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表裡的生物》教學反思
《表裡的生物》一文,是我國詩人、學者馮至寫的一篇文章。文章語言平實易懂,透露著童趣,符合孩子的需求,很適合學生閱讀體會。文章主要講了小時候「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物,所以對父親會發聲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個小蠍子的故事。作者通過這個故事表現了童年的「我」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也讓讀者感受到「我」是一個善於觀察、愛思考的孩子。好奇心是個體學習的內在動機之一,是個體尋求知識的動力,也是創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徵。
本課教學我還把朗讀擺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強調「以讀為本、以講助讀」,我認為學習語言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外部語言不斷內化的過程,實現這一內化的過程最重要、最根本的手段就是朗讀。所以我鼓勵學生自讀自悟,避免老師講的多,提問多,大力提倡「以讀為主,以讀代講,以講帶動讀、以問促進讀」。讓學生自讀自悟、邊讀邊思、相互討論、邊讀邊想像中去學習朗讀,去理解詞語,去培養語感,去接受潛移默化的語言熏陶。「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因此「入境悟情」是我始終追求的教學境界。
遺憾之處:
1、學習第一自然段中的並列句式時,教學中,我覺得學生能夠很容易領會,沒有帶領學生加以引導,部分學生對並列句式根本不理解,因此對教學效果略有影響。
2、教學調控不夠靈活有效,教學機智有待提高。今後在這方面要加強學習
❷ 《表裡的生物》教學反思
《表裡的生物》是部編版六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第16課。本文寫了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能發出聲音的表極為好奇。在看了表裡的世界之後,「我」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個小蠍子的話,見人就說父親的表裡有個小蠍子的事。字里行間透露著「我」的天真可愛,童真童趣。
在這一課的教學中,我是這樣進行教學設計的:
第一課時
一、鍾表導入
二、認識作者
三、積累字詞
四、整體感知
1.說一說,課文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2.按照「猜想——證實——結果」將課文分為兩部分。
反思這節課,有諸多不當之處。
1.教學內容設置不合理。第一課時設計內容較少,致使課堂上穿插部分第二課時內容。
2.導入不恰當。以鍾表圖形導入,時間長且與課文主題關系不大,不如直接導入,簡潔明了。
3.概括課文內容時,沒有給學生提供支架。比如,可以讓學生藉助一些表示時間的詞語概括課文內容,也可以採用填空的方式讓學生把握課文內容。在學生交流後,可以讓學生再次齊讀課文內容,使全體同學參與課堂。
4.課堂上沒有關注全體同學。課堂上預習較好的同學和思維靈活的同學舉手較快,課堂上沒有給其他學生預留充足的思考時間,致使課堂上部分同學只處於聽的狀態。沒有很好參與課堂。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課文分為哪兩個部分?
二、學習「猜想」部分
1.我的猜想是什麼?(預設:父親的表裡有活的生物。)
2.我為什麼會有此猜想?(預設:我那時以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父親的表裡有聲音。)
3.我是怎樣得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這一觀點的?(預設:早晨有鳥叫得很好聽,夜裡有狗吠得很怕人……)
4.從中可以看出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5.「我」對表的好奇心是怎樣產生的?(預設:父親的表會發出聲音,父親不許我動表)
三、學習「證實」部分
1.父親的哪一句話證實了我的猜想?(預設:這擺來擺去的是一個小蠍子的尾巴,一動就要蟄你。)
2.父親為什麼要這么說?
3.猜想得到證實後,我是什麼反應?從中體現出我怎樣的心情?(預設:愉快,弄清緣由之後的滿足感。)
四、學習「結果」部分
1.我的猜想被證實後,我見人就說:父親有個小蠍子在表裡。為什麼後來不說了?
2.你有過類似的經歷嗎?
五、品味語言
1.至此,你覺得文中的「我」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預設:天真可愛)
2.文中體會「我」天真可愛的句子有很多:出示課後習題二中的句子。體會「我」的天真可愛,童真童趣。
3.找出相關語句,讀一讀。
六、課堂小結
第二課時教學主要問題在於課中沒有主問題引領,整節課顯得沒有重點。課堂設置問題較多,顯得細碎,毫無節奏感。同時課堂上沒有給學生充分的時間自讀課文,課文語言和人物心理把握較淺。
❸ 學了手錶里的生物課文你有什麼收獲
學了手錶里的生物課文,我有很多收獲,我學到了生物是一個很奇妙的東西,然後生物有著大自然的氣息。
❹ `表裡的生物的中心思想
《表裡的生物》一文,敘述了作者小時候一段幼稚可笑的經歷。他認為「凡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聽到父親的懷表發出清脆的聲音,就認為裡面也是一定有一個小生物。他充滿了好奇,可是父親不許他動,這又使他的心很痛苦。一次父親打開表蓋讓他看,並說這擺來擺去的小東西是蠍子尾巴,他信以為真,見人就說父親有一個小蠍子在表裡。
二、作者介紹
馮至(1905一1993)原名馮承植,涿州人。1930年留學德國先後就讀柏林大學、海德堡大學,1935年獲得海德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36年至1939年任教於同濟大學。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1925年,他和幾位朋友成立沉鍾社,出版《沉鍾》周刊、半月刊和《沉鍾叢刊》 等。
主要作品:《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山水》《伍子胥》等。
三、分段及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9):寫「我」小時候以為凡是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我」猜測爸爸的手錶里有個生物。
第二部分(10~19):寫父親打開表蓋讓「我「看到了裡面的世界,並告訴「我」裡面有個小蠍子,不能動。他的話「證實」了「我」的猜測。
第三部分(20~21):寫「我」持續很久見人就說起父親表裡的蠍子。
四、課文主題中心
本文講述了小時候的「我」認為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並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個小蠍子的故事。表現了童年的「我」是個天真無邪、善於觀察和思考,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慾的孩子
❺ 表裡的生物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麼事
課文寫了小時候的「我」以為凡是能發聲的都是活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父親打開表讓「我」觀看並解答「我」的疑問,「我」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隻小蠍子的事。
第一部分(1-9):小時候的「我」以為凡是能發聲的都是活物,所以對父親的表極為好奇。
第二部分(10-16):父親打開表讓「我」觀看並解答「我」的疑問。
第三部分(17-21):「我」相信了父親說的表裡有隻小蠍子的事。
(5)表裡的生物你體會到了什麼擴展閱讀
作者首先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凡是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接著列舉了一系列的事實證實了自己的觀點,有理有據。說明了「我」的觀點是經過認真思考後得出的。
在作者眼中任何事物都充滿童趣,說明「我」是一個天真幼稚、富有幻想的孩子。
作者回憶的自己小時候一件幼稚可笑的事情,表現了童年的「我」對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是個善於觀察、愛思考的孩子。
❻ 表裡的生物從我從文中我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什麼
表裡的生物從我從文中的身上我們可以學到什麼?你可以學到這些生物的生命力真的很安全,然後我們要愛護那些寵物。
❼ 表裡的生物啟示我們什麼
表裡的生物提示我們一定要注意生態環境,做有益健康的事情。
❽ 表裡生物的課文的讀後感怎麼寫
在寒假期間,我讀了一篇文章,叫《表裡的生物》。
這篇文章主要講的是:小男孩對他的父親的手錶感到十分好奇,可是他的父親不讓他動,越不讓他動他的手指越想動,可是他不敢動。因此他很痛苦,總想趁著父親不注意時看看裡面都有什麼東西。有一天,也許是他的父親看他很可憐,就笑著對他說:「你來,我給你看看,可是只許看,不許動。」他的父親取出一把刀把表蓋撥開,在他面前立即呈現出美麗的世界:藍色的·紅色的小寶石,釘住幾個金黃色的齒輪,里邊還有一個小尾巴似的東西不住地擺來擺去。這小世界不但被表蓋保護著,還有一層玻璃蒙著。過了一會兒,他的父親終於把表蓋上了。他覺的父親的表裡面真好看。
凡是能發出聲音的,都是活的生物。可是他的父親的表不是生物,卻「滴答,滴答······地響個停,」主人公父親越是不讓動,主人公越是好奇。總是認為表裡有個生物被關在裡面。
人的好奇心·想像力·刨根問底的精神不正是創新意識的萌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