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什麼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

什麼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

發布時間:2023-02-13 00:59:49

⑴ 什麼也是研究動物的一種基本方法

研究動植物的時候以類群來研究比較合適.
生物分類學的概念
生物種類十分豐富,據估計,目前人們已命名的約有200萬種,其中動物約有150萬種,植物約有50萬種.據科學家估計,世界上約有2 000萬~5 000萬種生物還有待發現和命名.為了研究、保護和利用如此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科學家對它們進行比較和梳理,分門別類,逐步建立了生物分類學.
生物分類學是研究生物分類理論和方法的學科.它包括分類、命名和鑒定三個領域.分類是根據生物的相似性和親緣關系,將生物歸入不同的類群(分類單元);命名是根據國際生物命名法給生物分類單元以科學的名稱;鑒定則是確定一種生物屬於已經命名的分類單元的過程.因此,概括來說,生物分類學是對各類生物進行鑒定、分群歸類,按分類學准則排列成分類系統,並對已確定的分類單元進行科學命名的學科.其目的是探索生物的系統發育及其進化歷史,揭示生物的多樣性及其親緣關系,並以此為基礎建立多層次的、能反映生物界親緣關系和進化發展的「自然分類系統」.這樣就有利於人們認識生物,了解各個生物類群之間的親緣關系,從而掌握生物的生存和發展規律,為更廣泛、更有效地保護和利用自然界豐富的生物資源提供方便.
生物分類的方法
人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對生物進行過分類.從歷史發展上看,在分類方法上有人為分類法和自然分類法兩種,這兩種方法也代表了分類工作發展的兩個階段.
人為分類法 主要是憑借對生物的某些形態結構、功能、習性、生態或經濟用途的認識將生物進行分類,而不考慮生物親緣關系的遠近和演化發展的本質聯系,因此所建立的分類體系大都屬於人為分類體系.例如,將生物分為陸生生物、水生生物;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糧食作物、油料作物等.另外,18世紀瑞典植物學家林奈(1707—1778)以生物能否運動為標准,將生物劃分為動物界和植物界的兩界系統.他還根據雄蕊的有無、數目,把植物界分為一雄蕊綱、二雄蕊綱等24個綱.16世紀我國李時珍(1518—1593)在他的《本草綱目》一書中將植物分為五部,即草部、谷部、菜部、果部和木部;將動物也分為五部,即蟲部、鱗部、介部、禽部和獸部;人另屬一部,即人部.又如,亞里士多德根據血液的有無,把動物區分為有血液的動物和無血液的動物兩大類,等等.
自然分類法 1859年達爾文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進化論的確立及生物科學的發展,使人們逐漸認識到現存的生物種類和類群的多樣性乃是由古代的生物經過幾十億年的長期進化而形成的,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親緣關系.分類學應該反映這種親緣關系,反映生物進化的脈絡.
現代生物分類學研究生物的系統發育,特別強調分類和系統發育的關系.在研究分類的過程中,分類學家追求的是劃分的分類單元應是「自然」的類群,提出的分類系統力求反映客觀實際,也就是說要符合系統發育的原則.因為系統發育的親緣關系是生物進化過程的實際反映.因此,研究各生物類群的分類學家,都把組建該類群的系統發育作為主要目標,以便在此基礎上按照生物系統發育的歷史,編制生物的多層次分類系統,即自然分類系統.
植物的自然分類法是以植物的形態結構作為分類依據,以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作為分類標準的分類方法.從生物進化的理論得知,種類繁多的植物,實際上是大致同源的.物種之間相似程度的差別,能夠顯示出它們之間親緣關繫上的遠近.判斷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的方法,是根據植物之間相同點的多少.例如,菊花和向日葵在形態結構等方面有許多相同點,如它們都具有頭狀花序,花序下有總苞,雄蕊5枚,花葯合生.於是就認為它們的親緣關系比較接近;而菊花與大豆相同的地方就比較少,如大豆花是大小和形狀都不相同的蝶形花瓣,二體雄蕊(花絲9枚合生,一枚離生),於是就認為它們的親緣關系比較疏遠.
近年來,隨著科學的發展,植物的分類已經不僅以形態結構為依據,而且得到了生理學、生物化學、遺傳學和古植物學等學科的密切配合.各國植物學家正在這方面繼續展開深入的研究,以便使植物分類的方法更加完善.
動物的自然分類方法更加復雜,主要是根據同源性進行分類.分類學家必須考慮多種多樣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結構、功能、生物化學、行為、營養、胚胎發育、遺傳、細胞和分子組成、進化歷史及生態上的相互作用.特徵越穩定,在確定分類時就越有價值.
生物分類的依據
目前生物分類已從形態學、比較胚胎學、比較解剖學和古生物學等方面的研究擴展到多個學科.近幾十年來,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的發展,現代分類學家在分類的過程中,廣泛採用了生理、生化、免疫學、生態分布、遺傳學及分子生物學的技術進行分類學研究,以便獲得更為可靠、更為全面的分類學依據,來確定生物間的親緣關系,使「自然分類」更符合自然的本來面貌.
總之,一切具有種間差異的特徵均可作為分類的依據.隨著各學科的發展,對生物的認識越來越全面,生物學各學科的發展為生物分類的逐步完善提供了條件,人們才有可能綜合各方面的資料,最終建立起一個反映親緣關系的自然分類系統.

⑵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的生物所有形式、層次和聯合體中生命的多樣化,簡單地說,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生物多樣性包括三個層次:基因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生物入侵則是指外地生物進入另一地區,因為在此地區沒有天敵,會較快繁殖而形成種群,打破本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對本地物種的生存造成威脅。生物入侵是對生物多樣性的破壞。生物多樣性是地球生命經過幾十億年發展進化的結果,是人類賴以生存和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
物種的多樣性意味著生態系統的結構復雜,網路化程度高,異質性強,能量、物質和信息輸入輸出的渠道眾多而密集,縱橫交錯,暢通無阻,因而流量大、流速快、生產力高。即使個別途徑被破壞,系統也會因多樣物種之間的相生相剋、相互補償和替代而保證能量流、物質流、信息流的正常運轉,使系統結構被破壞的部分迅速得到修復,恢復系統原有的穩定態,或形成新的穩定態。

1.生物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是群落生物組成結構的重要指標,它不僅可以反映群落組織化水平,而且可以通過結構與功能的關系間接反映群落功能的特徵。
生物群落多樣性研究始於本世紀初葉,當時的工作主要集中於群落中物種面積關系的探討和物種多度關系的研究。1943年,Williams在研究鱗翅目昆蟲物種多樣性時,首次提出了"多樣性指數"的概念,之後大量有關群落物種多樣性的概念、原理、及測度方法的論文和專著被發表,形成了大量的物種多樣性指數,一度給群落多樣性的測度造成了一定混亂。自70年代以後,Whittaker(1972)、Pielou(1975)、Washington(1984)和Magurran(1988)等對生物群落多樣性測度方法進行了比較全面的綜述,對這一領域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生物多樣性通常包含三層含義,即生態系統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狹義的遺傳多樣性是指物種的種內個體或種群間的遺傳(基因)變化,亦稱為基因多樣性。廣義的遺傳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遺傳信息的總和。物種多樣性是指一定區域內生物鍾類(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的豐富性,即物種水平的生物多樣性及其變化,包括一定區域內生物區系的狀況(如受威脅狀況和特有性等)、形成、演化、分布格局及其維持機制等。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群落及其生態過程的多樣性,以及生態系統的內生境差異、生態過程變化的多樣性等。
從目前來看,生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指數可分為α多樣性指數、β多樣性指數和γ多樣性指數三類。α多樣性指數包含兩方面的含義:①群落所含物種的多寡,即物種豐富度;②群落中各個種的相對密度,即物種均勻度。β多樣性指數可以定義為沿著環境梯度的變化物種替代的程度。不同群落或某環境梯度上不同點之間的共有種越少,β多樣性越大。精確地測定β多樣性具有重要的意義。這是因為:①它可以指示生境被物種隔離的程度;②β多樣性的測定值可以用來比較不同地段的生境多樣性;③β多樣性與α多樣性一起構成了總體多樣性或一定地段的生物異質性。
群落物種多樣性是梯度變化的。群落物種多樣性的變化特徵是指群落組織水平上物種多樣性的大小隨某一生態因子梯度有規律的變化。①緯度梯度:從熱帶到兩極隨著緯度的增加,生物群落的物種多樣性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如北半球從南到北,隨著緯度的增加,植物群落依次出現為熱帶雨林、亞熱帶常綠闊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寒溫帶針葉林、寒帶苔原,伴隨著植物群落有規律的變化,物種豐富度和多樣性逐漸降低。②海拔梯度:隨著海拔的升高,在溫度、水分、風力、光照和土壤等因子的綜合作用下,生物群落表現出明顯的垂直地帶性分布規律,在大多數情況下物種多樣性與海拔高度呈伏相關,即隨著海拔高度的升高,群落物種多樣性逐漸降低。如喜馬拉雅山維管植物物種多樣性的變化,就表現了這樣的規律。③環境梯度:群落物種多樣性與環境梯度之間的關系,有的時候表現明顯,而有的時候則表現不明顯。如Gartlan(1986)研究發現土壤中P、Mg、K的水平與熱帶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之間存在著顯著的關系。Gentry(1982)對植物群落物種多樣性進行的研究表明,在新熱帶森林類型,物種多樣性與年降雨量呈顯著正相關,而在熱帶亞洲森林類型,兩者則不存在相關關系。④時間梯度:大多數研究表明,在群落演替的早期,隨著演替的進展,物種多樣性增加。在群落演替的後期當群落中出現非常強的優勢種時,多樣性會降低。

2.生態系統穩定性

生態系統的穩定性是指生態系統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結構和功能相對穩定的能力,以及在受到一定的干擾後恢復到原來平衡狀態的能力。它包括以下幾個概念。1.抵抗力穩定性和恢復力穩定性 抵抗力也叫抗變能力,表示生態系統抵抗外界干擾和維持系統的結構和功能保持原狀的能力。恢復力穩定性表示生態系統在受到外界干擾後恢復到原來狀態的能力。2.局域穩定性和全域穩定性 局域穩定性表示生態系統在經受小的干擾後回到原狀的能力。全域穩定性表示生態系統在經受一次大的干擾後恢復到原狀的能力。對不同的生態系統來說,這兩種穩定性可能有下列4種情況(圖8-13):(1)局域穩定性和全域穩定性都低(圖中以小球是否容易保持穩定來表示);(2)局域穩定性高,全域穩定性低;(3)局域穩定性低,全域穩定性高;(4)局域穩定性和全域穩定性都高。3.脆弱性和強壯性 能在環境條件改變不大的情況下保持穩定的生態系統稱為脆弱的生態系統。能在環境變化范圍很大的條件下保持穩定的生態系統稱為強壯的生態系統

3.生物的多樣性導致穩定性

在生物多樣性與生態系統穩定性研究動態的基礎上,從生物多樣性和穩定性的概念出發,可以確定忽視多樣性和穩定性的生物組織層次可能是造成觀點紛爭的根源之一。特定生物組織層次的穩定性可能更多地與該層次的多樣性特徵相關。探討多樣性和穩定性的關系應從不同的生物組織層次上進行。擾動是生態系統多樣性與穩定性關系悖論中的重要因子,如果根據擾動的性質,把生態系統(或其他組織層次)區分為受非正常外力干擾和受環境因子時間異質性波動干擾 " 類系統,穩定性的 ( 個內涵可以理解為:對於受非正常外力干擾的系統而言,抵抗力和恢復力是穩定性適宜的測度指標;對於受環境因子時間異質性波動干擾的系統而言,利用持久性和變異性衡量系統的穩定性則更具實際意義。結合對群落和種群層次多樣性與穩定性相關機制的初步討論:在特定的前提下,多樣性可以導致穩定性。例如採用多樣性理論和冗餘理論對固沙植物群落穩定性機制進行論述.物種多樣性的變化能很好地反映固沙植物群落的穩定性狀態.在生物學各級水平都存在冗餘,冗餘是生命系統在長期的進化過程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特性,其主要功能是確保生物個體和群體更好地適應極端環境、維持正常的生長發育和保持穩定,而且其功能只是在受到干擾時才明顯地表現出來.削弱冗餘,會導致在個體、種群或群落水平上產生補償作用,以此來增加群落的功能.固沙植物群落的穩定程度主要取決於群落內冗餘的數量和結構,冗餘越多結構越復雜,群落越穩定.削弱固沙群落的根系冗餘可獲得生物量上的補償,但使群落穩定性下降.
①多數生態學家認為,群落的多樣性是群落穩定性的一個重要尺度,多樣性高的群落,物種之間往往形成了比較復雜的相互關系,食物鏈和食物網更加趨於復雜,當面對來自外界環境的變化或群落內部種群的波動時,群落由於有一個較強大的反饋系統,從而可以得到較大的緩沖。從群落能量學的角度來看,多樣性高的群落,能流途徑更多一些,當某一條途徑受到干擾被堵塞不通時,就會有其它的路線予以補充
②May(1973,1976)等生態學家認為,生物群落的波動是呈非線形的,復雜的自然生物群落常常是脆弱的,如熱帶雨林這一復雜的生物群落比溫帶森林更易遭受人類的干擾而不穩定。共棲的多物種群落,某物種的波動往往會牽連到整個群落。他們提出了多樣性的產生是由於自然的擾動和演化兩者聯系的結果,環境的多變的不可測性使物種產生了繁殖與生活型的多樣化。
在群落多樣性與穩定性的關繫上,目前仍未定論。
物種多樣性在生物群落中的功能和作用:1.有關物種在生物群落中作用的假說,物種以什麼樣的機制維持生物群落的穩定?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但是目前還仍然沒有解決的生態學問題,而且是生物多樣性與生物群落功能關系中的核心問題。目前有關物種在生態系統中作用的假說有下列4種。(1)冗餘種假說(Rendancy species hypothesis) :生物群落保持正常功能需要有一個物種多樣性的域值,低於這個域值群落的功能會受影響,高於這個域值則會有相當一部分物種的作用是冗餘的(Walker 1992)。(2)鉚釘假說(Rivet hypothesis):鉚釘假說的觀點與冗餘假說相反,認為生物群落中所有的物種對其功能的正常發揮都有貢獻而且是不能互相替代的(Ehrlich,1981) ,正像由鉚釘固定的復雜機器一樣,任何一個鉚釘的丟失都會使該機器的作用受到影響。(3)特異反應假說(Idiosyncratic response hypothesis): 特異反應假說認為生物群落的功能隨著物種多樣性的變化而變化,但變化的強度和方向是不可預測的,因為這些物種的作用是復雜而多變的。(4)零假說(Null hypothesis)零假說認為生物群落功能與物種多樣性無關,即物種的增減不影響生物群落功能的正常發揮。 2、概念與類型:上述4個假說中都沒有對每個物種的作用程度做出明確的說明。在生物群落中不同物種的作用是有差別的。其中有一些物種的作用是至關重要的,它們的存在與否會影響到整個生物群落的結構和功能,這樣的物種即稱為關鍵種(Keystone species)或關鍵種組(Keystone group)。關鍵種的作用可能是直接的,也可能是間接的;可能是常見的,也可能是稀有的;可能是特異性(特化)的,也可能是普適性的。依功能或作用不同,可將關鍵種分為7類。關鍵種的鑒定目前比較成功的研究多在水域生態系統,而陸地生態系統的成功實例相對較少(Menge等,1994 )。3.功能群的劃分及其意義 :為了更好地認識生物多樣性與生物群落結構和功能的關系,有必要引入功能群的概念。功能群是具有相似的結構或功能的物種的集合,這些物種對生物群落具有相似的作用,其成員相互取代後對生物群落過程具有較小的影響。將生物群落中的物種分成不同的功能群的意義表現在:(1)使復雜的生物群落簡化,有利於認識系統的結構和功能(2)弱化了物種的個別作用,從而強調了物種的集體作用。

4.多樣性穩定性的意義及其價值

生物多樣性是地球上生命長期進化的結果,更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由於當今世界人口的高速增長,人類經濟活動的不斷加劇,生物多樣性正面臨著日益嚴重的威脅,其原因原因在於以下幾點:(1)人口增加;(2)生境破壞;(3)環境污染;(4)人類大規模的遷移。除外界因素之外,物種本身的遺傳特點,也往往促成了滅絕的發生。如某些種定居與食物鏈的高級位,還有一些種分布的范圍十分有限,某些種散步和定居的能力很弱,它門對環境有特殊的要求,等等這些原因。通過對生物多樣性穩定性的研究,從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與持續利用的角度出發,很好的利用生物多樣性具有的現實及其未來的社會經濟價值,等等。
隨著生物多樣性研究的不斷深入,從以物種為中心轉向一生態系統為重點,即從多樣性的生物學研究向轉向多樣性的生態學研究,在大多數物種特化群落或營養級網路層次上認識種群和群落的多樣性結構、功能和動態特徵。這樣將能使種群生物學和保護生物學與生態學的研究內容有機的聯系起來,予以它們某種統一規律的認識。充分考慮生物多樣性從個體至生態系統的多層次組織結構及其功能的重要性,從而深入了解生物多樣性的產生、維持和瀕危機制,以及生物多樣性結構與動態變化過程的相互關系。

⑶ 什麼是生物多樣性的基礎

1、生物多樣性,就是生物及其生存環境的多樣性;確切地說,生物多樣性包括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及其所擁有的全部基因和各種各樣的生態系統。生物多樣性反映了地球生物體的數量、種類和差異,以及這些特性在不同的時空又會發生變化。生物多樣性包括物種內部(遺傳多樣性)的多樣性,物種之間(物種多樣性)的多樣性,還包括生態系統之間(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多樣性。
2、地球生物多樣性現狀從藻類到藍鯨,地球的物種紛繁復雜,科學家們還不清楚地球上到底生活著多少個物種。 據估計,全世界物種數量多達1億種,而迄今只有約180萬種被命名。人類只不過是這億萬物種中的滄海一粟。
雖然確切數字無法確定,但可以確定的是,地球上正發生著前所未有的大規模物種滅絕。科學家估計,每天約有150至200個物種滅絕。
在地球漫長的歷史中,物種集中滅絕的時期時有發生,但這次種物種滅絕事件,是過去6500萬年來地球未曾經歷過的劇變——這是恐龍滅絕以來物種滅絕速度最快的一個時期。
這種大規模的滅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人類不可持續的生產方法和消費造成的,包括棲息地破壞、城市不斷膨脹、污染、森林砍伐、全球變暖和「入侵物種」入侵等。
生物多樣性直接或間接地為人類帶來多方面的益處,例如,它為我們提供原材料,還能有利於我們的健康。 超過60%的世界人口直接依賴植物來獲得葯材。
在過去一個世紀,人們將自然生態系統轉變為農業用地,並利用生物多樣性,從中得到了許多益處。盡管導致生物多樣性喪失和生態系統變化的活動使不少人獲益,但社會因此需要承擔的成本往往大於所有惠益。
世界各國領導人在2002年於約翰內斯堡舉行的聯合國首腦會議上商定,"在2010 年之前大幅度降低全球、區域和國際各級目前的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促進減貧活動,造福地球所有生物。"

3、採取行動保護生物多樣性
保護區是保護項目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它們本身還不足以全面保護生物多樣性,也可能難以執行。為獲得成功,應仔細挑選保護區用地,確保涵蓋了所有的區域特色生態系統,並確保選定地區得到精心設計和有效管理。
市場手段,例如直接支付生態系統服務,或將所有權轉讓給私營部門的個人等,都可以為保護生態系統和可持續利用生態系統服務提供經濟激勵手段。
預防和早期干預已被證明是對付入侵物種的最成功且最具成本效益的途徑。入侵物種一旦穩定下來,對它們的控制,特別是通過使用化學品或通過引入其他物種來根除它們,並不一定是有成效,而且極其困難、成本高昂。
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必須將其本身整合到農業、漁業和林業部門。這些部門都直接依賴並影響生物多樣性。私營部門可通過採用某些農業做法等途徑,為保護生物多樣性做出重大貢獻。
各項國際協定需要納入強制措施,並考慮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以及是否能與其他協定形成合力。需要在地方或國家以及採取最直接的行動,以遏止或減少生物多樣性損失。
向社會各界宣傳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好處,並明確考慮以綜合方式權衡不同的備選辦法,都有助於最大限度地造福社會。總體來說,恢復生態系統的成本大大高於保護原有的生態系統,但生態系統的恢復又變得日益重要,因為越來越多的地區正日漸退化。

⑷ 生物多樣性的基礎是什麼

遺傳多樣性只是生物多樣性基礎的一部分:

生物多樣性的基礎包括遺傳(物種的遺傳與變異)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包括動物、植物、微生物)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部分。其中,物種的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關鍵,它既體現了生物之間及環境之間的復雜關系,又體現了生物資源的豐富性。

生物多樣性是生物及其與環境形成的生態復合體以及與此相關的各種生態過程的總和,由遺傳(基因 )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等部分組成。遺傳(基因)多樣性是指生物體內決定性狀的遺傳因子及其組合的多樣性。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在物種上的表現形式,可分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和群落物種(生態)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是指生物圈內生境、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和物種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基礎,生態系統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研究的重點。

具體資料:

(1)遺傳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廣義的遺傳多樣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攜帶的各種遺傳信息的總和。這些遺傳信息儲存在生物個體的基因之中。因此,遺傳多樣性也就是生物的遺傳基因的多樣性。任何一個物種或一個生物個體都保存著大量的遺傳基因,因此,可被看作是一個基因庫(Gene pool)。一個物種所包含的基因越豐富,它對環境的適應能力越強。基因的多樣性是生命進化和物種分化的基礎。
��
狹義的遺傳多樣性主要是指生物種內基因的變化,包括種內顯著不同的種群之間以及同一種群內的遺傳變異(世界資源研究所,1992)。此外,遺傳多樣性可以表現在多個層次上,如分子、細胞、個體等。在自然界中,對於絕大多數有性生殖的物種而言,種群內的個體之間往往沒有完全一致的基因型,而種群就是由這些具有不同遺傳結構的多個個體組成的。
��
在生物的長期演化過程中,遺傳物質的改變(或突變)是產生遺傳多樣性的根本原因。遺傳物質的突變主要有兩種類型,即染色體數目和結構的變化以及基因位點內部核苷酸的變化。前者稱為染色體的畸變,後者稱為基因突變(或點突變)。此外,基因重組也可以導致生物產生遺傳變異。
��
(2) 物種多樣性 (species diversity)物種(species)是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對於什麼是物種一直是分類學家和系統進化學家所討論的問題。邁爾(1953)認為:物種是能夠(或可能)相互配育的、擁有自然種群的類群,這些類群與其他類群存在著生殖隔離。我國學者陳世驤(1978)所下的定義為:物種是繁殖單元,由又連續又間斷的居群組成;物種是進化的單元,是生物系統線上的基本環節,是分類的基本單元。在分類學上,確定一個物種必須同時考慮形態的、地理的、遺傳學的特徵。

也就是說,作為一個物種必須同時具備如下條件:①具有相對穩定的而一致的形態學特徵,以便與其他物種相區別; ②以種群的形式生活在一定的空間內,占據著一定的地理分布區,並在該區域內生存和繁衍後代; ③每個物種具有特定的遺傳基因庫,同種的不同個體之間可以互相配對和繁殖後代,不同種的個體之間存在著生殖隔離,不能配育或即使雜交也不同產生有繁殖能力的後代。
��
物種多樣性是指地球上動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種類的豐富程度。物種多樣性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指一定區域內的物種豐富程度,可稱為區域物種多樣性;其二是指生態學方面的物種分布的均勻程度,可稱為生態多樣性或群落物種多樣性(蔣志剛等,1997)。物種多樣性是衡量一定地區生物資源豐富程度的一個客觀指標。
��
在闡述一個國家或地區生物多樣性豐富程度時,最常用的指標是區域物種多樣性。區域物種多樣性的測量有以下三個指標: ①物種總數,即特定區域內所擁有的特定類群的物種數目 ;②物種密度,指單位面積內的特定類群的物種數目; ③特有種比例,指在一定區域內某個特定類群特有種占該地區物種總數的比例。
��
(3) 生態系統多樣性(ecosystem diversity)生態系統是各種生物與其周圍環境所構成的自然綜合體。所有的物種都是生態系統的組成部分。在生態系統之中,不僅各個物種之間相互依賴,彼此制約,而且生物與其周圍的各種環境因子也是相互作用的。

從結構上看,生態系統主要由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所構成。生態系統的功能是對地球上的各種化學元素進行循環和維持能量在各組分之間的正常流動。生態系統的多樣性主要是指地球上生態系統組成、功能的多樣性以及各種生態過程的多樣性,包括生境的多樣性、生物群落和生態過程的多樣化等多個方面。其中,生境的多樣性是生態系統多樣性形成的基礎,生物群落的多樣化可以反映生態系統類型的多樣性。
��
(4)其它:近年來,有些學者還提出了景觀多樣性(landscape diversity),作為生物多樣性的第四個層次。景觀是一種大尺度的空間,是由一些相互作用的景觀要素組成的具有高度空間異質性的區域。景觀要素是組成景觀的基本單元,相當於一個生態系統。景觀多樣性是指由不同類型的景觀要素或生態系統構成的景觀在空間結構、功能機制和時間動態方面的多樣化程度。遺傳傳多樣性是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基礎(施立明等1993 葛頌等1994),或者說遺傳多樣性是生物多樣性的內在形式。

物種多樣性是是構成生態系統多樣性的基本單元。因此,生態系統多樣性離不開物種的多樣性,也離不開不同物種所具有的遺傳多樣性。

⑸ 為了了解、保護生物的多樣性,需要對生物進行______,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其依據是生物在______

自然界中的生物多種多樣,為了了解生物的多樣性,更好地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弄清它們之間的親緣關系,我們需要對生物進行分類,它是研究生物的一種基本方法.生物學家根據生物體的形態結構等特徵把它們分成不同的等級,生物的分類單位從小到大依次是:種、屬、科、目、綱、門、界.其中種是最小的單位.
故答案為:分類;形態結構;種

⑹ 生物問答題

生態系統的功能是能量流動、物質循環、物質傳遞。

生物多樣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動物、植物、微生物等)、它們所包含的基因以及由這些生物與環境相互作用所構成的生態系統的多樣化程度

1:生物體具有共同的物質基礎和結構基礎。
2:生物體都有新陳代謝作用。新陳代謝是生物體進行一切生命活動的基礎。也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徵。
3:生物體都有應激性。
4:生物體都有生長,發育和生殖的現象。
5:生物體都有遺傳和變異的特徵。
6:生物體都能適應一定的環境,也能影響環境

⑺ 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目的是什麼基本方法有哪些

多種多樣的生物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財富。生物多樣性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豐富的食物、葯物、燃料等生活必需品以及大量的工業原料。生物多樣性維護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並為人類的生存提供了良好的環境條件。生物多樣性是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人們依靠生態系統凈化空氣、水,並充腴土壤。科學實驗證明,生態系統中物種越豐富,它的創造力就越大。自然界的所有生物都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約的。每一種物種的絕跡,都預示著很多物種即將面臨死亡。
生物多樣性還具有重要的科學研究價值。每一個物種都具有獨特的作用,例如利用野生稻與農田裡的水稻雜交,培育出的水稻新品種可以大面積提高稻穀的產量。在一些人類沒有研究過的植物中,可能含有對抗人類疾病的成分。這些野生動植物如果絕跡,是人類的重大損失。

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主要有三條:(1)建立自然保護區。建立自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已成為世界各國保護自然生態和野生動植物免於滅絕並得以繁衍的主要手段。我國的神農架、卧龍等自然保護區,對金絲猴、熊貓等珍稀、瀕危物種的保護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建立珍稀動物養殖場。由於棲息繁殖條件遭到破壞,有些野生動物的自然種群,將來勢必會滅絕。為此,從現在起就必須著手建立某些珍稀動物的養殖場,進行保護和繁殖,或劃定區域實行天然放養。如泰國對鮮魚的養殖。(3)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如為了保護作物的栽培種及其會滅絕的野生親緣種,建立全球性的基因庫網。現在大多數基因庫貯藏著谷類、薯類和豆類等主要農作物的種子。

滿意請採納,謝謝你的認可

閱讀全文

與什麼是研究生物多樣性的基本方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400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6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8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4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4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7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80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3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