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的分類如何導入

生物的分類如何導入

發布時間:2023-03-01 17:43:00

① 怎樣對生物進行分類

1、界

在很長一段時間里,界(Kingdom)是生物科學分類法中最高的類別。一開始人只將生物分為動物和植物兩界。

微生物被發現後,也長時期被分入動物或植物界:好動的微生物被分入動物界,有色素(藻類)的或細菌被分為植物,有些甚至被同時放入兩界。

後來,沒有細胞核的細菌被獨立為一界,再後來真菌被分出植物界,也成為獨立的一界,最後自立為界的是古細菌。

按照原本公認的分類-六界法將生物分為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植物界以及動物界。

最新的基因研究發現這種分類法並不十分正確,因此引入了域作為生物最高的類別。現有的生物被分入非細胞生物域、真核生物域或原核生物域,沒有細胞核的生物(細菌和古細菌)被分入原核生物。

只有在真核生物中還有界的分法。真核生物中分四個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動物界。總共九個界:

類病毒界、病毒界、古細菌界、細菌界、藍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動物界。

2、門

生物學中把具有最基本最顯著的共同特徵的生物分為若干群,每一群叫一門,如原生動物門、裸子植物門等。門以下為綱。

3、綱

綱在門之下、目之上。有時還上有總綱、下有亞綱。例如哺乳綱(屬於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下有食肉目、奇蹄目、偶蹄目等),單子葉植物綱(屬於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下有鴨拓草亞綱、禾本科等)。

4、目

目上有綱或亞綱,下有科。也可能有總目、亞目存在。例如食肉目(屬動物界、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下有貓科、熊科、犬科、熊貓科等),莎草目(屬植物界、種子植物門、被子植物亞門、單子葉植物綱、鴨拓草亞綱,下有禾本科、莎草科等)。

5、科

科位於目和屬之間。有人科、十字花科、猴科。

6、屬

屬隸於科,其用途是將該「目」內的生物再詳細分類。例如:獼猴屬、芸苔屬、人。

7、種

又稱物種,生物分類的基本單位,位於生物分類法中最後一級,在屬之下。較為籠統的概念,是指一群或多或少與其它這樣的群體形態不同,並能夠交配繁殖且子代可育的相關的生物群體。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生物分類

② 微生物的分類(思維導圖):細菌,真菌,病毒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主題單元教學設計 主題單元標題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 所需時間 課內共用4 課時,每周3 課時 主題單元學習概述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是生物課程內容十大主題之一。微生物種類多,數量大,在生物圈中的分布范圍極其廣泛,不僅在促進生物圈的物質循環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與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動物以及人類的生產和生活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病毒、細菌、 真菌 及其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微生物與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動物共同組成了多彩的生物世界。在生態系統中它與生產者是必不可少的成分。 本單元包括「病毒」、「 細菌」、「 真菌 」「細菌、 真菌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四個專題。專題一通過觀察病毒的形態、結構示意圖,增加對病毒的感性認識,描述病毒的結構;通過觀察噬菌體繁殖過程示意圖,概述病毒繁殖的過程。專題二通過「觀察細菌」的演示實驗,說出細菌的形態特點;將細菌的結構示意圖與動植物細胞結構相比較,說出細菌的結構組成及特點。專題三通過「觀察酵母菌和黴菌」分組實驗描述 真菌 的形態結構。專題四 聯系現實生活,關注微生物與人類的關系。這四個專題不僅覆蓋了教材的全部內容,而且不拘泥於教材,適當參考其他版本教材,進行了拓展和提升。 本單元學習的重點是病毒的主要特徵、結構組成及生活;細菌形態結構特點、營養方式和生殖; 真菌 的結構特點、營養方式及生殖方式,及它們在生物圈 中的作用。 本單元通過分組實驗、演示實驗、列表比較等方式,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生物圈中的微生物。培養學生的實驗觀察能力、收集資料和交流合作能力。通過調查病毒對人類的危害, 真菌 與細菌對人類的利與弊,了解微生物和動植物一樣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對動植物和人類的生活影響巨大,生物圈離開了微生物將不能進行正常的物質循環。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生物圈中的各種成分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主題單元規劃 思維導圖 主題單元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會描述病毒、細菌、 真菌 的主要特徵。 2.掌握 微生物的 形態結構,生命活動(營養方式、繁殖方式)。 3.說出細菌、 真菌 在生物圈中碳循環和氮循環中的作用。 能力目標: 1.練習使用顯微鏡觀察病毒、細菌,嘗試繪制病毒、細菌、 真菌 的結構簡圖。 2.通過分組實驗,深化對酵母菌和黴菌結構的認識,培養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3.通過角色扮演和拓展活動,學會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和解決某些生活實際問題。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明確大部分細菌與 真菌 利大於弊。 2. 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對應課標: 1.說出病毒的形態、 分類 ,結構和營養方式。 2.描述細菌的主要特徵,說出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異同。 3.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 真菌 ,了解 真菌 的主要特徵,說出 真菌 (尤其是蘑菇與木耳)的營養方式。 4.關注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主題單元問題設計 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物是否都能用肉眼觀察到? 專題劃分 專題一: 病毒 (1 課時) 專題二: 細菌 (1 課時) 專題三: 真菌 (1 課時) 專題四: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 課時) 專題一 病毒 所需課時 本專題使用1 課時 專題一概述 七年級的學生對於微生物只是有一個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確認識的學生並不多。而本專題知識涉及的幾乎都是微觀生物,對於學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的難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難,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對則比較容易。因此,在實際教學中,通過直觀的圖片演示,在學生已有生活經驗、知識的基礎上,可以糾正、加強他們的認識。對於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動,平時學生雖然有一定的理論基礎,但是缺少足夠的實踐,雖然有探究的積極性,但探究的科學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引導。 專題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說出病毒的形態 分類 、結構組成。 2、概述病毒繁殖的過程。 3、說出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 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 2、通過探究活動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關注病毒對人體健康的威脅。 專題問題設計 1.病毒沒有細胞結構,為什麼說它屬於生物? 2.病毒給人類帶來哪些危害? 所需教學材料和資源 信息化資源 多媒體課件,顯微投影 常規資源 電子顯微鏡、永久裝片等 教學支撐環境 生物實驗室 其他 學習活動設計 【活動一】觀察病毒的形態結構 問題引領:展示一組常見的 微生物的 圖片:如引起「非典」的冠狀病毒的圖片,不同種類細菌圖片,提出問題:這種肉眼看不見的物體是什麼?屬於生物嗎? 1、病毒的結構——觀察第188 頁圖並思考總結。 2、病毒的生活——觀看視頻,思考與討論:①病毒能獨立生活嗎?_________ ②病毒只能生活在怎樣的細胞中?_________ ③這樣的生活方式叫什麼?_____ ④病毒繁殖新個體的速度快嗎?_________ 3.小組通過自學,並交流心得。 4..教師點評總結。 【活動二】 問題引領:病毒對人類的生活和生產有哪些影響?在於病毒作斗爭的過程,科學家發現了病毒的哪些益處? 1、閱讀課本P110,觀察圖片並舉例,認同病毒對人類有害也有利。 2、觀看動畫:認同噬菌體能 「吞噬」細菌。 3.形成結論:通過觀察圖片,讓學生認同病毒對人類有害也有利。 評價要點 1、說出病毒的形態 分類 、結構組成。 2、概述病毒繁殖的過程。 3、說出病毒與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的關系。 專題二 細菌 所需課時 本專題使用1 課時 專題二概述 本專題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對微生物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的。學生將能夠從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命活動、細菌與人類關系幾個方面來認識細菌。 專題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細菌的形態結構,說出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異同。 2、描述細菌的生命活動。 3、關注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能力目標: 1、嘗試區別細菌與動植物細胞的異同 2、通過觀察細菌永久裝片,學會正確使用顯微鏡,訓練基本的實驗操作技能。 3、初步學會用高倍顯微鏡觀察細菌的形態結構,養成細致的觀察能力和動手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 2、關注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專題問題設計 1. 食物為何在夏季會很快變質而冬天就會慢一些? 小樹苗又是如何成長為一個參天大樹的? 2. 細菌與病毒的結構有何不同? 所需教學材料和資源 信息化資源 多媒體課件,顯微投影 常規資源 各種細菌的永久裝片、 教學支撐環境 生物實驗室 其他 學習活動設計 【活動一】演示實驗:觀察細菌 問題引領 :細菌 的形態結構是怎樣的呢?與動植物細胞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 1.明確實驗的目的要求,清點材料用具,按要求使用顯微鏡觀察。 2.小組通過顯微投影展示實驗成果,並交流實驗心得。 3.嘗試繪制細菌結構簡圖識別細胞各結構,學生之間進行交流點評。 4.嘗試對比細菌結構和動植物細胞的結構異同點,進一步明確細菌基本結構。 5.教師點評總結。 【活動二】資料分析: 問題引領 :細菌 幾乎無處不在,我們時時刻刻都與細菌打交道,接觸到的細菌對我們都有害處嗎? 1.展示視頻:一些細菌可以使人患病,使食物腐爛。 2.形成結論 :細菌 對人類的生活有利也有弊。 【活動三】檢驗學生對細菌的結構與動植物細胞的區別: 總結:1、如何區分細菌細胞與動植物細胞的結構? 2、細菌與病毒在細胞結構上有何不同? 評價要素 1. 演示實驗觀察 評價方法:基於量規的現場評價(教師觀察與學生互評結合) 評價要點:(1)顯微鏡等實驗儀器的使用規范熟練 (2)善於合作,認真記錄,完成實驗報告 (3)遵守實驗室規范與要求 2.繪制細胞簡圖 評價方法:教師與學生互評 評價要點:①繪圖方法規范正確 ②客觀真實,符合科學性,結構名稱標注准確 專題三 真菌 所需課時 本專題使用1 課時 專題三概述 本專題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對微生物已經有了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的。學生將能夠從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命活動、 真菌 與人類關系幾個方面來認識 真菌 。尤其要點出蘑菇、木耳的營養方式,學生容易把它們與植物混淆。 專題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 真菌 的主要特徵 2.認識日常生活中常見的 真菌 ,說出黴菌和蘑菇的營養方式 3.知道 真菌 的生殖方式 能力目標: 1、學會用放大鏡觀察的能力; 2、通過分組實驗,深化對酵母菌和黴菌結構的認識。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養成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探索精神。 2、關注細菌與人類的關系。 專題問題設計 冬天蒸饅頭時,為什麼要把和好的面團放在溫暖的環境中? 夏天在什麼地方容易找到蘑菇? 所需教學材料和資源 信息化資源 多媒體課件 常規資源 載玻片,蓋玻片、放大鏡等 教學支撐環境 生物實驗室 其他 學習活動設計 活動1:情景導入 出示常見 真菌 圖片,引導學生進入 真菌 知識的學習。 活動2:組織觀察橘子上長的青黴和饅頭上的麴黴,解決以下問題 (1)青黴和麴黴在形態和顏色上有什麼不同?又有什麼共同點? (2)青黴和麴黴怎樣繁殖後代? (3)孢子的發育需要哪些條件? 評價要點 (1)能說出一些常見 真菌 的名稱? (2)使用放大鏡觀察到青黴菌和麴黴菌的形態結構? (3)正確說出 真菌 和細菌結構上的異同? (4)描述出 真菌 的主要特徵? 專題三 細菌、 真菌 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所需課時 本專題使用1 課時 專題三概述 本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各種 微生物的 主要特徵設計的,通過本專題的學習,學生能夠深刻理解微生物和動植物一樣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並且對動植物和人類的生活影響巨大,生物圈離開了微生物將不能進行正常的物質循環。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生物圈中的各種成分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專題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 1.描述微生物促進碳循環。 2.描述微生物促進碳循環。 能力目標:在觀察、體驗、探究等活動中,通過親身的經歷和感悟分析,鍛煉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從整體上認識生物圈中的各種成分是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 專題問題設計 為何埋入花盆的內臟幾天就消失了? 所需教學材料和資源 信息化資源 多媒體課件 常規資源 圖片、多媒體 教學支撐環境 生物實驗室 其他 學習活動設計 活動1:情景導入 出示常見圖片,引導學生進入細菌、 真菌 的作用。 活動2:觀察碳循環、氮循環圖 活動3:本單元知識梳理 小組合作,完成本單元知識的歸納總結,以概念圖形式呈現。(課外完成) 評價要點 評價方法:單元試卷測試(教師批閱,記錄成績) 評價要點:測試成績達到合格水平。

③ 生物課堂教學中常用的幾種導入方法

俗話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可見,導入會對一節課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富有藝術性的課堂導入,有助於教師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繼而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啟迪學生的思維,促進學生積極思考和探索。根據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針對不同教學內容,教師可以採用不同的導入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聽之有味、欲罷不能的感覺,更好地促進他們迅速進入課堂教學的最佳狀態。 一、復習提問導入 古語道:「溫故而知新。」「溫故」是手段,「知新」是目的。心理學研究表明:知覺有賴於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人們在感知事物時與該事物有關的知識和經驗越豐富,感知就越迅速、越全面。初中生物知識面很廣,知識間的聯系較為緊密,系統性強。如果在導入時利用舊知識作為鋪墊,自然過渡到新知識,加強知識間的內在聯系,真正做到有啟而發,從而激起學生的求知慾。例如我在講《人類的性別決定》這一節時,通過以下問題來復習舊知而又引出新知: 3、請談談基因、DNA、染色體三者之間的關系。 二、生活實際導入 《生物新課標》指出:讓學生在生活中體驗生物學。即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中引出生物學問題,並嘗試解決生物學問題。現實生活中處處是生物學問題,我們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將其引入課堂。如:在學習「人體的激素調節」時,我從學生們熟悉的一些侏儒症、呆小症引入:「你見過身高和正常人不一樣的嗎?」「他們為什麼這么矮呢?」「能再長高嗎?」由此引入新課。在講「人的呼吸系統的組成」時,問:「你認為在跑步時用鼻子呼吸好呢?還是用口呼吸好?為什麼?」從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實際出發,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學生的注意力,並激起他們進一步探究的慾望。讓他們在探究中體驗:生物來源於生活,而又應用於生活。 三、設置情境導入 情感的觸發,往往與一定的情境有關;而生動感人的情境又能增強學生的內心體驗,觸發學生的愉快情緒,很快引起學生的思想共鳴。因此,教師在導入新課時,要把握教材的特點,有選擇地通過圖畫、播放歌曲或多媒體來設置情境,渲染課堂氣氛,使學生的學習情緒迅速升華到最佳狀態。並置身於教師設計的情境之中,深入體會教材的內涵。例如在講「生命的起源」時,先設置懸念:「地球上本來沒有生命,只有一些小分子的物質,那麼生命是怎樣形成的呢?」「對此,科學家提出了不同的假說,並找到了相關的證據。」「你支持哪種觀點呢?理由是什麼?」隨即播放一段《宇宙與人》的視頻,學生的注意力很快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用心去感受生命的演變過程。 四、直觀教具導入 在生物教學中,運用實物、模型、標本、教學掛圖、書中插圖等直觀教具,可以把知識化抽象為具體,變復雜為簡單,運用多媒體手段化靜為動……這些直觀教具一方面能消除學生的疲勞,也能消除其它課程的延續思維或心理雜念的干擾。通過觀察,可以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快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如在講「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時,我手捧心臟模型,問:「同學們,看!我給你們帶來了什麼?」「哇!這么大!是心臟嗎?」「它為什麼是紅色的?」「上面密布的是什麼?」……問題油然而生。「這是心臟解剖放大模型。它上面密布的是血管,血管里流動的是血液。」這樣自然地引入到「血液循環系統」這一節。 五、實驗導入 生物學有較強的實踐性。學生最感興趣的是動手實驗,而生物實驗資源非常豐富。誇美紐斯認為:「興趣是創造一個快樂和光明的教學環境。」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也指出:「興趣的源泉在於運用,在於體會到智慧能統帥事物和現象。人的內心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求,總想感到自己是發現者、研究者、探尋者。」例如:在講「探究魚類適於水中生活的特點」時,我事先把所需實驗材料和用具都已擺在實驗桌上,面對活蹦亂跳的金魚,學生早已經按捺不住探究的慾望,等問題一呈現出來,就趕緊忙於小組合作。固定魚鰭、拿紗布、拿皮筋……學生探究的慾望油然而生。 六、諺語、典故導入 巧用學生耳熟能詳的諺語、民俗、典故來引入,能引起學生的有意注意,使學生認識到生物知識與人類生活和生產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積極性。如:通過「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一母生九子,連母十個樣」來引入《遺傳與變異》。通過「有收無收在於水,多收少收在於肥。」來引入《植物的生長需要無機鹽》。 總之,課堂導入的方式有多種多樣。俗話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只要根據課文內容的需要去精心設計,就一定會妙筆生花,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④ 生物的歸類方法,按用途分有哪幾種

按用途分:作物、家禽、家畜和寵物等。

按照形態結構特徵將生物歸為:植物、動物、其他生物;

按生活環境劃分為:水生生物、陸生生物等。

歸類指根據不同的特徵(性質、特點、用途和關系等)將多種物體逐一放到所屬類型中的過程。生物歸類是根據不同生物的形態結構、生理功能、生活環境和方式等對生物分類的方法。

(4)生物的分類如何導入擴展閱讀

分類方法

人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對生物進行過分類。從歷史發展上看,在分類方法上有人為分類法和自然分類法兩種,這兩種方法也代表了分類工作發展的兩個階段。

1、人為分類法

主要是憑借對生物的某些形態結構、功能、習性、生態或經濟用途的認識將生物進行分類,而不考慮生物親緣關系的遠近和演化發展的本質聯系,因此所建立的分類體系大都屬於人為分類體系。

2、自然分類法

植物的自然分類法以植物的形態結構作為分類依據,以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作為分類標準的分類方法。從生物進化的理論得知,種類繁多的植物,實際上是大致同源的。物種之間相似程度的差別,能夠顯示出它們之間親緣關繫上的遠近。判斷植物之間的親緣關系的方法,是根據植物之間相同點的多少。

動物的自然分類方法更加復雜,主要是根據同源性進行分類。分類學家必須考慮多種多樣的特徵,這些特徵包括:結構、功能、生物化學、行為、營養、胚胎發育、遺傳、細胞和分子組成、進化歷史及生態上的相互作用。特徵越穩定,在確定分類時就越有價值。

⑤ 生物分類的方法有哪些

人們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都對生物進行過分類。從歷史發展上看,在分類方法上有人為分類法和自然分類法兩種,這兩種方法也代表了分類工作發展的兩個階段。

1、人為分類法

主要是憑借對生物的某些形態結構、功能、習性、生態或經濟用途的認識將生物進行分類,而不考慮生物親緣關系的遠近和演化發展的本質聯系,因此所建立的分類體系大都屬於人為分類體系。

2、自然分類法

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親緣關系。分類學應該反映這種親緣關系,反映生物進化的脈絡。

(5)生物的分類如何導入擴展閱讀

分類系統是階元系統,通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界、門、綱、目、科、屬、種 。種(物種)是基本單元,近緣的種歸合為屬,近緣的屬歸合為科,科隸於目,目隸於綱,綱隸於門,門隸於界。

隨著研究的進展,分類層次不斷增加,單元上下可以附加次生單元,如總綱(超綱)、亞綱、次綱、總目(超目)、亞目、次目、總科(超科)、亞科等等。

此外,還可增設新的單元,如股、群、族、組等等,其中最常設的是族,介於亞科和屬之間。

閱讀全文

與生物的分類如何導入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9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8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50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4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8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1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