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全國有哪些考古生物化學地

全國有哪些考古生物化學地

發布時間:2023-02-22 18:40:04

⑴ 歷史地理生物可以考什麼大學歷史生物地理可以考哪些大學


長沙學院創建於1970年,2004年由原長沙大學(專科)升格為本科院校,是長沙市人民政府舉辦的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實行「省市共建共管、以市為主管理」體制。
中國地質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
是國家批准設立研究生院的大學,是國家「211工程」、國家「雙一流」建設高校。學校以地球科學為主要特色,學科涵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經濟學、法學、教育學、藝術學等門類,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2個一級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學科。
「史地生」相關專業:1、歷史:歷史學世界歷史、考古學、博物館學、民族學、文物保護技術、教育技術學、小學教育、藝術教育、人文教育、科學教育、言語聽覺科學等。2、地理:工程地質勘查、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地理信息科學與技術、自然地理與資源環境、地球物理學、地理科學、人文地理學、地圖學與地理信息系統等。3、生物: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植物學、學科教學、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醫學工程等。

⑵ 考古生物的年代,以及發展順序

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根據地層自然形成的先後順序,將地層分為5代12紀。地質時間表述單位:宙、代、紀、世、期、階
太古代: 太古代一般指的是地球形成及化學進化這個時期,可以是從46億年前到38億年前或34億年前,這個數字之所以有數以億計的年數之差是因為我們目前所能掌握的最古老的生命或生命痕跡還有許多的不確定因素. 有始太古代, 古太古代( 生命現象出現), 中太古代, 新太古代(原核生物出現)
元古代(元古代在中國含有1個震旦紀)還有比如長城紀,然後是蘄縣紀、青白口紀、震旦紀( 不具硬殼動物出現), 元古代緊接在太古代之後,其下限一般定在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之前,這個時期目前在5.7億到6億年前
古生代: 自寒武紀後到2.3億年前這段時間為古生代. 古生代分為寒武紀(硬殼動物出現), 、奧陶紀、志留紀、泥盆紀、石炭紀和二疊紀,共6個紀
中生代: 從2.3億年前到0.65億年前為中生代. 中生代分為三疊紀、侏羅紀(鳥類哺乳類出現)和白堊紀(被子植物出現),共3個紀. 中生代時,爬行動物(恐龍類、色龍類、翼龍類等)空前繁盛,故有爬行動物時代之稱,或稱恐龍時代。中生代時出現鳥類和哺乳類動物. 中生代末發生了白堊紀滅絕事件,50%的生物滅絕,包括所有的恐龍。大多學者認為有一顆彗星撞擊地球,引起特大氣候變化,很多動物,尤其是冷血動物,無法適應低溫而滅絕。可是為何當時鱷魚一類的冷血動物卻存活,還是無可解答
新生代: 0.65億年後到現在為新生代. 只有第三紀、第四紀2個紀. 第三紀末,第四紀初地球上古人類出現. 新生代一般被分為七個世:古新世、始新世、漸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更新世和全新世. 其中前5個世屬於第三紀, 後2個世屬於第四紀. 在各個不同時期的地層里,大都保存有古代動、植物的標准化石。各類動、植物化石出現的早晚是有一定順序的,越是低等的,出現得越早,越是高等的,出現得越晚。絕對年齡是根據測出岩石中某種放射性元素及其蛻變產物的含量而計算出岩石的生成後距今的實際年數。越是老的岩石,地層距今的年數越長。每個地質年代單位應為開始於距今多少年前,結束於距今多少年前,這樣便可計算出共延續多少年。例如,中生代始於距今2.3億年前,止於6700萬年前,延續1.2億年. 新生代開始時,中生代占統治地位的爬行動物大部分絕滅,繁盛的裸子植物迅速衰退,為哺乳動物大發展和被子植物的極度繁盛所取代。因此,新生代稱為哺乳動物時代或被子植物時代。哺乳動物的進一步演化,適應於各種生態環境,分化為許多門類。到第三紀後期出現了最高等動物——原始人類。原始人類起源於亞洲或非洲
羅列一下地球最近的演變順序
震旦紀: 從距今18億年-距今6億年) ,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從距今34-18億年前這漫長的16億年中(而從地球上有了第一個動物到現在可能不超過10億年),我們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但有一點可以肯定,原始無真核細胞在不斷地進化。從距今18億年前開始,地球進入震旦紀,大約又經過了12億年到6億年前,有細胞核、細胞器分化的真核生物出現了,從此地球進入了一個生命大發展的階段。這時期的海洋生物主要是藍藻、紅藻和綠藻,原生動物大概也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到距今6億年前時,已經有浮游動物、杯海綿和腔腸動物了。震旦紀時生物界的演化較前迅速,形成一些有特色的生物群。微古植物群在早震旦世以球藻群為主,並出現了巨囊藻、捷菲鮑里藻等屬;宏觀藻類以丘阿爾藻、壽縣藻和塔烏藻等屬為主。至晚震旦世時,微古植物群中的分子形態多樣,屬種繁多,以刺球藻群中個體較大或一些膜殼具有明顯刺狀構造的類型最重要。晚震旦世的最大特徵是後生動物大量出現和門類多樣化。伊迪卡拉動物群即出現於這一時期。該動物群是一個以軟軀體後生動物為主體的動物群。中國震旦紀地層中發現的主要為蠕形動物和腔腸動物,尤以蠕形動物分布最廣. 在震旦紀時,不僅中國許多地方發現有冰川沉積,而且在澳大利亞、非洲、南美、北美、亞歐等大陸上普遍出現冰川,這是已知的具有世界意義的最古老的一次冰期——震旦紀大冰期。這次大冰期至少可能包括兩期:一是7.4—7億年,冰磧層分布最廣;一是6.5億年。在前一冰期之後,許多地方形成膏鹽和白雲岩沉積,說明氣候轉為乾燥炎熱。在後一冰期之後,世界許多地方發現了以伊迪卡拉動物群為代表的軟體裸露動物群,這也說明氣候狀況有很大變化。
(冰期)寒武紀:寒武紀是地質年代劃分中屬顯生宙古生代的第一個紀,距今約5.4億至5.1億年,寒武紀是現代生物的開始階段. 是地球上現代生命開始出現、發展的時期。寒武紀對我們來說是十分遙遠而陌生的,這個時期的地球大陸特徵完全不同於今天
奧陶紀: (距今5.1-4.38億年)——海洋無脊物動物全盛時期, 當時氣候溫和,淺海廣布,世界許多地方(包括我國大部分地方)都被淺海海水掩蓋。海生生物空前發展. 奧陶紀的生物界較寒武紀更為繁盛,海生無脊椎動物空前發展,其中以筆石、三葉蟲、鸚鵡螺類和腕足類最為重要,腔腸動物中的珊瑚、層孔蟲,棘皮動物中的海林檎、海百合,節肢動物中的介形蟲,苔蘚動物等也開始大量出現
志留紀(Silurianperiod 始於距今4.35億年,延續了2500萬年)(筆石的時代,陸生植物和有頜類出現)是早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古生代第三個紀。由於志留系在波羅的海 哥德蘭島上發育較好,因此曾一度被稱為哥德蘭系。志留紀可分早、中、晚三個世. 志留系三分性質比較顯著。一般說來,早志留世到處形成海侵,中志留世海侵達到頂峰,晚志留世各地有不同程度的海退和陸地上升,表現了一個巨大的海侵旋迴。志留紀晚期,地殼運動強烈,古大西洋閉合,一些板塊間發生碰撞,導致一些地槽褶皺升起,古地理面貌巨變,大陸面積顯著擴大,生物界也發生了巨大的演變,這一切都標志著地殼歷史發展到了轉折時期. 志留紀的生物面貌與奧陶紀相比,有了進一步的發展和變化。海生無脊椎動物在志留紀時仍占重要地位. 脊椎動物中,無頜類進一步發展,有頜的盾皮魚類和棘魚類出現,這在脊椎動物的演化上是一重大事件,魚類開始征服水域,為泥盆紀魚類大發展創造了條件
泥盆紀 (Devonian 距今4.06億年-3.6億年):也就是古生代中葉的這段期間. 泥盆紀古地理面貌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變。表現為陸地面積的擴大,陸相地層的發育,生物界的面貌也發生了巨大的變革。陸生植物、魚形動物空前發展,兩棲動物開始出現,無脊柱動物的成分也顯著改變。早期裸蕨繁茂,中期以後,蕨類和原始裸子植物出現。無脊椎動物除珊瑚、腕足類和層孔蟲(Stromatoporoidea,腔腸動物門,水螅蟲綱的一個目)等繼續繁盛外,還出現了原始的菊石(mmonites,屬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的一個亞綱)和昆蟲。脊椎動物中魚類(包括甲胄魚、盾皮魚、總鰭魚等)空前發展,故泥盆紀又有「魚類時代」之稱。晚期甲胄魚趨於絕滅,原始兩棲類(迷齒類(Labyrinthodontia)(亦稱堅頭類)開始出現
石炭紀:石炭紀(Carboniferous period開始於距今約3.55億年至2.95億年)是古生代的第5個紀,延續了6000萬年
(冰期)二疊紀:二疊紀(Permian period)是古生代的最後一個紀,也是重要的成煤期。二疊紀分為早二疊世, 中二疊世和晚二疊世。二疊紀開始於距今約2.95億年,延至2.5億年,共經歷了4500萬年.
三疊紀(Triassic period 距今2.5億年至2.03億年)是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種子植物中較低級的一類。具有頸卵器,既屬頸卵器植物,又是能產生種子的種子植物。它們的胚珠外面沒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種子是裸露的,故稱裸子植物)的崛起)是中生代的第一個紀。延續了約5000萬年。海西運動以後,許多地槽轉化為山系,陸地面積擴大,地台區產生了一些內陸盆地。這種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沉積相及生物界的變化。從三疊紀起,陸相沉積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布。古氣候方面,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乾旱的特點;到中、晚期之後,氣候向濕熱過渡,由此出現了紅色岩層含煤沉積、旱生性植物向濕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植物地理區也同時發生了分異。
侏羅紀: 侏羅紀屬於中生代中期。距今約2.08億年~距今1.44億年, 中生代第二個紀。(爬行動物和裸子植物的時代)侏羅紀屬於中生代中期。中生代第二個紀。這一時期形成的地層稱侏羅系,位於二疊系之上、白堊系之下。超級陸塊盤古大陸此時真正開始分裂。大陸地殼上的縫生成了大西洋。非洲開始從南美洲裂開,而印度則准備移向亞洲
白堊紀(Cretaceous Period,Cretaceous距今1.37億年~距今6700萬年) 中生代最後的一個紀。白堊紀是中生代的最後一個紀,始於距今1.37億年,結束於距今6500萬年,其間經歷了7000萬年。無論是無機界還是有機界在白堊紀都經歷了重要變革。位於侏羅紀之後、新生界之前。白堊紀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沒程度最大的時期,在此期間北半球廣泛沉積了白堊層,1822年比利時學者J.B.J.奧馬利達魯瓦將其命名為白堊系。白堊層是一種極細而純的粉狀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積,主要由一種叫做顆石藻的鈣質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蟲化石構成
第三紀: Tertiary Period (距今6500萬年~距今180萬年,被子植物的時代)地質年代名稱,新生代的最老的一個紀,始於距今6500 萬年前,大約延續6300 萬年。延至距今180萬年。第三紀的重要生物類別是被子植物、哺乳動物、鳥類、真骨魚類、雙殼類、腹足類、有孔蟲等,這與中生代的生物界面貌迥異,標志著「現代生物時代」的來臨
第四紀: (Quaternary period)是地球歷史的最新階段,始於距今175萬年。第四紀包括更新世和全新世兩個階段,二者的分界以地球上最近一次冰期結束、氣候轉暖為標志,大約在距今1萬年前後。 黃土堆積、第四紀冰期、古人類出現被稱為第四紀以來三件重大地質事件
一般所說的冰河時代,主要是指第四紀的大冰川的時代。因為它離我們最近,在地貌及沉積物等方面遺留下許多痕跡,使我們對它了解的比較詳細。實際上在整個地球發展史中發生過好幾次這樣的大冰期,有時冰川的范圍擴大到目前在赤道附近的南非、印度和澳洲. 第四紀時生物界的面貌已很接近於現代。哺乳動物的進化在此階段最為明顯,而人類的出現與進化則更是第四紀最重要的事件之一。
不知道行不行。

⑶ 中國考古文明聖地在什麼地方

城子崖遺址,位於濟南市章丘龍山鎮龍山村東北,巨野河東岸、膠濟鐵路的北側。因1930年首先在這里發現了著名的龍山文化,發掘工作對中國史前考古與古史研究產生了深遠影響,享有中國考古聖地之譽,聞名遐邇。1961年,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考古學正處於草創期。1921年秋,瑞典人安特生在豫西澠池縣仰韶村進行發掘,首先在中國發現了新石器文化仰韶文化,標志中國近代考古學的誕生。在1928年以前,中國的考古工作基本上是由外國人進行或者是由外國人倡導的。當時也沒有國家學術機構和國家考古機構。1928年6月,國立中央研究院成立,院長是蔡元培,中國有了最高學術機構。同年10月,歷史語言研究所經過大半年的籌備也宣告成立,傅斯年任所長。史語所初設歷史、語言、考古三個組,分別由陳寅恪、趙元任、李濟任主任。1934年又增設第四組——人類學組。史語所的成立,有了國家考古機構。並立即在河南安陽殷墟建立長期發掘的基地。從1928年10月開始,到1937年抗戰爆發止,史語所在殷墟共進行了315次發掘。就在史語所成立前夕,吳金鼎發現了城子崖遺址。

城子崖遺址的發現與發掘

吳金鼎,山東安丘人,1901年出生,齊魯大學畢業,畢業後留校工作,1927年考入北京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學習,師從李濟。1928年4月,吳金鼎作為國立清華大學國學研究院的研究生,來山東調查平陵故城,住在濟南齊魯大學。他先抵龍山鎮,在自龍山鎮東去平陵城途中,發現了城子崖遺址。翌年7月至10月,吳金鼎對城子崖及周圍地區共進行了四次調查,先後在城子崖採集到陶片、骨笄和磨光石斧,陶片中有磨光黑陶片,他稱作「油光黑陶片」,以前沒有見過,他認為是處重要的新石器文化遺址。

1930年,蔣、閻、馮中原大戰爆發,殷墟的發掘無法進行,發掘工作就轉向了山東。經過一番深思熟慮,決定先對城子崖遺址進行發掘。

1930年秋,中研院和山東國民政府共同組成山東古跡研究會,由中研院史語所所長傅斯年任主任委員,史語所考古組主任李濟任田野工作主任,省方委員王獻唐任秘書。同年11月進行了發掘,翌年10月再次發掘,歷時共51天,共開探溝約90條,合計發掘面積1900餘平方米。中間梁思永由美國回國,參加了1931年的發掘,在發掘中初步運用了考古地層學原理,在中國考古學上最早繪制了地層圖。

求仁得仁,城子崖發掘果然發現了和彩陶文化截然不同的黑陶文化,不久即以其所在地龍山鎮命名為龍山文化。一些跡象表明,它代表著一種文化體系,有些器物如卜骨、版築夯土等,可以和殷墟文化作比較。這使他們感到,在東方春秋戰國時期的齊、魯地區,發展著構成中國最早期歷史文化的「最要緊的成分」。他們認為,如果能查明城子崖黑陶文化的發展脈絡和范圍,「中國黎明期的歷史就可解決一半了」。至今來看這些說法,竟也未離大譜。

城子崖發掘,是中國國家學術機構、中國考古學者首次對史前遺址進行有計劃、有目的的大規模發掘,也是中國考古學最早的比較科學的發掘,發掘後期運用了考古地層學原理,區分了不同的土色土質,繪制了地層圖;把該遺址的文化堆積區分為黑陶文化和灰陶文化兩期;發現了黑陶文化期和灰陶文化期兩座城址;發現了黑陶文化和灰陶文化的卜骨;1934年出版了中國考古學的第一部田野考古專刊《城子崖——山東省歷城縣龍山鎮新石器時代遺址》。總之,城子崖發掘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展鋪墊了重要的基石,動搖了中國文化西來說,城子崖遺址因此獲得「中國考古聖地」的殊榮。

城子崖考古的新突破

但是,城子崖發掘畢竟是在中國考古學幼年時期的一次發掘,這次發掘距考古學的誕生只有10年,當時的考古學水平尤其是田野考古學水平還很低,認「土」、識別遺跡、分析釋讀地層現象的技能還很薄弱。而作為考古發掘基礎的方法論考古地層學,僅僅在這次發掘的後段開始對其原理有所運用,遠未成熟,城子崖發掘不可避免地存在某些問題。所以人們懷疑城子崖黑陶文化城未必是龍山文化城,謹慎的考古學者都避而不談,成為考古學的一大懸案。

1980年春,我主持山東省博物館考古部工作,館長任迪善提出舉辦城子崖發掘50周年紀念活動,但當時沒有籌備。1989年,城子崖發掘即將迎來60周年,將滿一甲子,這時我已擔任山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多年,深感有責任在我們民族傳統上的吉祥日期召開一次學術討論會,以紀念城子崖發掘和龍山文化發現60周年。也正是我們對城子崖進行的再次發掘,解釋了考古學界一直避而不談的疑問。

1991年,城子崖考古新成果榮獲1990年度和「七五」雙十大考古發現。1994年,城子崖探掘獲國家文物局首屆優秀田野考古獎二等獎(一等獎空缺)。

1991年金秋,我們在泉城濟南召開了紀念城子崖遺址發掘60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宿白、石興邦、徐萃芳、嚴文明、黃景略、黃盛璋、管東貴、秋山進午等中國內地和香港以及日本、美國的著名考古學家和專家學者70餘人歡聚一堂,緬懷中國第一代考古學家的艱苦創業和功績,回顧總結龍山文化研究的發展歷程與成就,考察了城子崖遺址、考古現場、考古標本及臨淄考古中心與齊故城遺址,圍繞城子崖考古新成果、山東史前考古、全國龍山時代與中國文明起源等課題,各抒己見,熱烈爭鳴,收到了交流學術、促進學術研究的良好效果。這是山東文物考古界的首次國際學術討論會,也是全國考古界的一次盛會。紀念會後出版的文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龍山文化發現後半個多世紀以來工作進展的廣度、深度,所取得的巨大成績和達到的研究水平。

東夷古國的中心與古濟南

以章丘市中西部為中心的地區,是目前所知山東最早的穩定的古文化中心,自距今8500年以來,西河類型文化、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時代文化連綿不絕,有一部漫長的古文化、古城、古國發展史,是山東新石器時代中期(約開始於距今9000年)以來歷史的縮影。這里在經歷了母系、父系氏族社會發展階段後,在跨入距今6200年開始的大汶口文化時期進入部落社會,生息著一個大汶口文化部落。目前已發現這個部落的十四五處遺址(聚落),部落的中心是焦家聚落,面積達四五十萬平方米,位於城子崖以北5公里。

目前還不知道焦家遺址是否是座大汶口文化城,有點線索,但沒有證實。中國城的產生是相當早的,有些大汶口文化的中心聚落應當存在城。目前也不知道焦家部落在大汶口文化晚期是否已發展成國家。

但是,到了龍山文化時期這里肯定已是個國家。這時期,這里的龍山文化遺址(聚落)猛增至40餘處,分布范圍約達1000平方公里,是個中等偏大的龍山文化聚落群,群內聚落規模已經分化成不同層級。龍山文化是東夷族團文化發展的一個高峰期,城子崖龍山文化古國自然是個東夷古國。因為城子崖龍山城可能直接發展為岳石文化城,岳石文化是晚於龍山文化階段的東夷文化,城子崖龍山文化古國很可能延續到岳石文化時期。這地區的岳石文化大約從夏代早期延到商代中期。

濟南地區有一部近5000年的文明史

周代這里有個譚國。譚國不是周王新封的國家,可能由商代延續下來。《詩經》的名篇《大東》就是譚國大夫所作,發泄對中央王朝橫征暴取、不勞而獲的不滿,春秋中期為齊桓公所滅。城子崖上層的春秋城是否曾是譚國都城,目前還不能確切回答。周代的譚國和城子崖龍山文化、岳石文化時期的東夷古國有無直接或者間接聯系,同樣還不能明確回答。但提出了山東古史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很值得深思。目前大體上可以說自龍山文化以來,濟南東部地區的國家連綿不斷,濟南地區有一部近5000年的文明史。

通過前面的介紹,也說明了先秦時期的濟南地區,歷史發展的重心始終穩定在東部章丘市的中西部地區。朝代更替,秦漢繼興,濟南地區的歷史重心卻在原地延續,沒有變遷,平陵城仍是濟南地區最突出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濟南一名也由此開始。東漢末年,曹操曾任濟南國相,因以青州兵而發家。西晉永嘉五年(公元311年),濟南郡冶西遷歷城縣,據認為就在今濟南老城,直至明清。濟南地區的主要中心,歷經滄桑,演變軌跡清晰,所以不僅城子崖龍山、岳石文化城是4500年到3000多年前的古濟南,就是焦家中心聚落也可以說是5000年前後的古濟南。這都是從一個地區主要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變遷過程的角度來說的,自然不應當說是危言聳聽,欺世之談。

⑷ 中國著名考古遺址有哪些

五十年來,考古研究所在全國絕大多數省份開展過田野考古工作。考古研究所單獨進行或與其他單位共同進行的一系列重點發掘項目,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注。例如:史前時期的小南海洞穴遺址、下川遺址、裴李崗遺址、北首嶺遺址、半坡遺址、廟底溝遺址、柳灣遺址、屈家嶺遺址、青龍泉遺址、興隆窪遺址、王因遺址、西朱封遺址、三里河遺址、北陽平遺址、頂獅山遺址等;對探索中國文明起源和夏文化問題有重要意義的陶寺遺址、二里頭遺址、東下馮遺址等;商周時期的偃師商城、安陽殷墟、豐鎬遺址、周原遺址、琉璃河遺址、洛陽東周城遺址和銅綠山遺址、大甸子遺址、前掌大墓地等;漢唐及其以後時期的漢長安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曹魏北朝鄴城遺址、隋大興城唐長安城遺址、隋唐洛陽城遺址、隋唐揚州城遺址、渤海上京龍泉府遺址、北庭高昌回鶻佛寺遺址、遼中京遺址、金中都遺址、元大都遺址,以及漢杜陵陵園遺址、滿城漢墓、馬王堆漢墓、大葆台漢墓、廣州南越王墓和南越王宮城遺址、磁縣北朝大墓、明定陵和龍泉窯遺址、南宋官窯遺址、靈武窯遺址、福建建窯遺址等。歷年來田野工作取得的豐碩收獲,為繁榮中國考古學研究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一支分布在太湖流域的古文化,距今5300~4000年。考古研究表明,在良渚文化時期,農業已率先進入犁耕時代;手工業趨於專業化,琢玉工業尤為發達;良渚文化時期墓葬中出土大量的琮、璧,說明墓主人生前大量佔有他人的勞動,也正說明了私有制產生和階級的分化,是國家形成的前奏,預示著東方文明曙光的升起。分布於餘杭境內的「良渚遺址群」,是良渚文化的中心。良渚遺址群將成為實證中華5000年文明史的聖地。

良渚文化的象徵——玉琮 中華民族尚玉之風源遠流長,玉在中國古代一直是許多美好、珍貴、高尚事物的代稱,美物、美名、美德、美人,都可用玉指稱。玉為美石,也是一種礦物。從礦物學角度看,玉可分為硬玉(翡翠)和軟玉(陽起石、透閃石)兩類。

有的研究者認為琮是原始宗教中溝通天地的神器,璧很可能是財富的標志物。琮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體積最大、製作及雕刻最精的玉器。1986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了位於杭州市餘杭縣雉山村南側的反山墓地,發現了距今5000年左右的良渚文化貴族墓葬11座,出土了一件最大的玉琮,高8.8厘米,孔徑4.9 厘米,外徑17.6厘米,重6.5千克,是迄今發現的「玉琮之王」。玉琮嫩白略帶淺黃色,矮方柱體,孔小壁厚,俯視如璧形。

紅山文化是由距今五、六千年前活動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與遼河上游流域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紅山文化全面反映了我國北方地區新石器時代的文化特徵和內涵。其後,在鄰近地區發現有與赤峰紅山遺址相似或相同的文化特徵的諸遺址,統稱為紅山文化。迄今已發現並確定屬於這個文化系統的遺址,遍布在遼寧西部地區的幾近千處。

位於遼寧省凌源縣境內的牛河梁紅山文化遺址的發現,特別是其中的「女神廟」、祭壇、「積石冢」等充分展示了我國北方地區史前文化的最高成就。專家們由此對中華文明起源史、中華古國史進行了新的思考:把中華文明起源史的研究,從4000年前提早到5000年前;把中華古國史的研究,從黃河流域擴大到燕山以北的西遼河流域。

女神廟全長約22米,寬約2~9米,主體建築長18.4米,系一半地穴式建築遺存。廟為多室組成,主室為圓形,左右各有一圓形側室。主室北部為一近方形室,南部似有三室相連,成一橫長室,左右對稱,主次分明,布局嚴謹而又有所變化。這種建築格局,作為中國建築的傳統延續了幾千年,已可追溯到此。希望我的回答能夠被你採納,謝謝。

閱讀全文

與全國有哪些考古生物化學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6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5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80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6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3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5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