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談一談新高考模式對生物教學帶來哪些變革

談一談新高考模式對生物教學帶來哪些變革

發布時間:2023-02-09 00:23:51

① 如何上好高中新課改的生物課程

課程的改動並不可怕 你要了解的是生物課是讓你了解哪方面的知識 你想從這門課學到什麼 我就是5大生科院的 我當初選擇生物很簡單 為什麼西瓜是甜的 為什麼苦瓜是苦的 西瓜和苦瓜的生長過程沒有很大差異 生長形態和生長環境也沒沒什麼區別 目前還在追尋答案中

② 新高考背景下,教學組織形式將發生怎樣的變革

新高考背景下,教學組織形式將發生怎樣的變革?各個省份有各個省份的特點,總體上的共同特徵是:
新高考選擇性的提高,使得6選3的組合高達約20種,選課走班因此而勢在必行,傳統意義上的行政班教學和全年級統一的課程安排將被打破,多樣化的課程組合和走班制教學將成為學校新常態。構建層次清晰、遞進有序、開放有致的學校課程體系和與之相適應的教學組織形式,將是普通高中學校所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
(一)改革教學管理制度
課程方案和考試制度的變革,要求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也要隨之發生變革。學校應根據實際情況,在學生生涯發展指導、選課指導、教學管理等方面建立制度,逐步形成學校教學管理特色。
建立學生生涯發展指導制度。學校應以制度的形式對學生生涯發展校本課程開設、導師制建立、生涯規劃活動開展、校內外資源充分利用等進行規定,指導學生更好地認識自我,處理好興趣特長、潛能傾向與未來社會需求的關系,提高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
建立選課指導制度。學校要鼓勵學生結合生涯規劃教育的學習成果,根據本人的實際情況,選修選考適當的課程。學校應提供課程說明和選課指南,安排班主任或導師與學生建立相對固定的聯系,指導學生選課,幫助學生形成合理的課程修習方案,引導家長正確對待和幫助學生選課。
建立新的教學管理制度。學校應積極探索建立行政班和教學班並存的管理制度,統籌課程安排、教師調度、班級編排、學生管理、教學設施配備等,為選擇性課程走班教學的實施提供保障。
(二)加強學生的組織管理
選課走班在給學校帶來挑戰的同時,也為學校帶來了發展的機遇,特別是為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供了機遇,並可以由此促進學校從根本上變革學生培養機制。
加強學生的組織管理。一是要正確對待尊重學生選擇和提高了管理難度的關系,不能只看到並規避走班帶來的困難,「能不走就不走」,而是要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盡可能地通過「大走班」促進學生全面而又個性化發展;二是建立新型的管理模式,實行全員育人「導師制」;三是建立並逐步完善信息化的校園管理平台,充分利用人工智慧手段,實現師生即時互通,信息共享,解決由選課走班帶來的「排課」難題,讓龐大的資料庫變得有序而「多用途」,保障「選課走班」組織管理的科學高效。
(三)完善考試評價制度
學校要根據新高考和學業水平考試的基本要求,完善學校自身的考試評價制度,創新人才評價模式。
建立學分認定製度。學校應組建學分認定委員會,依據課程方案制訂學分認定的具體辦法,以學科課程標准為依據,考察學生修習的課時和表現,考核學業成就,認定學分。
完善綜合素質評價制度。學校應制定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實施方案,根據綜合素質評價的原則、內容和方式,客觀地記錄和認定學生各方面的突出表現,反映學生全面發展情況,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選修課程的修習情況應列入綜合素質評價的內容。
規范考試評價要求。校內考試評價、學業水平考試、高考均應以課程方案和課程標准為依據。學業水平合格考試以必修要求為基準,高考和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以選修必修的要求為基準。

③ 新高考改革的意義與影響

新高考改革具有顛覆性!從小學到高中將產生什麼影響。它影響的絕不僅僅是高中教育,對初中、小學等下游學段也必將產生深遠影響。下面以四川新高考為例具體說明:

影響:新高考對小學階段影響最大的,莫過於語文。2017年秋季開始,四川所有中小學啟用新版部編版語文教材。

與舊教材相比,新教材大大增加了傳統文化篇目。小學一年級開始就有古詩文,整個小學6個年級12冊共選優秀古詩文124篇,占所有選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達80%,平均每個年級20篇左右。

影響:現在越來越多的考試在普及「電子閱卷」,中高考都是如此,電子閱卷對書寫的要求更加嚴格。如果孩子從小就寫字不規范,下筆力道也沒練好,那他的答題卡通過掃描儀掃進電腦時,幾乎就是一團模糊。閱卷老師連看都看不清,咋給你分?

影響:《意見》明確,考試科目將實現「全科開考」——包括現有的語文、數學、外語、物理、化學、生物、道德與法治、歷史、地理、體育與健康、音樂、美術、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信息技術和地方課程等,克服一些科目「不考不教、不考不學」的傾向。

影響:在以前,很多家長帶孩子參加各種興趣班是為了增加小升初、中高考籌碼,中高考改革後,體育類、藝術類、科技類、比賽類等加分項目被全面取消,但這並不意味著培養興趣愛好就沒有用了。與之相反,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更加迫切和緊要。

在未來,大學錄取將更注重專業導向,孩子學什麼專業將直接與其興趣愛好掛鉤,能學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干自己喜歡的、感興趣的就充滿樂趣也更容易成功、成才。

新高考改革影響最直接的,當屬2018年秋季入學的新高一學生。無論是教學方法、學習內容,還是考核方式,這一屆學生都將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影響:新高考改革後,將不再實行文理分科,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之外,學生可從化學、物理、生物、地理、歷史、政治6門科目中任意選擇3門科目作為選考科目,也即「3+3」。

影響:今後高考區分度主要在語文。未來,語文高考閱讀題量將會增加,對閱讀速度的要求更高,「語文高考最後要實現讓15%的人做不完」;且閱讀文章將更具思辨性、復雜性、擴展性,「專找讓考生想不到的領域」。

整體來看,閱讀量增加,文本選取范圍擴大、難度提升,古詩文及傳統文化相關內容明顯增加是新高考語文考察的三個重要變化。

影響:表面上看,選考給了學生更多選擇,實際上,這意味著,學生從高一起,就

④ 中學生物(高中)新課程改革趨勢

1996年5月, 國家教委頒發了《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生物教學大綱(供試驗用)》(以下簡稱新大綱)。同年8月, 國家教委基礎教育司在山西省大同市召開了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普教處主任和教研室主任以及人教社有關負責人參加的「普通高級中學新課程方案研討會」。會上宣布將於1997年秋季在山西、江西、天津市開始使用新教材,進行新課程方案的試點工作。作為高中二年級開設的生物課,當前抓緊學習新大綱,為在1998年秋季按照新大綱的要求來試用新教材進行教學,有著現實的意義。現就初學新大綱的一些體會,試對高中生物新大綱的特點做一淺析,供同行參考。

新大綱分為五部分,即教學目的、課程安排、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考試、考查、教學評估及教學設備,內容突出了「面向全體學生,面向21世紀」的總體要求。

依據《全日制中學生物學教學大綱(修訂本)》(以下簡稱舊大綱)編寫的現行高中生物(全一冊·人教版)教材內容,體系完整、知識系統性較強,內容與課時吻合。但更多講述的是經典的生物學知識,較少聯系當前迅速發展的生物科學新成果;在實驗課的安排上,僅有5 個實驗,且有一實驗為選做,實際只要求完成4個實驗, 因而不利於對學生進行能力培養和科學素質——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世界觀的培養。新大綱所反映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則更新了部分傳統的理論性內容,如刪去了「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的證據」等專題,代之以「現代的生物進化觀點簡介」內容。此外,更擴展了有關環境、營養、保健等聯系實際的知識,且增強了對學生的社會責任感的思想教育。體現出了時代要求的特徵。現從下列7個方面來淺析其特點。

1.知識體系作了較大調整

舊大綱對高中生物必修內容側重的是講述生命科學規律,對高三年級的選修內容則為復習高二年級的知識和初中的生理衛生內容,不僅知識體系重復,更體現出是為適應高考的需要而學(選修教材內容系高考所劃定的考試范圍)。新大綱將舊大綱的8個單元調整為10個單元, 又將「生命活動的調節」內容移至「生物的生殖和發育」之前講述,體系略有修改,使內容順理成章,通過各單元間內在聯系使學生接受新知識。而選修內容體系則以全新的知識為主線,選取了與人類生存發展密切相關的內容,如「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和免疫」「細胞與細胞工程」「遺傳與基因工程」等。反映出新大綱有著適應21世紀現代化科學的特色。

2.明確提出了教學目標的三方面要求

舊大綱只是提出了教學內容,而無具體的教學目標要求。新大綱則在教學目標問題上,首次從知識、思想、能力3 個方面提出了明確的要求。

知識教育方面:要在打好基礎知識的前提下,使學生知道如何運用生物學知識來解決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發展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問題,並對現代生物科學的新成就和發展趨勢有所了解。

思想教育方面:要繼續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加強科學世界觀教育,以形成生物的進化觀點和生態學觀點;還要加強科學態度和科學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促進對保護生物資源之重要性的認識。

能力培養方面:由於高中階段的學生,思維活動較活躍,思維方式即將定型,因而一方面要重視基本技能的訓練,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和自學能力,同時要培養學生的分析、綜合、比較、判斷和推理的科學研究能力以及創造能力。

[NextPage]

3.教學的知識點有所更新

新大綱對教學的知識點有較多的更新。原則是:在突出基礎性,對基礎知識進行精選的前題下,要體現出知識的先進性,要加強知識的實用性,要考慮學生的可接受性,還要重視與九年義務教育知識的銜接性。

新大綱在教學目的中指出:「生物課程是普通高中開設的一門學科類基礎課程」,說明了高中仍應著眼於基礎教育。因此,新大綱對現行高中生物教材的知識點進行了選擇,刪去了當今學術界已經不用和使用價值不大的,諸如原生質概念和生命起源化學進化過程的內容等,保留了關於生命的物質基礎和生命結構的基本單位、關於生命活動的本質和生命活動的基本規律、關於生物進化和生物與環境關系等基礎性的知識,還增添了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加強了與九年義務教育知識的銜接。此外,新大綱還選擇了一些理論較淺且易被學生接受的反映現代生物科學水平的先進知識,如細胞的分化和衰老、細胞的癌變、無公害綠色食品、生物凈化等,填補了現行生物教材在知識先進性和實用性方面的不足。

4.重視理論聯系實際

新大綱選取補充的新知識點,普遍具有實用性。除重視教材內容與生產實際、生活實際的聯系外,更從理論聯系實際出發,在講解某個知識點後,配合安排了相應的學生實驗或實習。有利於實現「要使學生……知道這些知識在生產、生活和社會實踐等方面的應用」這一教學目的。例如,必修課中,在講「組成生物體的化合物」知識點後,配有「生物組織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在講「人類遺傳病與優生」知識點後,安排有「調查人群中的遺傳病」實習;在講「環境污染對生物的不利影響」知識點後,配合了「調查或觀察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實習等。這些都為學生提供了理論在實踐應用上的示例。在選修課中聯系生產和生活的新知識則更多,如「生物固氮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自生固氮菌的分離實驗」「微生物的營養和生長」「學習細菌培養的基本技術實驗」「營養與健康的關系」和「幾種果蔬V[,c] 含量的測定實驗」等,都是教給學生如何理論聯系實際的具體典例,體現了國際上「科學—技術—社會」(STS)的現代教育思想。

5.強調科學素質的培養

舊大綱在教學目的中僅提出了關於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能力培養的要求。新大綱則提出了科學素質的培養要求:「要使學生掌握生物科學的一些基本方法……提高科學素質」。在教學目標中更進一步明確提出了「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學研究方法」的要求。

科學素質的培養包括了科學知識、科學態度、科學方法、科學手段、科學精神、科學思維能力等方面。對於生物學科來說,通過實驗和實習,能夠兼顧多方面的科學素質培養,因而是培養科學素質的可行途徑。

從數量來看,舊大綱安排的學生實驗和實習,只有必修課的5 個(選修課的實驗為初中生理衛生課和必修課的重復)。新大綱的必修課則安排有25個實驗和實習,選修課又安排有6個。 各種不同實驗項目無疑是對各種科學方法、科學手段的培養。

從類型來看,舊大綱安排的學生實驗和實習只有一種定性的、驗證性的觀察實驗類型。新大綱的實驗類型除保留了觀察實驗,還增加了5種新實驗類型:定性分析類型(生物組織中可溶性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定量分析類型(幾種果蔬V[c]含量的測定);模擬探究類型(性狀分離比例幾率的模擬,模擬通過分子雜交鑒定人與猿間的親緣關系);自行設計類型(植物向性和感應性現象的實驗設計,設計並製作小生態瓶);基本技術類型(細菌培養的基本技術和植物組織培養技術)。這些不同類型的實驗必然有利於科學思維能力的培養。

[NextPage]

6.增加了靈活性

舊大綱對於每單元的知識點有較詳細且具體的規定,限制了教學內容的拓展。新大綱則是概括性地提出了應講的知識點,並未明確所包含的具體內容,在知識點的深度和廣度上有著較大的伸縮餘地。例如,「高等動物的個體發育」問題,教材應涉及哪些卵裂階段和有關內容,新大綱不似舊大綱有詳盡規定,因而教師教到何種程度,就有了相當的靈活性。既有利於「一綱多本」的教材編寫實施,還可以適應不同地區的各類學校和不同學生學習情況的需要,進行靈活教學。

此外,對某些難度稍大的知識點(基因連鎖與互換規律、光合作用碳代謝類型簡介、酶工程簡介等),新大綱將之安排為選講內容,對某些需用時較長的實驗(動物激素飼喂小動物,用當地某種生物做有性雜交試驗等),新大綱又將之列為供學生選作的內容,充分顯示出新大綱有著彈性的特點。

7.完善了教學大綱的功能和作用

教學大綱應該具有4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一是編寫教材的依據;二是進行教學的依據;三是教學質量評估的依據;四是考試考查的依據。舊大綱在功能和作用方面的指導性較欠全面。新大綱則對課程的考試和考查做出了具體安排,對教學質量評估的目的和項目做出了明確要求,對教學要求層次做了說明,還對教學設備的配置提出了建設性意見,完善了教學大綱的功能和作用,有利於生物教學質量的提高。

學習新大綱,領會新大綱的基本精神,在教學過程中貫徹新大綱的各項要求,必然會推動高中生物教學的改革,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作者:許傳明 山西大同教委教研室

張 埴 天津市第八十二中學

http://www.fze.gov.cn/xzzq/gzkg.htm

⑤ 你認為高中生物新課程的內容變化在哪幾個方面你在教學中是如何把握這些變化的,可以舉例說明。

1 課程內容的變化

1.1 必修部分的變化

1.1.1 課程內容組成上的變化

新的高中生物學課程拋棄學科體系,綜合考慮高中學生的發展、社會發展和生物科學的發展需要,對原教學大綱的教學內容進行刪減、增補和整合,精選出三個模塊,即生物1(分子與細胞)、生物2(遺傳與進化)、生物3(穩態與環境)。

1.1.2 課程內容的具體變化

《分子與細胞》模塊整合了大綱教學內容中的「生命的物質基礎」、「生命活動的基本單位」及「生物的新陳代謝」三個章的內容,刪掉「生物的新陳代謝」一章中「植物對水分的吸收和利用」、「植物的礦質營養」、「人和動物體內三大營養物質的代謝」和「新陳代謝的基本類型」四節的內容,增加了「說明生物大分子以碳鏈為骨架」、「分析細胞學說建立的過程」、「使用顯微鏡觀察多種多樣的細胞」、「研究影響光合速率的環境因素」、「探討細胞呼吸原理的應用」、「討論惡性腫瘤的防治」及「細胞膜系統結構功能」、「細胞的凋亡」等內容。

《遺傳與進化》模塊整合了原大綱教學內容「生殖和發育」、「遺傳和變異」及「生物的進化」三章內容。刪掉第五章中「生殖的類型」和「個體發育」兩部分,增加「關注轉基因生物和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探討人類遺傳病的監測」、「關注人類基因組計劃及其意義」等內容。

《穩態與環境》模塊整合了大綱教學內容必修部分中「生命活動的調節」、「生物與環境」與「人與生物圈」三章內容。刪掉「生物圈穩態」中部分內容,及「動物行為產生的生理基礎」、「生態因素」等內容。增加了「探索動物激素在生產中的應用」、選修本「人體生命活動的調節和免疫」(第一章)、「群落的演替」及「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等內容。

在三個必修模塊中保留了原來必修部分十二個實驗中的七個,補充十五個,合計有22個實驗,此外,在《課標》活動建議部分還增加了八個搜集資料活動、六個調查活動及一個參觀活動、一個學生討論活動。

1.2 選修部分的變化

三個選修模塊除基因工程、細胞工程、微生物和發酵工程、酶工程等少數的內容來自原大綱教學內容的選修部分,其餘絕大多數內容都是全新的。選修模塊共有14個實驗,除「DNA粗提取和鑒定」這個實驗外,其餘13個實驗全部集中在選修1(生物技術實踐),都是全新的內容。

1.3變化的特點

新課程內容變化的特點是內容多而新,實驗內容及其他活動多,體現生物科學的時代性和實踐性,注重生活性,強調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2 課堂教學的難點

2.1 課堂教學的組織

2.1.1 面向全體學生

面向全體學生的課程觀念要求教學要給所有的學生提供同樣的學習機會 ,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課標》規定的基本要求。面對知識基礎差異的學生,特別是選修課上的學生,如何組織課堂教學,才能體現向全體學生呢?有專家提出如下建議:1、精心設計問題,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2、課堂提問及練習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全面性;3、努力改進教學方法,調動全體學生的積極主動性;4、布置給學生的作業要根據難易程度分級編組。雖然有專家的建議,但在具體操作上仍不乏難度。

2.1.2 探究性活動

科學既是一個知識體系又是一個探究過程,倡導探究性學習是普通高中生物新課程的一個基本理念,《標准》建議「在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親歷思考和探究過程,領悟科學探究的方法」。在探究性學習的課堂上,教師講解的時間不多,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進行獨立的自主探究,教師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富有創造性的指導。探究性學習的指導是一門嶄新的教學藝術,他不僅涉及教育心理學,學習心理學等教學理論,還涉及組織、引導、指導等方面的技術,如何進行行有效的指導以及如何在有限的課時中既完成大量教學內容,又騰出時間讓學生自主探究,這將是探究性學習教學組織的難點所在。對於時間問題,有專家建議:1、把完整的探究活動和局部探究活動相結合;2、把課內探究和課外探究相結合。對於探究性活動的組織,《課標》也提出一些建議(詳見《課標》實施建議部分),但建議歸建議,具體操作上仍是困難很大。

2.2 教學內容的處理

課程標準是根本,教材是在《課標》基礎上再創造的結果,任何一本教材都無法適應不同地區的所有學生。同樣,我們所選用的教材(人教版)雖然對現行教材有一定的繼承性,但畢竟有不少變化,比如教材中的完整探究性活動過程不一定都適應我們的學生,這就要求我們在課堂教學中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根據《課標》及學生情況對教材的教學內容進行取捨。

另外,由於高中教學都要面對高考,因而,如何取捨教材還要考慮高考的需要。顯然如何創造性的使用教材,也是一個教學難點。

2.3 實驗課的開課率和效率

新課程的實驗課比重明顯增大,實驗內容新,完成實驗所需的條件較高。受到實驗室條件的限制,有些實驗內容在短時間內還沒法開課,特別是選修1的實驗,比如DNA擴增需要DNA擴增儀,這得在實驗室建設逐漸完善之後才能開課。

新課程的學生實驗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實驗操作技能訓練為主的技能性實驗,如觀察細胞中的DNA和RNA、酶及DNA的提取;第二類是以檢驗已知的事實、概念或原理的真實性為主的驗證性實驗,如驗證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及復原、觀察有絲分裂等;第三類是以引導學生通過探究獲得新知識和接受科學方法訓練為主的探究性實驗,如探究影響酶活性的因素、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等。

每一類實驗都有其特定的基本程序,如驗證性的實驗的基本程序是確定論題、獲得論據、進行論證;探究性實驗的基本程序是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訂計劃、實施計劃、得出結論和表達、交流。因而每一類實驗活動的完成各有難度,如第一類實驗主要難度在於學生操作技能的掌握教學上,每二類實驗除操作上難度外,論證過程的教學也需要教師進行科學的設計,第三類實驗主要難度在於組織上。顯然,要上好實驗課,不僅需要教師有較好的實驗操作技術和嚴密的邏輯推理能力,還需要教師有較強組織能力。這對於絕大多數教師來說,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2.4 針對學生的課堂教學評價

在《標准》所倡導的改革中,教學評價改革處於十分重要的地位。鑒於傳統評價方法重結果輕過程,重知識輕情感、態度等缺點,《標准》對課堂評價提出如下建議:1、重視學習過程的評價,建立學生學習記錄卡;2、在不同的教學方式中採取不同的評價策略;3、對紙筆測驗進行適當改革;4、根據學生實際操作情況,評價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5、從多個側面評價學生的探究能力等。這些評價建議中,除對紙筆測驗進行適當改革及對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進行評價外,其餘評價方式都是全新的,因而,在實驗內容多、難度大、教材量大的課堂教學中,如何安排時間有機地使用多種評價方式對學生進行課堂評價,以最大限度地激勵學生,促進學生的發展,也是課堂教學的難點之一。

2.5 選修模塊的選修率及課堂效率

影響選修模塊選修率的因素有:必修模塊教學對學生學習生物學興趣的影響(或學生對教師教學的認同程度)、學生對選修模塊興趣程度、選修模塊實驗開課率、學生對選修模塊教學認同度、學科選修廣告的的煽動性、其它學科選修模塊影響及高考的需要等。可以看出在這些因素中,課堂教學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影響因素。與物理、化學相比,同樣做為實驗科學,生物實驗設備不足、實驗教學資源緊缺、高考對實驗教學的沖擊,以及因而產生的對實驗教學的長期忽視導致的學科教師實驗教學經驗和能力水平的有限,將嚴重影響生物學科課堂教學的魅力,從而影響選修模塊選修率。

與大綱選修部分教學內容相比,新課程選修模塊的內容新、難度大、容量多的特點,對於選修模塊的教學都是很大的挑戰,在短時間內一個教師要適應三個選修模塊的教學,困難很大。對此,有學者建議先嘗試教師分工,一個人上一個模塊;但若選課人數不平衡也可一個模塊由多個教師來上,或外聘部分教師授課。即便如此,每位教師仍應加強培訓學習,以勝任選修模塊教學。

⑥ 新高考改革,「新」在哪兒,到底「改」了什麼

1、選科模式

新高考改革的第一大變化就是選科,傳統高考以數理化、政史地劃分文理科目,考生只能在這兩個組合種做出選擇,但是新高考改革採取「3+1+2」的選科組合,考生可以在選定物理或者歷史的條件下自由選擇另外兩科,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12種組合考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擅長科目做搭配。

河北強基計劃提醒

賦分制度下想要取得高分就需要考生對自己的學科實力有較准確的評估,同時還需要了解各科目難度及選科人數等因素對賦分結果的影響,想要選擇考生擅長的又能夠被賦予高分的選科組合還需要考生家長們付出一番心思。

4、志願填報 專業優先

2021年實施新高考的8各個省市中福建、江蘇、廣東、湖南、湖北等5省實施【院校+專業組】,是專業組平行志願投檔;河北、遼寧、重慶等省實施【專業(類)+院校】,是專業平行志願投檔。

院校專業組是指一所院校可設置一個或多個院校專業組,每個院校專業組內可包含數量不等的專業。同一院校專業組內各專業的科目要求須相同。

專業(類)+院校」模式,採取一所院校一個招生專業(類)為一個志願,實行平行志願投檔的統一錄取模式。考生既可以選擇不同高校的同一專業,也可以選擇同一所高校的不同專業,還可以選擇不同專業下的不同高校。

河北強基計劃提醒

新高考志願填報模式意味著考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優先從專業角度選擇高校並填報志願。這樣對於考生來說更加的公平,能夠擁有更多的選擇范圍。與現在志願填報和錄取方式相比,主要優勢是擴大學生選擇權,提高志願滿意度和滿足率。但是同時也要求考生對自己的生涯規劃有明確方向,從選科開始就需要考慮未來的專業及職業發展規劃。

5、綜合評價 多元錄取


新高考改革的另外一個特徵就是高校招生途徑的改變,目前高校已經形成了強基計劃、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等多種途徑為一體的升學方式。建立了更加豐富、立體的評價體系,同時也為高校選拔人才拓寬了渠道。

河北強基計劃提醒:目前,多元錄取已經成為高校招生的必然趨勢,目前,強基計劃、綜合評價、高校專項等升學方式都已經成為考生進入名校的重要方式,各位考生和家長也不要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於高考這一條路上,嘗試多種升學路徑,為進入名校多一些可能。

升學路徑雖然擴大,但是考生要對自己的綜合實力有準確的定位,有側重的准備,而且高考成績依然是高校特招選拔的重要依據,是斷然不能忽視的。

6、寫在最後

新高考改革從政策的層面給予考生更多的選擇權力,讓有學科特長的考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科目,專業和大學,也給了孩子進入名校創造了更多的機會。與此同時,也給考生家長帶來很多問題和挑戰!從選科到賦分再到志願填報,都需要考生家長權衡多方因素綜合考量。

⑦ 怎樣應對新課改中高中生物的教學進度問題

1.要重視初、高中生物的銜接

(1)課標要求的銜接。要去通讀初中、高 中的課標,了解學生初中所儲備的知識范圍,是否與高中的內容自然過渡 ,所以在每堂課之前 ,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在預習新課前可能會遇到哪些知識的障礙,並適時用各種方法清除這些障礙。

(2)學習方法的銜接。由於中考只要求筆試,所以大部分學生採取死記硬背,「多背 多分」,對知識的來龍去脈全然不解。到了高中再採取這種方法肯定不行,所以先要介紹高中生物學習方法 ,不能只靠背,更重要的是理解知識、應用知識。

(3)教材的銜接要通讀所有教材,知識常常是螺旋式出現。在教學過程中注意把握知識的拓展不能過多,有些內容在選修會滾動出現,否則會影響課程進度。

2.教學模式的轉變

(1)學案導學、先學後教——加強課前自主學習。

(2)學為主體、以 學論教——課上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以及教師的主導作用。

(3)課堂的基本模式:課題導入 ——提出問題——自主學習交流(發言、補充、討論)——學生合作探究(拓展、拔高、變式)——教師精講點撥——梳理總結——達標訓練——學後反思。

⑧ 新課程標准下如何轉變高中生物傳統教學模式

生物學科是現在高中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考科目之一,同時也是一門實驗性學科,但現實的高中教學過程中,卻處於相對尷尬的地位。如何使高中生物教學改變目前的困境,調動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多元化學習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已經成為生物教學工作者的當務之急。
一、問題的提出
如今的素質教育已經全面推行,現在又進行新課程改革,新課程改革要求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生物課程標准》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因此教師要很好地領悟教改的主旨,大膽探索課堂教學的新模式、新方法,並進行課堂教學設計。
二、我國高中生物教學現狀
在傳統模式的影響下,現行的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存在著不足,老師只是傳授口頭的理論知識,為了教學而教學,這與具有實踐性特點的生物教學是相違背的。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現行生物課堂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圍繞教師轉。久而久之,學生習慣被動學習,學習的主動性逐漸喪失,能主動參與教學過程的學生較少,沒有在課下延續學生的興趣能力的培養,沒有組成實驗小組去進行實踐,這讓學生很難掌握與鞏固所學的知識。
2、課堂上教師習慣滿堂灌,師生間幾乎沒有交流互動,長此以往,學生的依賴性增強,獨立思考能力變差,一般難以體會到合作的樂趣,甚至有的學生很難與其他同學合作。。
3、由於課堂上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易導致學習效率低下,加上「應試教育」的影響,使學生有些方面的天賦受到影響,各方面的發展不平衡。
這就要求我們這些教育工作者,把過去的教育模式轉變過來,針對學生自身的特點與能力去相應地調整教學理念與方法,把過去單純教學的課堂作為一個培養能力的實踐場所,建立一個高效自主創新的新型生物課堂。
三、對轉變高中生物教學模式的研究
1.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採取小姐合作探究模式,調動學生積極性
教師在上課時,要改變傳統的一言堂,滿堂灌,課堂主導者教學模式,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課堂的大部分時間交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導者。教師轉換自己的角色,從傳授者變成指導者、參與者、監控者和幫助者,並切實注意自身行為的方法和效果,及時進行調整。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學生個體價值的實現,分成合作小組主動學習,讓學生在小組討論中充分表現自己,同時,對於青春期表現欲極強的學生來講,能夠在課堂上表現自己,也是對自我價值的一種承認,從而得到一種成功感,進而激發上進心。
2.充分利用網路信息技術及多媒體課件,提高教學質量
隨著社會經濟的加快,需要的是人才的創新能力和創造力。因此,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已經成為素質教育的重點。傳統的生物學教學方式採用「傳遞」的方式進行教學,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這不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現代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校園網的出現,教育網站、電子書刊、虛擬圖書館、虛擬軟體庫等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探索發展的學習環境,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多媒體課件在課堂教學中可以說是教師的得力助手,它可以取代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例如:1.O2在產生後,向外運出葉綠體通過膜的層數時,葉綠體類囊體薄膜算不算一層膜,淋巴因子是由效應T細胞產生還是淋巴細胞都可產生,這些問題模糊不清,具有一定爭議,鼓勵學生對這些模糊知識點,藉助網路信息技術獲得求解,上網到虛擬科學館、生物園、圖書館查找有關資料,,尋求答案。使學生在學習中不斷的提高探究和創新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還可以讓學生感到學習生物的樂趣和一種獲得知識解決問題的成就感。
3、培養學生動手能力,深入理解生物學科知識。
生物中的生物概念是客觀事物的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方面的本質屬性在人腦中的反映。一個生物概念是從一類具有共同本質屬性的對象中概括出來的,它是生物基礎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使學生正確掌握生物概念,是理解和掌握其他生物基礎知識的條件。如在 「《細胞增殖》一節中,利用多媒體展示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行為變化過程的動畫圖,學生可以根據觀察,利用簡易材料親自動手去製做,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把微觀的、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通過實物結合圖文演示出來,刺激學生的多種感官,加強理解和掌握。
4.對全體學生,分清層次,運用不同教學方法
由於各個學生的先天素質、教育影響、主觀努力程度和基礎等的不同,同一個班級的各學生之間在學習上存在明顯的差異。根據高中學生的特點,教師在教學中應結合教材,應從實際出發,實施有差異的分層教學。教師在心目中要根據成績,基礎等情況將即同一個班學生相對分為優、中、差三個層次,既A、B、C三個組。這種情況不是一成不變的,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測試,各層次也進行適當的更換學生。分層和分組後有利於教師上課組織教學,有利於教師上課輔導,有利於批改作業,有利於學生信息的反饋,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智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總之,轉變高中生物教學模式,將傳統課堂轉變成為一個高效自主的課堂,是我們教育改革的必經之路。採取新的教學模式,可以普遍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讓他們既得到了知識,又發展了個性,堅持不斷調整教學思想和理念,才能在教育革新這條路上走下去,培養更多的新世紀人才。

閱讀全文

與談一談新高考模式對生物教學帶來哪些變革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