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長江里最大的生物是什麼

長江里最大的生物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1-18 17:06:20

A. 長江滅絕動物名單

長江滅絕動物名單

長江滅絕動物名單,世界上有著多種多樣的生物,每一種動物都有各自的分布的地區以及獨特的生活習性,人們平時能接觸到的動物只有大自然中極少一部分而已,近些年來隨著人類活動范圍的擴大,一些動物的面臨著生存危機,下面一起來看看長江滅絕動物名單。

長江滅絕動物名單1

一、長江白鱘。

長江白鱘是長江中最古老,生活年歲最久遠的魚類,有據可查的生存時間大約是兩億五千萬年,它們見證了恐龍時代的結束,歷經歲月的磨難最終生存到了現代,長江白鱘體型很大,自古就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說法

而這其中的「象」指的就是長江白鱘,也就是說可以長到上萬斤,雖然目前有記錄以來捕撈到的最大的白鱘是一千多斤,但是在古代長江白鱘很有可能會長到這么巨大。白鱘成魚可長達七八米,游速迅疾,是肉食性魚類,因為在長江中處於食物鏈的頂端,也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等,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但是,由於航運的發展、水體污染,以及水利設施、人為捕撈等多種因素的影響,長江白鱘數量在近百年來銳減,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而2020年有學者正式宣告長江白鱘滅絕,而其真正的滅絕時間還要早幾年。

二、白暨豚。

白暨豚有著水中大熊貓的稱呼,可見人們對它們的重視和喜愛,白暨豚生存的歷史大概2500萬年時間,是長江中的大型魚類,也是唯一一種僅生活在淡水中的鯨類,生活在從南昌到上海長江入海口長達1700公里的水域中,後來由於環境的影響,白暨豚的生活環境主要集中在洞庭湖等水域中。

白暨豚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但遺憾的是,2004年人工飼養的最後一隻白暨豚琪琪死亡後,白暨豚再未被發現,2006年,六國科學家進行聯合考察後,在2007年宣告白暨豚功能性滅絕,直到現在,也再未發現有白暨豚出沒的蹤跡。

三、長江鰣魚

銀魚,刀魚,鮰魚,長江鰣魚作為長江四魚,曾經是資源非常豐富的魚類,長江鰣魚主要分布在近海的長江口,近年來數量稀少幾乎絕跡,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長江鰣魚也曾經和河豚、刀魚一起作為長江三鮮,在明朝時期甚至被明太祖朱元璋親自定為皇室貢品,由於種種原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長江鰣魚的數量就非常稀少了,如今更是罕見。

目前在長江中還有一種鰣魚,是來自東南亞的長尾鰣,也經常被一些人誤以為是長江鰣魚,而真正的長江鰣魚已經功能性滅絕了。

第二、目前屬於珍稀瀕危物種的水生魚類。

一、微笑天使--長江江豚

江豚俗稱江豬,是我國長江獨有的鯨豚類動物,在長江主幹道中曾經非常常見,如今,江豚屬於國家准一級保護動物,棲息於長江幹流以及鄱陽湖、洞庭湖中。江豚喜歡追逐波浪

所以經常有江豬逐浪的描述,但是,這也對江豚造成了一定的威脅,因為航運船隻在行進中會掀起波浪,引起江豚的追逐,很容易被螺旋槳傷害。和白鱀豚一樣,江豚也主要依靠聲吶回聲定位,輪船螺旋槳的聲音會誤導江豚,最終導致被螺旋槳絞死或者絞傷

統計

1991年,長江江豚數量是2700多頭。

2006年,國際聯合考察組經一個多月的調查發現,長江江豚數量已不足1800頭。

2012年,長江江豚的數量只剩下1200頭。

2018年7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調查報告中顯示,長江江豚的.數量為1012頭,為極度瀕危的水生野生動物。

二、揚子鱷

揚子鱷有著2、3億年左右的歷史,也是長江中僅次於白鱘的古老生物,是地球上生活在最北邊的鱷魚,有冬眠的習慣來避開寒冷的季節。是我國長江中特有的爬行動物,因為長江也被叫做揚子江,所以被命名為揚子鱷。是世界上現存的23種鱷類中最瀕危的物種之一,也是我國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目前國內已經建立了多個揚子鱷保護和繁育基地,人工飼養環境下的揚子鱷數量已經達到了兩萬多隻,目前已經成功野化的揚子鱷數量大約在兩百多隻,與華南虎一樣,缺乏合適的野生環境是揚子鱷野化的最大困難。

三、中國大鯢

也叫娃娃魚,是我國特有的物種,是世界上最大的兩棲動物,曾經廣泛分布在長江、黃河、珠江等流域的省份,1988年,中國大鯢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995年被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1998年被《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極危(CR)物種;2016年被《中國脊椎動物紅色名錄》列為極危物種。

由於長期的捕捉,野生的娃娃魚已經很少見,大多是人工養殖的,娃娃魚主要生活在水質比較清澈的河流中,在淺灘區域捕食,以螃蟹、魚蝦為食物,是淡水中兇猛的捕食者,最大可以長到2米多,叫聲奇特,如同小孩子的哭聲。

長江滅絕動物名單2

長江名貴魚前十名是什麼?

1、長江刀魚

刀魚素有「長江第一鮮」的美稱,每年春季3、4月是刀魚味道最為鮮美的時候,肉質細嫩,入口即化,兼有微香。正宗的長江刀魚是小眼睛、黃背、鱗片白亮,光澤度高,且魚身圓潤、有肚,整體白里透亮。價格幾百到上千的都有。

2、松江鱸魚

松江鱸魚是中國四大名魚之首,松江鱸魚雖然名字叫松江鱸魚,但並非是松江特產,以前我國黃、渤海和東海廣泛分布,但以松江秀野橋之鱸魚最為有名。

3、抗浪魚

抗浪魚是雲南省玉溪市撫仙湖的特產。它的體型很細小,長3-4寸,形如箭,魚身銀白色,喜棲於深水魚洞或沙礫中,由於這種魚喜歡逆流而上,因此被人們形象的稱為「抗浪魚」。

4、大理裂腹魚

大理裂腹魚又叫做大理弓魚,為中國特有種,分布於中國雲南大理洱海及其附屬水域。大理裂腹魚魚肉肥厚多脂,肉質細嫩,且籽多刺少苦膽小,非常鮮美。野生大理裂鰒魚已處於瀕危狀態,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5、長江鰣魚

長江鰣魚被稱為「魚中之王」,產於中國長江下游,以當塗至採石一帶橫江鰣魚味道最佳,素譽為江南水中珍品,古為納貢之物,為中國珍稀名貴經濟魚類,鰣魚與河豚、刀魚齊名,素稱「長江三鮮」。

6、大黃魚

大黃魚又名黃魚、黃金龍、桂花黃魚、黃瓜魚。其身體顏色為金黃色,肉質雪白細嫩,鮮美無比,可紅燒、清燉、生炒、鹽漬等,烹調幾十種風味各異的菜餚。

7、泰山赤鱗魚

泰山赤鱗魚是泰山泉水哺育的珍貴山區淡水魚,赤鱗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刺少,無腥味,營養價值高。相傳每逢古代帝王到泰山封禪,赤鱗魚便是御膳中的必備之菜。

8、黃唇魚

黃唇魚又稱金錢鮸、金錢猛魚、金錢鰵等。黃唇魚是中國特有魚種,主要分布在我國東海與南海北部。美國一家媒體公布了9種全球最貴食物,而黃唇魚赫然名列其中。

9、淮王魚

淮王魚又叫做淝王魚、鮰皇魚,產於淮河壽縣正陽關至淮南市鳳台縣黑龍潭段。是我國獨有的珍稀食用魚,形似鯰魚,呈鮮黃色,光滑無鱗,隨著季節和水溫變化其體色呈現淡灰、青白、粉紅三色交替變幻的生存狀態。

10、黃河鯉魚

黃河鯉魚鱗片金黃閃光,各鰭尖部鮮紅,脊有厚肉,內臟少,骨骼小,尤以色澤鮮麗、肉質細嫩、氣味清香而著稱。黃河鯉魚不僅風味足、肉質好,而且口碑一流,價格居高不下,和普通鯉魚簡直是天壤之別。

長江滅絕動物名單3

長江里有哪些魚

1、在長江的魚類中,鯉形目魚類占絕大多數,計有248種,占整個長江魚類種數的70。其次是鯰形目魚類,有37種,佔7 。長江的鯉形目魚類分屬於4個科,亞口魚科僅有胭脂魚一個種,鰍科有50種,鯉科181種,平鰭鰍科16種。

2、鯉科不但是長江魚類中最大的一個科,佔了總數的57 ,而且長江的主要經濟魚類,如鯉、鯽、青魚、草魚、鰱、鱅、魴、鯿、鯝、銅魚等,都屬於這個類群。

3、同時,鯉科中所有的11個亞科,在長江內都有分布。特別是適應於高原環境的裂腹魚亞科魚類,在長江水系多達24種。魚類是體被骨鱗、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

4、世界上現存已發現的魚類約三萬二千種,魚生活在水裡,分布在海洋和淡水中,海洋中生活著佔三分之二,其餘的生活在淡水中。

5、吃魚的好處:吃魚會使人變聰明。魚體內含有豐富的DHA,它們在人體內主要是存在腦部、視網膜和神經中,DHA不僅能維持人的視網膜的正常功能,而且有利於人的智力系統的發育。

6、吃魚有助於人體發育。魚肉中富含蛋白質,而豐富蛋白質是人生命的載體,具有均衡營養、調節體內水分平衡、提高免疫力等功效,可以有效的幫助幼兒、兒童及青少年生長發育。

7、常吃魚可以降低膽固醇。魚肉中所含的脂肪大多事不飽和脂肪酸,很容易被人體消化、吸收,從而降低體內膽固醇的含量,有利於身體健康。

在孕期每周都吃魚的話,未來嬰兒患上濕疹的幾率會下降43 。經常吃魚可降低血脂。常吃魚可以延緩衰老,還利於女士美容。魚體內營養豐富,含有人體所需的各種營養元素。

B. 長江中有什麼大型的生物或是動物嗎

有的。比如 江豚 ,是一種小型淡水鯨類。 揚子鱷 ,一種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鯊爬行動物。都是個頭比較大的。原來還有 白鰭豚 ,也是一種小型淡水鯨類,現在雖然還沒有宣布滅絕,但已經很多年沒有再發現了。

C. 長江白鱘屬於什麼

長江白鱘屬於什麼

長江白鱘屬於什麼,動物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大家都有了解到不少,我們中國的動物種類也是有很多的,但也有很多動物因為各種因素慢慢的走向了滅絕,以下長江白鱘屬於什麼。

長江白鱘屬於什麼1

一、長江白鱘是什麼?

白鱘,又稱中華匙吻鱘或中國劍魚,是匙吻鱘科白鱘屬魚類。其體長梭形,上下頜均有尖細的齒,為吻長劍狀,吻部則由前到後逐漸變寬。體無骨板狀的大硬鱗,僅在尾鰭上緣有一列棘狀鱗,背部為淺紫灰色、腹部及各鰭略呈白粉色。

白鱘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亦是中國特產稀有珍貴動物,屬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有「水中大熊貓」之稱,主產於中國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干支流中,錢塘江和黃河下游也有發現。

二、長江白鱘為什麼宣告滅絕?

長期以來,受攔河築壩、水域污染、過度捕撈、航道整治、挖砂採石等活動的影響,長江水生生物的生存環境已經日趨惡化,生物多樣性的指數在持續下降,珍稀特有物種資源已全面衰退。白公式豚、白鱘、鰣、鯮等物種已多年未見,中華鱘、長江江豚等物種極度瀕危。

由於環境變化,已經沒有了白鱘生存的自然條件。自2003年至今,相關人員就沒有再發現過白鱘了,也沒有其人工養殖的個體存留。

以上就是關於長江白鱘的介紹,白鱘原來分布在海河到錢塘江之間的各大河流,現在主要在長江流域,以及黃海、渤海和東海等近海海域。大的白鱘多棲息於幹流的深水河槽,善於游泳,常游弋於長江各江段廣闊的水層中;幼魚則常到支流、港道、甚至長江口的半鹹水區覓食。

長江白鱘屬於什麼2

長江白鱘是什麼魚

白鱘是距今一億五千萬年前中生代白堊紀殘存下來的極少數遠古魚類之一,分布極為狹窄,全世界只有我國才有,也被稱作「長江白鱘」。主要集中分布在長江流域一帶,被譽為「長江中的活化石」,極具學術研究價值,屬我國一級保護野生動物。白鱘又稱「象魚」,是淡水魚家族中的第一號「巨人」,身長可達7米,體重可達700多公斤,其壽命一般在30年左右。

白鱘有個明顯的特徵:頭部特長,占體長的1/3,小個體約占體長的1/2,布有梅花狀的感覺器——陷器。吻延長,呈劍狀,其腹面具短須一對。眼甚小。

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頜均具細齒。鰓孔大,鰓膜後緣尖。體表光滑無鱗。棲息於江河中下層,有時進入大型湖泊。白鱘是長江中僅次於中華鱘的大型古老魚類,長可達二三米以上,由於生態環境惡化,白鱘分布區逐漸縮小,數量逐年減少,個體越來越小。白鱘是典型的肉食性魚類,食物包括魚類、蝦蟹等。

四川漁民有「千斤臘子,萬斤象」的說法。「象」指的是長江白鱘,據說它可以長到上萬斤。白鱘體型碩大,游速迅疾,被稱為「水中老虎」「中國淡水魚之王」,它也是世界十種最大的淡水魚之一。

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是在17年前

科研人員搶救瀕危物種白鱘。

白鱘最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是2003年大年初一。當年1月23日,中國水產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的專家在四川宜賓南溪江段救助了一尾白鱘。之後,專家們給白鱘裝上超聲波跟【蹤】器放流長江,但是宜賓江段水流速太大,加上灘險,跟蹤船觸礁後信號丟失。等到跟蹤船修復之後,信號再也沒能找回來。

是什麼導致了白鱘的滅絕?

白鱘的滅絕人為原因必定必不可少。作為曾經的水產資源,在很長一段時間了,它一直被過度捕撈食用。然而白鱘的性【成熟】時間將近7到8年,人工飼養一直不成功,因此也未能留下細胞、受精卵、組織等結構。

長江各段水電站的建設將長江分割成為數段,上下游的白鱘不能夠互通,將原本種群數量較小的它們分割得更小。

白鱘本是大型食肉動物,活動范圍減小意味著它可供選擇的捕食區域減小,無法遇到充足的食物。而相互分割的小的區域對於白鱘之間的繁殖也造成了一定阻礙。

長江流域還有那些瀕臨滅絕的物種?

長江魚王:中華鱘

中華鱘是中國特有古老珍稀魚類,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和「活化石」。據介紹,2013年、2015年、2017、2018年,研究機構都沒有監測到長江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2019年仍在監測中,總體來說野生中華鱘生存狀況不容樂觀。

水中的大熊貓:白鰭豚

白鰭豚是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小型鯨類,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數量就急劇下降,1983年被列為保護動物,1986年估計數量還達到了300頭,到2002年為止普查到的白鰭豚數量不超過50頭,說它是水中大熊貓,但它比大熊貓更瀕危,是全球極度瀕危的12大動物之一!2007年的《皇家協會生物信箋》中正式公布白鰭豚功能性滅絕。

就在2018年4月18日,有社會組織宣稱在長江蕪湖段板子磯水域拍攝到疑似白鰭豚照片,再度引起關注。之後我國農業農村部立即組織淡水豚類研究專家進行了辨識,但因清晰度不夠不能確認,又緊急組織有關專家人員並邀請志願者代表一同前往發現水域進行應急考察,但是仍然一無所獲。

這讓大家看到了希望,白鰭豚可能在野外仍然沒有滅絕!

最小的鱷魚之一:揚子鱷

揚子鱷是現存鱷類中體型最小,行動最遲鈍,性情最溫和的鱷魚,現存數量非常少,已經瀕臨滅絕,不過因為揚子鱷的`生活特性,安徽宣城建立了唯一的揚子鱷保護區——宣城揚子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在1980年產下了中國第一批幼鱷。揚子鱷在保護區中繁殖後代,在人類精心保護下,種群數量逐漸擴大!

微笑女神:長江江豚

江豚通常棲於淡水與海水交互海域,它也能在的淡水中生活,喜歡單獨活動,分布在長江中下游一帶,以洞庭湖、鄱陽湖以及長江幹流為主,2013年被列為《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極危物種,2017年5月9日,長江江豚升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長江實施十年禁漁計劃

農業農村部近日發布關於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范圍和時間的通告。通告明確,長江流域水生生物保護區,自2020年1月1日零時起率先實行全面禁捕;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保護區以外天然水域,最遲自2021年1月1日零時起實行暫定為期10年的常年禁捕,其間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產性捕撈。這一空前嚴格的禁漁措施,為長江流域擺脫「無魚」困境帶來了希望。

希望在人類的保護下,長江會越來越美,越來越清澈,這些瀕臨滅絕的精靈們有一天能重新暢游長江。

長江白鱘屬於什麼3

長江白鱘被正式宣布滅絕!以後在野外,我們真的看不到它們了嗎?

隨著全球氣候的變化以及人類活動的持續影響,世界上幾乎每時每刻都存在著物種滅絕的威脅。7月21日,素有「中國淡水魚之王」長江白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正式宣布滅絕,這個信息對於我們來說無疑是非常震驚和無比惋惜的。

那麼,一個物種在自然界中,處於什麼狀態、滿足什麼條件,才會被判定為滅絕呢?被宣布滅絕以後,是否意味著以後再也看不到它們的身影了呢?

依據什麼判定生物滅絕

生物學中,關於一個物種滅絕的確定,其實是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從廣義上來看,一個物種滅絕表示地球上該物種的最後一個個體死亡。而從狹義上看,是該物種在50年內都沒有在野外被發現,因此狹義的物種滅絕也叫作「野外滅絕」。此次長江白鱘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滅絕,實質上是狹義上的「野外滅絕」。

這兩種針對物種滅絕的區分方式,從本質上看是有著很大的差別的。狹義上的滅絕僅僅指代的是在純粹自然環境下的野外滅絕,而廣義上的滅絕既包括野外狀態下的生物滅絕,同時也包括人工圈養下的物種滅絕。

在實際操作上,廣義上的滅絕很難進行確認,因為我們基本上無法判定一個物種最後一個個體在哪裡,是什麼時間消失的,因此只能劃定一個時間區間(比如50年),如果在這個時間段內,沒有在野外發現這一物種個體存在和行動的蹤跡,即判定該物種滅絕了。

長江白鱘屬於野外滅絕

長江白鱘從生物學分類上看,隸屬於硬骨魚綱鱘形目匙吻鱘科白鱘屬,一般成年個體身長都能達到2米以上,有的甚至能突破7米,體重普遍能達到300公斤左右,是全球體型最大的淡水魚之一。長江白鱘在地球上存在的歷史非常悠久,其祖先白鱘可以追溯到距今1.2億年之前的白堊紀早期,其歷史僅次於長江中另外一種稀有魚類-中華鱘,這兩種魚都屬於鱘形目。

由於長江白鱘的體形較大、屬於固定居所的淡水魚類,繁殖能力比其他魚類要弱,因此受自然環境的變化影響最為敏感。從我國建國以後,長江白鱘的數量就不怎麼豐富,在89年的時候,我國將長江白鱘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於1996年和世界上其他10幾種鱘魚一起,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極度瀕危動物」。

最後一次在長江中發現長江白鱘活體案例,是發生在2003年,當時在四川宜賓江段一條活體長江白鱘被漁民誤捕,最後放生了。

在此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更新的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評估報告中,因為未能在長江流域發現長江白鱘的增殖放流種群的幼魚,因此經綜合評估,確認長江白鱘的狀態為「野外滅絕」。

近年來,我國不斷加大長江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在實施長江大保護的大背景下,相關部門圍繞長江流域生態修復、落實休養生息政策、中華鱘等稀有物種保護等措施,長江流域的水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提升,物種多樣性得到了明顯提升。

但是,對於本來數量就已降低到維持物種存在的極限標准以下、自然繁殖基本終止狀態的長江白鱘來說,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並沒有完全逆轉其數量越來越低的情況,這說明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實質性恢復,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

是不是以後我們再也看不到長江白鱘了?

這倒也未必。最明顯的一個例子,就是我國的華南虎,這是我國特有的一個虎種,也是世界上現存的6個老虎亞種之一。在100多年前華南虎幾乎遍布我國的大江南北,但是目前在野外已經連續50年沒有發現它們了,因此華南虎也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宣布為已經滅絕的物種。

不過,從上世紀50年代開始,我國的一些動物園和生物養護機構,意外地從野外捕獲了幾只華南虎,經過多年的養護和培育,我國華南虎的數量已經增加到100多隻。由於過度依賴人類的養護以及近親繁殖的影響,這些華南虎的野性大大降低,野外生存能力大幅下降,因此還沒有一隻能夠成功重返山林。

從這個事例可以看出,一個物種被宣布滅絕,僅僅是在野外一段時間內沒有看到它們的身影,但並不意味著已經從地球上消失。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野外滅絕」並不能完全說明一個物種徹底從地球上消失,而更像是判定一個物種珍稀程度的標准,達到「野外滅絕」的物種,其珍稀程度已經遠遠高於「極度瀕危」級別。

拿長江白鱘來說,雖然其野外種群從一開始的極危到現在的被宣布滅絕,但是人工養殖和培育的仍然有很大一批。

從2011年開始,我國的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就把長江白鱘人工繁殖作為一項重要課題,經過數年的努力,長功實現了營養強化和溫度刺激為主的生殖調控體系,使人工養殖長江白鱘的技術越來越成熟,每年成功孵化的長江白鱘數量都在5萬只左右。只不過這些孵化的長江白鱘,還不能直接投放到長江自然環境中,需要人工創造的環境加以養殖和培育。

雖然我們現在還能看到人工養殖的長江白鱘,但是該種群的野外滅絕,無疑再次給我們敲響了警鍾,今後我們既要通過一系列的搶救性措施,來保護和扭轉淡水生物多樣性喪失的趨勢,同時也更需要謀劃和採取更為系統性、科學性的措施來解決生物多樣性下降的長期威脅。

長江白鱘的野外滅絕,說明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目標需要我們每個人去參與和實踐。

D. 長江白鱘仍然存在

長江白鱘仍然存在

長江白鱘仍然存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對全球的鱘魚進行了再評,有著「中國淡水魚之王」之稱的長江白鱘被正式宣告滅絕,但是還有些人會認為長江白鱘仍然存在,一起來看看。

長江白鱘仍然存在1

中國長江又一特有物種——長江白鱘被宣布滅絕,沒能跨入2020年。國際學術期刊《整體環境科學》(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日前在線發布的一篇研究論文(pre-proof)透露了這一消息。

該論文的通訊作者是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首席科學家、研究員危起偉博士,論文的第一作者是張輝博士。

研究人員在該論文中稱,預計2005-2010年時,長江白鱘已經滅絕。該論文的預校樣(pre-proof)於2019年12月23日在線發布。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評估為「極危」等級。

白鱘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最大體長可達7米。四川漁民有句話,叫「千斤臘子萬斤象」——「臘子」指中華鱘,「象」,指的就是白鱘。這是個大傢伙。

實話實說,白鱘其貌不揚。它的頭、體背部和尾鰭均為青灰色,只有腹部為白色。白鱘光禿禿的,身上沒什麼覆蓋物,只在尾鰭上葉長著一種叫硬鱗的原始鱗片。

它長了一個又長又尖的吻,於是也被古人稱作「象鼻魚」;嘴在頭的腹面,口中只有一排細小的牙齒。盡管如此,白鱘依然兇猛能吃,專吞各種小魚。白鱘的鰓蓋大、嘴大,但是眼睛很小,小到有點滑稽,長在口前方近頭背處。

白鱘的尾巴也很有個性——它是歪的,尾脊骨彎向上方。如果解剖白鱘,你還能發現,它的脊椎很原始,由圓棒狀的脊索支撐身體,全身大部分骨骼是軟骨。這些身體結構都在提醒你——它真的很古老。億萬年的光陰在白鱘身上停滯下來。有化石研究表明,白鱘科種類最早的化石可見於晚侏羅紀。

中華鱘在長江產卵,之後會帶著幼魚去往外海;但白鱘不同。它的一生基本上都在長江度過,最多到長江口游一游。白鱘的產卵場分布於金沙江下游和重慶以上的長江幹流,成熟個體在繁殖季節前有上溯洄遊的習性。

作為一種長得不算出眾的巨大魚類,白鱘是「沉默」的。除了跟長江打交道的漁民,大多數公眾很難見到活體白鱘;它又沒有「中華鱘」那樣響亮的名字。看不到,不了解,對它的命運,也就更少人牽掛。

種群數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白鱘只生活在長江。作為處在長江食物鏈頂層的旗艦物種,它的數量本就不多,更容易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生態環境惡化,生物資源衰退,高密度航運,水利工程,違規設置的電網和滾鉤……這一切,都讓白鱘的處境日益艱難。

2002年12月11日,有漁民在長江南京下關水域誤捕一尾體長330厘米、體重116公斤的雌性白鱘。這條白鱘傷勢嚴重,身上有數把滾鉤,下齶部還有一條長約22cm的傷口。

這是近10年來世界上發現的唯一一條活體白鱘。當時國家農業部指令,不惜一切代價予以搶救。

然而,2003年1月初,這條白鱘還是宣告死亡。專家們努力了一個月,沒能將其救活。當時的媒體寫道:誰也不知道這是不是地球上最後的白鱘。

2009年,IUCN對長江白鱘物種瀕危等級的評估結果是「極危」。但這些年來,長江白鱘始終未在漁民和科學家們的苦苦搜尋中現身。沒人能想到這可能是人們最後一次發現長江白鱘。失去這一條魚,也失去了整個物種。

網友感嘆:我們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白鱘滅絕」的消息令人痛心:

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通告,從今年起在長江幹流和重要支流除水生生物自然保護區和水產種植資源保護區以外的天然水域實施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所以實現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迫在眉睫。

長江是中國重要的生態寶庫,分布有水生生物4000多種,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在1988年國務院批準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涉及長江流域魚類9種,分別是一級保護動物白鱘、中華鱘、長江鱘。

除長江白鱘滅絕外,中國特有的中華鱘、長江鱘仍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評估為「極危」等級(status)。2017年和2018年,農業農村部陸續啟動《中華鱘拯救行動計劃》和《長江鱘拯救行動計劃》。

據新浪微博@人民日報,長江十年禁漁計劃實施,這將是長江史上最大規模休養生息。古人雲: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但因過度捕撈,長江已陷「無魚」境地。

魚要放生,人要反思。竭澤而漁則無魚,尊重規律則無虞,魚的興與衰,本質是大自然為發展亮起的指示燈。給長江十年休整期,長江能還世界一片生機。

長江白鱘仍然存在2

魚類「活化石」

從未遇見,聽聞已是久別。對於我們大多數人而言,長江白鱘就是這樣珍稀的物種,但如今最後一尾長江白鱘也沉沒在滾滾長江水中。

長江白鱘又名「琵琶魚」、「鮪」,因為吻部非常長,像大象的鼻子,因此又被稱作「象魚」、「象鼻魚」,屬於匙吻鱘科。

古書曾對白鱘的外形進行了精煉的概括,

「鮪口在頜下,長鼻軟骨者也。」

長江白鱘的頭部佔到了體長的三分之一,吻部像極了象鼻子,從前到後逐漸變寬。中國發行的《鱘》郵票就生動形象刻畫處白鱘矯健又強勁的身軀。

值得一提的是,匙吻鱘科魚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5億年前。那段時期是顯生宙最長的白堊紀時期。白堊紀的氣候相當暖和,海平面變化大,匙吻鱘科魚類也快速繁衍。但是,由於第四紀冰期,環境劇烈變化,只有亞洲長江白鱘和北美洲密西西比河長吻鱘(又名密西西比河匙吻鱘)存活下來。本文所講述的就是亞洲長江白鱘。

亞洲長江白鱘是我國最大的淡水魚,生活在長江中上游地區,屬於中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它們是長江流域中僅次於中華鱘的大型古老魚類,體長達2~3米,體重在200~300公斤之間,是體型最大的淡水魚類之一。

但由於生態環境在不斷惡化,長江白鱘活動區域越來越少,數量逐漸稀少,個體也越來越小,因此白鱘又被稱作「水中大熊貓」。

但是,隨著最後一尾長江白鱘的死亡,長江白鱘也只能成為影片上的存在。

如今只剩下白鱘的標本

白鱘身為我國最大的淡水魚,堪稱「淡水魚之王」。它們逃過了第四紀冰期引起的劇烈環境變化,在擁有無數天敵的世間存活了1.5億年。

可是就是這么古老的生物卻沒能活過2020年的新年。

當人們在慶祝新年新氣象的時候,最後一尾長江白鱘卻沉沒河底,宣告著長江白鱘的滅絕。現在,讓我們共同探尋長江白鱘滅絕的原因。

長江發現的白鱘的屍體

首先是長江白鱘的繁衍問題。數據顯示,白鱘在自然水域中,從魚苗期到具備繁衍能力的時期,需要的時間是七年以上,並且體型越大的白鱘,懷卵量和繁衍能力就越強。

可是,盡管白鱘一次的產卵量可以超過20萬粒,魚卵的孵化成功率卻很低。一部分是被天敵吃掉了,另一部分則是剛孵化出後,不適應周邊不斷惡化的環境而走向死亡。

其次是人類過度捕撈,使白鱘數量急劇減少。如果說,第四紀冰期引起的劇烈環境變化是白鱘的`第一難,那麼人類的過度捕撈則是第二難。

20世紀六十年代之前,長江白鱘的數量仍然處於平衡狀態。

20世紀七十年代,白鱘的數量就開始急劇減少,不少人為了利益竭澤而漁。遠遠望去,長江江面上是密集的漁船,「電毒炸」、「絕育網」使得長江白鱘被大量捕撈。甚至部分黑心漁民連剛孵化出的魚苗都不放過。

接著是長江白鱘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受破壞。隨著工業化、城市化加速推進以及鄉鎮企業的快速發展,在長江沿岸高樓大廈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的同時,長江流域水污染問題也日益凸起。

尤其是長江中下游水域,水體富營養化、白色污染、水生態失衡問題格外嚴重。

這不僅給人類生存環境帶來巨大挑戰,更是給長江流域水生動物帶來滅頂的威脅。

長江白鱘無論產卵、繁衍,還是生存,都極依賴周邊的環境。隨著長江流域水資源被嚴重污染,長江白鱘的數量也急劇下降。

然後是長江白鱘食物短缺。上文提到過,在第四紀冰期,只有北美洲密西西比河長吻鱘和亞洲長江白鱘得以倖存。

兩者都是同一時期的物種,但食性截然不同。長吻鱘是濾食性魚類,長江白鱘卻是肉食性魚類,並且是長江流域水生動物食物鏈中層。

人類的過度捕撈和長江環境的惡劣變化,影響的並不只是長江白鱘,還有許多其他水生動物。這導致長江白鱘食物數量急劇減少,長江白鱘過上了食物短缺的生活,數量自然也就減少了。

最後的原因是人們攔江築壩。長江白鱘是洄遊型魚類。自從長江流域修築水壩、修築發電設施後,長江白鱘和其他洄遊型魚類的生長和繁衍能力都受到嚴重破壞。

長江白鱘的滅絕已成為我們無力更改的事實,誰能想到存活了1.5億年的長江白鱘,沒能跨過2020年的新年呢?

當最後一尾長江白鱘,沉沒河底,白鱘在長江里悄然絕跡。長江白鱘似乎用生命向人類演奏了一曲悲歌。

它們似乎在遺憾,遺憾人類為什麼沒有早點採取行動挽救自己。《呂氏春秋》中曾提到過「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明年無魚」。

然而,人類卻無視老祖宗的勸導,自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就開始瘋狂捕撈魚類,甚至連剛孵化出的魚苗都不放過。

人們真的應該早早採取行動挽救魚類,更應該在發生竭澤而漁之時就開始制止。只是人類開始意識到應該保護長江流域魚類的時候,為時已晚。

1993年,長江白鱘功能性已經滅絕,預計2005年就是長江白鱘滅絕之時。

我們難以想像,長江白鱘是如何面對身邊的夥伴一個個走向死亡的,徒留自己孤獨地面對身邊渾濁的江水。長江白鱘硬撐了五年,還是沒能等到被挽救。

我們如今已經無法再拯救長江白鱘,但我們可以拯救長江流域中其他瀕危生物。優先保護滅絕風險最大的物種是緊迫的,人類也採取了相應的措施。

2021年1月1日,長江正式開始實施「十年禁漁」政策。禁漁區域包含三類,第一是水生生物保護區,第二是長江及其重要支流,第三是其他重點水域。人們堅信「十年禁漁,方才有魚」。

這里有人會提出質疑,明明長江實行十年禁漁,為何沒過多久,就又開始大量捕撈?

其實這是因為在人們的保護下,一些恢復速度較快的食草魚類和雜食魚類健康成長、快速繁衍。

這導致這些魚類數量急劇增加,但是河、湖具有最佳適宜的承載量,一旦超過這個范圍,水資源就會惡化,因此人們才開始生態捕撈。

並且生態捕撈只涉及禁捕試點區的幾個湖庫,對長江、漢江幹流,國家依然實施著最嚴格的禁漁政策。

現如今,人類越發重視人與生物、人與自然和諧共處。在人類的保護下,雖說一些生物的瀕危狀況仍未改變,但是種群數量大幅度下降的情況已經得到改善。

我們要好好向長江白鱘告別,吸取教訓,盡全力保護其他瀕危動物,防止一些動物變成瀕危動物,我們也實在是不願讓後人再次經歷「從未遇見,聽聞已是永別」的情景。

長江白鱘仍然存在3

長江白鱘滅絕!下一個會不會是中華鱘

世界93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

全球瀕危物種紅色目錄更新報告

宣布白鱘滅絕

長江鱘野外滅絕

這一消息迅速登上微博熱搜第一

據IUCN官網最新報告

全球現存的26種鱘魚均面臨滅絕威脅

IUCN全球鱘魚再評估結果顯示

約2/3的鱘魚種群處於極度瀕危狀態

圖片來源:WWF世界自然基金會

它們曾與恐龍同時代生活

鱘魚族群是進化樹上的獨特單元。大熊貓祖先始熊貓化93的地質年代才800萬年,鱘魚化石則可追溯到中生代三疊紀,也就是說它們曾與恐龍同時代91活,是真正的「水中活化石」。

現存鱘形目魚類多數形體碩大,曾經的「世界最大淡水魚」白鱘最長可達7.5米,中華鱘體長可達4米。鱘魚大部分是「溯河產卵洄遊型」,分布於北半球的大江大河和近岸淺海地帶較廣闊的水面。作為海洋與河流信息和物質交流的重要紐帶,它們成為生態狀況的指示性物種,也是衡量北半球水生生物多樣性的可靠指標。

「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類群」

近幾個世紀以來,人類活動不斷加劇,鱘魚自然種群急劇衰退,瀕臨滅絕,被稱為「世界上最受威脅的類群」。

全球范圍內,鱘魚面臨的主要威脅包括:野生魚子醬和魚肉非法貿易帶來的捕撈,水壩阻斷遷移路線,不可持續的沙石開采破壞產卵場,以及棲息地喪失。

IUCN鱘魚專家組成員、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所研究員、武漢長江中華鱘保護中心發起人危起偉將白鱘和白鱀豚進行了對比:「白鱘和白鱀豚生態習性不同,一個在長江上游繁殖,一個棲息地主要在長江中下游,但是它們滅絕的命運與時期卻差不多,這並不是偶然事件,更是深刻教訓,其它長江水生生物萬不可重蹈覆轍。」

中華鱘怎麼樣了?

長江旗艦物種中華鱘,近年來種群數量也在持續衰退,1988年就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2010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物種。

人工繁殖及放流一直是中華鱘物種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截至去年,包括中華鱘研究所在內的多個機構,30多年來共放流中華鱘700萬尾以上。

2019年5月22日宜賓的長江鱘野外種群重建活動。圖片來源:WWF世界自然基金會

然而研究人員表示,珍稀特有物種的恢復十分艱難,他們仍在與時間賽跑,盡量緩解野生資源衰減對中華鱘種群繁衍的不利影響。

「目前,長江珍稀魚類保育中心連同配套建設的中華鱘精子和組織細胞儲存庫運行日趨良好。可以基本確保中華鱘不走白鰭豚滅絕的老路,物種永遠延續。」中華鱘研究所黨總支書記、副所長李志遠說。

保護長江物種

我們一直在努力

E. 長江中最大的魚叫什麼

中華鱘(AclpenserSinensisGrdy)中華鱘系我國特產魚類,體紡錘形,體表披五行硬鱗,吻長,口腹位,歪尾。這是一種海棲性的洄遊魚類,每年9—11月間,由海口溯長江而上,到金沙江至屏山一帶進行繁殖。孵出的幼仔在江中生長一段時間後,再回到長江口育肥。每年秋季,當中華鱘溯江生殖洄遊時,在各江段都可捕到較大數量的中華鱘,故有「長江魚王」之稱。成體的中華鱘體大而重,雄體一般重68—106公斤,雌的130—250公斤,據稱,最高的記錄竟達500公斤。中華鱘產卵量也很大,一條母鱘一次可產百萬粒魚子,只是成活率不高,最後成魚的仍為少數。

F. 三峽水庫蓄水差不多20年了,你覺得如今裡面最大的魚能有多大

不說長江,就拿我家後山的小水壩說事,5年前幾個外地老闆來投資養魚,項目黃了後水壩就荒廢了幾年無人打理。

前年夏天,村裡兩個去干農活的年輕人,耐不住天氣炎熱下水游泳,但沒過半小時,其中有一個感覺猛的被拖拽了一下,小腿一陣劇痛,嗷嗷大叫游上岸後,才發現小腿流著血。

仔細一看,小腿上一拍密密麻麻的魚類牙齒咬痕,兩人驚魂未定跑回家,他們斷定是被水裡的大魚襲擊了。

後來這個事傳開了,有村民去那個水壩養鴨子,發現成年的鴨子過段時間就少好幾只,找遍了附近都沒有,彷彿「死無全屍」。 之前還以為是有人半夜偷走了,知道有一天他親眼目睹了 一張血盆大口,把一隻成年的大鴨子直接吞下並潛入水中的場景 ,至於這條魚真面目是什麼?文末再給大家揭曉。

「潛水出蝦蟹,深海藏蛟龍」,這個道理一點都不假。 長時間無人干預的水壩,都有能一口吞下鴨子、咬人皮開肉綻的巨大魚類, 更何況蓄水20多年的長江三峽大壩?因而三峽蓄水20年,理論來說肯定存在大魚,這和以下3方面因素有關:

1994年三峽水電站工程動工,直到2006年才竣工,自此長江被攔腰截斷,三峽水電站也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

大壩建成後,自然而然的形成了1084平方公里的水庫,最深的地方能達175米,庫存容量高達393億立方米! 雖然這阻絕了很多魚類洄遊繁衍,但另一方面它們也能在水庫中肆無忌憚的生長。

大壩的功能就是蓄水、防洪,另一種層面上也是給魚類攔截了一個無人干預的人工養殖大水庫。 本身長江體量巨大,面積廣闊,河流長度排名世界前列,已經是魚類天堂了, 再加上這20多年的蓄水下,長江水庫中的魚類就有了更大生長的資本。

長江里有大魚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助力因素是: 從2020年開始,長江開始實施禁漁令,未來十年內不得生產性捕撈,違法垂釣,否則都將違法入刑。

這幾十年來,長江流域的魚加速了消亡步伐,人們無限制毒魚、電魚、捕魚、炸魚、水域污染摧殘下,很多稀有魚類已經滅絕了,如長江白鱘,就沒能邁過2020年,在我們的時代宣告滅絕。

可見,魚類加速滅亡的原因,來自於人類活動和環境污染。 所以,禁漁令落實下,長江的魚類將會得到很好的保護,水質也會改善,這會讓裡面的魚能夠安穩地生存十年,那麼沒有天敵、沒有人類干預下,魚就可能長得很大了。

就像是澳大利亞大陸與世隔絕、沒有天敵、環境適宜、人類干擾少,所以那邊的動物體型都很龐大的原理一樣, 禁漁十多年後,長江的大魚體型一定會超乎人們想像。

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有424中魚類,特有魚類就高達183中,除了常見的青魚、草魚、鯽魚等,還有很多中華鱘、江豚以及叫不上名字的淡水魚類。

或許是進化和基因的原因,不同的魚體型都是存在臨界點的,一般到達成年後很難再生長。 但即便如此,也抵不住長江魚類眾多,里邊很多稀有大型淡水魚, 體重就可以輕松突破一百公斤。 因而,長江里魚類資源如此豐富,必定存在大魚。

那麼,問題來了,在以上3種前提下,長江里最大的魚能長到多大?

回答這個問題不難,只要知道長江里的魚類,體型的上限大概是多少,再結合一些人們檢測觀察、捕撈到的數據,就可以得出模糊的答案了。

長江的魚類眾多,但很多體型上限就擺在了那裡,長到成年最大幾斤重的魚類佔比很多。 目前顯示,長江最大的魚類為「鱘」類。它們是和恐龍同時代的「活化石」,原始生物這個標簽和它們最接近(眾所周知,原始生物體型都很龐大)。

之前,長江最大魚類是「長江白鱘」,資料記載最大的白鱘能長到7米長,體重最重有907公斤,但很遺憾它們已經宣告「滅絕」了, 從2003年一個漁民誤捕了一條達3.52米、重160公斤的白鱘後,人類在之後的十幾年間,再也沒見過它們的身影。

長江白鱘在地球生活已經1.5億年了,但自2020年後,它們不再是長江最大的魚類。 而中華鱘自然登上了這個「寶座」,因為這是目前長江已知體型上限最高的魚類。 由於身上帶著同樣「原始」生物的加成,中華鱘的體型極限比很多淡水魚要大。

(中華鱘)

資料記載,中華鱘體重在50~300公斤左右,最大的中華鱘長5米,體重600公斤,這應該是目前長江流域現存最大的淡水魚了。 只是 它的身影,卻不是那麼輕易就捕捉到的,但深不可測的長江流域,是否還存在更大的鱘魚,就不得而知了。

最大的淡水魚類名單里,還有一種巨型鯰魚家喻戶曉。 它們亞洲、歐洲都有分布,在我國的水域也很常見。

襲擊我們村兩個小伙的,就是其中一種野生鯰魚。由於水壩荒廢太久,裡面的鯰魚肆無忌憚生長,最大的已經超過百斤,能輕松將雞鴨一口脫下,兩個小伙誤闖水壩,對活物敏感的鯰魚,就把他們當成獵物了。

這種魚類可怕之處在於它們體型能長很大,到了成年後體型不僅不受限制,還會繼續往上長,只要環境適宜、食物充足,它們就可能長到200~300斤。 如果沒有天敵,生長不受干擾,那麼它們極限能長到多大,給人留下了十足的想像空間。

例如湄公河的鯰魚,最大能長到2.7米長,重586斤,雖然體長和鱘魚有較大的差距,但在體重上已經咬得很緊了。 而長江流域是有鯰魚分布,人們稱之為「長江大口鯰」,這種以腐肉為食,對環境不挑剔的魚類,在長江十年禁漁後能超越鱘魚,雖然幾率不大,但還是存在可能的。

長江目前最大的魚類,是中華鱘,它們的淡水魚之王,從2020年白鱘宣布滅絕後「登基」,成為長江最大的淡水魚

但淡水魚之王的寶座,很多魚類也垂涎,例如鯰魚就是中華鱘的競爭對手。雖然現在記錄的鯰魚沒有中華鱘大, 但十年禁漁期後,生長規律違反常理的野生鯰魚,能否和中華鱘一較高下,成為長江最大的淡水魚類,還需要拭目以待呢!

在討論「長江最大的魚有多大」同時,這也是在進行一種反思。因為長江近年環境污染加劇,不節制的人類活動讓很多魚走向瀕危,甚至是滅絕! 再這樣下去,長江會有更多的魚類絕跡,中華鱘或許就是下一個,那以後看見大魚就成為一種奢望了。

所以這啟示我們響應10年禁漁號召,保護好長江母親河,讓人與自然和諧共存,後代子孫同樣能目睹、感受自然界的震撼。

2014年11月,張先生和他的妻子兩人正常的出去捕魚,在走到某一段水域以後,網上突然傳來了巨大的動靜,收網的時候漁網都被撞破了好幾個大洞,這魚的力氣還非常的大,是一個大傢伙,差一點還把他們夫婦拽到水裡去呢。

很快,那條魚就浮出了水面,能看清魚的模樣,張先生好像意識到了什麼,突然停止了收網的動作,原來這是一條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中華鱘。但是他們也不敢冒然的解開網,怕傷到了中華鱘,於是就打電話給了當地的漁政部門,讓專家過來鑒定和檢查。

最後經過鑒定,這是一條雌性的中華鱘,長3.3m,重700斤,而且處於壯年,這是目前基人們所見最大的存活的長江中華鱘了吧,應該是剛從海裡面回來想要產卵,現在處於懷孕階段,好在報告及時,這條中華鱘並沒有受到太嚴重的傷害,在相關部門的救治下,很快就恢復了過來,但是由於長江環境的破壞,並沒有第一時間讓它回長江去,而是讓它在修養一段時間,最後等完全好了之後再把它放回長江。這應該算是長江流域目前最大的魚了,不過由於大壩的阻隔,應該只能在下游出現了,水庫裡面應該是沒有的。現在野生中華鱘也是出於非常瀕危的情況,如果長江環境一直沒有改善的話,長江中華鱘就會有滅絕的危險。

這是一種跟恐龍一個時期的魚類,最大可以長達750cm,是中國最大的淡水魚類,因為它的吻部跟大象的鼻子非常像,所以大家也叫它象魚。可惜的是,現在這種魚已經被宣布滅絕了。在2019年12月23日正式宣布滅絕,事實上外2013年之後,就沒有見到過中華白鱘多蹤跡了,以後還能不能見到就不知道了。隨著環境的改變,越來越多的魚類走向消失。

我覺得裡面是有上百斤的大魚存在的,為什麼這么說呢,我們來分析分析。長江的上游,曾經有人捕獲到200斤的巨型大鯉魚,也有人捕抓到300多斤多大青魚,這證明了在長江這條古老的大河裡面還是有許多巨大的「古老」生物的。同時,還有人見到一條3米多長的巨型生物,後來經過研究調查,發現這是一條巨型的鯰魚。種種現象都表明,長江裡面是有許多魚類能突破本身的限制,長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地步,即便是我們常見的幾種家魚,也能長到上百斤重。

因此,我認為長江水庫裡面,即便沒有了白鱘,中華鱘這些大型的魚類,也會存在一些巨大的普通魚類。

為什麼裡面的魚可以長這么大呢? 我們那鯰魚為例。鯰魚多正常壽命是70年,而且是一種一直吃一直長的魚類,一般生活在水底層,這是一種無限製成長的魚類,曾經俄羅斯就有人捕獲到一條幾米長,上百斤種的大型鯰魚,跟長江裡面的這種鯰魚是同一個品種,為六須鯰魚。所在在長江水庫這個資源豐富,水質也不算差的環境計較,完全有可能存在巨大的鯰魚存在的,你覺得呢?

長江大壩的修建,耗資巨大,經歷的時間也很長,修建了一個非常有象徵意義的巨型大壩,大壩的修建從長遠來看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對於防洪灌溉和生態環境的治理方面以及發電供電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重大的成績,大壩的功績毋容置疑。

然而,在對我們有利的同時,對長江裡面的魚類卻產生了非常嚴重的影響,特別是洄遊類的魚類,影響更加嚴重,就拿中華鱘來說吧,它們平時是生活在長江入海口裡面的,這里有非常豐富的食物,供它們生長發育。但是到了繁殖的季節,它們會回到長江的上游金沙江一代產卵繁殖,但是由於大壩的修建,阻斷了它們回去的路,因此每年的產卵量大大減少了,這也是中華鱘越來越少的原因了。中華白鱘的滅亡跟這個也有很大的關系吧。

同時大型船隻的活動,以及無休止的捕魚活動,對魚類的生活也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好在現如今出台了長江禁止捕魚10年的計劃,希望這個能給長江的魚類有一個更加好的生活環境,能順利的生長發育吧。大家也要好好愛護環境才行,不然的話會有許多珍惜的物種,因為我們的不懂,而一步步走向了滅亡之路。

最後總結一下,目前長江流域最大的魚類應該還是我們的「水中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中華鱘了,而三峽水庫裡面最大的魚的話,這個就比較難確定了,不過估計應該會有上百斤的大魚存在的,你覺得呢?

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工程,該工程從1993年啟動,到2009年完全竣工,歷時16年,建成後形成了一個 全長2335米、蓄水高度175米、庫容393億立方米,總面積達1084平方千米的人工湖泊-三峽水庫。 從竣工到今天,已經過去了12年之久了,有一個問題許多小夥伴非常的感興趣,那就是 蓄水如此之久的三峽水庫中有沒有大魚?最大的魚有多大了? 今天我們就來解開許多小夥伴的這個疑惑。

三峽大壩位於長江上游,而長江是亞洲第一大河。長江是由幹流、支流、湖泊、濕地等多個生態系統共同組成的一個獨特的生命系統,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繁榮的河流之一。不過,在自然災害中,水災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三峽大壩的設立有效地控制了水災的形成,保護了附近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同時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水力發電站,它的存在一方面減少了環境的污染,一方面為人民提供了大量的能源。但是,凡事有利有弊,三峽大壩從開始籌建至今,水利工程專家與生態專家的爭論就沒有停止過,這是因為三峽大壩確實會對原有的水生態造成破壞。而這個問題就跟我們今天要討論的「 魚有多大 」有很大的關系。

長江作為我國的母親河,其水域中有豐富的魚類資源。據統計,長江流域中魚的種類就多達 400多種,其中純淡水魚約350種,特有魚類多達156種。 在眾多的魚類中,最大的無疑就是有著「 長江魚王 」之稱的 中華鱘 了。中華鱘是一種古老的魚類,它們早在恐龍還沒有出現的三疊紀就已經出現在了地球上,而且在幾億年的演化中,中華鱘依然保留著古老的特徵(魚骨介於硬骨魚和軟骨魚之間),是活化石物種,被稱為「水中大熊貓」。

作為一種大型的魚類,中華鱘的壽命可達40年,在這40年內,中華鱘能夠長到 5米長、500多公斤的體重,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魚。

中華鱘是一種 洄遊型魚類, 它們會在海洋中生活 9-18年,達到性成熟後,從河口向長江流域洄遊。 中華鱘的繁殖地位於長江上游,已知的中華鱘的產卵點多達22個。但是從1981年,葛洲壩建立後,就阻斷了中華鱘的洄遊通道,造成了海洋中的中華鱘只能在葛洲壩下游產卵,而原本在上游的中華鱘無法回到海里,只能在長江中生存。但是,對於洄遊性魚類,它們是無法一生都生活在長江中的,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可能存在於三峽水庫中的中華鱘也消失了。

因此,最大的淡水魚中華鱘逐漸的走向了消亡,而三峽水庫所在位置中原本最大的魚類也更換了。

除了中華鱘外,原本體長可達3米,體重210公斤以上的白鱀豚也逐漸的消失了,雖然目前白鱀豚的保護級別為「 極危 」,但是從07年開始,在長江流域中就沒有發現過它們的身影了,基於這個前提,我國將白鱀豚定義為「功能性滅絕」。可能出現在三峽水庫中的另一員「大將」也消失了。(值得一提的是白鱀豚是哺乳動物,不是魚類,我們這里簡單的提一下主要是說明目前長江流域的生態情況)

除了以上兩種動物外,大型的魚類就要從 達氏鱘、胭脂魚 中找了。首先達氏鱘是長江流域中比較常見的一種大型魚類,再結合達氏鱘是一種偏底棲型魚類,而且還是一種定居性的魚類,所以在三峽水庫也是有存在的。從目前已知的捕撈數據看, 最大的達氏鱘體長1米左右,體重11公斤左右。

其次是胭脂魚。胭脂魚同樣是長江流域中比較常見的一種魚類,雖然尤其前些年的過度捕撈數量已經驟減,但是在我國科學家們的努力下,通過人工繁殖放養,它們已經恢復了一定的野生種群。與達氏鱘的習性相似,胭脂魚也是一種定居型魚類,它們在封閉的水域中也可以生存,最關鍵的是它們原本的棲息地就在長江的上游。

在今年的5月份,江西省水產科學研究所在長江湖口水域科研監測時,發現了該水域有史以來最大的胭脂魚,該魚全長87厘米,體長70厘米,體重13.5斤。當然,這並非胭脂魚的最大數據。目前已知的最大的胭脂魚是於2021年9月14日,在涪陵長江大橋由一位偷獵者捕獲到的,經過測量發現,這條胭脂魚 體長達到了1.3米,體重為26.5公斤,並且是一條雌性待產的胭脂魚。

寫在最後

三峽水壩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工程,不過這些水利工程都有一個弊端,那就是會將魚類的自然棲息地碎片化,甚至會阻斷一些魚類的洄遊通道,從而影響魚類的生存。其中,中華鱘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沒有水壩的話,現在三峽水庫所在的位置中最大的魚類就是中華鱘。但是,如今最大的魚最有可能就是體長1.3米的胭脂魚了。

當然,為了重新的恢復長江的生態,我國已經開啟了10年的禁漁期,而且在水壩上通常也設有魚類洄遊通道,這一點程度的給了魚類再次繁衍生息的時間和條件。因此,在禁漁期結束後,三峽水庫最大的魚可能就會被刷新。

大應該是很大。沒有人去捕撈。我更關心好不好吃。個人覺得不好吃太大。可能會柴。更主要是家裡沒有這么大的鍋[大笑]

反正建國以後的動物不能成精

目前長江流域最大的魚類應該還是我們的「水中熊貓」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長江中華鱘了,而三峽水庫裡面最大的魚的話,這個就比較難確定了,不過估計應該會有上百斤的大魚存在的。

最大有多大這個不知道、但是我前幾年和老闆去釣魚的時候看見別人吊到過一條長1.4米的魚、說實話那是我現實中見到的最大的魚了

遠的不說,就我們村後邊山上有個小水庫。

八十年代以前,人們為了村裡種稻田方便用水,於是集合村裡所有人一起將2座山之間攔了起來,形成了一座小水庫,按其面積估摸著有10畝地。

工程量在當時是很大的,這個工程也造福了我們村裡和我們村下邊的人們,好幾次乾旱天我們村裡的水稻都能得到豐收,真的是造福後人的工程。

從2000年後起,村裡的人們時不時會放些魚苗到水庫中,由於是防旱救田的應急水庫,從來也是保持著有水在裡面的。

村裡喜歡釣魚的人都經常去水庫過把癮,阿強哥便是那個癮最大的一個,經常是去水庫一釣就是一天,功夫不負有心人,去年阿強哥在水庫中釣起了一條巨無霸,一條重達20斤的鯰魚,據阿強哥說,當時他差點都被這大魚給拖下水庫去了,好在一起釣魚的人幫忙才把這大魚怪給制服。

這魚全身長有1米多,張開嘴可以將成年人的2個拳頭吃下,確實讓人望而生畏,阿強哥因為這個也成了釣魚界紅人,在我們周邊幾個村都知道他的光榮事跡。

這事之後村裡人都議論,水庫中應該有比這個還大的魚,水庫存在的年份已經有差不多40年了,其中只有1994年乾旱時見到了水庫不足1米深,這些年都保持著有3—4米深的水,所以很多人猜測說,應該會有超過40斤的大魚。

相比三峽水庫,我們村裡的這個只能算是芝麻般的小溝溝了,三峽水庫之大可以看看下面的數據:

2003年6月,三峽工程首次蓄水,壩前水位達到135米

2006年9月,三峽工程實行第二次蓄水,成功蓄至156米水位

2008年9月,三峽工程開始首次175米試驗性蓄水,當年水庫水位達到172.8米。

2009年8月,長江三峽三期樞紐工程最後一次驗收——正常蓄水175米水位驗收獲得通過。

2009年9月,三峽工程第二次啟動175米試驗性蓄水,當年水庫水位達到171.43米。

2021年9月,三峽水庫175米蓄水工作正式啟動,待蓄水量68億立方米

從上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如此龐大的水域生存,已經成為了魚類生活和繁殖的「天堂」了。

加之基於三峽水庫的重要性,國家對水庫的生態環境也是非常重視,進行一系列措施保護水庫生態環境,像:生活垃圾和污水排放問題的監督,垂釣、捕魚的控制,禁漁期的設立等等,都保障了魚兒的生存繁衍。

水庫中的魚類雜多,各式各樣,不僅有常見的青魚、胖頭魚、草魚等,還有像白鱘、中華鱘和長江鱘等大型的珍稀魚類,據不完全統計水庫魚的種類大約有400多種。

曾有人在庫區捕到過400多斤的青魚,而這還不是最大的魚,淡水魚中最大型魚有白鱘、中華鱘,由於之前人類的過度捕殺白鱘已經在我國滅絕,它最大可達上萬斤,身長可到十幾米,猶如一部大貨車。

現三峽水庫中能猜到最大的魚就只有中華鱘了,中華鱘如果十年間安全生長,是可以達到500公斤以上的。

所以推測,三峽水庫中最大的魚會超過500公斤,體長會超過6米。(以上純屬猜測)

五米左右吧。

可能有3.7米

G. 我想知道長江的生物有多少

整個長江水系,包括各附屬湖泊,共分布有魚類350種,其中終生在淡水中生活的純淡水魚有324種之多,大大超過我國其他江河的淡水魚種類數(珠江有淡水魚239種,黃河僅有150種)。長江的魚類中,有10種是過河口洄遊性魚類,如降河洄遊的鰻鱺、松江鱸,溯河洄遊的中華鱘、鰣魚等;另外還有16種是主要在河口區鹹淡水生活的種類,但在下游的淡水中經常可尋覓到它們的蹤跡,如鯔、suo、花鱸等。至於偶爾在河口見到的海產魚類,就不能算作長江的魚類了。
在長江的魚類中,鯉形目魚類占絕大多數,計有248種,占整個長江魚類種數的70.8%。其次是鯰形目魚類,有37種,佔10.7%。長江的鯉形目魚類分屬於4個科,亞口魚科僅有胭脂魚一個種,鰍科有50種,鯉科181種,平鰭鰍科16種。鯉科不但是長江魚類中最大的一個科,佔了總數的51.7%,而且長江的主要經濟魚類,如鯉、鯽、青魚、草魚、鰱、鱅、魴、 鯿、鯝、銅魚等,都屬於這個類群。同時,鯉科中所有的11個亞科,在長江內都有分布。特別是適應於高原環境的裂腹魚亞科魚類,在長江水系多達24種,而其他發源於青藏高原的河流,通常僅分布這一亞科魚類的少數幾種。�
國家重點保護的魚類處境堪憂�
十年前經國務院批准發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列為保護對象的魚類共15種,除2種海產魚類外,在13種淡水或過河口洄遊性魚類中,長江水系分布有9種。並且,在列為一級保護對象的4種魚中,長江便有3種,即中華鱘、達氏鱘和白鱘。分布在長江水系的6種二級保護魚類是:川陝哲羅鮭、泰嶺細鱗鮭、胭脂魚、金錢(魚巴)、花鰻鱺和松江鱸魚。十年來,這些魚類的情況如何,是人們十分關心的問題。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的溯河洄遊性魚類,最大個體重達550公斤,平時生活在我國東部沿海,性成熟後洄遊入江河繁殖,產卵場主要分布在長江,另在珠江也發現有少數中華鱘產卵。在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修建前,中華鱘的產卵場位於長江上游幹流和金沙江的下段,由於葛洲壩樞紐的阻隔,不能溯游到上游產卵場的中華鱘,在緊接葛洲壩下的宜昌長航船廠至萬壽橋附近約7公里江段上,形成了新的產卵場,面積大約330公頃。為了補償葛洲壩工程對中華鱘的不利影響,成立了宜昌中華鱘研究所,從1983年起每年向長江放流人工繁殖的幼鱘,但由於培育技術和養殖規模的限制,每年只能培育出長度為8~10厘米、重3~5克的達到設計規格的幼鱘1萬尾左右。因此,中華鱘種群的補充,主要依靠在宜昌產卵場自然繁殖的幼鱘。中華鱘的產卵期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當長江三峽工程建成運行後,10月份水庫將大量蓄水,將水庫水位從145米提高到175米,使下泄流量顯著減少,10月平均流量從建壩前的18980米�3/秒減少到11090米�3/秒,減少了41%,這將使本來就不大的中華鱘宜昌產卵場的面積進一步縮小,使中華鱘的自然繁殖受到更為不利的影響。今後應加強對中華鱘的保護工作,對用於人工繁殖和科學試驗親鱘的捕撈數量和捕撈地點、時間,應嚴格限制,切實保護沿江和河口區的幼鱘,擴大中華鱘人工繁殖放流的規模,讓中華鱘這一珍稀物種永遠生存下去。
達氏鱘和白鱘都是純淡水魚類,前者主要棲息於上游江段,而後者在全江的幹流和主要支流的下游都有分布。目前這兩種魚的數量已非常稀少,特別是白鱘,每年只見數尾。迄今只在金沙江的下段發現這兩種魚的產卵場。在長江水電開發規劃中將要興建的金沙江向家壩水利樞紐,將使這兩種魚的大部分產卵場被淹沒在水庫內,如何切實保護他們,應及早認真考慮。�
川陝哲羅鮭是長江特有的一種淡水鮭類,目前僅分布於岷江支流大渡河、青衣江和漢江支流襄河等山川溪河,喜棲息在水質清澈、水溫較低的水域中。由於森林砍伐、水土流失,破壞了棲息地的生態環境,加上未加限制的隨意捕捉,這種魚的分布區顯著縮小,數量減少。現每年僅能見到少數幾尾,而最早發現這種魚的岷江上游,已見不到它的蹤跡了。建議將川陝哲羅鮭由二級調整為一級保護動物。�
滇池金線(魚巴)(《名錄》上稱「金線(魚巴)」),分布於雲南的滇池。滇池在七十、八十年代引入長江的「四大家魚」時,帶進了(魚旁)(魚皮)、蝦虎魚、黃(魚幼)』等魚類,又引入了太湖短吻銀魚。這些小型魚類在滇池中迅速繁殖,喧賓奪主,大量吞食滇池金線(魚巴)等當地土著魚類的魚卵和魚苗,加上滇池水質污染日益嚴重,滇池金線(魚巴)的生存受到嚴重威脅。�
大量的特有種亟待加強保護�
這里所說的特有種,亦稱土著種,是一些僅在長江或長江的某一江段、支流、湖泊內生存,而在其他江河未曾發現的種類。長江魚類中,有142個特有種,占魚類總數的40.6%。這些特有物種,由於所適應的生境不同,或由於生態的隔離,它們在長江水系內的分布也呈現出區域性。長江上游的特有種數量最多,計有112種,長江中、下游有21種,同時出現於上游和中、下游的有9種。在各主要支流或湖泊,都有其獨自擁有的特有種,如上游的支流岷江有長須裂腹魚、四川(魚兆),沱江有成都lie、彭縣似(魚骨),嘉陵江有嘉陵裸裂尻魚,烏江有烏江副鰍;上游的湖泊程海有長鰾雲南鰍、程海(魚白),滇池有滇池球鰾鰍、多鱗白魚、滇池金線(魚巴),瀘沽湖有厚唇裂腹魚、小口裂腹魚等等。在長江中下游洞庭湖水系的湘華鯪、湖南吻(魚巴),漢江的大鱗黑線can、短吻鰍(魚它),鄱陽湖水系的江西鰍(魚它),以及鄱陽湖、梁子湖等湖泊中的團頭魴、似刺鯿(魚句)等,都是各自的特有種。長江不但有大量的特有種,而且還有一些魚類特有的屬,如鰍科的球鰾鰍屬、山鰍屬,鯉科的(魚句)鯽屬、近紅(魚白)屬,平鰭鰍科的似原吸鰍屬、後平鰍屬等。
這些特有的屬和種,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有一些種類還是產地的主要經濟魚類,具有巨大的經濟價值。圓口銅魚在上游幹流的產量占很大比重,一般占總漁獲量的20%,在個別江段可高達50%。長鰭吻(魚句)、厚頜魴、岩原鯉等在上游干支流也有一定產量。中游的梁子湖等湖泊中出產的團頭魴,以其肉味腴美而古今馳名,自六十年代以來,已將這種魚馴化為人工養殖對象,現市場上出售的「武昌魚」,便是團頭魴。在科學研究上,特有魚類的學術價值是無法取代的。川陝哲羅鮭是一種冷水性的鮭科魚類,其近緣種哲羅鮭現分布在高緯度的黑龍江、額爾齊斯河等水系。從這一特殊的分布現象,反映了川陝哲羅鮭是在第四紀冰期氣候變冷時從北方擴散來的,冰期結束後停留在海拔較高、水溫較低的河流中生存下來,並分化為現在的物種。這是從魚類的分布反映歷史上氣候變化的一個很好的例子。稀有(魚句)鯽是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屬新種,是一種低等的鯉科魚類,通過近十年的研究,正在將它培育成一種有廣泛應用價值的魚類實驗動物。這種小型魚類,具有特殊的繁殖生物學特點和能夠耐受低溶氧、高二氧化碳的生理機能。在實驗室內,水溫14℃以上時,這種魚每隔四、五天產一批卵,全年都可繁殖,可隨時為研究工作提供魚卵和仔魚,並且生長4個月便達到性成熟進行繁殖,因而一年可傳三代,是進行遺傳學、發生生物學、魚病學、環境科學研究工作較理想的實驗材料。
大量的特有種,是長江魚類資源的特色,也是大自然遺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保護物種資源、保護生物多樣性,應當特別重視保護這些特有物種。他們的分布區狹小,對棲息生境要求嚴格,人類的生產活動,如修建水利工程、水質污染、過度捕撈、盲目引種等等,容易對他們造成傷害。事實上,目前有一部分特有種已處於漸危或瀕危狀態,種群數量稀少,處境岌岌可危。�
需要建立自然保護區對特有魚類進行保護

H. 長江「中華鱘」是一種什麼樣的生物

中華鱘是硬骨魚綱、鱘形目、鱘科、鱘屬的魚類,常見個體體長0.4-1.3米,體重50-300千克;最大個體體長5米,體重可達600千克。是長江中最大的魚,故有「長江魚王」之稱。

中華鱘所屬的鱘魚類都是在距今約1.4億年的中生代末期的上白堊紀出現的,是非常古老的魚類,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也是活化石,有「水中大熊貓」之稱。

中華鱘主要分布於中國長江幹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其他水系如贛江、湘江、閩江、錢塘江和珠江水系也偶有出現。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是魚類的共同祖先——古棘魚的後裔,距今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和恐龍生活在同一時期。

中華鱘由於它們自身所具有的一系列原始特徵,表現出它們既是介於軟骨魚類(鯊魚等)與硬骨魚類之間的類群,又是硬骨魚類中較原始的類群,在魚類演化史中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中華鱘在分類上佔有極其重要地位,是研究魚類演化的重要參照物,在研究生物進化、地質、地貌、海侵、海退等地球變遷等方面均具有重要的科學價值和難以估量的生態、社會價值。

但由於種種原因,這一珍稀動物已瀕於滅絕。2010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將其升級為極危級(GR)保護物種。保護和拯救這一珍稀瀕危的「活化石」對發展和合理開發利用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都有深遠意義。

中華鱘

閱讀全文

與長江里最大的生物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