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昆明哪裡買浮游生物網

昆明哪裡買浮游生物網

發布時間:2023-02-22 18:24:26

① 浮游生物詳細資料大全

浮游生物泛指生活於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動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動物。

部分浮游生物具游動能力,但其游動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來得緩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靈活游動。

浮游生物(plankton),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沒有移動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動,而是浮在水面生活,這類生物總稱為浮游生物。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名稱由來,種類劃分,分布特徵,水平分布,垂直分布,季節分布,生態價值,生態意義,科學價值,漁業價值,發現案例,

形態特徵

浮游生物體型細小,大多數用肉眼看不見,懸浮在水層中且游動能力很差,主要受水流支配而移動的生物,稱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是按其生活方式而劃分的一類生物群體,並非按物種劃分。

名稱由來

浮游生物的定義,主要是指它們的被動性運動,實際上也可以說是指用浮游生物網或水桶採集的水中生物。也有很多人直接採用原文plankton。 提出浮游生物一詞時是指全部浮游在水中的有機體,後來又專指在水中生活的生物,亦即指明為浮游的生物群落。與此相對應的,「浮游生物體」一詞則是專指每個浮游生物。 此外,為與浮游生物(Plankton)一詞相對應,1891年E.H.Haecker提出了「底棲植物」(水底植物,benthos,Nekton)一詞。 1896年C.Schrter和O.Kirchner提出了「漂浮植物」(pleuston)一詞。 1917年E.Naumann提出了「漂浮生物」一詞 1961年J.M.Peres提出了「海洋生物」(pelagos)一詞,這些名詞都是用於區別水生生物的生態群。

種類劃分

浮游生物多種多樣,特別是動物,幾乎可以見到全部動物類群:體型微小的原生動物、藻類,也包括某些甲殼類、軟體動物和某些動物的幼體。它們沒有或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可分為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 按個體大小,浮游生物可分為六類: 巨型浮游生物,大於1厘米,如海蜇; 大型浮游生物,5~10毫米,如大型橈足類、磷蝦類; 中型浮游生物,1~5毫米,如小型水母,橈足類; 小型浮游生物,50微米~1毫米,如硅藻、藍藻; 微型浮游生物,5~50微米,如甲藻,金藻; 超微型浮游生物,小於5微米,如細菌。 屬於植物的,以硅藻、鞭毛藻和藍藻居多,還有不少附著在懸浮物上的細菌。一般浮游生物是小型的,但也有傘徑長達2米的水母等。從形態上看,浮游生物為適應浮游,體表常有復雜的突起,或在體內貯存著大量的水、油滴、脂肪和氣體等。

分布特徵

浮游生物的種類和數量隨時間(主要是季節分布)和空間(主要是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而變。

水平分布

海洋浮游生物按緯度不同大致分為寒帶種、溫帶種和熱帶種3類。它們之間不論在種類上或數量上都存在著很大差異。一般說,寒帶浮游生物的種類少,每種的數量大;熱帶浮游生物相反,種類多而每種的數量少;溫帶浮游生物則介於兩者之間。例如翼足類在黃海北部迄未發現,黃海南部僅8種、東海有31種,而南海則有50種。溫度顯然是形成這個現象的主要因子。 浮游生物的水平分布與寒流和暖流密切相關,因而有些種類常可作為寒流和暖流的指示種。例如管水母類的帆水母和銀幣水母可作為東海黑潮暖流的指示種。 除溫度和海流外,鹽度也可影響海洋浮游生物的水平分布。一般近海浮游生物屬廣鹽性種類,分布較廣,而外海浮游生物則屬狹鹽性種類,分布較窄。營養鹽也是影響海洋浮游生物水平分布的一個因子。營養鹽豐富的近海水域,浮游植物的數量較大。 淡水浮游生物的水平分布主要受溫度影響。按棲息緯度的不同也可分為寒帶種、溫帶種和熱帶種 3類。在廣溫性溫帶種里出現不少世界種,這是由於休眠孢子或休眠卵借風力或鳥類而廣泛傳播所致。很多淡水枝角類的世界種就是通過休眠卵的傳播而形成的。

垂直分布

在海洋或深湖裡,浮游生物棲息在不同深度的水層中。浮游植物要進行光合作用,只能分布在有光照的上層(約0~200米)。由於需要的光照強度不同,藍藻一般分布較淺,而硅藻則分布在光照層的不同水層。例如角毛藻常在表層,而海毛藻常在較深水層(20米以下)。浮游動物在上、中、下各個水層都有分布,不過種類和數量在各個水層顯然不同。例如,原生動物、輪蟲、水母類、枝角類、浮游腹足類及浮游幼體一般分布在上層,其他各類在上、中、下層都有分布,個別種類如深海磷蝦則匿居深海。僧帽水母、帆水母等具氣囊,漂浮海面,屬於漂浮生物。一般浮游動物(如橈足類、毛顎類、浮游端足類等)的種類隨深度(不超過1000米)而增多,但數量卻隨深度而減少。 各類浮游動物的垂直分布並非固定不變,而是隨外界和內部條件的改變而發生相應變化。 ①由氣候改變引起的變化 如不少浮游動物(背光性或趨弱光性)在陰天棲息上層,而在晴天移居中、下層。這是光度變化所致。 ②由生殖引起的變化 如有些浮游甲殼動物到了生殖期,上升到表層產卵。 ③由發育引起的變化 這在浮游動物中相當普遍,如幼體系趨強光性,又攝食浮游植物,故棲息上層,而成體則因系背光性或趨弱光性,又攝食其他動物,移棲中、下層。 ④由海流引起的變化 如上升流可把下層浮游動物帶到上層,從而改變垂直分布情況。 ⑤由食料引 起的變化 如中、下層草食性浮游動物到了晚間為攝食浮游植物而上升至表層。又如中、下層肉食性毛顎類為追逐食料,到夜晚跟著橈足類上升至表層。 垂直分布的最大變化是由晝夜垂直移動引起的。白天下降、夜晚上升,這種生態現象在浮游動物中相當普遍尤其是浮游甲殼動物。可是,在每一類動物(如橈足類)中,不是每個種都進行晝夜垂直移動,並且上下移動的幅度和時間也不完全一致。由於晝夜垂直移動,各個水層的種類組成和數量發生很大變化。一般上層的種類和數量在夜晚顯著增加。所以夜晚是採集浮游動物的最好時間。有些罕見的深海種類只能在夜間才能採到。光度的晝夜變化可能是引起這個現象的主要外界因子。浮游動物往往棲息在光度對它最合適的水層。由於光度的晝夜變化,浮游動物就進行相應的晝夜垂直移動。除光度外,其他外界因子如溫度、鹽度、食料等也能直接地或間接地影響晝夜垂直移動。此外,晝夜垂直移動現象在生殖期或非生殖期,在幼體期或成體期顯然不同,這可能受生殖、發育、代謝等內部因子的影響。

季節分布

浮游生物的種類組成和數量有明顯的季節變化,而這變化又隨緯度而異。北溫帶浮游植物的數量高峰一般在春季出現,因那時光度增強,營養鹽(氮、磷等無機鹽類)增多,有利於浮游植物的大量繁殖。到夏季,營養鹽消耗殆盡,草食性浮游動物又大量攝食,導致浮游植物的數量驟減。入秋,營養鹽增多,浮游植物再度大量繁殖,從而出現另一個比春季稍低的高峰。冬季環境惡劣(特別是溫度太低),浮游植物再度減少。這種一年出現兩個高峰的現象稱為雙周期。此外浮游植物的種類有季節交替。例如夏季硅藻衰退後,甲藻起而代之,因後者適於在高溫和營養鹽貧乏的季節大量繁殖。 北溫帶浮游動物的季節分布和浮游植物大致相似。不同點是浮游動物的春秋兩個高峰出現得比浮游植物稍晚,因為草食性浮游動物必須要有豐富的餌料才能大量繁殖。浮游動物也有種類的季節交替現象。例如,由於毛顎類攝食橈足類,前者的高峰會比後者出現稍遲。 寒帶海洋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一年只有一個繁殖高峰,這稱為單周期,出現在環境較好的溫暖夏季。其他季節光照太弱或消失(冬季完全黑暗),溫度太低,浮游生物無法繁殖。熱帶海洋的環境因子(特別是溫度)整年沒有多大變化,所以季節間也就沒有明顯差異。 在淡水水域,浮游生物季節分布在數量變化上與海洋浮游生物大同小異,但在種類變化上則有較大差異。例如在淡水浮游生物中占優勢的綠藻類、藍藻類、枝角類和輪蟲類,其數量高峰經常出現在水溫較高的溫暖季節,尤以夏季繁殖最盛,不過冬季的種類貧乏和數量稀少,則與海洋浮游生物一致。由於水的粘度隨著水溫的升高而降低(25℃時的粘度約為0℃時的1/2),淡水浮游生物到夏季容易下沉。為此,不少種類在進化過程中逐漸以擴大身體表面積來增加浮力,如淡水枝角類僧帽溞的頭部向前伸長呈頭盔狀。這種形態季節變異在硅藻類的星桿藻、甲藻類的角甲藻和輪蟲類的螺形龜甲輪蟲也可看到。

生態價值

生態意義

硅藻和甲藻是大陸架區生產者的優勢種,其生產力是海洋生態系統其他生物生產力的基礎,某些甲藻能引起赤潮。浮游動物中的橈足類和磷蝦是永久性浮游生物,腔腸動物的浮浪幼蟲、蛇尾的長腕幼蟲和藤壺的無節幼蟲是暫時性浮游生物。磷蝦是魚類的主要餌料之一,南極海洋中的磷蝦數量最多。浮游動物屬消費者。有孔蟲類和放射蟲類的殼是海洋沉積物中一類重要的古生物化石,根據它們能確定地層的地質年代和沉積相,還能藉助它們尋找沉積礦產和石油。浮游生物是水域中其他生物生產力的基礎,由於它們分布廣,繁殖力強,故可能成為未來世界的主要食源。 在浮游植物中,有的也是通過調節體內氣體的量而作垂直移動的。在水中,尤其是大湖泊和海洋中,光合作用幾乎都在真光層內進行的。具有光合作用的浮游生物,每年光合成量,整個海洋碳素估計可達250億噸(E.Steeman Nielsen.1960)或200億噸(J.H.Ryther,1969)。現存的浮游植物數量與浮游動物相比,在熱帶海洋中約為20倍,在寒帶海洋中約為10倍,在湖泊中一般比例較小,在營養貧瘠或含腐殖質多的湖泊中有時也會比浮游動物的數量小些。小型浮游動物作為水中食物鏈的基礎的一環而受到重視;同時,對於海洋而言,它們大規模地垂直移動具有把有機物向下層運輸的作用,受到了人們的重視。

科學價值

①可作為海流指示種,對探索海流流向有一定幫助。 ②有孔蟲沉積物可作為勘探海底石油資源的一個標志。 ③有些發光浮游生物(特別是夜光蟲)的大面積發光對海軍在夜間作戰不利,因發光可以暴露軍艦的航行路線。 ④磷蝦類、管水母類等浮游動物大量密集在一起,形成聲散射層,可以阻礙或干擾聲波在水中的傳播。 ⑤硅藻、放射蟲、有孔蟲和翼足類等死後外殼大量沉積在海底,成為海洋底質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些生物性沉積物對研究海洋地質史和古代海洋環境有一定幫助。 ⑥有些浮游生物因具有富集放射性同位素的能力,可以作為水域被放射性同位素污染的指標。此外,有些浮游生物也可作為污染的指示種。 ⑦有些浮游動物(如海蜇、毛蝦等)是重要海產品。 由於在理論上和實踐上的重要性,浮游生物學日益受到各國生物學工作者和水產學工作者的重視。

漁業價值

浮游植物作為生產者是第一環節(也稱第 1營養級),植食性浮游動物攝食浮游植物,是第2環節。浮游生物是水域生產力 的基礎;浮游植物的產量(初級生產力)決定著植食性浮游動物的產量(次級生產力),而後者又決定著小型魚類的產量(3級生產力)和大型魚類的產量(終級生產力)。因此,漁獲量的大小基本上取決於浮游生物產量。 這個相互關系在海洋生態系統中尤其明顯。例如,漁獲量很高的中國舟山漁場就是處在不同水流(徑流和沿岸流)的交匯區,又受上升流(把下層營養鹽帶到光照層)的影響,營養鹽較豐富,這就導致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和生產力的提高。故浮游生物產量(特別是初級生產力)是形成漁場的基本條件,並可作為尋找漁場的一個標志。特別是一切幼魚和中、上層植食性魚類(如鯡魚、鮐魚、藍圓鰺、鱭魚等)的餌料基礎。它的數量和分布可作為探索上述魚類索餌洄遊路線和尋找漁場的標志,對捕撈業有一定指導意義。 浮游生物作為貝、蝦、魚類幼體的天然餌料,它的人工培養對養殖業也幫助很大。有些浮游生物如藍藻、甲藻等若繁殖過盛,可產生「湖靛」或「赤潮」,殺死經濟水產動物。

發現案例

2014年8月20日,俄羅斯科學家在對取自國際空間站窗戶和牆壁的樣本進行分析時發現,國際空間站的外殼上竟然附著著海洋浮游生物,尚不清楚這些浮游生物如何進入太空的。 國際空間站俄羅斯任務組在2014年8月的研究證明,一些生物能夠在國際空間站的外殼上生存。一些研究甚至認為,這些生物能夠在真空、低溫、輻射等惡劣的航天條件下生長。科學家們在國際空間站的表面上找到了浮游生物的痕跡,尚不清相互這些浮游生物是如何進入太空的,科學家已展開調查 實驗中發現的浮游生物可以在海洋中找到,但在國際空間站太空人和貨物的升空地點、位於哈薩克的拜科努爾發射場卻不常見。

② 浮游動物樣品

浮游動物定性樣品用浮游生物網採集:原生動物、輪蟲一類的小型浮游動物用25#篩絹浮游生物網(孔徑0.064mm,200孔/in),大型浮游動物枝角類和橈足類用13#(孔徑0.112mm,130孔/in)的浮游生物網採集,在表層至0.5m深處以20~30cm/s的速度作「∞」形循回緩慢拖動1~3min。同時定性採集兩份水樣,一份為活體,另一份加入魯哥氏液固定,分別裝入容器以便做活體和固定樣品的觀察(國家環保局《水生生物監測手冊》編委會,1993)。

原生動物和輪蟲的採集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設計的1L有機玻璃采水器在水面下0.5m處、溫躍層和水底以上0.5m處各採集1L的水樣,混合後再取1L混合均勻的水樣轉入容器,立即按照每升水樣加入15mL左右魯哥氏液(Lugolssolution)固定保存。在實驗室將水樣倒入1L的筒形分液漏斗中充分靜置(自然沉降48h),用虹吸法吸去上層清液,餘下20~25mL沉澱物轉入30mL定量瓶中。為減少標本損失,再用上清液少許沖洗容器2~3次一並加入30mL定量瓶中並定容至30mL;大型浮游動物定量樣品採用2.5L采水器分別於該采樣站表層、中、底等位置採集共10L水樣,混合後用25#浮游生物網過濾放入標本瓶,用魯哥氏液固定(章宗涉等,1991)。

③ 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啥

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啥

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啥,這個世界上是有很多海洋組成的,在海洋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不同的環境,存在的生物種類是不一樣的,下面一起來了解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啥。

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啥1

浮游生物泛指生活於水中而缺乏有效移動能力的漂流生物,其中分有浮游植物及浮游動物。

部分浮游生物具游動能力,但其游動速度往往比它自身所在的洋流流速來得緩慢,因而不能有效地在水中靈活游動。

浮游生物(plankton),在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沒有移動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動,而是浮在水面生活,這類生物總稱為浮游生物。

形態特徵

浮游生物體型細小,大多數用肉眼看不見,懸浮在水層中且游動能力很差,主要受水流支配而移動的生物,稱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是按其生活方式而劃分的一類生物群體,並非按物種劃分。

名稱由來

浮游生物的定義,主要是指它們的被動性運動,實際上也可以說是指用浮游生物網或水桶採集的水中生物。也有很多人直接採用原文plankton。

提出浮游生物一詞時是指全部浮游在水中的有機體,後來又專指在水中生活的生物,亦即指明為浮游的生物群落。與此相對應的,「浮游生物體」一詞則是專指每個浮游生物。

此外,為與浮游生物(Plankton)一詞相對應,1891年E.H.Haecker提出了「底棲植物」(水底植物,benthos,Nekton)一詞。

1896年C.Schrter和O.Kirchner提出了「漂浮植物」(pleuston)一詞。

1917年E.Naumann提出了「漂浮生物」一詞

1961年J.M.Peres提出了「海洋生物」(pelagos)一詞,這些名詞都是用於區別水生生物的生態群。

種類劃分

浮游生物多種多樣,特別是動物,幾乎可以見到全部動物類群:體型微小的原生動物、藻類,也包括某些甲殼類、軟體動物和某些動物的幼體。它們沒有或僅有微弱的游泳能力。可分為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

按個體大小,浮游生物可分為六類:

巨型浮游生物,大於1厘米,如海蜇;

大型浮游生物,5~10毫米,如大型橈足類、磷蝦類;

中型浮游生物,1~5毫米,如小型水母,橈足類;

小型浮游生物,50微米~1毫米,如硅藻、藍藻;

微型浮游生物,5~50微米,如甲藻,金藻;

超微型浮游生物,小於5微米,如細菌。

屬於植物的,以硅藻、鞭毛藻和藍藻居多,還有不少附著在懸浮物上的細菌。一般浮游生物是小型的,但也有傘徑長達2米的水母等。從形態上看,浮游生物為適應浮游,體表常有復雜的突起,或在體內貯存著大量的水、油滴、脂肪和氣體等。

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啥2

海洋生物,生物學術語,是指海洋里有生命的物種,包括海洋動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動物包括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

無脊椎動物包括各種螺類和貝類。脊椎動物包括各種魚類和大型海洋動物,如鯨魚,鯊魚等。

經過幾十年來海洋科技工作者的調查研究,已在我國管轄海域記錄到了20278 種海洋生物。這些海洋生物隸屬於5個生物界、44個生物門。其中動物界的種類最多(12794種),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種)。我國的海洋生物種類約佔全世界海洋生物總種數的10%,數量佔50%。

我國海域的海洋生物,按照分布情況大致可以分為水域海洋生物和灘塗海洋生物兩大類。在水域海洋生物中,魚類、頭足類(例如我們常吃的烏賊,也叫墨魚)和蝦、蟹類是最主要的海洋生物。其中以魚類的品種最多,數量最大,構成了水域海洋生物的`主體。

水域海洋生物種數的分布趨勢是南多北少,即南海的種類較多,而黃海、渤海的種類較少。根據最新的調查資料,分布在我國灘塗上的海洋生物種類共有1580多種。其中以軟體動物(也就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貝類)最多,有513種,其次是海藻358種,甲殼類(主要是平常我們所說的蝦、蟹)308種,其他類群種類很少。我國沿海灘塗生物的種數與海域生物一樣,也是自北向南逐漸增多。

全世界的科學家正在進行一項空前的合作計劃,為所有的海洋生物進行鑒定和編寫名錄。海洋里到底有多少種生物?一項綜合全球海域數據的調查報告出爐了。已經登錄的海洋魚類有15304種,最終預計海洋魚類大約有2萬種。而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萬種,預計實際的數量則在這個數字的10倍以上,即210萬種。

科學家正在進行的這個計劃叫做海洋生物普查,預計要花上10年時間,至少需要花10億美元的經費,共有來自53個國家的300多位科學家參與到這個史無前例的合作計劃中來,讓世界上每一個角落的海洋科學家可以一起合作。從2000年開始,平均每星期就有3個新的海洋物種被發現。根據這個研究計劃的估計,大約還有5000種海洋魚類以及成千上萬種其他各式各樣的海洋生物還沒被發現。

這個普查計劃希望能夠評估各種海洋生物的多樣性、地理分布和數量,並且解釋上述情況如何隨著時間而改變。這個計劃有什麼現實意義呢?海洋生物的普查可以找出目已經瀕危的生物以及重要的繁殖區域,可以幫助漁業管理機構發展出有效的連續經營策略。而隨著成千上萬的新種海洋生物被發現,科學家將開發出新的海洋葯物和工業化合物。

海洋生物普查科學委員會主席、美國路特葛斯大學的弗雷德里克·格拉塞爾說:「這是21世紀第一場偉大的發現之旅的開始。更重要的是,這是第一個全球性的努力,去測量海洋的各種生物,也讓我們知道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去防止海洋生物繼續消失。」海洋至今依舊是未被探勘的領域,我們對於海洋孕育的生物所知極為有限。海洋生物普查首席科學家羅納爾德·多爾說:「海洋生物的多樣性不只是海洋狀況的重要指針,同時也是保護海洋環境的關鍵。」

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啥3

海洋中幾乎到處都有生物,但不同的環境,生物群落的種類組成和結構,以及各種群數量、個體大小、形態、生理生化特性等都很不同。海洋生物分布的格局是與海洋環境相互作用、協調進化的。一般常按生活方式將海洋生物分為浮游生物、游泳動物和底棲生物3類。

浮游生物

無游泳能力或游泳能力弱,懸浮於水中隨水流移動,包括細菌、浮游植物(如硅藻、甲藻等)和浮游動物(如水母、腹足綱軟體動物的翼足類、異足類,許多海洋動物的幼蟲等)。多數終生營浮游生活,稱為永久性浮游生物;少數種類僅於生活史的某個階段營浮游生活,稱為階段性浮游生物,如許多海洋動物的幼蟲;

也有些原非浮游生物,在浮游生物中被水流沖盪而出,如某些低等甲殼類的介形類、漣蟲類等,稱為暫時性浮游生物。浮游植物只能生活在有光的水層;浮游動物則不然,有的可以生活在千米以下的深水中,而且多數能在水中作垂直移動。浮游生物一般體重輕(外殼重量輕、體內脂肪含量高,富有黏液)、沉降阻力大(身體相對面積大,體表多刺毛、突起,群體連成片)或者具有纖毛、鞭毛而有一定的運動能力。

游泳生物

指那些具有發達的運動器官而游泳能力強的動物。包括魚類、哺乳動物(如鯨、海豚、海豹)、爬行動物(如海蛇、海龜)、軟體動物(如烏賊、章魚)和一些大型蝦類(如對蝦、龍蝦)等,它們的游泳能力、速度和方式也有很大差異。有些種類能橫跨大洋作長距離的洄遊,如金槍魚等;有的游泳很快,如劍魚每小時速度達70公里以上。

海鰻以整個身體彎曲擺動向前游動,烏賊和章魚則從漏鬥口向外噴射水流以推動身體反向運動。它們有時生活在上層水域(如太平洋鯡魚),有的生活在中層或底層水域(如小黃魚、真鯛、牙鮭)。游泳動物除了有發達的游泳器官外,身體大多呈流線型,以減小阻力,提高游泳速度。

底棲生物

生活在海洋水域底部和不能長時間在水中游動的各種生物,包括底棲植物(幾乎全部大型藻類和紅樹等種子植物),底棲動物(海綿、腔腸、環節、線形、軟體、甲殼、棘皮、脊椎等門類均有底棲種)。底棲生物按其與底質的關系,又可區分為底上、底內和底游3大生活類型;在岸邊還存在潮間帶生物。

閱讀全文

與昆明哪裡買浮游生物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8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30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