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什麼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什麼食源性致病微生物

發布時間:2023-01-21 20:22:06

Ⅰ 污染食品微生物的來源

食品安全是全球廣泛關注的問題,在影響中國食品安全的諸多因素中,微生物污染高居首位。根據中國衛生部通報,在我國1990~1999年間發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食物中毒居各類食物中毒病原的首位,是威脅中國食品安全的頭號殺手。2007年報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食物中毒的人數占總數的58.86%。
1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特點及其危害性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通常由一些致病微生物引起,主要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3類。由於微生物具有較強的生態適應性,食品原料在種植、收獲、飼養、捕撈、加工、包裝、運輸、銷售、保存及食用等眾多環節都可能被微生物污染。同時,微生物具有易變異性,未來可能不斷有新的病原微生物威脅食品安全和人類健康。相較於其他化學污染來說,食品易受微生物污染的特點是與生俱來的,由於微生物在空氣、水、人體等環境中無所不在,這使其成為食品加工過程中無法杜絕污染的因素之一。可以說,現代食品安全管理中,微生物污染是頭等大事,食品生產者必須足夠重視,才有可能將其危害控制在安全水平之下。
1.1 細菌性污染
細菌性污染是涉及面最廣、影響最大、問題最多的一類食品污染,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所有食物中毒中具有普遍性並極具爆發性。細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發生,具有易發性和普遍性等特點,對人類健康有較大的威脅。
引起食品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有沙門氏菌、副溶血性弧菌(Bibrio parahemolyticus)、志賀菌(Shigella)、葡萄球菌等。近年來,變形菌屬、李斯特菌(Listeria)、大腸菌科、弧菌屬(Vibrio)引起的食品污染呈上升趨勢:美國1999年沙門氏菌發病1400萬例,住院16430人,死亡582人,損失達23億美元,其中96%的患者由於攝入受污染食物而被感染;1992年印度爆發霍亂弧菌(Vibrio comma)O139中毒事件,波及孟加拉、巴基斯坦等許多國家;1996年5~8月,日本爆發大腸桿菌O157中毒事件,中毒人數過萬,死亡11人;1999年在美國、2000年在法國也發生過李斯特菌中毒事件……根據美國食品和葯物管理局(FDA)統計,2000~2005年,美國共有470人因飲用生牛奶而感染埃希氏大腸桿菌,總共發生中毒事件18起,涉及16個州。我國食品的細菌性污染現象也非常普遍,其主要是由蠟樣芽孢桿菌(Bacillus cereus)、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門氏菌等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1.2 真菌性污染
真菌在發酵食品行業的應用非常廣泛,但許多真菌也會產生真菌毒素,從而引起食品污染。尤其是20世紀60年代發現具有強致癌性的黃麴黴素以來,真菌與真菌毒素對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各方重視。真菌毒素不僅具有較強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還具有致癌、致畸、致突變性,如黃麴黴(Aspergillus flavus)、寄生麴黴(Aspergillus parasiticus)產生的黃麴黴素,麥角菌(Claviceps purpurea)產生的麥角鹼,以及雜色麴黴(Aspergillus versicolor)、構巢麴黴(Aspergillusnilans)產生的雜色麴黴素等。真菌毒素的毒性可以分為神經毒、肝臟毒、腎臟毒、細胞毒等,如黃麴黴素具有強烈的肝臟毒,可以引起肝癌。
常見的產毒真菌主要有麴黴(Aspergillus)、青黴(Penicillium)、鐮刀菌(Fusarium)、交鏈孢霉(Alternaria)等。由於真菌生長繁殖及產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溫度與濕度,因此真菌性食物中毒往往有較為明顯的季節性和地區性。在我國北方地區食品中黃麴黴素B1污染較輕,而長江沿岸和長江以南地區則較重。有調查發現,肝癌等癌症的發病率與當地的糧食霉變現象有一定關系。
1.3 病毒性污染
與細菌、真菌不同,病毒的繁殖離不開宿主,所以病毒往往先污染動物性食品,然後通過宿主、食物等媒介進一步傳播。帶有病毒的水產品、患病動物的乳/肉製品一般是病毒性食物中毒的起源。同細菌、真菌引起的病變相比,食源性病毒引發的疾病更加難以得到有效治療,且更容易爆發流行。
常見食源性病毒主要有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輪狀病毒(Rotavirus)、諾瓦克病毒(Norwalk)、朊病毒(Prion)、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等,這些病毒曾經或仍在肆虐,造成了許多重大的疾病群發事件。1988年初,上海市區居民因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而導致甲型肝炎爆發流行,發病人數達30萬;由朊病毒引起的瘋牛病於1986年首先在英國被確認,迄今為止,全球共有100餘人死於這一病症,據估計,西歐已有50萬人被瘋牛病病毒所感染;自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疫情爆發以來,全球各地不乏有死亡病例報道;美國目前每年約有2300萬例諾瓦克(諾如)病毒性胃腸炎。
針對以上的微生物污染,冠宇儀器對應自主生產的儀器有菌落總數檢測儀、真菌毒素檢測儀等,可以對常見污染指標進行檢測檢控。杜絕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為食品安全出一份力。

Ⅱ 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有哪幾種

引起食物中毒的細菌有很多,根據細菌的不同分類,常見的細菌性食物中毒有以下幾種。

1.沙門菌食物中毒:沙門氏菌是最常見的引起細菌性食物中毒的致病菌。該細菌常污染肉、禽、蛋、魚、奶類及其製品等,人進食後造成感染。致病食物以肉、血、內臟及蛋類為主,值得注意的是該類細菌在食品中繁殖後,並不影響食物的色、香、味。

2.志賀氏菌食物中毒:在衛生條件很差的地區,志賀氏菌感染是最常見的、反復發作的疾病,痢疾至今仍是我國特別是農村地區最為常見的疾病,由於病後免疫力不強,持續時間短,故大部分人群都容易被感染。其中志賀氏菌較易污染含水量高的食品、熟食品,冷盤和涼拌菜等。

3.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副溶血性弧菌廣泛存在於海水中,偶亦見淡水。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多發生於沿海地區,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海產品如帶魚、黃魚、烏賊、梭子蟹等、某些地區的淡水產品如鯽魚、鯉魚等及被污染其他含鹽量較高的食物如鹹菜、鹹肉、鹹蛋亦可帶菌。

4.致瀉性大腸埃希菌食物中毒:致謝性大腸埃希菌是指能引起人腸道感染、引起人類腹瀉的大腸埃希氏菌,根據特點可分為5種類型,有的主要感染嬰幼兒導致其腹瀉,有的能引起人出血性腸炎,有的能產生毒素導致重症腹瀉。

5.蠟樣芽胞桿菌食物中毒:蠟樣芽胞桿菌分布廣泛,常存在於土壤、灰塵和污水中,植物和許多生熟食品均能分離到該菌,穀物製品是最常見的引起蠟樣芽胞桿菌食物中毒的食品。蠟樣芽孢桿菌可產生毒素,是食用剩米飯、剩菜、涼拌菜導致食物中毒的主要致病菌。

6.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葡萄球菌在乳類、肉類及蛋類食物中極易繁殖,在剩飯菜中亦易生長,此菌污染食物後,在37℃經6~12小時繁殖而產生腸毒素。此毒素對熱的抵抗力很強,經加熱煮沸30分鍾仍能致病。常因帶菌炊事人員的鼻咽部粘膜或手指污染食物致病。

7.肉毒梭菌食物中毒:肉毒梭菌在自然界廣泛分布,主要存在於土壤、泥沙、魚和哺乳動物的腸道,以及家畜中,也可附著於水果、蔬菜或穀物上。肉毒梭菌食物中毒的發病率很低,但如果治療不及時,可導致死亡。

8.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食物中毒: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是我國發現的一個新的食源性致病菌,廣泛分布於自然界,並可通過各種途徑污染食品。在我國引起椰毒假單胞菌酵米面亞種食物中毒的食品主要為谷類發酵製品、變質銀耳及薯類製品。這類食品適於本菌的生長繁殖,並在適宜條件下產生毒素,誤食被污染的食品有可能導致死亡。

(2)什麼食源性致病微生物擴展閱讀

預防護理

預防食物中毒要做到以下幾點:

1,不吃變質,腐爛的食品;

2,不吃被有害化學物質或放射性物質污染的食品;

3,不生吃海鮮,河鮮,肉類等;

4,生,熟食品應分開放置;

5,切過生食的菜刀,菜板不能用來切熟食;

6,不食用病死的禽畜肉;

7,不吃毒磨菇,河豚魚,生的四季豆,發芽土豆,霉變甘蔗等。

Ⅲ 沙門氏菌很可怕嗎,它是什麼東西

沙門氏菌很可怕,它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門氏菌會發病的病原體隸屬腸桿菌科,按其抗原成分,可分為甲、乙、丙、丁、戊這五種基本菌組。沙門氏菌病是指由各種類型沙門氏菌所引發的對人類、家畜以及野生禽獸不同形式的總稱。感染沙門氏菌的人或攜菌者的糞便不小心污染食品的話,可使人發生食物中毒。對於沙門氏菌要進行有效的預防,餐前、便後、接觸食物前,觸摸過動物或生蛋後應仔細洗凈雙手。及時撲滅並阻隔蒼蠅等病媒,如遇被蒼蠅沾染、過期或腐敗的不潔食物均應馬上丟棄,禁忌食用。處理生食和熟食的砧板要彼此分開。而食物要熟透再吃,尤其是雞蛋與家禽這個類別。非現做現吃的食物裹以保鮮膜仔細包覆後,放進冰箱冷藏保存,再次食用前應加熱至煮熟。

Ⅳ 放臟內褲的箱子裡面有什麼菌

臟內褲平均帶有0.1克糞便,排泄物中有沙門氏菌、大腸桿菌等病菌;[1]
內褲可能攜帶的病菌有:銅綠假單胞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埃希菌、放線根瘤菌、人蒼白桿菌、白色念珠菌等[2]
銅綠假單胞菌,偶爾可在腋下和肛門生殖道周圍的正常皮膚,但除非給服抗生素,在糞中甚為罕見。50℃以上在培養基中不生長,對紫外線不敏感,濕熱55℃1h才被殺滅,65℃常見濕度下10min滅活;(對醋酸及其敏感)
金黃色葡萄球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該菌最適宜生長溫度為37℃,pH為7.4,耐高鹽,可在鹽濃度接近10%的環境中生長。金黃色葡萄球菌對高溫有一定的耐受能力,在 80℃以上的高溫環境下 30 min 才可以將其徹底殺死,另外金黃色葡萄球菌可以存活於高鹽環境,最高可以耐受15%濃度的NaCl 溶液。由於細菌本身結構特點,利用 70%的乙醇可以在幾分鍾之內將其快速殺死。[3]
大腸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通常被稱為大腸桿菌,可引起腹瀉的致病性大腸桿菌、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普通細菌繁殖體,80℃熱水需要5-10分鍾、沸水需要2-5分鍾才能殺滅。[4]
放線根瘤菌:泥土中常有,對濕度敏感(曬干滅活);[5]
藤黃微球菌:紫外線敏感,曬干滅活,但可能存在孢子;(文獻太少,問的植物學的老師)
人蒼白桿菌:專性好氧,嚴格呼吸代謝。最適生長溫度為 20~37℃。[6]
白色念珠菌,念珠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加熱至60℃1小時後即可死亡。但對乾燥、日光、紫外線及化學制劑等抵抗力較強。[7]
沙門氏菌:對熱抵抗力不強,在60℃15分鍾可被殺死。在水中存活2~3周。(曬干滅活)[8]
HPV病毒:病毒離體極易死亡;
內褲每星期洗完開水500mL+一勺白醋燙10分鍾,漂洗滌凈後,懸掛晾乾(盡量不陰干),如有條件可紫外線燈照射。85℃及以上煮洗也可以殺滅大多數致病微生物。

Ⅳ 污染食品的微生物主要有哪幾種類型防治策略急求,謝謝

1、大腸菌群大腸菌群,它不代表某一個或某一屬細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組與糞便污染有關的細菌。

大腸菌群都是直接或間接地來自人和溫血動物的糞便。一般食品中大腸菌群超標,表示食品受動溫血動物的糞便污染,其中典型大腸桿菌為糞便近期污染,其他菌屬則可能為糞便的陳舊污染。人吃了大腸菌群超標的食物可能會導致:腸道傳染病、食物中毒等。

2、黴菌黴菌,是絲狀真菌的俗稱,意即"發霉的真菌",它們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絲體,但又不像蘑菇那樣產生大型的子實體。在潮濕溫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長出一些肉眼可見的絨毛狀、絮狀或蛛網狀的菌落,那就是黴菌。

黴菌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它比較青睞於溫暖潮濕的環境,一有合適的環境就會大量的繁殖,必須採取措施來阻止黴菌的繁殖或切斷其傳播途徑,就可以擺脫黴菌的污染。

黴菌對食物的污染,降低食品的食用品質外,還會產生黴菌毒素。黴菌毒素對人主要毒性表現在神經和內分泌紊亂、免疫抑制、致癌致畸、肝腎損傷、繁殖障礙等。

3、酵母酵母是一些單細胞真菌,並非系統演化分類的單元。是子囊菌、擔子菌等幾科單細胞真菌的通稱,一般泛指能發酵糖類的各種單細胞真菌,有的對食品加工有益,如發酵粉、釀酒酵母,有的為致病菌。

空氣中、人體中都存在一定數量的酵母菌,只要在合適的環境就會快速繁殖。吃了致病性酵母菌污染的食品易造成食物中毒,有些免疫力低的人群亦可能發生酵母菌感染。

4、金黃色葡萄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的一種重要病原菌,隸屬於葡萄球菌屬,有「嗜肉菌"的別稱,是革蘭氏陽性菌的代表,可引起許多嚴重感染。

金黃色葡萄球菌在自然界中無處不在,空氣、水、灰塵及人和動物的排泄物中都可找到。因此,食品受到污染的機會很多。美國疾病控制中心報告,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占第二位,僅次於大腸桿菌。

金黃色葡萄球菌是人類化膿感染中最常見的病原菌,可引起局部化膿感染,也可引起肺炎、偽膜性腸炎、心包炎等,甚至敗血症、膿毒症等全身感染。

5、沙門氏菌沙門氏菌是一種常見的食源性致病菌。沙門氏菌屬有的專對人類致病,有的只對動物致病,也有對人和動物都致病。沙門氏菌病是指由各種類型沙門氏菌所引起的對人類、家畜以及野生禽獸不同形式的總稱。感染沙門氏菌的人或帶菌者的糞便污染食品,可使人發生食物中毒。據統計在世界各國的種類細菌性食物中毒中,沙門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常列榜首。

沙門氏菌主要污染肉類食品,魚、禽、奶、蛋類食品也可受此菌污染。沙門氏菌食物中毒全年都可發生,吃了未煮透的病、死牲畜肉或在屠宰後其他環節污染的牲畜肉是引起沙門氏菌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原因。

由沙門氏菌引起的食品中毒症狀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痛、頭痛、畏寒和腹瀉等,還伴有乏力、肌肉酸痛、視覺模糊、中等程度發熱、躁動不安和嗜睡,延續時問2~3d,平均致死率為4.1%。
6、志賀氏菌志賀氏菌即通稱的痢疾桿菌。痢疾賀志賀氏菌是導致典型細菌痢疾的病原菌,在敏感人群中很少數量的個體就可以致病。志賀氏菌食物中毒是指由志賀氏菌引起的細菌性食物中毒。引起食物中毒的志賀氏菌主要是宋內氏志賀菌。主要發生在夏秋季,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熱肉製品等。志賀氏菌侵入腸粘膜組織並釋放內毒素引起症狀。潛伏期一般10-14h。症狀為劇烈腹痛、腹瀉(水樣便,可帶血和粘液)、發熱、里急後重顯著。嚴重者出現痙攣和休克。
7、溶血性鏈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又稱沙培林,對熱和化學清毒劑均敏感,常引起扁桃體、咽部、中耳等感染。亦為腎盂腎炎、產褥熱、猩紅熱的病原體。

一般來說,溶血性鏈球菌常通過以下途徑污染食品:

①食品加工或銷售人員口腔、鼻腔、手、面部有化膿性炎症時造成食品的污染;

②食品在加工前就已帶菌、奶牛患化膿性乳腺炎或畜禽局部化膿時,其奶和肉屍某些部位污染;

③熟食製品因包裝不善而使食品受到污染。

溶血性鏈球菌常可引起皮膚、皮下組織的化膿性炎症、呼吸道感染、流行性咽炎的爆發性流行以及新生兒敗血症、細菌性心內膜炎、猩紅熱和風濕熱、腎小球腎炎等變態反應。
8、李斯特菌李斯特菌,又名單核球增多性李斯特菌、李氏菌,是一種兼性厭氧細菌,為李斯特菌症的病原體。李斯特菌是革蘭氏陽性菌,屬厚壁菌門,取名自約瑟夫?李斯特。它主要以食物為傳染媒介,是最致命的食源性病原體之一。

李斯特菌在環境中無處不在,在絕大多數食品中都能找到李斯特菌。肉類、蛋類、禽類、海產品、乳製品、蔬菜等都已被證實是李斯特菌的感染源。李斯特菌是嗜冷菌,在冰箱冷藏溫度、沙拉中均能生長繁殖。

李斯特菌感染後健康成人個體可出現輕微類似流感症狀,新生兒、孕婦、免疫缺陷患者表現為呼吸急促、嘔吐、出血性皮疹、化膿性結膜炎、發熱、抽搐、昏迷、自然流產、腦膜炎、敗血症直至死亡。
9、大腸埃希菌大腸埃希菌是人和動物腸道中的正常棲居菌。大腸埃希菌的致病物質之一是血漿凝固酶。根據致病性的不同,致瀉性大腸埃希菌被分為產腸毒素性大腸埃希菌、腸道侵襲性大腸埃希菌、腸道致病性大腸埃希菌、腸集聚性黏附性大腸埃希菌和腸出血性大腸埃希菌5種。

常見中毒食品為各類熟肉製品、冷葷、牛肉、生牛奶,其次為蛋及蛋製品、乳酪及蔬菜、水果、飲料等食品。中毒原因主要是受污染的食品食用前未經徹底加熱。中毒多發生在3-9月。不同的致瀉性大腸埃希菌引起的中毒,症狀各不相同。
10、副溶血性弧菌副溶血性弧菌,為革蘭氏陰性桿菌,呈弧狀、桿狀、絲狀等多種形狀,無牙孢。
進食含有該菌的食物可致食物中毒,也稱嗜鹽菌食物中毒。臨床上以急性起病、腹痛、嘔吐、腹瀉及水樣便為主要症狀。副溶血性弧菌是一種海洋細菌,主要來源於魚、蝦、蟹、貝類和海藻等海產品。此菌對酸敏感,在普通食醋中5分鍾即可殺死;對熱的抵抗力較弱。
11、肉毒桿菌肉毒桿菌是一種生長在缺氧環境下的細菌,在罐頭食品及密封腌漬食物中具有極強的生存能力,是毒性最強的細菌之一。肉毒桿菌是一種致命病菌,在繁殖過程中分泌肉毒毒素,該種毒素是目前已知的最劇毒物,可抑制膽鹼能神經末梢釋放乙醯膽鹼,導致肌肉鬆弛型麻痹。

肉毒桿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土壤中常可檢出,偶亦存在於動物糞便中。人體的胃腸道是一個良好的缺氧環境,適於肉毒桿菌居住。肉毒桿菌屬於厭氧菌,嚴格厭氧,在胃腸道內既能分解葡萄糖、麥芽糖及果糖,產酸產氣,又能消化分解肉渣,使之變黑,腐敗惡臭。在厭氧環境中,此菌能分泌強烈的肉毒毒素,能引起特殊的神經中毒症狀,致殘率、病死率極高。

攝食肉毒桿菌的食品可引發食物中毒,如pH>4.6的低酸性罐頭食品(含鐵罐,玻璃罐)或香腸、火腿。人感染肉毒桿菌後會出現視覺模糊、呼吸困難、肌肉乏力等症狀,如病情嚴重可能導致死亡。
12、霍亂弧菌霍亂弧菌是人類霍亂的病原體,霍亂是一種古老且流行廣泛的烈性傳染病之一。曾在世界上引起多次大流行,主要表現為劇烈的嘔吐,腹瀉,失水,死亡率甚高。屬於國際檢疫傳染病。

人類在自然情況下是霍亂弧菌的唯一易感者,傳播途徑主要是通過污染的水源或未煮熟的食物如海產品、蔬菜經口攝入。居住擁擠,衛生狀況差,特別是公用水源是造成暴發流行的重要因素。生產中的控制主要是嚴格審核原材料的來源,以及生產工序中的滅菌處理。
13、變形桿菌變形桿菌是人和動物的寄生菌和病原菌。廣泛分布在自然界中,如土壤、水、垃圾、腐敗有機物及人或動物的腸道內。

可引起多種感染。中毒食品主要以動物性食品為主,其次為豆製品和涼拌菜,發病季節多在夏、秋,中毒原因為被污染食品在食用前未徹底加熱,變形桿菌食物中毒是我國常見的食物中毒之一。進食後2~30小時出現上腹部刀絞樣痛和急性腹瀉,伴有惡心、嘔吐、頭痛、發熱。病程較短,一般1~3天可恢復,很少有死亡。
14、空腸彎麴菌空腸彎麴菌菌體輕度彎曲似逗點狀,在暗視野鏡下觀察似飛蠅。有莢膜,不形成芽胞。最適溫度為37~42℃。在正常大氣或無氧環境中均不能生長。空腸彎麴菌是多種動物如牛、羊、狗及禽類的正常寄居菌。在它們的生殖道或腸道有大量細菌,故可通過分娩或排泄物污染食物和飲水。人群普遍易感,5歲以下兒童的發病率最高,夏秋季多見。蒼蠅亦起重要的媒介作用。亦可經接觸感染。感染的產婦可在分娩時傳染給胎兒。

空腸彎麴菌有內毒素能侵襲小腸和大腸粘膜引起急性腸炎,亦可引起腹瀉的暴發流行或集體食物中毒。該菌有時可通過腸粘膜入血流引起敗血症和其他臟器感染,如腦膜炎、關節炎、腎盂腎炎等。孕婦感染本菌可導致流產,早產,而且可使新生兒受染。
15、蠟樣芽孢桿菌芽胞桿菌屬中的一種。菌體細胞桿狀,末端方,成短或長鏈,革蘭氏陽性。蠟樣芽胞桿菌與少數食物中毒有關(約2–5%),包括一些嚴重的惡心、嘔吐以及腹痛。

大概來說,桿菌性食物中毒是由於錯誤地烹調方法造成細菌孢子殘留在食物上,更糟糕的是食物被不及時冷凍而讓孢子發芽,細菌繁殖的結果是產生腸毒素,人食用含毒素的食物後會產生嘔吐、腹瀉等不良症狀。

16、平酸菌平酸菌是引起罐頭食品酸敗變質而又不胖聽(即產酸不產氣)的微生物,在罐頭工業上稱為平酸菌。它是兼性厭氧芽胞桿菌。其廣泛分布於土壤,灰塵和各種變質食品中。誤食平酸菌導致變質的罐頭會造成食物中毒,有腹瀉、嘔吐等症狀。
17、耶爾森氏菌耶爾森菌屬於腸桿菌科,包括鼠疫耶氏菌、小腸結腸炎耶氏菌與假結核耶氏菌等十餘個菌種,這是一類革蘭陰性小桿菌。

其鼠疫耶氏菌、小腸結腸炎耶氏菌與假結核耶氏菌對人類的致病性已明確,其中鼠疫耶氏菌具有F1、V/W、Pgm、Pst1等重要的毒力因子,毒力很強,少量細菌即可使人致病。本屬細菌通常先引起嚙齒動物、家畜和鳥類等動物感染,人類通過接觸已感染的動物、食入污染食物或節肢動物叮咬等途徑而被感染。
18、阪崎腸桿菌阪崎腸桿菌是乳製品中近幾年新發現的一種致病菌。阪崎腸桿菌能引起嚴重的新生兒腦膜炎、小腸結腸炎和菌血症,死亡率高達50%以上。目前,微生物學家尚不清楚阪崎腸桿菌的污染來源,但許多病例報告表明嬰兒配方粉是目前發現的主要感染渠道。
19、蛔蟲卵蛔蟲卵是通過有蟲卵的糞便污染水和食物,人吃喝了這種被污染而未經煮死的蟲卵的飲水和食物就會得蛔蟲病。控制措施一方面是嚴控生產工序,另一方面是生活中吃生鮮瓜果時一定要清洗干凈答案來自

閱讀全文

與什麼食源性致病微生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1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9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5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6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8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1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4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7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3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