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國主要的生物群落類型和分布有哪些
(一)熱帶雨林 分布於台灣、兩廣、藏、滇的南部。
(二)紅樹林 我國的紅樹林屬東方紅樹林的一部分,主要分布於廣東、福建沿海、廣西和台灣。
(三)熱帶季雨林 不連續分布在亞洲、非洲和美洲的熱帶地區,其中以亞洲東南部最為發達。
(四)熱帶旱生林
(五)熱帶稀樹草原 我國在雲南乾熱河谷,海南島北部,雷州半島和台灣的西南部均有分布。
(六)荒漠和半荒漠 我國的柴達木、准葛爾、塔里木、阿拉善等沙漠。
(七)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我國是常綠闊葉林的集中分布區,面積最大,類型最多,南自南嶺,北抵秦嶺,西至青藏高原東緣,東到東南沿海島嶼,可分為北亞熱帶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
(八)硬葉常綠闊葉林 我國為山地類型(夏多雨、冬乾冷),主要分布在西南,尤以金沙江中上遊河谷兩側山地為多,主要由高山櫟等樹種組成。
(九)溫帶落葉闊葉林 我國的落葉林分布面積較廣,包括東北南部和華北大部
(十)溫帶草原 我國主要以內蒙古和大興安嶺以西的廣大地區,向西逐漸過渡成荒漠
(十一)北方針葉林 在我國主要分布於大興安嶺和阿爾泰山
(十二)凍原 我國只有高山凍原,分布在長白山和阿爾泰山西部高山帶
② 生物的種類
生物種類有:
1、動物 : 脊椎動物、無脊椎動物 、哺乳動物、節肢動物 、 軟體動物 、環節動物 、鳥類、 腔腸 動 物、 魚類、爬行動物、兩棲動物 ;
2、植物:開花類 、 不開花類 、草本植物 、水生植物 、 木本植物(除了浮萍);
3、菌類(細菌和真菌):苔蘚類、藻類、蕨類。
4、病毒。
我們已經知道地球上現存的有記載的生物種類大約200多萬種,還有許許多多種生物沒有被我們發現,沒有發現的生物數目可能要比已經發現的多10倍,更何況已經絕滅的生物比現存的還要多得多.
③ 我國生物種類排序第一的是什麼生物
在我國居世界第一的生物種類是裸子植物。統計,我國裸子植物的已知種數佔世界裸子植物的已知種數的1/3,是世界上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④ 我國古代的生物分類法
人們很早就認識到「方以類聚,物以群分」的道理,並在大量觀察與比較的基礎上,根據生物體的共同點和差異點,將生物區分為具有一定從屬關系的不同種類不同等級的系統。《周禮·地官》中把生物分為動物與植物兩大類,動物又細分為毛、鱗、羽、介、贏五類,植物則細分為皂、膏、核、莢、叢五類。此外還有「小蟲」和「大獸」,「百卉」、「百穀」、「百果」、「百蔬」、「百葯」等根據形態和用途而類聚群分的簡單分類法。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辭書《爾雅》,較集中地反映了先秦至漢初學者的分類觀點。《爾雅》將植物分為草、木兩大類,草類著錄草本植物一百九十餘種,木類著錄木本植物七十餘種。在區分植物方面,《爾雅》發展了「比物丑類」的「相丑」概念,提出「葦丑芀葭華(葦花)」,「槐棘丑喬,桑柳丑條,椒丑(聚生的果),桃李丑核」等,用一種植物或植物體的某些部分為代表,來類比或標識形態相似或親緣關系相近的植物。其中「丑」字,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相當於「植物分類」的專門術語。在《爾雅·釋木》中還按植株形態提出木本植物的三型:高聳的「喬木」,叢生的「灌木」和無枝的「檄木」(棕櫚科植物),前兩個名詞一直沿用至今。《爾雅》著錄動物三百餘種,將動物分為蟲、魚、鳥、獸四大類,蟲類相當於無脊推動物,魚類相當於魚綱、兩棲綱和爬行綱等變溫動物,鳥類基本上為鳥綱,獸類為哺乳綱。在蟲、魚、鳥、獸之下,還有較細的分類,如獸類中分別收有鹿、虎、熊、狸、猩猩、馬、鼠、牛、羊、犬、豕等以及相關的各種動物名稱,其收錄方式相當於現在所說的「目」和「科」,即鹿科、貓科、熊科、牛科、靈長目、馬科、嚙齒目、牛科、羊科、犬科、豬科。這種分類方法比較完整地反映出動物分類階元思想,有許多內容符合於近代的分類體系。《爾雅》中給出的一些定義,如「二足而羽謂之禽」、「四足而毛謂之獸」等,簡明扼要,相當准確地概括出所定義生物的基本特點。《爾雅》記載的生物的分類命名,有些使用單名,有些使用復名,如「壺棗、白棗、酸棗、羊棗、大棗、無實棗」,「桑蠶、樗蠶、肖蠶」,「鼢鼠、鼸鼠(黃鼠)、鼠(旱獺)、鼮鼠(花鼠)」等,這些名稱相當於將物種的屬名與種名結合起來,蘊含有用「二名法」來定種名的思想。《爾雅》雖然是一部訓詁著作,但其中有關生物的分類與描述,基本上體現了自然分類原則,對後世生物分類學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除《爾雅》的分類系統外,為適用於不同的實踐需要,還有一些偏重人為性質的分類標准。例如,《神農本草經》中根據對人體的作用,將葯物分為「上」、「中」、「下」三品。我國現存最早的字書《說文解字》,將九千三百餘字歸納為五百四十部。其中與動物有關的有牛、犬、羊、羽、蟲、豕、豸、虎、馬、鳥、鹿、魚、象、鼠、熊、燕、龜等部首,與植物有關的有草(艸)、竹、麥、木、禾、黍、米、麻、尗、韭、瓜等部首。在《說文》中,這些部首用於編排文字,但就有關動植物的編排與描述而言,也可視為古代的生物分類體系之一。
⑤ 簡述我國生物種類多樣笥的特點
1.物種高度豐富 我國的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僅次於巴西和哥倫比亞,居世界第三位;我國是裸子植物最豐富的國家。
2.特有屬、種繁多 我國高等植物中特有種最多,我國也是動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其中魚類、鳥類和哺乳類的種數都位於世界前列。
3.區系起源古老 ,被稱為「裸子植物的故鄉」。
4.栽培植物、家養動物及其野生親緣種的種質資源異常豐富
5.生態系統的類型豐富
6.空間格局繁復多樣
⑥ 我國動物的種類有哪些 動物的分類有哪些
1、動物的分類有爬行類動物、飛禽類動物、哺乳類動物、昆蟲類動物、家禽類動物、魚類動物、食肉類動物。
2、爬行類動物:由石炭紀末期的古代兩棲類進化而來,心臟有兩心房兩心室,心室有不完全隔膜,體溫不恆定,是真正適應陸棲生活的變溫脊椎動物,並由此產生出恆溫的鳥類和哺乳類。爬行類不僅在成體結構上進一步適應陸地生活,其繁殖也脫離了水的束縛,與鳥類、哺乳類共稱為羊膜動物。
3、飛禽類動物:飛禽以植物種子、昆蟲、田鼠或蛇等為食,多數對人類有益。我們要保護益鳥。它們中間有擅長遠距離按季節遷移的候鳥,也有小范圍定居的留鳥,這是動物界的一大類。
4、哺乳類動物:多數哺乳動物是全身被毛、運動快速、恆溫胎生、體內有膈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功能行為最為復雜的最高級動物類群,因能通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哺乳動物可分為原獸亞綱、真獸亞綱和後獸亞綱。哺乳動物分布於世界各地,營陸上、地下、水棲和空中飛翔等多種生活方式;營養方式有草食、肉食和雜食3種類型。
5、昆蟲類動物:昆蟲種類繁多、形態各異,屬於無脊椎動物中的節肢動物,是地球上數量最多的動物群體,在所有生物種類(包括細菌、真菌、病毒)中佔了超過50%,它們的蹤跡幾乎遍布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昆蟲的分布面之廣,沒有其他綱的動物可以與之相比,幾乎遍及整個地球。分有不同的種類。多數昆蟲可以做標本,是人類可以利用的良好生物資源。
6、家禽類動物:家禽是指人工豢養的鳥類動物,主要為了獲取其肉、卵和羽毛,也有作為其他用處。一般為雉科和鴨科動物,如雞、鴨、鵝等,也有其他科的鳥類如火雞、鴿、鵪鶉和各種鳴禽的。家禽除提供人類肉、蛋外,它們的羽毛和糞便也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7、魚類動物:魚類,是最古老的脊椎動物。部分不同染色體數目的雜交的後代依然有生育能力。它們幾乎棲居於地球上所有的水生環境,從淡水的湖泊、河流到鹹水的大海和大洋。魚類分為兩個總綱:無頜總綱及有頜總綱。
8、食肉類動物:主要以肉類食物為主的一類動物。俗稱猛獸或食肉獸。牙齒尖銳而有力,具食肉齒(裂齒),即上頜最後1枚前臼齒和下頜最前1枚臼齒。上裂齒兩個大齒尖和下裂齒外側的2大齒尖在咬合時好似鍘刀,可將韌帶、軟骨切斷。大齒異常粗大,長而尖,頗鋒利,起穿刺作用。
⑦ 中國的哪一類生物種類在世界上排名首位
人。。
植物。。可以確切的說植物。。
我們國家,氣候繁多。。
各種植物,適於生長。
生物書上這么說的。
我國的生物多樣性在全球居第8位,在北半球居第1位。我國陸地生態系統總計有27個大類,460個類型,其中,森林有16個大類,185個類型;草地有4個大類,56個類型;荒漠有7個大類、79個類型;濕地和淡水水域有5個大類;海洋生態系統總計有6個大類、30個類型。中國生物種類多,而且具有特有種、遺種及經濟種多的特點。如高等植物約3.28萬種,包括470科和3700餘屬,佔世界物種數量的12%,居亞洲第1位,世界第3位;其中有253個特有屬,1萬多個特有種,許多特有種具有重要的經濟用途。中國動物種類約10.45萬種,約佔世界總數的10%,其中已發現哺乳類499種,鳥類1186種,爬行類370種,兩棲類279種,魚類2804種,昆蟲已定名的有4萬多種。我國還記錄了真菌約8000種,藻類約500種,細菌約5000種、分別佔世界已記錄物種數的17%、16.3%和18.6%
⑧ 初二生物:我國的動物種類和珍稀動物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我國的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有:
蜂猴(所有種)、熊猴、台灣猴、豚尾猴、葉猴(所有種)、金絲猴(所有種)、長臂猿(所有種)、馬來熊、大熊貓、紫貂、貂熊、熊狸、雲豹、豹、虎、雪豹、儒艮、白鰭豚、中華白海豚、亞洲象、蒙古野驢、西藏野驢、野馬、野駱駝、鼷鹿、黑鹿、白唇鹿、坡鹿、梅花鹿、豚鹿、麋鹿、野牛、野氂牛、普氏原羚、藏羚羊、高鼻羚羊、扭角羚、台灣鬣羚、赤斑羚、塔爾羊、北山羊、河狸、短尾信天翁、白腹軍艦鳥、白鸛、黑鸛、朱䴉、中華秋沙鴨、金雕、白肩雕、玉帶海雕、白尾海雕、虎頭海雕、擬兀鷲、胡兀鷲、細嘴松雞、斑尾榛雞、雉鶉、四川山鷓鴣、海南山鷓鴣、黑頭角雉、紅胸角雉、灰腹角雉、黃腹角雉、虹雉(所有種)、褐馬雞、藍鷳、黑頸長尾雉、白頸長尾雉、黑長尾雉、孔雀雉、綠孔雀、黑頸鶴、白頭鶴、丹頂鶴、白鶴、赤頸鶴、鴇(所有種)、遺鷗、四爪陸龜、黿、鱷蜥、巨蜥、蟒、揚子鱷、新疆大頭魚、中華鱘、達氏鱘、白鱘、紅珊瑚、庫氏硨磲、鸚鵡螺、中華蛩蠊、金斑喙鳳蝶、多鰓孔舌形蟲、黃島長吻蟲。
(一)、中華鱘
中華鱘
1.中華鱘為什麼是活化石?
中華鱘主要生活於我國近海大陸架水域,繁殖時洄遊於長江。我國珠江及閩江也有分布記錄。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瀕危種。
中華鱘非常珍貴。它是一種稀有的「活化石」,最早出現在1.5億年前的中生代。在分類地位上,中華鱘介於軟骨魚和硬骨魚之間。它的骨骼為軟骨,全身有堅硬的骨質鱗,屬於軟骨硬鱗魚類。中華鱘在分類上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是研究魚類演化的重要參照物。
2.造成中華鱘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近年來,水質的污染,對中華鱘親魚的性腺發育、自然繁殖受精卵的孵化以及幼鱘的生長和發育均不利。受水質污染的影響,長江口幼鱘分布范圍已明顯縮小,如70年代以前,中華鱘幼魚曾是杭州灣的四種主要捕撈對象之一,目前,該水域已難覓幼鱘蹤跡。而長江口的幼鱘也因水質污染出現了肝癌病變。80年代後,中華鱘產卵群體中性別比例嚴重失調,雌、雄比已達到3:1甚至5:1,中華鱘雄性親魚精子活力逐年下降,也可能與長江水質污染有直接關系。
葛洲壩水利工程的建設也對中華鱘的生存環境造成影響。這項工程建設以前,產卵的中華鱘逆水而上一直到達金沙江,葛洲壩截斷長江水道後,洄遊的中華鱘只能到達壩下,產卵江段由原來的800公里縮減到7公里,產卵場數量由原來的16處減少到1-2處,產卵場面積也只有0.4平方公里,這使得產卵洄遊的中華鱘數量銳減。
中華鱘數量減少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人為捕撈。1988年以後,中華鱘雖然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但每年仍有相當數量的中華鱘被誤捕和非法捕撈。僅宜昌江段,1986-1996年間,漁民誤捕放流的中華鱘就達155尾,還有沿江的部分漁具對幼鱘資源的破壞也較嚴重。調查表明,1988-1992年間,僅在中華鱘幼魚集中分布的長江口崇明島東部灘頭及其部分延伸淺灘,每年幼鱘的總誤捕量為6350尾至7060尾。除此之外,中華鱘數量減少還因為初次性成熟年齡較高、重復繁殖間隔時間長、受精卵存活率低等自身及其它方面的原因,自身繁殖存活率低等方面的原因。
有關單位的調查資料記載:1981-1990年產卵洄遊的中華鱘年平均為2079尾,1998年為680尾,1999年為601尾,2000年約343尾,2001年為257尾。統計資料表明,中華鱘資源急劇下降,而處於瀕臨滅絕的狀態。
3.為拯救中華鱘,我國做了哪些工作?
20世紀80年代初期,長江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修建後,截斷了中華鱘由海入江繁殖的洄遊通道,對中華鱘的生存帶來嚴重的影響。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期,開始進行長江流域規劃時,國家領導人提出了必須對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修建對魚類的洄遊及產卵場的影響等相關問題進行研究,當時有一批科技人員和主管部門領導堅持要在大壩上開一個口子,增加一個12米寬的過魚設施――魚道。中科院院士伍獻文、曹文宣兩位科學家根據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二十多年來在長江進行魚類資源調查所積累的豐富科學資料和數年來水生所、水利電力大學等單位開展的「魚類克服流速能力」的實際數據,並查閱、考察了前蘇聯、歐美等鱘魚生產國家所採取的系列保護與增殖其資源的補償措施,頂住了來自社會個方面的輿論壓力,毅然提出「葛洲壩樞紐修建不會對家魚產卵場帶來明顯影響」,「葛洲壩樞紐阻隔了中華鱘的洄遊通路,對這一魚帶來嚴重的不利影響必須加以救護」,「主要應採用人工繁殖放流措施而不應當修建過魚設備」。「中華鱘個體大,上溯時對水流條件要求十分苛刻,何況相對於寬闊的江面和湍急的江水,中華鱘是無法找到12米寬的魚道」。根據長江的自然環境條件和水文資料,大膽推斷大壩修建後,中華鱘有可能在壩下形成新的產卵場,進行自然繁殖。這就是當時轟動全國的「葛洲壩魚道之爭」。伍獻文院士將這一觀點寫成建議書上報中央,得到國家領導人的肯定和採納。這一建議為國家節約了5300萬元的投資,成為當時科學家、民主人士參政議政的特大新聞。事實證明,進江繁殖的中華鱘很快適應了新的環境,在葛洲壩下江段形成了新的產卵場。
葛洲壩水利樞紐修建後,雖然中華鱘有了新的產卵場所,但這個繁殖場所已今不如昔,從過去的600公里江段變成只有7公里的江段。而隨著三峽工程的啟動,一旦工程建成運行,10月份的三峽水庫的大量蓄水,水庫水位提高到175米,那麼下泄的水流量將減少41%,這么一來,中華鱘宜昌產卵場將會受到嚴重影響,產卵江段的面積也將再一次縮小。為了保護中華鱘這一珍稀動物永遠生存下去,自1980年以來,我國正在加速中華鱘人工繁育的研究,並每年向長江放流1-2萬尾人工繁殖的幼鱘;福州市政府也於2001年12月向閩江投放7000尾幼鱘。根據專家估計,要想達到恢復中華鱘的資源增殖效果,每年至少必須向長江放養中華鱘幼鱘10萬尾以上,並且輔以行之有效的保護措施,全面禁止對中華鱘的捕撈,嚴格限制科研用魚,最大限度地保存產卵鱘魚群體。
為保護好中華鱘的繁延,國家和相關地方均採取多種保護措施。
1988年,中華鱘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1996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宜昌中華鱘自然保護區。
2002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建立長江口中華鱘幼魚自然保護區。
建立宜昌和荊州中華鱘保護站。1986-1996年的十年間,僅宜昌江段,漁民誤捕放流的中華鱘達155尾。
建立了中華鱘幼魚搶救站,對誤捕的受傷的中華鱘幼魚進行搶救和護養,每年可搶救放生幼鱘數十尾至數百尾。
進行人工繁殖並將幼鱘放流長江。本世紀70年代,中華鱘人工繁殖在金沙江產卵場采獲得初步成功,並且進行了少量放流。1983年,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等單位在葛州壩下成功地進行了人工繁殖,同時也進行了人工放流。此後,原水利部中華鱘研究所也成功進行了人工繁殖。由於中華鱘人工繁殖的技術日趨成熟,特別是中華鱘人工蓄養成熟,使放流能夠有計劃地進行,中華鱘培育技術的不斷提高,使大規模的人工放流成為可能。目前採用的標記方法,還可以區分人工放流與天然繁殖的幼鱘。
長江水產研究所1997年開始,中華鱘苗種培育技術有新突破,大規模培育中華鱘成活率達到80%或更高,1998年在培育出約8萬尾體長12-20厘米中華鱘幼魚,大大突破了歷史記錄,為大規模人工放流奠定了基礎。
從1983年至1998年底,幾家科研所共向長江、閔江、珠江等水域放流各種規格的中華鱘約580萬尾。到2004年底,向長江水域放流10厘米規格的中華鱘幼苗約60萬尾。1981年以來共放流各種規格中華鱘600多萬尾及大規格中華鱘魚苗千餘尾。
(二)、藏羚羊
藏羚羊簡介
藏羚(Pantholops hodgsoni)
英文名:Tibetan antelope或Chiru
中文別名:藏羚羊、長角羊 藏名譯音:Zu
分 類:偶蹄目、牛科、藏羚屬。形似黃羊,但大得多。
肩 高:80—85厘米(雄) 70—75厘米(雌)
體 重:35—40公斤(雄) 24—28公斤(雌)
形 態:四肢勻稱、強健。尾短小、端尖。通體被毛豐厚絨密,毛形直。
特殊性:每個鼻孔內還有1個小囊,其作用是為了幫助在空氣稀薄的高原上進行呼吸。
毛 色:雄羊頭、頸、上部淡棕褐色,夏深而冬淺,腹部白色,額面和四條腿有醒目黑斑記,雌羊純黃褐,腹部白色。
角 長:成年雄性角長筆直,角尖微內彎,50—60厘米(雌性無角)
壽 命:一般不超過8歲
習 性:集成十幾到上千隻不等的種群,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最低3250米,最高5500米)的高山草原、草甸和高寒荒漠上,早晚覓食,善奔跑。
夏季雌性沿固定路線向北遷徒,6—7月產仔之後返回越冬地與雄羊合群,11—12月交配,每胎1仔。有少數種群不遷徙。 分 布:只限青藏高原,以羌塘為中心,南至拉薩以北,北至昆侖山,東至西藏昌都地區北部和青海西南部,西至中印邊界,偶爾有少數由此流入印度境內拉達克。
數 量:少於75000隻(1999年估計,據夏勒博士) 保護級別: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自然保護區:為了保護藏羚羊和其它青藏高原特有的珍稀動物,國家於1983年成立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2年,成立羌塘自然保護區,1995年成立可可西里省級自然保護區,1997年底上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2000年成立三江源自然保護區
藏羚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CITES公約:即《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是一個有100多個成員國參加的、國際性政府間保護野生動植物的協議,秘書處設在瑞士,各國都設有CITES管理委員會,每個成員國都有責任遵守CITES保護稀有野生動植物的協議,違約時要受到處罰。除了一個成員國之外,CITES的142個成員國或地區進口藏羚羊毛或稱"沙圖什"都是違法的。藏羚羊(chiru),背部呈紅褐色,腹部為淺褐色或灰白色。 成年雄性藏羚羊臉部呈黑色,腿上有黑色標記,頭上長有豎琴形狀的角用於御敵。 雌性藏羚羊沒有角。 藏羚羊的底絨非常柔軟。 成年雌性藏羚羊身高約75厘米(30英寸)、體重約25-30公斤(55-66磅)。 雄性身高約80-85厘米(32-33英寸)、體重約35-40公斤(77-88磅)。
自然發展歷史
藏羚羊生活在中國青藏高原(西藏、青海和新疆),有少量分布在印度拉達克地區。 藏羚羊的棲息地海拔3,250-5,500米(10,662-18,045英尺),更適應海拔4,000米左右的平坦地形。這些地區年平均溫度低於零度,生長季節短。
藏羚羊的活動很復雜,某些藏羚羊會長期居住一地,還有一些有遷徙習慣。 雌性和雄性藏羚羊活動模式不同。 成年雌性藏羚羊和它們的雌性後代每年從冬季交配地到夏季產羔地遷徙行程300公里。 年輕雄性藏羚羊會離開群落,同其它年輕或成年雄性藏羚羊聚到一起,直至最終形成一個混合的群落。
藏羚羊群的構成和數量根據性別和時期不同會有所變化。 雌性藏羚羊在1.5到2.5歲之間達到性成熟,經過7-8個月的懷孕期後一般在2-3歲之間產下第一胎。 幼仔在6月中下旬或7月末出生,每胎一仔。 交配期一般在11月末到12月之間,雄性藏羚羊一般需要保護10-20隻雌性藏羚羊。
藏羚羊善於奔跑,最高時速可達80公里(50英里),壽命最長8年左右。
1990年藏羚羊的數量大約為100萬只,1995年下降到 7.5萬只。 以往可以發現1.5萬只以上的藏羚羊群,現在數量大為減少。
回到頂端
物種狀況
狀況
藏羚羊1996年被國際自然保護聯盟列為易危物種。2000年列為瀕危物種。藏羚羊從1979被列入CITES附錄I。藏羚羊同時受到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的一級重點保護,在沒有許可情況下禁止狩獵和貿易。在印度,除寨模和克什米爾地區外特殊情況外,根據印度野生動物(保護)法,藏羚羊貿易也是明令禁止的。
對該物種的威脅
歷史上藏族人對藏羚羊的獵殺都是迫於生計。今天,藏羚羊面臨的最大威脅是為獲得其底絨的大規模盜獵行為。
為了獲取底絨就必須將藏羚羊殺死。藏羚羊底絨製成的披肩稱為「沙圖什」,是世界公認的最精美最柔軟的披肩。 一條披肩是以數只藏羚羊的生命為代價而織成的。 藏羚羊絨從西藏走私到印度寨模和克什米爾,在那裡可以合法的使用藏羚羊絨織成披肩和似巾,但出口貿易仍然是非法的。
盡管印度歷史上有使用沙圖什披肩作嫁妝的風俗,但西方時尚界對沙圖什的追求是直接導致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盜獵大幅度上升的原因。每年估計有2萬只藏羚羊因為沙圖什的原因被獵殺。藏羚羊角在傳統醫葯市場也有銷售。
巡邏人員因資金不足很難在藏羚羊出沒的廣大地域進行巡邏。 為了保護藏羚羊,西方時尚界應該停止購買沙圖什,沒有需求藏羚羊盜獵就會停止。另外,多個組織團體保護藏羚羊和其棲息地的保護和監控的建議應該被實施。
其他威脅包括人類和飼養的家畜對藏羚羊的侵犯,人類活動對藏羚羊遷徙和活動的干擾,以及對藏羚羊棲息地的侵佔。
國際貿易
藏羚羊被列入CITES附錄I,藏羚羊、藏羚羊身體器官和衍生物的國際貿易是被明令禁止的。
(三)、揚子鱷
揚子鱷是我國特產動物,已頻臨滅絕。我國已經把它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揚子鱷棲息在我國長江中下游和安徽、浙江等地。它的別名叫中華鱷,俗名稱土龍,豬婆龍。人們把揚子鱷稱為「活化石」,是因為它在兩億年前的恐龍時代就存在了,由於環境的變化,恐龍等爬行動物滅絕了,而揚子鱷卻一直延續到今天。在揚子鱷身上,至今還可以找到恐龍等爬行動物的許多特徵。現在,人們研究恐龍時,除了根據恐龍化石以外,也常常以揚子鱷去推斷恐龍的生活習性。因此,揚子鱷對於人們研究古代爬行動物的興衰和研究古地質學的生物進化,都有重要意義。
揚子鱷身長約2米,像條大蜥蜴。嘴長,裡面長著鋒利的牙齒。背部暗褐色,有的呈深綠色,腹部灰色,皮膚上覆蓋著大鱗片,像全副武裝了一樣。它四肢粗壯,尾巴特長,其長甚至超過了頭和身體長度的總和。
揚子鱷生活在水邊的蘆葦或竹林地帶,以魚、蛙、田螺和河蚌等作為食物。但有時會襲擊家禽和壓壞莊稼,加上它長相「醜陋」,長期以來被認為是有害動物而被捕殺,所以數量稀少。目前我國野外揚子鱷數量不足500隻。我國的一些地區內建立了揚子鱷自然保護區和人工養殖場。安徽的繁殖研究中心圈養數量已達到4000多隻。每年十月,揚子鱷就鑽進洞穴中冬眠,到第二年四五月才出來活動。它以卵繁殖,6月份交配,一般7、8月產卵,每次約產卵26枚,幼鱷9月出殼。
(四)、朱䴉
朱䴉又稱朱鷺,是世界上一種極為珍稀的鳥,素有「東方寶石」之稱,被世界鳥類協會列為「國際保護鳥」。它過去曾廣泛生活在我國、朝鮮、日本和前蘇聯遠東地區。現在在其他國家早已絕跡,日本只剩下籠中飼養的3隻,我國的朱䴉也失蹤了20多年。直到1981年,人們才在陝西省洋縣姚家溝重新發現了7隻朱䴉,當時曾轟動世界。經過悉心保護,數量正在增加。朱䴉長喙、鳳冠、赤頰,渾身羽毛白中夾紅,頸部披有下垂的長柳葉型羽毛,體長約80厘米左右。它平時棲息在高大的喬木上,覓食時才飛到水田、沼澤地和山區溪流處,以捕捉蝗蟲、青蛙、小魚、田螺和泥鰍等為生。朱䴉天敵很多,烏鴉和青鼬常來爭巢毀蛋,傷害幼鳥,所以它對巢區的選擇非常嚴格。朱䴉一般是一邊孵卵育雛,一邊擴大加固窩巢。它5月產卵,每次產卵三四枚,雄、雌朱䴉輪流孵卵。大約一個月左右,雛鳥破殼而出,仍由父母輪班照看,共同喂養。小朱䴉一個月後羽翼逐漸豐滿,開始學習飛行技術,不久就能獨自外出尋找食物。
⑨ 齊全的生物種類名稱
海豹
海象
海獅
海牛
這些是最常見的白鯨、白熊、海豹、海狗、海牛、海獅、海豚、海象、虎鯨、藍鯨、抹香鯨、儒艮、小溫鯨、一角鯨、中華白海豚、座頭鯨海星 starfish
珊瑚 coral
螃蟹 crab
章魚 octopus
龍蝦 lobster
貝類 shell
鯊魚 shark
海參 sea slug
烏賊 cuttlefish
蝦子 prawn
海豚 dolphin
金魚 gold fish
白帶魚 hair tail fish
牡蠣 oyster珊瑚coral、海膽sea urchin、蝦shrimp、水母jellyfish、海馬sea horse、烏賊cuttlefish、
章魚octopus、海牛manatee、lionfish獅子魚、魟魚ray、鯨whale、海星starfish、
海豚dolphin、鯊魚shark、海龜sea turtle、寄居蟹hermit crab、海獺sea otter、
海狗fur seal、海象walrus、海豹seal、海葵sea anemone、海綿sponge、蟹crab、
管口魚trumpetfish、小丑魚clownfish、海獅sea lion、金鱗魚squirrel fish、
蝶魚butterfly fish、比目魚flounder、刺河魨porcupine fish、海蛇sea snake、
陽燧足brittle star octpus章魚 sardine 沙丁魚cetacean鯨魚 salmon鮭魚北極露脊鯨
灰鯨
世界上最大的動物——藍鯨
海洋「歌手」——座頭鯨
抹香鯨
稀世珍寶——龍涎香
白鯨
中華白海豚
最兇猛的動物——虎鯨
海豹、
海獅和海象四角蛤
海洋古生物菊石
磷蝦
河豚魚
海鬣蜥 紐蟲
加拉帕戈斯水鴉
南極賊鷗
緋鷗
海鷗
鰻鱺
蜞鰍
海獺
「 一夫多妻」的海獸
「忠貞不渝」的鮟鱇
「挑三撿四」的雌海龜鱗硨磲 火焰貝 鮑魚
魚類
無斑鋸鱗魚 黃色蝴蝶魚 斜蝴蝶魚 蝴蝶魚
腔腸類
棘穗軟珊瑚 皮革珊瑚(斐濟黃色) 海月水母 短管星珊瑚
哺乳類
海牛 抹香鯨 海豚 海豹
蝦、蟹
海葵蟹 礁鰲蝦
藻類
提子藻 龍須菜 滑葉藻 仙掌藻
其他類
銀磷章魚 椰樹管蟲 本氏海齒花(海羽毛) 短刺海膽(藍禮服)
石筆海膽(紅色) 紅海星 紫海牛 大羽毛管蟲
珍奇的海洋動物——鱟 梅花參-海參形體之王 海星海洋動物排行榜
1.水母
2.章魚
3.烏賊
4.海參
5.噬人鯊
6.貝類
7.梭子魚
8.海馬
9.海膽
10.海葵海洋里生存著8種海龜:棱皮龜、紅頭龜、玳瑁、橄欖綠鱗龜、大海龜、綠海龜、黑海龜(太平洋麗龜)和平背海龜。所有的海龜都被列為瀕危動物。海洋中異養型生物的總稱 。門類繁多,各門類的形態結構和生理特點可以有很大差異。以攝食植物、微生物和其他動物及其碎屑有機龜質為生。估計有16~20萬種,微小的有單細胞原生動物,大的有長可超過30米、重可超過190 噸的藍鯨。全球海洋的水體及其上空,從海上至海底,從岸邊或潮間帶至最深的海溝底,都有海洋動物。海洋動物可分為海洋無脊椎動物、海洋原索動物和海洋脊椎動物等3類:①海洋無脊椎動物。占海洋動物的絕大多數,門類最為繁多。主要的有原生動物、海綿動物、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紐形動物、線形動物、環節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腕足動物、毛顎動物、須腕動物、棘皮動物和半索動物等。②海洋原索動物。海洋中介乎脊椎動物與無脊椎動物之間的動物。包括尾索動物和頭索動物等。③海洋脊椎動物。包括依賴海洋而生的魚類、爬行類、鳥類和哺乳類動物。我國1988年頒布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海洋動物有:中華白海豚、庫氏硨磲、鸚鵡螺、紅珊瑚、多腮孔舌形蟲、黃島長吻蟲、儒艮(海牛)。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種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海洋生物種類約佔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1、海洋哺乳動物,我國現有各種海獸39種。如:各種鯨類、海豚、海豹、海獅、儒艮等。2、海洋爬行動物,爬行動物是體被角質鱗片,在陸上繁殖的變溫動物。3、海洋鳥類,海洋鳥類的種類不多,在中國海共記錄了183種海鳥。如紅喉潛鳥、黑腳信天翁、海燕、小軍艦鳥、海雀、白鷺、海鷗等等。4、海洋魚類,魚類是脊椎動物中最低級的一個類群。在我國海域里,目前已記錄到海洋魚類3023種,其中軟骨魚類237種、硬骨魚類2786種,約占我國全部海洋生物種類的1/7
⑩ 我國海洋生物有多少種
我國海洋生物有2278種。
已在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278種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
我國海域生物種具有明顯的海域特色,具體表現在不僅有很多世界海洋生物物種,而且還保存有許多在北半球其它海域早已滅絕的古老孑遺物種,和一些在進化上屬於原始以及孤立的類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