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寄生於人體消化道的正常細菌大概有多少種
一般有500多種在消化道
『貳』 初中生物 消化系統有哪些器官構成 要全
消化系統digestive system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消化管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盲態大腸、結腸、直腸、肛管)等部。臨床上常把口腔到十二指腸的這一段稱上消首判化道,空腸以下的部分稱下消化道。消化腺有小消化腺和大消化腺兩種。帆芹豎小消化腺散在於消化管各部的管壁內,大消化腺有三對唾液腺(腮腺、下頜下腺、舌下腺)、肝和胰。送人玫瑰,余香留己,請您點擊好評,謝謝!
『叄』 人體中有哪些細菌
我們不是人類,而是人類和微生物的結合體!這個結合體中,微生物與人體自身細胞的比例是9:1。人的一隻手掌上就有100多萬種細菌!
研究表明,人體中棲息著1000億個以上的微生物,其種類多達400種,分布在消化道、眼、鼻、口腔、皮膚及陰道中。
一組美國科學家研究發現,人類肚臍是一個細菌窩,寄生著大約1400種細菌。
(1)皮膚菌群
在皮脂腺管中,存在有厭氧的瘡皰丙酸桿菌和表皮葡萄球菌,皮膚表面還棲居著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棒桿菌、微球菌,以及白念珠菌和皮癬菌等皮膚正常菌群。可以說,它們是人體第一道生物屏障,對於皮膚的營養代謝和體溫調節,以及環境自凈等,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
(2)口腔菌群
口腔黏膜上棲息著卟啉單胞菌、梭桿菌、普氏桿菌、消化鏈球菌,以及溶血鏈球菌、乳桿菌、變形鏈球菌、韋榮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衣氏和內氏放線菌、白念珠菌等,它們在維持口腔潔凈,抵禦致病菌生物侵襲(防止病從口入),促進免疫功能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3)腸道正常菌群
從胃內黏膜開始,胃內定植著酵母菌、螺旋菌、乳桿菌、少量球菌;到小腸(尤其是空腸)由於腸蠕動過快,很少有常住菌定植,只有腸球菌、乳桿菌、腸桿菌等過路菌;到結腸就定植著大量正常菌群,差不多每克腸內容物有10×1013個細菌,即100兆個活菌,它們由類桿菌、雙歧桿菌、優桿菌、梭菌、消化鏈球菌、韋榮氏球菌、乳桿菌、大腸桿菌、腸球菌等,差不多幾十個菌屬400~500個菌種組成。它們在維持機體生物、化學、免疫屏障,以及對宿主營養、健康、抵禦致病微生物侵襲、提高定植抗力、免疫、抗腫瘤、延緩衰老等方面,無不發揮著重要的生理作用。
(4)呼吸道正常菌群
人出生12~15小時後,鼻、咽、喉部即上呼吸道出現正常菌群,先是需氧菌如表皮葡萄球菌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和漢森球菌、嗜血桿菌等,繼而也出現厭氧菌如普氏桿菌、卟啉單胞菌和韋榮球菌。它們在維持呼吸道健康,刺激機體局部免疫功能,保護機體免受致病菌侵襲等方面起重要作用。
(5)陰道正常菌群
女性生殖器從幼稚到成熟過程中,就有微生物棲居和定植,大致上包括產黑色素類桿菌、卟啉單胞菌、普氏桿菌、類桿菌、乳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等十幾種細菌為正常菌群。它們在維持陰道酸性(低pH)環境,保持陰道自凈,拮抗致病菌定植(如白念珠菌)致病,提高機體定植抗力和免疫功能方面,都起重要作用。
『肆』 人身體里有微生物,消化道里有多少活的微生物
至少在細菌多樣性方面,腸道對於人體而言無疑是最豐富的。有人估計,每時每刻,每個人的腸子里都會生活一到兩斤細菌。單從數量上看,一個健康的人體大約有100萬億細菌,它們分別位於皮膚表面,口腔,鼻腔和泌尿道中,但大多數生活在大腸中。
值得一提的是,服用抗生素可以減少常駐菌群的數量和多樣性。許多科學家擔心過度使用抗生素會產生大規模影響,尤其是它可能產生更多對抗生素具有抗性的有害細菌。
『伍』 腸道菌群有1000多種大致分哪三類
在人體消化道中,生存著不同的細菌、病毒、真菌及原蟲等多種微生物,這些微生物共同組成人體腸道的微生態環境。腸道菌群可以主要分為共生菌、致病菌、中性菌三類。
1、共生菌: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所謂「益生菌」的范疇,他們的主要作用是協助胃腸道進行營養物質的分解、代謝、吸收和消化,同時這類菌群還有助於免疫功能的建立和完善,主要包括優桿菌、類桿菌、雙歧桿菌、乳酸桿菌及消化球菌。
2、致病菌:也就是我們普遍意義上理解中的「有害菌」,這類菌群是能夠直接導致消化道疾病發生的菌類,在健康狀態下,這類菌群在我們的腸道中比較少,因此不會表現出致病性,但在一定的條件下,例如:身體抵抗力下降或飲食不潔,攝入有害菌超標的食物時,就會導致疾病的發生,這類菌群主要包括韋氏梭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及假單胞菌等。
3、中性菌:菌如其名,其作用介於共生菌和致病菌之間,在正常情況下,一定數量的中性菌是有益於腸道的消化、代謝的,但在一定條件下,中性菌可能在腸道中積累,使腸道中的某些毒素、腐敗物質或者致癌物質的含量增加,從而導致疾病的發生。這一類菌群包括大腸埃希菌、乳桿菌、鏈球菌(屎球菌)及韋榮球菌等。
腸道菌群有哪些功能
腸道菌群的數量龐大,類型復雜,與人體形成了一種「互惠互利」的共生關系。它們的生長依賴於人體提供的豐富營養和相對安全環境,同時它們也在我們的體內形成了一套井井有條的工作網路,在維護人體身體健康,促進人體正常發育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1、生物拮抗作用:正常菌群是能夠在人體腸道中某一特定部位「安家落戶」,即黏附、定植和繁殖,這個時候,菌群就能夠在定植的部位表面形成一層「菌膜屏障」,這層「菌膜屏障」就像是腸道表面的一層保護傘,對於流經消化道的外源性微生物(包括許多外源性病原體)形成了一種天然的隔絕,通過競爭、消化和分泌各種代謝產物和細菌素等,抵抗外源微生物定植和侵襲。
體內的正常菌群通過這種拮抗作用,抑制並排斥人體不慎食入的病原菌在腸道的「安家落戶」,維持體內微生態的平衡狀態,使人體免於感染致病菌。
2、營養作用:腸道菌群在我們的腸道中不僅扮演著「衛兵」的作用,同時還能夠促進腸道組織的發育、參與腸道營養物質的代謝以及合成人體所需的重要營養物質。腸道細菌參與代謝,產生的短鏈脂肪酸,為腸道上皮細胞的生長發育提供營養支持,促進人體腸道上皮的生長與分化。
同時,腸道菌群還參與合成人體生長發育必需的氨基酸、維生素等,如 B 族維生素、維生素 K、煙酸、泛酸等。此外,腸道中微生物還能夠能促進人體對鈣、鐵、鎂、鋅等多種離子的吸收,這些離子對於促進身體某些結構的生長與發育,如:骨骼、牙齒等,對體內氧的輸送等有重要作用。
3、代謝作用:腸道菌群還能夠為我們機體的某些代謝過程提供了重要的「催化劑」——酶類,通過發酵和降解多糖(澱粉、纖維素、半纖維素、膠質等)以及不能被宿主吸收的寡糖,產生一些短鏈脂肪酸,例如:乙酸、丙酸、丁酸等,這些脂肪酸都是宿主生長、增殖的能量和生化反應的重要底物。此外,腸道菌群還以其他各種各樣的方式協助機體對於糖類、脂類、氨基酸、維生素、膽固醇以及諸多外來化合物的代謝。
4、免疫作用:腸道細胞發揮著類似皮膚的免疫屏障作用,阻止致病因素經過腸道時對機體造成損害,同時,腸道正常菌群發揮著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發育、激活細胞免疫等作用。研究發現,腸道中的兩大代表性有益菌「乳酸桿菌」和「雙歧桿菌」,他們的活菌體和菌體中的一些成分(破碎液、發酵液)都能夠起到增強機體免疫的作用。
此外,雙歧桿菌能通過刺激免疫細胞產生重要的細胞因子白介素來促進我們機體內重要的免疫細胞——淋巴細胞的增殖、分化、成熟,增強免疫細胞的對病原體的殺傷力。
為什麼會出現菌群失調呢?菌群失調的危害有哪些?應該如何識別和治療呢?請關注本公眾號下期講解。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關於腸道菌群的那些事兒(上)------消化病公益科普1588帖
馬醫生推薦
免責聲明
本文來自騰訊新聞客戶端自媒體,不代表騰訊新聞的觀點和立場。
『陸』 消化系統及作用
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
消化系統的基本生理功能是攝取、轉運、消化食物和吸收營養、排泄廢物,這些生理的完成有利於整個胃腸道協調的生理活動。
消化過程包括物理性(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種功能。就對食物進行化學分解而言,由消化腺所分泌的各種消化液,將復雜的各種營養物質分解為腸壁可以吸收的簡單的化合物,如糖類分解為單糖,蛋白質分解為氨基酸,脂類分解為甘油及脂肪酸。然後這些分解後的營養物質被小腸(主要是空猛旅腸)吸收進入體內,進入血液和淋巴液。這種消化過程叫化學性消化。
機械性消化和化學性消化兩功能同時進行,共同完成消化過程。
(6)消化道裡面有多少種生物擴展閱讀:
人體消化系統由消化道和消化腺兩大部分組成。
人體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腸(包括十二指腸、空腸、回腸)和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在臨床芹知中上,常把消化道分為上消化道(十二指腸以上的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十二指腸以下的消化道)。
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臟,胰腺,腸腺。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參與消化。
人體在整個生命活動中,必須從外界攝取營養物質作為生命活動能量的來源,滿足人體發育、生長、生殖、組織修補等一系列新陳代謝活動的需要。人體消化系統各器官協調合作,把從外界攝取的食物進行物理性、化學性的消化,吸收其營養物質,並將食物殘渣排出體外,它是保證人體新陳代謝正常進行的一個重要系統。
上、下消化道區分:
上、下消化道的區分是人為的,它是根據其在Treitz韌帶的位置不同而嫌山分的。位於此韌帶以上的消化管道稱為上消化道,Treitz韌帶以下的消化管道稱為下消化道。
Treitz韌帶,又稱十二指腸懸韌帶,從膈肌右角有一束肌纖維索帶向下與十二指腸空腸曲相連,將十二指腸空腸固定在腹後壁。Treitz韌帶為確認空腸起點的重要標志。
『柒』 人體消化道內存活多少種細菌
平均在人體消化道內生活著大約170種不同的細菌。
『捌』 其中成人腸道內主要菌群是哪種
人的胃腸道內寄居著種類繁多的微生物,這些微生物稱為腸道菌群。腸道菌群按一定的比例組合,各菌種間互相制約,互相依存,在人類胃腸道內構成一個巨大而復雜的生態系統。
一個人結腸內就有400個以上的菌種,其中包括:有益菌(組成腸道的生純兆物屏障)、共生菌(多為條件致病菌,如:大腸桿菌等)和有害菌(致病菌,主要是過路菌),它們之間相互維持在一定的平衡狀態,這種平衡對於腸道的健康具有重大意義。一旦這種平衡被打亂,則會很快出現胃腸道的不適,進而影響整個機體的運作。
如果腸內菌雹逗群正常,腸內黏膜呈現粉紅色,表示腸內環境相當良好。益生菌的主要作用表現為
1.吸收水分,糞便較軟,較易排泄
在胃部分解消化的食物,經由小腸吸收營養後,成為粘稠狀物體送至大腸。然後再經過18小時將水分及礦物質吸收,就變成容易排泄的糞便。腸道內環境良好時,糞便軟硬適中,排便順利。
2.緩和地蠕動,能順利將糞便排出
藉助腸的蠕動,將糞便緩慢的推送至肛門。如果蠕動過快或太慢,都將影響糞便的構成,導致便秘或者腹瀉。而如果腸內環境平衡,則蠕動的速度就相當的有規律,糞便可順利排出。
3.有助維他命的合成
益生菌能維護粘膜的健康,幫助合成維生素,如:有助熱量產生的維他命B1、B2、B6等,以及與止血、骨骼形成有關的維他命K等。
4.迅速排出有害物質
健康的腸道並非完全沒有有害菌的存在,有害物質多少會產生。當然還包括,吃進體內的食品化學添加物,或是無做肆租法成為營養成分的物質。只要腸內環境良好,這些物質在開始危害身體前就被排出體外。
5.避免病原菌的侵害
有益菌可以刺激並提高身體的免疫機能。而且易引起食物中毒等病原菌因具怕酸特質,所以像是含有好菌的乳酸飲料或健康食品等,都可抑制病原菌在腸內繁殖。如果腸道菌群失調,有害菌佔主導,腸內黏膜粗糙充血,血液循環不暢而呈暗紅色。
有害菌對於機體的損害
1.排泄不順暢,腸內糞便囤積
為幫助排便,糞便的軟硬程度要適中,但不健康的腸道則因膳食纖維的不足,導致糞便囤積大腸,無法順利排泄;又或者是因有害菌的繁殖引起細菌感染,而產生腹瀉的發生。
2.蠕動過快或太慢
腸道不健康,可能會影響腸的蠕動速度過快或太慢,妨礙糞便順利排出。糞便更會因此變太硬或太稀,最終導致便秘或腹瀉,腸道中有害菌群更因此加速繁殖,如此惡性循環下去。
3.產生有害物質
不健康的腸道是有害菌繁殖的絕佳場所,大量的有害菌會導致害物質的產生。這些物質不但是惡臭屁的來源,更會加速腸壁的老化,產生導致癌症的物質,成為大腸癌的發病根源。
4.導致有害物質的重吸收
有害物質不會乖乖地待在腸內,它會隨著腸的吸收而跟著血液循環全身,引起疲倦、肌膚乾燥、頭痛、嘔吐等身體不適。這也是導致長期胃腸亞健康狀態者出現口臭、面色黯淡的原因。
5.病原體容易侵入
不健康的腸內,乳酸菌等有益菌的量會變少,腸內呈鹼性。另外,因有害菌所產生的有害物質使腸壁所具有的免疫功能下降,導致腸內殺菌作用變弱,細菌或病原菌更容易侵入。
友情提醒
長期的腸道菌群失調還會增加代謝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脂肪肝等)、心腦血管病(如動脈粥樣硬化等)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如過敏、哮喘、關節炎等)的發生風險。
因此,飽受便秘、腸易激、腸炎等消化道疾病困擾的患者,在治療的過程中要注意保護腸道有益菌群,包括避免濫用抗菌葯物、口服益生菌、益生元等制劑,在服用益生菌素的時候注意溫水送服,避免高溫破壞菌落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