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科院共有多少生物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考研試題
鏈接:
提取碼:mby6
復制這段內容後打開網路網盤手機App,操作更方便哦
--來自網路網盤超級會員v1的分享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2. 中科院物理所有幾個校區
中科院物理所一般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就一處。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Physics CAS)前身是成立於1928年的國立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於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兩所合並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10月8日啟用現名。吳有訓、趙忠堯、嚴濟慈、吳健雄、錢三強等著名科學家曾先後在物理所工作過。
截至2014年底,物理研究所共有在職職工494人,其中科技人員264人、科技支撐人員102人。根據2015年8月研究所官網顯示,物理研究所有在學研究生810人(其中碩士生306人、博士生504人),在站博士後46人。
中文名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外文名
Institute of Physics CAS
成立時間
1928年
主管部門
中國科學院
現任所長
王玉鵬
研究所地址
北京中關村南三街8號
專職院士
15人
博士後流動站
1個
博士點
2個(一級學科)
碩士點
3個(專業碩士)
所 訓
窮理、有容、惟才、同德
3. 中科院共有多少生物研究所
中科院共有9所,分別為:
1、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
2、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3、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4、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5、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
6、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
7、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8、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
9、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
4.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怎麼樣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前身是成立於1928年的中央研究院物理研究所和成立於1929年的北平研究院物理研究所。1950年在兩所合並的基礎上成立了中國科學院應用物理研究所。1958年更名為物理研究所。至今,已有50餘位院士先後在物理所工作過,包括吳有訓、趙忠堯、嚴濟慈、吳健雄、錢三強等著名科學家。 經過幾代人不懈努力,物理所現已發展成為以物理學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為主的多學科、綜合性研究機構。研究方向以凝聚態物理為主,包括凝聚態物理、光物理、原子分子物理、等離子體物理、軟物質物理、凝聚態理論和計算物理等。擁有磁學、超導、表面物理等3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光物理、電鏡、真空物理、極端條件物理等4個院重點實驗室。 進入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後,物理所圍繞凝練出的科研目標調整學科布局,經過整合和新建,形成了由超導物理、磁學、表面物理、光物理、先進材料與結構分析、極端條件物理、納米物理與器件、軟物質物理、固態量子信息與計算、凝聚態理論、微加工實驗室等十一個實驗室,並成立了國際量子結構中心,構成了物理所的研究體系;由微加工實驗室、機械加工工廠、電子學儀器部、分析測試部、圖書館、網路中心構成了全所的技術支撐體系。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物理所積極引進和培養傑出人才,經過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已經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具有較強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的人才隊伍。截止2005年底,412人,其中科研人員184人,技術支撐人員69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3人,中國工程院院士2人。「百人計劃」入選者累計達到41人;「海外知名學者」20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累計達50人(其中B類18人)。在讀碩士研究生240人,博士研究生409人,博士後24人。 近年來,物理所圍繞學科布局,加大對重要科研設施及實驗儀器裝備的投入力度,進口或自行研製了一批達到國內一流、國際先進水平的科研實驗裝置,主要有金屬有機化學氣相淀積(MOCVD)設備、磁性金屬超薄膜生長/超高真空變溫SPM/原位穆斯堡爾譜儀聯合系統、有機分子外延-低溫掃描隧道顯微鏡-納米四探針探測(NP-OMBE-LTSTM)系統、TMR R&D Sputtering System、變溫掃描隧道顯微鏡/原子力顯微鏡-角分辯光電子譜-分子束外延聯合系統、多功能高分辨電子能量損失譜儀、場發射透射電子顯微鏡、極低溫強磁場雙探針掃描隧道顯微鏡、FEI DB235聚焦離子束刻蝕與沉積系統、Raith 150 電子束曝光系統、IBM SP 690大型計算機、模塊式三級拉曼光譜系統以及自行研製的超高真空低溫強場雙探針STM、高解析度TEM-掃描探針SPM原位物性研究系統、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統II型激光分子束外延系統和極光Ⅱ號太瓦級激光裝置等。 多年來,物理所先後與美國、英國、德國、法國、日本等十幾個國家開展了合作,包括與英國皇家學會、法國國家科研中心、德國馬普學會、荷蘭皇家科學院、日本學術振興會等國家級科學研究機構建立起了長期、穩固的友好合作關系,還與其它國家的數十個科研機構和大學建立了廣泛的所級國際合作關系。廣泛、頻繁、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有力地推動了物理所在學術上與國際接軌的進程。 同時,物理所在完善學術環境和營造學術氛圍方面進行了不斷的探索,逐步建立了一套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學術評價體系和學術交流體系。實施了「國際評價機制」和「學術交流與考核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促進重大原創性成果的產生。設立了「崔琦講座」、「中關村凝聚態論壇」、「凝聚態物理前沿講座」、「科學之家學術漫談」以及「明理時空」等形式多樣的學術活動,形成了一個完整的學術交流體系。 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
經過多年的努力,物理所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以「液氮溫區氧化物超導體的發現及研究」、「低純度釹鐵硼永磁材料」、「定向碳納米管的制備和結構和物性研究」為代表的一批原創性重要研究成果,獲國際、國內獎共300多項,其中第三世界科學院物理獎4項,國家自然科學獎17項,國家科技進步獎21項,國家發明獎8項。 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1998年以來,物理所共獲授權專利215項。部分專利技術如"新一代固態全色激光顯示"已顯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另有部分專利技術已經以技術入股的形式進入產業化,典型的範例有以鋰離子電池專利為核心技術的蘇州星恆電源有限公司;以LED專利為核心技術成立的北京聖科佳公司。物理所現有控股、參股公司9個,其中以知識產權入股的有7個。 此外,掛靠物理所的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科技期刊《物理學報》、《Chinese Physics》、《Chinese Physics Letters》和《物理》已成為國內外有重要影響力的物理學學術期刊。 2003年11月25日,以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為依託單位的"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經國家科技部批准正式開始籌建。放眼世界,展望未來,隨著第三期知識創新工程的啟動,物理所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挑戰,任重而道遠。物理所人將以「建成國際一流凝聚態物理研究基地」為目標,面向國際科學前沿、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不斷做出新的基礎性、戰略性、前瞻性的貢獻。
5.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怎樣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創建於1958年,是國家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所。其前身是1957年建立的北京實驗生物學研究所。該所擁有一支高水平的創新隊伍。現有科技人員316人,其中進入知識創新工程196人,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11人、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5人、研究員68人、副研究員32人。該所是國家首批批準的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博士後流動站建站單位和自行增列博士生導師單位。設有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物理學兩個學科專業博士、碩士學位授予點。現有在學博士研究生(含碩博連讀研究生)406人,在站博士後14人,訪問學者110人。
研究所主要研究領域包括蛋白質科學和腦與認知科學。其中,蛋白質科學研究領域包括蛋白質三維結構與功能研究、生物膜與膜蛋白功能與結構研究、蛋白質功能與折疊原理研究、感染與免疫的分子基礎、分子神經生物學、納米生物學與微納仿生、計算生物學與系統生物學和蛋白質葯物與多肽葯物等八個重點研究方向。研究所以「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為基礎,正在籌建蛋白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腦與認知科學研究領域包括復雜認知過程及其腦機制、視知覺和注意的基本表達、感知覺信息加工的腦機制和腦與認知功能障礙等四個重點研究方向。經科技部批准,研究所組建了「腦與認知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研究所承擔了973、科技攻關、863、自然科學基金和院知識創新工程等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的重大科研任務,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人工全合成牛胰島素、酵母丙氨酸轉移核糖核酸的人工全合成、蛋白質功能基團的修飾與其生物活性之間的定量關系、胰島素三維結構與功能研究等生命科學重大前沿領域取得了世界領先水平的研究成果。在線粒體膜蛋白復合體II晶體結構、菠菜主要捕光復合物(LHC-II)晶體結構、SARS冠狀病毒蛋白酶的晶體結構、果蠅的視覺模式識別具有視網膜位置不變性、果蠅面對競爭的視覺線索的抉擇行為、拓撲性質初期知覺理論研究中取得突破。研究所在獲獎成果、高水平論文、授權專利以及成果產業化等方面一直位居全國生物學研究機構前列,科研實力和水平已經接近國際本領域的著名研究所。
研究所與國內外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開展了廣泛的實質性合作,由諾貝爾獎化學獎獲得者羅伯特·胡伯教授和諾貝爾獎生理與醫學獎獲得者埃爾文·內爾教授任主席,一批國際著名學者和在國際上取得傑出成就的華裔科學家參加,組成了研究所學術顧問委員會。
研究所是中國生物物理學會的掛靠單位,編輯出版的《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生物物理學報》已成為我國自然科學的核心期刊,《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是SCI收錄的期刊。
6. 中科院所有的研究所所在地
《中國科學院蘭州地質研究所》網路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
若資源有問題歡迎追問
7.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的介紹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Institute of Biophysics,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創建於1958年,是國家生命科學基礎研究所,其前身是1957年建立的北京實驗生物學研究所。生物物理所的戰略定位是:充分發揮多學科交叉的綜合優勢,在蛋白質科學、腦與認知科學、感染與免疫科學、非編碼核酸和蛋白質與多肽葯物等學科前沿領域實現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突破,加強生命科學領域關鍵裝備的創新研製,實現關鍵技術和實驗方法的重點突破,構建以生物制葯和體外診斷為重點的轉化型研究體系。截至2014年08月,生物物理所共有2個國家重點實驗室、2個院級重點實驗室、2個所級重點實驗室,共有在職職工500餘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0人、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5人。
8. 中科院都哪兒有生物研究所啊
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考研資料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