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學的的新進展有哪些
生物大分子的結構和功能的研究;真核生物基因及基因表達調控的研究;分子神經生物學的研究;醫學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植物分子生物學的研究。
最上層的界,由懷塔克所提出的五界,比較多人接受;分別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菌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 從最上層的「界」開始到「種」,愈往下層則被歸屬的生物之間特徵愈相近。共有七大類,分別是:界門綱目科屬種。
(1)生物學變化有哪些擴展閱讀
生物在地球歷史中有著40億年左右的發展進化歷程。大約有1500萬種生物已經絕滅,它們的一些遺骸保存在地層中形成化石。
古生物學專門通過化石研究地質歷史中的生物,早期古生物學多偏重於對化石的分類和描述,來生物學領域的各個分支學科被引入古生物學,相繼產生古生態學、古生物地理學支學科。有人建議,以廣義的古生物生物學代替原來限於對化石進行分類描述的古生物學。
2. 生物學上的變態指什麼,有哪些顯著性特點
生物學上的變態指的是:在有些生物的個體發育中,其形態和構造上經歷階段性劇烈變化。有些器官退化消失,有些器官有變化、得到改造,有新的性狀發生出來。主要由自身基因與外環境控制,這種現象統稱為變態。
最顯著性的特點就是生長過程中,生物體生理結構,表觀形態發生變化。例如毛毛蟲破繭成蝶,植物葉片變為花朵。一定要區別於哺乳動物等的發育,並不是變態發育。你可以參考網路「變態」一詞(http://ke..com/l/SPPrZkA0?bk_share=)。
如果我的回答幫助到你,希望你能採納~謝謝哦~
3. 生物學發展經歷的三個階段及其主要標志事件是什麼
生命科學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一、描述生物學:20世紀以前主要是對自然的觀察和描述,是關於博物學和形態分類的研究。二、實驗生物學:1900年孟德爾遺傳規律的重新發現。三、分子生物學:1953年DNA分子雙螺旋結構模型的建立。隨著生物學理論與方法的不斷發展,它的應用領域不斷擴大。生物學的影響已突破上述傳統的領域,而擴展到食品、化工、環境保護、能源和冶金工業等等方面。
4. 生物學有哪些發展歷程
「生物學」一詞是由法國博物學家拉馬克和德國博物學家特來維拉納斯於1802年分別提出的。經過近200年的發展,生物學經歷了一個從形態到結構、從現象到本質、從定性到定量、從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而形成了一個具有多層次、多分支、多學科,系統而完整的科學體系。
現代生物學在不同層次(分子、細胞、個體和群體)上研究一切生物體的結構、功能、發生和發展的規律,及其與環境間的相互關系。生物學的研究,其目的在於闡明生命的本質,有效地控制生命活動和能動地加以改造、利用,使之為人類服務。由於生命科學的發展,特別是分子生物學、細胞遺傳學、生物化學等基礎研究,使生物學結束了描述階段,而進入了模擬和試驗技術的發展階段,以幫助我們理解最基本的生命過程,在現代技術設備條件下,生物學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從而為生物技術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生物技術的發展,又推進了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的進程,使生命科學從單純說明和利用自然,躍上了改造和創造生命物質的新階段。
生物工程的發展
(1)創建發酵原理:微生物學奠基人巴斯德在1857年提出的「在化學上不同的發酵是由生理上不同的生物所引起的」重要論斷,為發酵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2)發明純種培養技術:1881年,德國細菌學家科赫發明了營養明膠上劃線以分離細菌純種的方法,後在助手夫人的建議下改用更實用的瓊脂來取代明膠,有力地推動了純種分離技術的發展;1882年,丹麥的漢遜純化了酵母菌,並把它廣泛應用於釀酒行業上;
(3)發現酶及其催化功能:1897年,德國化學家布赫納用磨碎酵母菌的細胞汁對葡萄糖進行酒精發酵獲得成功,並由此開創了微生物生物化學和酶學研究的新紀元。
(4)建立深層通氣培養技術:1942年,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救護傷員的迫切需要,推動了青黴素深層液體發酵技術的發展,並導致在發酵工程中建立具有革命性和普遍意義的生物反應器技術;
(5)體外基因重組技術的問世:1973年,美國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科恩等人和舊金山大學醫學院的博耶等人將大腸桿菌中兩種不同特性的質粒片段用內切酶和連接酶進行剪切和拼接,獲得了第一個重組質粒,然後通過轉化技術將它引入大腸桿菌細胞中進行復制,並發現它能表達原先兩個親本質粒的遺傳信息,從而開創了遺傳工程的新紀元;
(6)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技術的出現:日本的千畑一郎等於1969年首先將固定化氨基醯化酶應用於DL氨基酸的拆分工作,1973年,他又進一步利用固定化細胞連續生產L天冬氨酸,開創了固定化酶和固定化細胞工業應用的新局面;
(7)細胞和原生質體融合技術的建立:1962年,日本的岡田善雄利用仙台病毒的促融作用,首次誘導了艾氏腹水瘤細胞的融合,1974年,高國楠利用OEG(聚乙二醇)完成了植物細胞原生質體融合的實驗,1979年,生達利用操作簡便、快速和無毒的電脈沖技術完成了植物細胞原生質體的融合,從此,這類新興的細胞融合技術就在動、植物和各種微生物新種的培育過程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