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如何提高生物實驗能力

如何提高生物實驗能力

發布時間:2023-02-24 05:56:22

A. 提高初中生物教師實驗教學能力的幾點做法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長期以來,生物實驗教學一直是生物教學中的薄弱環節,由於實驗室建設不夠完善、實驗人員配備不齊、課時緊張以及實驗課組織難度大等方面原因,生物實驗的開設率低,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參差不齊。課改後,生物教材中實驗的數量大大增加,對實驗能力的要求也顯著提高,近年來,實驗能力又成為高考、中考考查的重要內容,因此,如何順應課改要求,在實驗教學中實踐新課程理念,提高生物教師的實驗教學能力,成為當前生物教師面臨的又一挑戰。
生物實驗教學不僅是重要的直觀教學手段,更是培養學生探究能力與創新精神的主要渠道。普遍來講,人們認為生物實驗教學能力主要包括實驗教學組織指導能力、實驗准備能力、實驗技能三部分,其中實驗技能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實驗教學能力,實驗假設和實驗設計能力在近年來也受到了重視⑴。本文就提高初中生物教師實驗教學能力的幾點做法,與大家交流探討。
一.通過開展實驗課教學專題研討活動,提高教師實驗教學的組織指導能力。
實驗教學的組織指導能力是指教師能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組織學生積極、有效率的進行實驗活動,以及實驗課堂中的提問、演示、講解、指導技能,實驗中突發事件的應對與處理等方面能力⑵。筆者組織了人教版七年級上冊《觀察種子的結構》的實驗課教學觀摩和專題研討,著重教師實驗教學的組織指導能力的體驗和訓練。《觀察種子的結構》一節課標要求是:通過觀察菜豆和玉米種子,能說出種子的主要結構,能描述菜豆種子與玉米種子的相同點與不同點。
實驗課上,教師通過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各種各樣的種子,說明種子「雖然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卻有大致相同的結構」引入課題,調動了學生的好奇心,激發了觀察種子結構的積極性;講解觀察步驟時,簡潔有條理而不是照本宣科,將步驟中的關鍵字用「→」串聯起來講解,如觀察菜豆種子,「觀察外形→剝去種皮→觀察子葉→用放大鏡觀察胚→填寫觀察記錄」,強調一定的觀察順序,學生聽得明白,操作起來不亂,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示範操作和指導時,准確規范,如玉米種子的縱切、滴加碘液時滴管的正確使用、剖面的染色和觀察等,教會了學生一定的實驗技能和方法;教師實驗小結時,運用圖文並茂的板書,在黑板上畫出菜豆和玉米種子並標注出各部分結構,再列表比較菜豆和玉米種子的異同,清晰歸納了知識要點,完成了知識的構建,學生不會因為專注於動手操作而忘記知識的掌握。
通過實驗課教學的觀摩和專題研討活動,教師們深受啟迪,對實驗課教學的組織指導有了充分的感性認識:一是認識到實驗課不僅僅是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鞏固,還能使學生掌握實驗的基本技能,鍛煉學生的實驗動手能力,更能激發學生探索求知的慾望,是培養學生創新精神的切入點。二是加深了對實驗課教學組織指導的理解。實驗課不同於與新授課、理論課等課型,主要以學生以觀察、實驗為主,教師的講解、示範和指導對於學生形成科學嚴謹的思維和良好的實驗素養有重要的意義。三是認識到教師規范准確的實驗操作的重要性。教師嫻熟、准確規范的實驗操作是學生獨立實驗操作時的重要依據和典範,對於學生掌握正確的實驗方法,培養學生嚴肅認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的起到言傳身教的作用。
二.通過以演示實驗為載體的同課異構活動,提高教師實驗教學的准備能力。
實驗教學的准備能力是指教師能在實驗教學前預先充分准備所需的器材,熟悉教材內容及實驗教學的程序,善用各種資源,增進實驗教學的效果⑵。筆者組織了《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一節同課異構活動,通過演示實驗教學的實施,促進教師對實驗教學准備能力的認知。《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一課有三個演示實驗,「種子萌發釋放能量」 「種子萌發時產生二氧化碳和水」「種子萌發消耗氧氣」,課堂教學基本過程是「提出問題—觀察演示實驗—分析實驗現象—歸納得出結論」。
教師們在課前都進行了必要的准備,還對實驗進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進:有的改進了實驗的裝置,有的改進了實驗的材料,有的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較好地完成了實驗。課堂上,教師引導學生說出自己看到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用科學規范的語言進行概括和總結,對培養學生的分析思維能力,語言表達能力起到很好的示範作用,達成了預定的教學目標。由於本節課是圍繞演示實驗現象的分析而展開的,演示實驗的成敗就顯得至關重要,通過同課異構活動的觀摩學習和專業切磋,教師們對實驗教學的准備能力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首先要明確演示實驗設計的思路。教師要准確把握演示實驗在本節教材中的作用,才能將實驗真正融入教學中,幫助學生形成概念、理解知識,才能避免實驗與教學內容脫節、為做實驗而實驗的現象。例如教材中的三個演示實驗用的材料都是種子,有一定的完整性和連貫性,有的老師將其中一個演示實驗「種子萌發產生二氧化碳」的實驗材料「種子」改做「新鮮的蔬菜」,而另二個實驗仍用種子做材料,思維跳躍性過大。如果能在做完「種子萌發產生二氧化碳」實驗後,再補充做這個實驗,說明植物其它器官生命活動時也產生二氧化碳,對學生理解植物呼吸作用的整體性就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二是要做好演示實驗前的一切准備工作。教師不僅要准備好與實驗有關的器材,還要弄清演示實驗成功的因素,在課前反復操作直到熟練,對於實驗中可能出現的現象做到心中有數,才能保證實驗數據的真實可靠,引導分析的客觀到位,避免實驗中出現與結論不相符合的結果,引起學生對教材中的實驗結論產生「懷疑」。如 「種子萌發釋放能量」 演示實驗時,有的教師用溫度計分別測量「萌發種子」和「未萌發種子」的溫度,結果溫度只相差了1℃,教師依舊解釋為「萌發的子釋放出能量,一部分以熱能的形式散失,因此萌發的種子溫度升高」,這樣的分析明顯比較牽強,演示實驗也如走過場,如果能因勢利導,分析為什麼溫度只相差1℃的原因,可能是種子未充分萌發、可能放置時間不夠,可能是裝置保溫效果不好,可能是溫度計讀數時有誤差等,才能讓學生真正信服。
三是要加強演示實驗操作的准確性和規范性。因為演示實驗具有很強的示範性,教師的一舉一動都將成為學生獨立操作時的依據,也是學生使用儀器、實驗操作的模仿對象,如溫度計測量溫度時如何正確讀數?實驗時試管中澄清石灰水裝多少合適?實驗裝置氣密性如何的檢查?這些技能與物理、化學學科實驗技能要求是一致的,要教給學生正確的實驗方法,為學生今後進一步學習奠定基礎。
四是要提倡師生共同參與演示實驗的准備。在准備演示實驗時,從實驗材料的選擇、儀器的裝配到操作步驟和技巧等,如果能讓學生參與實驗的准備過程,學生就能夠從中學習到真正實驗方法和科學知識,對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嚴謹細致的科學態度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
三.通過舉辦教師實驗操作技能競賽,提高教師的實驗操作能力。
實驗操作能力指教師能完全熟悉實驗活動程序及要求,能熟練講解和操作實驗儀器設備,規范准確地進行實驗操作和演示⑵。實驗操作能力是一種動作技能,離不開教師親自動手實驗,沒有一定量的實驗操作訓練,動作技能就難以保證其准確性和規范性。但由於當前初中生物教學普遍存在著分組實驗開設率低、演示實驗沒有做,講實驗、看視頻代替了真正動手操作實驗的現象,教師的實驗操作能力處於相對薄弱的狀態。為鼓勵教師用好儀器設備、規范實驗技能,筆者組織舉辦了區初中生物教師實驗操作技能競賽。競賽選取了初中生物中最常規的實驗「製作和觀察臨時裝片」來考查教師的最基本實驗技能——「製作臨時裝片」「使用顯微鏡」「繪制生物圖」。參賽的20位教師熟悉實驗操作的步驟,基本操作規范,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製作臨時裝片存在問題。
參賽教師都很熟悉臨時裝片製作的要點:擦→滴→取→展(塗)→蓋→染,能較快完成裝片的製作,但效果並不盡人意。具體問題是:①沒有擦蓋玻片和載玻片。個別教師認為蓋玻片和載玻片都是新的,很乾凈,沒有必要擦,結果觀察裝片時發現視野里有很多雜質。②不夠注意試劑瓶上的標簽,在滴加清水或生理鹽水時個別教師出錯。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和黃瓜表層果肉細胞的臨時裝片時應滴加清水,人口腔上皮細胞臨時裝片應滴加生理鹽水,有的老師沒有看清試劑瓶上的標簽,拿起就滴,導致觀察效果不佳。③實驗材料取材位置不夠准確。觀察植物細胞教材上用了兩種材料,洋蔥鱗片葉內表皮,黃瓜表層果肉細胞,主要是為了觀察到葉綠體,書上的要求是「用刀片將洗凈的黃瓜表皮刮掉,洗凈刀片後,再用刀片輕輕刮取少許黃瓜表層果肉」,有的教師果肉取材位置不準確,影響製作裝片的質量。④沒有將撕取或刮取的材料在水滴中完全展開或塗抹開,裝片觀察時有重疊。⑤染色的次數和時間普遍不足,導致觀察效果不夠理想。大多數教師雖然染色的操作都很准確(先在蓋玻片一側滴一滴,用濾紙在另一側吸),但標本的染色效果不好,有的只染一次;有的染色後直接觀察,染料沒有充分浸染標本,因此觀察效果不夠理想。染色時要重復染色,而且要放置一段時間,讓染料充分浸染標本後再觀察。
2.使用顯微鏡觀察存在問題。
使用顯微鏡的操作步驟和要點:取放→對光→觀察→整理,教師們都很熟練,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具體問題是。①實驗習慣較隨意。良好的習慣有利於潛移默化地教育學生,有的教師取出顯微鏡後箱門沒關,沒有將箱子放在位子下面;有的沒有將顯微鏡放置於桌子略偏左的位置;有的實驗完成後沒有清潔整理桌面,還有個別教師觀察臨時裝片時將顯微鏡傾斜,因臨時裝片製作時用到水,傾斜顯微鏡會使水滴流下;個別教師物像清晰後,移動顯微鏡的位置,沒有重新調節顯微鏡。②高倍鏡使用不夠規范和熟練。有的教師用高倍鏡對光;有的教師在低倍鏡下看到物像後,不是直接將高倍鏡物鏡轉換過來,而是先升高鏡筒,再轉高倍鏡,再查找物像;高倍鏡觀察時視野普遍偏暗,應轉換凹面鏡對准光源,或在低倍鏡下時應用最大光圈,只要稍加調整,就可以有較好的效果。
3.繪制生物圖存在問題。
生物圖繪制的要求在課本上有較詳細的文字說明,但教師們在這方面普遍存在較大缺漏,具體是:①生物圖的科學性和真實性不夠統一。生物圖與藝術圖有明顯不同,生物繪圖要有科學性,實事求是,選取正確、有代表性的實體來繪圖,不要誇張或藝術加工。②繪圖和實際觀察脫節。繪圖要根據觀察到的物象輕輕地畫出輪廓,經過修改,再正式畫,使圖形真實、各部比例適當。而有的教師繪圖時脫離了觀察顯微鏡下的物像,照抄書本或憑想像、經驗繪圖。③生物繪圖的技巧欠缺。繪制的生物圖大小要適當,在紙上的位置要適中,一般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側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寫圖名的地方;圖的線條要平滑,圖中比較暗的地方,用鉛筆點上細點來表示,指示線和名稱標注要規范,字盡量注在圖的右側,圖的下方寫上圖形的名稱。有關生物圖繪制的技能技巧今後要進一步加強訓練,除了具有一定的生物專業知識外,還需要一定的藝術修養,這樣繪出的生物圖不僅逼真,而且美觀。
通過實驗操作技能競賽中存在問題的交流和反饋,教師們確實認識到自身在實驗操作技能上存在的不足,自我發展慾望得到提升,開始積極主動加強實驗操作技能的培訓和實踐,如利用學校已有的實驗設施創設實驗環境,藉助圖書資料和教育軟體進行學習,通過教學骨乾和名師等進行技能傳授,有效促進了教師實驗操作技能的提高。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推進和發展,實驗的要求必將越來越高,教師要積極主動的做實驗,不斷提高自身的實驗教學能力,並加強實驗設計和創新能力,這是培養高質量創新人才的關鍵,更是提高學生科學素養的當務之急。

B. 如何培養初中生的生物學實驗操作能力

生物實驗技能是指一種生物實驗能力,包括確定實驗課題能力、設計實驗方案能力、生物實驗操作能力、實驗觀察能力、全面地反映了生物實驗素質,其中特別是實驗操作能力是學生生物實驗素質最基本地 體現。學生實驗素質的高低,跟教師的生物實驗意識有很大的關系。 作為教師,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的酸、甜、苦、辣只有自己清楚,因為教材內容的改變,原有的實驗儀器有些已不符合現在教材的要求,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有些實驗只能在課堂上講,造成了學生動手能力比較差。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時,有些學生只覺得新鮮、有趣、好玩、導致對實驗現象記憶不深刻,學生的實驗素質低,影響了教學質量。作為生物教師,我們如果能在教學中依據生物科的特點和學生的年齡特徵來培養他們的能力,相信學生的綜合素質將會有所提高。 一、 注重方法、面向全體 七年級學生由於受到條件的限制,在小學的時候從來沒有用過顯微鏡,而顯微鏡的使用又是七年級實驗教學中的一個重點。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熟練掌握顯微鏡的使用,成為我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因此在《顯微鏡的使用》一節的實驗教學中,我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首先我交會他們如何快速對光的方法:1、眼睛看著反光鏡和通光孔下部,一手轉動反光鏡,直到看見有一束白光反射到通光孔下部為止。2、眼睛對准目鏡,雙手微調反光鏡,直到看見明亮的視野。交會他們如何升、降鏡筒:首先要把物鏡降到離玻片大概有2厘米,同時要用眼在一側觀察,然後再對著目鏡,雙手緩慢地往上並且只能往上旋轉粗准焦螺旋,直到看到清晰的物像,這樣即可以避免損壞玻片,又可以節省時間。由於學校條件有限,只能5個學生共用一台顯微鏡,為了讓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一節課里使用到顯微鏡,我還在每個組里選出一個動手能力強的學生作為組長,把顯微鏡操作順序打亂後再讓組長手把手地教其他動手能力弱的學生。通過這樣的教學,既體現了一部分學生的領導才能,又照顧了弱勢學生,使全體學生的實驗操作技能都得到了初步地培養。 二 、加強操作示範,強化學生的技能練習 學生的實驗操作很多是在模仿教師的操作中獲得的,因此,教師的規范操作對學生實驗素質的培養影響很大,教師在操作中不但要規范,還要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現象。例如:在使用顯微鏡時,我能堅持用左眼看目鏡,這樣有利於繪圖。俗話說「熟能生巧」,生物實驗技能是在不斷的實際操作中形成和發展的,只有通過動手做實驗,學生的操作技能才能得到提高。 三、 正確地引導 在實驗教學中應重視對學生進行科學方法的教育和指導,指導得法與否,是學生能否獲得培養技能的關鍵。例如,在怎樣蓋蓋玻片才不會出現氣泡上,我經常強調學生用鑷子夾住蓋玻片,一邊靠在載玻片上,與載玻片形成一定的角度(45度左右)後才能輕輕地往下放,這樣才不會由於有氣泡而干擾學生的觀察。在這幾年來,七、八年級的段考、期考中,實驗探究題出現的頻率相對較多,大部分學生都懂得做探究的四個步驟:1、提出問題,2、作假設,3、作實驗,4、得出結論。但是還有一部分的學生不懂得如何根據給出的材料提出問題、作假設。因此平時上課時,我就在課堂上指導一些學生:提出問題就是對探究題目的提問,作假設就是對探究題目作肯定或否定的回答。通過對七年級學生多次做這類練習後,學生做探究題的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四、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形,當做完一個實驗後問學生觀察到了什麼現象,一部分學生會回答不上來,由此看來,一部分學生有著「內行看門道,外行看熱鬧」的心態,即他們正處於一種「非學習狀態」,也說明他們感興趣的只是實驗的表面現象,而要掌握的卻被他們忽略了,要讓學生學到、觀察到實質的東西,只有讓他們對這些實驗感興趣,才能使他們產生探究的動力,才能從實際意義達到培養實驗素質的目的。 總之,學生的可塑性還是很大的,只要我們注重實驗教學,無形中教師的言傳身教,學生的耳濡目染,自然而然達到了培養學生的生物實驗操作技能,也就達到了我們的目的。

C. 初中生物實驗探究能力如何提高

1,善於思考,提出科學/具體的問題。2,會設計實驗方案。A,分組。B,施加變數,控制常量。C,說明結果。3,得出結論。4,反思。
總的說來,就是既要思考,反思又要牢記實驗探究的一般操作方法。

D. 如何培養中學生生物實驗技能

本文闡述了在實驗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各項實驗技能,通過實驗目的的明確,科學的實驗方法和態度的培養來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實驗的基本過程的規范和訓練來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學生自己的動手實驗來培養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關鍵詞: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綜合實驗能力、培養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實驗不僅是鍛煉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更是激發學生探索興趣,培養創新精神的重要窗口。初中生物實驗包括觀察能力、思維能力、綜合實驗能力。一、 觀察能力的培養觀察是學習生物學的重要手段,也是獲得生物學知識的首要步驟。科學研究中,問題的提出和假設是通過仔細觀察產生的,結論也是從實驗過程中的精細、系統的觀察中獲得的。即使是學習課本上大量的,早已驗證的生物學事實時,也同樣要重視觀察。1、明確觀察目的和任務觀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一種生動的感性認識形式,它往往通過多種感覺器官的聯合活動,並在思維的參與下進行的。在觀察時,必須對觀察者預先提出一定的目的或任務,擬定一定的計劃,按計劃仔細地觀察,提出問題,尋求某種答案,這樣才能保證注意力集中在所要觀察的事物中。例如: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實驗,實驗目的是要求學生在觀察中認識細胞壁、細胞質、細胞核和液泡。觀察前教師應強調細胞膜緊貼在細胞壁內壁上不易辨認,有些細胞核也不太清楚,要調好光圈,光線強弱要控制適當。使學生按照老師提出的目的要求去觀察。觀察的結果好壞,可由教師檢查,檢查方法可採取教師提問學生回答,也可讓學生繪制觀察的標本圖示,這樣一定能達到觀察的目的。2、培養學生科學的觀察方法和求實態度觀察能力的提高,有賴於正確的觀察程序和方法,教會學生用正確的方法進行觀察,對培養學生觀察力是很必要的。(1)先整體觀察後局部觀察教師要指導學生全面進行觀察,抓住事物的各個方面及其發展變化的全過程,這樣才能達到認識事物的目的。例如:觀察根毛和根尖的結構,先用肉眼觀察認識根的形態,掌握直根系、須根系、主根和側根的形態特徵,進而用放大鏡、顯微鏡觀察根毛的位置,根尖的結構,認識和掌握根冠、生長點、伸長區及根毛區的細胞結構特點。(2)對比觀察運用縱橫比較進行觀察,同中求異或異中求同。對比觀察能使學生從平常的現象中發現不平常的東西,從相似的事物中找出差異以及從差異中找出共同點或因果關系。例如:在觀察單子葉植物與雙子葉植物形態、結構時,首先向學生強調兩種植物顯著區別,一是葉脈的結構:平行脈與網狀脈;二是莖的結構:有無形成層;三是種子胚的結構:一片子葉與兩片子葉。另一方面單子葉與雙子葉植物在葉序上講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這是因為它們都屬於綠色植物,葉序相似之處是因為光合作用的緣故。這樣通過對比觀察,學生對各科、種的生物特徵就易掌握。二、思維能力的培養1、啟發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興趣是思維活性的觸發劑,求知的需要是學習動機的基礎。當學生對某個問題發生興趣時,就會圍繞著這個問題積極地思考起來。但是,單純由「實驗」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興趣,如果沒有更深層次內涵的吸引,維持不了多久。要想保持學生持久的興趣,就要善於「創造」種種誘因。配合教材內容,補充與生活實際相關的實驗;增加實驗內涵,拓展實驗外延;變演示實驗為分組實驗;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這些都是行之有效的措施,能打破按部就班進行實驗操作的傳統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較好的滿足他們的求知慾。例如:根據七年級生物教材中光對鼠婦的影響教學內容,增加了一個設計實驗,讓學生自己選材,自己設計實驗方案和操作步驟,學生們的積極性被大大地調動起來了。他們絞盡腦汁,展開想像的翅膀,設計實驗方案,尋找實驗材料,自己操作。再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評比,評出最佳設計獎,最佳效果獎,最佳創意獎……。又如:學習了植物分類之後,讓學生自己查找資料,動手為校園內的植物掛牌。讓學生一走進校園就能看到自己的勞動成果,一種自豪感由然而生。2、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 科學思維方法的首要問題是明確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即解決問題的程序。 例如,《觀察鼠婦活動》的實驗設計思路。 首先,通過觀察發現問題。為什麼在花盆下、石塊下等處容易找到鼠婦?這些地方有什麼特點? 其次,提出假設(對發現的問題大膽提出猜測和解釋)。 1.鼠婦的活動可能與光照條件有關。 2.鼠婦的活動還可能和水分,以及其它外界因素有關,等等。 第三步,設計實驗,驗證假說。在這個階段,實驗的目的任務、方法、材料、裝置等等都是根據假設來確定的。所以,實驗的理論依據主要是假設(當然還有賴於學生對有關科學知識的掌握情況)。 1.先檢驗「光照」對鼠婦活動有無影響。 2.為了消除無關變數的干擾,突出自變數,找出自變數和因變數的因果聯系,必須創造一個除「光照」以外其它條件均相同的、只有明暗兩處相通的場所。把一定數量的鼠婦放在其中,觀察鼠婦在明暗兩處的數量分布情況。 第四步,分析、討論實驗結果,推導結論驗證假設的真偽。 通過「鼠婦實驗」,要幫助學生感受和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問題→假設→實驗→結論需要說明一點,科學的「假設」絕不是無根據的憑空捏造,而是要有科學根據的。這種根據來源於頭腦中已有的知識,或者來源於別人的研究成果,或者來源於對客觀實際的觀察。例如,在研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的實驗里所提出的假設:「種子的萌發需要水、空氣、適宜的溫度」 這個假設的理論根據是:①許多作物是在春天播種的,天寒地凍不適於播種;②在播種前往往要在地里澆一些水,是土壤潮濕,如果剛下過一場小雨,不用澆水就可以播種了,但是過於潮濕又容易使種子霉爛;③播種前往往要鬆土,使土壤中有充足的空氣。通過生物實驗使學生理解科學研究的基本過程,經過反復訓練,完全可以把這種思考問題的程序內化為學生的思維習慣。3、訓練學生的思維操作技能 思維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等幾個步驟。在生物實驗中要實現對某生命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就要對實驗中的感性材料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操作才能實現。首先,是對要研究的事物進行分析。根據系統論的觀點,任何一個生命體或一種生命現象都是由部分、層次、要素組成的開放的有序整體。對於這樣一個整體如果囫圇吞棗地研究是無法進行的。只有將其分解,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深入其內部,發現其本質。在頭腦中把整體分解為部分而進行逐個研究的過程就是分析。比如,在研究「影響鼠婦活動的外部條件」時,必須先把「外部條件」分析成光、水、化學物等單個因子, 然後逐一考查和鼠婦活動的關系;在研究「光合作用」時,也是將其分解為原料、條件、產物幾部分,而這每一部分又是由次一級的成分組成。為了便於研究還須進行更深層次的分解。所有的科學實驗都離不開分析。綜合,在頭腦中把生命體的各部分,把生命現象的各個方面和屬性聯合起來,形成對生命體和生命現象整體的認識,這就是綜合。比如在了解了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器、細胞核等構造之後,再把它們聯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活的細胞的概念。分析和綜合是相反相成、緊密聯系的對立統一的關系。它們是思維活動的基礎。比較,是把生物各部分構造、功能和某些屬性加以對比,並確定它們之間的異同點。這就為進一步認識生命的本質和規律、進行抽象和概括打下基礎。例如,比較各種細胞在形態構造、功能等方面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比較各種種子的構造,比較澱粉酶在不同條件下對澱粉的作用情況,等等,這些都是比較的過程。抽象和概括,是找出各種生物體或各種生命現象中共同的本質的屬性,或找出各部分構造之間,功能與構造之間,生物與環境條件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拋開次要的、非本質屬性和非因果的偶然聯系。並且,把抽象出來的本質屬性,必然聯系加以綜合形成概念和判斷,達到對生物現象的本質和規律的認識。比如,在研究了植物的各種花之後,捨去顏色,形狀等次要屬性而抽取出都有「花蕊」及擔負「有性繁殖」功能這兩個最本質的 特徵,形成花的一般概念,這就是對花的抽象和概括。 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等在同一次思維活動中都是共同參與,緊密結合。一般說來,分析、比較 、綜合是抽象和概括的基礎,而抽象和概括是思維的核心。只有通過抽象和概括才能認識事物的本質和發展規律,形成概念和原理,從而達到對事物理性的認識。 三、綜合實驗能力的培養實驗是驗證、探索、發現新東西最重要、最可靠的手段。綜合實驗能力不僅局限於實驗的操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質方面的實驗能力。它包括:通過實驗獲取知識的能力;自行設計實驗的能力;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的能力;通過實驗尋求解答疑難問題的能力等等。通過實驗課能夠使學生逐步掌握這種手段。在教學中應該盡可能增加學生的動手機會,在動手過程中促使學生動腦。例如:學生在學習了心率的有關知識之後,從運動能夠使心率加快,聯想到當自己緊張恐懼時也會心跳加速,老師進行啟發:「是否還有其他因素影響到心率呢?可以做哪些測定心率的比較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講開了,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經過討論列出許多比較項目。例如:飲食前後的心率比較、不同情緒下的心率比較、煙酒對心率的影響……。教師在肯定了學生的回答之後,再稍加啟發:哪些不同狀況的人可做心率方面的比較呢?學生在經過交流討論後,又提出一系列可比較項目,如不同年齡段或不同性別人的心率比較等。最後集中列出幾個比較項目:1、 清晨清醒和平常狀況心率的不同。2、 體育特長生和一般學生心率的不同。3、 同齡男生和女生心率的不同。4、 不同年齡段的人(老、中、青、幼)心率的不同。5、 吃飯前後心率的不同。6、 飲酒前後心率的不同。7、 喝可樂前後心率的不同。8、 吸煙前後心率的不同。9、 考試前後心率的不同。10.安靜狀態和劇烈運動時心率的不同。11.健康人和心臟病人心率的不同。12.身材高和身材矮的人心率的不同。13.肥胖的人和瘦弱的人心率的不同。而後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個小組認領一個項目,將其轉變為實踐性的研究課題,分工合作進行檢測,並分析差異造成的原因,得出結論,寫出實驗報告。所有的工作必須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完成後,召開答辯會,匯報研究成果,並回答其他學生的質疑。整個過程從實驗課題的提出,設計方案到完成課題全由學生完成,教師只是一個啟發者、引導者,而學生才是整個過程的實踐者,體現了他們較強的綜合實驗能力。在實踐階段,小組成員相互合作,分工明確。整個課題的完成,凝聚著全班每個學生的汗水,使學生親身體會到在學習和生活中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E. 淺談如何提高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

實驗能力的高低、實驗素質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生物水平的標准之一。初中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要提高生物實驗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生物實驗能力。在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生物科學在中學教學中顯得很重要。初中生物課的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實驗是學好生物科的最有效的手段。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物課程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質。然而,實驗不是讓學生玩玩而已。那麼,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呢?本文嘗試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提提點滴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明確培養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教學目標 常聽有人嘲諷,中國學生的記憶能力是世界一流的,不管是什麼考試,甚至是托福雅思等等,跟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人比賽考試都不會輸,但說到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卻長期為人所詬病,那麼如何提高我們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呢?提高動手能力是需要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但我國有些學校的實驗室的建設相當滯後,看實驗儀器的台套數就很明顯的,眾所周知,動手能力是從小就要培養的。所謂實驗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練使用顯微鏡、解剖器、安裝實驗裝置、自行設計各種實驗步驟、採集製作植物葉子製作書簽;②獲得知識的能力:即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聆聽、觀察、閱讀、質疑、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等途徑獲得知識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過表解、圖釋記錄實驗的結果,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找出實驗成敗原因,並能解釋實驗現象,寫出實驗報告;④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應用與實驗有關的知識尋求解答問題的能力。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採取不同的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長期以來,農村中學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嚴重不足,科任教師不夠重視。同時,受傳統考試方法的制約,對學生實驗能力很難考核,助長了學生不愛動手的習慣,生物實驗教學中依然存在講實驗的現象,這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生物學科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更不用說什麼創新了。為此必須改革生物的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在快樂有趣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高初中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成績。 二、加強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會失去生存的權利。創新的關鍵是人才的開發,創新人才的培養要從基礎教育抓起,而中學階段是創新教育的關鍵時期。基礎教育中的創新,尤其是對初中學生來說,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基本概念和規律),對面臨的事物和問題,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包括習題的解題法。這種創新和科學家、發明家「從無到有」,驚天動地的那種意義上的創新是有區別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這種創新,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火花,它可以發展,可以壯大,可以燎原,這種創新和實踐的內在功底,必將在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顯示出巨大的作用。創新教育的任務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性資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學生的聰明才智,從而培養一大批富有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許多國家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研究已進行了幾十年,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科技發達的美國有「創造基金會」為中小學生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開發提供援助。在日本,不是只有少數學校開展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而是步入大面積的普及階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創新教育在我國已引起廣泛重視,並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先後開展了研究,20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三、精心設計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有效途徑 初中生物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實驗,學生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礎上,通過動手實驗,進行探索,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進行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設計實驗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如何測定洋蔥表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如何證明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如何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初中學生已具備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教師善於引導,他們會提出許多解決方案。據了解,在國外,積極探索實驗之風很濃,教師總是創造條件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法。利用簡便易行的小實驗,就能在教學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測量、統計、比較都是生物學上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都可以應用到實驗中;用座標圖形式表達結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信息表達和交流能力;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自然選擇理論,並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中總有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並不能通過實驗得到答案,尚需學生設計新的實驗,這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如果實驗能一次成功當然很好,如果一次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教師則指導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改變實驗方法,直到最後成功。這樣一次實驗的成功,其意義不僅僅在於學生學會了做一個實驗,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開拓進取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品質。 總之,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先做後說,師生共作」為主、多法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把過去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實驗教學轉變成了以學生為中心,把過去對知識的灌輸傳授變成了學生的直接體驗,從而優化了實驗教學課堂結構,創設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格局。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放得開、不拘謹,使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對實驗觀察、操作的認識、體會,哪怕是錯誤的,教師都不輕易地否定學生,而是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使學生從觀察、動手實驗、分析實驗的過程中得到成功的快樂,從教師給予及時的表揚中增強自信。這樣,不但有效的激勵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且使學生把一開始的實驗興趣變成了日後繼續學習的動力。生物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科學,抓好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生物實驗水平,是提高學生整體生物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學生學習生物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常抓不懈,學生的實驗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F. 如何提高學生生物實驗能力

實驗能力的高低、實驗素質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生物水平的標准之一.初中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要提高生物實驗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生物實驗能力.在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生物科學在中學教學中顯得很重要.初中生物課的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實驗是學好生物科的最有效的手段.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物課程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質.然而,實驗不是讓學生玩玩而已.那麼,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呢?本文嘗試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提提點滴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明確培養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教學目標
常聽有人嘲諷,中國學生的記憶能力是世界一流的,不管是什麼考試,甚至是托福雅思等等,跟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人比賽考試都不會輸,但說到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卻長期為人所詬病,那麼如何提高我們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呢?提高動手能力是需要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但我國有些學校的實驗室的建設相當滯後,看實驗儀器的台套數就很明顯的,眾所周知,動手能力是從小就要培養的.所謂實驗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練使用顯微鏡、解剖器、安裝實驗裝置、自行設計各種實驗步驟、採集製作植物葉子製作書簽;②獲得知識的能力:即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聆聽、觀察、閱讀、質疑、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等途徑獲得知識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過表解、圖釋記錄實驗的結果,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找出實驗成敗原因,並能解釋實驗現象,寫出實驗報告;④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應用與實驗有關的知識尋求解答問題的能力.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採取不同的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長期以來,農村中學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嚴重不足,科任教師不夠重視.同時,受傳統考試方法的制約,對學生實驗能力很難考核,助長了學生不愛動手的習慣,生物實驗教學中依然存在講實驗的現象,這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生物學科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更不用說什麼創新了.為此必須改革生物的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在快樂有趣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高初中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成績.
二、加強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會失去生存的權利.創新的關鍵是人才的開發,創新人才的培養要從基礎教育抓起,而中學階段是創新教育的關鍵時期.基礎教育中的創新,尤其是對初中學生來說,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基本概念和規律),對面臨的事物和問題,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包括習題的解題法.這種創新和科學家、發明家「從無到有」,驚天動地的那種意義上的創新是有區別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這種創新,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火花,它可以發展,可以壯大,可以燎原,這種創新和實踐的內在功底,必將在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顯示出巨大的作用.創新教育的任務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性資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學生的聰明才智,從而培養一大批富有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許多國家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研究已進行了幾十年,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科技發達的美國有「創造基金會」為中小學生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開發提供援助.在日本,不是只有少數學校開展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而是步入大面積的普及階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創新教育在我國已引起廣泛重視,並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先後開展了研究,20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三、精心設計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有效途徑
初中生物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實驗,學生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礎上,通過動手實驗,進行探索,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進行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設計實驗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如何測定洋蔥表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如何證明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如何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初中學生已具備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教師善於引導,他們會提出許多解決方案.據了解,在國外,積極探索實驗之風很濃,教師總是創造條件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法.利用簡便易行的小實驗,就能在教學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測量、統計、比較都是生物學上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都可以應用到實驗中;用座標圖形式表達結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信息表達和交流能力;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自然選擇理論,並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中總有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並不能通過實驗得到答案,尚需學生設計新的實驗,這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如果實驗能一次成功當然很好,如果一次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教師則指導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改變實驗方法,直到最後成功.這樣一次實驗的成功,其意義不僅僅在於學生學會了做一個實驗,更重要的是培養了學生的開拓進取精神和百折不撓的品質.
總之,在實驗教學中,教師要運用好「先做後說,師生共作」為主、多法配合的課堂教學模式.把過去是以教師為中心的實驗教學轉變成了以學生為中心,把過去對知識的灌輸傳授變成了學生的直接體驗,從而優化了實驗教學課堂結構,創設了民主平等的課堂氣氛,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種良好的課堂教學格局.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讓學生放得開、不拘謹,使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對實驗觀察、操作的認識、體會,哪怕是錯誤的,教師都不輕易地否定學生,而是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使學生從觀察、動手實驗、分析實驗的過程中得到成功的快樂,從教師給予及時的表揚中增強自信.這樣,不但有效的激勵了學生的發散思維,而且使學生把一開始的實驗興趣變成了日後繼續學習的動力.生物是一門建立在實驗基礎之上的科學,抓好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生物實驗水平,是提高學生整體生物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學生學習生物取得好成績的關鍵.「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只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常抓不懈,學生的實驗能力一定會得到提高.

G. 如何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生物實驗操作能力

學生學習的目的不在於求知,而在於致用,也就是實踐。生物科學是一門實驗科學,生物實驗一直是生物學學習的重要手段。但生物實驗一直是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實驗課,學生只是按著書本上的實驗步驟去做實驗,教師也是「照方抓葯」地去講解實驗。教科書中雖然增加了「光合作用的發現」等三個發現實驗,來增強對學生的實驗設計思維的培養,讓學生感受科學發現的艱難、讓學生體驗科學工作的方法和過程,但由於這些實驗的可操作性差,教師大多是採用傳統的直接講解的教學方法,學生很難形成感性認識,很難養成科學思維。
要想真正的提高學生實驗設計能力,必須改變傳統的「講實驗」的實驗教學方法,而改為盡量去做實驗(書內的、書外的)。但由於受到很多條件的限制,如教師的觀念、學生的觀念、教學課時的限制、實驗設施的限制等,堅持「做實驗」不容易。本人與本組兩位生物老師經過近三年的生物實驗教學實踐,感受到「做實驗」對學生的實驗設計能力的提高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本人把本次研究作為一次實驗,以建構主義理念、探究式學習理論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為理論基礎,從高中生物實驗教學和學生實際情況的調查入手,由學生確實存在的「實驗設計能力差」這一問題出發,提出假設「教學中做實驗有利於學生實驗設計能力的培養」,把所任教的高二年組分成兩組,一組為實驗組,一組為對照組,採用不同的生物實驗教學方法進行實驗,通過對學生實驗能力的評價來分析該假設是否成立。實驗組的教學從「感受經典實驗,學習科學思維,敢於質疑」、「邊教學,邊設計」、「改講習題為做實驗,歸納實驗設計方法」、「改演示實驗為分組設計實驗」、「重視學生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獨立操作能力」這些方面研究,以達到提高學生改進實驗,設計實驗的能力.

H. 如何培養學生的生物實驗探究能力

生物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課的教學可使學生進一步鞏固和加深理解已學過的基本理論,使學生的實驗基本技能得到嚴格的訓練,同時,又可以培養學生觀察、分析、綜合的能力以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驗問題的能力,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啟發學生學習生命科學的興趣。觀察和實驗是生物學研究和教學的重要方法,學生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從事生物學研究必備的素質,那麼,如何才能使學生在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探究能力得到很好的培養和提高呢?
一、創設情境,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古人雲:「學貴有思,思起於疑」。有疑,才有問;有問,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人的思維不是憑空產生的,必須藉助於外界環境的某種刺激作用。
生物科學來源於人們對生命的認識,總結、研究和探索。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指出: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一個人意識到問題的存在,通常就是他積極思維的起點。科學的預見,永遠是從問題開始,學習亦如此。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習興趣,使貯存在學生頭腦中的知識由靜息狀態轉變成活躍狀態,減少新知識輸入的阻力,為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提供心理動力。
例如,在學習製作洋蔥鱗片葉表皮細胞玻片時,老師可先利用設疑的方法為課堂教學創設一種緊張、活躍、和諧、生動、有效的理想氣氛。如:怎樣製作植物細胞臨時玻片標本?染色的方法是什麼?染色的步驟是在蓋蓋玻片之前還是之後?染色的目的是什麼?你認為還有什麼樣的染色方法或操作上比教材描述的更為簡單呢?等等。教師引而不發,學生疑問重重,求知慾倍增。然後,師生合作除按教材要求臨時玻片的製作外,再由學生嘗試用碘液代替清水直接滴在載玻片上,其它步驟與教材操作相同,最後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是否相同,通過自己實踐,所設疑問都會迎刃而解。
二、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
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求知慾強,他們對實驗需要的儀器、葯品、材料、實驗操作過程以及實驗現象都感到新鮮,因此,教師抓住這一特點,在實驗教學中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思維興趣和探究精神優為重要。
例如在驗證綠色植物的蒸騰作用時,為了使實驗現象更清晰,實驗效果更明顯,實驗設計方案可分為兩組進行。一組是用兩株相同大小,生長旺盛的盆栽植物,用透明塑料袋將其中一株植物的葉和莖罩起來,並用線將莖基部扎緊。而將另一株植物和瓷盆一起用透明塑料袋罩起來,用線在盆的底部扎緊進行對照。
另一組分別選擇一株有葉和莖,一株沒有葉只有莖的盆栽植物。分別用透明塑料袋將它們罩起來,並用線把莖的基部扎緊。要求學生觀察塑料袋內壁上會出現什麼現象?塑料袋內壁上的水珠來自哪裡?這些水分從植物體的什麼器官,什麼部位散失出來的?
學生通過觀察實驗現象,比較和分析兩組實驗結果,學生不難看出水分是從植物體葉片上的氣孔散失出來的,由此可見蒸騰作用的過程是根→莖→葉→氣孔→散失到空中。
三、改進課本實驗,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生物實驗教學的改革應大力改進實驗教學方法,由灌輸式轉變為啟發式,確定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以學習者為中心,「按需要學習」設計教學。現行的生物實驗大多還是驗證性,它具有較強的系統性,有利於培養學生掌握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技能,並使學生掌握初步的科學研究方法。但是,驗證實驗的內容有的偏重於技能的訓練,有的則使學生的學習處於較被動的情形中,它不利於學生從實驗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因此,有必要對課本中的某些實驗加以改進,使之操作更簡單,也有利於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生創新意識。
例如,在學習製作臨時玻片標本時,為了消除玻片中產生的氣泡,可用鉛筆膠頭或滴管膠頭垂直向下輕輕地彈擊蓋玻片,來代替用鑷子擠壓蓋玻片,這樣操作簡單易行,學生容易掌握,效果也特別的好。
又例如,在做唾液澱粉酶對澱粉的消化作用這一實驗時,若用米湯替換麵粉作實驗材料,操作更簡單,現象也更明顯。
四、加強課外實驗,拓展體驗空間。
新的課堂理念倡導學生學習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式自主化、個性化。那麼教師要組織和引導學生積極開展校外、課外生物實驗活動,到野外、田間去接觸實際,接觸大自然,以擴大視野,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實踐創造能力等。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並掌握理論知識。
1.進一步鞏固、加深和擴大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
課外實驗活動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少,學生可在較廣闊的天地里接觸大自然的生命現象,開展多種實驗活動,進一步鞏固書本知識,對課堂教學起著很好的補充作用。
例如,引導學生開展種子萌發條件和狀況的實驗;觀察水分在植物體內上升的實驗;在青蛙繁殖季節,捉些小蝌蚪帶進教室,觀察它的身體變化,從而了解它的發育史等實驗。
2.培養熱愛生物科學的興趣和研究生物科學的初步能力。
生物界是無比豐富多彩的,生物課外實驗活動,就是把學生帶到無比廣闊的生物界中去,觀察它、感受它、認識它。我們可以結合材料內容,聯系實際生活設計一些操作簡易、取材方便、應用性強的家庭小實驗給學生回家操作。如:果樹的嫁接;用家養的小動物建立條件反射;用扦插的方法繁殖葡萄、月季、楊柳;以及蔬菜和水果保鮮等。
通過多種形式的生物課外活動,學生獨立研究生物科學的能力就得到鍛煉、提高,學生的創造才能得到發揮。
總之,在生物實驗教學中,使學生懂得探究實驗的目的並不在於得到全體同學統一的結果,而在於使全體同學真正參與探究的過程,在實踐中獲得具體的經驗體會,讓學生獨立進行生物實驗,不斷提高他們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培養其嚴謹的科學態度,使他們的綜合素質得到提高。

I. 怎樣提升初中生物實驗操作能力

實驗能力的高低、實驗素質的好壞,是衡量一個學生學習生物水平的標准之一。初中生要想取得好成績,必須要提高生物實驗的能力。在日常教學中,我一直在探索如何提高學生生物實驗能力。在積極推進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生物科學在中學教學中顯得很重要。初中生物課的大部分知識是要求學生動手實驗去發現、理解、運用的。實驗是學好生物科的最有效的手段。動手實驗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生物課程的興趣,有效地幫助學生發展智力,提高學生生物科學素質。然而,實驗不是讓學生玩玩而已。那麼,在初中生物課程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呢?本文嘗試就如何提高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提提點滴看法,以求拋磚引玉。 一、明確培養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教學目標 常聽有人嘲諷,中國學生的記憶能力是世界一流的,不管是什麼考試,甚至是托福雅思等等,跟以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的人比賽考試都不會輸,但說到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卻長期為人所詬病,那麼如何提高我們學生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呢?提高動手能力是需要實驗室和實習基地的,但我國有些學校的實驗室的建設相當滯後,看實驗儀器的台套數就很明顯的,眾所周知,動手能力是從小就要培養的。所謂實驗能力包括以下幾個方面:①操作能力:熟練使用顯微鏡、解剖器、安裝實驗裝置、自行設計各種實驗步驟、採集製作植物葉子製作書簽;②獲得知識的能力:即在實驗過程中通過聆聽、觀察、閱讀、質疑、記錄分析實驗結果等途徑獲得知識的能力;③整理分析能力:通過表解、圖釋記錄實驗的結果,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找出實驗成敗原因,並能解釋實驗現象,寫出實驗報告;④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應用與實驗有關的知識尋求解答問題的能力。在生物實驗教學中,應該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採取不同的組織形式,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實驗能力。長期以來,農村中學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嚴重不足,科任教師不夠重視。同時,受傳統考試方法的制約,對學生實驗能力很難考核,助長了學生不愛動手的習慣,生物實驗教學中依然存在講實驗的現象,這忽視了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對生物學科逐漸喪失了學習興趣,更不用說什麼創新了。為此必須改革生物的實驗教學,通過實驗教學,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初中生生物實驗能力,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使他們在快樂有趣的氛圍中學習,從而提高初中學生學習生物學科的成績。 二、加強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沒有創新就會失去生存的權利。創新的關鍵是人才的開發,創新人才的培養要從基礎教育抓起,而中學階段是創新教育的關鍵時期。基礎教育中的創新,尤其是對初中學生來說,就是利用已有的知識(基本概念和規律),對面臨的事物和問題,提出自己的新觀點、新見解,提出解決問題的辦法,甚至包括習題的解題法。這種創新和科學家、發明家「從無到有」,驚天動地的那種意義上的創新是有區別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這種創新,哪怕是一個小小的火花,它可以發展,可以壯大,可以燎原,這種創新和實踐的內在功底,必將在日後的生活和工作中顯示出巨大的作用。創新教育的任務就是運用科學的方法開發每一位學生的創造性資源,充分展示每一位學生的聰明才智,從而培養一大批富有開拓精神和創新能力的新型人才。許多國家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的研究已進行了幾十年,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科技發達的美國有「創造基金會」為中小學生創造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開發提供援助。在日本,不是只有少數學校開展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而是步入大面積的普及階段。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創新教育在我國已引起廣泛重視,並有許多教育工作者先後開展了研究,20年來,取得了一定的成績。 三、精心設計實驗是培養學生實驗能力的有效途徑 初中生物實驗大多是驗證性實驗,學生在前人的科研成果基礎上,通過動手實驗,進行探索,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實驗原理、進行創造性思維。教師在教學中要盡可能提出一些問題,讓學生設計實驗來解決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如何測定洋蔥表皮細胞的細胞液濃度?」「如何證明細胞膜是一層選擇透過性膜?」「如何證明蛋白質不是遺傳物質?」初中學生已具備一定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教師善於引導,他們會提出許多解決方案。據了解,在國外,積極探索實驗之風很濃,教師總是創造條件讓學生獨立思考,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方法。利用簡便易行的小實驗,就能在教學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測量、統計、比較都是生物學上最常用的研究方法,這些方法都可以應用到實驗中;用座標圖形式表達結果,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信息表達和交流能力;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有利於學生進一步理解自然選擇理論,並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實驗中總有一些不能解決的問題,並不能通過實驗得到答案,尚需學生設計新的實驗,這又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研究能力和創造能力。如果實驗能一次成功當然很好,如果一次達不到預期的目的,教師則指導學生分析實驗失敗的原因,改變實驗方

閱讀全文

與如何提高生物實驗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3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9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8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