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古生物為什麼要吸氧

古生物為什麼要吸氧

發布時間:2023-01-29 03:47:21

Ⅰ 新發現!恐龍滅絕後哺乳動物先進化身體,如果人類消失誰能替代

從目前已知的地球生物演化歷程來看,地球上生命最早出現在38億年前,在原始海洋中一些生命原材料「聚集組裝」成為簡單的單細胞生命,總體歷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這樣的發展過程。現在地球上最大的動物是藍鯨,海洋哺乳動物,而陸地上最大的動物是亞洲象,除此之外大部分生物都是體型偏小化的。

當然這些都是跟地球上的遠古生命來比較,以蛇類為例子,目前地球上存在3000多種蛇,體型最大的是那些無毒的蟒蛇,尤其是以網紋蟒和森蚺為例,但目前已知最大的蛇類10米就非常罕見了。

但是在6000多萬年前的地球上生活著一群巨蟒,根據現有化石的測量分析,泰坦蟒平均身長在13米左右,並且體重都超過1噸。這種巨蟒最喜歡的食物,是一種六米長的鱷魚,可以說泰坦蟒出現的原因跟地球上的升溫有關,而它們的消失也跟溫度有關。

在遠古時期,很多生物都追求體型的極致,但卻很少出現聰明絕頂的動物。要知道人類的崛起,跟聰明的大腦殼,發展出智慧文明有著本質的關系,而人類和地球上其它動物最大的不同也是擁有智慧,這也是我們自詡為智人的原因。

近日,《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一項研究發現,哺乳動物的進化之路最先開始的是升級身體,而不是大腦。

目前普遍的觀點認為哺乳動物是地球上形態結構最高等、生理機能最完善的動物,與其它動物相比較,哺乳動物最為突出的特點就是胎生同時其幼崽由母體分泌的乳汁喂養長大。而一些相對低等的哺乳動物就不具備這些特點,例如單孔目的鴨嘴獸,既能下蛋還能哺乳,主要是還攜帶毒,被認為是未完全進化的哺乳動物。

恐龍,是知名度最高的古生物,它們在地球上發展繁衍1.6億年之久,但是在6500萬年前因為一顆直徑10公里的小行星撞擊到地球表面,最終導致恐龍整體性滅絕,有些倖存者發展成為今天的鳥類。

要知道恐龍曾經是地球上的主要生物,它們種類眾多,幾乎占據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生態系統,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無論是體型巨大的還是體型小的,可以說非常全面。但就因為小行星的撞擊,導致恐龍全軍覆沒。

哺乳動物滅絕之後,地球上有了充足的生存資源和生存空間,接下來就看誰會接替恐龍的位置,專業一點的名詞就是生態位。

在恐龍時代哺乳動物就存在,只不過大部分都是小體型的個體,屬於夾縫中求生存的那一種,對生存資源和生存空間要求不高。其實也正是因為這些特點,才讓哺乳動物躲過那一劫。

哺乳動物在恐龍滅絕之後,用了大約1000萬年的時間,快速地佔據了生態位置,控制了地球上大部分的生存資源和生存空間,當然哺乳動物也開始從陸地走向海洋,現在地球上就存在眾多的海洋哺乳動物。它們仍要靠肺部來呼吸,因此要定期地浮出水面吸氧。

而《科學》期刊上的一項研究表明,在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崛起的時候,率先發展的是增大體型,而不是進化出過更大的大腦讓自己變聰明。來自愛丁堡大學的一個科研團隊,通過對古新世哺乳動物化石進行CT掃描分析,就發現了這個秘密,哺乳動物的大腦與體重之比再逐漸地減小。並且主要依靠的是發達的嗅覺,對於視覺和其它的觀感依賴度不高。

但是當哺乳動物用了1000萬年崛起之後,它們便開始進化出更加精細化復雜的大腦,同時注重復雜感官以及運動技能。其實可以看到,哺乳動物在恐龍滅絕之後抓住了機會,快速崛起壯大占據了主要的生態位,優先發展體型之久後進化大腦,目前來看算是最優的進化歷程了。

目前地球上發生過五次生物大滅絕事件,上一次就是小行星撞擊地球,導致恐龍滅絕。人類靠著聰明的大腦殼發展崛起,但是對於地球環境的破壞性要遠大於恐龍。目前因為氣候變化導致的極端天氣也頻現,無論是暴雨、暴雪還是極端罕見的高溫,在2021年人類都經歷過了。

此前《生物學評論》(Biological Review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就提到了這個問題,一支來自夏威夷大學馬諾阿分校和法國巴黎國家自然 歷史 博物館的生物學家團隊研究第六次生物大滅絕是否會發生,他們發現自 1500 年以來,在地球上的 200 萬個物種里至少有15萬-26萬個物種已經滅絕,占物種總量的7.5%-13%。

當然很多科學家對於這種說法也有質疑,這些我們都不必去管,假如地球未來發生第六次物種大滅絕事件,人類既是始作俑者又是承受著,如果人類消失,有誰能夠替代哪?其實從此前的研究來看,在恐龍滅絕之後哺乳動物的崛起,優先進化的並不是大腦而是體型,在確定了地位之後,才開始優化大腦橫向競爭。

所以說,新崛起的生物或許並不需要聰明的大腦,正相反它們通過「降智」來獲取更大的身體,從而搶占更多生存空間和資源,畢竟聰明的大腦殼需要消耗太多的能量。同時還需要種群數量龐大,像那些站在食物鏈頂端的物種並不佔據優勢,這么來看還是嚙齒類動物機會很大的。

當然在地球上發展演化無論是體型還是智力,都沒有絕對的優勢,一切要以適應自然環境為最優。對於獵食者來說,它們並不需要太大的體型,只需要尖牙利爪,而對於一些草食性動物,它們要靠著大體型來防禦。當然只要是資源充足更加聰明並不是壞事,例如海洋中的霸主虎鯨,就是非常合格的「獵手」,既聰明自身戰鬥力也強。

Ⅱ 氧氣是靈氣,可為什麼兩次生物大滅絕就發生在富氧時代

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從而凈化了我們的大氣,森林因而有地球的肺之稱。

大海里生活著數以億計的藍藻和藻類,也向水體和大氣中釋放了大量氧氣,因此也有說法稱森林和海洋是地球的兩葉肺。

地球之肺:熱帶雨林

第二,動物和植物需要平衡,植物也不是越多越好,無節制蔓延的植物也會對環境造成破壞。新生代以來,由於氣候轉為乾冷,森林漸漸衰退,大氣中氧氣濃度一直呈下降趨勢,從26%下降到今天的21%。現在森林的破壞和海洋的污染,會加速氧氣濃度下降的趨勢,因此當務之急就是保護好地球的兩葉肺。

第三,每一次生物大滅絕都是一次進化機遇,不適者被淘汰為適者的發展鋪平了道路,正是無數次史前災難造就了今天的世界。

Ⅲ 為什麼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決定了人類起源之謎

地球上的氧氣含量,決定了人類起源之謎原因有以下幾點

1.氧含量與物種滅絕

據科學家研究發現,地球誕生至今已有46億年。因此,物種變化是否會持續如此之久?基於已知化石標本的發現,研究發現地球已經經歷了5次長期物種滅絕。

科學家們發現,氧氣含量的變化決定了動植物的生存方式。所以,我們也會受到影響嗎?回答是肯定的

研究人員發現,在我們所知的宇宙行星上,有些行星環境惡劣,含氧量低,溫度可達零下幾十度,因此即使有一些生命元素物質存在,也不能在那裡得到保護。將來的探險之路還很漫長,研究人員一直在不斷地尋找,相信有一天我們能了解本質

Ⅳ 為什麼人類需要吸收氧氣

體需要能量來維持正常的代謝活動。
比如細胞膜上的Na-K-ATP酶的功能的維持就消耗掉機體大量的能量,如果能量不足,會導致該酶的活性下降,細胞內Na升高,細胞就會水腫壞死。
其他的代謝反應絕大多數都需要能量
但機體產生能量的過程中,是要將有機物代謝成水及二氧化碳並釋放能量,這個過程最終的實現,是需要氧氣的參與的。所以沒有氧氣,組織缺氧,機體無法產生足夠的能量、代謝無法維持而生物死亡
這也是漫長的進化的結果!
網上COPY的!

閱讀全文

與古生物為什麼要吸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1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5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4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20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6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61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4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