菌或工程菌為工業、農業、醫葯、環保等大規模生產服務的一門工程技術,它是直接建立在微生物工業基礎上的,伴隨著微生物工業的飛速發展而急速發展壯大起來的一門學科。由於微生物工業與化學工程的緊密結合使微生物工程又不斷的得到了新的發展。微生物工程已經涉及到了諸多領域,包括:生物化工原料的清潔生產、食品與飲料、醫葯產品、生物燃料、微生物採油、生物材料、磁性材料等。

⑻ 微生物學常用的接種技術有哪些各有何特點

細菌的接種方法有很多種,如劃線法、塗布法、傾注法、斜面接種法、液體培養基接種法、螺旋接種法等,其方法和應用各有不同。
一、劃線法:
此法主要用於菌種分純,獲得單菌落.

由接種環沾取少許待分離的材料,在無菌平板表面進行平行劃線、扇形劃線或其他形式的連續劃線,微生物細胞數量將隨著劃線次數的增加而減少,並逐步分散開來,如果劃線適宜的話,微生物能一一分散,經培養後,可在平板表面得到單菌落。

優點:可以觀察菌落特徵,對混合菌進行分離。

缺點:不能用於菌落計數。

二、塗布法:

此法主要用於菌落總數計數.

先將培養基熔化後趁熱倒入無菌平板中,然後用無菌吸管吸取0.1ml 菌液接種在已凝固的瓊脂平板上。再用無菌L 型玻璃棒將菌液在平板上塗抹均勻,將塗抹好的平板平放於桌上20~30min,使菌液滲透入培養基內,然後將平板倒轉,保溫培養,至長出菌落後即可計數。

優點:可以計數,可以觀察菌落特徵。

缺點:接種前需梯度稀釋,吸收量較少,較麻煩,平板不幹燥效果不好,容易蔓延。

三、傾倒法:

此法主要用於菌落總數的計數.

吸取1ml 菌液加入平板中,倒入已融化並冷卻至45~50℃的細菌培養基,輕輕轉動平板,使菌液與培養基混合均勻,冷疑後倒置,適溫培養。至長出菌落後即可計數。
優點:可以計數,較方便。

缺點:接種前需梯度稀釋,不能觀察菌落特徵,不適用於嚴格好氧菌和熱敏感菌。

四、斜面接種法:

此法主要用於保存菌種,或觀察細菌的某些生化特性和動力.

用接種環或接種針伸入菌種管內,挑取用來移種的菌落。伸入斜面培養管內,先從斜面底部到頂端拖一條接種線,再自下而上蜿蜒劃線,或直接自下而上地蜿蜒劃線。接種完成之後,用火焰滅菌培養管口,並塞上棉塞,置於37℃培養。

五、液體培養基接種法:
此法主要用於菌液比濁實驗

用滅菌接種環挑取菌落或標本,在試管內壁與液面交界處輕輕研磨,使細菌均勻得散落在液體培養基中。

六、螺旋接種法:
此法主要用於菌落總數計數
可以在無任何全部或中間稀釋的情況下快速細菌接種。對數減少的樣品容量以阿基米德螺旋線的形式被自動分注在旋轉式培養基表面。培養基上每一點的容量可以被知曉和校準。菌液的濃度可以通過培養皿上一定區域的菌落數量除以同區域樣品分注量來計算。

優點:螺旋接種法菌液無需稀釋(其他接種方法均需經過梯度稀釋才能計菌落數),自動化接種,效率高,可節省3/4 的耗材和時間。

缺點:產品成本高,適用於樣品量比較大的實驗。

⑼ 微生物四大技術

生物是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興起的一門新興的綜合性應用學科。所謂生物工程,一般認為是以生物學(特別是其中的微生物學、遺傳學、生物化學和細胞學)的理論和技術為基礎,結合化工、機械、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工程技術,充分運用分子生物學的最新成就,自覺地操縱遺傳物質,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內創造出具有超遠緣性狀的新物種,再通過合適的生物反應器對這類"工程菌"或"工程細胞株"進行大規模的培養,以生產大量有用代謝產物或發揮它們獨特生理功能一門新興技術。

⑽ 微生物技術有什麼

當前,由於環境污染,生態資源遭到破壞,農產品質量不斷下降,殘留污染物所帶來的「瓜不甜、果不香、菜無味」等致病致癌物質的增多,嚴重危害人類的生存,食品安全已成為日常生活中頭等大事.怎樣生產出無污染無毒副作用的綠色無公害食品,已成為各方探討的焦點.傳統種養殖方式受到新的挑戰,微生物技術的應用是改變這一現狀的有效途徑,是時代的選擇和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微生物是一類形體微小的單細胞或個體結構比較簡單的多細胞,甚至沒有細胞結構的低等生物,是眼看不見,手摸不著,有生命的微小生物,只有藉助於顯微鏡才能看到.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極為密切,每時每刻都以不同的方式影響著人類的生活.研究和應用微生物技術有助於消除環境污染,增進人類健康. 微生物分有益微生物和有害微生物,土壤中還有一種叫中庸微生物,中庸微生物是牆頭草,沒有立場和觀點,當有益微生物佔主導地位時,它即轉變為有益微生物.EM、AM、CM等有效微生物均屬有益微生物,是動植物和土壤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土壤中有益微生物是土壤中的衛士和工程師,它們不斷地分解著土壤中的有害物質,如化肥的殘留物質,農葯的殘毒及不能被植物根系直接吸收利用的其它物質.沒有微生物的不斷增值和分解,動植物就很難生存. Em有效微生物是日本琉球大學比嘉照夫教授20世紀80年代初期研製的一種新型高科技復合微生物菌劑,由五科十屬80多種有益微生物經過仔細篩選復合而成.主要有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等,光合菌以土壤接受的光和熱為能源,以根系的有機物或有害氣體(硫化氫)為食餌,產生氨基酸、核酸等代謝物,促進植物的生長發育,這些代謝物既可以直接被植物吸收,又可作為其它微生物繁殖活動的基質,提高植物的固氮能力.乳酸菌有很強的殺菌力,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加劇有機物的腐敗分解,減輕連作病害發生.酵母菌分泌激素,能促進根系生長和細胞分裂,還可以為其它微生物繁殖提供所需的基食.放線菌產生抗生素物質能抑制病原菌的繁殖,在和光合菌共生的條件下,放線菌的殺菌功效成倍提高,絲狀菌對土壤中酯的生成有良好的作用,並有分解消除惡臭的效果. 光合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線菌等有益微生物在應用過程中各自發揮著自身作用,光合菌在其中起主導作用,是其它微生物賴以生存的基礎.它們形成共存共榮的關系,抑制有害菌,增加有益菌,改善土壤環境,創造有利於作物正常生長發育的物質,阻礙抑制病害的發生.土壤中的微生物數量取決於土壤中的有機物質的含量和肥沃狀況,有機質越多,微生物繁殖越快,土壤越肥沃,植物越健壯,根系病害越少. 微生物技術在世界上15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廣泛應用,應用面積最大的有巴西、泰國、日本、朝鮮等.巴西用EM生物制劑治理了湖水的污染,朝鮮五分之四的農田應用EM生物技術解決了糧食問題.我國已有三十多個省市地區的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在研究和應用. 中國科學院院士辛德惠先生指出:「生物技術在提高農業、牧業、林業、水產業的生產能力,治理環境,創造優化新環境,人的保健方面,都有著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潛力,EM技術必將對我國高產、優質、低耗、高效地發展農業、凈化環境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方面做出難以估量的貢獻! 1.常規現代農業的現狀 1.1 長期以來,依賴化肥、激素,而且用量不斷增加,有機肥用量逐年減少,污染嚴重.據世農組織統計1950-1985年的35年世界化肥用量增加8.29倍,而穀物增產僅1.68倍,我國每年化肥總用量4000萬噸,用量增長幅度很大,而穀物增產由原來每公斤化肥挽回20公斤糧食下降到現在每公斤化肥只能挽回45公斤糧食.據有關資料報導我國氮肥的單季利用率僅30%,磷肥利用率10-20%,鉀肥利用率35-50%,大部分揮發和隨水流失,污染了江河湖泊和地下水.氮磷鉀比例不當造成土壤板結,保墒保肥能力降低,從而造成作物徒長,落花落果和耐貯性下降等.另外還造成燒根、熏葉以及硝酸鹽、亞硝酸鹽等致病致癌物質在農產品中的積累.有機肥用量逐年減少,1979年有機肥利用率40.5%,而到1997年有機肥利用率僅為19.6%.19年間有機肥利用率下降21.9%.專家指出,以生物肥料、生物有機肥和葉面肥為代表的新型肥料,其發展前景相當廣闊. 1.2 濫用農葯、抗生素等,農葯殘留不斷增加.我國每年農葯總用量達50萬噸,農葯大量應用的結果殺傷了大量的天敵和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土壤中的有害微生物增多,病原菌增加,導致病害越來越重.同時,由於殺傷了天敵,使次要害蟲上升為主要害蟲,目前有360多種害蟲對60多種農葯產生了抗性.病蟲害越重,農葯的噴灑次數和用量越增加,(有些菜農不吃自己種的菜)這樣,農產品的殘留不斷上升,據科技人員從上市蔬菜中檢查,1977年農葯殘留為36%,1998年上升為44%,1999年上升為54%,22年農葯殘留增加18%,和1977年相比農葯殘留增加50%. 1.3 農產品質量下降,「瓜不甜、果不香、菜無味」是農葯殘留所致,現代疾病也越來越多.近年來國內外科學家通過廣泛研究,發現抗生素在人體內的積累和抗葯性的增加將會對人類的健康帶來災難性的後果.蔬菜中的硝酸鹽含量不斷增加,特別是葉菜類,硝酸鹽,亞硝酸鹽又是致癌物質,嚴重威脅著人們的健康.農業的惡性循環直接制約著農業生產的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農葯化肥抗生素時代之後,將是一個嶄新的微生物制劑應用時代,楊振寧先生曾說:「二十一世紀是微生物世紀」. EM生物技術不僅是一種微生物,也不是只有某幾種特定的微生物,而是將許多種類的有用微生物作為一個功能群體來應用.如果學微生物的話,前景倒是不錯,畢竟我們國家欠缺這方面的人才,但是我國的基礎建設比較弱,以後應當出國深造一下,對在微生物上的發展有好處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學中有哪些獨特技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