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七下食物成分表怎麼看

生物七下食物成分表怎麼看

發布時間:2023-03-15 13:11:08

㈠ 中國食物成分表怎麼看

中國食物成分表簡介及使用:食物成分簡編表所列食物品岩襲種是我國人的主要食品,包括主食和副食。

1、能量:「能量」不是直接測定的,而是由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含量計算出來的,每1克蛋白質或1克碳水化合物在身體內可產生4千卡(kcal)能量,而每1克脂肪可產生9千卡能量。每1千卡相當於4.184千焦耳(kJ)。

2、蛋白質:表中「蛋白質」一欄是指粗蛋白,它除了蛋白質以外,還含有一點其它的含氮物質,故不是純蛋白質。但各國食物成分表中均以「蛋白質」表示,而不用「粗蛋白」表示。人們在計算食物中蛋白質時可按表中所列數據值計算。

3、碳水化合物:這不是直接測定的值,而是計算出來的,成分表中均以100g可食部計算,因此100g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的計算即:(100g-(水分+蛋白質+脂肪+膳食纖維+灰分)g=碳水化合物g。

食物能量值的測定:

我們至今一直沿用Atwater能旁棗明量通用轉化系數,也就是碳水化合物4kcal/g,蛋白質4kcal/g,脂肪9kcal/g,來間接個推算食物可提供的熱量值。用公式表示食物運告總熱量即為:能量(kcal)=4×蛋白質+4×可利用碳水化合物+9×脂肪+3×可利用有機酸+7×酒精。

㈡ 7年級下學期生物怎麼搭配合理的三餐 好的再加100分!

食物金字塔就是 你所 吃的最多的應該是蛋白質 這個作為基底 之後你吃的其他的營養物質遞減的向上累計 成為金字塔型

一日食譜

早餐:早餐應以主食及蛋白質並重,但要避免燒餅、油條等油脂高的食物,餐後再吃點水果,會使你整天神清氣爽。雞蛋 粥 小菜 等都可以

午餐:中餐不宜吃得太過 可以吃的油膩豐盛 卻不能吃撐到 以孝悉防塌答止脂肪含量上漲 下午犯困 飯後半小時可以進食一定的水果進行清脂 高糖的水果有利於製造愉快的心情
肉類 米飯 炒麵類都可以

晚餐:所以晚餐應以低熱量並且七分飽為主,適量增加蔬菜的量,還要記住睡前三小時內禁止進餐。 水果最好選擇低糖的 蔬菜 【清淡】巧衫乎 適量米飯 水果 少量肉

㈢ 義務教育版七年級生物下冊課本知識梳理

一、教材的總體介紹
(一)體現新的課程理念
1.面向全體學生
2.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3.倡導探究性學習
(二)教材分為四冊:
1、七年級(上冊)三個單元:認識生命;生物體的結構層次;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
2、七年級(下冊)一個單元:生物圈中的人。
3、八年級(上冊)兩個單元:生物圈中的動物和微生物;生命的延續。
4、八年級(下冊)三個單元:生物的演化;生物與環境;生物技術。
(三)教材的體系:
1.目標體系
2.知識體系
3.活動體系
4.圖表體系
5.閱讀體系
6.檢測體系
7.課外活動體系
二、七年級(下冊)教材的分析和教學建議
(一)目標體系
每一章的學習目標和章的小結,應該是相互呼應的;在本冊的教師教學用書中都有每一節的教學目標,供參考。教學中要注意落實多元化、多層次的教學目標,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都得到發展。特別是在備課、鑽研教材時,要深入挖掘教材中隱性的目標因素。
學習目標的確定,要注意不同層次的要求,請參考《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准(實驗稿)》後的附錄「學習目標的說明」。其中,知識性的目標分為了解、理解和應用三個水平的要求;技能性的目標分為模仿、獨立操作兩個水平的要求;情感性的目標分為經歷(感受)、反應(認同)和領悟(內化)三個水平的要求。教學方案中應盡量用行為動詞來表述學習目標。
附錄:學習目標的說明


各水平的要求
內容標准中使用的行為動詞
知識性目標動詞
了解水平:再認或回憶知識;識別、辨認事實或證據;舉出例子;描述對象的基本特徵等。
描述,識別,列出,列舉,說出,舉例說出。
理解水平:把握內在邏輯聯系;與已有知識建立聯系;進行解釋、推斷、區分、擴展;提供證據;收集、整理信息等。
說明,舉例說明,概述,區別,解釋,選出,收集,處理,闡明。
應用水平:在新的情境中使用抽象的概念、原理;進行總結、推廣;建立不同情景下的合理聯系等。
分析,得出,設計,擬定,應用,評價,撰寫
技能性目標動詞
模仿水平:在具體示範和指導下完成操作。
嘗試,模仿。
獨立操作水平:獨立完成操作;進行調整與改進;與已有技能建立聯系等。
運用,使用。
情感性目標動詞
經歷(感受)水平:從事相關活動,建立感性認識。
體驗,參加,參與,交流。
反應(認同)水平:在經歷基礎上表達感受、態度和價值判斷;做出相應反應等。
關注,認同,拒絕。
領悟(內化)水平:具有穩定的態度、一致的行為和個性化的價值觀念等。
確立,形成,養成。

(二)知識體系
本冊以「生物圈中的人」為主線,安排了7章19節內容。主要學習有關人體的營養,人體內物質的運輸、能量的供應、代謝廢物的排出、自我調控和人體的健康生活,以及人與生物圈關系的基礎知識(包括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等)。
第8章 人體的營養
知識要點
通過演示和探究知道食物的營養成分;說明各種營養成分對人體的重要作用。
描述人體消化系統的組成和各種消化腺的部位及主要的分泌功能;通過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說明口腔中的消化過程;概述食物消化和吸收的過程;說明小腸適於吸收的結構特點。
說出合理膳食的意義;關注並嘗試評價自身的營養狀況;通過調查描述自己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說出均衡膳食的基本要求;根據青少年對營養的特殊需要,嘗試設計一份營養較為合理的食譜。
第9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知識要點
說出血液循環系統的組成及其在人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通過觀察區分紅細胞和白細胞,並說出它們的主要功能;說出血漿的成分和主要功能;列出血液中幾種成分的正常值,並學會分析血液常規化驗單;說出血量、輸血和血型的一般常識,並說出無償獻血的意義 。
通過觀察區分不同的血管,並說明各種血管的功能及其與功能相適應的結構特點;通過觀察描述心臟的結構和功能;概述心率、心輸出量和心動周期的關系,說明體育運動有利於心臟的健康;描述體循環和肺循環的途徑,並說明循環中血液成分的變化;描述什麼是血壓、脈搏及其正常值;通過活動說明運動與脈搏的關系。
第10章 人體的能量供應
知識要點
通過探究說明食物中儲存有能量,說明燃燒與呼吸作用的異同,並描述什麼是熱量價;說明能量來自細胞內有機物的氧化分解;概述呼吸作用的實質和意義。
說出呼吸系統的組成及各部分的主要功能;說明肺的結構與其功能的關系;概述人體與外界環境進行氣體交換的全過程和主要原理;說明人體內的氣體交換與血液成分變化的關系。
第11章 人體廢物的排出
知識要點
說出人體產生的主要代謝廢物和排出途徑;說出什麼是排泄及其對人體生命活動的重要意義。
通過觀察說出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各個器官的主要功能;概述腎臟的結構和腎臟與尿液形成相關的結構特點;說明尿液形成和排出的過程;列舉泌尿系統的衛生常識。
通過觀察識別皮膚的結構;描述汗腺的結構和汗液的形成;說出人體排出汗液的意義。
第12章 人體的自我調節
知識要點
舉例說明人體自我調節的意義;描述神經系統的組成及神經元的形態結構和功能; 說明什麼是反射、反射弧,以及反射弧的組成和功能;舉例說明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區別和聯系;舉例說明建立條件反射的過程;描述大腦皮層的形態結構和基本功能;說明高級神經活動的含義和人類條件反射的突出特徵。
說出感覺產生的基本過程;說出什麼是感受器和感覺器官;通過觀察描述眼球和耳的各部分結構和功能;解釋近視和遠視視物不清的原因及矯正方法;說出視、聽、嗅、味覺及皮膚感覺、溫度覺等感受器感受刺激的性質。
說出外分泌腺和內分泌腺的區別;說出什麼是激素;舉例說出人的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胰島素、性激素的產生部位和主要的調節功能 。
第13章 健康地生活
知識要點
描述什麼是健康及健康的條件;列出良好生活習慣的主要內容;說明吸煙、酗酒、吸毒對人體的危害;說出合理用葯應注意的問題。
說出什麼是傳染病以及傳染病的特點;舉例說明傳染病流行的基本環節和預防措施;列舉幾種常見傳染病的病因、傳播途徑和預防措施。
描述人體的免疫功能;舉例說明人體非特異性免疫和特異性免疫的區別;說出計劃免疫的意義。
描述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等當代疾病的危害和預防,養成健康的生活和行為習慣。
第14章 人在生物圈中的義務
知識要點
舉例說出人類活動對生物圈造成的影響;
舉例說出保護生物圈刻不容緩,以及人類能夠保護好生物圈。
(三)圖表體系
本冊教材安排了有圖名的圖65幅,加上小圖和其他體系中的圖,共 92 幅圖。另外,還安排了18個表格。
這些圖表是服務於知識和活動的。
(四)活動體系
本冊共安排了各種類型的活動50個,其中有建議活動14個。活動類型與上冊基本相同,活動數量有所減少[上冊有59(16)個,下冊有50(14)個];新的內容較多,36 個活動中 有13 個活動是傳統內容,23 個是新的內容;14個建議活動均為新的內容。
七年級(下冊)活動的總體情況
1.演示實驗(9個)
P3 蛋白質、維生素C的檢測(新)
P10 澱粉和葡萄糖透過透析袋的差異(新)
P28 觀察血液的成分
P37 觀察心臟
P43 觀察動脈血和靜脈血的變化(新)
P51 檢驗人體呼出氣體成分的變化
P55 呼吸運動的模型
P58 尿液成分的測定(新)
P70 人體神經系統整體形態和結構組成
這類活動的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教學中要注意:
(1)課前的准備和預演;
(2)注意演示的直觀性和進行觀察的指導;
(3)有條件的學校可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動手實驗,或在課下由生物小組完成後,課上由學生來演示。
P3 蛋白質、維生素C的檢測
目的:
1.了解科學方法的價值,明確單因子等組實驗的設計;
2.為「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的活動奠定基礎。
原理:
1.蛋白質或多肽中都有肽鍵「-CO-NH-」,在強鹼性溶液中與CuSO4反應生成紫紅色到紫藍色的顏色反應。此反應與Cu ++和雙縮脲發生反應所產生的顏色反應相同,故名為「雙縮脲反應」(biuret reaction),所用的試劑稱為「雙縮脲試劑」,A液為NaOH溶液,B液為CuSO4溶液。產生的紫紅色物質是「銅—鈉雙縮脲絡合物 」。
2.藍色吲哚酚試劑使還原型Vic變為氧化型Vic。Vic溶液在中性條件下,使吲哚酚試劑由藍色變為無色; Vic溶液在酸性條件下,使吲哚酚
試劑由藍色變為粉紅色。
注意事項:
1.配製蛋清稀釋液時,至少按1:1的比例稀釋,否則難以與試劑充分反應;
2.演示時要強調設置實驗組與對照組的意義和兩組的異同;
3.雙縮脲試劑和吲哚酚試劑的配製和使用,可參見本冊的《教師教學用書》p2~3(吲哚酚可到試劑商店購買);
4. Vic溶液可用溶解Vic葯片或用果汁;
5.選擇的實驗材料最好是液體,顏色盡量淺,如有沉澱要過濾。
P10 澱粉和葡萄糖透過透析袋的差異
目的:
1.了解物質分子大小與透析袋的關系,進而了解澱粉能否被吸收;
2.培養透過現象(顏色變化)分析本質(分子運動通過膜)的推理能力。
注意事項:
1.透析袋可在商店買到,也可用膀胱膜等替代;
2.最好提前半天由教師指導學生完成裝置,課上由學生演示和講解;
3.將實驗裝置與消化管的吸收建立聯系並進行對比(參見本冊的《教師教學用書》p11)。
P43 觀察動脈血和靜脈血的變化
目的:
1.直觀了解動脈血與靜脈血 顏色的區別和形成的原因;
2.印證血液循環中,血液成分和顏色的變化及原因。
注意事項:
1.這個演示實驗比較簡單,有條件的學校可把此實驗改為學生動手實驗,並組織好討論;
2.討論中應注意把動脈血和靜脈血 顏色的變化與血液循環 中血液成分的變化聯系起來;
3.此演示實驗可與體循環和肺循環途徑的學習結合起來。
2.觀察實驗(9個)
P14 觀察雞小腸的結構
P29 觀察血細胞
P35 用顯微鏡觀察各種血管
P39 觀察水蚤的心臟搏動(新)
P41 觀察小魚尾鰭的血液流動
P60 觀察腎臟
P66 觀察皮膚的結構
P81 觀察眼球的結構模型
P108 用顯微鏡觀察蛔蟲卵
這類觀察實驗多數是傳統的實驗,主要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由形象思維轉向抽象思維的能力,以及使用觀察工具、製作臨時裝片、繪圖等技能。教學中應注意:
(1)重視顯微鏡使用的規范性;
(2)觀察材料的事先准備、採集、培養;
(3)傳統的實驗要按新的課程理念來組織;
(4)「觀察水蚤的心臟搏動」是新的觀察實驗,要認真准備。
P39 觀察水蚤的心臟搏動
目的:
1.了解水蚤心臟搏動的特點;
2.通過了解水蚤心臟搏動的特點,進而了解人的心臟搏動的特點。
注意事項:
1.指導學生如何使水蚤減慢運動速度;
2.指導學生如何為水蚤心臟搏動記數;
3.可將 「P103 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的探究實驗與本實驗結合起來,但要處理好教材內容和教學時間。
3.探究實驗(5個)
P4 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新)
P11 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新)
P45 探究運動與脈搏的關系(新)
P48 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新)
P103 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新)
安排探究性實驗的活動,旨在倡導探究性學習,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獲取新知識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培養創新精神。這些活動基本上都是新內容。多數實驗是給出問題和方法,而由學生探究得出結論,使學生逐步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其中有的探究活動是引導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做出假設、設計實驗、做出預期、實施實驗、分析結果、得出結論,並進行表達和交流。教學中應注意:
(1)重視每一個探究活動的組織;
(2)充分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給學生創造良好的探究氛圍和條件,教師不要包辦代替;
(3)重過程勝於重結果;
(4)指導學生填寫實驗記錄,或做好實驗報告 ;
(5)注意探究活動中的安全問題。
P4 探究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目的:
1.通過探究獲取食物中營養成分的知識;
2.進一步學會探究的技能和方法。
注意事項:
1.教學中要求學生按探究實驗的一般程序來進行,即先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作出預期,然後再實施實驗、記錄並分析討論實驗結果、得出結論,最後進行交流和表達;
2.實驗材料的選擇可結合當地的條件,其中蛋白質和Vic的檢驗要以演示實驗為基礎,至少要完成蛋白質的檢驗;
3.注意實驗中的安全問題。
P10 探究唾液對澱粉的消化作用
目的:
1.通過探究獲取人體口腔內澱粉消化成麥芽糖的知識;
2.進一步學會探究實驗中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技能。
注意事項:
1.收集足量的唾液是本實驗的關鍵,收集唾液的方法可參見«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冊)»P12;
2.注意對實驗組和對照組實驗條件、實驗材料和實驗結果的分析;
3.注意將實驗結論與人體口腔內澱粉消化成麥芽糖的過程聯系起來。
P45 探究運動與脈搏的關系
目的:
1.通過探究獲取運動與脈搏關系的知識,進而提高學生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自覺性;
2.進一步學會探究實驗中設置實驗組和對照組的技能,以及認識重復實驗的重要意義。
注意事項:
1.首先讓學生明確心率與脈搏的關系,並學會切脈的方法;
2. 指導學生設計實驗時,要注意運動的形式、強度、時間的一致性,盡量減少誤差;
3.此探究活動可與「P37 討論與心臟活動有關的問題」的活動結合起來進行。
P48 探究食物中儲存的能量
目的:
1.通過探究獲取食物(主要是有機物)中儲存有能量的知識;
2.進一步學會探究實驗的技能和方法,以及學會較復雜實驗的操作技能。
注意事項:
1.課前准備簡易熱量測定儀是本實驗順利完成的關鍵之一,製作方法可參見«教師教學用書(七年級下冊)» P39;
2.減少能量散失是本實驗順利完成的又一關鍵,要組織好「釋放能量值的計算方法」的討論(教材P45);
3.注意選材和小組的分工合作以及安全問題。
P103 探究酒精對水蚤心率的影響
目的:
1.了解酒精對心臟活動的不良影響的知識,進而認識酗酒對人體身心健康的影響;
2.進一步學會探究實驗的技能和方法、觀察活動中的小動物的操作技能,以及繪制坐標曲線圖的技能。
注意事項:
1.可將 「P39 觀察水蚤的心臟搏動」的觀察實驗與本實驗結合起來,但要處理好教材內容和教學時間;
2. 將實驗數據轉換成坐標曲線圖時,注意指導學生認識曲線圖的直觀性和抽象性;
3.注意將實驗結果引伸到酗酒對人體身心健康的影響上來。
4.分析討論(4個)
P31 分析圖9—1×××的化驗單(新)
P40 討論與心臟活動有關的問題(新)
P62 分析尿液成分的幾項指標(新)
P74 討論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活動(新)
這類活動旨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運用資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表達和合作學習的能力。
P31 分析圖9—1×××的化驗單
目的:
1.應用所學知識分析、解讀常規血液化驗單中的數據;
2.培養應用所學知識進行推理的能力和表達、交流的能力。
注意事項:
1.首先讓學生認識化驗單中各種項目的英文符號;
2.指導學生將化驗單中的數據與正常指標相比較,做出判斷後,再分析其原因,並提出治療建議。
P40 討論與心臟活動有關的問題
目的:
1.通過討論明確心率、心動周期、每分心輸出量和每搏心輸出量的關系,並學會分析有關心率的數據;
2.通過討論和交流認同積極參加體育運動有利於心臟的健康,並確立起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信念。
注意事項:
1.該項討論的關鍵是對數據的計算,因此首先必須讓學生明確心率、心動周期、每分心輸出量和每搏心輸出量的關系;
2.討論中要求學生要用數據說話,從而說明四位同學的心臟功能哪一位可能更強健;
3.此項討論可與「P41 探究運動與脈搏的關系」的探究活動結合起來進行。
P62 分析尿液成分的幾項指標
目的:
1.通過與尿液的正常指標相比較,討論出某人尿液的不正常指標,為學習尿的形成設置問題;
2.學會分析、解讀常規尿液化驗中的數據。
注意事項:
1.討論時要求學生結合腎臟的結構,推測某人的腎臟哪些結構可能發生了問題,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和討論,討論中教師不要過早地下結論;
2.討論的最後要把問題集中於「為什麼某人的尿液中出現了蛋白質和葡萄糖」上,從而引出「尿的形成」的內容。
P74 討論科學家的一項研究活動
目的:
1.培養和訓練學生閱讀和理解圖文資料的能力;
2.培養和訓練學生分析實驗結果並推導出適當結論的能力;
3.為學習條件反射的知識做准備。
注意事項:
1.閱讀和討論的全過程,一定要全部由學生完成,教師只在討論問題時適當給予啟發和指導;
2.有條件的學校可以播放動物建立條件反射的錄像或演示動物建立條件反射的實物後,再進行閱讀和討論。
5.測試、測定(4個)
P73 測試「握手—握手」反射要多少時間(新)
P88 觸覺敏感程度的測定實驗(新)
P89 皮膚感受「冷」「熱」刺激的實驗(新)
P106 空氣中懸浮顆粒的測定與分析(新)
P73 測試「握手—握手」反應要多少時間
目的:
1.體驗並參與測試反射時間的實驗過程;
2.培養學生分析和探究問題的能力。
注意事項:
1.組織學生認真閱讀測試的方法步驟,安排好計時者和記錄者;
2.班級人數過多的話,可分成兩組,在教室或校園里進行測試後,再分組進行討論;
3.對討論的第2題,可將記錄的數據轉換成坐標曲線,能更清楚地看到10次測試數據的規律;
4.對討論的第3題,可嘗試實踐一下。
P88 觸覺敏感程度的測定實驗
目的:
1.學會觸覺敏感程度的測定方法,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獲取、整理、分析數據的能力;
2.通過測定實驗了解人體各部位觸覺敏感程度的不同,從而進一步理解觸覺敏感程度與功能的適應性。
注意事項:
1.測定中,一定要避免被試者看見測試部位,每次刺激作用時間要在1s以下;
2.測定中,可用兩腳規代替針,便於確定兩點間的距離。
P89 皮膚感受「冷」「熱」刺激的實驗
目的:
1.體驗並了解皮膚感受器感受溫度變化的特點;
2.通過實驗進一步培養學生交流和表達的能力。
注意事項:
1.三個水槽中水的溫度,在實驗後可由學生實際進行測量,教師准備時,它們的溫差至少在10℃左右,課上實驗時才能順利進行;
2.教師要組織好討論,特別是對第2題的討論,要讓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有時間的話可實際做一次延長時間的實驗,再讓學生作出解釋。
P106 空氣中懸浮顆粒的測定與分析
目的:
1.學會定性分析的實驗方法;
2.通過測定和分析樹立「環保」意識,為創建良好的生活、學習環境,積極參與「環保」行動。
注意事項:
1.定點、定時進行測定;
2.培養皿要做好標記,避免混淆;
3.此實驗雖為定性實驗,但應盡量精確計算懸浮顆粒的數量,使實驗向定量方向進行,最好設計表格記錄數據;
4.為便於統計,可在透明膠帶下襯一小張坐標紙,統計時,統一計算1C㎡或2 C㎡面積中懸浮顆粒的數量。
6.調查(2個)、評價(1個) 、設計(1個) 、收集信息(1個)
P18 調查自己的飲食結構和習慣(新)
P17 評價自身的營養狀況(新)
P22 自我設計並分析一天食譜的營養狀況(新)
P124 調查本地區土地和水資源及其利用情況(新)
P100 收集、分析葯品標簽中的信息(新)
P18 調查自己的飲食結構和習慣
目的:
1.初步學會設計調查問卷和進行調查的方法,培養合作、交流的能力;
2.了解自己和同學們的不合理的飲食習慣和飲食結構,並提出改進的建議。
注意事項:
1.調查應以小組為單位,教師對學生設計調查問卷和進行調查要給予提示和指導;
2.注意指導學生對調查數據進行分析,啟發和鼓勵學生自己提出改進的建議;
3.最好要求學生寫出調查報告後,再進行交流。
P17 評價自身的營養狀況
目的:
1.了解並學會評價自身的營養狀況;
2.通過對自身營養狀況的評價,提出改進自身營養狀況的措施,養成用科學的方法指導健康的生活習慣。
注意事項:
1.數據的計算和處理可由小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在課下完成;
2.小組之間的交流不要涉及個人,對營養過剩或營養不良的學生,不要過分渲染,以免他們產生自卑情緒。
P22 自我設計並分析一天食譜的營養狀況
目的:
1.學會分析一天食譜的營養狀況和設計一天的食譜,以及學會運用「人主要食物的營養成分」表;
2.通過設計和分析,培養學生關注自身健康的意識,並養成健康地生活的習慣。
注意事項:
1.估計食物的營養成分、估算食物的重量、計算食物的熱價是本活動的難點,教師應給予具體的指導,並做出示範;
2.設計一天的食譜時,要充分運用P18中「青少年一天需要的營養物質的數量」表,以小組為單位通過討論得出一份食譜後,再在全班進行交流;
3.本活動的重點是讓學生參與整個活動過程,而設計出的食譜是否可行是次要的。
P124 調查本地區土地和水資源及其利用情況
目的:
1.進一步實踐設計調查問卷和進行調查的方法,培養學生關注和參與解決社會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2.通過調查樹立可持續發展的觀念,培養「環保」意識,養成「環保」習慣。
注意事項:
1.編制好調查表 是調查活動搞好的關鍵,調查表的內容應視本地區的實際情況有所增減;
2.可將學生分成兩部分,一部分調查土地資源,另一部分調查水資源,調查後再進行全班的交流。
P100 收集、分析葯品標簽中的信息
目的:
1.了解一些與葯品和安全用葯有關的知識;
2.培養學生收集和分析資料和信息的能力。
注意事項:
1.對葯品標簽中信息的記錄和分類應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葯品標簽用後要放回原處,以免葯品混淆或標簽丟失;
2.本活動可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寫出一份報告,在班內進行交流。
7.建議活動(14個)
P14 觀察膽汁的乳化作用(新)
P16 製作小腸壁結構的模型(新)
P33 模擬「血型鑒定」 (新)
P41 聽心音(新)
P76 訓練小動物建立某種條件反射(新)
P83 調查同學患近視眼的情況(新)
P87 探究人對某種味道辨別能力的個體差異(新)
P105 參觀禁毒展覽(新)
P111 調查當地常見的傳染病(新)
P116 判斷哪些行為習慣有助於減少患心臟病的風險(新)
P121 討論使用一次性木筷的利弊(新)
P122 擬定環保守則(新)
P123 調查本地酸雨情況(新)
P126 調查工廠區二氧化硫污染大氣的狀況(新)
建議活動的設置是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需要,有條件的學校,可以完成建議活動,也可以作為課外活動的內容,也可以作為研究性學習的課題。由於建議活動內容較多,難度較大,所以,完成上述活動的三分之二即可。

希望可以採納~~~~

㈣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北師大版

規律是事物本身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生物有自身的規律,如結構與功能相適應、局部與整體相統一、生物與環境相虧脊協調,以及簡單→復雜、低等→高等、水生→陸生的進化等。掌握這些規律將有助於七年級生物知識的理解與運用,我整理了關於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北師大版,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搜源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北師大版8-10章

第八章 人體的營養

第一節 人類的食物

一、食物的營養成分:

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吲哚酚試劑,呈現褪色反應。

食物中的六大類營養成分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

“三大產熱營養素”: 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

二、食物中營養成分的作用:

水: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

無機鹽:占體重的4%,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糖類: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夜盲症—--缺維生素A;佝僂病—--缺維生素世空態D;腳氣病—--缺維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維生素B2;壞血病—--缺維生素C;

第二節 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

一、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消化腺兩部分。

消化管(從上到下):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

它具有容納、磨碎、攪拌、運輸的功能。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這些酶促使消化管中的食物分解)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後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澱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先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最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 小腸:吸收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

大腸: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胃: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

1)消化道中最長一段,環形皺襞、小腸絨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2)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

3)含消化液腸液、胰液、膽汁,可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第九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一、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加了抗凝劑(檸檬酸鈉)的血液會出現分層的現象。血液可分為血漿(上層淡黃色的半透明液體,含纖維蛋白原)和血細胞。血細胞可分為紅細胞(下層暗紅色)、白細胞、血小板(兩層交界處很薄的層白色物質)。血漿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漿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送營養物質和廢物。

檢查項目 形態結構 正常參考值 功能 病症

紅細胞

(RBC) 無細胞核、圓餅狀 男:5.0×1012個/L

女:4.2×1012個/L 運輸氧的功能 數量過少引起貧血,多吃一些蛋白質和鐵含量豐富的食物。

血紅蛋白

(Hb) 含鐵蛋白質,呈紅色,決定了血液的顏色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氧含量底的地方與氧分離。

白細胞

(WBC) 有細胞核

結構多種 (4—10)×109個/L 吞噬病菌,防禦、保護作用 發炎時,數量會增加。

血小板

(PLT) 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 (1—3)×1011個/L 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過少:流血不止

ABO型系統包括A型、B型、AB型、O型四種血型,輸同型血為原則。(輸血時若血型不合,受血者體內紅細胞會凝集成團。)

第二節:血液循環

一、 血液流動的管道——血管

類型 分布 功能 結構特點

管壁 彈性 管腔 血流速度

動脈 身體較深處 把血液從心臟送往全身 厚 大 小 速度快

靜脈 身體深層或淺層 把血液從全身送回心臟 較薄 小 大(四肢血管內有瓣膜) 速度慢

毛細血管 全身各外 血液和組織細胞在此進行物質交換 極薄(僅由一屋上皮細胞構成) 小 極小 極慢(只允許紅細胞成單行通過。

二、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心臟(位於胸腔中部偏左)

心臟四腔與連接的血管:

左心室——主動脈 右心室——肺動脈 左心房——肺靜脈 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左心室的壁最厚。

房室瓣、動脈瓣、靜脈瓣的位置、開放方向、保證血流的方向:

位置 開放方向 保證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 心房與心室之間 向心室開 心房 → 心室

動脈瓣 心室與動脈之間 向動脈開 心室 → 動脈

靜脈瓣 在四肢靜脈內 向心臟方向開 靜脈 → 心房

心室收縮時,房室瓣關閉,動脈瓣開放;心室舒張時,動脈瓣關閉,房室瓣開放。動脈中沒有任何瓣膜。

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Х心率(75次/分)

每分輸出量也叫心輸出量,它是衡量心臟工作能量的一項指標。

心動周期(0.8S)=60秒(一分鍾)÷心率 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為一個心動周期。

在一個心動周期中,舒張期比收縮期長的好處在於:

1) 有利於血液流回心臟

2)使心肌有充分的時間休息

血液循環途徑

體循環的途徑: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部及內臟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肺循環的途徑: 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1)各循環都是從心室開始的,終止於心房

2)體循環流出的是動脈血,流回的是靜脈血;肺循環流出的是靜脈血,流回的是動脈血

3)兩個循環同時進行,最後在心臟匯合,形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

4)在全身組織細胞毛細血管處: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5)心臟左側流動脈血,右側流靜脈血

三、血壓與脈搏

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

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壓是體循環的動脈血壓。

它的表示方式:收縮壓/舒張壓.

可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得。其數值通常用千帕來表示。

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高數值,叫收縮壓。心臟舒張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低數值,叫舒張壓。

健康成年人收縮壓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張壓為8~12千帕。

脈搏是指動脈的搏動,次數與心率相同,但意義不同,它測量的部位在橈動脈。

第十章 人體的能量量供應

第1節 食物中能量的釋放

一、食物中儲存能量

1、熱價:每克食物在體外充分燃燒時釋放的能量。

2、糖類:17.15KJ

蛋白質:23.43KJ

脂肪:38.9KJ

3、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糖類,其次為脂肪。

二、細胞通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1、生物細胞體內葡萄糖氧化分解並釋放能量的過程,就是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重要意義在於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

一、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

1、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

2、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由細支氣管的樹狀分支和肺泡組成。

3、鼻——鼻腔(算黏膜——豐富的毛細血管和黏液腺):使吸入鼻腔的空氣空得溫暖、濕潤。

4、咽和喉

(1)咽: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喉:由軟骨和聲帶組成。

5、氣管(支氣管):由C形軟骨支撐,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塵;管壁內表面有纖毛,纖毛擺動將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過咳嗽排出體外。(痰)

6、肺(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完成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

肺泡:①肺泡數量多,總面積大 ②肺泡外麵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 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 壁薄,僅由單層細胞構成等,所以很適合進行氣體交換。

二、呼吸運動與肺通氣

吸氣:膈肌收縮,膈頂下降,胸腔容積擴大,肺容積增大,肺內氣體壓力相應下降,氣體吸入;

呼氣:膈肌舒張,膈頂上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容積減小,肺內氣體壓力相應上升,氣體排出。

概念 實現方式 表示方式 結果

肺的通氣 外界與肺泡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 呼吸運動 呼氣與吸氣

肺的換氣 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氣體擴散 氧氣

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靜脈血變動脈血

組織氣體交換 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氣體擴散 氧氣

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動脈血變靜脈血

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北師大版11-12章

第十一章 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

第1節 人體產生的代謝廢物

1、 排泄是人體將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餘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

2、 人體的代謝廢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糞便不是代謝廢物

3、 人體排泄的途徑:

1)排汗(皮膚):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

2)呼氣(呼吸系統):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統):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徑)

4、排泄的意義:

1)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2)調節體內水與無機鹽的含量平衡

3)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排糞便是排食物殘渣,不算是排泄。

二、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①腎臟: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②輸尿管:輸送尿液

③膀胱:暫時儲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

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腎臟,構成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

腎臟可分為:皮質、髓質和腎盂。

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

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主要分布在皮質;腎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質。

三、尿的形成

1、血液((水、無機鹽、尿素、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葡萄糖)

腎小球的濾過(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

在腎小囊腔形成原尿(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

腎小管重吸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無機鹽)

形成尿(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

腎小球的過濾作用:除血漿中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透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濾過到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人體每天大約形成150升原尿。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重吸收到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中。餘下的水、無機鹽和尿素形成尿液。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約為1.5升。

2、血漿、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較

水 蛋白質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無機鹽

血漿 900—930 70—80 1 0.3 0.04 9.0

原尿 970 微量 1 0.3 0.04 9.0

尿液 950 0 0 1.8 0.05 11.0

四、尿的排出:

腎臟(產生尿液)輸尿管膀胱(暫時貯存)尿道(排出體外)

五、排尿的意義:

不僅起到排出廢物的作用,而且對調節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組織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3節 皮膚與汗液分泌

一、皮膚的結構(皮膚也是代謝廢物的器官)

1、皮膚的附屬物: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毛發:保護皮膚、保持體溫

汗腺:分泌汗液

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可以滋潤皮膚

指(趾)甲:保護指尖

2、表皮:由上皮組織構成。沒有血管。分角質層和生發層。

角質層:防止體內水分過分散失。脫落的細胞稱為皮屑。

生發層:可以分裂產生新細胞。

3、真皮: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含有大量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使皮膚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內有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

二、汗液的形成與分泌:(對體溫調節有作用)

1、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

2、汗腺:分泌部和導管兩個部分。

3、當環境溫度較高時,汗腺周圍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細胞從血管中吸收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物質形成了汗液。

第十二章人體的自我調節包括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第1節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

人體內的調節過程十分復雜,其是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起著最為主要的作用。

一、神經系統的組成概況:

人的自我調節方式主要有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兩大類型。其中神經調節具有主導作用。

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

它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12對、脊神經31對)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胞體(代謝中心)和突起組成

突起包括樹突和軸突。樹突:短,是樹狀分支;軸突:長,分支少

神經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傳導沖動的功能。

三、反射是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神經元胞體集中出現的部位叫灰質。大量神經元突起成束聚集之處稱白質。

反射弧的結構:包括①感應器:感受刺激,產生沖動 ②傳入神經元:傳導沖動到神經中樞 ③神經中樞:接受傳來的沖動產生新的神經沖動 ④傳出神經元:把新的神經沖動由神經中樞傳致效應器 ⑤效應器:接受沖動,引起相應的肌肉和腺體活動。

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上傳導的方向:感應器→傳入神經元→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元→效應器

四、反射可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比較:

比較項目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

反射的形成 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

參與反射的中樞 大腦皮層下的腦乾和脊髓 大腦皮層

神經聯系 固定、不會消退 暫時,可以消退。改建重組

實例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想梅止渴”

五、大腦皮層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

1、在大腦的表面呈現許多的溝和回,這使大腦的實際表面積要比平滑的外形大許多。

2、大腦皮層就是大腦表層的灰質結構。有極大數量的神經元(數目可達140億)。

3、大腦皮層居於最高級中樞地位,它的生理活動叫做高級神經活動,有軀體感覺、軀體運動、語言、視覺、聽覺等中樞。

4、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軀體運動和軀體感覺中樞是對側控制的。

5、,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都具有的神經調節方式,但能夠對文字和語言的刺激建立條件反射,是人類條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徵。也是人區別與動物的本質特徵。

一、眼與視覺

1、眼是感受外界光線的視覺器官。

2、眼球的結構:

眼球:(眼球壁、內容物)

(1) 眼球壁:

外膜:角膜——無色透明,透過光線;鞏膜——白色不透明、支持和保護作用。

中膜:脈絡膜——豐富的血管和黑色素(暗室,防止光的在眼球內產生折射)

虹膜——有色素,圍成瞳孔。

睫狀體——控制瞳孔的開大、縮小;調節進入眼內光線的多少。(調節焦距,當眼睛往遠處看時,睫狀肌鬆弛,若是看近處,睫狀肌就會收縮。)

內膜:視網膜——(視細胞)光的感受器,與視神經直接相連。

(2)內容物: 房水:稀薄的液體。

晶狀體:富於彈性的凸透鏡。(對進入眼球內的光產生折射)

玻璃體:較脆弱的透明膠凍狀物。

(3)瞳孔:光線的通道。

晶狀體:透明,有彈性,像雙凸透鏡,能折射光線。

3、視覺的形成:

物體反射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折射)視網膜(成像,產生神經沖動)視神經(傳導)大腦皮層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4、近視與遠視、假性近視。

晶狀體 眼球前後徑 成像位置 矯正

正常眼 正常 正常 視網膜上

假性近視 曲度過大 正常 視網膜前方 注意用眼衛生

真性近視 曲度過大 過長 視網膜前方 凹透鏡

遠視眼 彈性小 過短 視網膜後方 凸透鏡

二、耳與聽覺

1、耳是聽覺器官,衛的結構也就主要表現出與接受聲音刺激相適應的特徵。

2、耳的結構:(外耳、中耳、內耳)

(1)外耳: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傳送聲波)

(2)中耳:鼓膜(產生振動)、鼓室、聽小骨(將振動傳到內耳)

(3)內耳:耳蝸(含有聽覺感受器)、前庭、半規管(含有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

內耳兼有聽覺和感受位置變動的雙重功能。

3、聽覺的形成:

聲波外耳道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錘、砧、鐙)耳蝸(沖動)位聽視經大腦皮層(聽覺中樞)聽覺形成。

4、咽鼓管:連接咽與鼓膜之間的小管。

通常是閉合的,當吞咽或打呵欠時就打開,使空氣能從咽部進入鼓室,使鼓膜兩側的氣壓維持平衡。

三、嗅覺與味覺

1、嗅覺感受器位於鼻腔配套頂壁,叫做嗅黏膜。

2、仔細辨別氣味時,我們往往會做出短促而頻繁的吸氣動作。

3、當患感冒時、鼻炎時,可能造成鼻腔通氣異常而使嗅覺功能產生障礙。

4、人的嗅覺很容易產生適應性。

5、味覺的感受器叫味蕾,主要分布於舌的背面,特別是舌間和側緣。

6、四種基本的味覺:酸(舌兩側)、甜(舌尖)、苦(舌根部)、咸(舌側前)。

7、人體觸覺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肢體的腹側面比相對應的背側面觸覺要敏感。

8、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溫感受器——感受溫刺激的感受器。

第三節 激素調節

一、內分泌系統(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組成內分泌系統)

1、內分泌腺:無導管,其分泌物可進入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隨血液循環送到全身。如垂體,腎上腺、胰島、性腺。

2、外分泌腺:有導管、細胞的分泌物通過導管排出去。如:唾液腺,胃腺,腸腺等。

3、激素:在人體內,由內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的物質。(能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

二、外分泌腺與內分泌腺的區別

腺體類別 導管 分泌物去向 舉例

外分泌腺 有導管 進入體內管腔或排出體外 唾液腺、肝臟、腸腺、胃腺、皮脂腺等

內分泌腺 無導管 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 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島、性腺等

三、四類激素的對比

激素種類 產生部位 生理作用 缺乏(過多)時引起的病症

生長激素 垂體 調節人體的生長變化規律(身高、體重) 幼年期 過多:巨人症

不足:侏儒症

成年階段 過多:肢端肥大症

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促進生長發育,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嬰、幼兒時期 過少:呆小症(智力低下)

成年人 不足:甲狀腺腫

過多:甲狀腺功能亢進

胰島素 胰島 降低血糖濃度 缺乏時,形成糖尿。

性激素 性腺 促進相應的男女生殖器官生長和發育的顯著作用,同時還能夠激發並維持第二性徵。

四、相關知識點:

1、甲狀腺的合成需要碘:如果碘不足會患甲狀腺增生腫大(大脖子病)

補充:食鹽中加碘;含碘豐富的海帶等海生植物。

2、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

外分泌部:胰液,通過胰導管輸入十二指腸。

內分泌部:胰島素(當人體的胰島素過少時,可採用注射胰島素制劑)

下一頁分享>>>七年級下冊生物知識點北師大版

㈤ 北師大版初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歸納

歸納是學習北師大版初一生物下冊課本知識點的重要 方法 。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北師大版初一生物下冊知識點的歸納,希望你們喜歡。

北師大版初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歸納:第8-10章

第八章 人體的營養

第一節 人類的食物

一、食物的營養成分:

檢測蛋白質用雙縮尿試劑,呈現紫色反應;檢測維生素C用吲哚酚試劑,呈現褪色反應。

食物中的六大類營養成分包括:水、無機鹽、糖類、脂肪、蛋白質和維生素。

“三大產熱營養素”: 糖類、脂肪、蛋白質能提供能量,主要的能源物質是糖類。

二、食物中營養成分的作用:

水:約60%~70%,細胞的主要組成成分;

無機鹽:占體重的4%,構成人體組織的重要材料,鈣、磷(構成骨骼和牙齒)、鐵(構成血紅蛋白);

糖類:人體最主要的能源物質,也是構成細胞的成分;

蛋白質:構成人體細胞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生長發育、組織更新和修復的重要原料;

脂肪:供能物質,單位質量釋放能量最多;但一般情況下,脂肪作為備用的能源物質,貯存在體內;

維生素:不參與構成人體細胞,也不提供能量,含量少,對人體生命活動起調節作用。

夜盲症—--缺維生素A;佝僂病—--缺維生素D;腳氣病—--缺維生素B1;口角炎、皮炎—--缺維生素B2;壞血病—--缺維生素C;

第二節 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

一帆攔、消化管和消化腺組成消化系統

消化系統包括消化道、消化腺兩部分。

消化管(從上到下):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大腸、肛門。

它具有容納、磨碎、攪拌、運輸的功能。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大部分消化液中含有消化酶,這些酶促使消化管中態褲胡的食物分解)最大的消化腺是肝臟。不含消化酶的消化液是膽汁。

二、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消化:食物的營養成分在消化管內被水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

吸收:指食物中的水、無機鹽、維生素,以及食物經過消化後形成的小分子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等,通過消化管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的過程。

澱粉在口腔內初步分解為麥芽糖,在小腸純鍵內最終分解為葡萄糖。蛋白質在胃內初步分解,在小腸內最終分解為氨基酸。脂肪在小腸內先通過膽汁的乳化作用,最終消化為甘油和脂肪酸。

口腔、咽、食管無吸收養分的功能 小腸:吸收絕大部分的營養物質

大腸:吸收少量的水、無機鹽和部分的維生素 胃:吸收部分的水和酒精

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是小腸,小腸適於消化、吸收的結構特點:

1)消化道中最長一段,環形皺襞、小腸絨毛增大消化和吸收的面積;

2)絨毛壁、毛細血管壁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有利於營養物質的吸收;

3)含消化液腸液、胰液、膽汁,可消化糖類、蛋白質、脂肪。

第九章 人體內的物質運輸

一、血液的組成和功能

加了抗凝劑(檸檬酸鈉)的血液會出現分層的現象。血液可分為血漿(上層淡黃色的半透明液體,含纖維蛋白原)和血細胞。血細胞可分為紅細胞(下層暗紅色)、白細胞、血小板(兩層交界處很薄的層白色物質)。血漿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水(90%),血漿主要功能是運載血細胞,運送營養物質和廢物。

檢查項目 形態結構 正常參考值 功能 病症

紅細胞

(RBC) 無細胞核、圓餅狀 男:5.0×1012個/L

女:4.2×1012個/L 運輸氧的功能 數量過少引起貧血,多吃一些蛋白質和鐵含量豐富的食物。

血紅蛋白

(Hb) 含鐵蛋白質,呈紅色,決定了血液的顏色 男:120——160g/L

女:110——150g/L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與氧結合,在氧含量底的地方與氧分離。

白細胞

(WBC) 有細胞核

結構多種 (4—10)×109個/L 吞噬病菌,防禦、保護作用 發炎時,數量會增加。

血小板

(PLT) 形狀不規則,無細胞核 (1—3)×1011個/L 止血和凝血的作用。 過少:流血不止

AB O型 系統包括 A型 、 B型 、 AB型 、O型四種血型,輸同型血為原則。(輸血時若血型不合,受血者體內紅細胞會凝集成團。)

第二節:血液循環

一、 血液流動的管道——血管

類型 分布 功能 結構特點

管壁 彈性 管腔 血流速度

動脈 身體較深處 把血液從心臟送往全身 厚 大 小 速度快

靜脈 身體深層或淺層 把血液從全身送回心臟 較薄 小 大(四肢血管內有瓣膜) 速度慢

毛細血管 全身各外 血液和組織細胞在此進行物質交換 極薄(僅由一屋上皮細胞構成) 小 極小 極慢(只允許紅細胞成單行通過。

二、血液運輸的動力器官——心臟(位於胸腔中部偏左)

心臟四腔與連接的血管:

左心室——主動脈 右心室——肺動脈 左心房——肺靜脈 右心房——上、下腔靜脈

左心室的壁最厚。

房室瓣、動脈瓣、靜脈瓣的位置、開放方向、保證血流的方向:

位置 開放方向 保證血流的方向

房室瓣 心房與心室之間 向心室開 心房 → 心室

動脈瓣 心室與動脈之間 向動脈開 心室 → 動脈

靜脈瓣 在四肢靜脈內 向心臟方向開 靜脈 → 心房

心室收縮時,房室瓣關閉,動脈瓣開放;心室舒張時,動脈瓣關閉,房室瓣開放。動脈中沒有任何瓣膜。

每分輸出量=每搏輸出量Х心率(75次/分)

每分輸出量也叫心輸出量,它是衡量心臟工作能量的一項指標。

心動周期(0.8S)=60秒(一分鍾)÷心率 心臟每收縮和舒張一次為一個心動周期。

在一個心動周期中,舒張期比收縮期長的好處在於:

1) 有利於血液流回心臟

2)使心肌有充分的時間休息

血液循環途徑

體循環的途徑:左心室→主動脈→全身各部及內臟毛細血管→上、下腔靜脈→右心房

肺循環的途徑: 右心室→肺動脈→肺部毛細血管→肺靜脈→左心房

1)各循環都是從心室開始的,終止於心房

2)體循環流出的是動脈血,流回的是靜脈血;肺循環流出的是靜脈血,流回的是動脈血

3)兩個循環同時進行,最後在心臟匯合,形成一條完整的循環途徑。

4)在全身組織細胞毛細血管處:血液由動脈血變成靜脈血

在肺部毛細血管處:血液由靜脈血變成動脈血

5)心臟左側流動脈血,右側流靜脈血

三、血壓與脈搏

血壓:血液在血管內向前流動時,對血管壁產生的側壓力。

我們通常所說的血壓是體循環的動脈血壓。

它的表示方式:收縮壓/舒張壓.

可用血壓計在上臂肱動脈處測得。其數值通常用千帕來表示。

心臟收縮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高數值,叫收縮壓。心臟舒張時,動脈血壓所達到的最低數值,叫舒張壓。

健康成年人收縮壓正常值是:12~18.7千帕,舒張壓為8~12千帕。

脈搏是指動脈的搏動,次數與心率相同,但意義不同,它測量的部位在橈動脈。

第十章 人體的能量量供應

第1節 食物中能量的釋放

一、食物中儲存能量

1、熱價:每克食物在體外充分燃燒時釋放的能量。

2、糖類:17.15KJ

蛋白質:23.43KJ

脂肪:38.9KJ

3、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自糖類,其次為脂肪。

二、細胞通呼吸作用釋放能量

1、生物細胞體內葡萄糖氧化分解並釋放能量的過程,就是呼吸作用。

2、呼吸作用的重要意義在於為生命活動提供動力。

第2節 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

一、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

1、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

2、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的通道。

肺: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場所,位於胸腔內,左右各一個,由細支氣管的樹狀分支和肺泡組成。

3、鼻——鼻腔(算黏膜——豐富的毛細血管和黏液腺):使吸入鼻腔的空氣空得溫暖、濕潤。

4、咽和喉

(1)咽:氣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2)喉:由軟骨和聲帶組成。

5、氣管(支氣管):由C形軟骨支撐,管壁上有黏液腺,分泌的黏液能粘住灰塵;管壁內表面有纖毛,纖毛擺動將黏液推向喉的方向,通過咳嗽排出體外。(痰)

6、肺(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完成氣體交換的重要場所)

肺泡:①肺泡數量多,總面積大 ②肺泡外麵包繞著豐富的毛細血管和彈性纖維 ③肺泡壁和毛細血管 壁薄,僅由單層細胞構成等,所以很適合進行氣體交換。

二、呼吸運動與肺通氣

吸氣:膈肌收縮,膈頂下降,胸腔容積擴大,肺容積增大,肺內氣體壓力相應下降,氣體吸入;

呼氣:膈肌舒張,膈頂上升,胸腔容積縮小,肺容積減小,肺內氣體壓力相應上升,氣體排出。

概念 實現方式 表示方式 結果

肺的通氣 外界與肺泡之間進行氣體交換的過程 呼吸運動 呼氣與吸氣

肺的換氣 肺泡與血液之間進行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氣體擴散 氧氣

肺泡 血液

二氧化碳 靜脈血變動脈血

組織氣體交換 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進行的氧氣和二氧化碳的交換 氣體擴散 氧氣

血液 組織細胞 二氧化碳 動脈血變靜脈血

北師大版初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歸納:第11-12章

第十一章 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

第1節 人體產生的代謝廢物

1、 排泄是人體將代謝廢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以及多餘的水和無機鹽排出體外的過程

2、 人體的代謝廢物包括:尿素、二氧化碳、水、無機鹽。糞便不是代謝廢物

3、 人體排泄的途徑:

1)排汗(皮膚):一部分的水和少量的無機鹽、尿素

2)呼氣(呼吸系統):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3)排尿(泌尿系統):絕大部分的水、無機鹽和尿素(最主要的排泄途徑)

4、排泄的意義:

1)將代謝廢物排出體外

2)調節體內水與無機鹽的含量平衡

3)維持細胞生活環境的穩定。排糞便是排食物殘渣,不算是排泄。

二、腎臟、輸尿管、膀胱、尿道

①腎臟:有形成尿液的功能

②輸尿管:輸送尿液

③膀胱:暫時儲存尿液的功能

④尿道:排出尿液的功能

其中,最主要的器官是腎臟,構成腎臟的基本單位是腎單位,每個腎臟由100多萬個腎單位構成。

腎臟可分為:皮質、髓質和腎盂。

腎單位包括腎小體和腎小管。

腎小體由腎小球和腎小囊組成,主要分布在皮質;腎小球主要分布在髓質。

三、尿的形成

1、血液((水、無機鹽、尿素、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葡萄糖)

腎小球的濾過(血細胞、大分子蛋白質)

在腎小囊腔形成原尿(水、無機鹽、葡萄糖、尿素)

腎小管重吸收(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無機鹽)

形成尿(水、無機鹽、尿素、尿酸等)

腎小球的過濾作用:除血漿中的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以外,一部分水,無機鹽、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質透過腎小球和腎小囊壁濾過到腎小囊腔內,形成原尿。人體每天大約形成150升原尿。

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原尿經腎小管時,全部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無機鹽等被重吸收到腎小管周圍的毛細血管中。餘下的水、無機鹽和尿素形成尿液。每天排除的尿液大約為1.5升。

2、血漿、原尿和尿液的主要成分比較

水 蛋白質 葡萄糖 尿素 尿酸 無機鹽

血漿 900—930 70—80 1 0.3 0.04 9.0

原尿 970 微量 1 0.3 0.04 9.0

尿液 950 0 0 1.8 0.05 11.0

四、尿的排出:

腎臟(產生尿液)輸尿管膀胱(暫時貯存)尿道(排出體外)

五、排尿的意義:

不僅起到排出廢物的作用,而且對調節體內水分和無機鹽的含量,維持組織的正常生理功能,也有重要的作用。

第3節 皮膚與汗液分泌

一、皮膚的結構(皮膚也是代謝廢物的器官)

1、皮膚的附屬物:毛發、汗腺、皮脂腺、指(趾)甲等。

毛發:保護皮膚、保持體溫

汗腺:分泌汗液

皮脂腺:分泌的皮脂可以滋潤皮膚

指(趾)甲:保護指尖

2、表皮:由上皮組織構成。沒有血管。分角質層和生發層。

角質層:防止體內水分過分散失。脫落的細胞稱為皮屑。

生發層:可以分裂產生新細胞。

3、真皮:主要由結締組織構成。含有大量的彈性纖維和膠原纖維。使皮膚有一定的彈性和韌性。內有豐富的血管和感覺神經末梢。

二、汗液的形成與分泌:(對體溫調節有作用)

1、汗液是在汗腺中形成的。

2、汗腺:分泌部和導管兩個部分。

3、當環境溫度較高時,汗腺周圍的毛細血管擴張,血流量增多,汗腺分泌部細胞從血管中吸收的水、無機鹽和尿素等物質形成了汗液。

第十二章人體的自我調節包括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

第1節 神經系統與神經調節

人體內的調節過程十分復雜,其是神經系統的調節功能起著最為主要的作用。

一、神經系統的組成概況:

人的自我調節方式主要有神經調節和激素調節兩大類型。其中神經調節具有主導作用。

神經系統由腦、脊髓和它們發出的神經組成。

它可分為:中樞神經系統(腦、脊髓)和周圍神經系統(腦神經12對、脊神經31對)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由胞體(代謝中心)和突起組成

突起包括樹突和軸突。樹突:短,是樹狀分支;軸突:長,分支少

神經元的功能:具有接受刺激、產生沖動、傳導沖動的功能。

三、反射是神經活動的基本方式。

在中樞神經系統內,神經元胞體集中出現的部位叫灰質。大量神經元突起成束聚集之處稱白質。

反射弧的結構:包括①感應器:感受刺激,產生沖動 ②傳入神經元:傳導沖動到神經中樞 ③神經中樞:接受傳來的沖動產生新的神經沖動 ④傳出神經元:把新的神經沖動由神經中樞傳致效應器 ⑤效應器:接受沖動,引起相應的肌肉和腺體活動。

神經沖動在反射弧上傳導的方向:感應器→傳入神經元→神經中樞→傳出神經元→效應器

四、反射可分為條件反射和非條件反射:

非條件反射和條件反射的比較:

比較項目 非條件反射 條件反射

反射的形成 生來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生活中逐漸形成的後天性反射

參與反射的中樞 大腦皮層下的腦乾和脊髓 大腦皮層

神經聯系 固定、不會消退 暫時,可以消退。改建重組

實例 “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想梅止渴”

五、大腦皮層是神經系統的最高級中樞

1、在大腦的表面呈現許多的溝和回,這使大腦的實際表面積要比平滑的外形大許多。

2、大腦皮層就是大腦表層的灰質結構。有極大數量的神經元(數目可達140億)。

3、大腦皮層居於最高級中樞地位,它的生理活動叫做高級神經活動,有軀體感覺、軀體運動、語言、視覺、聽覺等中樞。

4、其中語言中樞是人類特有的,軀體運動和軀體感覺中樞是對側控制的。

5、,條件反射是人和動物都具有的神經調節方式,但能夠對文字和語言的刺激建立條件反射,是人類條件反射的最突出特徵。也是人區別與動物的本質特徵。

一、眼與視覺

1、眼是感受外界光線的視覺器官。

2、眼球的結構:

眼球:(眼球壁、內容物)

(1) 眼球壁:

外膜:角膜——無色透明,透過光線;鞏膜——白色不透明、支持和保護作用。

中膜:脈絡膜——豐富的血管和黑色素(暗室,防止光的在眼球內產生折射)

虹膜——有色素,圍成瞳孔。

睫狀體——控制瞳孔的開大、縮小;調節進入眼內光線的多少。(調節焦距,當眼睛往遠處看時,睫狀肌鬆弛,若是看近處,睫狀肌就會收縮。)

內膜:視網膜——(視細胞)光的感受器,與視神經直接相連。

(2)內容物: 房水:稀薄的液體。

晶狀體:富於彈性的凸透鏡。(對進入眼球內的光產生折射)

玻璃體:較脆弱的透明膠凍狀物。

(3)瞳孔:光線的通道。

晶狀體:透明,有彈性,像雙凸透鏡,能折射光線。

3、視覺的形成:

物體反射光線角膜瞳孔晶狀體(折射)視網膜(成像,產生神經沖動)視神經(傳導)大腦皮層視覺中樞(形成視覺)。

4、近視與遠視、假性近視。

晶狀體 眼球前後徑 成像位置 矯正

正常眼 正常 正常 視網膜上

假性近視 曲度過大 正常 視網膜前方 注意用眼衛生

真性近視 曲度過大 過長 視網膜前方 凹透鏡

遠視眼 彈性小 過短 視網膜後方 凸透鏡

二、耳與聽覺

1、耳是聽覺器官,衛的結構也就主要表現出與接受聲音刺激相適應的特徵。

2、耳的結構:(外耳、中耳、內耳)

(1)外耳:耳廓(收集聲波)、外耳道(傳送聲波)

(2)中耳:鼓膜(產生振動)、鼓室、聽小骨(將振動傳到內耳)

(3)內耳:耳蝸(含有聽覺感受器)、前庭、半規管(含有頭部位置變動的感受器)。

內耳兼有聽覺和感受位置變動的雙重功能。

3、聽覺的形成:

聲波-外耳道-鼓膜(產生振動)-聽小骨(錘、砧、鐙)-耳蝸(沖動)-位聽視經-大腦皮層(聽覺中樞)-聽覺形成。

4、咽鼓管:連接咽與鼓膜之間的小管。

通常是閉合的,當吞咽或打呵欠時就打開,使空氣能從咽部進入鼓室,使鼓膜兩側的氣壓維持平衡。

三、嗅覺與味覺

1、嗅覺感受器位於鼻腔配套頂壁,叫做嗅黏膜。

2、仔細辨別氣味時,我們往往會做出短促而頻繁的吸氣動作。

3、當患感冒時、鼻炎時,可能造成鼻腔通氣異常而使嗅覺功能產生障礙。

4、人的嗅覺很容易產生適應性。

5、味覺的感受器叫味蕾,主要分布於舌的背面,特別是舌間和側緣。

6、四種基本的味覺:酸(舌兩側)、甜(舌尖)、苦(舌根部)、咸(舌側前)。

7、人體觸覺最敏感的部位:唇、舌尖、鼻尖。肢體的腹側面比相對應的背側面觸覺要敏感。

8、冷感受器——感受冷刺激的感受器。溫感受器——感受溫刺激的感受器。

第三節 激素調節

一、內分泌系統(內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組成內分泌系統)

1、內分泌腺:無導管,其分泌物可進入細胞周圍的毛細血管。隨血液循環送到全身。如垂體,腎上腺、胰島、性腺。

2、外分泌腺:有導管、細胞的分泌物通過導管排出去。如:唾液腺,胃腺,腸腺等。

3、激素:在人體內,由內分泌腺所分泌的具有重要調節作用的物質。(能調節人體的新陳代謝、生長發育和生殖)

二、外分泌腺與內分泌腺的區別

腺體類別 導管 分泌物去向 舉例

外分泌腺 有導管 進入體內管腔或排出體外 唾液腺、肝臟、腸腺、胃腺、皮脂腺等

內分泌腺 無導管 進入腺體內的毛細血管 垂體、甲狀腺、腎上腺、胰島、性腺等

三、四類激素的對比

激素種類 產生部位 生理作用 缺乏(過多)時引起的病症

生長激素 垂體 調節人體的生長變化規律(身高、體重) 幼年期 過多:巨人症

不足:侏儒症

成年階段 過多:肢端肥大症

甲狀腺激素 甲狀腺 促進生長發育,促進新陳代謝、加速體內物質的氧化分解、提高神經系統的興奮性 嬰、幼兒時期 過少:呆小症(智力低下)

成年人 不足:甲狀腺腫

過多:甲狀腺功能亢進

胰島素 胰島 降低血糖濃度 缺乏時,形成糖尿。

性激素 性腺 促進相應的男女生殖器官生長和發育的顯著作用,同時還能夠激發並維持第二性徵。

四、相關知識點:

1、甲狀腺的合成需要碘:如果碘不足會患甲狀腺增生腫大(大脖子病)

補充:食鹽中加碘;含碘豐富的海帶等海生植物。

2、胰腺包括外分泌部和內分泌部:

外分泌部:胰液,通過胰導管輸入十二指腸。

內分泌部:胰島素(當人體的胰島素過少時,可採用注射胰島素制劑)

下一頁分享>>>北師大版初一生物下冊知識點歸納

閱讀全文

與生物七下食物成分表怎麼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35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99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44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37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7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403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93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95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82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1017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49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79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93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956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4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32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45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420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80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