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生物論文的寫作思路是什麼
論文的大體框架都是一樣的~無非你就是要找靈感~我個人是覺得你可以去看下(生物過程、計算生物學、微生物前沿)等等這類的生物領域的期刊~多看下學習下~找靈感總會有自己的思路的
B. 生物化學論文範文
生物化學課理論課程具有抽象難懂、反應復雜等特點。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生物化學論文,供大家參考。
生物化學論文篇一食品生物化學高效 教學 方法 探索
生物化學論文摘要
摘要 總結 了食品生物化學的高效教學方法,包括:突出專業特點,合理設置教學內容;跟蹤科學發展,及時更新教學材料;增強師生互動,使用新型教學模式;提高學習興趣,注重理論聯系實際,提高授課效率,合理利用計算機和網路資源等,以供參考。
生物化學論文內容
關鍵詞食品生物化學;高效;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識碼A 文章 編號 1007-5739(2011)01-0027-02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相關領域一門重要的學科基礎課。它是運用化學的原理、技術和方法,結合其他學科的原理與技術來研究生命現象的科學。其課程設置的任務是培養學生用辯證的觀點正確認識生命現象的本質,使學生系統地學習現代生物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掌握生物化學的基本實驗技術。相對而言,食品生物化學是一門研究人與食品化學變化關系的科學,其主要研究:生物體基本成分組成、結構、性質和功能;作為食品成分的相關物質在加工、貯存等條件下的變化;食品在人體中的代謝及營養功能;食品的化學組成及結構;加工過程對食品的影響等。這門課程是食品加工、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檢驗等專業必修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是各專業的主幹課程之一。該課程在加強基礎理論的同時強調基本技能的訓練,以培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食品專業學生學習後續專業課程以及將來從事食品加工和貯存等方面的研究有非常重要的影響[1]。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研究和實踐,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現分析如下,以供同行借鑒。
1突出專業特點,合理設置教學內容
生物化學是一門涉及知識面廣、研究相當深入的科學。這門課程的學習對生物技術和生物科學專業的學生來說是個很大的挑戰,而食品科學相關專業學生的生物科學相關基礎更十分薄弱,其學習難度更為明顯[2]。考慮到這些因素,食品生物化學的課程體系設置必須兼顧生命科學前導、生物化學基礎和食品科學特色3個方面。沒有前導知識,就使得學生難以接受新學科;忽視生化基礎,就失去了課程根基;缺少食品科學特色,就偏離了教學目的。綜合以上因素,筆者將食品生物化學理論課的總學時設置為50學時。包括緒論、碳水化合物、脂類、蛋白質、核酸化學、維生素與激素、食品色素、酶、物質代謝、能量代謝、食品成分的變化等。通過對這些章節的合理安排,基本達到了知識系統、特色突出、易吸引學生興趣的要求,教學效果良好。
2跟蹤科學發展,及時更新教學材料
生物化學一直是生命科學研究的領頭羊,大多數生命科學的重大進展都屬於生物化學或者以該領域為基礎。本著“以人為本”的科研理念,食品生物化學的發展日新月異,已成為生物化學的一個重要分支。但新出版的教材中,最新的內容來源也是2年以前的文獻,學生使用的多數為近1~2年以前出版的教材或版本。這些內容在學生實際應用時顯得過於陳舊,甚至有些在實踐中已經證明是錯誤的。因此,高校教師必須及時更新教學材料,這就需要教師努力參與科學研究、積極參加國內外有關科研或教研會議、經常去中外文資料庫查閱相關文獻。教師在課堂上可講授食品生物化學研究中的新進展,同時將所講授的內容按章節分別整理、裝訂,並分發給學生,以方便學生的學習。
3增強師生互動,使用新型教學模式
在我國,“教師講,學生聽”是十分傳統而普遍的教學模式。但這種教學模式有著很大的弊端,造成學生“課前不預習、上課不積極、課後不復習、考前搞突擊”。近些年,我國許多高校教師開始嘗試提高學生主動性的主體性教學模式[3]。作者在食品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設計並實踐了這種模式,認為在模式的具體實施中應遵循3個“根據”:根據學生興趣選擇適當章節、根據學生班級大小選擇實施方式、根據實際情況選擇實施學時。學生的 愛好 和基礎有所差異,因此在實施主體性教學時應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該小組喜歡的章節。在高校,小班可能是30人左右,也可能在100人以上,針對不同的上課人數應該選擇不同的實施方式。此外,考慮到我國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應該把所有課時都選擇主體性模式,應該根據學生的反饋情況等適當調整課時數。
4提高學習興趣,注意理論聯系實際
食品生物化學教材中充滿了概念、原理、過程和反應式等,是一門十分枯燥的課程,學生很難連續集中注意力。可將理論與實際相聯系,將學生的注意力拉回課堂。例如,在講授基因的表達調控時,可以提及“鳥類是恐龍的後裔,其外形的差異是由於恐龍的部分基因為適應環境的變化而被沉默,人類有望從改變鳥類的基因表達入手克隆出恐龍”;在講授蛋白質定量方法時,可以聯系“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在講授酶時,可以聯系不法牛奶廠家為逃避有關部門對其進行的青黴素超標檢測,在牛奶中添加β-內醯胺酶等,這樣可以有效地活躍課堂氣氛並適當放鬆學生的緊張情緒。但是應當注意的是,要合理把握每堂課聯系實際的次數和時間,不可影響課程進度和打亂課堂節奏。
5提高授課效率,合理利用 計算機和 網路資源
近些年來,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飛速 發展,科學技術已逐漸改變了人們的 工作和交流方式。計算機和其他硬體設備一起已經發展成為一種集視頻、聲音、文字、數據和通訊為一體的多媒體工具[4]。食品生物化學的大部分內容是從分子及亞分子層面來解析科學的奧秘,其中牽涉到大量的分子結構、化學反應、代謝過程;另一方面,這門課程的知識點多、內容抽象,若採用傳統的黑板教學,對教師來說費時、費力,對學生來說則是難理解、難記錄。相對而言,計算機多媒體教學具有如下優勢:信息量大,直觀生動,方便修改和完善等。但是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加強和學生的交流,適當掌握課堂節奏,幻燈片不可過於花哨,字數不可過多,注意與板書相結合等。
6從結果 體會抽象,重視學生實驗環節
生物化學是一門十分抽象的課程。人類對生物化學研究對象的認識主要是通過科學實驗來獲得間接認識。針對學生開展的系統的實驗課程,不 但可以使空泛的理論落到實處,而且可以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科學創新能力[5]。根據河南 農業大學的實際,筆者為學生安排的實驗包括:醋酸纖維薄膜電泳分離核苷酸、菜花(花椰菜)中DNA的提取分離,甲醛滴定法測定氨基氮,蛋白質的鹽析和透析,蛋白質等電點的測定,脂肪酸價的測定,抗壞血酸含量的測定,用陽離子交換樹脂攝取氯化鈉,食品中灰分的測定等內容。
7綜合考察學習情況,建立復合型考核體系
課程結束後的考核是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評估。我國傳統的考核方式一般是試卷式的筆試[6]。筆者認為針對食品生物化學這門課程,應當使用復合型的考核模式,需考慮如下幾個方面:對知識點的識記情況、對知識的靈活運用與分析能力、對實驗操作的掌握情況以及課堂表現等。根據這個標准並結合學校要求,筆者確定課程最終成績的計算方法,即在總成績中,平時成績佔30%,筆試成績佔70%。平時成績的計分項包括:學生的出勤情況、課堂答問情況、實驗操作和實驗 報告 等;筆試成績的計分項包括:結課後學生上交的學習 總結和試卷。這種考核方式以考核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為基礎,綜合學生多個方面的能力和表現,相對公平和公正,能夠較為客觀地反映學生對課程內容的掌握情況。
生物化學論文文獻
[1] 賴建平,顧采琴,羅軍,等.高校《食品生物化學》教學現狀調查分析與思考[J].廣州化工,2009,37(1):145-146.
[2] 管驍,徐斐,李岱禧,等.食品專業生物化學教學工作中的創新與 實踐[J].科技信息,2009(4):326,328.
[3] 林鵬.《生物化學》互動式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J].高教論壇,2008(6):125-127.
[4] 張平平.食品生物化學多媒體課件的製作和教學中的幾點體會[J].天津農學院學報,2007,14(2):58-60.
[5] 羅建平,周建芹,姜紹通,等.改革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提高學生動手能力[J].實驗技術與 管理,2003,20(4):101-104.
[6] 曾虹燕,劉躍進,張小雲,等.構建工科生物化學教學體系的探索與實踐[J].湘潭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0(4):173-175.
生物化學論文篇二生物化學教學法新探
生物化學論文摘要
【摘 要】本文對生物化學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研究結果表明,應用“中西結合”的方法,比較中醫和生物化學兩者之間的異同,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可以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課程的重難點,並激發學生的 想像力 。
生物化學論文內容
【關鍵詞】生物化學 教學方法 比較法 多媒體輔助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1)12-0178-02
隨著職業 教育 規模的不斷擴大,導致一些職業學校出現學生基礎參差不齊的現象。又由於生物化學主要是從分子水平揭示生命活動的規律,涉及的概念較抽象,分子結構較復雜且代謝途徑錯綜交織,所以,學生往往覺得學習內容多而瑣碎、學習難度較大。為了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針對生物化學復雜且抽象的特點,確定了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在此基礎上,應用“中西結合”的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先進的多媒體技術,將抽象的基本概念用形象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使學生能在短時間內掌握課程中較抽象的基本概念。
一 以比較法為基礎,通過比較中醫和生物化學兩者之間的異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中醫有數千年的歷史,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生產與生活實踐中,認識生命、維護健康、戰勝疾病的寶貴 經驗 總結,是中國 傳統 文化 的結晶。中醫在長期的醫療實踐中積累了豐富的防治疾病的經驗,並在此基礎上形成了獨特的理論體系。中醫屬於自然科學的范疇,人們在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觸到中醫的有關知識,耳濡目染,對中醫並不陌生。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首先引入中醫醫療常識,這些知識通俗易懂,學生易於接受。通過學生喜聞樂見的中醫知識過渡到抽象的生物化學知識,這給老師引入新內容帶來很大的幫助。按照生物化學這門課程的安排,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生物體組成的比較教法
中醫認為,氣、血、津、液是人體臟腑經絡、形體官竅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而生物化學認為蛋白質、核酸等生物大分子才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生物體區別於自然界的標志。為什麼會出現如此大的差異呢?因為中醫是古人通過對人體自身的某些顯而易見且至關重要的生命現象,如呼吸時氣的出入、活動時隨汗而出的蒸蒸熱氣等觀察,產生對這些物質樸素而直觀的認識。生物化學則不同,它是在科學的基礎上,通過對自然界中約150多萬種生物體的主要構成分析,得出蛋白質和核酸是生命的主要物質基礎的精確科學理論,而且也通過對蛋白質和核酸的空間結構分析,揭示了這些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的關系,在生命活動過程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催化代謝反應的酶,對代謝起調節作用的某些激素,具有免疫作用的抗體等都是蛋白質。此外,軀體的運動、腸蠕動、心肌的收縮、呼吸運動、體內某些物質的運輸與儲存、血液凝固、遺傳信息的調控、細胞膜的通透性以及高等動物的記憶、識別功能等都與蛋白質有關。核酸則是遺傳的物質基礎,與遺傳信息的儲存、傳遞及表達有關,而體內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則受核酸控制。核酸的代謝及功能的發揮又需要蛋白質的參加,所以,核酸代謝與蛋白質的生物合成密切相關。核酸代謝和蛋白質的生物合成與生物的生長、繁殖、遺傳、變異等生命現象的基本過程有關。所以對其深入研究,對了解機體的免疫現象及免疫性疾病、病毒性疾病、放射病、遺傳病、腫瘤、抗生素及某些葯物的作用機制等有重要意義。
2.代謝方面的比較教法
中醫認為,人體是以五臟為中心的整體,氣、血、津、液是構成人體的基本物質,是臟腑經絡等組織器官進行生理活動的物質基礎,經絡是運行氣血,溝通表裡上下的通道,六淫七情影響人體機能引起疾病。但中醫的肺、脾、腎為主的水液代謝理論不能解釋尿的濃縮和重吸收機制,不能反映人體代謝過程中的酸鹼平衡。而生物化學能解釋糖、脂類、蛋白質和核酸等物質的代謝及水、酸鹼平衡的代謝,解釋了尿的濃縮和重吸收機制,並且能解釋各物質代謝的相互聯系及調控,它們之間並非雜亂無章,而是井然有序地進行,以適應生理狀態的變化,形成一整套復雜且精確的調節機制,使它們保持著動態平衡,保證了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物質代謝的調節與生理需要保持一致的能力是在生物進化過程中逐步形成的。如果物質代謝調節發生紊亂,就會導致疾病。
3.遺傳方面的比較教法
中醫認為,子女是由父母的腎精決定,腎精是構成胚胎的原始物質。古人通過對生殖繁衍過程的觀察和體驗,認識到男女生殖之精的相結合則能產生一個新的生命個體。而生物化學則科學地論證了“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及“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的遺傳變異經驗。因為它是從蛋白質的生物合成遵循的“分子生物學的中心法則”,即DNA的復制、轉錄、翻譯及蛋白質的合成來解釋的。DNA的復制是以親代DNA為模板合成子代DNA,將遺傳信息按照鹼基 配對 的原則准確地傳遞到子代DNA分子中。轉錄是以DNA分子為模板,合成與DNA某段鹼基排列順序互補的RNA分子,從而將遺傳信息傳遞到RNA分子。翻譯是以mRNA為模板,以其密碼指導蛋白質生物合成。這些都精確地解釋了遺傳這一深奧而又復雜的自然現象。
通過以上方面的比較,讓學生懂得中醫和現代科學理論之間的差異,知道中醫的理論是由當時的認識水平決定的,層次較低,而且其中許多隨著科學和醫學的發展大多已過時而不再有意義,是舊事物。而生物化學理論是建立在觀察和科學實驗的基礎上,符合客觀規律,是新事物。我們應該努力學好本課程,用新的知識來發掘中醫有價值的東西,讓幾千年來的民族璀璨更加發光發亮,否則,我們就會落伍,這也是新一代青年肩負的重擔。有了壓力才有動力,從而消除學生的畏難情緒,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求知慾望。
二 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讓知識“動”起來
學生學習生物化學反映的普遍問題是:生物化學內容太復雜、太抽象、太枯燥,老師費盡心思地講解,到頭來學生還是困惑不已,效果很差。有時培養起來的學習興趣又由於某個抽象概念出現,而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消失殆盡。近年來,隨著多媒體課件的普遍 應用, 計算機輔助教學已在改變著傳統教學的統一模式。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圖文並茂,能將單一的文字轉化成生動和多彩的畫面,有逼真的三維圖像和動畫效果,使抽象的知識“動”起來。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可以最大限度地展示生物分子的立體結構和化學變化 過程,給予學生多種感官刺激,變抽象為直觀、變復雜為簡明、變枯燥為生動活潑。這種教法可幫助學生形象直觀地掌握課程的重難點,並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改變學生“背多分”的狀況。
生物化學論文文獻
[1]孫廣仁主編.中國傳統 醫學叢書.中醫基礎理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4
[2]馬如駿主編.生物化學(第三版)[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7
有關生物化學論文推薦:
1. 生物化學論文精選範文
2. 關於生物化學論文
3. 生物學論文範文
4. 高中生物小論文範文精選
5. 化學論文提綱範文
6. 淺談高中生物論文範文
7. 化學本科畢業論文範文
C. 1000字初中生物小論文怎麼寫
寫作思路:根據題目要求,以初中生物小論文作為主題,首先寫出摘要,可以以初中生物是教師眼中的「豆芽科」作為入手點,來強調出下文的生物學的重要性並展開論點,正文:
摘要:隨著社會的飛速發展,生命科學與生物技術已經發展成多學科綜合滲透的高科技領域,而且成為21世紀高科技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國也越來越受到重視。
但是,縱觀中學教師和學生對生物的態度,我們不難發現,我國生物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前途不容樂觀。由於近些年生物沒有被列入中考范圍,所以生物學科在我國初中教學中一直被定位為「小學科」,是教師眼中的「豆芽科」,是學生眼中的「副科」。
應該如何改變生物教學現狀呢?如何才能讓學生更好地學好生物呢?核心問題就是:糾正教師和學生的錯誤觀念,擺正生物學科的地位。
認識生物學的重要性
1、認識生物技術的重要性。提高生物技術發展水平,是提高我國科學技術的重要途徑。生物技術可以推動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對提高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具有強有力的促進作用。生物學已經成為21世紀的帶頭學科之一,生物工程已成為21世紀的龍頭產業,生物科技已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依據。
20世紀以來,生物科學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和突破已經使生物學這門古老學科煥發了青春。隨著它與物理學、化學、數學以及其他學科之間不斷交叉、滲透和融合,作為葯學、農學、環境等學科的基礎,更為物理學、化學、信息科學、材料與工程學注入了新的血液,極大地推動了科學技術的發展。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地給學生展示我國乃至全世界的生物科技成就,讓學生認識生物的重要作用,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使學生改變對生物課程的態度,以便在以後的學習中打消生物是「小學科」的觀念。
2、認識初中生物課程的重要性。初中生物課程是初中的必修課程,是培養學生生物思維的重要途徑,對我國以後生物發展起著基礎性的作用。但是由於前幾年全國上下大興素質教育,呼籲減輕學生課業負擔,中考不再考生物學科,只在初二下學期結業;
使得生物學科在學校領導、教師、學生及家長心中的地位大大下降,令人尷尬。許多學校生物專業的教師紛紛改行,生物學科成了「捎帶」、「搭配」,以致教師和學生忽視了生物學習的重要性,致使生物學科教學現狀令人擔憂,完成九年義務教育學生的生物學素養令人擔憂。
因此,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教師就必須轉變觀念,重新認識生物學科的重要地位。
D. 生物醫葯論文範文
生物醫葯產業近年來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我國也把生物醫葯產業作為重點發展的支柱性產業,從政策和規劃上積極進行扶持。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生物醫葯論文,供大家參考。
生物醫葯論文篇一合成生物學在醫葯中的應用
生物醫葯論文摘要
摘 要:合成生物學是在項目學理論的帶領下,對天然生物體系從頭開展策劃以及整改。並且策劃同時製造新的生物部件、模式以及體系的全新科目。合成生物學是自然科目前進到一定程度形成的新學科,同時在醫葯方面已獲取了明顯的成就。 文章 綜合講述了在項目細胞使用合成生物科目方式研究出了能夠抵抗瘧病的治理葯物的前身青蒿二烯,抵抗癌症的葯物前身紫杉二烯,還有脂肪醇、酸以及高級醇的生成方式等探索進步。除此之外,有的關鍵的合成生物學有關 措施 ,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項目細胞的重新組合以及演化,為建築運用於製造范疇的新效用細胞供應便利適用的東西。
生物醫葯論文內容
關鍵詞:合成生物學;基因模塊;醫葯
引言
最近幾年,合成生物學發展的速度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慢慢的造就了特徵明顯的探索實質以及運用范疇。其探索實施關鍵包含:(1)新生物原件、構件以及體系的策劃和建築。(2)對現在擁有的、自然的生物體系開展從新策劃。二零零九年美國醫學部門的帶領下組建了一支由十二支社會各界學士構成的IDR小組,研究合成生物科目的前進朝向以及多科目交叉狀況。認為合成生物科目是集電腦、物理、工程以及生物等科目一起進行研究交叉的科目,能夠經過重組生物運用在環境、葯物、民眾健康、資源等部分。
合成生物科目是項目學以及生物科目一起前進到一定程度形成的。人類基因體和很多形式的生物基因體測定未知序列的完成,還有很多的後基因體作業,促進累計的生物學資料出現了天文級。但是,現在擁有的資料挖掘當時依舊限制於對生命特徵的深層探索,很難對生命的內在工作樣式開展探索分析。合成生物科目就在這種環境下形成,經過從下到上的建築生命行為,按照其獨具的角度解釋生命,為理性策劃以及革新生命供應了基礎。最近幾年,基因體測定未知序列以及合成單位已經在全球范疇內普遍建立,供應品質優、價格低的服務。優異的基因體測定未知序列以及合成措施推動合成生物科目策劃新生命組合以及建築功效細胞更簡單。
最關鍵的是,人類身體健康情況、資源、條件等范疇的巨大需要也推動著合成生物科目的快速前進。把基因部件按照項目的需求,有機從新組建整合在一起,就出現了效用基因模式。在加上對現在已經擁有的生物網路的使用,並且引進新的效用基因模式,表明天然細胞不可以合成的物品,在合成部分已經有了很大程度的前進。現在我們解析一下在葯物范疇內使用的合成生物科目
1 青蒿二烯的生物合成
傑伊?科斯林在項目細胞中製造出抵抗瘧疾的前身青蒿二烯的探索作業實在經典。在產生青蒿二烯合成方式的重要新基因資料後,科斯林團隊在二零零三年在大腸桿菌中勝利的研究出了製造青蒿二烯的另一種方式。這種合成方式劃分為兩種形式。第一種形式是在Acetyl-CoA為出發點,通過甲瓦龍酸來製造IPP。這就擺脫了大腸桿菌本來的G3P以及乙醯甲酸為前身製造的異戊二烯焦磷酸方式,能夠使細胞代謝經過新方式形成異戊二烯焦磷酸分子,為下游製造方式供應足夠多的底物分子。第二個形式就是從C5的異戊二烯焦磷酸為出發點,通過異戊二烯鏈拉長方式形成C15的FPP,最後在ADS酶的功用下製造青蒿二烯,最高形成量能夠達到一百二十二毫克每升。上下游模式都是來源於真核生物中的代謝方式,把其密碼改善同時從新構築在原核生物大腸桿菌內,同時勝利製造想要得到的物品,開拓了製造生物的新方式。
2006年,Keasling小組又以酵母菌為宿主,通過對內源的乙醯輔酶A到FPP途徑的關鍵基因進行上調或下調,同時引入基因優化過的外源模塊,成功實現了產物青蒿二烯產量的穩步提高。對內源基因上調的方式有兩種,其一是增加基因拷貝數,如tHMGR酶的基因,其二是通過轉錄因子來上調基因表達量,如ERG系列的基因。對內源基因的下調則是採用基因敲除的 方法 。通過對合成路徑涉及基因的一系列微調,使產量達到153mg?L-1,是以往報道的二烯類分子產量的500倍。
在此基礎上,研究小組又設計了人工蛋白支架(synthetic protein scaffolds),對大腸桿菌內已構建的上游模塊:從乙醯輔酶A到甲羥戊酸的合成途徑進行了優化。三個反應酶AtoB,HMGS,tHMGR通過蛋白支架以不同分子數比例捆綁在一起發揮作用,解決了中間代謝物積累造成的合成效率降低以及對宿主的毒副作用問題。具體機理是將高等動物細胞中的配體受體作用關系引入到大腸桿菌中,將配體分子的基因序列與模塊中的反應酶基因融合表達,從而將受體分子以不同分子數連成一串,構成柔性支架。由於腳手架內各個受體分子間由一定長度的多肽連接,就避免了因多個配體受體結合造成的空間位阻問題。在反復實驗與調試後,研究小組發現三個酶分子以1:2:2的比例連在一起作用效果最強,產量達初始值的77倍,約5mmol?I-1(740mg?L-1)。
隨著後期工業化發酵,研究小組又發現來自酵母的外源基因HMGS和tHMGR表達的酶不足以平衡外源代謝流,成為瓶頸反應。他們以金黃葡萄菌中的相關酶基因進行替換後,青蒿二烯產量立刻增加一倍。通過與工業發酵過程優化的結合,作為工業產品的青蒿二烯最終產量高達27.4g?L-1。合成生物學成功用於重要葯物的合成,引起了廣泛關注。
2 紫杉二烯的生物合成
Gregory Stephanopoulos的科研組織在二零一零年時在大腸桿菌中勝利完成了抵抗癌症葯物的前身紫杉二烯物質的合成。這是在這個科研小組在萜類生物代謝方法和大腸桿菌細胞細微調節的長時間探索中獲取的成效。科學組織把內在的過氧化二碳酸二異丙酯合成方式定位上游模式,把之後合成紫杉二烯的方式定位成下游模式,其作業也關鍵聚合在怎樣對上下游模式開展微調。因為假如只顧上游,肯定會導致中間代謝物的消耗,並且形成中間障礙;但是如果下游經過量太多就會浪費很多的酶分子,增加了細胞表述負荷。
研究小組採用改變質粒拷貝數和啟動子強度的方法對上下游通量的比例進行了微調。通過對已有文獻的整合以及自己的測試工作,研究小組確定了三種質粒pSCl01,p15A,pBR322的拷貝數分別urNorphadicnc為5,10,20,而整合入基因組中的基因拷貝數相當於1。三種啟動子Trc,T5,T7的相對強度分別為1,2,5。通過這幾種質粒和啟動子的組合,使上下游模塊的通量比例發生變化,再檢鍘含有不同通量比例的細胞內的產物產量。在此過程中,模塊內部基因是單順反子還是多順反子表達形式也影響產量變化,即多個基因是在一個啟動子後表達還是在各自的啟動子後表達。經過一系列微調與組合後,具有最優性狀的菌株目標產物的產量高達(1020±80)mg?L-1,實現了對碳代謝流的高效利用和協調。同時,通過蛋白質工程的手段對細胞色素P450氧化還原酶進行改造,在工程菌中首次成功異源表達。
3 展望
合成生物科目根據項目學原理為指引,對現在擁有的、天然具備的生物體系從頭策劃以及整改,並且全力對策劃合成出新的生物部件、模式以及體系努力。特別在使用部分,合成生物科目建築的人工生物體系能夠在製成關鍵生物品種、呵護人類身體等部分有主要的前進空間。現在合成生物科目的探索成就主要使用在醫學方面,將來在別的行業范疇內也肯定會有引人注目的成就出現。總而言之,合成生物科目擁有普遍的運用前提以及強有力的措施撐持。
生物醫葯論文篇二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研究
生物醫葯論文摘要
【摘要】生物醫葯產業是由生物技術產業與醫葯產業共同組成。本文分析了當前國內外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狀況,分析醫葯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並且著重調查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基礎及發展中存在的不足,尋找對策,在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實現「四個化」,促進生物醫葯產業快速穩步地發展。
生物醫葯論文內容
【關鍵詞】生物醫葯發展對策
一、國內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現狀
1986 年我國正式實施「863 計劃」,生物技術被列為包括航空航天、信息技術等7 個高技術領域之首。政府在生物技術的研發和產業化發展的過程中給予了一定的優惠和扶持;國內各大企業為生物技術產業投入了大量資金;我國金融界也積極參與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許多有實力的公司進行了生物技術開發,並且從金融市場融資從事生物技術研究和產業化。目前全球正處於生物醫葯技術大規模產業化的開始階段,預計2020年後將進入快速發展期,並逐步成為世界經濟的主導產業之一。
1、產業政策傾力扶持,高度重視生物醫葯產業發展
我國政府把生物醫葯產業作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加大對生物醫葯產業的政策扶持與資金投入。「十五」規劃明確提出「十五」 期間醫葯的發展重點在於生物制葯、中葯現代化等。國家對生物醫葯產品的開發、生產和銷售制訂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對生物制葯企業實行多方面稅收優惠、延長產品保護期和提供研發資金支持等。同時, 國家為加強行業管理,對生物醫葯產品的研製和生產採取嚴格的審批程序,並針對重復建設嚴重這一情況,對部分生物醫葯產品的項目審批採取了限制家數的措施,以確保新葯的市場獨占權和合理的利潤回報,鼓勵新葯的研製。2007年國家發改委公布了《生物產業發展「十一五」 規劃》,該《規劃》在組織領導、產業技術創新體系、人才隊伍、投入、稅收優惠政策、市場環境等方面制定了相關政策措施保障生物產業的快速發展, 因而對生物醫葯產業的發展意義重大。
2、生物醫葯產業化進程明顯加快,投資規模與市場規模迅速擴張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在國家以及地方各級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下,生物醫葯產業在我國蓬勃發展,國家經貿委的有關資料顯示:1998年以前,我國對生物醫葯技術開發的總投資累計約為40億元,自1999年開始,國家明顯加大了對生物醫葯的投入力度,平均每年達20億元左右,2003年這一投入達到60億元,極大地促進了生物醫葯產業的發展。在生物醫葯產業相關優惠政策的作用下,國內一些生物醫葯企業通過自有資金和銀行貸款兩種 渠道 獲得了大量的資金,用於研發新產品。目前我國從事生物技術產業和相關產品研發的公司、大學和科研院所達600餘家,其中注冊的生物醫葯公司有200餘家,具備生產能力的有60餘家(其中的48家已取得生產基因工程葯物試產或生產批文)。
3、初步形成了以上海張江,北京中關村等為代表的醫葯產業集群
在生物技術產業迅猛發展的浪潮推動下,經過多年的發展和市場競爭,加上政府不失時機地加以引導,我國生物技術、人才、資金密集的區域,已逐步形成了生物醫葯產業聚集區,由此形成了比較完善的生物醫葯產業鏈和產業集群。如由羅氏、葛蘭素一史克、先鋒葯業等40多個國內外一流葯廠組成的側重於基因研究,化合物篩選和新葯開發的張江葯谷產業集群;擁有諾和諾德制葯公司和8個生物科技國家863項目的北京中關村生命科學園區;側重於生物制葯、特別是遺傳工程葯學的深圳生命科學園區等。這些產業集群聚集了包括生物公司、研究、技術轉移中心、銀行、投資、服務等在內的大量機構,初步形成了產業群體(葯廠),研究開發、孵化創新、 教育 培訓、專業服務、風險投資6個模塊組成的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對擴大生物醫葯產業規模、增強產業競爭力作出了重要貢獻。
二、國內生物醫葯產業存在問題
1、投資模式不利於生物制葯產業的發展
國際醫葯產業巨大的經濟效益來源於創新,發達國家現代生物醫葯產業都擁有自己實力雄厚的研究機構,通常每年投入的經費佔全部銷售額的10%一20%,而美國每年用於研究開發生物葯品的投人占總投資額的 60%~70%。每個大型醫葯公司都有自己「拳頭產品」,單個產品的年銷售額就可達十億至幾十億多元。公司擁有這些產品的知識產權,國家給予專利保護,產占可以在10 年或更長時間內獨占市場,一個產品就可贏得豐厚的利潤,再從利潤中拿出巨額資金投入研究開發新的具有知識產權的創新葯物,周而復始形成良性循環。
從美國生物制葯發展模式來看,技術力量雄厚的專家型小生物技術公司進行技術開發與創新,大制葯公司通過戰略聯盟實現生物技術的產業化,風險投資為生物技術開發提供資金支持,這三種力量的有機結合是生物制葯產業良性發展的關鍵。而從目前我國生物制葯產業模式來看,主要通過購買技術實現生產,風險投資機制不足且資金太少,另外技術創新力量薄弱。因此,生物技術產業很難形成氣候。
我國的醫葯企業規模小而分散,大多不具備技術開發與創新能力,生產的產品基本是引起仿製產品,重復開發投資現象也非常嚴重,惡性性竟爭必然帶來效益低下的狀況。我國葯品進口額呈逐年上升趨勢,三資企業產品銷售額也在逐年增長,一份國外研究 報告 中指出:「如果政府不幹預,中國的醫葯市場將在5 年內完全被國際醫葯大公司操縱。」
2、低水平重復研究、重復建設嚴重,市場競爭非常激烈
生物技術產品的廣闊前景和豐厚收益吸引了國內眾多企業加人開發,但其中多數是仿製國外的,品種少,廠家多,在同一水平上重復建設投資。例如,研製rhuG—CSF 的就有18 家公司。據統計,僅1996-1998年,獲衛生部新葯批准文號的廠家,重組人白介素一2(l—2)的有10 家,重組人促紅細胞生成素(EPO)的有10 多家。如此勢必造成資源浪費、竟相壓價、市場混亂的局面。更由於一些企業缺少產品 市場調查 分析,造成大量產品堆積,以致投資價格很高的成套流水線設備利用率很低,有的年使用率低於一個月。價格戰反過來造成產品質量下降,假劣產品充斥市場。消費者對國產生物技術產品信任度低,而寧願使用昂貴的國外進口製品。
3、科研和產業脫節現象仍較為嚴重
在我國科研單位研究目的是為跟進國際先進科技的發展,研究方向過多集中於對幾個熱門品種上游技術的開發,而能夠實現產業化的項目很少,在國外,科研成果完成後,落到企業的研發中心進行進一步孵化,形成技術工藝後再規模化生產,在我國兩者嚴重脫節。缺少有科學頭腦的企業家和有技術開發能力的企業將研究成果轉變為生產,大大阻礙了產業化發展。
4、開拓市場能力低
由於產品生產工藝水平和經營手段落後,國內市場將面臨進口葯品的沖擊。具體表現為:一是對國外市場開拓不夠,許多企業的市場定位不準;二是開發市場的投入量不足;三是生物葯品良好的臨床效果雖得到醫務人員和患者的肯定,但其售價相對偏高,消費能力不足。因此,我國需要進一步加大對生物制葯產業的資金與投術投人,並深化科研成果產業化的機制改革,在這一過程中,尤其要發揮資本市場和鳳險投資公司的積極作用。
三、加快我國生物醫葯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我國生物技術葯物的研究和開發起步較晚,直到20世紀70年代初才開始將DNA重組技術應用到醫學上,但國家高度重視生物產業發展把生物技術產業作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戰略性產業,加大對生物醫葯產業的政策扶持與資金投入。2006年國務院出台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綱要(2006一2020年)》指出,未來15年,中國要在生物技術領域部署一批前沿技術,包括靶標發現技術、動植物品種與葯物分子設計、基因操作和蛋白質工程、基於幹細胞的人體組織工程和新一代工業生物技術等。這一部署無疑為中國生物制葯的發展指明了方向。一位參與「十二五」醫葯產業專項規劃的專家組成員透露:在正在制定的專項規劃中,生物醫葯產業和產業升級將成為未來3年發展的重點方向。專項規劃把生物醫葯產業發展和產業升級作為「十二五」醫葯產業的重點,要求追蹤生物醫葯前沿技術,佔領生物醫葯產業制高點。
有關生物醫葯論文推薦:
1. 生物制葯專業論文範文
2. 生物化學論文精選範文
3. 醫葯公司實習論文
4. 生化制葯畢業論文範文
5. 健康論文範文
6. 本科醫學畢業論文範本
7. 公共衛生畢業論文精選範文
E. 生物科技論文怎麼寫啊
一、科技論文選題
科技論文選題是確定專攻方向,明確解決的主要問題。選題不能單憑個人興趣,或者一時熱情,而要從「四化」建設事業的實際出發,選擇那些有價值的,能促進科學技術發展,或在生產和建設上、人民生活中,需要迫切解決的有重大效益的課題。怎樣選擇呢?
1、選擇本學科亟待解決的課題
各個自然學科領域之中,都有一些急待解決的課題。有些是關繫到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有的是該學科發展中的關鍵問題,有的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因些,我們必須堅持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的方向,選擇這些急待需要解決的課題。
2、選擇本學科處於前沿位置的課題
凡是科學上的新發現、新發明,新創造,都有重大科學價值,必將對科學技術發展起推動作用。因此,選題要敢於創新,選擇那些在本學科的發展中,處於前沿位置,有重大科學價值的課題。經過苦心研究,取得獨創性成果,為人類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新貢獻。
3、選擇預想獲得理想效果的課題
選題一定要避免盲目性。選擇那些能發揮本人業務專長和利於展開的課題。或者選擇那些比較熟悉或感興趣的課題。這樣,可以發揮個人優勢。題目大小適中,又選准了突破口,就能獲得理想的效果。
4、選擇課題應注意可行性
選題時,要考慮到主客觀條件,一定是經過努力能夠實現的。具體講,表現在下述三個方面:
(1)科學原理上是可行的,絕不能違犯自然規律和科學原理。
(2)考慮研究者本身的知識水平,科研能力,不可貪大、甚至超過個人實際能力。
(3)考慮研究經費、實驗場所(地)、儀器、設備、檢測手段等條件上的可行性。不能不顧及條件,盲目上馬。初學寫作人員選題不宜過大,涉及范圍不宜過寬,否則,困難很大,不易完成,題目小點則容易寫作。只要寫作方法對頭,思路正確,題目雖小點則可以把論題寫深寫透,這樣的論文還是有較高價值的。
二、科技論文基本結構
隨著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科技論文大量發表,越來越要求論文作者以規范化、標准化的固定結構模式(即通用型格式)來表達他們的研究過程和成果。這種通用型結構形式,是經過長期實踐,人們總結出來的論文寫作的表達形式和規律。這種結構形式,是最明確、最易令人理解的表達科研成果的好形式。其通用型基本格式構成項目如下:
1、標題
科技論文標題選擇與確定問題,除了遵循前述的方法外,其標題應盡量少用副標題。同時,這種標題不能用藝術加工過的文學語言,更不得用口號式的標題。它最基本的要求是醒目、能鮮明概括出文章的中心論題,以便引起讀者關注。科技論文標題還要避免使用符號和特殊術語,應該使用一般常用的通俗化的詞語,以使本學科專家或同行一看便知,而且外學科的人員和有一定文化程度的群眾也能理解,這才有利於交流與傳播。
2、作者及其工作單位
該項主要體現論文作者的文責自負的精神,記錄了作者辛勤勞動及其對人類科學技術事業所做出的奉獻。因此,發表論文必簽署作者姓名。署名時,可用集體名稱,或用個人名義。個人署名只用真實姓名,切不可使用筆名,別名。並寫明工作單位和住址。以便聯系。
由於現代科學技術研究工作趨於綜合化、社會化,需要較多人員參加研究,署名時,可按其貢獻大小,排序署名。只參加某部分,某一實驗及對研究工作給以支助的人,不再署名,可在致謝中寫明。
3、摘要
摘要又稱提要,一般論文的前面都有摘要。設立該項的目的是為了方便讀者概略了解論文的內容,以便確定是否閱讀全文、或其中一部分,同時也是為了方便科技信息人員編文摘和索引檢索工具。摘要是論文的基本思想的縮影,雖然放在前面,但它是在全文完稿後才撰寫的。有時,為了國際學術交流,還要把中文摘要譯成英文或其他文種。其摘要所撰寫內容大體如下:
(1)本課題研究范圍,目的以及在該學科中所佔的位置。
(2)研究的主要內容和研究方法。
(3)主要成果及其實用價值。
(4)主要結論
文摘撰寫要求是:准確而高度概括論文的主要內容,一般不作評價。文字要求精煉、明白,用字嚴格推敲。文摘內容中一般不舉例證,不講過程,不做工作對比,不用圖、圖解、簡表、化學結構式等,只用標准科學命名,術語、慣用縮寫、符號。其字數一般不超過正文的5%近年來,為了便於製作索引和電子計算機檢索,要求在摘要之後提出本篇論文的關鍵詞(或主題詞),以供檢索之用。
4、引言
引言是一篇科技論文的開場白,它寫在正文之前。每篇論文引言,主要用以說明論文主題,總綱。常見的引言包括下述內容:
(1)課題的提出背景、性質范圍、研究目的及其重要性。
(2)前人研究經過、成果、問題及其評價。
(3)概述達到理想答案的方法。
引言一般不分段落,若論文內容較長、涉及面較廣,可按上述三個內容分成三個段落。引言里,作者不應表示謙意,也不能抬高自己、貶低別人,對論文評價,應讓讀者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