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海洋中的生物種類繁多,那麼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哪個大洋有什麼依據
大家也都知道海洋中存在的生物還是非常多的,而且海洋生物的種類也是非常豐富的,海洋本身也是一個值得大家探索的領域,因為海洋的深處可能還會有更多的大型生物。海洋中的生物種類非常多,那麼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哪個大洋呢?有什麼依據呢?
太平洋的大陸架有非常豐富的海洋資源,而且現在已經發現了石油以及天然氣等多種礦產。太平洋的光合作用是非常旺盛的,而且還有河流匯入,因此就把很多有機物質帶到了河流的下游,這些物質都是生物的餌料。而且寒流和暖流在這里進行了交匯,所以太平洋是天然的漁場。
『貳』 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的原因
讀圖可知,(1)圖中①是黃海,②是東海,③是南海;從圖中反映出我國海域面積廣闊,深度不大,有利於海洋水產的養殖,我國海洋資源豐富;
(2)從圖中看出,④是黃河,⑤是長江,⑥是淮河,⑦是閩江,入海的江河帶來了豐富的有機質和營養鹽類,有利於海洋生物的生長和繁殖;
(3)從圖中看出,⑧是暖流,⑨是寒流,這兩種性質不同的海流,不僅帶來暖水魚類和冷水魚類,而且在交會的海域造成海水上下攪動,使下層海水泛到上層來,從而增加了上層海水中的礦物質,吸引了大批魚群,從而形成漁場.
故答案為:(1)黃海;東海;南海;廣闊;(2)黃河;長江;淮河;閩江;有機質;營養鹽類;(3)暖流;寒流;暖水;冷水;海水;礦物質.
『叄』 海洋中蘊涵的豐富的生物資源
海洋資源是包括海洋生物、海底礦產、海水、海洋能源、港口等多種類型的綜合性資源。海洋生物資源也是生物資源的組成部分。
剝蝕產濱海砂礦是現階段在重要性上僅次於石油、天然氣的海洋礦產資源,它們是大陸上的岩石風化、生的碎屑,經河流搬運至河口、海濱堆積而成的。濱海砂礦易於開采,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世界上約96%的金紅石、80%的獨居石、75%的錫石、30%的鈦鐵礦都產自濱海砂礦。另外,還有磷鈣土、金、鉑、金剛石等,那些普通的砂和礫石,也是不可缺少、而且是用量很大的建築材料資源。近幾十年來遠離海岸的洋底上的多金屬結核和天然氣水合物(也稱甲烷水合物)的發現,可能成為本世紀人類錳、鐵、銅、鋁、鎳、鈦、鉬等多種金屬和能源的主要來源。
海水中溶有多種有用的成分,最為人所熟悉的是一日三餐不可缺少的鹽,我國沿海海岸線很長,可供曬鹽的灘塗地約有84萬公頃,所產海鹽滿足了全國近半數人口和80%的工業用鹽的需求。海水還可直接使用,如作為工業用的冷卻水。日本有40%一50%的工業用水是海水。
海洋蘊藏著巨大的能源,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等。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估計,全球海洋中蘊藏的發電能力達到766億千瓦,技術上有可能利用的為64億千瓦,約為目前世界發電裝機總容量的1倍。我國海洋能源的理論蘊藏量約為6.3億千瓦(圖2-2)。海洋能源的開發正受到全世界的關注
『肆』 海洋生物資源有哪些
海洋生物資源又稱海洋水產資源。指海洋中蘊藏的經濟動物和植物的群體數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斷更新的海洋資源。
『伍』 我國四大領海中油氣資源和海洋生物資源最豐富的是
是南海
南海被譽為「第二個波斯灣」海底的海盆發育較好,尤其資源尤其豐富,現在中國面對的南海問題主要就是由此而起!
南海面積大,緯度低,靠近赤道,魚類種類在我國周邊四海中最豐富!
『陸』 海洋生物資源的特點是什麼
在海洋中具有生命的,能自行繁衍的和不斷更新的具有經濟價值的生物。海洋生物資源又稱海洋水產資源。指海洋中蘊藏的經濟動物和植物的群體數量,是有生命、能自行增殖和不斷更新的海洋資源。其特點是通過生物個體種和種下群的繁殖、發育、生長和新老替代,使資源不斷更新,種群不斷補充,並通過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達到數量相對穩定。在有利條件下,種群數量能迅速擴大;在不利條件下(包括不合理的捕撈),種群數量會急劇下降,資源趨於衰落。
『柒』 海洋生物資源有哪些
魚類資源
它是海洋生物資源中最重要的一類,如1981年世界海洋漁業捕獲量為6670萬噸,魚類為 5757萬噸,占 89%。魚類中以中上層種類為多,占魚類捕獲總量的70%左右。主要是鯷科(Engraulidae)、鯡科(Clupeidae)、鯖科(Scombridae)、鰺科(Carangidae)、竹刀魚科 (Scomberesocidae)、胡瓜魚科(Osmeridae)和金槍魚科(Thunnidae)等的種類;底層魚中,產量最大的是鱈科 (Gadidae),其次是鮃鰈類。 經濟魚類中年產量超過100萬噸的約10種。這10種中,除狹鱈(明太魚;Theragra chalcogramma)、大西洋鱈(Gas morhua)為底層或近底層種外,其餘8種都是上層魚類,它們是遠東沙瑙魚(Sardinops melanosticta)、沙瑙魚(S.sagax)、毛鱗魚(Mallotus villosus)、鮐(Pneumatophorus japonicus)、智利竹?魚 (Trachu-rus murphi)、 秘魯鯷(Engraulis rigens)、沙丁魚(Sardina pilchars)、大西洋鯡(Clupea hareugus)。在1981年,這10種魚的產量占海洋魚類產量的三分之一,可見它們在漁業上的重要地位。 從捕獲魚類的食物對象劃分:以食海洋浮游生物的魚類比例最大,約佔75%(其中食浮游植物的魚類約佔19%);食海洋游泳生物的魚類約佔20%;食海洋底棲生物的魚類約佔4%;剩下的1%則食各種類群的生物。 海洋魚類資源由於管理不當、利用不合理,有許多種的產量已出現明顯的下降趨勢,如狹鱈、大西洋鱈、大西洋毛鱗魚、太平洋的鮐魚和秘魯鯷等。這說明世界傳統魚類的資源開發已經比較充分,有些種的開發已經過度,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壞。因此,要擴大魚獲量寄希望於發現和開發遠洋、深海的魚類資源。
軟體動物資源
是魚類以外最重要的海洋動物資源。據不完全統計,1981年世界海洋軟體動物資源采捕量約為469萬噸,占海洋漁業捕獲量的7.0%。其中頭足類(槍烏賊、烏賊和章魚)的年產量約為 130~150 萬噸。頭足類在大洋中(甚至近海區)常有極大的數量,能夠形成良好的漁場。但因對其種群結構及棲息移動規律了解較少,資源尚未很好開發利用,仍有較大潛力。自70年代後期以來,雙殼類的產量增長很快,僅牡蠣、扇貝、貽貝的年總產量就約 200萬噸,各種蛤類約120萬噸。
甲殼動物資源
1981年其產量為 310萬噸,在海洋漁業捕獲量中僅佔5%。但在經濟上很重要,特別是對蝦類(主要是對蝦、新對蝦、鷹爪蝦等屬)和其他游泳蝦類(主要是褐蝦和長額蝦科),1980年的產量已達170萬噸,比1976年的130萬噸,增長三分之一。蟹類產量也穩步增長,1975年約為40萬噸,1981年已超過80萬噸。南極磷蝦 (Euphausia superba)為主的浮游甲殼類每年約產45萬噸,可望有大的增長。蝦、蟹的市場價格超過魚類的很多倍,是目前頗受重視的一個類群。由於它們的壽命短,再生力強,因而已成為人工增養殖的對象。
哺乳類動物
包括鯨目(各類鯨及海豚)、海牛目(儒艮、海牛)、鰭腳目(海豹、海象、海獅)及食肉目(海獺)等。其皮可製革、肉可食用,脂肪可提煉工業用油。其中鯨類年捕獲量約2萬頭;
海洋植物
以各類海藻為主,主要有硅藻、紅藻、藍藻、褐藻、甲藻和綠藻等11門,其中近百種可食用,還可從中提取藻膠等多種化合物。當前世界海洋生物資源利用很不充分,捕撈對象僅限於少數幾種,而大型海洋無脊椎動物、多種海藻及南極磷蝦等資源均未很好開發利用;捕撈范圍集中於沿岸地帶,僅佔世界海洋總面積7.4%的大陸架水域,卻佔世界海洋漁獲量的90%以上。據估計,海洋中有機物平均單產為50克碳/米2·年,每年有200億噸碳轉化為植物;海洋每年可提供魚產品約2億噸,迄今僅利用1/3左右。海洋生物資源進一步開發利用的途徑為一開發遠洋(如南大洋)和深海的魚類及大型無脊椎動物,首先是水深200~2000米及更深處的資源。二開發海洋食物鏈級次較低的種類,如南極磷蝦資源。三大力發展大陸架水域的海水養殖和增殖業(如放養魚、貝類和蝦等),實現海洋水產生產農牧化。 此外,鯨類的產量每年約 2萬多頭,也是不可忽視的海洋生物資源。但已捕撈過度,破壞嚴重。 中國海洋捕撈業歷史悠久,但直到20世紀40年代,全國水產量每年只有50多萬噸。50年代有了較大提高,達200萬噸,60年代超過 200萬噸,70年代增到350多萬噸,但質量下降。渤海、黃海、東海的許多傳統性捕撈對象(如真鯛、小黃魚、大黃魚、鰳魚、鱈魚、鮃鰈類等)資源已嚴重衰落,出現了與世界各海域傳統漁場類似的情況。
『捌』 海洋生物資源豐富的地方是海底的哪裡
冷熱洋流交匯處。這樣的地方養分隨水流擴散均勻,浮游生物大量繁殖,為魚群提供了大量的食物。
『玖』 南極洲,海洋生物資源豐富:有
南極海域蘊藏著豐富的海洋生物資源,已知魚類200餘種,頭足類20種和磷蝦類8種。其中最具開發潛力的是南極磷蝦。據糧農組織專家估計,其儲量約6-10億噸,是全球單一物種蘊藏量最大的生物資源。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開發始於20世紀60年代,捕撈對象為南極犬牙魚、冰魚和南極磷蝦。20世紀70年代後,南極磷蝦成為各主要漁業國關注重點,目前主要捕撈國為挪威、韓國、日本、波蘭、俄羅斯、烏克蘭等,年捕撈量約16萬噸,並呈逐年上升趨勢。
『拾』 有哪些新的海洋生物資源
1.海洋微生物資源
我們知道,海洋微生物種類繁多,其生代謝產物的多樣性也是陸生微生物無法與其項背的。但能進行人工培養的海洋微生物只有幾千種,還未超過總數的1%。目前為止,以分離代謝產物為目的而被分離培養的海洋微生物就少之又少。由於微生物可以經發酵工程大量獲得發酵產物,使葯源獲得了良好的保障。此外,海洋共生微生物有可能是其宿主中天然活性物質的真正產生者,具有較大的研究意義。
2.海洋罕見的生物資源
分布在深海、極地以及人煙稀少的海島上的海洋動植物,含有某些特殊的化學成分和功能基因。在6000米以下海洋深處,曾發現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的大型海洋蠕蟲,在水溫高達90℃的海水中仍有細菌存活,這給生物的研究提供了一個新的參考。
3.海洋生物基因資源
在自然界,海洋生物活性代謝產物是由單個基因或基因組編碼、調控和表達獲取的。獲得了這些基因就代表著可以獲得這些化合物。海洋葯用基因資源的研究將大大有利於新的海洋葯物的研究和開發。
海洋生物基因資源細分為以下兩種:
(1)海洋動植物基因資源:包括活性物質的功能基因,如活性肽、活性蛋白就屬此類。
(2)海洋微生物基因資源:包括海洋環境微生物基因及海洋共生微生物基因。
4.海洋天然產物資源
人類對海洋天然產物的研究已有數十年的歷史,並從中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研究資料,為海洋葯物的開發提供了充足的科學依據,它的意義十分重大。
(1)對已經發現的上萬種海洋天然產物,採用多靶點的方式進行篩選,發現新的活性。
(2)對已經發現的海洋天然產物進行一些,如結構修飾或結構改造。
(3)使用組合化學或生物合成技術,衍生更多的新型化合物,從中篩選出新的活性成分。
5.海洋中葯資源
中葯是我國傳統醫葯的主要代表之一,海洋中葯則是我國中葯寶庫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一種民間長期用葯經驗的總結。歷代本草中經現代臨床實踐證明療效確切的海洋葯物有110多種,是尋找先導化合物和開發海洋葯物的重要資源。從海洋中葯開發新葯具有針對性強、見效快、周期短等優點,發展前景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