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水生生物的種類有哪些
水生生物雖然種類繁多,按功能劃分,不外包含自養生物 (各種水生植物)、異養生物(各種水生生物)和分解者(各種水生微生物)。不同功能的生物種群生活在一起,構成特定的生物群落,不同生物群落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進行著相互作用、協調,維持特定的物質和能量流動過程,對水環境保護起著重要作用。水生生物為人類提供蛋白質和工業原料,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⑵ 水生生物學的水生環境
1.水體:泛指地球表面低窪地帶的集水區。
2.水域:指大水體的一部分。如太平洋西部水域,長
江上游水域等。
3.生物圈:地球表面的全部生物及與其相互作用的非
生物環境的總和。可分為下面三個圈層:
a)大氣圈:厚800—1000km生物分布上限15km,一
般在50—70m氣層中。
b)岩石圈:厚30—40km,大多數生物分布在5-6m處。
c)水圈:幾乎到處有生物。 1.水的溶解能力
2.水的熱學特性(比熱大導熱率低;具較大溶解潛熱)
3.水的密度與浮力
4.水的流動性
水環境的分區及其特性(以湖泊為例)
1.水底區:又可分為沿岸帶、亞沿岸帶和深水帶。
2.水層區:又可分為沿岸區與湖心區。 1.定義:在水層區營浮游生活,個體微小,缺乏或僅具微弱游動能力的生物。
2.類別: 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動物。浮游植物通常就是指浮游藻類,而不包括細菌和其他植物。浮游藻類主要門類有:藍藻門、隱藻門、甲藻門、金藻門、黃藻門、硅藻門、裸藻門及綠藻門。浮游動物的主要類群有原生動物、輪蟲類、枝角類及橈足類。
3.浮游生物的浮游適應
A、減輕比重
B、增大體阻
C、主動運動 1.公元前亞里斯多德Aristotle最早建立生物學分類系統
2.18世紀初進行大型水生動物的形態分類研究。
列文虎克Leeuwenhoek研製出顯微鏡後進行小型生物的研究。
林奈C.Linnaeus在「自然系統」一書中確立雙命名法。
3.19世紀中期,西歐各國派出海洋探險船對世界海洋進行綜合考察。
1872-1876年英國皇家Challenger調查船對大西洋和太平洋進行調查。
1887年德國浮游生物學家亨生(V.Hensen)創用了浮游生物(Plankton)一詞。
1889年亨生率National號調查船對北大西洋浮游生物進行調查。
1899年荷蘭韋伯M.Weber率Siboga號對熱帶太平洋進行調查。
1895年薩斯G.O.Sars出版專著《GrustaceaofNorway》。
1869年瑞士學者Forel(F.A.,1841-1912)研究了日內瓦湖的底棲動物。
4.19世紀末,一些國家建立海洋生物站和淡水生物站。
5.20世紀50年代,進行水域生產力的研究。
6.60年代開始實施國際生物學規劃(IBP)。
7.1971年開始人與生物圈計劃(MAB)。
8.1991年發起國際生物多樣性計劃。
⑶ 哪些動物生活在水裡
生活在水裡的動物有:
1、魚:
魚類是以鰓呼吸、通過尾部和軀幹部的擺動以及鰭的協調作用游泳和憑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屬於脊索動物門中的脊椎動物亞門,一般人們把脊椎動物分為魚類、鳥類、爬行類、哺乳類、兩棲類五大類。
2、水母:
水母是水生環境中重要的浮游生物,包括刺絲胞動物缽水母綱、十字水母綱、立方水母綱動物。水母是一種非常漂亮的水生動物。它的身體外形就像一把透明傘,傘狀體的直徑有大有小,大水母的傘狀體直徑可達2米。傘狀體邊緣長有一些須狀的觸手,有的觸手可長達20-30米。
3、海星:
海星,是棘皮動物中結構生理最有代表性的一類。體扁平,多為五輻射對稱,體盤和腕分界不明顯。生活時口面向下,反口面向上。腕腹側具步帶溝,溝內伸出管足。內骨骼的骨板以結締組織相連,柔韌可曲。體表具棘和叉棘,為骨骼的突起。
4、烏龜:
烏龜是龜科、擬水龜屬爬行動物。頭小,不及背甲寬的1/4,頭頂前部平滑,後部皮膚具細粒狀鱗;吻端向內側下斜切,喙緣的角質鞘較薄;下顎左右齒骨間的交角小於90°。背甲較平扁,具3條縱棱,四肢略扁平,指、趾間均具蹼,具爪。
5、烏賊:
烏賊本名烏鰂,又稱花枝、墨斗魚或墨魚。是軟體動物門頭足綱烏賊目的動物。烏賊遇到強敵時會以「噴墨」作為逃生的方法並伺機離開,因而有「烏賊」、「墨魚」等名稱。其皮膚中有色素小囊,會隨「情緒」的變化而改變顏色和大小。
⑷ 水生生物有哪些
地球上大多數生活在水中,都屬於水生生物。主要由浮游植物,浮游動物,底棲動物,魚類,大型水草組成。 浮游植物主要是藻類(滸苔,紫菜,海帶) 浮游動物有輪蟲,枝角類(養魚喂的魚蟲),橈足類(鹵蟲)等 底棲動物有端足類,貝類(河蚌,蛤蜊),螺類(田螺,釘螺),蝦蟹等 水草有挺水植物(蘆葦,荷花),浮水植物(睡蓮,王蓮),沉水植物(金魚藻,苦草),漂浮植物(水葫蘆,浮萍)。 我對浮游動物和水草了解比較多,其他的記憶有限,還有很多種類不記得了
⑸ 生物生存的環境包括哪三種
如果說是生物生存環境的類型,就是依據生物的生活環境的不同,是:
陸生生物——生活環境是陸地;
水生生物——生活環境是水裡;
兩棲動物——生活環境是陸地、水裡皆宜。
⑹ 水生生物有哪些主要生態類群各有何特點
(1)水面區的生物:漂浮生物 它們的身體一部分在水中,另外的一部分則露在水面。 (2)水層區的生物: 浮游生物和自游生物(游泳生物)
浮游生物是不能主動地作遠距離水平移動的生物,大多體形微小,通常肉眼看不見。它們沒有游泳能力或者游泳能力很弱,一般不能逆水前進,只能依靠水流、波浪或水的循環流動而移動。
自游生物是形狀較大,游動能力很強,能主動地作遠距離游動的生物。也能逆流自由行動。
(3)水底區的生物: 在水底區生活的生物類群,稱為底棲生物.
它們有的在水底固著生活;有的在水底移動甚至在一定時間內能離開水底區到水層區中游泳;有的鑽埋水底土壤中以及鑽蝕在堅硬物體中生活。此外,還有一些底棲生物是生活在水中的物體上.
⑺ 在水中生活的生物有哪些
我國的水生物種類很多,介紹一下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中的水生物好了.
中華鱘
中華鱘,又稱鰉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軟骨硬鱗魚類,身體長梭形,吻部犁狀,基部寬厚,吻端尖,略向上翹.口下位,成一橫列,口的前方長有短須.眼細小,眼後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鰭歪形,上葉特別發達.
中華鱘有一億多年的悠久歷史,如此古老魚類已經不多.
中華鱘生理結構特殊,既有古老軟脊魚的特徵,又有現代諸多硬骨魚的特徵.形近鯊魚,鱗片呈大形骨板狀;魚頭為尖狀,口在頜下.從它身上可以看到生物進化的某些痕跡,所以被稱為水生物中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科研價值.是長江中的瑰寶!
中華鱘是一種大型洄遊性魚類,最大的個體可以達到400-500公斤.平時,中華鱘棲息於北起朝鮮西海岸,南至我國東南沿海的沿海大陸架地帶.在海洋里生活了9-18年後,性腺發育接近成熟時,便成群接隊向長江洄遊,到達長江上游四川宜賓一帶和金沙江下段繁殖.
由於葛洲壩工程的興建將其洄遊的通道堵死,以致瀕臨滅絕,為舉世所關注.為了避免絕種的惡果,國家在宜賓建立了中華鱘科研機構;在壩下修建了蓄養池.對它們或在蓄養池中人工授精催產,孵化繁殖,或運送過壩放入上游,以保護種群.這些措施已見成效,比較有效地減低了和工程相伴而生的破壞與損失.
白暨豚是一種類似海豚而生活於江湖中的淡水哺乳動物,身體呈紡錘形,全身皮膚裸露無毛,具長吻,眼小而退化;聲納系統特別靈敏,能在水中探測和識別物體.背鰭呈鈍三角形,鰭肢與尾鰭均向水平方向平展.體背部青灰色,腹部白色,新生幼獸的體色比成體深.雌體腹部生殖裂兩側各有一個乳裂,雄體肛門前方有一個盲狀小孔.截至目前,已發現的最大雌性個體長253厘米,重237千克;最大雄性個體長216厘米,重125千克.
白暨豚生活於長江中下游附近多沙洲、邊灘並有大、小支流與幹流相連的地段.喜歡群居,尤其在春天交配季節,集群行為就更明顯.每群一般2~6頭.其活動范圍廣,但對水文條件要求較高,經常在一個固定區域停留一段時間,待水文條件發生改變後,又遷入另一地域.以魚類為食.白暨豚兩年繁殖一次,每胎1仔,出生時體長80厘米左右.
文昌魚
文昌魚是一種動物珍寶.據科學家研究,它早在五億多年前就出現,至今仍保持著古代的特性及原始性狀.這為研究魚類的起源和無脊椎動物進化歷史,提供了活的證據.在中國,文昌魚只分布在福建、青島、台灣等地.據說文昌兩字源出於文昌帝君.我國廈門盛產的文昌魚是聞名於世的,它體長5厘米左右,全身半透明,肌節清晰可見,體型左右側扁,身體兩頭尖中央寬,象條扁擔,所以有」扁擔魚」之稱.它的外形雖然像一條無頭的魚,但它沒有脊椎骨,僅靠一根棒狀的脊索支撐著全身,而且也沒有上下頜,所以文昌魚不能算魚,是無脊椎動物到脊椎動物的過渡類型,稱頭索動物,在動物的演化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弱小的文昌魚雖無自衛能力,但有驚人的鑽沙本領,它喜歡生活在夾有少量貝殼的粗沙里,這樣便於鑽洞和呼吸,平時它總是把身體後端插入沙中,僅露出前端觸須部分呼吸和覓食.它白天躲在沙中,夜間出來活動覓食.
胭脂魚
胭脂魚(Myxocyprinus asiaticus)又名黃排.魚綱,胭脂魚科.紅色具黑條紋.體側扁而高,斜方形.頭小,唇肥厚外翻,呈吸盤狀.長一米余,一般20餘斤,最大30多公斤.是長江上游重要經濟魚類之一,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除食用外,小規格魚有很強的觀賞價值.其產卵場主要分布在宜賓市附近的長江、岷江和金沙江的屏山以下江段,現今此魚日漸稀少,省水產研究所及宜賓珍稀水生動物研究所已成功地進行了胭脂魚的人工內塘繁殖.
⑻ 生物有哪些,生活環境是什麼樣
陸生生物——生活環境是陸地;
水生生物——生活環境是水裡;
兩棲動物——生活環境是陸地、水裡皆宜。
⑼ 水生生物分哪四類
水生生物是生活在各類水體中的生物的總稱。水生生物種類繁多,有各種微生物、藻類以及水生高等植物、各種無脊椎動物和脊椎動物。其生活方式也多種多樣,有漂浮、浮游、游泳、固著和穴居等。有的適於淡水中生活,有的則適於海水中生活。雖然種類繁多,按功能劃分,不外包含自養生物(各種水生植物)、異養生物(各種水生生物)和分解者(各種水生微生物)。不同功能的生物種群生活在一起,構成特定的生物群落,不同生物群落之間、及其與環境之間,進行著相互作用、協調,維持特定的物質和能量流動過程,對水環境保護起著重要作用。水生生物為人類提供蛋白質和工業原料,有重要的經濟價值。
上面是網路關於水生生物的定義,分析一下就包括微生物類、藻類(水生低等植物類)、水生高等植物類、水生動物類(無脊椎和有脊椎)
⑽ 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有哪些
我國的水生物種類很多,介紹一下我國一級保護動物中的水生物好了.
中華鱘
中華鱘,又稱鰉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屬於軟骨硬鱗魚類,身體長梭形,吻部犁狀,基部寬厚,吻端尖,略向上翹.口下位,成一橫列,口的前方長有短須.眼細小,眼後頭部兩側,各有一個新月形噴水孔,全身披有棱形骨板五行.尾鰭歪形,上葉特別發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