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微觀生物怎麼畫

微觀生物怎麼畫

發布時間:2023-02-21 12:20:24

微生物的分類(思維導圖):細菌,真菌,病毒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主題單元教學設計 主題單元標題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所需時間 課內共用4 課時,每周3 課時 主題單元學習概述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生物課程內容十大主題之一。微生物種類多,數量大,在生物圈中的分布范圍極其廣泛,不僅在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與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動物以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病毒、細菌、 真菌 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與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動物共同組成了多彩的生物世界。在生態系統中它與生產者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本單元包括「病毒」、「 細菌」、「 真菌 」「細菌、 真菌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個專題。專題一通過觀察病毒的形態、結構示意圖,增加對病毒的感性認識,描述病毒的結構;通過觀察噬菌體繁殖過程示意圖,概述病毒繁殖的過程。專題二通過「觀察細菌」的演示實驗,說出細菌的形態特點;將細菌的結構示意圖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相比較,說出細菌的結構組成及特點。專題三通過「觀察酵母菌和黴菌」分組實驗描述 真菌 的形態結構。專題四 聯系現實生活,關注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這四個專題不僅覆蓋了教材的全部內容,而且不拘泥於教材,適當參考其他版本教材,進行了拓展和提升。 本單元學習的重點是病毒的主要特徵、結構組成及生活;細菌形態結構特點、營養方式和生殖; 真菌 的結構特點、營養方式及生殖方式,及它們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 本單元通過分組實驗、演示實驗、列表比較等方式,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收集資料和交流合作能力。通過調查病毒對人類的危害, 真菌 與細菌對人類的利與弊,了解微生物和動植物一樣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對動植物和人類的生活影響巨大,生物圈離開了微生物將不能進行正常的物質循環。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生物圈中的各種成分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主題單元規劃 思維導圖 主題單元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會描述病毒、細菌、 真菌 的主要特徵。 2.掌握 微生物的 形態結構,生命活動(營養方式、繁殖方式)。 3.說出細菌、 真菌 在生物圈中碳循環和氮循環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 1.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病毒、細菌,嘗試繪制病毒、細菌、 真菌 的結構簡圖。 2.通過分組實驗,深化對酵母菌和黴菌結構的認識,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3.通過角色扮演和拓展活動,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明確大部分細菌與 真菌 利大於弊。 2. 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對應課標: 1.說出病毒的形態、 分類 ,結構和營養方式。 2.描述細菌的主要特徵,說出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異同。 3.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 真菌 ,了解 真菌 的主要特徵,說出 真菌 (尤其是蘑菇與木耳)的營養方式。 4.關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主題單元問題設計 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是否都能用肉眼觀察到? 專題劃分 專題一: 病毒 (1 課時) 專題二: 細菌 (1 課時) 專題三: 真菌 (1 課時) 專題四: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課時) 專題一 病毒 所需課時 本專題使用1 課時 專題一概述 七年級的學生對於微生物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確認識的學生並不多。而本專題知識涉及的幾乎都是微觀生物,對於學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難,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對則比較容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圖片演示,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可以糾正、加強他們的認識。對於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動,平時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缺少足夠的實踐,雖然有探究的積極性,但探究的科學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引導。 專題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病毒的形態 分類 、結構組成。 2、概述病毒繁殖的過程。 3、說出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 2、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關注病毒對人體健康的威脅。 專題問題設計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為什麼說它屬於生物? 2.病毒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 所需教學材料和資源 信息化資源 多媒體課件,顯微投影 常規資源 電子顯微鏡、永久裝片等 教學支撐環境 生物實驗室 其他 學習活動設計 【活動一】觀察病毒的形態結構 問題引領:展示一組常見的 微生物的 圖片:如引起「非典」的冠狀病毒的圖片,不同種類細菌圖片,提出問題:這種肉眼看不見的物體是什麼?屬於生物嗎? 1、病毒的結構——觀察第188 頁圖並思考總結。 2、病毒的生活——觀看視頻,思考與討論:①病毒能獨立生活嗎?_________ ②病毒只能生活在怎樣的細胞中?_________ ③這樣的生活方式叫什麼?_____ ④病毒繁殖新個體的速度快嗎?_________ 3.小組通過自學,並交流心得。 4..教師點評總結。 【活動二】 問題引領:病毒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有哪些影響?在於病毒作斗爭的過程,科學家發現了病毒的哪些益處? 1、閱讀課本P110,觀察圖片並舉例,認同病毒對人類有害也有利。 2、觀看動畫:認同噬菌體能 「吞噬」細菌。 3.形成結論: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認同病毒對人類有害也有利。 評價要點 1、說出病毒的形態 分類 、結構組成。 2、概述病毒繁殖的過程。 3、說出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 專題二 細菌 所需課時 本專題使用1 課時 專題二概述 本專題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對微生物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的。學生將能夠從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命活動、細菌與人類關系幾個方面來認識細菌。 專題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細菌的形態結構,說出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異同。 2、描述細菌的生命活動。 3、關注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能力目標: 1、嘗試區別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異同 2、通過觀察細菌永久裝片,學會正確使用顯微鏡,訓練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 3、初步學會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菌的形態結構,養成細致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 2、關注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專題問題設計 1. 食物為何在夏季會很快變質而冬天就會慢一些? 小樹苗又是如何成長為一個參天大樹的? 2. 細菌與病毒的結構有何不同? 所需教學材料和資源 信息化資源 多媒體課件,顯微投影 常規資源 各種細菌的永久裝片、 教學支撐環境 生物實驗室 其他 學習活動設計 【活動一】演示實驗:觀察細菌 問題引領 :細菌 的形態結構是怎樣的呢?與動植物細胞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1.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清點材料用具,按要求使用顯微鏡觀察。 2.小組通過顯微投影展示實驗成果,並交流實驗心得。 3.嘗試繪制細菌結構簡圖識別細胞各結構,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點評。 4.嘗試對比細菌結構和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異同點,進一步明確細菌基本結構。 5.教師點評總結。 【活動二】資料分析: 問題引領 :細菌 幾乎無處不在,我們時時刻刻都與細菌打交道,接觸到的細菌對我們都有害處嗎? 1.展示視頻:一些細菌可以使人患病,使食物腐爛。 2.形成結論 :細菌 對人類的生活有利也有弊。 【活動三】檢驗學生對細菌的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的區別: 總結:1、如何區分細菌細胞與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2、細菌與病毒在細胞結構上有何不同? 評價要素 1. 演示實驗觀察 評價方法:基於量規的現場評價(教師觀察與學生互評結合) 評價要點:(1)顯微鏡等實驗儀器的使用規范熟練 (2)善於合作,認真記錄,完成實驗報告 (3)遵守實驗室規范與要求 2.繪制細胞簡圖 評價方法:教師與學生互評 評價要點:①繪圖方法規范正確 ②客觀真實,符合科學性,結構名稱標注准確 專題三 真菌 所需課時 本專題使用1 課時 專題三概述 本專題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對微生物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的。學生將能夠從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命活動、 真菌 與人類關系幾個方面來認識 真菌 。尤其要點出蘑菇、木耳的營養方式,學生容易把它們與植物混淆。 專題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 真菌 的主要特徵 2.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 真菌 ,說出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 3.知道 真菌 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標: 1、學會用放大鏡觀察的能力; 2、通過分組實驗,深化對酵母菌和黴菌結構的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 2、關注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專題問題設計 冬天蒸饅頭時,為什麼要把和好的面團放在溫暖的環境中? 夏天在什麼地方容易找到蘑菇? 所需教學材料和資源 信息化資源 多媒體課件 常規資源 載玻片,蓋玻片、放大鏡等 教學支撐環境 生物實驗室 其他 學習活動設計 活動1:情景導入 出示常見 真菌 圖片,引導學生進入 真菌 知識的學習。 活動2:組織觀察橘子上長的青黴和饅頭上的麴黴,解決以下問題 (1)青黴和麴黴在形態和顏色上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共同點? (2)青黴和麴黴怎樣繁殖後代? (3)孢子的發育需要哪些條件? 評價要點 (1)能說出一些常見 真菌 的名稱? (2)使用放大鏡觀察到青黴菌和麴黴菌的形態結構? (3)正確說出 真菌 和細菌結構上的異同? (4)描述出 真菌 的主要特徵? 專題三 細菌、 真菌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所需課時 本專題使用1 課時 專題三概述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各種 微生物的 主要特徵設計的,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微生物和動植物一樣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對動植物和人類的生活影響巨大,生物圈離開了微生物將不能進行正常的物質循環。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生物圈中的各種成分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專題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微生物促進碳循環。 2.描述微生物促進碳循環。 能力目標:在觀察、體驗、探究等活動中,通過親身的經歷和感悟分析,鍛煉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生物圈中的各種成分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專題問題設計 為何埋入花盆的內臟幾天就消失了? 所需教學材料和資源 信息化資源 多媒體課件 常規資源 圖片、多媒體 教學支撐環境 生物實驗室 其他 學習活動設計 活動1:情景導入 出示常見圖片,引導學生進入細菌、 真菌 的作用。 活動2:觀察碳循環、氮循環圖 活動3:本單元知識梳理 小組合作,完成本單元知識的歸納總結,以概念圖形式呈現。(課外完成) 評價要點 評價方法:單元試卷測試(教師批閱,記錄成績) 評價要點:測試成績達到合格水平。

Ⅱ 高中生物總結構框架 微觀到宏觀

細胞-組織-器官-系統-個體-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圍觀到宏觀。

細胞分為真核、原核。原核包括 放線菌、衣原體、支原體、細菌、藍藻。真原核細胞區別是是否有核膜包被的細胞核。

組織是在細胞的基礎上進一步分化形成的。

器官是具體實施的部位。
系統是指生物體各大系統,比如 循環系統、內分泌系統、消化系統等等。

個體包括動植物。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是指一定范圍內同一種動物的集合。

群落是指在同一時間段,同一地點的不同生物的集合。

生態系統的組成成分包括 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結構包括 食物鏈和食物網。地球是最大的生態系統。

Ⅲ 怎樣學好生物呢

學習方法的優劣是學習成敗的關鍵,要想取得理想的學習效果,必須掌握科學、高效的學習方法。與學習生物關系比較密切的學習方法有觀察方法、做筆記的方法、思維方法和記憶方法等。

1.觀察方法

學習過程從本質上說是一種認識過程。認識過程是從感性認識開始的,而感性認識主要靠觀察來獲得,所以觀察方法就是首要的學習方法。觀察方法主要包括順序觀察、對比觀察、動態觀察和邊思考邊觀察。

(1)順序觀察 順序觀察包括兩層意思。從觀察方式上來說,一般是先用肉眼、再用放大鏡、最後用顯微鏡。用顯微鏡觀察也是先低倍,後高倍。例如,對植物根尖的觀察,就是先用肉眼觀察幼根,根據顏色和透明程度區分根尖的四部分,然後再用放大鏡觀察報尖的根毛,最後用顯微鏡觀察根尖的縱切片,認識根尖各區的細胞特點。從觀察方位上來說,一般採取先整體後局部,從外到內,從左到右等順序。例如對一朵花的觀察,就要先從整體上觀察花形、花色,然後從外到內依次觀察花等、花冠、雄蕊、雌蕊。

(2)對比觀察 對比觀察有利於迅速抓住事物的共性和個性,從而把握住事物的本質。如觀察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結構時,就要先異中求同:它們都有雙層膜,都含有基粒、基質、酶、少量的DNA和RNA。然後再同中求異:線粒體的內膜折疊成崎,葉綠體的內膜不向內折疊;線粒體有與呼吸作用有關的酶,且酶分布在內膜、基粒、基質中;而葉綠體內有與光合作用有關的酶,而酶分布在基粒層和基質中;葉綠體中有葉綠素,而線粒體中沒有。

(3)動態觀察 對生物生活習性、生長過程、生殖發育的觀察都屬於動態觀察。動態觀察的關鍵是把握觀察對象的發展變化。例如觀察根的生長,在幼根上等距畫墨線後的繼續培養過程中,重點就是觀察各條墨線間距離的變化,從而得出根靠根尖生長的結論。

(4)邊思考邊觀察 觀察是思維的基礎,思維可促進觀察的深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帶著問題觀察,邊思考、邊觀察。

2 .做筆記的方法

魯迅先生說:「無論什麼事,如果繼續收集資料,積累十年,總可以成為一個學者。」總結中外許多學者的經驗,可以說,做筆記是一條成才的途徑。做筆記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學學習中,主要有閱讀筆記、聽講筆記和觀察筆記三種。

(1)閱讀筆記

要想使學到的東西長期儲存、隨時提取、應用自如,就要在讀書時,隨時作讀書筆記。閱讀筆記主要有以下幾種。①抄寫筆記,又分為全抄和摘抄,做這種筆記應注意抄後校對,避免漏誤,然後標明出處,以備日後查考。②卡片筆記,卡片內容不限,因人而定,但一般應具有資料類別、編號、出處、著者姓名,正文等內容。需要注意的是,每張卡片寫一個內容,並及時進行分類歸檔或裝訂成冊。③批語筆記,即在書頁空白處隨手記下對原文的個人意見和心得體會等。④符號筆記,即在原文之間標注符號以對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號有黑點、圓圈、直線、曲線、雙線、虛線、箭頭、方框、三角、驚嘆號、問號等。作符號筆記應注意兩點:一是符號意義必須明確,並且要貫徹始終;二是符號不能過多過密,否則重點難以突出。⑤概要筆記,即對某本書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寫出其重點內容。

(2)聽講筆記

即聽報告、聽講座和課堂聽課的筆記,做這種筆記的突出矛盾是記的速度趕不上講的速度,為此要做到「三記三不記」即重點問題、疑難之處,書上沒有的記;次要問題、易懂之點、書上有的不記。

(3)觀察筆記

即在生物課內外對生物形態和生命現象進行觀察時所作的記錄。做這種筆記要注意細節,注意前後比較和過程變化,並要抓住特徵。

3.思維方法

(1)分析和綜合的方法

(2)比較和歸類的方法



(4)抽象和概括的方法 4.記憶方法


(1)簡化記憶法


(2)聯想記憶法

(3)對比記憶法

Ⅳ 海洋中的微觀生物有哪些

海洋中個體微小,構造簡單的低等生物的總稱。包括細菌、放線菌、黴菌、酵母、病毒、衣原體、支原體、噬菌體和微型藻及微型原生動物等。

閱讀全文

與微觀生物怎麼畫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