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生物科學專業涉及領域
生物科學涉及領域相當廣闊,包括植物學、動物學、微生物學、神經學、生理學、組織學、解剖學等等,主要研究生物的結構、生理行為和生物起源、進化與遺傳發育等,例如:人體組織結構、人類基因遺傳、細菌培養、基因工程等。生物科學專業就業方向
生物科學專業的就業方向有生物信息學、生物信息技術、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動植物檢疫、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醫學信息學、植物生物技術、動物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安全、生物制葯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生物制葯、食品質量與安全。
生物科學專業對於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嚴格。畢業生主要在科研機構、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國家機關等部門繼續從事科研、教學和高級管理工作。
生物科學專業就業前景
本專業對於畢業生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求嚴格。畢業生主要在科研機構、高等院校以及國家機關等部門從事科研、教學和高級管理工作。
生物技術一直是政府所支持的重點產業領域,包括克隆在內的尖端研究都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所進行的,所以相關生物學專業的`就業狀況一直以來都是趨向於良好發展。
無論是在研究機關或者生物公司,投資每年都有所增長。而職位的增長速度也保持在4-5%左右。生物專業是一個交叉性十分強的學科,伴隨科技飛速發展,學科劃分越來越細,學科交叉性越來越強,許多生物相關的新興學科方興未艾。此外,生物相關的應用類學科包括公共衛生,食品,營養等,人才缺口也較基礎研究類大。
② 什麼樣的生物技術發明是可以被專利法さ
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是當前科技創新中最活躍的領域之一,由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引領的生物經濟將引起全球經濟結構的深刻變化和利益格局的重大調整。我國生物技術發展較快,創新活躍,專利申請和授權數量也逐年遞增。在各高技術領域中,生物技術是我國最有希望實現跨越發展的領域之一,《國家中長期科學與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已把生物技術列為未來15 年科技發展的戰略重點。基於以上形勢,本文從申請授權狀況、所屬地區、國別、申請人類型、有效專利等多方面分析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態勢,以多角度反映我國生物技術的發展狀況。一、近年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總體狀況2002 年至2005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1以年均23.0%的增長率遞增,其中國內發明專利申請年均增長29.0%,國外發明專利申請年均增長15.1%。2006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估算為6300 件2。2006 年,國家知識產權局共授予生物技術發明專利2072 件,其中國內專利授權1366 件,約為2002 年(156 件)的9 倍,年均增長72.0%;國外專利授權706 件,約為2002 年(165 件)的4 倍,年均增長43.8%。(見圖1)圖1 近年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狀況從2000 年開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國內申請量一直超過國外申請量,國內所佔比重在六至七成左右。從2003 年起,生物技術發明專利國內授權量超過國外授權量,2006 年國內所佔比重達到66%(見圖2)。圖2 近年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佔比例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受理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約37300 件,占總受理量的3.4%。其中國內申請約23300件,佔62.5%;國外申請約14000 件,佔37.5%。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累計授權生物技術發明專利8011 件,占總授權量的2.7%。其中國內專利4606 件,佔57.5%;國外專利3405 件,佔42.5%。(一)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屬國家分布狀況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美國佔35.2%,位居第一,其後依次是:日本(18.7%)、德國(8.2%)、英國(5.0%)、瑞士(4.8%)、丹麥(3.9%)、韓國(3.2%)、法國(3.1%)、荷蘭(3.1%)、加拿大(2.1%)(見圖3)。歐盟國家總申請量占國外發明專利申請的29.9%。圖3 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所屬國分布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中,美國佔30.8%,亦居第一,其後依次是日本(23.5%)、德國(7.2%)、瑞士(5.6%)、英國(4.7%)、韓國(4.6%)、丹麥(3.8%)、法國(3.6%)、荷蘭(3.3%)、比利時(1.6%)(見圖4)。歐盟國家總授權量占國外發明專利授權量的28.5%。圖4 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授權所屬國分布美國、歐盟、日本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量占國外申請總量的83.8%,授權量占國外授權總量的82.8%。歐盟國家中,生物技術發明申請和授權八成以上來自德國、英國、丹麥、法國、荷蘭和比利時。(二)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所屬地區分布狀況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上海(32.4%)和北京(17.4%)以較大優勢領先於其他地區。其後依次是廣東(6.2%)、江蘇(5.9%)、浙江(4.2%)、山東(3.9%)、湖北(3.7%)、遼寧(3.0%)、天津(2.5%)、四川(2.3%)(見圖5)。圖5 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所屬地區分布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中,北京佔22.4%,排名第一,其後依次是上海(15.7%)、江蘇(7.8%)、廣東(7.5%)、湖北(5.9%)、浙江(4.1%)、山東(3.8%)、四川(3.6%)、天津(3.5%)、遼寧(3.2%)(見圖6)。圖6 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授權所屬地區分布以上十個地區申請量合計占國內申請總量的七成八,授權量占國內授權總量的八成一。(三)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人類型分布狀況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申請約佔三成,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申請占近五成。但是,近幾年企業申請比重呈明顯下降趨勢:2001 年企業申請占國內申請總量的近四成,2005 年所佔比重已不足二成;而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申請比重呈上升趨勢,2005 年所佔比重已超過六成。特別是大專院校,近幾年申請比重明顯上升:2001 年大專院校申請占國內申請總量的二成,2005 年所佔比重已接近四成(見圖7)。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的申請人構成比較穩定,八成來自企業。圖7 近年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人類型分布表1 是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我國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排名前十位的專利權人。排名前十的國內專利權人,都是大專院校和科研單位,尤其大專院校占絕大部分;而排名前十的國外專利權人大多是企業。表1 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排名前十的國內外專利權人(四)國內外生物技術研發的技術領域分布每一件專利文件都會按照國際專利分類(IPC)分類,以說明發明所涉及的具體技術領域。統計專利文件的IPC 分類號分布,可以發現技術研發熱點和技術創新集中的技術領域。與國別相結合,可以觀察國內外申請在不同技術領域中的分布,確定特定技術領域國內外的競爭程度。表2 列出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排名前十的特定領域。表2 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排名前十的特定領域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排名前十位的領域依次是:具有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C07K 14)*,突變或遺傳工程(C12N 15),酶或微生物的測定或檢驗方法(C12Q 1),微生物及其組合物(C12N 1),酶(C12N 9),含肽的醫葯配製品(A61K 38),生物物質的化學分析(G01N33),改良基因型的方法(A01H 1),未分化的人類、動物或植物細胞(C12N 5),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葯配製品(A61K 39)。國外生物技術申請排名前十位的領域依次是:突變或遺傳工程,含肽的醫葯配製品,酶或微生物的測定或檢驗方法,具有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葯配製品,生物物質的化學分析,酶,微生物及其組合物,未分化的人類、動物或植物細胞,免疫球蛋白(C07K 16)。*括弧內內容為技術領域的IPC 分類號,下同。(五)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頁數和權利要求項數美國《企業技術評論》援引美國專利商標局局長杜達斯的報告宣稱,隨著技術的發展,專利復雜程度不斷上升,導致說明書頁數不斷上升。國外學者Tong、Frmae 研究,權利要求項數能夠較好反映技術創新能力,權利要求數量越多,反映出的技術創新能力越強3。以專利文件的說明書頁數(包括附圖)和權利要求項數作為對比項加以分析,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國內與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的質量差距。圖8 顯示生物技術發明授權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權利要求平均項數變化趨勢,很明顯,近八年,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權利要求平均項數總體上呈上升趨勢,表明生物技術在不斷發展和進步,發明專利技術含量越來越高,越來越復雜。不過,國內上升幅度小於國外。圖8 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頁數、權利要求項數變化趨勢(六)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狀況發明專利權的保護期限為二十年。事實上,並非所有專利都能保護至期限屆滿終止。能夠帶來直接或間接經濟效益的專利才有維持有效的必要性。專利被維持的時間越長,通常可以說明其創造經濟效益的時間越長,市場價值越高。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的有效狀況,能夠反映企業、地區甚至於國家的生物科技創新力和市場競爭力。截至2006 年12 月31 日,生物技術領域共有有效發明專利6501件,其中國內佔五成五,國外佔四成五。國外生物技術專利有效率為85%,國內生物技術專利有效率達到78%。國內不同類型專利權人的專利有效率存在一定差異:國內企業的有效率最高,達到86%,大專院校為81%,科研單位等約為74%(見圖9)。圖9 不同類型專利權人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有效率圖10 顯示了當前國內外有效發明專利按申請日所在時間段的分布,其橫坐標為距今年限(指申請日距2006 年12 月31 日的時間跨度)。有效發明專利中,已維持5 年以下(含5 年)的(即申請日於2002 年1 月1 日之後)國內佔72%,而國外這一比例只有15%;已維持11年以上的(即申請日於1997 年1 月1 日之前),國內只佔3%,而國外這一比例達到26%;已維持6 至10 年的,國內佔25%,而國外這一比例達到59%。國內有效專利平均已維持年限(指有效專利從其申請日至2006 年12 月31 日之間的時間跨度)為4.8 年,國外為8.7 年。圖10 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的已維持年限分布圖11 顯示距今不同年限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有效率,很明顯,隨著距今年限的增長,國外有效率下降幅度較小,距今年限為9 的仍可保持50%左右的有效率。但國內有效率下降則比較明顯,保持50%左右有效率的年限為5 年,保持25%以上有效率的年限僅僅為6 年。圖11 不同年限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有效率二、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的特點(一)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占優隨著生物技術被列為我國未來15 年科技發展戰略重點,近年國內生物技術申請、授權數量已經超過國外,並且國內申請、授權所佔比例繼續保持擴大趨勢,表明我國生物技術研發整體水平日益提高,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成果的積累不斷增加,社會公眾的知識產權意識不斷加強。(二)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持續快速增長近五年,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和授權均以兩位數以上的增長率快速增長,其中,國內申請增長比國外高近14 個百分點,國內授權增長比國外高近30 個百分點,顯示國內外生物技術產業發展迅猛,我國正迎頭趕上、呈現強勁發展勢頭。(三)專利制度促進生物技術發展的作用顯著在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快速增長的同時,我國生物技術產業同樣保持了快速穩定的發展勢頭。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十五」期間生物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率超過30%。國內發明專利申請29.0%的年均增長率與前者基本吻合,顯示技術創新和專利制度在促進生物產業發展和提升行業市場競爭力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四)國內外生物技術研發熱點基本一致,競爭日趨激烈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突變或遺傳工程等九個技術領域的申請在國內外排名均進入前十,國內外排名前十的技術領域的申請分別占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總量的八成以上,表明國內外生物技術結構比較類似,研發熱點趨於一致。同時也顯示為搶戰科技競爭的制高點、爭取對生物技術的市場主導和控制,國內外繼續以較大力度實施專利布局,圍繞生物技術專利展開控制與反控制、主導與反主導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在熱點技術領域中,含肽、含有抗原或抗體的醫葯配製品和免疫球蛋白三個技術領域的國外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均高於國內,突變或遺傳工程、酶兩個技術領域的國外授權數量也高於國內。而多於20 個氨基酸的肽,酶或微生物的測定或檢驗方法,微生物及其組合物,改良基因型的方法,生物物質的化學分析,和未分化的人類、動物或植物細胞六個技術領域的國內專利申請、授權數量均超過國外,顯示國內在生物技術研究的某些領域中占據了有利的位置,正在不斷沖擊國際前沿水平。(五)大專院校、科研單位漸成國內生物技術申請的主力軍與企業逐漸成為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主力的大環境不同,近幾年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所佔比重由四成降至不足二成,而大專院校所佔比重明顯上升,近四成的生物技術專利申請集中在大專院校,二成以上掌握在科研單位手中。此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排名前十的國內專利權人有八名是大專院校,其餘兩名是科研單位。顯示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生物技術研發比較活躍,而企業在生物技術方面的創新能力後勁不足。這反映出我國目前生物技術的產業化水平不高,大專院校、科研單位在研發中要走「產學研」結合的道路,努力植根於商業應用中;同時企業也應當注意充分利用我國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科研優勢,增強自身競爭力。否則,就會出現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專利申請、授權數量高於企業,但在專利有效率上低於企業的現象,致使實驗室的科研成果難以產業化,或產業化成本很高甚至無經濟價值,而企業則缺乏創新成果和產品。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中,企業之所以占居絕對主導地位,就是因為科學研究和商業資本在產業化的環節中找到了契合點。(六)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質量仍有差距1、生物技術發明授權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權利要求平均項數國內外差距擴大盡管國內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說明書頁數、權利要求項數總體上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國內上升幅度小於國外。1999 年,國外專利說明書平均頁數是國內的3.6 倍,國外專利權利要求平均項數是國內的3.2 倍。2006年則分別擴大到3.8 倍、3.7 倍,換言之,在權利要求項數和說明書頁數上,近四件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才相當於一件國外專利,差距十分明顯。初步顯示國外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相對於國內更復雜,技術含量更高。2、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國內平均已維持年限不長、有效率低在生物技術有效發明專利中,雖然國內數量過半,但國內平均已維持年限比國外少近4 年,平均有效率低於國外七個百分點,且隨著年限的增長,國內有效率下降幅度顯著高於國外,初步顯示在市場價值、創造的經濟效益方面,國內生物技術發明專利低於國外。從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國內生物技術已經具備一定的研發水平,國內外研發熱點趨於一致,國內在專利數量上占優,國內外圍繞生物技術展開的競爭將越來越激烈。總體上,國內生物技術專利態勢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還必須清醒的認識到國內生物技術發展還存在以下問題:一是目前的轉變主要還是數量上的,而不是質量上的。雖然國內發明專利在數量上占優,但在體現專利質量的指標上國內仍然處於劣勢,不容樂觀。初步反映出國內外生物技術水平整體上尚有不小差距,國內掌握的經濟效益好、高附加值的核心技術不多;二是產學研結合不緊密、發展不均衡,沒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生物技術發明專利申請的主力是大專院校、科研單位,企業專利數量增長後勁反而不足,這與目前企業逐漸成為自主創新主體、成為國內發明專利申請主力的大趨勢相背,嚴重製約了專利技術的產業化,專利申請數量上的優勢沒有轉化市場競爭的優勢。《中國生物產業發展報告2006》也指出,我國大量生物科技成果未能轉化為產品,全國生物醫葯科技成果轉化率僅為0.5%。因此,要實現到2020 年使我國生物技術研究開發與產業化整體達到世界先進國家水平的戰略目標,當前生物技術與產業發展應當從側重於技術積累調整到邊研究、邊產業化,創造與運用並重的新階段。
③ 我想考華東師范大學的生物專業(師范類的),不知道好不好,有沒有在華東師范大學讀研的,幫忙一下哈~~
我就是華東師范大學的 歡迎你,很好 難度也很好 加油
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成立於2001年4月,
院長:張亞平院士
華東師范大學雙聘院士
研究方向:進化基因組和基因組多樣性
張亞平,男,1965年生,理學博士,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學院(TWAS)院士,分子進化生物學和保護遺傳學家。現任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所長,兼任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雲南省科協主席、中國遺傳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動物學會副理事長。
前身為生物學系。1951年由當時的同濟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大夏大學和聖約翰大學等高等院校生物系合並而成,匯聚了薛德育、張作人、鄭勉、王志稼、陳彥卓、張宗漢等一批國內享有盛譽的著名教授。1981年,在張作人、郎所、堵南山、周本湘、錢國楨、顏季瓊、周紹慈等教授主持下,經國務院批准,建立了首批動物學、植物生理學、生理學、生態學碩士、博士學位授權點及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現今已發展成為生物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可招收植物學、動物學、水生動物學、生理學、生態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醫學、基因組學8個專業的博士,另加生物醫學工程和課程與教學論10個專業碩士研究生。
近年來,學院加快學科和師資隊伍建設步伐,從國內外引進人才,先後成立了腦功能基因組學研究所、野生動物與流行病研究所、生命醫學研究所、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研究所和上海市細胞信號網路研究技術平台。現有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國家重點學科2個、上海市重點學科1個;學院現有在職教師111名,含教授26人,副教授(副高)27人,講師(工程師)26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人數60人。其中,有教育部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教育部跨世紀優秀人才、上海市優秀學科帶頭人、上海市名師、上海市青年科技啟明星等多人。
2000年至今我院共獲得科研經費約5175.11萬元,承擔科研項目總數達304項,發表論文964篇,申請發明專利40餘項。已在動物學、植物學、生態學、葯用植物化學、神經生物學、生物醫學等領域的基礎和應用研究中取得重大進展。「皮膚抗衰老天然激活劑」榮獲全國第六屆發明展覽會銀獎和第83屆法國國際發明展覽會特殊榮譽獎;「金嗓子喉寶」榮獲東南亞醫葯衛生保健博覽會金獎;「GSF糖尿病專用食品產品」榮獲上海市第五屆「四新產品」博覽會金獎;「金耳食用價值研究----金耳純」榮獲上海市第五屆科博會金獎;「長白山食葯天然資源(越桔)的深度利用研究與開發」項目,榮獲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教育系統參展組委會頒發的「參展第七屆上海國際工業博覽會中國高校展區優秀展品一等獎」;「中華絨鰲蟹的營養學及其環保型全價飼料的研製開發」項目獲2005年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苔類植物的分類和地理分布研究」項目獲教育部2007年度高等學校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學院一貫重視本科教育,以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高素質為指導方針,以基本要求加需求選擇為原則,注重本科生能力培養,鼓勵學生的個性發展。學院建有一流的本科生實驗教學中心,實驗室面積達4300平方米,不僅滿足常規教學需要,還為大學生自主科研活動提供先進的精密儀器和經費資助,大學生科研基金資助覆蓋率達在校生的80%。學生科研工作氣氛濃厚,科技成果連連獲獎,曾獲上海市「太陽島」杯一等獎,全國「挑戰杯」一等獎、三等獎,每年在校級「大夏杯」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中有多人獲獎,並有優秀科研論文發表於各類專業期刊。
學院在浙江西天目山自然保護區、浙江天童森林公園建有植物學、動物學野外實習基地;與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組成的教師教育實踐基地,並聘請中學名師為師范生兼職導師;院資料室藏書4萬余冊,在訂中文期刊150餘種,外文期刊120餘種;院標本館藏有極為豐富的珍稀動物標本和中國東南部植物標本。
學院目前招收師范和非師范兩大類本科生。其中,師范類學生根據國家相關政策,為免費培養,畢業後從事基礎教育的生物科學教學和管理工作。非師范類學生按「生物科學和技術」大類招生進校學習二年基礎課程後根據學生志願,分別進入生物科學或生物技術專業繼續學習。建校以來,生物學系共培養了本科生4000多名,碩士、博士研究生約600多名,學生畢業後主要到高校、中學、科研機構、出版社、制葯及生物製品類企業、各級機關等單位工作。
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
站長:瞿偉菁
博士點:動物學 | 水生生物學 | 植物學 | 生理學 | 生態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生物醫學 | 基因組學
碩士點:動物學 | 水生生物學 | 植物學 | 生理學 | 生態學 |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 | 生物醫學 | 基因組學 | 生物醫學工程 | 生物課程論與教學論
動物學動物科學與資源持續利用
動物學科是在華東師范大學1951年建校時由多位老一輩科學家創建的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生物學基礎學科之一。文革前曾招收研究生及進修生,並為國家培養了一批包括中科院院士在內的著名學者。1978年開始培養碩士研究生,1981年建立了全國首批動物學博士點,此後又設立了全國首批動物學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學科點現有教授5名,副教授5名,講師1名。其中博士生導師3名,碩士生導師7名。目前學科點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向為原生動物生物學、動物細胞與分子生物學、水生動物學、水生動物發育生物學、水生動物生殖生物學、水生動物營養學、水生動物種質遺傳學、水生動物生態毒理學、鳥類生態學;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向有:原生動物生物學、動物細胞與分子生物學、水生動物學、水生動物發育生物學、水生動物營養學、水生動物種質遺傳學。多年來,本學科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專業人才,為我國動物學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其中「原生動物細胞核質關系的研究」、「中國淡水枝角類的研究」、「原生質流對原生動物細胞核質關系的影響」、「中華絨螯蟹生殖細胞的研究」、「太湖水產資源增殖技術的研究」等科研項目曾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上海市科學大會獎和中國科學院、國家教委(教育部)、中國水產科學院、上海市人民政府等頒發的各級科技進步獎。
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科技部和國家教育部基金、高校博士點基金、上海市科委基金和有關國際合作項目等科研課題20多項,在國內外科學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專著、編著及教科書10多種。科研成果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進行交流,並多次在全國會議或國際會議上作大會報告。
更多請瀏覽動物學學科主頁...
植物學華東師大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科是與學校同齡的學科,含植物學,植物生理學兩大板塊,是由老一代留學日本,美國,瑞士等國,學成歸來及國內的著名學者創建。
本學科是我校最早建立的博士點之一,也是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的一個點,現有在崗教授5名(博導3名),副教授2名,講師4名,助教1名。建點以來已培養碩士研究生110多人,博士生10人,發表論文在200篇以上。在植物生理學植物分子生物學的理論研究和資源植物化學基礎研究上已具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分子生物學,植物細胞生物學,資源植物化學,植物生理生態,資源植物學和葯用植物化學等。近三年來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60多篇文章,其中SCI文章有20多篇。還出版了多本學術專著和專業教材。歷年研究生報考錄取比率為2~3:1。目前在讀有博士生5名,碩士生30多名。在研項目經費總額在200萬以上,已形成一支實力較強的教學科研學術梯隊。
本學科在基礎理論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這兩個領域內的研究隊伍還在逐步擴大,努力爭取更大的成績。
更多請瀏覽植物學學科主頁...
生理學生理學科始建於1951年。1981年和1985年分別批准建立碩士學科點和博士學科點,並與其他3個學科共同建立生物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現本學科涵蓋生理學教研室、腦功能科學研究中心、教育部腦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上海市腦功能基因組學科重點實驗室和上海市神經科學重點學科等。本學科是國內最早開展神經科學研究的單位之一,具有堅實的研究基礎和豐富的研究積累。研究成果曾獲得全國科學大獎、上海市重大科技成果獎及衛生部優秀成果等多項獎勵。進入80年代,研究領域進一步拓寬到聽覺神經生物學、視覺神經生物學、大腦邊緣系統的結構和功能、神經生物化學及分子神經生物學等。這些領域已在國內形成明顯的特色優勢,目前在基因、分子、細胞、系統和整體行為等多個水平上開展系統研究,並已取得豐碩成果,總體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已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6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6項,國際合作多項。近五年來已在國內外主要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論文195篇,其中在國外SCI期刊上發表45篇,論文多次被國內外同行引用,取得良好知名度,並已與美國、德國、日本、香港、台灣等建立了密切合作關系。
更多請瀏覽生理學學科主頁...
生態學[網站]生態學是華東師范大學一個傳統優勢學科。本學科的碩士點和博士點分別建於1979年和1985年,是國內首批擁有生態學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的學科點。華東師范大學的生態學科是國家重點學科和上海市重點學科,並已順利進入國家高等學校"十五"建設(21二期工程)。學科設有動物生態學、分子生態學、保護生物學、濕地生態學、行為生態學、野生動物管理與保護、植物生態學、景觀生態學以及資源生態學等研究方向。其中:保護生物學,選擇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瀕危動物作為主要的研究對象,通過對其分子生態學、種群生態學、繁殖生物學和行為生態學的研究,在瀕危動物保護與野生種群的恢復以及社會經濟建設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出版了國內第一部《動物生態學》和《野生動物保護原理及管理技術》、《中國的鹿類動物》、《瀕危葯用野生動植物的保護》等著作,建立了華東地區唯一的野生動植物進出口鑒定機構,在國內外具有一定影響。廣泛開展國際合作,自1988年以來,和美國史密森研究院合作舉辦了十次野生動物保護與管理的國際培訓班,建立了國際保護生物學中心、上海野生動植物檢定中心,常年獲得國際上主要自然保護組織和基金會的資助,並開展課題合作。景觀生態學,針對我國一些生態關鍵區出現的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的尖銳矛盾,從景觀尺度上,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和遙感(RS)等技術和手段,通過將地理學家的空間概念和生態學家的功能理念緊密結合在一起,分析和模擬區域土地覆蓋和土地利用特徵,提出區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隨著越來越多大尺度環境問題的出現,以及社會經濟發展的需求,景觀生態學已走到生態學科和土地管理的最前沿,而且目前依然在快速發展。
生態學科梯隊合理,擁有一支很強的師資力量。本學科現有教師6人,其中教授及博士生導師3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骨幹研究隊伍由多名歸國博士和國內培養的博士和博士後組成,其中,3人擔任國際學會的理事或委員、3人擔任我國一級學會常務理事、理事或專業委員會委員,1人是教育部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5人次獲得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骨幹教師,上海市"科技啟明星"和"曙光學者"等稱號。
目前所承擔的重大項目有:華東地區揚子鱷野外種群的恢復和重建;東北虎的跨國界保護研究;保護區內人與野生動物可持續發展的經濟示範模式;西藏瀕危物種的保護生物學和保護區的研究;沙漠綜合治理和治沙植被的可持續利用研究等等。此外,學科正積極參與上海市崇明島全國重要濕地恢復樣板示範區建設工程。
更多請瀏覽生態學學科主頁...
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學科是現代生物學綜合性學科。由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遺傳學、微生物學、免疫學和生物生理學七個二級學科組成。設有博士、碩士點,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分子生物學與基因工程、蛋白質葯物的修飾、分子免疫學、細胞的損傷與修復、微生物工程、酶工程、細胞工程、蛋白質結構與功能、抗癌葯物篩選、細胞生物與電磁場生物效應、自由基生物學等10餘個。
現有教授5名,副教授8名,講師3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10名,碩士學位1名。每年招收博士、碩士研究生30~40名左右。近5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國家教委、各省市自治區、各部委以及企業單位科技攻關、"九五"重點、科技開發等40餘項科研項目,研究經費600多萬元。其中"金嗓子喉寶"、"新型溶栓劑"等6項實現科研成果轉化,轉讓產生直接經濟效益360萬元。發表學術論文150餘篇,其中12篇為SCI收錄。申請國家發明專刊10餘項。
更多請瀏覽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科主頁...
基因組學在教育部和上海市的支持下,我校引進國際著名遺傳工程及神經生物學家錢卓教授,於2001年成立了 「腦功能基因組學重點實驗室」,並納入「十五」及「211」重點學科建設。基因組學科從2003年起承擔國家973、863等項目,招收基因組學專業碩士、博士研究生。基因組學科主要以遺傳工程等先進技術為基礎,對腦功能進行各個層次上的綜合研究,同時開展腦疾病的發病機制研究與新葯開發,為腦疾病防治提供具有現實意義的基礎。基因組學專業致力於建設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研究基地,為中國基因組學專業培養頂尖的專門人才。
更多請瀏覽基因組學學科主頁...
生物醫學生物醫學是生物學與醫學領域新的交叉學科,是生命科學發展的重要方向和必然趨勢,也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新亮點。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在生物醫學領域已具有多年的研究歷史並建立了優良的基礎。為適應生命科學發展的形勢,2004年生命科學學院與上海市血液中心聯合成立了生物醫學學科,並在生物學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立了博士點和碩士點。現有在崗教授2名(博導2名),副教授4名,講師1名,其中具有博士學位6名。另外還有上海市血液中心兼職教授6名(博導1名)。
目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向有分子免疫學、天然產物化學和血液與輸血免疫學;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向有免疫學與免疫活性肽、細胞生物化學、心血管細胞損傷與修復、葯用植物化學、腫瘤生物治療、輸血傳染病病原學、血液及血細胞生物學和血液免疫學等。2005年第一次招生,現有博士生2名,碩士生12名。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863」項目、衛生部基金、上海市重點項目和其他省市、企業等多項科研項目,研究經費達400多萬元。
本學科是新興的交叉學科,在研究隊伍和研究實力還在逐漸加強,爭取在不久的將來取得更大的成績。
更多請瀏覽生物醫學學科主頁...
生物醫學工程學科新一代的綜合了生物學、醫學和工程技術學的交叉學科 -生物醫學工程是運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的原理與方法,研究與揭示人體的生命現象,並從工程角度解決人體醫療問題的一門綜合性高技術學科。生物醫學工程專業是目前國際上發展極為迅速的交叉學科和邊緣學科,旨在利用現代工程技術的手段解決生物醫學上的檢測、診斷、治療、管理等問題以及進一步探索生命系統的各種運動形式及其規律性,是21世紀生命科學的重要支柱之一。
為適應生命科學發展的形勢,華東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生物醫學工程專業設置於2007年,並在生物學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立了博士點和碩士點。現有在崗教授2名(博導2名),副教授1名。
目前博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向有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和納米醫葯;碩士研究生的培養方向有生物信息學,計算生物學,系統生物學,生物材料和納米醫葯等。2007年第一次招生,現有博士生2名,碩士生15名。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技部「973」項目等。
本學科是新興的交叉學科,在研究隊伍和研究實力正在逐漸加強,通過「英才計劃」等引進更多高水平的研究人員。
更多請瀏覽生物醫學工程學科主頁...
生物課程論與教學論生物學課程論與教學論專業主要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素養和學術視野、掌握生物學課程教學的基本理論,熟悉相關教育技術手段,能把握國內外課程與教學理論發展過程和最新動態,能關注和開拓本學科教育前沿研究的專業人才。目前主要專業方向包括:生物學課程與教學、生物學實驗研究、生物學教育技術和生物學教師教育。生物教育碩士是具有特定教育職業背景的專業學位,主要培養面向生物學基礎教學和管理工作需要的高層次專門人才。加速教育類碩士培養是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決策的時代要求。本學科依託學校和學院專業綜合優勢,在國內生物學科教育領域內整體實力居於領先地位。學科現有教授1名,副高職稱4名。每年招收生物學課程與教學論博士、碩士研究生和生物教育碩士,目前本學科在讀各類研究生總數已達90人。
更多請瀏覽教育學學科主頁...
④ 專利八大領域是什麼
(一)電子信息技術 。(二)生物與新醫葯技術 。(三)航空航天技術 。(四)新材料技術 。(五)高技術服務業 。(六)新能源及節能技術 。(七)資源與環境技術 。(八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法律分析
1、醫療費:醫療費根據醫療機構出具的醫葯費、住院費等收款憑證,結合病歷和診斷證明等相關證據確定。2、誤工費:誤工費根據受害人的誤工時間和收入狀況確定。3、護理費:護理費根據護理人員的收入狀況和護理人數、護理期限確定。4、交通費:交通費根據受害人及其必要的陪護人員因就醫或者轉院治療實際發生的費用計算。5、住院伙食補助費:住院伙食補助費可以參照當地國家機關一般工作人員的出差伙食補助標准予以確定。6、營養費:營養費根據受害人傷殘情況參照醫療機構的意見確定。7、殘疾賠償金:殘疾賠償金根據受害人喪失勞動能力程度或者傷殘等級,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准,自定殘之日起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 第二百一十六條 假冒他人專利,情節嚴重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並處或者單處罰金。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
第一條 為了保護專利權人的合法權益,鼓勵發明創造,推動發明創造的應用,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科學技術進步和經濟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三十九條 發明專利申請經實質審查沒有發現駁回理由的,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作出授予發明專利權的決定,發給發明專利證書,同時予以登記和公告。發明專利權自公告之日起生效。
⑤ 醫學生物領域,哪些技術可以申請專利
醫院申請專利大部分以器械、衛生材料、葯物的配置工藝和方法等為主。在方法、中葯、葯物新用途以及生物材料等方面還有很大空間。按照請求保護的內容,化學、生物、醫葯領域可申請的發明專利可以分為產品、方法和用途三類:
1、
化學產品。包括化合物,組合物,用適當的化學、物理參數和/或制備方法描述的化學產品。例如治療糖尿病的中葯組合物,一種從豌豆中利用酶解的方法獲得的抗氧化肽,具有某種功能的基因或蛋白。
2、
化學產品的制備方法,例如制備治療糖尿病的中葯組合物的方法;一種豌豆中酶解制備抗氧化肽的方法、制備某種功能的基因或蛋白的方法。
3、
化學產品用途發明。化學的醫葯用途如果以「用於治病」、「用於診斷病」、「作為葯物的應用」等等這樣的權利要求申請專利,則屬於專利法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三)
項「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不能被授予專利權;但是由於葯品及其制備方法均可依法授予專利權,因此物質的醫葯用途發明以葯品權利要求或者例如「在制葯中的應用」、「在制備治療某病的葯物中的應用」等等屬於制葯方法類型的用途權利要求申請專利,則可以授予專利權,例如化合物x作為制備治療y病葯物的應用,基因a在制備診斷b病試劑盒的應用,蛋白c在制備治療d病葯物中的應用。
由於醫學領域還涉及生物材料,因此還可以申請涉及以基因、載體、重組載體、轉化體、多肽或蛋白質、融合細胞、單克隆抗體為主題的發明,權利要求可包括上述主題的產品本身,制備方法以及用途。請求保護的用途,如與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有關,應寫成「在制葯中的應用」、「在制備治療某病的葯物中的應用」。
⑥ 專利八大領域是什麼
專利八大領域如下:
1、 電子信息技術;
2、生物與新醫葯技術 ;
3、航空航天技術 ;
4、新材料技術 ;
5、高技術服務業 ;
6、新能源及節能技術 ;
7、資源與環境技術 ;
8、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
專利申請是獲得專利權的必須程序。專利權的獲得,要由申請人向國家專利機關提出申請,經國家專利機關批准並頒發證書。專利申請是發明人、設計人或者其他有申請權的主體向專利局提出就某一發明或設計取得專利權的請求。依法律規定,專利申請應向專利局提交申請書、說明書、權利要求、摘要、附圖、優先權請求。其中附圖、優先權請求這兩個文件就每個申請而言,並非均必不可少,但這有利於專利申請。專利申請案中,申請書應以書面形式,主要載明如下內容:授予專利的請求、發明或設計名稱,申請人姓名及身份,代理人姓名及身份、簽名。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八條 兩個以上單位或者個人合作完成的發明創造、一個單位或者個人接受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委託所完成的發明創造,除另有協議的以外,申請專利的權利屬於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單位或者個人;申請被批准後,申請的單位或者個人為專利權人。
第九條 同樣的發明創造只能授予一項專利權。但是,同一申請人同日對同樣的發明創造既申請實用新型專利又申請發明專利,先獲得的實用新型專利權尚未終止,且申請人聲明放棄該實用新型專利權的,可以授予發明專利權。
兩個以上的申請人分別就同樣的發明創造申請專利的,專利權授予最先申請的人。
第十條 專利申請權和專利權可以轉讓。
中國單位或者個人向外國人、外國企業或者外國其他組織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應當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辦理手續。
轉讓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當事人應當訂立書面合同,並向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登記,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予以公告。專利申請權或者專利權的轉讓自登記之日起生效。
⑦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根據2015年10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研究所承擔了973、科技攻關、863、自然科學基金和院知識創新工程等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的重大科研任務,在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蛋白質功能基團的修飾與其生物活性之間的定量關系、胰島素三維結構與功能研究等生命科學重大前沿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
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先後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10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2項,並多次獲得省部級及中國科學院重要獎項,授權發明專利170項,發表高水平論文數量和篇均引用數位居全國生物學研究機構前列。
其中2013年,研究所主持科研項目/課題共計329項。其中,主持國家「973」計劃、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0項(新增3項),課題49項(新增8項);「863」計劃4項;重大科技專項13項(新增1個課題);科技支撐計劃1項;重大儀器研製1項。主持創新研究群體科學基金1項;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製專項1項;重大項目課題2項;重點項目10項(新增3項);科學儀器基礎研究專款1項;重大研究計劃項目16項(新增3項);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項(新增2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4項(新增2項);優秀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專項2項;面上項目72項(新增28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77項(新增33項)。主持中科院重大儀器研製項目5項、重要方向性項目2項、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A類)子課題7項(新增2項)、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B類)課題3項(新增5項)、儀器功能開發項目2項、重點部署項目1項(新增2項)。主持各類國際合作項目40項(新增24項)。
2013年,研究所共發表SCI收錄論文331篇,篇均影響因子6.1;其中以第一單位發表SCI論文158篇,篇均影響因子6.0;影響因子5以上的SCI論文133篇,其中第一單位論文68篇;影響因子在PNAS以上的SCI論文61篇,其中第一單位論文30篇。研究所共申請專利34項,其中中國發明專利30項,實用新型專利2項,PCT國際發明專利2項;授權專利11項,全部為國內發明專利,另外有2項發明專利已收到授權通知並辦理了登記手續。 《生物物理學報》(雙月刊)創刊於1985年3月,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生物生理學會主辦的中國唯一的生物物理學專門期刊,其發表有關生物物理學、分子生物學和膜與細胞生物學、神經生物學、納米生物學、光生物學等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具有原創性的高水平研究論文、快報和綜述文章,還刊登有關重大科技新聞的背景介紹和書評;並被美國《化學文摘》、中國核心期刊要目總覽、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學術期刊全文資料庫及萬方資料庫等檢索系統收錄。
《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創刊於1974年,是中國國內外公開發行的全國性學術期刊,由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共同主辦。主要報道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及神經科學等領域的中中國國外最新進展,設有微型述評、綜述與專論、研究報告、技術與方法、研究快報等十幾個欄目;並被SCI、CA、俄羅斯文摘等國際權威檢索系統收錄。曾多次榮獲國家級或省(部)級期刊獎。
《Protein & Cell 》(英文版)是發布關於多學科領域在生物學和生物醫學的最新發展原創性研究文章,並強調蛋白質和細胞研究的同行評議的國際期刊。其主題領域包括:生物化學、細胞生物學、發育生物學、遺傳學、免疫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神經科學、腫瘤學、蛋白質科學、結構生物學和轉化醫學;其中該期刊2014-2015SCI影響因子為3.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