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細胞為什麼要產生生物電現象

細胞為什麼要產生生物電現象

發布時間:2023-01-28 18:26:28

A. 生物:細胞的電現象是如何形成的電壓一般是多少

細胞的生物電現象
(1)靜息電位及其產生機制: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未受刺激時存在於細胞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絕大多數細胞的靜息電位是穩定的負電位。機制:①鈉泵主動轉運造成的細胞膜內、外Na+和K+ 的不均勻分布是形成生物電的基礎。②靜息狀態下細胞膜主要是K+通道開放,K+受濃度差的驅動向膜外擴散,膜內帶負電荷的大分子蛋白質與K+隔膜相吸,形成膜外為正,膜內為負的跨膜電位差,當達到平衡狀態時,此時的跨膜電位稱為K+平衡電位。安靜狀態下的膜只對K+有通透性,因此靜息電位就相當於K+平衡電位。
(2)動作電位及其產生機制: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興奮細胞膜受到一個適當的刺激,膜電位發生迅速的一過性的波動,這種膜電位的波動稱為動作電位。它由上升支和下降支組成,兩者形成尖峰狀的電位變化稱為鋒電位。上升支指膜內電位從靜息電位的-90mV到+30mV,其中從-90mV上升到0mV,稱為去極化;從0mV到+30mV,即膜電位變成了內正外負,稱為反極化。動作電位在零以上的電位值稱為超射。下降支指膜內電位從+30mV逐漸下降至靜息電位水平,稱為復極化。鋒電位後出現膜電位的低幅、緩慢的波動,稱為後電位。其產生機制:
①上升支的形成:當細胞受到閾刺激時,引起Na+內流,去極化達閾電位水平時,Na+通道大量開放,Na+迅速內流的再生性循環,造成膜的快速去極化,使膜內正電位迅速升高,形成上升支。主要是Na+的平衡電位。
②下降支的形成:鈉通道為快反應通道,激活後很快失活,隨後膜上的電壓門控K+通道開放,K+順梯度快速外流,使膜內電位由正變負,迅速恢復到刺激前的靜息電位水平,形成動作電位下降支(復極相)。

B. 生理學中生物電是如何產生的

生物電現象:細胞在靜息或活動狀態下所伴隨的各種電現象(離子電流、溶液導電、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等)總稱為生物電現象。

(一)靜息電位

1.概念

靜息電位是指細胞未受刺激時,存在於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表現:細胞同側表面上各點間電位相等,細胞內外兩側存在電位差。所有動物細胞(及絕大多數植物細胞)的電位為外正內負。不同細胞靜息電位值不同。但每種細胞靜息電位值一般是穩定的。

2.形成機制

「膜學說」認為是由於膜內外兩側離子分布的不均勻以及細胞膜的選擇通透性。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鉀離子有相對中等的通透性,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只及前者約1/100等。

K+在濃度差作用下向細胞外擴散,並滯留在細胞外表面形成向內的電場,當達到電-化學平衡時,K+凈流量為零。因此,可以說靜息電位相當於K+外流形成的跨膜平衡電位。

(二)動作電位

1.概念

細胞膜受到刺激後,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膜兩側電位所發生的快速、可逆的倒轉和復原。

特點:①波幅大小與刺激強度無關,②可沿細胞表面進行不衰減傳導,③不能融合。

2.形成機制

先弄懂幾個相關概念:

極化: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外為正電位、膜內為負電位的狀態,稱為極化。

去極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損傷後,膜內外的電位差逐漸減小,極化狀態逐步消徐,此種過程稱為去極化。

超極化:原有極化程度增強,靜息電位的絕對值增大,興奮性降低的狀態。

復極化:由去極化狀態恢復到靜息時膜外為正、膜內為負的極化狀態的過程,稱為復極化。

鋒電位:構成動作電位主要部分的一次短暫而尖銳的脈沖樣變化,是細胞興奮的標志。

後電位:繼鋒電位後所出現的電位波動。可分為負後電位(去極化後電位)和正後電位(超極化後電位)。它代表細胞興奮後興奮性的恢復過程。

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與靜息電位相似,都與細胞膜的通透性及離子轉運有關。

(l)去極化過程

當細胞受刺激而興奮時,膜對Na+通透性增大,對K+通透性減小,於是細胞外的Na+便會順其波度梯度和電梯度向胞內擴散,導致膜內負電位減小,直至膜內電位比膜外高,形成內正外負的反極化狀態。當促使Na+內流的濃度梯度和阻止Na+內流的電梯度,這兩種拮抗力量相等時,Na+的凈內流停止。因此,可以說動作電位的去極化過程相當於Na+內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2)復極化過程

當細胞膜除極到峰值時,細胞膜的Na+通道迅速關閉,而對K+的通透性增大,於是細胞內的K+便順其濃度梯度向細胞外擴散,導致膜內負電位增大,直至恢復到靜息時的數值。

可興奮細胞每發生一次動作電位,總會有一部分Na+在去極化中擴散到細胞內,並有一部分K+在復極過程中擴散到細胞外。這樣就激活了Na+-K+依賴式ATP酶即Na+-K+泵,於是鈉泵加速運轉,將胞內多餘的Na+泵出胞外,同時把胞外增多的K+泵進胞內,以恢復靜息狀態的離子分布,保持細胞的正常興奮性。如果說靜息電位是興奮性的基礎,那麼,動作電位則是可興奮細胞興奮的標志。

3.動作電位時相與興奮性時期

(1)動作電位時相

①鋒電位

上升支:去極化,反極化

下降支:復極化始段、中段

②後電位

負後電位:復極化末段

正後電位:超極化

(2)興奮性時期

①絕對不應期

②相對不應期

③超常期

④低常期

C. 生物電是如何產生的

細胞是由細胞膜將外界隔開,保持細胞內環境的穩定。細胞膜是選擇性半透膜,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要得到這層膜的允許。
實驗發現,人體中的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含有多種離子,包括陰離子和陽離子,其中鈉和鉀是比較重要的陽離子。細胞內的鉀離子濃度較細胞外高,細胞外的鈉離子則高於細胞內。在細胞膜上存在一種蛋白,稱為鈉鉀通道或鈉鉀泵,細胞內外鈉鉀交換是通過鈉鉀泵來完成的。通常狀態下鈉鉀泵關閉,細胞外鈉離子濃度雖然很高,但無法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而鉀離子則稍有不同,允許一小部分鉀離子穿過鈉鉀泵從細胞內流到細胞外。因為鉀離子帶有正電荷,所以流失後,細胞內呈現負電狀態。這時如果將細胞內插入一個微電極,得到一個負電勢(生理學上將電壓稱為電勢)數值,稱為靜息電位。
當細胞受到刺激時,細胞膜上的鈉鉀泵迅速開放,根據物質都有從高濃度向低濃度運動的擴散原理,細胞外鈉離子大量涌進細胞內,而細胞內的鉀離子雖然有一部分事先運動到細胞外,但細胞內的濃度還是高於細胞外,於是鉀離子也由細胞內流到細胞外。值得注意的是,鈉離子進入細胞內的速度要大於鉀離子出胞的速度,一般來說,三個鈉離子進入換出兩個鉀離子流出。
總的結果就是大量的陽離子由細胞外進入細胞內,是原本是負電勢的細胞轉換成正電位,通過微電極的檢測發現,這時的細胞形成一個峰電位,稱為動作電位。細胞在形成動作電位後,產生一個運動,如肌細胞的收縮或腺體細胞的分泌等。而後細胞內外的鈉鉀離子再從新分布,細胞內的鈉離子被移除到細胞外,細胞外的鉀離子被移進細胞內,細胞重新恢復靜息電位的狀態,等待下一個刺激引起的動作電位。

D. 細胞是這么產生電的

細胞膜上有鈉-鉀泵(一種蛋白質,能跨膜運輸Na+、K+),它能造成細胞內K+是細胞外30倍,細胞外Na+使細胞內12倍。因為細胞膜兩側K+的濃度差,K+會外流。
當細胞膜外的正電荷大到能阻止同樣帶正電荷的K+出來時(同種電荷相排斥),K+就停止內流。但是因為細胞膜對Na+的通透性很小,Na+就不能進來,這樣就相當於細胞膜兩側有了電位差(可以理解為電壓),這就是細胞的靜息電位。

細胞膜上還有鈉、鉀通道(也是兩種蛋白質),當細胞受到刺激,Na+通道會開放,剛說到細胞外Na+是細胞內12倍,所以Na+會內流(相當於電流)。這樣導致膜兩側電位差減少。當電位差降到一定程度時,Na+通道失活,K+通道開放。因為沒有了正電荷抵抗K+的濃度差,K+會大量外流。之後,鈉-鉀泵會出來收拾殘局,向膜外運輸Na+,向膜內運輸K+,使濃度恢復到原來水平。這就是細胞的動作電位,神經細胞的動作電位會傳得很遠。

是什麼原因導致那種蛋白質讓Na+、K+,向一個方向運輸的呢?

結構是這樣的:鈉-鉀泵由兩個α亞基、兩個β亞基組成,α亞基下面有3個結構域。α亞基上還有3個Na+結合位點、兩個K+結合位點,β亞基不直接參與運輸,只是用來幫助α亞基正確折疊。

運輸開始時,α上先結合三個Na+,同時3號結構域上結合一個ATP。蛋白質就把ATP水解為ADP,同時2號結構域磷酸化。α亞基構象改變,Na+就不能結合了,就被釋放到到細胞外,同時2個K+結合到α上。然後2號結構域去磷酸化,α構象再次改變,K+又不能結合了,就被釋放到細胞內,就這樣循環。鈉-鉀泵消耗一個ATP能運輸3個Na+、2個K+,α的構象一秒能改變1000多次。如果鈉-鉀泵不運輸的話,膜兩側Na+、K+的濃度會變化,就會影響其他生理功能,細胞產生動作電位後也不能恢復了。

E. 生物電是怎樣形成的

生物電現象是
指生物機體在進行生理活動時所顯示出的電現象,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細胞膜內外都存在著電位差,當某些細胞(如神經細胞、肌肉細胞)興奮時,可以產生動作電位,並沿細胞膜傳播出去。而另一些細胞(如腺細胞、巨噬細胞、纖毛細胞)的電位變化對於細胞完成種種功能也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展,生物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理論上,單細胞電活動的特點,神經傳導功能,生物電產生原理,特別是膜離子流理論的建立都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在醫學應用上,利用器官生物電的綜合測定來判斷器官的功能,給某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興奮性、興奮與興奮傳導這些概念,堵隔壁生物電有關。了解了生物電的現代基本理論,對於正確理解這些概念以及心電、腦電、肌電等的基本原理都有重要意義。細胞生物電現象有以下幾種1、靜息電位組織細胞安靜狀態下存在於膜兩側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或稱為膜電位。細胞在安靜狀態時,正電荷位於膜外一側(膜外電位為正),負電荷位於膜內一側(膜內電位為負,)這種狀態稱為極化。如果膜內外電位差增大,即靜息電位的數值向膜內負值加大的方向變化時,稱為超極化。相反地,如果膜內外電位差減小,即膜內電位向負值減小的方向變化,則稱為去極化或極化。一般神經纖維的靜息電位如以膜外電位為零,膜內電位為-70~-90m2、動作電位當細胞受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可發生電位變化,這種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的波形可因記錄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以微電極置於細胞內,記錄到快速、可逆的變化,表現為鋒電位;鋒電位代睛細胞興奮過程,是興奮產生和傳導的標志。鋒電位在示波器上顯示為灰銳的波形,它可分為上升支和一個下降支。上升支先是膜內的負電位迅速降低到零的過程,稱為膜的去極化(除極),接著膜內電位繼續上升超過膜外電位,出現膜外電位變負而膜內電位變正的狀態,稱為反極化。下降支是膜內電位恢復到原來的靜息電位水平的過程,稱為復極化。鋒電位之後到完全恢復到靜息電位水平之前,還有微小的連續緩慢的電變化,稱為後電位。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和神經纖維、骨骼肌等細胞一樣,包括安靜時的靜息電位和興奮時的動作電位,但有其特點。心肌細胞安靜時,膜內電位約為-90mv。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形成的原理基本上和神經纖維相同。主要是由於安靜時細胞內高農度的K+向膜外擴散而造成的。當心肌細胞接受刺激由靜息狀態轉入興奮時,即產生動作電位。其波形與神經纖維有較大的不同,主要特徵是復極過程復雜,持續時間長。心肌細胞的某一點受刺激除極後,立即向四周擴散,直至整個心肌完全除極為止。已除極處的細胞膜外正電荷消失,未除極處的細胞膜仍帶正電而形成電位差。除極與未除極部位之間的電位差,引起局部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復極時,最先除極的地方首先開始復極,膜外又帶正電,再次形成復極處與未復極處細胞膜的電位差,又產生電流。如此依次復極,直至整個心肌細胞的同時除極也可以看成許多電偶同時在移動,不論它們的強度和方向是否相同,這個代表各部心肌除極總效果的電偶稱為等效電偶。心臟的結構是一個立體,它除極時電偶的方向時刻在變化,表現在心電圖上,是影響各波向上或向下的主要原因。由於各部心肌的大小、厚薄不同,心臟除極又循一定順序,所以心臟除極中,等效電偶的強度時刻都在變化。它主要影響心電圖上各波的幅度。人體是一個容積導體,心臟居人體之中,心臟產生的等效電偶,在人體各部均有它的電位分布。在心動周期中,心臟等效電偶的電力強度和方向在不斷地變化著。身體各種的電位也會隨之而不斷變動,從身體任意兩點,通過儀器(心電圖機)就可以把它描記成曲線,這就是心電圖.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膜的超微結構研究的進展,人們更試圖從膜結構中某些特殊蛋白和其他物質的分子構型的改變,來理解膜的通透性能的改變和生物電的產生,這將把生物電現象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F. 生物放電是怎麼回事

生物電現象的研究,至今已經有了相當的進展.我們已經知道,動物的神經細胞、肌細胞等都存在跨膜的靜息電位,而且,在一定條件下,會產生電位變化.不僅如此,對植物細胞的電現象也有發現和研究.然而,人類對生物電現象的最早發現,應該追溯到對放電生物的認識和了解.隨著人類對生物細胞電現象的發現與研究,又反過來,促進了人類對生物的放電現象的解釋.
我們人類的細胞中有控制各種微量金屬元素的功能,我們稱為"泵",如鈉泵,鉀"泵"等,細胞靠這功能來調節細胞內的離子濃度,我們運動的時候,泵會調節細胞內外的離子濃度.離子的移動的能量表現就是一種電流.這些微量金屬元素,在自然界只能以離子形式存在,而一旦被溶解,它們就以電解質的形式存在.人體一般能承受36伏電壓,這稱為安全電壓,如果超出這一標准,人就會因電流過大而導致生命危險.

G. 什麼是細胞生物電現象

細胞生物電現象是細胞中表現出的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
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不動時,存在於細胞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例如體內所有細胞都體現出細胞膜內側帶負電,外側帶正電的情況。而動作電位是指在神經纖維一端記錄靜息電位同時,在纖維另一端用電刺激,經過極短潛伏期之後,在記錄靜息電位的基礎上有一個迅速的生物電變化。細胞生物電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因為細胞膜內外離子分布不均勻,同時細胞膜對離子的選擇通透性。

H. 神奇的生物電

什麼是生物電

我們人體是由許許多多細胞構成的。細胞是我們機體最基本的單位,也是一個生物電的基本單位,它們還是一台台的「微型發電機」。植物有植物電、動物有動物電、人體有生物電,一切事物的變化都有電產生。一個活細胞,不論是興奮狀態,還是安靜狀態,它們都不斷地發生電荷的變化,科學家們將這種現象稱為"生物電現象"。

生物電的產生原理

細胞浸浴在細胞液中,細胞膜的內外存在許多帶電離子。在安靜狀態時,這些離子相對穩定,當受到刺激時,細胞膜的通透力發生變化,各種離子便活躍起來,在細胞膜內外川流不息,出現鉀鈉離子交換,便產生了生物電。

人體所有器官都會產生生物電現象,並且以電的形式--動作電位,通過相應的神經纖維把興奮傳導到大腦中樞,大腦中樞以動作電位的方式,把神經沖動信號通過相應的神經纖維傳到效應器,從而產生器官或組織的功能活動。

生物電在臨床的應用

心電圖,也叫"心電描記器",是用來檢查人的心臟疾病的一種儀器,它可以記錄下心肌電位改變所產生的波形圖象。醫生們只要對心電圖進行分析,便可以判斷受檢人的心跳是否規則、有否心臟肥大、有否心肌梗塞等疾病。

還有一個是腦電圖,原理相同,只是比起心電來,腦電比較微弱,因此科學家要將腦電放大100萬倍才可反映出腦組織的變化,如腦內是否長腫瘤、有否可能發生癲癇病等。

生物電中醫療法

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支節,溝通上下內外的通道。科學家測試:在人體表經絡線上電阻比鄰近肌肉小,實際上經絡就是人體的生物電系統。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就是氣不通,血不通,氣滯則血瘀,不通為萬病之根源。為什麼氣不通,就是生物電不通,植物神經不能順利指揮各組織器官、臟腑的氣血運行,新陳代謝,所以就慢慢生病了。

人體的生物電弱了,會造成氣不通、血不通,用外來電強化人的生物電,電動生磁,磁動生電,這是近代磁療的興起原理。當磁場作用於穴位,電壓、電位就發生變化,激發生物電流產生電磁波,然後傳到全身的經絡,傳到中樞神經形成刺激,對病變部位進行調整。

小結

生物電經絡療法,核心是一個"通"字,生物電通了,磁場強化了,氣通了,血通了,微循環改善。有脹痛、紅腫發炎,有病理性產物,很快排走了,所以,大家在未來的醫療選擇中,不妨多一種選擇和嘗試。

I. 生物電是什麼它是怎麼產生的在人體起著什麼樣的…

生物電現象是 指生物機體在進行生理活動時所顯示出的電現象,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細胞膜內外都存在著電位差,當某些細胞(如神經細胞、肌肉細胞)興奮時,可以產生動作電位,並沿細胞膜傳播出去。而另一些細胞(如腺細胞、巨噬細胞、纖毛細胞)的電位變化對於細胞完成種種功能也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展,生物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理論上,單細胞電活動的特點,神經傳導功能,生物電產生原理,特別是膜離子流理論的建立都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在醫學應用上,利用器官生物電的綜合測定來判斷器官的功能,給某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興奮性、興奮與興奮傳導這些概念,堵隔壁生物電有關。了解了生物電的現代基本理論,對於正確理解這些概念以及心電、腦電、肌電等的基本原理都有重要意義。細胞生物電現象有以下幾種1、靜息電位組織細胞安靜狀態下存在於膜兩側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或稱為膜電位。細胞在安靜狀態時,正電荷位於膜外一側(膜外電位為正),負電荷位於膜內一側(膜內電位為負,)這種狀態稱為極化。如果膜內外電位差增大,即靜息電位的數值向膜內負值加大的方向變化時,稱為超極化。相反地,如果膜內外電位差減小,即膜內電位向負值減小的方向變化,則稱為去極化或極化。一般神經纖維的靜息電位如以膜外電位為零,膜內電位為-70~-90m2、動作電位當細胞受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可發生電位變化,這種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的波形可因記錄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以微電極置於細胞內,記錄到快速、可逆的變化,表現為鋒電位;鋒電位代睛細胞興奮過程,是興奮產生和傳導的標志。鋒電位在示波器上顯示為灰銳的波形,它可分為上升支和一個下降支。上升支先是膜內的負電位迅速降低到零的過程,稱為膜的去極化(除極),接著膜內電位繼續上升超過膜外電位,出現膜外電位變負而膜內電位變正的狀態,稱為反極化。下降支是膜內電位恢復到原來的靜息電位水平的過程,稱為復極化。鋒電位之後到完全恢復到靜息電位水平之前,還有微小的連續緩慢的電變化,稱為後電位。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和神經纖維、骨骼肌等細胞一樣,包括安靜時的靜息電位和興奮時的動作電位,但有其特點。心肌細胞安靜時,膜內電位約為-90mv。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形成的原理基本上和神經纖維相同。主要是由於安靜時細胞內高農度的K+向膜外擴散而造成的。當心肌細胞接受刺激由靜息狀態轉入興奮時,即產生動作電位。其波形與神經纖維有較大的不同,主要特徵是復極過程復雜,持續時間長。心肌細胞的某一點受刺激除極後,立即向四周擴散,直至整個心肌完全除極為止。已除極處的細胞膜外正電荷消失,未除極處的細胞膜仍帶正電而形成電位差。除極與未除極部位之間的電位差,引起局部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復極時,最先除極的地方首先開始復極,膜外又帶正電,再次形成復極處與未復極處細胞膜的電位差,又產生電流。如此依次復極,直至整個心肌細胞的同時除極也可以看成許多電偶同時在移動,不論它們的強度和方向是否相同,這個代表各部心肌除極總效果的電偶稱為等效電偶。心臟的結構是一個立體,它除極時電偶的方向時刻在變化,表現在心電圖上,是影響各波向上或向下的主要原因。由於各部心肌的大小、厚薄不同,心臟除極又循一定順序,所以心臟除極中,等效電偶的強度時刻都在變化。它主要影響心電圖上各波的幅度。人體是一個容積導體,心臟居人體之中,心臟產生的等效電偶,在人體各部均有它的電位分布。在心動周期中,心臟等效電偶的電力強度和方向在不斷地變化著。身體各種的電位也會隨之而不斷變動,從身體任意兩點,通過儀器(心電圖機)就可以把它描記成曲線,這就是心電圖.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膜的超微結構研究的進展,人們更試圖從膜結構中某些特殊蛋白和其他物質的分子構型的改變,來理解膜的通透性能的改變和生物電的產生,這將把生物電現象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J. 有生命的細胞是如何產生生物電流的

科學家通過掃描電鏡,看到人體細胞里的微觀世界,由細胞膜、細胞質和細胞核三大部分構成的細胞,平均直徑只有10~30微米,構造卻極復雜。細胞膜厚75埃,有好幾層復雜結構,膜上布滿了小孔,通過膜上小孔,細胞與周圍的液體環境直接溝通,不停地進行物質交換。憑借細胞膜的這種通透性,才能產生生物電。因為在細胞膜內外,分別帶有不同的電荷,膜外帶正電荷,膜內帶負電荷。在正常情況下,雖說細胞內外的鉀、鈉、氯離子分布不均勻,但由於細胞膜忠於職守,進行嚴格的「海關檢查」,這些帶電離子不能隨便出入細胞膜,都規規矩矩的,該出該入秩序井然。如果心理生理發生變化,或遇到理化等因素的刺激,便會干擾細胞膜的「海關檢查」,細胞膜內外相對靜止的環境受到影響。於是,這些帶電的離子便亂了起來,鈉離子乘機通過膜上小孔迅速進入膜內,使膜內電位急劇上升,導致局部細胞膜出現電位倒轉,膜外帶負電,膜內帶正電。在這種帶電離子分布發生變化的進出流動情況下,這一細胞膜的局部與其鄰近部位之間,由於電荷的不同,出現了「電位差」,形成了生物電流。這就是細胞膜產生生物電的「膜離子學說」。

閱讀全文

與細胞為什麼要產生生物電現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2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