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至今為止從湖南師范大學出去的名人有哪些
劉筠, 1948年以優異考入本系,1953年留系工作至今(湖師大生科院的)1995年被評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成為全國省屬高校培養的第一位院士;2002年,劉筠院士被評為全國50位傑出科學技術專家;2004年第一位獲得首屆湖南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
夏家輝 ,中國工程院院士 ,1961年畢業於本系,隨即入湖南醫科大學工作。 他是在世界上最早將人類顯帶染色體技術應用於腫瘤病因學研究的學者之一,為主創建了「中國醫學遺傳學國家重點實驗室」。
張慧廉 ,2005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獲得者 ,1963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
劉明耀 ,德克薩斯A&M大學教授,兼湖南師范大學特聘教授。
82、85年分獲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學士學位、碩士學位,92年畢業於美國馬里蘭州立大學,獲博士學位,在細胞信號傳導系統的研究上具有很高的造詣。以第一作者在《Science》、《Nature》發表論文8篇,在《PNAS》等國際權威刊物上發表40餘篇論文,SCI論文總引用達上千次。
譚蔚泓 ,佛羅里達大學教授,長江特聘教授
85年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畢業,現在美國佛羅里達大學醫學院結構生物學中心大腦研究所研究員,兼職於湖南大學長江特聘教授。
曾嶸 ,著名青年生化學家 ,2005年獲得第二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1995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上海生科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研究組長。
向世華 ,美國哈佛大學副教授
86年本科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生物,95年國外獲得博士學位。 成功研製出作用於艾滋病病毒特異靶點的新一代抗艾滋病葯物。
謝申猛 ,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空間生物實驗室首席科學家
88年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畢業
傅聲雷 ,中科院華南植物所土壤生態學創新課題組首席科學家
88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99年獲美國喬治亞大學生態研究所博士學位,04年回國。
張奠湘 ,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園系統與進化研究所所長、標本館館長、知識創新工程系統發育研究組首席研究員
85年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
吳秀山 ,芙蓉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76年本科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90年獲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遺傳學系博士學位。
李萬程 ,芙蓉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
82、85年分獲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學士學位、碩士學位,92年獲華盛頓大學動物系博士學位。
羅勁松
湖南房產第一巨頭
華盛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67年生,87年、90年分獲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學士學位、碩士學位。
鄒壽長
湖北博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
65年生,88、91年分別畢業於湖南師范大學生物系。曾任深圳市福泰投資公司項目經理,深圳斯貝克生物葯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湖北博盈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經理
應該還有好多吧,像李克綱 、 韓少功、 魏文彬、何晶晶, 李谷一、李春華 、 龔新高、 周建雄、陳思思、大兵、劉一禎、王軍、香香、夏家輝、劉夫生、朱東陽、劉玉娥、吳向東等等。
❷ 微生物 牛人 幫忙!!!
如今還健在的微生物界牛人
1.田波,男,1931年12月25日生於山東桓台縣,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分子病毒學與生物工程研究室主任,研究員、院士、博士生導師,著名病毒學與生物工程專家
1954年8月 北京農業大學植保系畢業
1954年8月至1962年6月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研究實習員, 1958年後任課題組長
1962年7月至1978年12月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 助研, 課題組長,
1977年後任研究室副主任
1979年1月至1986年4月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 副研, 研究室副主任, 1983年後任主任
1986年5月至1991年12月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所,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研究室主任
1991年12月至今 中國科學院院士,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研究室主任
對中國的植物病毒、類病毒和生物工程有系統的研究, 1983年首次報導了應用衛星RNA防治黃瓜花葉病毒獲得成功。通過衛星RNA生防制劑和包括衛星 RNA 在內的多基因抗病遺傳工程品種, 在田間大面積應用中獲得良好的防病增產效果, 並提出了衛星RNA除抑制病毒復制之外的一種新的抗花葉病機理。他所領導的實驗室在生物工程方面開展了核酶工程、隨機序列多肽庫、抗體基因工程、基因工程醫葯和植物基因工程等研究, 獲得在體內高度抗病毒和類病毒的轉基因作物; 構建了胞內和表位多肽庫並篩選到用於親合層析和抗病毒的一些多肽; 構建和表達了幾種抗腫瘤的抗體基因; 研製成功數種基因工程葯物; 在幾種作物上用基因工程方法獲得了雄性不育系和恢復系, 為雜種優勢利用奠定了基礎。
在國內外重要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50多篇, 專著五種。
2.張樹政,女,1922年10月22日生於河北束鹿縣。現任中國科學院院士、微生物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1942-1945 北京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畢業,理學士;
1945-1946 北京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助教;
1946-1948 北京大學醫學院生化科助教;
1948-1949 北京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助教;
1950-1954 重工業部綜合工業試驗所技師;
1954-1957 中國科學院菌種保藏委員會助理研究員;
1958-現在 歷任中科院微生物所副研究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酶學研究室副主任等職。
1991-現在 中國科學院院士
1992-現在 中國科學院生物學部常委
60年代初,在國內首先用紙電泳、酶譜和生長譜法分析比較了當時在酒精工業界有爭議的不同種麴黴澱粉酶系的組成,確定了黑麴黴的優越性。60年代闡明了白地霉的戊糖代謝途徑,發現白地霉中有甘露醇,查明了其合成途徑。發現並純化了NAP-甘露醇脫氫酶。70年代在國內首先建立了等電聚焦和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等新技術。在紅麴黴糖化酶的研究中,首次得到該酶的結晶,並發現該酶的不同分子型存在構象差異,證明是糖基化程度不同引起的(現稱為糖型)。80年代從事多種糖苷酶的應用和基礎研究。如細菌(-澱粉酶高產菌株活力在國際上當時領先,果膠酶的應用,右旋糖酐酶已證明有防齲效果,產麥芽四糖的澱粉酶有工業化前景。首次發現了有嚴格底物專一性的(-D-岩藻糖苷酶,由嗜熱菌純化了5種酶。90年代在國內大力倡導糖生物學和糖工程前沿計劃,並建立了糖工程實驗室 。
3.魏江春男,1931年11月11日生。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科學院院士
自1963年以來一直從事中國地衣區系與分類研究,同時對世界范圍石耳科 (Umbilicariaceae)地衣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研究。先後組織並參加了國家基金委、國家科委和中科院聯合資助的重大項目中的三級課題《中國地衣志-石蕊科》,基金委資助的《用地衣進行北京地區大氣質量評定的研究》及《世界范圍石耳科地衣的綜合研究》,中科院重大項目中的三級課題《西藏地衣研究》以及國家85攻關《南極菲爾德斯半島生態系統的研究》中的《陸地生態系統的研究》。此外,還對中國地衣文獻資料進行了整理與分析,對一些地衣類群,如袋衣科,肺衣科,地卷科,茶漬科等進行了初步研究。當前正在主持並參加由基金委、中科院和真菌地衣系統學開放實驗室資助的中美合作項目《東亞-北美地衣型與非地衣型真菌的間斷分布及其遺傳趨異性研究》。自1990年以來,將注意力逐漸集中於地衣表型與基因型相結合的綜合研究方面。在石耳科研究中通過PCR技術對地衣型真菌的核rDNA特定片斷進行RFLP分析以及對某些疑難種的核rDNA特定片斷進行序列測定,並結合形態學,解剖學,化學與地理學等多性狀的綜合比較進一步闡述了石耳科地衣的科、屬、種級的分類學綜合概念。
4.鄭儒永女,1931年 1月10日生。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博士生導師,系統真菌學專業
一貫致力於真菌分類系統的合理化與完善, 研究小煤炱、白粉菌和毛霉等類 真菌多年。對我國白粉菌目的有關屬種以及全世界范圍內白粉菌目的所有屬的全 型進行了詳盡的研究, 澄清和訂正了許多國際上有爭議的問題, 發表了一個較為 合理和接近自然的白粉菌科屬級分類系統, 受到國際公認。1987年與其他人合作 並主寫了我國的第一本真菌志《中國白粉菌志》。在分類難度很大的毛霉目研究 中, 注意將形態特徵結合生理生化及分子生物學特性和將無性型特徵結合有性型 特徵並取得了一些有意義的突破。在醫學毛霉和內生毛霉方面亦注意開展研究。 共著書10本(主作2本), 發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和全國會議及國際會議論文62 篇(主作48篇)。
5.方榮祥 院士 男,漢族 1946年1月19日出生於上海,籍貫 安徽省績溪縣
工作單位及地址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 北京中關村 100080研究員、博士生導師
電話及傳真 62548243 電子郵件 fangrx@im.ac.cn
6.我們學校的院士
李季倫(1925.03.15--),男,河北樂亭人,教授,199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
1948年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理學院生物系,留校任教。1950年至今,歷任中國農業大學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80-1982年在美國Wisconsin大學生化系進修。1989年至今任中國農業大學「農業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1992年至今任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微生物資源前期開發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曾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1985-1991年)、農業部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1983-1995年)、清華大學兼職教授(1994-1996年)、中國微生物學會理事長(1991-1995年)和名譽理事(1995年至今)、《微生物學報》主編(1991年至今) 、《農業生物技術學報》主編(中、英文版,2002年 至今)。
長期從事農業微生物的教學和研究,培養了大量專業人才,其中包括60多名研究生。出版譯著8冊,發表文章 一百二十餘篇。與俞大紱教授合編的《微生物學》在我國微生物界有較大影響,獲國家新聞出版署優秀科技圖書一等獎(1998年)。
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系統地研究了生物固氮的問題,取得以下成就:(1)在固氮酶催化機制的研究中,證明了固氮酶催化HD形成是固氮酶的普遍特性,而且是絕對依賴N2的;並提出了固氮酶的雙位點放H2模式;(2)在固氮螺菌分子遺傳學研究中,建立了我國巴西固氮螺菌Yu62菌株的基因文庫,克隆和測序了該菌的ntrBC、draTG、nifA、glnB、glnZ和flbD等基因,並分析了它們的功能;構建了能節約玉米氮肥20%的耐銨固氮基因工程菌株;(3)啟動了我國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調查和分類的研究,建立了我國根瘤菌資源資料庫,為以後的研究奠定基礎。
在應用研究方面:先後研製和開發了赤黴素GA3和GA4+7(可用於促進植物生長)、玉米赤霉烯酮和玉米赤霉醇(可用於促進牛、羊增重,並首先發現它們也是高等植物的一類天然激素)、莫能菌素和馬杜黴素(可用於預防雞球蟲危害)、以及阿維菌素和伊維菌素(可用於防治動植物的寄生蟲)等農牧用微生物制劑,取得了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曾獲北京市優秀教育工作者(1986年)、五一勞動獎章(1986年)、全國農業勞動模範(1990年)等榮譽稱號 ,自1991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
7.我們學校的院士
陳文新,女,教授,博士生導師,中科院院士,國際根瘤菌/土壤桿菌分類分委會委員。195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農學院土壤農化學系。1958年獲前蘇聯季米里亞捷夫農學院副博士學位。1959年1月回國後在北京農業大學(現中國農業大學)生物學院微生物學系工作至今,一直從事土壤微生物學與細菌分類學的教學和科學研究。自二十世紀70年代起,她主持研究我國根瘤菌資源調查與分類。在她卓越的領導下,組織全國20個單位的微生物學工作者,共同完成全國32個省(市)700多個縣,不同生態條件下各種豆科植物根瘤菌資源調查,保藏根瘤菌5000多株;對其中2000株進行過100多項性狀分析;發現一批抗逆性很強的根瘤菌種質資源;發表根瘤菌新屬2個,新種12個,在國際根瘤菌屬、種系統中占很大比重;從分類學角度獲得豆科植物與根瘤菌共生關系的新認識;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100多篇,其中近20篇被SCI收錄,被引用200多次;培養碩士、博士50多人。她先後獲農業部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獲農業部優秀教材一等獎1項,2001年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她的工作在國際上有較大影響,1996年當選為國際根瘤菌/土壤桿菌分類分委會委員, 1998年被邀與美國學者一道撰寫「伯傑系統細菌學手冊」第二版根瘤菌部分內容。現在她正熱心於將優良豆科植物--根瘤菌共生體系引入我國西部大開發的農林牧業中而努力工作著。
❸ 生物學家有哪些著名人物
1、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詹姆斯·杜威·沃森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梅爾文·卡爾文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格雷戈爾·孟德爾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西德尼·奧爾特曼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❹ 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歷屆英才
羅宗洛1898年生,1940-1949年在浙江大學生物系任教。中研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所所長、中央研究院植物研究所所長。
張肇騫1900年生,1939-1941年在浙江大學生物系任教。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副所長。
貝時璋1903年生,1930-1950年在浙江大學任教,曾擔任生物系主任,理學院院長。中研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所長、名譽所長、上海實驗生物研究所所長。
蔣天驥1914年5月生,1937年畢業於浙大化學系。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姚錱1915年生,1937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系。1949年留學回國到浙大任教。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副所長。
施履吉1917年生,194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園藝系。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倪晉山1917年8月10日出生,江蘇無錫人。1943年7月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系。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員。
沈善炯1917年生,1950年-1952年在浙江大學醫學院任教。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生物研究所副所長。
施教耐1920年生,1944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員。
顧國彥1922年4月生,1946年浙大生物系畢業。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喚搭廳研究員。
沈立美1922年9月生,1948年畢業於浙大生物系。中國科學院上海昆蟲研究所研究員。
余叔文1925年11月生,1948年浙大生物系畢業。中國科學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研究員。
鄭竺英1926年8月生,195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系。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童克忠1927年12月生,1951年畢業於浙大生物系。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
楊福愉1927年生,195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化學系。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副所長、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洪德元1936年生,浙江大學生命科學院院長。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系統與進化植物學重點開放研究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
楊煥明1952年生,1978年畢業於杭州大學生命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基因研究所所長、遺傳所人類基因組中心主任、中國人類基因組計劃秘書長。
孟征1958年生,1982年7月杭州大學生物系畢業。1985年至1993年,在浙江農業大學工作。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蔣躍明1963年5月出生,1985年7月杭州大學(現浙江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中國科和隱學院華南植物研究所研究員。
何開澤1963年12月16日生,1986年畢業於杭州大學生物系遺傳學專業,並獲得理學碩士學位,現任中國科學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副研究員。
胡賡熙1964年1月生。1984年杭州大學生物系獲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
徐國良1965年2月生。1985年畢業於杭州大學生物系枝友獲學士學位。中國科學院上海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2002年入選中科院「百人計劃」,並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
陳良標1966年出生。1988 年畢業於杭州大學生物系細胞生物學專業,中國科學院遺傳研究所研究員。2002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章曉輝1972年生。1994年畢業於杭州大學生物系,2004年應聘擔任神經科學研究所副研究員,2007年起任研究員和課題組長。2002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滕勝1998年7月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植物學專業碩士,2002年7月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遺傳學專業博士,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態研究所研究員。
廖建雄 1973年生。2003.7-2005.7,在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從事博士後工作,現任中國科學院武漢植物園植被生態學學科組副研究員。
唐淳 1976年生。1998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生物系, 2003年於美國馬里蘭大學獲生物化學博士學位,2009年12月入選中科院「引進海外傑出學者計劃(百人計劃)」回國。現任武漢物理與數學研究所研究員。主要從事蛋白質結構和功能的核磁共振新方法和應用(生物物理)研究工作。
陳浩 1978年8月生。2001年7月畢業於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2004年7月獲浙江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細胞生物學專業理學碩士學位,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科技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