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講愛情
從生物學角度來講,愛情是分階段的。第一階段叫亢奮階段,第二階段叫麻醉階段。
最基本的一種愛情物質稱為「phenylethylamine」(苯基乙胺),簡稱PEA 。無論是一見鍾情也好,或者日久生情也好,只要讓頭腦中產生足夠多的PEA,那麼愛情也就產生了,俗話說那種「來電」的感覺就是PEA的傑作。有趣的是當人遇到危險的時候,緊張也能夠使得PEA的分泌水平提高。
B. 怎麼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解釋愛情是什麼和其它感情的區別呢
愛情(包括很多感情,包括母愛)從本質上講就是多巴胺和羥色胺對神經系統的欺騙,和其他感情沒有什麼不同。
男女第一次渴望對方的時候,會分泌所謂的性荷爾蒙的睾丸素和雌激素,當這個渴望持續進而墜入情網的時候,會分泌多巴胺和羥色胺,羥色胺是男女相愛最重要的化學物質,它會讓一個人暫時失去理智。
如果到了下一個階段,男女因為關系持續而渴望更加親密,進而發展性愛或結婚。這時候大腦會分泌出催產素和垂體後葉荷爾蒙,催產素不只是在男女發生情愛關系,甚至在母親餵乳時也會分泌出來。
而且研究發現對女性而言,母愛和愛情是一樣的。更有趣的就是羥色胺,羥色胺,會讓一個人看不清楚對方的缺點,因此讓愛情變得很盲目。剛才說的那些荷爾蒙維持高濃度的時間是兩年左右,最長也是三四年。一般來說三個月是峰值期,而後緩慢維持2年左右。
研究顯示:
人類具有通過一系列信號特徵——性魅力要素,如體味、第二性徵、男性獲取生存資源的能力特徵、女性照顧嬰兒的能力特徵、對自身的興趣度等等,本能地識別與自己合適的異性的能力。
一旦「感到」對方與自己合適,即與之結合生出具有更優基因的後代幾率更高,長期共同努力撫養好後代的可能性高,就會自然地激起身體荷爾蒙的浪潮,於是便有了彼此相愛的感覺。
C. 怎麼從生物學角度來解釋愛
愛情有雙向性,對於愛人(或者生物)來說,愛情是人(或者生物)美化「繁衍後代」這個客觀事實:自身在接收到特定刺激後分泌特定激素,讓自己的機體、神經或者潛意識產生一種意識——有愛情這種很美的東西的存在,並且讓我們的大腦相信這種意識是真實正確客觀的。(說白了就是一種生理騙局)。對於被愛人(或者生物)來說,初期會因為愛人的表現,和既得利益的原因,接受愛人,或者不排斥愛人(生物的趨利避害性),但是分泌的特定激素水平會很低;久而久之或許被愛人也會產生一些或者更多的激素刺激,也讓潛意識形成愛情的意識。
所以往往愛人會表現得非常主動,缺乏理性,處於被選擇位置;被愛人則相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