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生物培養人的什麼能力

生物培養人的什麼能力

發布時間:2023-03-20 11:16:36

1. 高中生物如何培養學生綜合能力

思維能力是人的各種能力的核心,而創造性思維又是思維的最高形式,所以創新能力是人的最高層次的能力。創造性思維對人一生的成就有決定性作用。人類社會正在進入高科技信息時代,在未來的社會里創造性勞動將成為重要的勞動形式。這給學校的教育和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使得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成為未來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 一、創設民主、自由的教學氛圍只有在自由、民主的氛圍中,學生的創新思維才能得以釋放,也才能敢於向書本、權威和傳統的經驗提出質疑。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努力營造自由、寬松、民主、和諧的創新性思維環境,鼓勵學生勇於標新立異,否定權威。教師在教學中可用「:我最關心的是有沒有和我不同的觀點!」「哪位同學能超越大家的看法,我們就為他鼓掌。」通過這種期待性的語句,激勵學生勇於表現自我,超越自我,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火花。二、強化教師的創新品質,不斷提升學生的創新意識用創造性的方法和手段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是當前創新型社會的必需。這當然就需要肩負傳道、授業、解惑重任的教師,必須具有超前的意識,具備創新的品質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能夠運用先進的方法,異於尋常的手段,不墨守成規,機械呆板,用自己鮮活靈動的思維引領學生,用奔放張揚的個性感染學生,在教學中不斷研究創新性教學的規律,注重民主、啟發的原則,引導學生多參與、多實踐,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動手和創新的機會,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事實證明,每個學生都蘊藏著豐富的創新潛能,關鍵是能否具有滋養創新品質的土壤,只要教師在平時的工作中將學生創新品質的塑造作為第一要務,在教學中潛移默化,不斷滲透,就一定能培養出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三、強化學生的主體意識,給學生實踐的機會 1.通過問題設置,激發學生創新思維的本領。素質教育的顯著特徵就是由學生課堂上的被動接受轉變為學生主動的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妙預設,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興趣,凸顯其主體,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走進探究發現的世界,從而引導其不斷創新。如我在教學中給學生出示:用一隻青蛙進行下面的實驗:搔扒反射、血塗片的製作、觀察心臟的節律性搏動、鑒定骨的成分等實驗,你怎樣安排?通過一隻青蛙,串聯了這么多實驗,激發了學生極大的探究興趣。2.通過情境創設,給學生親身實踐的機會。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學生的自我表現欲,給學生創造條件,讓他們親身經歷去體驗。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如針對膝跳反射,我讓同桌的兩個同學,一個扮演「實驗者」,另一個扮演「被實驗者」。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讓學生對這一規律有了切身感受。此外,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植物栽培、小動物的飼養、動植物標本的採集製作等課外科技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從而提高創新能力。四、在備課中要有意識地滲透創新教育的思想 為了在生物課堂中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教師在備課中就要在教學設計中始終滲透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並且要制定適用於不同層次學生的多層次教學目標,即所制定的創新教育目標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所創新。教師要在挖掘新課程教材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有利於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教學切入點,這些切入點可以是教學難點和重點、演示實驗,也可以是生物學家的創新經歷和體驗,或者是學生自己的創新成果展示,以激發學生的求知和創新慾望。教師要善於引導和遷移學生的創新意識,以使其發展成為對科學真理的追求與探索。 五、創新學習方法的培養 1.自主學習法。自主學習,是指學生充分發揮個體主觀能動性而進行的創新性學習,學習過程呈現自主、主動、創新相互依存。自主學習強調學生在反復實踐中獨立完成學習任務。主要讓學生按下面步驟進行。第一,自學生疑。學生通過自學,發現自己能力范圍所不能解決的問題,就要發問。第二,合作質疑。可以進行小組合作交流,也可以是全班合作交流,在小組交流的過程中,提出個人或小組的疑難問題,讓全班同學討論解決,或者是歸納釋疑。第三,鞏固拓展。鞏固是對學習知識的嘗試記憶,嘗試不僅有練習這一種形式,更重要的是在實踐中的運用,讓學生明白用處理問題的方法,體會到方法是從普通的人類實踐中發展起來的,並引導學生能自覺地把知識和方法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嘗試著用已有方法解決。 2.問題學習法。我認為,問題情境的創設要立足於學生的現實生活,貼近學生的知識背景,形象直觀而又蘊含一定的趣味。在富有開放性的問題情境中,學生思路開闊了,思維的火花閃現了,他們調動了原有的知識結構去探究該情境中存在的問題,並積極地從多角度去思考問題、發現問題,達到很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述「ATP是高能化合物」時,提出如下問題:細胞中主要是由什麼

2. 如何在生物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現代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因此,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成為當代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中應該把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是不同於科學家、藝術家的創新能力的,中學生的創新能力是要求學生具有創新性的思維品質,能進行獨立思考,自主、個性化地進行創造性學習。教師的任務,是在教學中如何使用好教材中的創新素材,重點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創新能力。作為生物教師,應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呢?
一、激發質疑,是培養創新能力的開始
創新始於質疑,能否提出問題是創新能力的一個重要表現。愛因斯坦指出:「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這表明了質疑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重要性。要激發質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應該教會學生從觀察現象中主動去尋找問題、發現問題;在研究問題中,學會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在動手實踐中學會探索問題和解決問題。如在講「魚的呼吸」時,若直截了當地把「魚生活在水裡,利用鰓從水中得到氧氣,排出二氧化碳」的結論灌輸給學生,就失去了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意義。可以從觀察魚鰓是紅色的引出問題:鰓的顏色為什麼是紅的?鰓呈紅色是因為鰓中布滿了毛細血管。鰓中的毛細血管有什麼作用?魚用什麼方式保證了毛細血管中的血液連續不斷地從水中得到氧氣,排出二氧化碳?……通過一步一步的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尋常的現象背後居然隱藏了這么多讓人深思的問題。從激發學生質疑開始,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為將來解決問題做好前期准備。
課堂教學中要不斷創設一些梯階問題情境,以疑激趣、以疑促思,步步深入、環環相扣,讓學生在不斷解決新的問題中獲取知識、培養能力,並讓學生逐步由「跟著問題」轉變為學會「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教師努力創設以問題為中心的研究性學習模式,創設充滿矛盾和疑問的問題情境,鼓勵學生向老師、向課本、向標准答案說不,大膽質疑,深入思疑,敢於創新。
二、突出學生主體,是培養創新能力的前提
要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把課堂還給學生,突出學生主體作用。要創設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的職責不再只是簡單地傳授知識,而是要激勵學生主動思考,指導學生活動,幫助學生獲取知識。教師應該成為學生學習的顧問、探究知識的參與者、獲取知識的助手。在教學中,教師應該營造出民主、平等、輕松的教學氛圍,讓學生愉快地、自主地學習。教學方法應該是啟發性的、開放性的、引導性的。應放下身架,與學生一起合作學習,相互促進。努力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挖掘出學生的創新潛能。如在觀察「葉片的結構」實驗中,要求觀察葉片的上表皮、下表皮、柵欄組織、海綿組織、氣孔等結構。在觀察中,學生為哪是上表皮、下表皮、氣孔、葉肉等結構意見不一。有人爭論,有人沉思,有人翻書,有人前來詢問等等。教師應放手讓學生去探索,鍛煉學生利用書本上的知識去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在自主學習中,還發現了新的問題,比如如何區分上表皮、下表皮,上表皮的氣孔為什麼比下表皮少等等。教師為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提供了較為充分的空間,同時也為教師創造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留有餘地。只有給學生施展的自由,學生才敢大膽想、大膽問、大膽做,這樣才能培育出適於創新生長的土壤,播下創新的種子,創新的能力才有機會生根、發芽、生長。
三、自主探究,是培養創新能力的有效途徑
探究性學習作為課改後一種新的學習和教學模式,解決了以往只注重知識的學習,不能重現知識發現過程的問題。採用這種教學模式,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開啟創新的途徑。通過探究,學生不光學會研究的方法,還使學生各種潛能得到了發揮,創新能力得到發展。探究是一種參與性和體驗性並存且具有嚴密學術性的創造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參與來獲得知識,從而激發學習的興趣,養成探索奧妙世界的積極態度。創新不僅依賴於對科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更要依賴於對科學過程和方法的認識和運用。因此,要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要讓學生參與到知識發現的過程中來,在探究中認識科學的全貌。基於這樣的認識,我在教材中挖掘可供探究的素材,現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
事例1:探究「光對鼠婦生活的影響」實驗。其首要目的,是向學生介紹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教學中,一種方式是教師給出探究的幾大步驟和注意事項,學生在此框架中針對給定問題開展討論、完成實驗,這的確給了學生一部分主動參與的空間,但局限性仍然很大。而如果直接從問題入手,組織學生討論怎樣尋找問題的真實答案,再共同分析各種方案的優缺點,學生不僅能自己發現科學探究的過程、方法和原則,其發散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及分析歸納的思維能力也得到了發展。
四、動手實踐,是促進創新能力發展的手段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不僅要重視知識的學習,而且必須加強學生的能力培養。既要加強生物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又要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只會動腦不會動手、只會模仿不會創新,只能在原地踏步。不僅要善於學習,還要能動手實踐;要有知識創新,要有實踐的創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不是讓他們搞發明創造,而是讓其獨立進行思考,探索發現知識形成過程,在這種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因而,教師要重視實踐操作活動,真正放手讓學生操作,讓操作過程成為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源泉。
總之,生物教學中,蘊含著大量的培養學生創新素質的有利因素。作為教師,要有新的學生觀、人才觀,要有大膽創新的精神,並不斷探究和實踐。積極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敢於設想和發表見解,真正培養出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素質人才,為實現中國夢盡自己綿薄之力。

3. 生物科學專業培養的學生應該具有什麼能力素質

1、有較好的表達交流能力和自學能力;

2、具有較扎實的自然科學基礎,較好的人文社會科學基礎和計算機應用能力;

3、掌握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人體解剖及伏讓生理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生態學等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皮蠢本知識;

4、掌握植物生物學、動物生物學、微生物學、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人體解剖及生理學、細胞生物學、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等學科的基本實驗缺握局方法、技術和操作規范,訓練科學的思維方法;

5、掌握基本的生物科學實驗和實踐技能,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初步具備從事生物科學研究、生產實踐、管理和科技寫作的能力;

6、熟悉生物科學研究的理論前沿、應用前景和最新發展動態,具有較強的創新性思維能力;

7、掌握一門外語,具有閱讀和使用外文資料的能力。

4. 如何在生物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淺議在生物課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
作者:裴燕燕
一、創設和諧的學習氛圍,激活思維
科學研究表明,自由、安全、民主、合作、和諧、相互尊重的氣氛,有助於學生創新思維。教師的眼神,手勢、姿態、幽默等能夠為創新思維發展提供充足養分,肥沃的土壤。
例如:微笑能緩解人際關系的緊張狀況,是師生關系的潤滑劑;翹拇指、點頭,表示你接納對方,是一種鼓勵,一種肯定。學生看到教師對自已點頭,常常會受寵若驚,對老師倍感親切,對自己充滿信心;專心聽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想法,是尊重信任學生的表現;講幽默故事或幽默式語言,讓學生多笑一笑,可活躍課堂氣氛,啟迪學生思維;穿插學生熟悉的歌曲,易接近學生,引起共鳴;恰到好處地運用俗語民謠,易於理解和接受等等。這樣的生物課,教師的語言顯得生動多彩,生動有趣,靈活多變。增加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興奮點,激活了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興趣,也給學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鼓勵質疑問難,激起思維浪花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更重要」。精心設計問題,掌握發問技巧,能夠使創造性思維教學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在生物教學中,教師應善於從教材內容和學生的認知水平出發,遵循多思促多疑,多疑促多問,多問促多知的認知規律,採用各種教學方式,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積極思考,以培養其創新思維。
如在學習完蒸騰作用的基本原理後,啟發學生思考下列問題:為什麼植物在高溫炎熱的夏天不易被曬死?為什麼大樹底下好乘涼?為什麼說植樹造林能調節氣候?高大樹木頂端所需要水分和無機鹽是怎麼來的?然後組織學生討論,讓他們互相啟發,破疑解難,這時有的學生提出:森林附近經常下雨是什麼原因?對這位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不正面回答,而在表揚和肯定的同時,提出一些與此相關的問題,讓學生去查找資料,獨立思考,創造性地解決問題。學生在尋求答案獲取新知識的過程中,有效地促進了其思維的創新,在質疑問題中迸發出了思維的浪花。
三、故事導思,深化思維
托你斯泰曾經說過:「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激化學生的思維。」故事導學,可以化枯燥為生動,從故事中提練出一系列與課本內容有關的鮮活的問題,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
講遺傳病時,給學生講了這樣的故事——「月亮兒女」之跡:在浩瀚的大西洋里,有一個幾乎與世隔絕的小島——林縈伊斯島。島上的三百多位居民都有這樣的怪癖:喜歡月亮,害怕陽光。一到皎潔的夜晚,男女老少成群結隊在沙灘上唱歌跳舞,心情歡樂。居民皮膚雪白,頭發白色或淡黃色,眼睛的虹膜粉紅色,怕陽光,視力也差。「月亮兒女」由此得名。「月亮兒女」之謎直到上世紀70年代人們才搞清楚,原來島上居民幾乎都是白化病患者。就在學生聽得津津有味之際,我話鋒一轉,問道:為何白化病患者的皮膚是雪白的?為何白化病患者那樣害怕陽光?患白化病的原因是什麼?白化病屬於隱性遺傳,普通人群中白化病患者很少,為什麼島上居民幾乎都是白化病患者?此時課堂氣氛十分活躍,討論熱烈。通過激疑、思考、爭議、答案油然而生:因為小島幾乎與世隔絕,人口少,居民都是近新婚配,造成白化基因的代代相傳、累積,因而患白化病的機會就大,以致全島居民基本都是白化病患者。這樣利用故事導思,讓學生動參與到知識的探索過程中,最大限度地發揮了知識的理解。
四、通過聯想,創設發散性思維的氛圍
研究表明,發散思維是創新思維的核心,是培養創造型人才的重要環節。教學中對於學生的奇思妙想要及時的加以表揚,如在講「遺傳的物質基礎」一節時,有個學生就提出了如果將人體內有害的基因切除換上健康的基因,這樣就不會有遺傳病了。當時,有些學生覺得好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但我在課堂上對這種想法給予了表揚,肯定了這位學生的想法,同時也從科學的角度分析了這個問題,從而使更多的學生敢於對各種問題從不同角度加以思考。又如,在引導學生閱讀「遺傳工程」這段短文時可抓住克隆技術這個概念,由點到面地進行電撥,克隆技術可消除遺傳疾病;可製造人的各種器官,可使滅絕的生物復活;可實現動植物的車間化生產等等。使學生想的更多,想得更遠。再如,當看到根的結構掛圖時,可以聯想到莖的結構,甚至會想到白菜的花和蘿卜的花;當看到人身體上的血管時,就會想到植物的導管和篩管;當看到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氧氣)時,立即會想到呼吸作用的公式:(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能量)。這樣就可以培養學生發散性思維的流暢性、變通性和獨特性。
五、開展課外興趣小組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
開展生物學課外科技活動,讓學生到大自然中去觀察,在實驗中去實踐、動手和思維,這不僅能使他們的學習興趣、情感、意志得到培養和發展,還能使他們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展思維能力。
生物課外興趣小組的活動,不能等同於課外教學,而是課堂教學的補充,要給學生以更多想像空間。讓其自由發揮。例如,很多學生喜歡用手去碰含羞草,都知道它的葉子在手碰後會合攏,有的學生會問這是為什麼?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給予及時的解答:這種現象是生物的應激性。學生又問:為什麼其它的植物的葉子沒有這種現象呢?其實高等植物在受到外界刺激或不受到外界刺激的情況下,不同器官在不同的時間都會表現出不同的運動形式,如植物的向光性運動,根的趨水性、趨肥性等。學生在課外活動中提出的問題,由於不受課堂教學時間的約束,所提的問題涉及的知識面很廣,這說明生物課外活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彌補了課堂教學中的不足。
陶行知先生曾經說過:「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只要我們在生物教學時,不斷發掘教材中的創新因素,善於引導,著意培養,那麼學生創新思維的能力定會得到長足的發展。

5. 生物是一門培養人什麼能力的學科

我認為生物是一門皮擾搏培養動手(做實驗)、觀察(實燃祥驗現象)、總結(實驗結果)、思維(不斷分析李液探索)能力的學科。

6. 中學生物學主要培養學生的哪些基本素養

1、善於傾聽,培養科學的生命觀念

生命是源於自然隨機事件且能在與環境互作中保留下來的具有新陳代謝和自我復制特徵的物質形態,生命是結構與功能的統一體,無貴賤之分。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系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有助於理解或解釋較大范圍的相關事件和現象。

2、耐心示範,訓練科學思維方式

科學思維,指崇尚並形成科學思維的習慣;能夠運用歸納與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等方法探討生命現象及規律,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3、啟發科學探究的熱情

科學探究,指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在開展不同的工作中,都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

(6)生物培養人的什麼能力擴展閱讀

中學生物學教學方法:

生物學圖解教學法,顧名思義,是以生物學圖解為主要教學手段的教與學的方式與方法。生物學圖解一般由生物圖形、符號、指示線或箭頭和說明文字等用實虛線條組合而成。

種類多種多樣,由圖鑒、圖譜、插圖、掛圖、幻燈片、錄影片、影片等。總的特點是側重於用圖來進行解釋和分析。圖解的形象和整體特點超出了文字。第一,許多生物學信息,單用文字是不能表達清楚地的,還需用圖解來表達。第二,圖解的容量大,整體認讀效益高。

7. 如何在初中生物課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摘要:初中生物課教學要立足於知識的傳授,要側重於學生的智力和各種能力的培養。而思維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的發散思維能力做為教學的重點內容,應貫穿於生物課教學的始終。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潮流。學生各種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必須寓於知識的傳授中。在教學中,學生是教學的主體,教學過程是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相統一的過程。發散思維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培養;學生;發散思維;能力
發散性思維的強弱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學生科學素質和今後的學術潛力。故此成為新課標的培養目標之一。發散思維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這種思維訓練。益處是有助於開啟學生的智慧,砥礪學生的靈感,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授人以魚,莫若授人以魚,它揭示了學生學習活動的科學過程,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重在培養思維能力,而各種思維能力中最活躍和最具創造力的就是發散思維既求異思維。發散思維是依據研究對象所提供的各種信息,使思維打破常規,尋求變異,廣開思路。充分想像,探索多種解決方案或新途徑的思維形式。它的主要特徵是求異性和多樣性,包括橫向思維、逆向思維及多向思維。它要求眼界放寬,對已知信息進行分析,綜合並加工,從而收到一個信息輸入和多個信息產生的功效。其特點表現在思維活動的多向性;其功效表現為可以開啟心扉、震撼心靈、挖掘深層信息,架設起由已知到未知的橋梁,創造出新的思維和解法;其操作要求從一點出發,向四周輻射,思接千載,心鶩八極,從而編織起信息網路達到思維的預想目標。在初中生物課教學中,教師如何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本文從如下幾方面進行論述:
一、創設思維情境,鼓勵大膽質疑,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A.A斯托利亞爾指出:「充分暴露思維過程是教學的指導原則。」教師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激發學生積極思維,啟發學生主動探究,要創設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創設情境,為激發學生的思維提供靈活的素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望,營造學生積極提問、充分展示自己的環境,讓學生大膽質疑,對學生所取得的成績及時表揚、肯定,讓學生經常享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教師應把設問、質疑貫穿在生物課堂教學的始終,引導學生在積極參加教學實踐活動中發展思維能力,特別是發散思維能力。」[1]教師要在設置問題上下功夫,要讓學生跳一跳、蹺蹺腳就可以夠得到、摘得下桃子。這樣學生就會樂於思考,品嘗成功的滋味。學起於思,思源於疑,疑則誘發探索,誘發創新。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努力激發學生動腦提問題的積極性,努力開發學生發散思維能力,要對學生進行賞識教育,讓學生在教師的表揚與肯定聲中愉快回答問題,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學生有了自信心 ,學習情緒就高漲,思維就活躍,就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對具有導向性、啟發性和富有思維價值的疑問,教師要及時給與肯定和贊揚,並組織學生討論。切不可對學生提出的問題和觀點置若罔聞,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任何一種見解和觀點,甚至是不正確的觀點,否則就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情緒,挫傷學生質疑發問的積極性,壓抑學生的思維發展。通過逐步提高精心設計的富有啟發性的問題,引導學生自學、討論和得出正確結論,,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勤於思考的積極性和促使他們鑽研教材,還可以開闊他們的思路和開發他們的智力,從而培養自學能力;同時,更要讓學生以學習的主人的身份發揮主觀能動性,進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二、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 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若學生的主體性不能被突出時,往往會出現啟而不發、問而不答的尷尬局面,學生不主動思考,課堂氣氛沉悶,學生進入不了最佳的學習狀態,難以達到預期效果。所以只有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精神,促使學生展開思維,勇於思考和樂於思考。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如何才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首先,教師要做到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學習中與學生商量,使學生感到自己是學習的真正主人,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確保學生的思維處於最佳狀態。其次,教師要用人格魅力征服學生,使其對教師產生欽佩之情。……「教師的人格魅力表現是虛懷若谷;淡泊閑靜;吐納山海精華;洞察人情世故;融和經典史籍;驅逐卑污的心緒;摒棄世俗情節」[2]同時,在教學中教師的情感要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使心靈達到無所束縛的狀態,盡顯性情本色,達到思與境偕,另學生肅然起敬,愛其師而重其道。在教學中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讓學生產生好奇心,要留給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學生能夠做的事教師堅決不做,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注重學生自學和合作學習,重視學生情感,使學生願意與師交流,喚起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三、縱橫交叉聯系,變換不同的角度,培養發散思維能力
在生物課教學中,教師要打破學生原有的思維定勢,提出的問題要具有代表性,有較高的「含金量」,要多方位開拓學生的思維,引導學生從多種渠道,運用多種方法求解。這樣能夠使學生思維開闊,掌握知識的內在聯系,對發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起著鋪路架橋的作用。變換角度,教會學生逆向思維的方法。逆向思維是發散思維的重要形式,它是從反方向去思考與分析問題,,逆向思維也反映了思維過程的間斷性、突變性反連接性,它是突破舊的思維框架,產生新思想、發現新知識的重要思維方式。教師在教學中,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變換角度思考,通過逆向思維將有效地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橫向思維是發散思維的另一種形式,它是從知識之間的橫向相似聯系出發,即從生物學的不同分支(生理學、遺傳學、形態學、生態學)去考察對象,或從不同學科的知識,如化學、物理、地理等有關原理或規律去模擬、仿照或分析問題的方式。在教學中,要系統綜合各個條件,然後得出正確結論。……「例如談到「沙塵暴」可引導學生發散思維:1.分析產生原因(植被、人類的污染、氣候等);分析危害(污染、沙漠化、沙塵天氣對人的健康與交通等方面的影響);3.治理措施(防止污染、禁止亂砍亂伐、退更換林、限制開發等」。⑶這樣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地分析和解釋實際問題,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
總之,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心理學家認:人的創造力等於知識量乘以發散思維。個人的創造能力的大小和他們的發散思維成正比。可見,對學生進行發散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他們當前的學習和今後的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我國的基礎教育正面臨著新的挑戰,培養和造就有慧心、會學習、能創新的人才,是我們廣大教育工作者的神聖使命。
參考文獻:
[1]李建成.朱寶娥.《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J)2007年第03期
[2]滕麗萍.《現代教育閱讀(教育版)》.(J)2012年07期
[3]康建芳.《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J) 2010年第02期

8. 如何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能力是一個人各種能力的核心部分,而高中階段也是中學生思維能力迅速上升,思維方式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對學生影響最大的莫過於教師和同學,因此,教師不僅需要加強學生基礎知識的教學,更應重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思維能力是在思考過程中發展和提高的,而思考過程是別人所代替不了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必須強調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達到培養思維能力的目的。而在生物教學中,實驗內容很多,更能充分發揮學生的思維主動性,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和能力。
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一方面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他們自覺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另一方面教師要採取多種方法創設思維環境,促使學生積極思考。
同時,思維能力與觀察能力,實驗能力,自學能力密切相關。觀察時沒有思維活動的參與,是不可能將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的;做實驗必須手腦並用,不假思索的機械操作將無法提高實驗水平;自學能力的形成必須建立在一定思維能力的基礎上,由此可見思維能力對其它能力的發展水平起著制約作用,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就成為每一位生物教師必須思考的問題。
一、明確目標,培養學生的思維習慣
高中生已經有了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並且獨立性很強,只能加以引導。要讓學生自己認識到不僅要能思考,還要會思考,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思維能力不僅僅是各學科考查的重點,而且對自己將來的學習和工作都將產生深遠的影響。體會一門課或一本書的思想精華有時可受益終身。知識的有效性是短暫的,而思想的有效性是長存的。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明確思維的目的,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激發思維的活力,提高思維的效率。
在生物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讓學生知道所講內容要達到什麼樣的目的,要經過思考得到什麼樣的效果。這樣會讓學生感到學習的過程不僅僅是學習手中現有的一點點東西而已,而是在學習一種方法,一種可能會經常用到的思維方法。
二、精心設計問題,激發學生思考
思源於疑,沒有問題就無以思維。思維總是從解決問題開始的。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通過提出啟發性問題或質疑性問題,創設新異的教學情境,給學生創造思維的良好環境,讓學生經過思考、分析、比較來加深對知識的理解。
設置問題時要抓住教材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問題的內容應潛伏著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和符合知識積累的邏輯順序,一環扣一環,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叩開學生思維的大門,使學生感到新穎,造成連續的思索,形成持久的內驅力,引起學生思想上的共鳴,活躍課堂氣氛,有效地調動每個學生的思維積極性,這樣可收到預想不到的效果。
1、鼓勵學生多思考,敢質疑
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思考,大膽質疑,教育學生不要迷信教師、教科書等「權威」,尊重真理與尊重教師並不矛盾,要用自己的腦子去思考,敢於提出不同的看法。有些時候,由於學生知識的欠缺,能某些問題的理解可能不透徹,因而產生一些疑問,此時若能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加以點撥,讓學生自己想明白其中的道理,這樣會讓學生掌握的更牢固,思維也更開闊。
2、鼓勁學生勤學好問
要讓學生養成好問的習慣。對於自己不能解答的問題應請教老師或同學,養成不懂即問的好習慣。越是自己百思不得其解的問題,經請教弄懂後,對開拓自己的思路作用越大。好問不等於逢疑必問,有些問題通過深入思考或查找資料是可以自己解決的。這一類問題也向別人請教,反而會滋長自身思維的惰性。
3、為學生創造良好的思維情境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主要渠道應是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通過創設良好的思維環境,將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最佳的思維狀態,使學生在反復的思維訓練中逐步提高思維能力。
(1)通過課堂教學而巧妙的設問培養的思維能力
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的主要途徑,注入式教學,使學生只會死呆地接受,不能科學地思考問題,不利於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所以教師應努力挖掘教材的內涵,創造條件,啟發誘導學生積極思維,主動去獲取新的知識。例如生物教學過程中會引入很多的實例來解釋一些理論知識。我們可以講完理論知認後,舉出幾個例子,不說明是用哪些知識去解決。讓學生自己去判斷,或者直接讓學生接受幾個例子,通過思考得出結論。這樣長期有目的地訓練,讓學生自己動腦、分析、思考、推理,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發展,無疑是有益的。
(2)通過新穎靈活的習題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思維有它的廣闊、靈活、敏捷性,同時又有求異性、發散性、獨創性。在教學中,抓好基礎知識的同時,適當通過靈活的習題,探索解題技巧,逐漸提高分析和應變能力。一方面能讓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另一方面也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3)通過生物實驗活躍思維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性學科,生物實驗作為生物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展學生思維方面有其獨特的地位和作用。一方面,生物實驗以其豐富的生物對象吸引著學生的注意力,刺激著學生的感官,使學生精神振奮,思維活躍;另一方面,學生通過對實驗現象的深入細致觀察,獲得大量的感性知識後,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裡」的思維加工過程,無疑可提高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實踐證明,圍繞這一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適時地引入生物實驗,努力改進、增補演示實驗,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方法。
三、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
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不僅要設法營造良好的思維情境,還應指導學生怎樣去思考,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在生物教學中,啟發學生用辯證的觀點和邏輯方法對自然現象、實驗現象和其它感性材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抽象、概括、形成概念,做出合理判斷和正確推理的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思維方法,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前提。
1、加強培養學生分析和綜合的思維能力
分析、綜合能力是思維能力形成的決定因素。教會學生正確的分析和綜合方法,能使學生能有效地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將思維事物予以分解或與思維有關的各個部分作為整體來思考,可為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奠定基礎。
例如,講授「體內細胞的物質交換」時,引導學生觀察「體內細胞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的過程」圖解,分析:
(1) 細胞與內環境之間進行物質交換的情況;
(2) 內環境通過消化系統吸收營養物質的情況;
(3) 內環境通過泌尿系統和皮膚排出代謝產物的情況。
通過上述對各種生理現象的分層剖析,將各個系統特徵辨析清楚,再加以綜合概括,既能加深理解各系統的結構特點和生理功能,獲得正確完整的知識,又能激發和活躍學生的思維活動,最後由學生歸納總結出:「高等動物的體內細胞只有通過內環境,才能與外界環境進行物質交換。」
2、加強培養學生比較的思維習慣
比較是把握思維事物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進而認識思維事物間的區別與聯系的思維活動。學生一旦掌握了有效的比較方法,就可以從邏輯的層次上認識思維事物的主要特徵與次要特徵,或認識同類思維事物間的關鍵特徵,從而為其思維活動的深化開辟道路。
高中生物中很多概念都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如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有絲分裂與減數分裂、動物的調節和內環境,免疫等,都可以讓學生列表進行異同點比較。在比較中,相近的知識可找到相異之處,相對的知識可尋求相同之處。學生若能經常不斷地對照比較,就能加深對這些概念的理解,從而提高思維的深刻性。所以說:「比較是人類最寶貴的智力寶藏。」
3、加強培養學生抽象與概括的思維能力
抽象、概括能力是思維形成的中間環節。教會學生抽象和概括的思維方法,能使他們通過事物的關鍵特徵去把握事物間的聯系和關系,深刻地認識事物的本質。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直觀教具或形象生動的語言,讓學生產生具體想像思維,形成感性認識,然後通過啟迪、誘導學生對具體的感性認識通過抽象概括上升到本質的整體認識。如在「生殖的種類」教學中,教師可想逐一呈現學生已學過的有關生物生殖方式的掛圖或投影片,然後讓學生對不同生殖類型進行分析對比,從中抽出主要特徵,最後進行歸類。這樣便可以抓住有性生殖和無性生殖這兩種生殖的本質特徵:即在通常情況下有無生殖細胞的結合。
4、加強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
思維活動通常產生於問題情景之中,發現問題是思維的向導,是思維能力發展的契機。發現問題本身就是一種重要的能力,是思維敏捷、求知慾強烈,學習深入細致的主要表現。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問題也許僅是一個教學上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舊的問題,卻需要有創造性的想像力,而且標志著科學的真正進步。」
現行高中生物教材,可讀性較強,容易讓學生初涉教材時就感到易懂,沒問題,特別是前一、二章部分的內容。其實學生並非真的沒有問題,而是沒有認真鑽研課本,沒有深入思考。如「光合作用」這一節知識內容,在對「光反應」和「暗反應」的學習後,學生自以為已經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實質,但若教師進一步提問:「為什麼說光合作用是生物最基本的物質代謝和能量代謝?」時,卻很少有學生能比較完整的回答出來。這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光合作用」的原理和意義進行綜合分析,解決這個問題。像這樣在學生無疑處提問,使學生經歷了一個「無疑—有疑—無疑」的過程,既幫助學生全面而准確地掌握所學知識,又能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和思考問題,從而實現思維深化。
5、加強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教學生學會基本思維方式、培養學生常規性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還要注意培養學生進行創造性思維的能力。所謂創造性思維,就是打破常規,不按人們習慣形成的套路去分析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在生物教學中應注重這方面的訓練,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由此可以受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進行逆向思維,可以突破舊框框,克服保守性和片面性,使局面豁然開朗,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講「鐮刀型貧血症病因」之前,首先提問:治療該病的根本措施是什麼?學生若只單純從貧血因素、紅細胞變形、營養缺乏等方面去探究,將一無所獲。在教師由現象到本質、由蛋白質到RNA再到DNA進行了逆向推導,講了鐮刀型細胞的成因所在,學生猛然醒悟:「鐮刀型細胞貧血症」是由基因突變引起的,治療的根本措施是改變它的遺傳物質。
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也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對於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有以下幾點建議:
(1)通過聯想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2)通過想像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3)通過發散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4)通過逆向思維訓練,培養創造性思維能力。
在生物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遠不止這些,許多方面還有待我們廣大生物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多方探索。教師應因勢利導,善於運用上述思維方法來闡述教學內容,經常啟發、培養學生用正確的思維方法學習生物學的知識,形成正確的思維習慣,切實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真正具用受用的思維能力。

9. 考試大綱初中生物培養哪些能力

考試大綱初中生物培養好奇心和鑽研能力。根據查詢相關公開信息顯示:物教學可以讓學生感到大自然的趣味,對所有事物保持好奇心,並敏並銷且由於生物課程中實蔽知驗的影響,對某個問題會持橋游之以恆的鑽研。

閱讀全文

與生物培養人的什麼能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8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