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控制循環水系統中的微生物有哪些方法
就循環水水質而言,一般可採用以下幾個控制指標:ph值,濁度(或懸浮物),總鹼度,總硬度,鈣硬度,余氯。有碰孫些用於特別的循轎吵卜環水系統還可以檢測,氯離子,硫酸根離子,銅離子,含油量,COD等等,具體執行的水質標准,是看循環水系統是在什麼樣的情況下,以及什麼樣的換熱介質來決定的,運行環境不同,水質要求不同。
如果是檢測循環水系統運行情況是否良好,則一般定期檢測,微生物,腐蝕率,粘泥量以及用模擬熱交換器檢測結垢。
說到運行控制方法,閉穗則要根據你的水質標准來實行,比如你要控制Ph值為弱鹼性,則可以根據實時水質檢測情況加碳酸鈉或碳酸氫鈉,如果是控制腐蝕率和微生物等,可以添加專用的循環水葯劑,這個都有的賣的,比如緩蝕阻垢劑,比如氧化性或非氧化性殺菌劑,看你系統具體情況而定。
Ⅱ 在制葯用水系統中,哪些設計是有利於控制微生物的
1:注橡差射用水70度(或以上溫度)循環,保持流動和高溫都用來防細菌生長,高溫不必多說,另外流水不腐嘛。
2:所有彎管應用圓角,放置出現「死區」(直角管在拐角處液體流動性差,易形成死水,從而長菌)
3:出口測量電導率與PH監控水質
4:QA,QC定時采樣檢測
5:生產工藝型侍中,蒸餾,反滲透膜,都是為了提高水質
註:梁租皮不同級別的水都有一個允許的細菌數,注射用水內也有細菌,無菌注射用水可視為無菌。
Ⅲ 用水處理設備以後,水中微生物和菌落數量還是嚴重超標是什麼原因
首先對水處理系統的管道進行消毒(蒸汽消毒,一般不用雙氧水,效果不好的)
然後置換超濾膜或者修改一下內控標准,把砂過濾器後面的,活性炭過濾器後面的相關水點改成參考點,因為本身這幾個點的水樣就不是純化水水樣,不屬於純水系統的,這樣就解決了。一般只要把迴路里的點和反滲碼鄭透後面的水點做為監控點就可以了。活性炭,砂芯等本身就沒有過濾微生物功能,天熱的話很可能水樣微生物指標超過自來水原水點的,這個很正常。活性炭等過濾器罩漏的維護主要遲悶頌是反沖,用量大的話一個月要反沖一次,這個是工程部的責任了。
Ⅳ 簡單討論控制水中微生物的方法.
水中微生物與水的營養度有關,水中越多適合微生物生長的元素就會加快微生物生長(指的是正常水體,如果你告訴我水裡有消毒劑算我沒說),舉例最常見的就是磷.控制水質的營養度即可控制微生物的數量.(光照、溫度等也會影響,但最主要的仍然是水的營養度.)此外,強光照(殺菌)和低溫(控制微生物的繁殖)都可控制微生物.
Ⅳ 純化水微生物限度檢測如何控制其測定準確性
目的
探討紫外線照射法殺菌結合0.2μm微孔除菌過濾在純化水微生物控制中的應用。方法
運用紫外線殺菌和0.2μm微孔過濾除菌,對飲用水經過預處理一級反滲透和混合床時(陰、陽離子交換樹脂)系統制備的純化水進行紫外線照射殺菌和0.2μm微孔除菌過濾循環使用,再次進行紫外線照射殺菌,比較經混合床制備的純化水在不同取樣點微生物含量,以證明紫外殺菌器和0.2μm微孔除菌過濾對純化水微生物控制的效果。
結果
經過混合床制備的純化水,含有較高的微生物,平均為4.07CFU/ml;經紫外線一次照射殺菌後純化水樣平均為2.25CFU/ml;經0.2μm除菌過濾器後純化水樣平均為1.17CFU/ml;純化水貯罐出水口純化水樣平均為1.15CFU/ml;純化水循環使用前經紫外線二次照射殺菌後純化水樣平均為0.83CFU/ml,回水口純化水樣平均為0.96CFU/ml;純化水細菌內毒素含量檢測<0.25EU/ml。
經統計學分析,混合床出水樣與回水樣檢測結果比較,具有顯著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
運用紫外殺菌結合0.2μm微孔除菌過濾器對純化水微生物能夠進行有效的控制;純化水細菌內毒素檢測結果可以達到注射用水標准。
Ⅵ [急]舉例說明生產和加工中控制微生物的手段
分類: 教育/科學 >> 科學技術
問題描述:
請說的詳細些~~
而且請把你看的資料貼在上面~~
謝謝哦~~
解析:
在飼養動物的環境中及動物的體表、粘膜和消化道內容物中,均存在著大量種類繁多的微生物和寄生蟲,如何控制微生物是特別重要的。一個優良品系的「模型動物」的生產群或實驗群,往往由於感染了致病性微生物或寄生蟲而全部覆滅並使實驗失敗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目前,通過微生物學的監察手段,按對微生物控制的凈化程度,把實驗動物區分為無菌動物、悉生動物和特殊病原體動物和清潔動物四類。
1.無菌動物(Germ free animals)是指機體內外均無任何寄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蟲)的動物。此種動物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必須用人為的方法培育出來。其法:一般將臨產前的健康動物用 *** 品或頸椎臼法處死後,立即浸泡在37℃滅菌液中,送進無菌室(或無菌隔離器),按無菌手術進行剖腹,切除帶胎子宮(子宮內首先應無菌),將其浸入消毒液里並輸送到另一隔離器中,切開子宮取胎,經用滅菌紗布揩拭仔體並斷臍(電刀切斷)後,放隔離器內人工餵乳或用其它品系的無菌母鼠作保姆供養。象小鼠和大鼠等用人工餵乳非常麻煩,故採用保姆代養較為方便。而象豚鼠因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力飲乳,故人工哺乳較容易。另外,象禽類、魚類、昆蟲類,因是在卵中無菌的前提下進行的,故用葯物將卵周圍滅菌後移入無菌隔離器內使其孵化即可,而且,這些動物一般在在出生後能自力採食,故較易育成。
2.悉生動物(Cnotobiotes animals)是指機體內帶著已知微生物(動物或植物)的動物。此種動物原是無菌動物,系人為的將指定微生物叢投給其體內,例如使大腸桿菌定居在無菌小鼠體內,在進行微生物檢查時,僅能檢出大腸桿菌。亦有人工投給二種以上的已知微生物。悉生動物一般分為單菌(Monoxenie)、雙菌(Dixenie)、三菌(Trixenie),或多菌(Polyxenie)動物。此種動物同無菌動物一樣是放在隔離器內飼育的,但因其帶有已知的微生物,故隔離器內有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污染。例如,人工投給的微生物,除可在飲水中增殖外,還能在隔離器內放出大量的氨氣。
3.無特定病原體動物(Specefic pathogen-free animals)是指機體內無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蟲存在的動物,簡稱SPF動物。但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蟲是允許存在的,故其實際上就是指無傳染病的健康動物。由於用疫苗和葯物進行預防及治療,或用淘汰帶菌動物來作出SPF動物的方法並不實用(既浪費時間,又難保確實除去病原)。故一般大多先培育出無菌動物或悉生動物後,再把其轉移到有封閉系統(Barrier System)的設施中飼育繁殖。原則上SPF動物室內是不允許存在病原菌的,但在封閉系統環境中,難免有很多非病原性微生物會逐漸進入動物機體內,故亦有人把這個轉移過程稱之為通常動物化。SPF動物的祖先是無菌動物,按理來說,無菌動物的子宮內和卵中應該是無菌的,然而,有些病毒實際上是通過親代傳給胎兒的,因此,在作出無菌動物和SPF動物之前,必須充分考慮這個問題。
4.清潔普通動物(Clean conventional animal,CCV)(亦稱最低限度疾病動物MOA)或稱清潔動物(Clean animal,CL)
來自屏障系統的SPF動物,飼養在設有盯沖兩條走廊的,溫濕度恆定的普通設施中的動物。墊料、飼料、用具等均應經過高壓消毒。飲水pH為2.5~2.8,鼠盒上帶過濾帽,空氣亦應經過一定的過濾,工作人員穿干凈服裝操作,此類動物的微生物控制標准基本與SPF相同,不同之處為血清病毒抗體檢查(腦脊髓炎病毒、鼠肝炎病毒……)經常可檢出一定滴度的抗體,但不允許出現臨床症狀和臟器的病理變化和自然死亡。
普通動物(Conventioal animals)是未經積極的微生物學控制,普遍地飼養在開放衛生環境里的動物。墊料和食物不經高壓消毒,飲水為自來水,不喂青飼料。鼠應排除肺炎病毒,沙門氏菌和鏈球菌,凱頃殲地鼠不應有蟯蟲。普遍動物只能供教養和一般性實驗,不適用於研究實驗。
鮮切蔬菜褐變及微生物的控制
一、褐變的控制:
在鮮切蔬菜加工中,熱處理會對組織產生傷害,從而加速產品的敗壞。而採用亞硫酸鹽處理,又會造成二氧化乎弊硫的殘留,對人體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因此,在鮮切蔬菜加工中,必須採用其他的方法來抑制酶褐變的發生。
1.化學方法。有望取代亞硫酸鹽抑制酶褐變的化學葯劑,主要有檸檬酸、抗壞血酸、半胱氨酸、4-已基間苯二酚等。如對去皮切片馬鈴薯,用0.5%半胱氨酸加2%檸檬酸浸泡3分鍾,可愛效控制褐變的發生。採用PH值為5.5的抗壞血酸鈉、半胱氨酸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混合液處理,可有效控制蘑菇的褐變。鮮切莖用萵苣圓片,用1%-5%醋酸溶液或用醋酸含量為6%的食醋處理,都可有效地抑制產品在冷藏和流通期間褐變的發生。
一般防褐變的化學處理,都要包裝前進行,並且以幾種葯劑混合浸漬處理的效果比較好。用防褐變葯劑結合可食性塗膜處理,則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鮮蘑菇切片用含1%抗壞血酸和0.2%EDTA的可食膜處理,比單獨使用化學防褐變劑或可食性膜包裝,都能更有效控制酶褐變的發生。
2.物理方法。鮮切蔬菜採用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氣調包裝,可有效控制產品貯藏期間酶褐變的發生。一般適宜的氧氣濃度為2%-10%,二氧化碳濃度為10%-20%。如切片馬鈴薯用20%的二氧化碳加80%的氮氣進行氣調包裝,可有效地控制貯藏期間褐變的發生。
3.酶法。這種方法,是利用蛋白酶對多酚氧化酶的水解作用,從而抑制其活性和酶褐變的發生。目前已分別從無花果、番木瓜和菠蘿占提取得到三種蛋白酶,即ficin、papain和bromelain,它們都能有效控制酶褐變的發生。如用ficin抑制馬鈴薯的褐變,其作用與亞硫酸鹽相當。因為菠蘿中含有蛋白酶,故使用菠蘿汁處理鮮切蘋果片,也可有效抑制產品的褐變。
二、微生物生長的控制:
生產上控制微生物的生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創造低溫條件。造成低溫環境,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從而達到保持品質,延長貨架期的目的。因此,在鮮切蔬菜的加工、貯存和流通過程中,應盡可能創造適宜的低溫條件,一般為0-5℃。
2.使用化學防腐劑。醋酸、苯甲酸、山梨酸及其鹽類,可有鏟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這對那些在低溫下仍能生長的腐敗菌和致病菌,是一個很有效的控制措施。
3.實行氣調包裝:採用適當的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氣調包裝,能抑制好氣性微生物的生長。但是,必須注意避免缺氧環境,防止厭氧微生物的生長和產品本身的無氧酵解而產生異鼓掌。
4.降低PH值。鮮切蔬菜組織的PH值一般為4.5-7.0,正適合於各種腐敗菌和致病菌的生長。在鮮切蔬菜中加入適當的醋酸、檸檬酸和乳酸等,可降低蔬菜組織的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但一定要掌握好用量。否則,過多的酸會破壞新鮮蔬菜本身的風味。
5.應用生物防腐劑。生物防腐劑,是指來自植物、動物及微生物中的一類抗菌物質。由於鮮發蔬菜為即食產品,化學防腐劑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來自生物的天然防腐劑的研究和應用,便日益受到重視。現已發現,乳酸菌的代謝物細菌素或類細菌素,能有效地抑制鮮切蔬菜中嗜水氣單胞菌和單核李氏桿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長。
在孵化生產過程中加強對病原微生物的控制
各種病原微生物遇到適宜的環境條件就會迅速而大量地繁殖, 孵化場適宜的孵化溫度和濕度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而病原微生物一旦感染了胚胎或雛雞,就會造成胚胎的早期死亡及雛雞產品質量的低劣, 輕者造成經濟效益的下降,重者威脅孵化場的生存。 可見加強孵化生產過程中的病原微生物控制,已成為孵化場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
一、嚴格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來源
1.種蛋種蛋要求來自無疫情的健康雞群所提供, 但在種蛋產出過程中仍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除了要求種蛋在種雞場經過消毒外, 運至孵化場後必須以3倍量的甲醛、高錳酸鉀熏蒸消毒1次,經化驗總菌數小於20個, 其中主要致病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含量為0,方可放入蛋庫貯存。種蛋入孵後,每周對種蛋進行1倍量的甲醛、高錳酸鉀熏蒸消毒,以控制細菌的生長。
2.人體人體是病原微生物的主要載體之一, 要求外來人員一律拒絕進入孵化場生產區,本場工人每天入車間要求消毒、淋浴,更換清洗消毒後的工作服、帽子、口罩、拖鞋,出車間也要求淋浴。車間的臟、凈區不能串崗, 特殊情況由臟區到潔凈區需要淋浴更衣。在接觸種蛋、雛雞前,要先洗手消毒才能操作,無論工作或休息時,嚴禁對種蛋、雛雞咳嗽、打噴嚏、吐痰, 以減免細菌的傳
播。
3.車輛嚴禁外來車輛進入場區,本場運蛋車入場要求噴灑消毒, 司機下車通過消毒通道方可進入場區,在卸種蛋過程中,司機不許下車。 運蛋車不準許運輸除種蛋之外的其他物品,車廂要求每周至少熏蒸消毒1次。
4.用具孵化場所有用具,如蛋筐、蛋盤、拖布、掃帚等物品, 一經外界進入場區都要消毒後方可使用,以控制由於用具不潔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5.包裝材料孵化場所用的主要包裝材料為雛雞盒,入場區後要先放入距生產區50米遠的庫房中先進行薰蒸消毒後才可使用, 嚴禁任何未經消毒的包裝物品進入生產區域。
6.空氣空氣攜帶病原微生物更有其隨意性, 所檢測的大部分病原微生物都是由空氣帶入的,由於蛋庫、孵化廳特定的環境要求有大量的空氣流通, 此環節的控制往往成為難點。在管理中,要求對進氣孔、過濾網每周不少於3次的衛生清理,尤其對孵化、出雛器的進、出風口要時常保持清潔, 以防細菌循環傳播。
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由於孵化場特定的溫室、濕度等條件, 為細菌繁殖提供了較理想的場所,這就要求管理者從孵化過程的各個環節入手,及時檢測細菌的生存狀態, 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切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渠道。除了以上所述, 從種蛋入場區嚴格控制開始,還要注意保持孵化器的清潔衛生,每周不少於2次進行徹底擦拭,尤其進、出風口處,不允許有灰塵。孵化、出雛廳的四周牆壁、地面, 每周不少於3次徹底用消毒液清理,要求所檢測的細菌總數不超過32個。出雛後要認真沖洗出雛器,不允許留有異物,消毒要完全徹底,出雛盤要沖洗干凈,消毒徹底,以防病原微生物污染下批雞雛。每次出雛後,要對出雛場地進行徹底清洗、 消毒。由於孵化生產過程有其循環性,因此,要求雞蛋、入孵、沖洗、 出雛任何一個環節的衛生消毒工作都要做得全面、徹底, 才能從整體上切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降低其生存數量,最終達到提高雛雞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
其他信息參考
/s?wd=%CE%A2%C9%FA%CE%EF%B5%C4%BF%D8%D6%C6&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1
Ⅶ 生食水產品,大家都是怎麼控制微生物的
控制有害微生物主要有以下幾種措施:
(一)滅菌(sterilization)
採用強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體內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遠喪失其生長繁殖能力的措施,稱為滅菌,例如各種高溫滅菌措施等。滅菌實質上可分殺菌(bacteriocidation)和溶菌(bacteriolysis)兩種,前者指菌體雖死,但形體尚存,後者則指菌體殺死後,其細胞發生溶化、消失的現象
(二)消毒(disinfection)
從字義上來看,消毒就是消除毒害,這里的「毒害」就是指傳染源或致病菌的意思,英文中的「dis-infection」也是「消除傳染」的意思。所以,消毒是一種採用較溫和的理化因素,僅殺死物體表面或內部岩猜一部分對人體有害的病原菌,而對被消毒的物體基本無害的措施。例如一些常用的對皮膚、水果、飲用水進行葯劑消毒的方法;對啤酒、牛奶、果汁和醬油等進行消毒處理的巴氏消毒法,等等。
(三)防腐(antisepsis)
防腐就是利用某種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達到防止食品等發生霉腐的措施。 防腐的措施很多,主要有:
(1)低溫 利用4℃以下的各種低溫(O℃、-20℃、-70℃、-196℃等),以保藏食物、葯品和菌種等。
(2)缺氧 近年來,已採用在密閉容器中加入除氧劑來有效地防止食品和糧食等的霉腐、變質,並達到保鮮的目的。除氧劑的種類很多,主要原料是鐵粉,再加上一定量的輔料和填充劑製成,它對新鮮食品具有良好的保鮮功能。
(3)乾燥 採用曬干或紅外線乾燥等方法對糧食、食品等進行乾燥保藏是最常見的防止霉腐的方法。此外,在密封條件下,用石灰、無水氯化鈣、五氧化二磷、濃硫酸、氫氧化鉀或硅膠等作吸濕劑,也可很好地達到食品、葯品和器材等長期防霉腐的目的。 (4)高滲 通過鹽腌和糖漬等高滲措施來保存各種食物,是在民間流傳已久的防腐方法。
(5)高酸度 用高酸度也可達到防腐的目的。泡菜就是利用乳酸菌的厭氧發酵使新鮮蔬菜產生大量乳酸,藉以達到抑制雜菌和長期保藏的目的。
(6)防腐劑 在有些食品、調味品、飲料或器材中,可以加入適量的防腐劑以達到防霉腐的目的。例如,醬油中常以苯甲酸猛圓來防腐;墨汁中可加入尼粗知型泊金作防腐劑;化妝品可加入山梨酸、脫氫醋酸等來防腐;食品和飼料可加入二甲基延胡索酸(DMF)來防腐等。
Ⅷ 超濾膜控制水中的微生物是怎麼做到的
超濾膜是懸浮顆粒及膠體物質的有效屏障,同時超濾膜也可以實現對「兩蟲、藻類、細菌、病毒和水生生物的有效去除,從而達到溶液的凈化、分離與濃縮的目的。
超濾膜控制水中微生物辦法:
1、混凝。微生物可視為膠體,帶負電荷,用常規預處理方法如混凝、澄清和過濾可去除大部分,但要徹底除去,則十分困難。
2、活性炭吸附。用活性炭吸附水中有機物,減少微生物的營養源。但吸附有機物的活性炭又成為營養充足的微生物理想的與繁殖場所。
3、殺菌。常用的殺菌劑為具有氧化能力的化合物,殺菌劑的加葯點盡可能安排在靠前工序中,以便有足夠的接觸時間,使水在進入膜裝置之前完成消毒過程。
4、超濾。超濾膜具有較強的過濾細菌能力,但不能保證除菌徹底,為了防止被截留細菌在超濾器中大量繁殖,必須定期清洗。
5、紫外線殺菌。紫外線的強度和時長水的溫度對殺菌起著決定性的影響。
6、電子除菌。實際上是一個低壓電子曹,水通過時使帶負電荷的細菌被吸引到正極,因為電子除菌沒有殘余殺菌能力,反滲透系統中一般很少用。
7、定期殺菌。即使採用上述手段,還是會有細菌殘留所以要定期殺菌定期向反洗水箱內加氯。
Ⅸ 循環冷卻水系統中微生物的控制方法有哪些
來源:互聯網 冷卻循環水系統的清洗: [實施目的] 空調系統運行一段時間後,該系統內部表面產生一定量的水垢、微生物粘泥。油垢及銹蝕等沉積物,影響系統的製冷效果,阻礙冷卻水中緩蝕劑和預膜劑分布在設備和管道金屬表面,為垢下腐蝕創造了必要的條件,故清洗的目的是除去系統內部設備及管道中形成的水垢、微生物粘泥、油污及銹泥等沉積物,使系統表面潔凈,有利於下一步的預膜。 [施工方法] ① 用高壓水槍沖洗冷卻塔外表面、填料、內壁、塔盤並清除塔盤上的灰塵、微生物粘泥及其它雜物。 ② 洗完塔後,投加YJN―102污泥剝離劑,補滿水後開冷卻泵循環16~24小時,作全系統殺菌剝污泥處理。 ③ 排放清洗液,再補水投加YJN―172和YJN―173和YJN―532高分子銹垢清洗劑,開冷卻泵循環24~48小時,對系統進行除垢、除銹處理,使金屬表面潔凈。 ④ 拆洗Y型過濾器,將濾網上的污泥等雜物清除,並將其清洗干凈。 ⑤ 裝好Y型過濾器,系統補滿水後再循環30分鍾,排水。如此操作,直至水清為止。 二、 冷卻循環水系統的預膜: [實施目的] 預膜的目的,是在經過化學清洗後的設備及管道處於活化狀態下的新鮮金屬表面上,在投入正常運行之前預先生成一層完整而耐腐蝕的保護膜。 [施工方法] ① 向冷卻塔內投加YJN―902AB預膜劑,開冷卻泵循環48-72小時,使系統表面生成一層均勻緻密的防銹膜。 ② 預膜好後,排放部分預膜液,補水,投加YJN-90X系列殺菌滅藻劑,系統進入正常運行階段。 ③ 取水樣進行水質檢測,並送甲方水質分析報告書一份。 三、 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日常維護 [實施目的] 日常維護的最終目的是使冷卻循環水達到國家標准GB50050-95,延緩系統金屬腐蝕的速度,提高熱交換效率,降低能耗,延緩系統的使用壽命。 [施工方法] ① 定期投加YJN-999緩蝕阻垢劑。由於該系統使敞開的,水分大量蒸發,水中離子濃度越來越高,容易形成水垢,並且運行過程中水分的散失造成葯物的流失,因此必須定期補充緩蝕阻垢劑以控制系統的結垢和腐蝕。 ② 定期投加-9系列殺菌滅藻劑。由於冷卻塔受到陽光的照射,極易滋長青苔,細菌繁殖亦很嚴重,故應投加YJN-10X系列葯劑用於殺滅、控制系統中的微生物和藻類,防止菌藻產生的粘泥影響系統的散熱效果。 ③ 洗塔:大氣中的灰塵、泥沙、污染物會進入冷卻塔,因此,我方每月清洗一次冷卻塔。 ④ 排污:循環冷卻水在空調運行過程中往往濃縮倍數較高,因此有必要進行排污工作,使循環水濃縮倍數控制在正常范圍內,以保證葯物的阻垢效果。 ⑤ 水質分析:開機階段,每月取水樣分析一次,並提供水質分析報告,隨時掌握水質的變化情況,並及時採取相應措施調整水質使其達到國家循環冷卻水水質標准(GB50050-95)。 ⑥ 濕保:停機階段對循環冷卻水系統進行濕保處理。
Ⅹ [急]舉例說明生產和加工中控制微生物的手段
在飼養動物的環境中及動物的體表、粘膜和消化道內容物中,均存在著大量種類繁多的微生物和寄生蟲,如何控制微生物是特別重要的。一個優良品系的「模型動物」的生產群或實驗群,往往由於感染了致病性微生物或寄生蟲而全部覆滅並使實驗失敗的例子是屢見不鮮的。目前,通過微生物學的監察手段,按對微生物控制的凈化程度,把實驗動物區分為無菌動物、悉生動物和特殊病原體動物和清潔動物四類。
1.無菌動物(Germ free animals)是指機體內外均無任何寄生物(微生物和寄生蟲)的動物。此種動物在自然界中並不存在,必須用人為的方法培育出來。其法:一般將臨產前的健康動物用麻醉葯品或頸椎臼法處死後,立即浸泡在37℃滅菌液中,送進無菌室(或無菌隔離器),按無菌手術進行剖腹,切除帶胎子宮(子宮內首先應無菌),將其浸入消毒液里並輸送到另一隔離器中,切開子宮取胎,經用滅菌紗布揩拭仔體並斷臍(電刀切斷)後,放隔離器內人工餵乳或用其它品系的無菌母鼠作保姆供養。象小鼠和大鼠等用人工餵乳非常麻煩,故採用保姆代養較為方便。而象豚鼠因在一定程度上能自力飲乳,故人工哺乳較容易。另外,象禽類、魚類、昆蟲類,因是在卵中無菌的前提下進行的,故用葯物將卵周圍滅菌後移入無菌隔離器內使其孵化即可,而且,這些動物一般在在出生後能自力採食,故較易育成。
2.悉生動物(Cnotobiotes animals)是指機體內帶著已知微生物(動物或植物)的動物。此種動物原是無菌動物,系人為的將指定微生物叢投給其體內,例如使大腸桿菌定居在無菌小鼠體內,在進行微生物檢查時,僅能檢出大腸桿菌。亦有人工投給二種以上的已知微生物。悉生動物一般分為單菌(Monoxenie)、雙菌(Dixenie)、三菌(Trixenie),或多菌(Polyxenie)動物。此種動物同無菌動物一樣是放在隔離器內飼育的,但因其帶有已知的微生物,故隔離器內有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的污染。例如,人工投給的微生物,除可在飲水中增殖外,還能在隔離器內放出大量的氨氣。
3.無特定病原體動物(Specefic pathogen-free animals)是指機體內無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蟲存在的動物,簡稱SPF動物。但非特定的微生物和寄生蟲是允許存在的,故其實際上就是指無傳染病的健康動物。由於用疫苗和葯物進行預防及治療,或用淘汰帶菌動物來作出SPF動物的方法並不實用(既浪費時間,又難保確實除去病原)。故一般大多先培育出無菌動物或悉生動物後,再把其轉移到有封閉系統(Barrier System)的設施中飼育繁殖。原則上SPF動物室內是不允許存在病原菌的,但在封閉系統環境中,難免有很多非病原性微生物會逐漸進入動物機體內,故亦有人把這個轉移過程稱之為通常動物化。SPF動物的祖先是無菌動物,按理來說,無菌動物的子宮內和卵中應該是無菌的,然而,有些病毒實際上是通過親代傳給胎兒的,因此,在作出無菌動物和SPF動物之前,必須充分考慮這個問題。
4.清潔普通動物(Clean conventional animal,CCV)(亦稱最低限度疾病動物MOA)或稱清潔動物(Clean animal,CL)
來自屏障系統的SPF動物,飼養在設有兩條走廊的,溫濕度恆定的普通設施中的動物。墊料、飼料、用具等均應經過高壓消毒。飲水pH為2.5~2.8,鼠盒上帶過濾帽,空氣亦應經過一定的過濾,工作人員穿干凈服裝操作,此類動物的微生物控制標准基本與SPF相同,不同之處為血清病毒抗體檢查(腦脊髓炎病毒、鼠肝炎病毒……)經常可檢出一定滴度的抗體,但不允許出現臨床症狀和臟器的病理變化和自然死亡。
普通動物(Conventioal animals)是未經積極的微生物學控制,普遍地飼養在開放衛生環境里的動物。墊料和食物不經高壓消毒,飲水為自來水,不喂青飼料。鼠應排除肺炎病毒,沙門氏菌和鏈球菌,地鼠不應有蟯蟲。普遍動物只能供教養和一般性實驗,不適用於研究實驗。
鮮切蔬菜褐變及微生物的控制
一、褐變的控制:
在鮮切蔬菜加工中,熱處理會對組織產生傷害,從而加速產品的敗壞。而採用亞硫酸鹽處理,又會造成二氧化硫的殘留,對人體產生一些不良的影響。因此,在鮮切蔬菜加工中,必須採用其他的方法來抑制酶褐變的發生。
1.化學方法。有望取代亞硫酸鹽抑制酶褐變的化學葯劑,主要有檸檬酸、抗壞血酸、半胱氨酸、4-已基間苯二酚等。如對去皮切片馬鈴薯,用0.5%半胱氨酸加2%檸檬酸浸泡3分鍾,可愛效控制褐變的發生。採用PH值為5.5的抗壞血酸鈉、半胱氨酸及乙二胺四乙酸(EDTA)混合液處理,可有效控制蘑菇的褐變。鮮切莖用萵苣圓片,用1%-5%醋酸溶液或用醋酸含量為6%的食醋處理,都可有效地抑制產品在冷藏和流通期間褐變的發生。
一般防褐變的化學處理,都要包裝前進行,並且以幾種葯劑混合浸漬處理的效果比較好。用防褐變葯劑結合可食性塗膜處理,則能取得更好的效果,如鮮蘑菇切片用含1%抗壞血酸和0.2%EDTA的可食膜處理,比單獨使用化學防褐變劑或可食性膜包裝,都能更有效控制酶褐變的發生。
2.物理方法。鮮切蔬菜採用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氣調包裝,可有效控制產品貯藏期間酶褐變的發生。一般適宜的氧氣濃度為2%-10%,二氧化碳濃度為10%-20%。如切片馬鈴薯用20%的二氧化碳加80%的氮氣進行氣調包裝,可有效地控制貯藏期間褐變的發生。
3.酶法。這種方法,是利用蛋白酶對多酚氧化酶的水解作用,從而抑制其活性和酶褐變的發生。目前已分別從無花果、番木瓜和菠蘿占提取得到三種蛋白酶,即ficin、papain和bromelain,它們都能有效控制酶褐變的發生。如用ficin抑制馬鈴薯的褐變,其作用與亞硫酸鹽相當。因為菠蘿中含有蛋白酶,故使用菠蘿汁處理鮮切蘋果片,也可有效抑制產品的褐變。
二、微生物生長的控制:
生產上控制微生物的生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創造低溫條件。造成低溫環境,可有效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從而達到保持品質,延長貨架期的目的。因此,在鮮切蔬菜的加工、貯存和流通過程中,應盡可能創造適宜的低溫條件,一般為0-5℃。
2.使用化學防腐劑。醋酸、苯甲酸、山梨酸及其鹽類,可有鏟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這對那些在低溫下仍能生長的腐敗菌和致病菌,是一個很有效的控制措施。
3.實行氣調包裝:採用適當的低氧和高二氧化碳氣調包裝,能抑制好氣性微生物的生長。但是,必須注意避免缺氧環境,防止厭氧微生物的生長和產品本身的無氧酵解而產生異鼓掌。
4.降低PH值。鮮切蔬菜組織的PH值一般為4.5-7.0,正適合於各種腐敗菌和致病菌的生長。在鮮切蔬菜中加入適當的醋酸、檸檬酸和乳酸等,可降低蔬菜組織的PH值,抑制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但一定要掌握好用量。否則,過多的酸會破壞新鮮蔬菜本身的風味。
5.應用生物防腐劑。生物防腐劑,是指來自植物、動物及微生物中的一類抗菌物質。由於鮮發蔬菜為即食產品,化學防腐劑的應用受到一定限制,因此來自生物的天然防腐劑的研究和應用,便日益受到重視。現已發現,乳酸菌的代謝物細菌素或類細菌素,能有效地抑制鮮切蔬菜中嗜水氣單胞菌和單核李氏桿菌等有害微生物的生長。
在孵化生產過程中加強對病原微生物的控制
各種病原微生物遇到適宜的環境條件就會迅速而大量地繁殖, 孵化場適宜的孵化溫度和濕度為微生物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而病原微生物一旦感染了胚胎或雛雞,就會造成胚胎的早期死亡及雛雞產品質量的低劣, 輕者造成經濟效益的下降,重者威脅孵化場的生存。 可見加強孵化生產過程中的病原微生物控制,已成為孵化場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內容。
一、嚴格控制病原微生物的來源
1.種蛋種蛋要求來自無疫情的健康雞群所提供, 但在種蛋產出過程中仍有可能被病原微生物污染,除了要求種蛋在種雞場經過消毒外, 運至孵化場後必須以3倍量的甲醛、高錳酸鉀熏蒸消毒1次,經化驗總菌數小於20個, 其中主要致病菌,如大腸桿菌、沙門氏菌、葡萄球菌含量為0,方可放入蛋庫貯存。種蛋入孵後,每周對種蛋進行1倍量的甲醛、高錳酸鉀熏蒸消毒,以控制細菌的生長。
2.人體人體是病原微生物的主要載體之一, 要求外來人員一律拒絕進入孵化場生產區,本場工人每天入車間要求消毒、淋浴,更換清洗消毒後的工作服、帽子、口罩、拖鞋,出車間也要求淋浴。車間的臟、凈區不能串崗, 特殊情況由臟區到潔凈區需要淋浴更衣。在接觸種蛋、雛雞前,要先洗手消毒才能操作,無論工作或休息時,嚴禁對種蛋、雛雞咳嗽、打噴嚏、吐痰, 以減免細菌的傳
播。
3.車輛嚴禁外來車輛進入場區,本場運蛋車入場要求噴灑消毒, 司機下車通過消毒通道方可進入場區,在卸種蛋過程中,司機不許下車。 運蛋車不準許運輸除種蛋之外的其他物品,車廂要求每周至少熏蒸消毒1次。
4.用具孵化場所有用具,如蛋筐、蛋盤、拖布、掃帚等物品, 一經外界進入場區都要消毒後方可使用,以控制由於用具不潔造成病原微生物的傳播。
5.包裝材料孵化場所用的主要包裝材料為雛雞盒,入場區後要先放入距生產區50米遠的庫房中先進行薰蒸消毒後才可使用, 嚴禁任何未經消毒的包裝物品進入生產區域。
6.空氣空氣攜帶病原微生物更有其隨意性, 所檢測的大部分病原微生物都是由空氣帶入的,由於蛋庫、孵化廳特定的環境要求有大量的空氣流通, 此環節的控制往往成為難點。在管理中,要求對進氣孔、過濾網每周不少於3次的衛生清理,尤其對孵化、出雛器的進、出風口要時常保持清潔, 以防細菌循環傳播。
二、控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
由於孵化場特定的溫室、濕度等條件, 為細菌繁殖提供了較理想的場所,這就要求管理者從孵化過程的各個環節入手,及時檢測細菌的生存狀態, 採取各種有效措施切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渠道。除了以上所述, 從種蛋入場區嚴格控制開始,還要注意保持孵化器的清潔衛生,每周不少於2次進行徹底擦拭,尤其進、出風口處,不允許有灰塵。孵化、出雛廳的四周牆壁、地面, 每周不少於3次徹底用消毒液清理,要求所檢測的細菌總數不超過32個。出雛後要認真沖洗出雛器,不允許留有異物,消毒要完全徹底,出雛盤要沖洗干凈,消毒徹底,以防病原微生物污染下批雞雛。每次出雛後,要對出雛場地進行徹底清洗、 消毒。由於孵化生產過程有其循環性,因此,要求雞蛋、入孵、沖洗、 出雛任何一個環節的衛生消毒工作都要做得全面、徹底, 才能從整體上切斷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降低其生存數量,最終達到提高雛雞質量、增加經濟效益的目的。
其他信息參考
http://www..com/s?wd=%CE%A2%C9%FA%CE%EF%B5%C4%BF%D8%D6%C6&lm=0&si=&rn=10&ie=gb2312&ct=0&cl=3&f=1&rsp=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