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人在一天中的體溫的變化曲線(生物實驗) 怎樣設計記錄過程請問表格大概要怎樣畫
1.每隔一小時測量自己身體同一地方的溫度並記錄(盡量測一天,不行話測5/6點至22/23點也行,不過不夠准確)
2.總結並畫圖
表格:兩欄:上面是時間,下面是溫度
B. 急~~~關於生物實驗題(表格設計)
高貴雲:淺談表格比較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作者:高貴雲 文章來源:中國教育 點擊數:71 更新時間:2007-10-25
通過比較(對比)幫助學生掌握概念、掌握知識,已是許多學科常用的教學方法。
人在單位時間內所記的對象數量有一定的限度。要求學生在一節課中把所講過的材料都記住是不現實的,也沒有這個必要。為了提高記憶效果,教師應在講述的基礎上提供精簡而概括的記憶材料。
在生物教學中,通過表格進行比較、歸納不失為學生提供精簡而概括的記憶材料的一個重要方法。它對學生概念的建立,知識體系的形成都有著其他方法難以替代的作用。它使比較間的事物在表格中占據相應的位置,使比較的因素(目的要求)明確,易於對比,顯得清晰而有條理性,有時還體現出很強的系統性。
2006年生物實驗突破
基礎一學生基礎實驗(必修本)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生物學的基礎理論都是在實驗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近年來高考對實驗的考查所佔分值逐漸增加,因此要特別重視生物實驗知識的學習和操作技能的訓練。整個高中階段的基礎實驗主要集中在高二必修本中,除研究性課題外,必修本實驗有12個,還有2個實習內容。這些實驗和實習,按實驗性質分,7個是生化類的,6個是生理類的,5個是觀察類的,1個(實習)是調查類的;按實驗特點分,10個是驗證類的,4個是探索類的。詳見下表:
分類
序號
實驗名稱
實驗性質
特點
學習側重點
目標要求
觀察類
生理類
生化類
調查類
驗證類
探索類
實驗類
1
生物組織中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
√
√
控制條件、分析結果
B
2
用高倍顯微鏡觀察葉綠體和細胞質流動
√
√
高倍鏡的使用
A
3
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
√
√
裝片製作
A
4
比較過氧化氫酶和 Fe3+的催化效率
√
√
選擇材料、控制條件分析結果
B
5
探索澱粉酶對澱粉和蔗糖的作用
√
√
同上
B
6
葉綠體中色素的提取和分離
√
√
同上
A
7
觀察植物細胞的質壁分離與復原
√
√
√
同上
B
8
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和觀察
√
√
同上
B
9
DNA的粗提取與鑒定
√
√
同上
A
10
製作DNA雙螺旋結構模型
√
√
DNA分子結構特點
A
11
性狀分離比的模擬實驗
√
√
基因分離
B
12
觀察 SO2對植物的影響
√
√
√
√
同實驗 4
A
實習類
1
種群密度的取樣調查
√
√
√
取樣調查法
B
2
設計並製作小生態瓶,觀察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
√
√
同實驗 4
B
對近幾年上海、廣東和江蘇的高考生物試卷和全國的理科綜合試卷分析發現,生物實驗的考查主要有這樣幾種類型:
1.實驗問題解答類
這類試題以實驗為背景,用文字、示意圖、數據表格、直方圖、二維坐標等形式表達,題目要求解釋實驗現象或結果,或者要求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具體又可分為:
1.1基本操作和實驗材料的選用型
這類實驗題主要考查實驗基本操作技能和對實驗材料的選用。基本操作包括使用各種玻璃器皿和其他工具、儀器,如放大鏡和顯微鏡的使用、水浴加熱、研磨和過濾、層析法、引流法、試劑配製、製作玻片標本等,以及進行操作、觀察、記錄、繪圖等。實驗材料的選擇正確與否,關繫到一些實驗能否成功,如"觀察植物細胞的有絲分裂"這個實驗,根尖的選取要選分生區而不是伸長區。對實驗2、3、6、7、9的考查涉及這種題型。
側重考查:儀器和工具的使用方法,觀察和記錄方法,實驗材料在實驗中的作用。
1.2實驗原理的理解應用和實驗結果的推斷處理型
這類實驗題是高考的常考題型,既考查了與實驗原理相關的知識,又考查了觀察、分析和推斷能力。如2004年北京理綜第27題、江蘇生物第35和42題、上海生物第39和42題、2002年廣東第34和37題等。
側重考查:實驗原理的理解以及在實際中的應用,實驗操作程序,對實驗數據的處理和實驗結果的推斷預測。
2.實驗設計類
這是對實驗考查高層次的要求。通過考查學生對實驗原理、實驗數據、實驗現象和實驗結論等內容的分析、歸納和總結,來考查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綜合能力、收集處理信息能力、邏輯思維能力、語言文字表達能力等綜合素質。這種題型在近年高考卷中逐漸多了起來,說明對實驗的考查逐漸由知識型過渡到能力型。從實驗目的和實驗手段上看,實驗設計包括驗證性、探究性和開放性實驗設計;從考查題型上看,可分為實驗方案評價型、補充實驗過程型和完整實驗方案設計型。對實驗5、8和兩個實習的考查多是這種題型。
側重考查:知識的綜合應用,創新能力。
3.研究性課題類
見重點四--課題研究。
在可溶性還原糖、脂肪、蛋白質的鑒定實驗中,對實驗材料的選擇敘述錯誤的是
A.馬鈴薯塊莖中含有較多的糖且近於白色,可用於進行可溶性還原糖的鑒定
B.花生種子富含脂肪且子葉肥厚,是用於脂肪鑒定的好材料
C.大豆種子蛋白質含量高,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理想植物組織材料
D.雞蛋清含蛋白質多,是進行蛋白質鑒定的動物材料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是否理解本實驗的選材要求。用於可溶性還原糖鑒定的材料的要求是:①含糖量高,且必須是還原性的糖(如葡萄糖、麥芽糖、果糖)。②顏色較淺或近於白色,便於觀察。蔗糖沒有還原性,澱粉一般不溶於水且無還原性,它們都不符合要求。馬鈴薯塊莖中含有的糖是澱粉,不合適。用於脂肪鑒定的材料是富含脂肪的種子,花生種子富含脂肪,是用於脂肪鑒定的理想材料。用於蛋白質鑒定的材料是富含蛋白質的生物組織,常用的是大豆和雞蛋清(蛋白)。 【答案】A
【說明】選材時,首先要考慮生物組織中待鑒定物質的含量,其次考慮是否對材料大小有特殊要求。選材時要把握一個原則,即根據實驗的原理和目的以及實驗材料在實驗中的作用來選取,要符合和滿足實驗要求:現象明顯、容易操作、便於觀察、來源廣泛、容易獲得。
回答下列實驗操作和觀察的有關問題:
(1)下面是幾位同學在實驗中的做法,其中操作正確的是_________。
甲:將反光鏡對著太陽光以使視野內達到最大亮度
乙:觀察切片時,兩眼睜開,左眼觀察,右手畫圖
丙:用衛生紙擦拭目鏡
丁:使用低倍鏡已看到細胞,覺得有些模糊,於是試著調試細准焦螺旋
戊:使用低倍鏡看不到細胞,於是換高倍鏡期望能看到細胞
己:為了用高倍鏡觀察低倍鏡視野中左上方的一個細胞,在換用高倍鏡前應先向右下方移動裝片
(2)下列關於實驗觀察的敘述,錯誤的是_________。
A.低倍鏡下看到的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呈正方形;與低倍鏡相比,高倍鏡下視野變暗,但細胞變大,數目減少
B.紙層析法分離出的色素,從上到下的順序依次是: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
C.蛋白質與雙縮脲試劑反應生成紫色物質
D.將斐林試劑加入到蔗糖溶液中,加熱後出現磚紅色沉澱
E.觀察細胞質流動時,應以液泡的運動作為參照物;每個細胞的細胞質流動的方向是一致的,且流動速度與溫度等條件無關
F.在紫色洋蔥發生質壁分離復原的過程中,液泡由小變大,紫色變淺
【解析】(1)題考查顯微鏡的使用。對光時不能將反光鏡對著太陽光,否則可能會刺傷眼睛。當鏡頭不幹凈時,要用擦鏡紙擦拭鏡頭,不能用衛生紙。高倍鏡的視野更小,如果低倍鏡下看不到,高倍鏡下更看不到。顯微鏡成像原理是光學成像原理,像與物是倒反關系,裝片移動方向與看到的實際操作的方向相反,因此裝片應向左上方移動。(2)題考查對實驗現象的觀察。A正確,根尖分生區細胞的特點是:細胞呈正方形,排列緊密,有的正在分裂;高倍鏡的特點是:物像大、數目少、視野暗。B正確,由於四種色素在層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隨層析液在濾紙上的擴散速度不同而分離,從上到下依次是:胡蘿卜素、葉黃素、葉綠素a、葉綠素b。C正確,蛋白質分子中含有很多與雙縮脲結構相似的肽鍵,故能與雙縮脲試劑發生反應,形成紫色或紫紅色的絡合物。D錯誤,蔗糖是非還原糖。E錯誤,液泡顏色和運動都不明顯,不宜作為參照物;每個細胞的細胞質流動的方向是不一樣的,且速度與溫度等條件有關。F正確,質壁分離復原的原因是細胞滲透吸水,細胞液濃度變小,紫色變淺。 【答案】(1)乙、丁(2)D、E
【說明】要想具有顯微鏡的使用技能,先要熟悉顯微鏡的構造,理解成像原理,掌握亮度調節(反光鏡和光圈)和清晰度調節(粗細准焦螺旋),弄清高倍鏡與低倍鏡的特點。多操作,細心觀察和體驗。
將1 g澱粉放在燒杯中加水煮沸,冷卻後,取2 mL澱粉懸浮液和2 mL唾液裝入一個玻璃紙袋(半透膜)內,扎緊袋口。然後將它放入盛稀碘液(淺褐色)的燒杯中,袋的扎口露出液面,在37℃條件下保持20 min左右。上述過程中依次出現的現象是:玻璃紙袋內最初無色→逐漸變藍色→一段時間後又變成無色,而玻璃紙袋外的液體始終是淺褐色。請分析出現上述現象的原因。
(1)最初無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逐漸變藍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一段時間後又變成無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玻璃紙袋外液體始終是淺褐色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已知唾液的pH為6.8,胃液(含胃蛋白酶)的pH為2.0。若將唾液和胃液混合,並使混合液的pH為3,混合液混合一段時間後,混合液中新增加的物質為__________,簡述理由:___________。
【解析】這是一道學科內跨章節綜合題,重點考查了三個方面的知識:碘遇澱粉變藍色;唾液澱粉酶催化澱粉的最佳溫度為37℃左右,最適pH為6.8;半透膜的特性是只能讓某些小分子物質通過,如碘,而像澱粉這樣的大分子物質是不能通過的。玻璃紙袋內由無色變為藍色,是因為碘液進入玻璃紙袋內遇到澱粉發生了顏色反應,一段時間後又變為無色,是因為在澱粉酶的作用下,澱粉被完全水解了。唾液和胃液混合,混合液的pH為3,使唾液澱粉酶失去活性,胃蛋白酶的活性雖然已降低,但還有一定的活性。在胃蛋白酶的作用下,唾液澱粉酶被水解成多肽,因此增加的物質是多肽。
【答案】(1)碘液沒有進入玻璃紙袋內(2)碘液逐漸進入到玻璃紙袋內,遇澱粉液顯藍色
(3)玻璃紙袋內的澱粉逐漸被水解成麥芽糖,藍色漸漸褪去
(4)澱粉分子比較大,不能穿過玻璃紙袋
(5)多肽當唾液和胃液混合後,pH為3的時候,唾液澱粉酶失活,不能消化澱粉,胃蛋白酶仍有活性,但胃蛋白酶不能消化澱粉,此時的唾液澱粉酶被胃蛋白酶消化成多肽。
試根據所提供的材料建立一個微型密閉生態系統(不必做對照實驗),並回答有關問題。
供選材料:A.黑玻璃瓶B.透明玻璃瓶C.橡膠塞及密封膠D.河水及河泥E.蒸餾水F.無機鹽G.新鮮水藻H.死水藻I.活小魚
(1)本實驗不可缺少的材料是(填代號)__________________。
(2)生態系統建立起來後應放在____________適宜,並且有_____________的環境中才能較長時間不需餵食和通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該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是從開始的,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
【解析】本題屬於原理應用型實驗題,考查生態系統的成分、結構和功能等知識的應用。要建立一個微型密閉生態系統,肯定需要橡膠塞及密封膠;生態系統只是物質上自給自足,能量來自生產者固定的太陽能,所以玻璃瓶必須是透明的,植物見光才能進行光合作用;生態系統必須有三大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新鮮水藻可以作生產者,活小魚作消費者,分解者來自河泥;水不能用蒸餾水,因為蒸餾水溶氧不足;瓶中裝水不能太多,要留有一定空間,以便O2和CO2的循環。只有保證合理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生態瓶中的生物才能存活較長時間。
【答案】(1)B、C、D、G、I (2)溫度光照水藻通過光合作用為小魚提供O2和養料,小魚通過呼吸作用為水藻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排泄物被河泥中的分解者分解成小分子物質再被水藻利用(3)水藻的光合作用水藻固定的太陽能
【說明】製作小生態瓶時應該注意以下問題:
(1)在製作完成的小生態瓶中所形成的生態系統,必須是密閉的。
(2)小生態瓶中的各種生物之間以及生物與無機環境之間,必須能夠進行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
(3)小生態瓶必須是透明的,既讓裡面的植物見光,又便於觀察。
(4)小生態瓶中投放的生物,必須具有很強的生活力。投放的動物數量不宜過多,以免破壞食物
鏈 (5)生態瓶宜小不宜大,如果模擬的是微型池塘生態系統,則瓶中的水量應為容器的4/5。
(6)小生態瓶製作完畢後,應該貼上標簽,寫上製作日期,然後將小生態瓶放在有較強散射光的地方,不能將小生態瓶放在陽光直射的地方,否則會導致水溫過高,而使水草死亡。
(7)在整個實驗過程中,不要隨意移動小生態瓶的位置。
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觀察方法:
(1)設計一份觀察記錄表,內容包括植物、動物的生活情況,水質變化(由顏色變化進行判別),基質變化。
(2)每天觀察一次,同時做好觀察記錄。
(3)如果發現小生態瓶中的生物已經全部死亡,說明此時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已經被破壞,觀察結束。這時應把從開始觀察到停止觀察所經歷的天數記錄下來。
為探究二氧化硫對植物葉片的影響,請根據所給材料和用具(品)設計出實驗的方法和步驟,預測可能的實驗結果,並分別得出相應的結論。
材料用品:長勢相同的2株盆栽黃瓜幼苗,小燒杯1個,大小相同的玻璃罩2個,玻璃板2塊(比玻璃罩略大)、稀硫酸、凡士林、水。
已完成的實驗步驟:稱取一定量的亞硫酸鈉(亞硫酸鈉與稀硫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硫),並對幼苗、玻璃罩和玻璃板進行標號。在小燒杯中加入稀硫酸2 mL,在1號和2號玻璃板邊緣塗上凡士林。
待完成的實驗步驟: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能的實驗結果和相應的實驗結論: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既屬於補充實驗過程的探究性實驗設計題,又屬於結論開放型實驗設計題。補充實驗步驟時,注意與前面已有的步驟相銜接,要理解前面步驟的意圖,按照這個設計思路,遵照實驗設計的基本原則,完成後續步驟(見答案)。
結論開放型試題的特點是試題改變了傳統試題的"答案惟一"的做法,變"答案惟一"為"答案不惟一"。此類試題的任何一個答案都能完成試題的指令,符合並滿足試題的全部條件和要求,因此,對可能的實驗結果應全部預測到,並進行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不能用習慣性思維,認為二氧化硫對植物的葉片有傷害作用。
【答案】 待完成的實驗步驟:
①將1號和2號幼苗分別放在1號和2號玻璃板中央,將小燒杯放在1號幼苗旁
②將稱好的亞硫酸鈉迅速投入到小燒杯中,立即扣上玻璃罩,同時將2號幼苗用2號玻璃罩扣上 ③將上述實驗裝置放在向陽處,定期觀察其葉片的變化
可能的實驗結果和相應的實驗結論:
①1號和2號幼苗的葉片均正常或異常(或答差異不顯著),說明該種植物葉片不受二氧化硫的影響(或二氧化硫的量不夠)(註:將"異常"答成"變黑、發黃"或"出現病症"、"受到傷害"均給分,下同)
②1號幼苗的葉片異常,2號幼苗的葉片正常(或答差異顯著),說明二氧化硫對植物的葉片有傷害作用
③1號幼苗的葉片正常,2號幼苗的葉片異常(或答差異顯著),說明一定濃度的二氧化硫對葉片生長有益
【說明】答題要領:認真分析題干中提供的信息,透過背景材料找出該實驗涉及的知識點,確定解決問題的目標;辨別實驗類型,把握解題的方向和關鍵。在實驗設計時,先要對所設計的實驗有一個整體設想,遵循和體現實驗設計的"三大原則"(對照性原則、等量性原則、單因子變數原則)和"四性"(科學性、安全性、可行性和簡約性),文字敘述力求簡練、准確、科學。
現有長勢相當的燕麥幼苗若干,請用適當的實驗材料,設計實驗證明植物的向光性與頂端有關。寫出實驗步驟,預測實驗結果並得出結論。
實驗原理:植物的感光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單側光能改變生長素的分布。
實驗步驟: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預測及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植物的向光性就是植物在單側光的作用下,向光源方向彎麴生長的特性。燕麥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胚芽鞘尖端,尖端產生生長素並向下運輸,促進胚芽鞘尖端下面一段的生長。本實驗設計要解決的問題是:尖端是否是感光部位及其與向光彎曲的關系。要解決這個問題,可仿照教材上的有關實驗進行設計:讓尖端感光或不感光(對照),讓尖端下部感光或不感光,觀察生長情況。
【答案】(1)取3株燕麥幼苗分別標號1、2、3(2)對1號幼苗不作處理,2號幼苗的頂端用黑紙帽套住,3號幼苗用黑紙帽套在尖端下面一段(3)將3株幼苗放在單側光條件下,觀察結果
結果預測及分析: 1號和3號幼苗向光彎麴生長,2號幼苗直立生長,說明感光部位在胚芽鞘尖端 實驗結論:植物的向光性與頂端有關
【說明】像向光性這類經典實驗,實驗原理等相關知識沒有難度,只要按照實驗設計方法,運用設計原則進行仿造(設計)即可。
設計一個實驗,證明ATP是生物的直接能源物質。
要求:(1)自選器材、試劑;(2)寫出實驗步驟;(3)預測實驗結果;(4)設置對照實驗。
【解析】這是一道條件開放型實驗設計題。可以從課題要求入手,進行逆向思維。按照"能源物質→發光→螢火蟲→發光原理→選擇器材→設計步驟"的思路設計實驗方案。
(1)選擇螢火蟲的發光器為實驗材料,主要是因為它發光的現象容易觀察;(2)將發光器搗碎,增大發光細胞與溶液的接觸面積,加快化學反應速率;(3)蒸餾水不是能源物質,葡萄糖雖然是細胞的主要能源物質,但不是直接能源物質,因此,可用葡萄糖、蒸餾水作對照實驗,它們都不會使熄滅的離體發光器重新發光。
本實驗過程中的現象是:(ATP供能)發光→(ATP耗盡)螢光熄滅→(能否提供ATP)決定發光器是否重新發光。
【答案】(1)器材和試劑:培養皿,試管,活螢火蟲(取其尾部發光器備用),ATP制劑,0.1%的葡萄糖溶液,生理鹽水,蒸餾水。
(2)實驗步驟: ①取三支試管,分別標號A、B、C。
②分別往試管中加入等量的搗碎的發光器和生理鹽水,觀察現象。當發光器熄滅時,立即進行下一步。
③分別往試管A、B、C中加入ATP制劑、0.1%的葡萄糖溶液、蒸餾水各5 mL,觀察現象。
(3)結果預測:試管A:恢復發光,試管B:不再發光,試管C:不再發光。
(4)對照實驗:B、C是對照實驗組。
【說明】這類題要求考生要有較強的實驗能力和較高的素質。其實只要注意知識的聯系和靈活運用,平時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就不會束手無策。
1.有時候,由於實驗材料用品所限而需要設法替代。下列各項中正確的是
A.做植物細胞有絲分裂實驗時,可用蒜葉代替洋蔥
B.做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時,可用30%的食鹽溶液代替30%的蔗糖溶液
C. 如何讓學生學會設計實驗表格
2 植物的向光性運動 一 摘要: 向性運動是植物受單向外界的刺激而引起的定向運動,其運動的方向隨刺激的方向而 定,單側光刺激下,植物表現出向光性運動 , 本文主要通過設計全光照和單側光照對向日葵 的定期處理,體現出光照對植物的影響,以及闡明植物的向光性運動機理。 關鍵詞 : 植物;向光性;單側光;全光照;生長素 ; 課題組成員 : 李紅艷 蘭麗君 陳雙翠 馬淑媛 劉惠林 黃彩萍 二、選題背景及論證 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 在生物教學中離不開生物實驗。 人教社出版的高 中《生物》 教材中除編寫了驗證類實驗外還有探究性實驗,注意了科學發現過程的教學,試 圖通過探究性實驗培養學生初步具有實驗設計能力。 其中的 「植物向性運動的實驗設計和觀 察」 就是其中一例。 因為這部分的內容資料比較少, 也缺乏現成的經驗, 在教學中把握困難, 所以在學校的研究性學習課程開設中設此題目。 為教學積累經驗、 素材, 在實踐中使學生對 教材知識更加理解, 通過模仿、 探究,學會設計植物向性運動實驗方法,學會觀察植物的向 性運動。所選用的葵花在市場中很容易買到, 並在實驗室中栽培管理方便。 見效快,效果明 顯。在對原實驗的改動中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植物的向光性反應的機理至今仍未完全揭示和證實。 植物生長發生定向彎曲的現 象稱為向光性 (phototropism) 。 植物感受光的位置主要有莖尖、 根尖、 胚芽鞘尖端、 葉片或生長中的莖。 本文主要介紹綠色植物向日葵在單側光下和全光照下的不同 生長狀況,從而得出光照及植物的向光性運動對植物的生長發育有重要的作用 三、研究過程及結果 (一)課題組所制定的研究計劃 1 、研究的目的與意義 ( 1 )設計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的設計方案 ( 2 )觀察植物的向光性和根的向地性現象並記錄分析。 ( 3 )通過共同設計和研究觀察,使學生學會合作、交流、互相學習。 ( 4 )培養動手能力、科研意識、創新精神。 2 、研究步驟 ( 1 )使學生明確研究學習本課題的目的。 . ( 2 )組織同學閱讀教材和相關書籍。 ( 3 )上網查詢,了解相關信息。 ( 4 )咨詢老師,討論研究。 ( 5 )設計出方案定稿。 3 、任務分工 ( 1 )研究討論實驗設計方案,日常觀察:全組同學 ( 2 )資料查詢:陳雙翠 蘭麗君 李紅艷 ( 3 )實驗報告撰寫:劉惠琳 黃彩萍 ( 4 )攝影、列印:馬淑媛
D. 如何設計生物實驗報告
例子:
生物綜合實驗報告
學期接近尾聲,我們組的實驗也結束了,由於時間原因,我們並未按照計劃做完所有的室內實驗,而是重點做了兩個實驗。雖然實驗都以失敗告終,但是我們從中卻學到了不少東西,增長了不少的經驗,也總結了其中的教訓,還算頗有心得。
一、 種子的向重力性:這個實驗我們做了不下三次,因為種子泡下後總是因為多種因素不能同時發芽,為了使種子在相同條件下生長,我們只有等其他種子發芽後再觀察做實驗,但到最後結果就是一些已經發芽的種子泡爛了。因此,浪費了不少時間和精力。
二、 番茄的缺素培養:本學期我們組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這個實驗上了。從營養液的配製到種子發育長成幼苗等,似乎就經歷了這整個學期,但最終還是以失敗告終。
經驗教訓:
⒈種子是不能用一半浸在水裡的方法使它發芽的,雖然有一半露在外面,但是還有一部分在進行無氧呼吸,會產生毒物質,使種子爛掉。
⒉在平時配製培養液時,由於一些微量元素用量是非常小的,所以一般實驗室里總是將元素分為幾部分,配製好大量的再按照比例將其混合在一起。例如M.S.培養液分為:有機、無機、微量、Fe-EDTA四部分,但在做缺素時,由於各培養液所缺的元素不同,不能像全素培養液那樣配製,因此,我們採用了「先將各元素的代表溶液單獨配成溶液,然後需要哪種就添加哪種」的方法,這一想法也得到了老師的肯定。在配製各缺素溶液時,微量元素的加入得很少,所以我們用到了「槍」,從而也學習了「槍」的使用方法,槍只能豎直放置,不可以來回晃動,防止殘液倒流進槍里,這樣不僅會在下次使用時與新溶液混淆在一起,導致實驗不嚴密,還會對「槍」造成一定的損害。
經分析,缺素實驗失敗的原因可能是:在我們配置培養液的時候,其中的有機物質由於配置時間太長、溫度太高(放在實驗台上而不是在冰箱里)等原因而長毛了,而我們平日是將栽培的植物放在實驗室的窗檯上的,陽光直射使本就生有菌類的有機物質壞掉,造成植物的死亡現象大致相同,沒有表現出缺素的各種不同的現象。
另外,我們還種了雲豆,雖然宿舍在陰面,我們植物的長勢也是不錯的,經過自己親自動手種植物,才清楚水和陽光真的是植物必備的非物質條件,因為剛開始種植時,總是忘記澆水,我們的小麥就整天弓著背不肯抬頭。
至於室外,我們則是對校園植物進行了一些階段性觀察,主要是集中在兩種不同種的叉葉槭、廣玉蘭和大葉黃楊上。經觀察發現,廣玉蘭今年的花期尤其的長,廣玉蘭是落葉喬木,一般花期為3~4月份,可今年到了五六月份它依然綻放;在觀察過程中,我們與大葉黃楊一起經歷了新生;學校有兩種叉葉槭,一種為生科院門外的喬木,綠葉,一種為圖書館外借部門外的灌木,紫葉,經查資料這種叉葉槭叫做雞爪叉葉槭,我們用比較的方式對兩種植物進行了生長階段的觀察。
經過這學期的自主實驗,雖然實驗結果不是很理想,但真的受益非淺。首先我們過去沒有過自己設計實驗,動手培養實驗材料的經歷,所以鍛煉了我們探索科學的主動性;其次,團隊精神非常重要,做實驗其實和一場比賽是一樣的,需要彼此之間的配合與默契,僅靠一個人是絕對不夠的;再次,實驗結果固然能說明問題,但是重要的還是對實驗方法的掌握與治學的認真嚴謹態度;最後,就是動手能力的增強。
以上是本學期實驗的一些經驗教訓心得,我們會銘記,努力在今後的實驗中在結果方面也取得一些成績。
E. PH對生物酶活性的影響實驗設計 重要的是表格,齊全點更好!
提出問題:溶液的pH值對胃蛋白酶的活性是否有影響?
提出假設:(1)胃蛋白酶需要在pH值適合的溶液中才能有最強的活性.
(2)胃蛋白酶的活性與溶液的pH值無關.
設計實驗:
1.准備6支潔凈的試管,往其中加入pH值分別為0、2、4、6、7、8的溶液(酸性環境用HCl模擬,鹼性環境用NaHCO3模擬,中性使用蒸餾水).
2.往5支試管中加入體積為1cm3的蛋白塊.
3.取一些胃蛋白酶的溶液,將胃蛋白酶的溶液平均分成5份,加入5支試管中,把試管放入37攝氏度的水槽中驚醒水裕加熱,並開始計時,直到蛋白塊完全消失,則停止計時.
4.把5支試管中蛋白快消失的時間列成一張表.
收集實驗數據:(略)
得出結論:胃蛋白酶在酸性溶液中活性最高,適宜的溶液pH值為2左右.在pH值較大的溶液中,胃蛋白酶將失去活性.
F. 高中生物大題,設立實驗,製作表格。這種東西的設立思路是什麼
首先,我們需要從題目中篩選信息,看是驗證性實驗還是探究性實驗!其實有很多,如果你想學習生物的話,我可以教你,我是剛剛高考完,生物還不錯!
G. 設計生物實驗方案!!(簡單!!關於菊花)
環境條件
天數 1號 2號 3號
第1天 溫度適當 高溫 低溫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
1號為對照實驗
環境條件
天數 1號 2號 3號
第1天 正常光照 延長光照 縮短光照
第2天
第3天
第4天
第5天
第6天
第7天
。。。。
1號為對照實驗
選擇6株生長狀況相仿的菊花,按上述表格的要求,分別放在不同的條件下,觀察記錄。
H. 如何設計生物表格記錄實驗內容有什麼好的方法
實驗設計的主要過程:一、明確實驗目的 實驗目的是設計實驗的綱要,只有明確實驗目的,我們才能設計合理的變數。根據目的又可以分為:驗證性實驗:如:「請利用提供的實驗材料和用具,驗證胰高血糖素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這樣的實驗將來預期的結果是確定的,胰高血糖素一定升高血糖;另一種是探究性實驗:「探究光的有無對種子萌發的影響」。實驗預期的結果實不確定,有多種情況,可能光促進種子萌發、可能抑制萌發或者無影響。 二、做出問題假設 運用已有的科學知識基礎和符合邏輯的論據對提出的問題做出嘗試性的解釋。 三、制定方案 1.明確實驗原理 有些實驗設計是考查已有知識,題干中往往不會告訴我們實驗原理,需要我們通過實驗材料和用具來判斷。如上述例題中如果提供的是第一組實驗用具,其實驗原理是蛋白質的顏色反應,如果提供的是第二組實驗用具,其原理就復雜得多,包括:蛋白酶催化蛋白質水解、澱粉酶催化澱粉水解、澱粉的顏色反應。根據這些原理,先用蛋白酶和唾液澱粉酶混合一段時間後,然後再加澱粉,10min後滴加碘液,如果試管呈現藍色,說明蛋白酶把唾液澱粉酶水解了,證明唾液澱粉酶是蛋白質。 但有些實驗是我們沒有學習過的知識,題干中往往會告訴實驗原理,我們主要按照其提供的原理應用即可。 2. 選擇材料用具: 一般題干中提供的材料和用具都要利用 3. 確定方法步驟(實驗程序) 通常實驗步驟如下: (預處理)→分組→處理→觀察記錄現象,收集數據→預測結果→得出結論 設計實驗步驟時需注意的問題: ①實驗分組最好要有標號(也可採用表格方式) ②大樣本量(可重復多次) ③控制單一變數(可變因素):除了要研究的變數以外,其他的無關變數保持一致,如材料的一致性等 ④通常要設置對照實驗:根據具體實驗,設置對照類型 A 空白對照:不給對照組任何因素處理。如過氧化氫的自然分解 B 自身對照:對照和實驗都在同一研究對象上進行:如對同一人的不同條件下的營養狀況的研究 C 相互對照:不單設對照組,而是幾個實驗互為對照。如不同溫度對酶活性的影響 D 標准對照:以常規的品種、常規的濃度為對照。如實驗組注射2mL用生理鹽水配製的胰高血糖素,對照組注射等量的生理鹽水 ⑤實驗步驟最好分步表述 4.設計實驗記錄方案 根據可能出現的實驗結果進行下列實驗記錄的設計,以保證實驗記錄科學、准確、客觀全面。不丟掉有用的信息為結果分析提供豐富的資料。 ⑴ 確定觀察和記錄的時間 ⑵ 根據實驗內容設計觀察和記錄內容,如觀察菌落的形態、觀察溶液顏色、記錄小蝌蚪完成變態發育所需要的時間; 在相同的時間內(10min)液滴向左移動的距離等 5. 預期可能實驗結果(根據實驗類型和所學的知識) 有時需要標明注意事項:如試劑的配製、實驗的安全等 四、分析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 1. 實驗結果分析:對記錄下來的現象、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結果 ⑴ 正確處理實驗數據:數據資料要用數學計算及統計、圖解(坐標曲線圖、柱形圖表格等)等方法加以判斷、推理和分析。 ⑵ 深入分析實驗結果:敘述實驗結果及假設是否成立(預期結果得到實現,假設成立;預期結果沒有出現,假設不成立),並對結果加以說明、解釋或評價;對預期以外的結果做出恰當的分析和說明 2. 獲得結論。(要緊扣實驗目的)。 注意實驗結果和實驗結論的聯系和區別 給與光照一組種子萌發率高於黑暗組——實驗結果 光照可以促進該種植物種子的萌發——實驗結論實驗設計題目的回答方法:1、運用科學原理指導實驗 解生物實驗設計題時,一定要認真審題。在審題中最關鍵的是要明確實現本實驗目的的科學原理。 例如2000年理綜實驗高考題中「血液中的鈣離子在血液凝固過程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則血液不能凝固。」這就是本實驗的根本原理。 遵循這一原理,設法除去血液中的鈣離子和添加進去的鈣離子,設計實驗的方向就不會錯。此題中「草酸鉀溶液能與血液中的鈣離子發生反應,形成草酸鈣沉澱,起抗凝作用」。這只是一條除去血液中鈣離子的原理,是解決實驗中某一問題所需運用的原理,是本實驗的輔助原理。 2、遵循實驗原則設計實驗 要使實驗設計得科學,力求無懈可擊,在設計實驗時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設置對照原則 (2)單因子變數原則 (3)
I. 如何設計生物實驗
例如,檢驗"反硝化細菌對總氮的降解效率"的實驗。您需要准備一些器材與葯劑:
1. 20L實驗桶(透明最好),若是其他體積的實驗桶可同比例增加投加菌種和葯劑量。
2. 攪拌器一個
3. 少許磷酸二氫鉀
4. 少許食用級葡萄糖
5. 少許反硝化菌種
緊接著,實驗步驟:
1. 取缺氧池泥水混合物20L於實驗桶中靜置一段時間,倒出上清液,再取好氧池出水(清液)倒入實驗桶中;
2. 放入攪拌器,並設置轉速為50轉每分鍾;
3. 加入反硝化細菌2g~20g(100ppm~1000ppm),加入2g磷酸二氫鉀,加入一定量葡萄糖Ng(葡萄糖你Ng=根據所需脫除總氮的濃度(C*20L/1000)*7);
4. 隔天檢測總氮數據,若總氮降低至要求范圍,則進行換水(靜置一段時間,倒出清液,並補充好氧池出水清液);
5. 根據缺氧池停留時間進行總氮檢測;
然後,對實驗進行記錄,可以制定一個表格的形式:
一些值得注意的事項:
1、水溫要保持在15°~35°之間,最好保持在30°左右。
2、PH控制在6~9之間。
J. 怎樣撰寫生物實驗設計方案
實驗的步驟中應表述的要點 實驗變數:也稱為自變數,指實驗中由實驗者所操縱的因素或條件。 反應變數:亦稱因變數,指實驗中由於實驗變數而引起的變化和結果。 通常,實驗變數是原因,反應變數是結果,二者具有因果關系。實驗的目的在於獲得和解釋這種前因後果。 無關變數:指實驗中除實驗變數以外的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或條件。 首先給實驗材料編號分組分組,確立實驗組和對照組: ⑴操縱實驗變數的方法 設法給研究對象施加干擾,造成研究對象的變化,從而使研究對象在被干擾狀態中反映出某些特徵、暴露出某種現象和屬性。 ⑵控制無關變數的方法 1、排除因實驗對象個體差異帶來的影響。 ------生長狀況一致、隨機分組 2、設法創造穩定的、維持不變的相同條件進行對照,以抵消或排除這些條件對實驗對象的干擾。 -------設置對照組 3、設法提供適宜條件,以排除不利環境條件對實驗對象的影響。 4、重復實驗,排除偶然性,減少實驗誤差。 ⑶觀察和測量反應變數的方法 1、反應變數類型: ①觀察特異顏色變化、沉澱反應 ②觀察形態結構、生理特徵變化 ③測量生長發育速度 ④測量生化反應速度 2、方法: 根據實驗原理和實驗條件確定觀察和測量的指標及方法。 注意:每組多個材料時要有平均值;有時在施加實驗變數前要有前測。 常規實驗步驟的幾個方面 ①分組與編號 ②施加實驗變數 ③控制無關變數 結果處理(觀測與記錄) 注意: 要分步描述並加以編號(一般不宜連續描述); 實驗中涉及到兩組或兩組以上,所用器材需用1、2、3……或A、B、C……等加以編號便於區分; 在量上難以做到准確的量化描述,應盡可能用「定性」的語言表達,如「一段時間」、「適宜的溫度」、「適量的」、「一定量的」等; 敘說中盡量要用規范的實驗術語,不能用俗語口語,如:「蓋玻片」不能說是「薄的玻璃片」,「等量的」不宜說成「一樣多的」,「振盪」不宜說成「晃動」「搖動」,「不變藍」不等於「無色」或「沒有顏色變化」,「褪色」說成「無色」,另外「不變」也不能說成「無現象」等等。 確定是驗證性實驗還是探究性實驗 一般在題干中有「驗證……」、「證明……」、「探究……」,其後內容就是實驗的目的。 (1)確定實驗目的、實驗原理 (2)找出單一變數,確定對照組和實驗組的設置,無關變數如何控制 (3)設計合理的實驗裝置 (4)設計實驗步驟: 5.1材料的預先處理(如材料是要用液體,但題目中給的是固體材料;如溶液的配置和濃度的設置) 5.2實驗的前測(如生理實驗中需要對實驗前的材料進行生理指標的測量等) 5.3給相同的實驗器材(或實驗材料)編號或分組A、B、C或1、2、3; 5.4根據實驗要求加入(等量;生理條件一致或其他等同條件的語句)實驗材料,說明A為對照組,B、C為實驗組 5.5確定單一變數的設置,同時確保其他培養實驗條件一致(如實驗試劑的成分體積等量,實驗器具大小型號相同,處理方法相同等;排除其他無關變數),實驗時間多少,觀測哪些具體指標 5.6實驗結果的處理(如觀測的現象是什麼,是否需要統計即對數據的整理,是否需要將數據轉化為圖表或圖象,設計表格等) 結果的分析(對應驗證實驗和探究實驗) 驗證性實驗 如「驗證……」、「證明……」都可預測到與實驗目的一致的結果。 探究性實驗如「探究……」預測的實驗結果不惟一,大多有三種可能:變數促進結果;變數抑制結果;變數與結果無關 實驗方案評價和修訂的方法 實驗評價就是利用已有的生物學知識,從實驗取材、葯品試劑、步驟及操作、結果及預測等進行評價,從而正確解答有關內容。對實驗方案評價時,要注意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實驗原理是否正確 (2)葯品和試劑的使用是否正確; (3)實驗材料的選擇是否正確 (4)有無對照,如果有看對照設計是否合理 (5)實驗步驟是否科學 (實驗是否遵循了單一變數原則;是否漏做某個實驗步驟;操作步驟是否顛倒;操作方法是否正確。) (6)是否採取正確的方法進行實驗結果的呈現和記錄 (7)對實驗結果的預測與分析是否合理 (8)實驗的安全性如何 生物答題中,先要認真研究課題,找出其中的實驗變數和反應變數,其次是構思實驗變數的控制方法和實驗結果的捕獲手段,最後再選擇適宜的實驗材料,在注意實驗步驟關聯性的前提下表達實驗的方法步驟。在實驗方法和步驟設計中最重要的是把握好變數控制。高中生物遺傳學實驗設計考點歸類例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