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生物的理化性質包括哪些

微生物的理化性質包括哪些

發布時間:2023-02-10 00:36:46

❶ 簡述核酸的理化性質有哪些

核酸是由許多核苷酸聚合成的生物大分子化合物,為生命的最基本物質之一。核酸廣泛存在於所有動植物細胞、微生物體內,生物體內的核酸常與蛋白質結合形成核蛋白。不同的核酸,其化學組成、核苷酸排列順序等不同。根據化學組成不同,核酸可分為核糖核酸(簡稱RNA)和脫氧核糖核酸(簡稱DNA)。DNA是儲存、復制和傳遞遺傳信息的主要物質基礎。RNA在蛋白質合成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其中轉運核糖核酸,簡稱tRNA,起著攜帶和轉移活化氨基酸的作用;信使核糖核酸,簡稱mRNA,是合成蛋白質的模板;核糖體的核糖核酸,簡稱rRNA,是細胞合成蛋白質的主要場所。
化學性質
①酸效應:在強酸和高溫,核酸完全水解為鹼基,核糖或脫氧核糖和磷酸。在濃度略稀的的無機酸中,最易水解的化學鍵被選擇性的斷裂,一般為連接嘌呤和核糖的糖苷鍵,從而產生脫嘌呤核酸。
②鹼效應
1. DNA:當PH值超出生理范圍(pH7~8)時,對DNA結構將產生更為微妙的影響。鹼效應使鹼基的互變異構態發生變化。這種變化影響到特定鹼基間的氫鍵作用,結果導致DNA雙鏈的解離,稱為DNA的變性
2.RNA:PH較高時,同樣的變性發生在RNA的螺旋區域中,但通常被RNA的鹼性水解所掩蓋。這是因為RNA存在的2`-OH參與到對磷酸脂鍵中磷酸分子的分子內攻擊,從而導致RNA的斷裂。
③化學變性:一些化學物質能夠使DNA/RNA在中性PH下變性。由堆積的疏水鹼基形成的核酸二級結構在能量上的穩定性被削弱,則核酸變性。

物理性質
①黏性:DNA的高軸比等性質使得其水溶液具有高黏性,很長的DNA分子又易於被機械力或超聲波損傷,同時黏度下降。
② 浮力密度:可根據DNA的密度對其進行純化和分析。在高濃度分子質量的鹽溶液(CsCl)中,DNA具有與溶液大致相同的密度,將溶液高速離心,則CsCl趨於沉降於底部,從而建立密度梯度,而DNA最終沉降於其浮力密度相應的位置,形成狹帶,這種技術成為平衡密度梯度離心或等密度梯度離心。
③穩定性:核酸的結構相當穩定,其主要原因有1、鹼基對間的氫鍵2、鹼基的堆積作用3、環境中的陽離子。

光譜學性質
①減色性:dsDNA相對於ssDNA是減色的,而ssDNA相對於dsDNA是增色的。
② DNA純度:A260/A280。

熱力學性質
①熱變性:dsDNA與RNA的熱力學表現不同,隨著溫度的升高RNA中雙鏈部分的鹼基堆積會逐漸地減少,其吸光性值也逐漸地,不規則地增大。較短的鹼基配對區域具有更高的熱力學活性,因而與較長的區域相比變性快。而dsDNA熱變性是一個協同過程。分子末端以及內部更為活躍的富含A-T的區域的變性將會使其赴京的螺旋變得不穩定,從而導致整個分子結構在解鏈溫度下共同變性。
② 復性:DNA的熱變性可通過冷卻溶液的方法復原。不同核酸鏈之間的互補部分的復性稱為雜交。

❷ 微生物理化鑒定技術分為哪些方面

微生物理化鑒定內容較廣,大概有四十多個方面,其中最常用的有V-P實驗,運動性實驗,H202實驗,明膠實驗等,若需確定微生物的種類,需將理化鑒定做得較全,然後還需進行分子測序進一步確認。

❸ 微生物生長分哪些時期,每個時期有何特點

典型的微生物生長曲線包括四個時期:遲緩期、對數期、穩定期、衰亡期。

1、遲緩期

該期菌體增大,代謝活躍,為細菌的分裂繁殖合成並積累充足的酶、輔酶和中間代謝產物;遲緩期長短不一,按菌種本身的遺傳特性、菌齡和菌量,以及營養物等不同而異,一般為1~ 4小時。

2、對數期

生長速率常數R最大,細胞每分裂一次所需要的時間——代時(generation time,G,又稱增代時間)最短;細胞進行平衡生長(balanced growth),菌體各部分的成分均勻;酶系活躍,代謝旺盛;細胞群體的形態與生理特性最一致;微生物細胞抗不良環境的能力最強。

3、穩定期

生長速率常數等於0,即新增細胞數和死亡細胞數幾乎相等,二者處於動態平衡,活菌數保持相對穩定並達到最高水平,菌體產量也達到最高點;細菌分裂速度降低,代時逐漸延長,細胞代謝活力逐漸減退,開始出現形態和生理特徵的改變;

細胞內開始積累貯藏物質,如肝糖粒、異染顆粒、脂肪粒等;多數芽孢細菌在此期形成芽孢;許多重要的發酵產物主要在此期間大量積累並達到最高峰。

4、衰亡期

細胞形態發生變化(表現為多形態,如膨大或不規則的退化形態),甚至畸形;細胞代謝活力明顯降低,有的微生物因蛋白水解酶活力的增強導致菌體死亡並伴隨著菌體自溶,釋放代謝產物;有些革蘭氏陽性菌染色反應反應變為陽性;

有的微生物在此期間進一步合成或釋放對人體有益的抗生素等次級代謝產物,而芽孢桿菌在此期間釋放芽孢。

(3)微生物的理化性質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1、遲緩期

在生產實踐中,通常採取的措施有增加接種量、在種子培養中加入某些營養成分、採用最適種齡(即處於對數期的菌種)的健壯菌種接種以及選用繁殖快的菌種等措施,以縮短遲緩期,加速菌種生長周期,提高利用率。

2、對數期

由於對數期的群體細胞具有生理特性比較一致、細胞各成分平衡增長和生長速率恆定等優點,故是代謝、生理研究的良好材料,也是作為菌種的最佳材料。另外,亦可用於微生物培養,發酵工程等生物工程

3、穩定期

穩定期產生的原因:營養素特別是生長限制因子的耗盡,營養物質的比例失調,例如C/N比值不合適等;酸、醇、毒素或過氧化氫等有害代謝產物的積累;pH、氧化還原勢等環境條件越來越不適應等。

4、衰亡期

產生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環境對細菌細胞繼續生長越來越不利,從而引起細胞內的分解代謝明顯超過合成代謝,繼而引起大量菌體死亡。

❹ 單糖、果糖和多糖的理化性質是什麼

糖類(carbohydrate)是多羥基醛、多羥基酮以及能水解而生成多羥基醛或多羥基酮的有機化合物,可分為單糖、二糖和多糖等。

糖類化合物包括單糖、單糖的聚合物及衍生物。葡萄糖是單糖。麥芽糖、蔗糖、乳糖是二糖。單糖是多羥醛或多羥酮及他們的環狀半縮醛或衍生物,帶有多個羥基的醛類或者酮類。多糖則是單糖縮合的多聚物。

(4)微生物的理化性質包括哪些擴展閱讀

某些多糖,如纖維素和幾丁質,可構成植物或動物骨架。澱粉和糖原等多糖可作為生物體儲存能量的物質。不均一多糖通過共價鍵與蛋白質構成蛋白聚糖發揮生物學功能,如作為機體潤滑劑、識別外來組織的細胞、血型物質的基本成分等。

多糖類化合物廣泛存在於動物細胞膜和植物、微生物的細胞壁中,是由醛基和酮基通過苷鍵連接的高分子聚合物,也是構成生命的四大基本物質之一。

❺ 微生物生長曲線4個時期

微生物生長曲線4個時期

微生物生長曲線4個時期,微生物是人們無法用肉眼觀察的一切微小生物的統稱,與我們的生存息息相關,可以說是一種共生的關系,要想研究微生物,我們必須藉助電子顯微鏡放大數百倍乃至數萬倍才行,下面具體看看微生物生長曲線4個時期。

微生物生長曲線4個時期1

典型的微生物生長曲線包括四個時期:調整期、對數期、穩定期、衰亡期。

1、調整期

特點:生長速率常熟為零、菌體粗大、RNA含量增加、代謝活力強、對不良環境的抵抗能力下降。

成因:微生物剛剛接種到培養基之上,其代謝系統需要適應新的環境,同時要合成酶、輔酶、其他代謝中間代謝產物等,所以此時期的細胞數目沒有增加。

2、對數期

特點:生長速率zui快、代謝旺盛、酶系活躍、活細菌數和總細菌數大致接近、細胞的化學組成形態理化性質基本一致。

成因:經過調整期的准備,為此時期的微生物生長提供了足夠的物質基礎,同時外界環境也是*狀態。

3、穩定期

特點:活細菌數保持相對穩定、總細菌數達到zui高水平、細胞代謝產物積累達到zui高峰、是生產的收獲期、芽孢桿菌開始形成芽孢。

成因:營養的消耗使營養物比例失調、有害代謝產物積累、PH值EH值等理化條件不適宜。

4、衰亡期

特點:細菌死亡速度大於新生成的速度、整個群體出現負增長、細胞開始畸形、細胞死亡出現自溶現象。

成因:主要是外界環境對繼續生長越來越不利、細胞的分解代謝大於合成代謝、繼而導致大量細菌死亡。

微生物生長曲線4個時期2

微生物的形態特徵

(1)個體形態 鏡檢細胞形狀、大小、排列,革蘭氏染色反應,運動性,鞭毛位置、數目,芽孢有無、形狀和部位,莢膜,細胞內含物;放線菌和真菌的菌絲結構,孢子絲、孢子囊或孢子穗的形狀和結構,孢子的形狀、大小、顏色及表面特徵等。

培養特徵

1)在固體培養基平板上的菌落(colony)和斜面上的菌苔(lawn)性狀(形狀、光澤、透明度、顏色、質地等);

2)在半固體培養基中穿刺接種培養的生長情況;

3)在液體培養基中混濁程度,液面有無菌膜、菌環,管底有無絮狀沉澱,培養液顏色等。

生理生化特徵

(1)能量代謝 利用光能還是化學能;

(2)對氧氣的要求 專性好氧、微需氧、兼性厭氧及專性厭氧等;

(2)營養和代謝特性 所需碳源、氮源的種類,有無特殊營養需要,存在的酶的種類等。

生態習性

生長溫度,酸鹼度,嗜鹽性,致病性,寄生、共生關系等。

血清學反應

用已知菌種、型或菌株製成抗血清,然後根據它們與待鑒定微生物是否發生特異性的血清學反應,來確定未知菌種、型或菌株。

噬菌反應

菌體的寄生有專一性,在有敏感菌的平板上產生噬菌斑,斑的形狀和大小可作為鑒定的依據;在液體培養中,噬菌體的侵染液由混濁變為澄清。噬菌體寄生的專業性有差別,寄生范圍廣的謂多價噬菌體,能侵染同一屬的多種細菌;單價噬菌體只侵染同一種的細菌;極端專業化的.噬菌體甚至只對同一種菌的某一菌株有侵染力,故可尋找適當專化的噬菌體作為鑒定各種細菌的生物試劑。

細胞壁成分

革蘭氏陽性細菌的細胞壁含肽聚糖多,脂類少。革蘭陰性細菌與之相反。鏈黴菌屬(Streptomyces)的細胞壁含丙氨酸、谷氨酸、甘氨酸和2,6-氨基庚二酸,而含有阿拉伯糖是諾卡氏菌屬(Nocardia)的特徵。黴菌細胞壁則主要含幾丁質。

微生物生長曲線4個時期3

微生物的分類

種類

——原核:細菌、放線菌、螺旋體、支原體、立克次氏體、衣原體。

——真核:真菌 、藻類、原生動物。

——非細胞類:病毒和亞病毒。

一般地,在中國大陸地區的教科書中,均將微生物劃分為以下8大類:細菌、病毒、真菌、放線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螺旋體。

細菌

(1)定義:一類細胞細短,結構簡單,胞壁堅韌,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溫暖,潮濕和富含有機質的地方

(3)結構:主要是單細胞的原核生物,有球形,桿形,螺旋形

基本結構:細胞膜 細胞壁 細胞質 核質

特殊結構:莢膜、鞭毛、菌毛、芽胞

(4)繁殖: 主要以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的

(5)菌落: 單個細菌用肉眼是看不見的,當單個或少數細菌在固體培養基上大量繁殖時,便會形成一個肉眼可見的,具有一定形態結構的子細胞群落. 菌落是菌種鑒定的重要依據.不同種類的細菌菌落的大小,形狀光澤度顏色硬度透明度都不同.

放線菌

(1)定義:一類主要成菌絲狀生長和以孢子繁殖的陸生性較強的原核生物

(2)分布:含水量較低,有機物較豐富的,呈微鹼性的土壤中

(3)形態構造:主要由菌絲組成,包括基內菌絲和氣生菌絲(部分氣生菌絲可以成熟分化為孢子絲,產生孢子)

(4)繁殖:通過形成無性孢子的形式進行無性繁殖

(5)菌落:在固體培養基上:乾燥,不透明,表面呈緻密的絲絨狀,彩色乾粉

病毒

(1) 定義:一類由核酸和蛋白質等少數幾種成分組成的「非細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須依賴於活細胞.

(2)結構:[font class="Apple-style-span" style=" white-space: pre-wrap; "]蛋白質衣殼以及核酸(核酸為DNA或RNA)[/font]

(3)大小:一般直徑在100nm左右,最大的病毒直徑為200nm的牛痘病毒,最小的病毒直徑為28nm的脊髓灰質炎病毒

(4)增殖:病毒的生命活動中一個顯著的特點為寄生性。病毒只能寄生在某種特定的活細胞內才能生活。並利用會宿主細胞內的環境及原料快速復制增值。在非寄生狀態時呈結晶狀,不能進行獨立的代謝活動。以 噬菌體為例: 吸附→DNA注入→復制、合成→組裝→釋放

❻ 含特定種類微生物就是一種嗎

一、微生物的概念與分類

在自然界里,有許多肉眼不能直接看見,必須藉助於顯微鏡放大才能觀察到微小生物,這些微小生物總稱為微生物。

微生物的分類,目前公認的包括七大類。即病毒→立克次體→支原體→細菌→放線菌→螺旋體→真菌(酵母菌、黴菌)。排在前面的小而低等,排在後面的逐漸大而高等,本文內容只重點介紹三類。

二、微生物的特點

微生物除了個體微小、結構簡單這一基本特徵以外,還有一些其他特點也是與眾多生物不同的。


(一)種類繁多

微生物的數量和種類是十分驚人的。一滴水,一顆土粒往往都是一個微生物「社會」。其中以土壤內的生存密度最大,1克較肥活的土壤常含有幾億到幾十億個微生物;貧瘠土壤每克也含有幾百萬到幾千萬個,一隻骯臟的蒼蠅,全身能攜帶5億多個細菌。

三對足能粘附700萬至1000萬個細菌,可見微生物的密集度之大。微生物的各類也很可觀,自然界已知的微生物就有10萬種左右。

(二)分布廣泛

微生物是地球上分布最廣泛的一類生物。在遼闊的自然界中,無論土壤、水域、空氣以及動物、植物、人體內外都有大量微生物存在。有些微生物能夠在異常的條件下生存,例如耐酸菌能在10%的硫酸溶液中生活,嗜熱菌能在溫度高達98℃以上的溫泉中生活,有的甚至在高達200~300℃的深海火山口附近也能活動,嗜鹽菌在含鹽量高達23%~25%的死海里,甚至30%的摘錄化鈉溶液中和鹽塊上存活,顯然這是一般生物所望塵莫及的。

(三)繁殖迅速

微生物的繁殖速度也是同樣驚人的,比高等動植物快得多,有些細菌,在適宜條件下每20分鍾就可以繁殖一次,例如大腸桿菌,1個細菌經20分鍾就分裂成2個,每小時可分裂3次,這樣,1個細菌繁殖3代就產生8個細菌。即:

1小時 =8個

2小時 8×23=64個

3小時 64×23=512個

4小時 512×23=4096個

24小時 1×272=4.7*1021

照此速度繁殖下去,24小時就可繁殖72代,數量大約為4.7*1021個。所以細菌培養24小時就可以看見菌群。其增殖速率是相當驚人的。但因種種條件(營養物質)限制,這種繁殖速度是不能持久的。盡管如此,微生物這種快速繁殖能力應用到工業發酵上,在短時間內得到大量增殖,收或較多的產物,也是有著重要意義的。

三、常見的微生物

(一)細菌

細菌是能夠獨立地進行生長繁殖的單細胞生物,種類很多,大小不一,平均約1.0μm,用顯微鏡放大1000倍,也只有1.0mm大小,所以肉眼看不見。

細菌的形態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可歸納為三種類型:

1.球菌

單獨存在時呈球形,按其分裂的方式和分裂後的排列,可分為單球菌、雙球菌、鏈球菌、四聯球菌、八疊球菌、葡萄球菌等,菌體直徑約0.5~1.0μm。

2.桿菌

菌體呈桿狀或近似桿狀。大小、長短、粗細很不一致,有的粗短近似球菌,稱為球桿菌;有的桿菌一端膨大似棒狀,稱為棒狀桿菌;有的排列成鏈狀,稱為鏈桿菌;有的生長成側枝,稱為分枝桿菌。大部分桿菌長約2.0~3.0μm,寬0.5~1.0μm,病原細菌中桿菌的種類最多。

3.弧菌和螺菌

菌體呈彎曲或螺旋狀,只有一個彎曲,呈逗點狀為弧菌,如霍亂弧菌;有數個彎曲較為堅韌的為螺菌,如鼠咬熱螺菌。

(二)病毒

病毒是體積最小,結構最簡單,沒有細胞結構,而只能寄生在其它生物的細胞內,利用宿主細胞的酶系統和營養物質進行生長繁殖的原始生物。病毒的形態多數呈球形,少數呈桿狀或磚塊狀,細菌病毒(噬菌體)多數呈蝌蚪狀,平均大小隻有0.1μm,比細菌約小10倍,最小的病毒只有0.01μm,接近蛋白質分子。病毒大多能通過濾菌器,故俗稱濾過性病毒。

(三)真菌

真菌是體積最大,結構比較復雜的微生物。真菌在自然界里廣泛存在,如使衣物、食品發霉的黴菌,釀酒或發醇麵粉的醇母菌都是真菌。病原真菌也較常見,如皮膚淺表的癬菌。真菌對熱的抵抗力不強,60℃加熱1小時即被殺死。真菌分單細胞真菌和多細胞真菌;單細胞真菌和多細胞真菌;單細胞真菌通稱為酵母菌。多細胞真菌通稱為黴菌。

四、細菌細胞的特殊結構

有的細菌除具有上述基本結構外,尚有某些特殊結構,如莢膜、芽胞、鞭毛、菌毛等。

1.莢膜

有些細菌在一定的營養條件下,向細胞壁表面分泌一種粘液狀物質,形成一層較厚的膜(約0.2μm)稱為莢膜。莢膜中含有大量水分,莢膜對菌體有保護作用,可保護細菌抵抗乾燥。細菌的莢膜與細菌的致病力有關,具有莢膜的細菌不易被白細胞所吞噬,故能在機體內生長繁殖,引起感染。

2.芽胞

某些細胞生長到一定時期或當外界條件改變時對細菌生長不利時,菌體內的細胞漿發生脫水濃縮,逐漸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小體,位於菌體中央或末端,稱為芽胞,如下圖所示,芽胞是細菌的休眠體,一個繁殖體只能形成一個芽胞。芽胞外部有數層厚而緻密的膜,可抵禦外界不良的環境,對於高溫、乾燥、光線、化學葯品等有抵抗力比繁殖體為強,沒有形成芽胞的細菌,在70℃以上就逐漸死亡,而芽胞卻能抵抗100℃或更高一些的溫度。因此,殺死芽胞要比殺死細菌的繁殖體困難得多,有的芽胞存活多年而不喪失其活力,當遇到合適條件又可生長繁殖,因此滅菌的效果應以殺死芽胞為標准。

五、細菌的生長繁殖和代謝產物

1.細菌的繁殖方式

細菌的繁殖方式是簡單無性二分裂法,即一個細菌分為二個,二個分為四個,如此繼續下去。球菌由於沿著一個平面或幾個平面,故呈鏈狀、葡萄狀、雙球菌、四聯球菌、八疊球菌等狀態;桿菌一般沿橫軸分裂。

大部分細菌的繁殖速度很快,如大腸桿菌在適宜的條件下,每20分鍾就可繁殖一代,若保持此速度繁殖10小時後,一個細菌可以繁殖10億個。細菌繁殖雖然如此迅速,但它是受各方面因素所制約,決不能無限制地繁殖下去。

2.生長繁殖的條件

1) 水

細菌的生長繁殖是從外界吸收營養物質,通過本身含有的許多酶系統,進行一系列的生化反應分解轉化成簡單物質,然後加以吸收利用。水是細菌生活所不可缺水的物質。

2)碳和氮化合物、無機鹽等

這些是細菌營養所必須的物質。

3)氣體

氧、二氧化碳和氮與細菌的生長繁殖有密切的關系。有些細菌必須有充分的氧氣供應才能生活,稱為需氧菌,如結核桿菌;另一類則恰相反,要在缺氧的環境下才能生活,有氧存在反而對它們生長不利,稱為厭氧菌,如破傷風桿菌;大多數但致病菌處於這兩者之間,有氧無氧都生活的則稱為兼性厭氧菌,如大腸桿菌。

(4)酸鹼度

大多數病原菌生長最適宜的酸鹼度為pH7.2~7.6。

(5)溫度

根據細菌對溫度要求的不同,可分為嗜冷菌、嗜溫菌及嗜熱菌。一般病原菌的適宜溫度基本與人類體溫相同,因而實驗室培養細菌均採用37℃。(黴菌25℃)

3.代謝產物

細菌在生長繁殖中,可產生大量的代謝產物,有的分泌到菌體外面,有的包含在菌內,有一些代謝產物對人體有益,如抗生素、維生素等;但有一些代謝產物對人體是有害的,如熱原等,這些產物一旦進入機體可以致病或使體溫升高。

六、外界環境中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因素

1.溫度和化學因素

溫度和化學因素對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影響極大,將在物理滅菌法和化學滅菌法中講述。

2.pH值

pH值對微生物生長的影響 ,中性繁殖最快。

3.濕度

溫度可以促使細菌生長,特別對黴菌繁育更快。因此防止濕度過大對於避免染菌霉敗有一定的作用。

水的活度對細菌生長的重要性,提高食品成分結合水分能力從而改變水活度。

4.滲透壓

微生物的細胞具有半透膜的性質,可以透水,但對於其他物質的透過則有選擇性,低滲葯液可使細胞膜膨脹,但高透葯液可使細胞內水分滲出而處於脫水狀態。所以一般微生物在濃鹽溶液或濃糖溶液中不易生長繁殖,就是由於細菌細胞內水分滲出而脫水的緣故。如蔗糖是微生物的良好營養;單糖漿含蔗糖85%,為其等滲濃度9.25%的9倍多,卻能保持不長菌;若濃度不夠,容易長菌敗壞。

七、有關名詞解釋

滅菌 系指殺死或除去所有微生物的繁殖體和芽胞,使之完全無菌。

消毒 系指僅僅殺滅病原微生物,使之不成為傳染源。

殺菌 系指使用化學葯品或物理因素,對微生物在短時間內起殺滅的作用。

抑菌 即抑制微生物繁殖體的生長及其繁殖。

防腐 系指防止或抑制微生物生長繁殖的方法。

無菌 系指沒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存在。

八、物理滅菌法

(一)加熱滅菌法

加熱可破壞微生物中酶、蛋白質和核酸,導致微生物死亡。加熱滅菌又分乾熱滅菌法和濕熱滅菌法。在同一溫度下,濕熱滅菌的效果比乾熱滅菌好。主要是因濕熱滅菌時,有水分存在,蛋白質容易變性。水分又易使微生物膜壁潤濕,濕熱的穿透力比乾熱大。

乾熱滅菌法 常用的有火焰滅菌法與乾熱空氣滅菌法兩種。

(二)紫外線滅菌法

是指用紫外線照射殺滅微生物的方法。一般用於滅菌的紫外線波長是200~300nm,滅菌力最強的波長是253.7nm。紫外線作用於核酸蛋白促使其變性,同時空氣受紫外線照射後產生微量臭氧,從而起共同殺菌作用。紫外線進行直線傳播,可被不同的表面反射,穿透力微弱,但較易穿透清潔空氣及純凈的水。因此本法適用於照射物體表面之滅菌、無菌室的空氣及水的滅菌;不適用於葯液的滅菌、固體物質深部的滅菌;普通玻璃可吸收紫外線,因此裝於玻璃容器中的葯物不能用此法滅菌。紫外線對人體照射過久,會發生結膜炎,紅斑及皮膚燒灼等現象,故一般在人入室前開啟紫外線燈1~2小時,關閉後人才進入潔凈室。如果必須在人進去後仍要開紫外線滅菌,則人的皮膚及眼睛應有有效的防護措施。一般在6~15m3的空間可裝置30瓦紫外線燈一盞,離地面2.5~3m為宜。

用紫外線照射滅菌時要注意下列問題:

1、紫外線的殺菌力,隨使用時間增加而減退,一般使用時間達到額定時間70%時應更換紫外線燈管,以保證殺菌效果。國產紫外線燈平均壽命一般為2000h。

2、紫外線的殺菌作用隨菌種不同而不同,殺黴菌的照射量要比殺桿菌大40~50倍。

3、紫外線照射通常按相對濕度為60%的基礎設計,室內濕度增加時,照射量應相應增加。

4、紫外線滅菌效果與照射的時間長短有關,這需要通過驗證來確定照射時間。

5、紫外照射燈的安裝形式及高度,應根據實際情況,參考使用說明決定。

滅菌方法的驗證採用生物指示劑挑戰試驗,生物指示劑多用枯草芽孢桿菌。

(三)微波滅菌法

微波是指頻率在30~3000MHz之間的電磁波。水可強烈地吸收微波,使其極性分子轉動,分子間的磨擦而生熱,且升溫迅速,靠熱力而滅菌。在數十秒至幾分鍾之內可達100~150℃,並全部殺死液體中的微生物,適於水溶性注射液的滅菌。另外,固體葯材飲片及固體制劑(丸劑、散劑、膠囊粉等)也含少量水分,微波能穿透到固體內部,由表至里被均勻加熱,而起乾燥、滅菌的作用。多用於口服液體制劑的滅菌,有望用於注射液的滅菌。但可能對某些葯品的PH值、含量、顏色有影響。

(四)輻射滅菌法

輻射滅菌是應用γ射線、β射線殺滅細菌的方法,又稱電離輻射,前者由鈷-60或銫-137發出,穿透力強;後者由電子加速器產生,帶電荷,穿透力弱,滅菌效果差。

九、化學滅菌法

化學滅菌法系指用化學葯品來殺滅微生物的方法。同一種化學葯品的低濃度時呈現抑菌作用,而在高濃度時則能起殺菌作用。其殺菌機理可能是:能使微生物蛋白質變性死亡,或與酶系統結合影響代謝,或改變膜壁通透性使微生物死亡等。常用的方法有消毒劑消毒法和化學氣體滅菌法等。

(一)消毒劑消毒法

消毒是指殺死病原微生物的方法。但化學消毒劑大多僅能殺死微生物的繁殖體而不能殺死芽孢,能控制一定范圍的無菌狀態。可將消毒劑配成適宜濃度,採用噴淋、塗擦或浸泡等方法對物料、環境、器具等進行消毒。常用的化學消毒劑有0.1%~0.2%苯扎溴銨溶液、3%~5%的酚或煤酚皂溶液、75%乙醇等。常用於物體表面滅菌。但要注意其濃度不要過高,以防止化學腐蝕作用。潔凈室的牆面、天花板、門窗、機器設備、儀器、操作台、車、桌、椅等表面以及人體雙手(手套)在環境驗證及日常生產時,應定期清潔並用消毒劑噴灑,無菌室用的消毒劑必須在層流工作台中,用0.22μm的濾膜過濾後方能使用。

(二)化學氣體滅菌法

系指利用化學葯品的氣體或產生的蒸汽進行殺滅微生物的方法。

1.環氧乙烷滅菌法

環氧乙烷滅菌法是利用環氧乙烷氣體進行殺菌的方法。它是一種傳統的滅菌方法,可應用於工衣滅菌、不耐加熱滅菌的葯品、醫用器具、設施、設備等的滅菌。

環氧乙烷滅菌系統,主要有下列四項互相制約的重要因素影響滅菌效果:

1、溫度;2、濕度;3、氣體濃度;4、滅菌時間。

因為環氧乙烷是易燃易爆物質,明火可以引起燃燒,同時由於氣體分解還可能引起爆炸,環氧乙烷滅菌中應十分注意安全問題。

2.甲醛等蒸汽熏蒸法

採用甲醛、丙二醇或過氧醋酸等化學品,通過加熱產生蒸汽進行空氣環境滅菌。

(1)、計算房間體積,按10g/m3的比例稱出甲醛。

(2)、將甲醛倒入甲醛發生器或加熱盤或燒杯中,並放好加濕用水,必要時還需加入高錳酸鉀(2~3g/m3),然後加熱(甲醛發生器用蒸汽加熱,加熱盤或燒杯用熱水盛入其中加熱)使其蒸發成氣體。

(3)、滅菌流程:空調器停止運轉→啟動甲醛氣體發生器或在加熱盤中加熱甲醛 →讓甲醛氣體擴散約30分鍾→啟動空調器讓甲醛氣體循環約30分鍾→停止空調器,房間熏蒸消毒,時間不少於8小時→ 房間排氣,用新鮮空氣置換約2小時→ 恢復正常運行。

當相對濕度在65%以上,溫度在24~40℃時,甲醛氣體的消毒效果最好。

3、臭氧消毒法

臭氧(O3)的消毒原理是:臭氧在常溫、常壓下分子結構不穩定,很快自行分解成氧(O2)和單個氧原子(O),後者具有很強的活性,對細菌有極強的氧化作用,臭氧氧化分解了細菌內部氧化葡萄糖所必須的酶,從而破壞其細胞膜,將其殺死。多餘的氧原子則會自行重新結合成為普遍氧分子(O2),不存在任何有害殘留物,故稱為無污染消毒劑。它不但對種種細菌(包括肝炎病毒、大腸桿菌、綠膿桿菌及雜菌等)有極強的殺滅能力,而且對黴菌也很有效

❼ 微生物的特點有哪些

1、嗜鹽性

海洋微生物最普遍的特點。真正的海洋微生物的生長必需海水。海水中富含各種無機鹽類和微量元素。鈉為海洋微生物生長與代謝所必需此外,鉀、鎂、鈣、磷、硫或其他微量元素也是某些海洋微生物生長所必需的。

2、嗜冷性

大約90%海洋環境的溫度都在5℃以下,絕大多數海洋微生物的生長要求較低的溫度,一般溫度超過37℃就停止生長或死亡。那些能在 0℃生長或其最適生長溫度低於20℃的微生物稱為嗜冷微生物。

嗜冷菌主要分布於極地、深海或高緯度的海域中。其細胞膜構造具有適應低溫的特點。那種嚴格依賴低溫才能生存的嗜冷菌對熱反應極為敏感,即使中溫就足以阻礙其生長與代謝。

3、嗜壓性

嗜壓性是深海微生物獨有的特性。來源於淺海的微生物一般只能忍耐較低的壓力,而深海的嗜壓細菌則具有在高壓環境下生長的能力,能在高壓環境中保持其酶系統的穩定性。研究嗜壓微生物的生理特性必需藉助高壓培養器來維持特定的壓力。

那種嚴格依賴高壓而存活的深海嗜壓細菌,由於研究手段的限制迄今尚難於獲得純培養菌株。根據自動接種培養裝置在深海實地實驗獲得的微生物生理活動資料判斷,在深海底部微生物分解各種有機物質的過程是相當緩慢的。



4、低營養性

海水中營養物質比較稀薄,部分海洋細菌要求在營養貧乏的培養基上生長。在一般營養較豐富的培養基上,有的細菌於第一次形成菌落後即迅速死亡,有的則根本不能形成菌落。

這類海洋細菌在形成菌落過程中因其自身代謝產物積聚過甚而中毒致死。這種現象說明常規的平板法並不是一種最理想的分離海洋微生物方法

5、多形性

在顯微鏡下觀察細菌形態時,有時在同一株細菌純培養中可以同時觀察到多種形態,如球形橢圓形、大小長短不一的桿狀或各種不規則形態的細胞。這種多形現象在海洋革蘭氏陰性桿菌中表現尤為普遍。這種特性看來是微生物長期適應復雜海洋環境的產物。

6、發光性

在海洋細菌中只有少數幾個屬表現發光特性。發光細菌通常可從海水或魚產品上分離到。細菌發光現象對理化因子反應敏感,因此有人試圖利用發光細菌為檢驗水域污染狀況的指示菌。

❽ 土壤微生物屬於土壤理化性質么

1、 土壤微生物組成:土壤是微生物的大本營,是微生物生長和繁殖的天然「培養基」。土壤微生物是生活在土壤中的細菌、真菌、放線菌、藻類等的總稱,是土壤的重要組成成分。其個體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來計算,其種類和數量隨成土環境及土壤深度的不同而變化。其中,以細菌最多,放線菌、真菌次之,藻類較少。據推算,每克土壤中有數千乃至數萬種,約幾億至幾十億個微生物個體,其種類和數量隨成土環境及其土層深度的不同而變化。一般來說,在每克耕作層土壤中,細菌數量約為10^8~10^9個,放線菌數量約為10^7~10^8個,真菌數量約為10^5~10^6個,藻類數量約為10^4~10^5個,它們都居住在土壤中。

❾ 土壤微生物的類型及作用特點有哪些

土壤微生物指的是其中的全部,不是專指在某些范圍內的特殊微生物。但是在應用時,我們更著重於對作物生長發育更有益的一些種類。這是一個特殊的種群,它對作物來講是影響其生長發育的重要環境條件之一。
(一)細菌:細菌適於中性及微酸性的生存條件。一般在20-30℃時會大量繁殖。它通常分為兩類,一類稱自養細菌,它有同化二氧化碳的能力,所以這個種群的作用是直接影響土壤的理化性質,平衡土壤的酸鹼度高低。另一類稱異養細菌,這一類細菌通常都是以和作物共生的狀態存在,對作物生長有直接促進作用,如豆科植物的根瘤菌等,具強大的固氮作用,產生明顯的增產效果。
(2)放線菌、黴菌:在土壤中放線菌是以需氧性異養狀態生活,它們的主要活動是分解土壤中的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類物質等,通過這些作用來改善土壤的養分狀況,便於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土壤養分。在酸性的土壤中,以黴菌的活動為主,而在中性和微鹼性的土壤中,則是以放線菌的活動為主。
2)放線菌、黴菌:在土壤中放線菌是以需氧性異養狀態生活,它們的主要活動是分解土壤中的纖維素、木質素和果膠類物質等,通過這些作用來改善土壤的養分狀況,便於作物直接吸收利用土壤養分。在酸性的土壤中,以黴菌的活動為主,而在中性和微鹼性的土壤中,則是以放線菌的活動為主。
(3)藻類:藻類為一類單細胞,通常為絲狀的微生物。它與高等植物一樣有葉綠素,可營碳素同化作用。它的主要作用,通常是可以起固定空氣中氮素營養的作用,幫助植物多方式利用各種狀態存在的氮素養分。與以上幾種菌類不同的是,它更適於在鹼性環境下發揮作用,一般說來,酸性的土壤中多以放線菌和黴菌起作用,鹼性土壤中就主要靠這些藻類微生物來維持輔助作用了。

❿ 什麼是微生物菌劑,微生物菌劑在農業種植中的作用有哪些

干邊界微生物供您分析,微生物菌劑、微生物菌劑都是包括微生物菌劑在內的微生物菌劑,它是只有微生物菌劑經過工業生產後的微生物繁殖,利用多孔材料作為吸附劑,經細菌發酵液加工而成的菌劑。該菌劑用於拌種或浸根,可直接或間接改良土壤,恢復土壤肥力,預防土傳疾病,維持根際微生物群平衡,降解有毒物質。適當使用農業微生物制劑可以提高作物產量,提高作物質量,減少數量,降低成本,修復土壤,保護生態環境。

抑制和殺死土傳疾病,消除連作障礙。該產品能抑制因反復種植而加重的土壤傳播疾病,溶解作物根際的有毒分泌物,所有病症和自毒,優化土壤環境,降解土壤中的酸性物質,幫助作物全方位生長。其主要目的是預防和控製作物病害,有效預防和抑制植物病害。本品噴灑在植物表面後,能迅速進入植物氣孔,快速繁殖,與植物長期共存,有效抑制病原菌,顯著提高作物抗病性,促進作物生長。農業中的微生物制劑可以說是土壤改良劑、作物養分。

微生物制劑是各種有益微生物的集合,有益微生物可以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理化性質,吸收重金屬等效應,降解農葯殘留對土壤的改良,也可以通過營養競爭,空間競爭和次生代謝物質分泌功能抑制植物病害、昆蟲、雜草的發生,具有生物防治功能。改良土壤,提高養分利用率。微生物制劑中的大多數有益細菌能夠分解土壤中的有機物,促進團聚體結構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質。一些有益細菌可以通過分泌活性物質激活土壤中的磷,也可以分解有機物產生腐殖酸來固定氮和鉀,分泌鐵載體來螯合土壤鐵,從而提高土壤肥力,提高養分利用率,減少資源浪費。

閱讀全文

與微生物的理化性質包括哪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