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致和臭豆腐的製作工藝
王致和是安徽省仙源縣(今黃山市黃山區)舉人,1669年(清康熙八年)進京會試落第,為謀生計,做起了豆腐生意,一邊維持生計,一邊刻苦攻讀,以備下科。一次,他做出的豆腐沒賣完,便切成四方小塊,配上鹽、花椒等佐料,放在一口小缸里腌上。由於他一心攻讀,漸漸地把此事忘了。至秋涼重操舊業時,驀地想起那一小缸豆腐,忙打開一看,臭味撲鼻,豆腐已成青色,棄之可惜,大膽嘗之,別具風味,遂送與鄰里品嘗,無不稱奇。王致和屢試不中,遂盡心經營起臭豆腐來,由此誕生了「王致和臭豆腐」。
1670年王致和雇了幾個人開起製作臭豆腐的小作坊。1678年(清康熙十七年)在前門外延壽寺街路西開設了「王致和南醬園」,清末傳入宮廷,成為慈禧太後的一道日常小菜。1958年,王致和等聯合成立國營田村化學釀造廠;1972年更名為北京市腐乳廠;1985年注冊「王致和」商標;1986年,王致和、金獅等調味品企業合並為金獅食品釀造工業公司;1991年,更名為北京市王致和腐乳廠;1999年,更名為王致和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王致和食品廠。
臭豆腐,又名青方、青腐乳,豎鬧是腐乳家族中的一種。風味特點與眾不同,釀製成的臭豆腐具有刺激性的臭味,但是臭里含香,素有「聞著臭,吃著香」的美譽。
臭豆腐的主要特點是在後期發酵過程中以低濃度的鹽水為湯料釀制而成,表面的色澤基本一致,呈豆青色的。最有名的是北京王致和臭豆腐。王致和臭豆腐生產一直秉承老字型大小精益求精的傳統生產方式,經幾十道工序,精工細做,形成特有的風味。通過傳承創新和現代生物技術的運用,菌種純度和質量不斷提高,確保了王致和臭豆腐的獨特風味。許多工序都傳承了舊有的工藝特點,關鍵工序仍為手工操作,湯料配製一直沿用王致和獨岩缺特的湯料配方,形成王致和臭豆腐的核心技術,製造出的臭豆腐具有特殊的硫酯香氣,滋味鮮美,鹹淡適口,臭中粗纖辯含香,保證了其獨有的細、軟、鮮、香的特點,而且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和營養價值。
「王致和臭豆腐製作工藝」已經被完整地留傳下來,保護與傳承不僅是「王致和」企業幾年內需要做的工作,更是為保護「王致和」老字型大小的傳承與創新所必須做的一項長期的工作。
王致和腐乳釀造技藝繼承的是毛霉型腐乳的製作工藝。這種霉是從天然霉類提純出來的蛋白酶,保證了豆腐在發酵過程中不會產生青黴等有害物質。豆腐塊規格控制為「3.1×3.1×1.8」(單位厘米)大小,在完成了切塊等工序後,豆腐塊經歷黴菌的前期發酵,便會長出如小雞茸毛一般的白毛,工作人員經過搓毛,即用白毛把豆腐包住後再經配湯進入後期發酵工序,整個程序要歷時3個多月。目前,王致和人已經將「腐乳製作用毛黴菌種」申請了國家專利,成為該廠的自主知識產權。
據負責人介紹,目前腐乳製作的湯料配方是產品的核心,如同「可口可樂」的配方一樣是商業機密,企業與參與生產的員工全部簽訂了保密協議。
王致和腐乳細、軟、香、鮮的獨特口味,也正因為源自這個秘方。
2. 腐乳的製作方法
腐乳(白)知識介紹:腐乳又稱豆腐乳,是用大豆、黃酒、高粱酒、紅曲等原料先製成豆腐胚,再利用毛霉接種在豆腐胚上經發酵製成的。
豆腐乳種類較多,口味鮮美,有除腥解膩的作用,適於佐餐或作調味料,如火鍋調料等。
腐乳通常可分為白、紅、青三種:白色腐乳在生產時不加紅曲,使其保持本色;腐乳坯加紅曲即紅腐乳;青色腐乳是指臭腐乳,又稱青方,它在腌制過程中加入了苦漿水、鹽水,呈豆青色。 腐乳(紅)知識介紹:腐乳又稱豆腐乳,是用大豆、黃酒、高粱酒、紅曲等原料混合製成的,北方稱紅醬豆腐,南方則多稱為南乳。是腐乳中的一大類產品。。豆腐乳種類較多,大都口味鮮美,有除腥解膩的作用,適於佐餐或作調味料,如火鍋調料等。
腐乳通常分為青方、紅方、白方三大類。其中,臭豆腐屬「青方」;「大塊」、「紅辣」、「玫瑰」等醬腐乳屬「紅方」;「甜辣」、「桂花」、「五香」等屬「白方」。南乳表面鮮紅色或紫紅色,切面為黃白色,滋味可口,風味獨特,為常用的烹飪調味品。製造南乳的原料是以芋類(Collocasia sp.)為主。先將原料切成小塊發酵,並在再發酵時以紹興黃酒作湯料,再用一種紅色天然色素(紅曲)作為著色劑,使產品的表面呈紅色。
南乳的成分亦含有較多的蛋白質,但少用於佐餐,多用作烹制菜餚的調味品。
腐乳的種類很多,除常用的白腐乳和紅腐乳外,著名的有紹興腐乳,桂林腐乳、克東腐乳、廣東的霉香腐乳和辣椒腐乳。至於臭豆腐,亦屬於腐乳的一類產品,但臭豆豆腐作副食品供有此嗜好的人食用,不作調味品使用。
南乳中加入了紅穀米發酵,所以汁是紅色的。豆腐乳以色正、形狀整齊、質地細膩、無異味者為佳品。 豆腐乳的製作工藝
概論:
豆腐乳(Soycheese)又稱腐乳,是我國著蘆祥名的特產發酵食品之一,已有上千年的生產歷史。各地都有不同特色的產品,是一種滋味鮮美,風味獨特,營養豐富的食品,主要以大豆為願料,經過浸泡、磨漿、制坯、培菌、腌胚、配料、裝壇發酵精製而成。
一、腐乳的發酵類型
根據生產工藝,腐乳發酵類型有四種:①腌制腐乳②毛霉腐乳③根霉腐乳④細菌腐乳。
1、腌制腐乳:豆腐坯加水煮沸後,加鹽腌制,裝壇加入輔料,發酵成腐乳。這陪滑搏種加工法的特點:豆腐坯不經發酵(無前期發酵)直接裝壇,進行後發酵,依靠輔料中帶入的微生物而成熟。其缺點是蛋白酶不足,後期發酵時間長,氨基酸讓鬧含量低,色香味欠佳,如四唐場腐乳,湖南茲利無霉腐乳。
2、毛霉腐乳:以豆腐坯培養毛霉,稱前期發酵,使白色菌絲長滿豆腐坯表面,形成堅韌皮膜,積累蛋白酶,為腌制裝壇後期發酵創造條件。
毛霉生長要求溫度較低,其最適生長溫度為16℃左右,一般只能在冬季氣溫較低的條件下生產毛霉腐乳。傳統工藝利用空氣中的毛黴菌,自然接種,需培養10—15天左右(適合家庭作坊式生產)。也可培養純種毛黴菌,人工接種,15—20℃下培養2—3天即可。
3、根霉型腐乳:採用耐高溫的根黴菌,經純菌培養,人工接種,在夏季高溫季節也能生產腐乳,但根黴菌絲稀蔬,淺灰色,蛋白酶和肽酶活性低,生產的腐乳,其形狀、色澤、風味及理化質量都不如毛霉腐乳。
結合以上各種優缺點,經過實驗,採用混合菌種釀制豆腐乳,不但可以增加其風味。還可以減少輔料中的白酒用量,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毛霉和華根霉的比例為7:3最好。
二、菌種培養方法
1、試管斜面接種培養基:飴糖15g蛋白腖1.5g瓊脂2g水100mlPH6
也可以採用馬鈴薯培養基:將馬鈴薯洗耳恭聽凈、去皮、稱取20g切成小薄片,加水煮沸15—20分鍾,紗布過濾,去渣取濾汁,加水補充至100ml,加入瓊脂2g,煮溶後加入葡萄糖2g拌勻,分裝試管(裝量為試管的1/5)塞上棉塞,包紮後滅菌,擺成斜面,接種毛霉(或根霉)15—20℃(根霉28—30℃)培養3天左右,即為試管菌種。
2、三角瓶菌種培養基:麩皮100g蛋白腖1g水100ml,將蛋白腖溶於水中,然後與麩皮拌勻,裝入三角瓶中,500ml三角瓶裝50g培養料,塞上棉塞,滅菌後趁熱搖散,冷卻後接入試管菌種一小塊,25—28℃培養,2—3天後長滿菌絲有大量孢子備用。
【用到的設備:高壓滅菌鍋垣溫培養箱超凈工作台...滅菌條件:採用高壓滅菌鍋,0.1Mpa滅菌45-60分鍾】
三、腐乳釀制工藝
豆腐坯製作→前期發酵→後期發酵→裝壇(或裝瓶)→成品
豆腐坯的製作:制好豆腐坯是提高腐乳質量的基礎,豆腐坯製作與普通作豆腐相同,只是點鹵要稍老一些,壓榨的時間長一些,豆腐坯含水量低一些。
豆腐坯的製作分為:浸豆、磨漿、濾渣、點漿、蹲腦、壓榨成形、切塊等工序。
(一)大豆的浸泡:泡豆水溫、時間、水質三者都會影響泡豆質量。泡豆水溫要在25℃以下,溫度過高,使泡豆水容易變酸,對提取大豆蛋白不利,夏季氣溫高,要多次換水,降低溫度。
(二)壓榨和切塊:蹲腦以後豆腐花下沉,黃漿水澄清。壓榨到豆腐坯含水量在65—70%為宜,厚薄均勻,壓榨成型後切成(4×4×1.6㎝)的小塊。
前期發酵:前期發酵是發霉過程,即豆腐坯培養毛霉或根霉的過程,發酵的結果是使豆腐坯長滿菌絲,形成柔軟、細密而堅韌的皮膜並積累了大量的蛋白酶,以便在後期發酵中將蛋白質慢慢水解,除了選用優良菌種外,還要掌握毛霉的生長規律,控制好培養溫度、濕度及時間等條件。
(一)接種:將已劃塊的豆腐坯放入蒸籠格或木框竹底盤,豆腐坯需側面放置,行間留空間(約1㎝左右),以便通氣散熱,調節好溫度,有利於毛黴菌生長。每個三角瓶種加入冷開水400ml,用竹棒將菌絲打碎,充分搖勻,用紗布過濾,濾渣再加400ml冷開水洗滌一次,過濾,兩次濾液混合,製成孢子懸液。可採用噴霧接種,也可將豆腐坯浸沾菌液,浸後立即取出,防止水分浸入坯內,增大含水量影響毛霉生長。一般100㎏大豆的豆腐坯接種兩個三角瓶的種子液,高溫季節,可在菌液中加入少許食醋,使菌液變酸(PH4)抑制雜菌生長。或將生長好麩曲接種,低溫乾燥磨細成菌粉,用細篩將干菌粉篩於豆腐坯上,要求均勻,每面都有菌粉,接種量為大豆重量的1%。(家庭作坊式的生產也可直接利用空氣中的毛黴菌和根黴菌進行自然接種,但要求要有一間干凈的、溫度比較垣定和好控制的自然培養室)。
(二)培養:將培養盤堆高疊放,上面蓋一空盤,四周以濕布保濕,春秋季一般在20℃左右,培養48小時,冬季保持室溫16℃,培養72小時,夏季氣溫高,室溫30℃,培養30小時。(如採用自然接種,要求的時間長一些,冬季約為10—15天)發酵終止要視毛黴菌老熟程度而定,一般生產青方時發霉稍嫩些,當菌絲長成白色棉絮狀即可,此時,毛霉蛋白酶活性尚未達到高峰,蛋白質分解作用不致太旺盛,否則會導致豆腐破碎(因臭豆腐後期發酵較強烈)。紅腐乳前期發酵要稍老些,呈淡黃色。
前期發酵毛霉生長發育變化大致分為三個階段:即孢子發芽階段、菌絲生長階段、孢子形成階段。(注意事項:當豆腐坯表面開始長有菌絲後,即長有毛絨狀的菌絲後,要進行翻籠,一般三次左右)
(三)腌坯:當菌絲開始變成淡黃色,並有大量灰褐色孢子形成時,這是即可散籠,開窗通風,降溫涼花,停止發霉,促進毛霉產生蛋白酶,8—10小時後結束前期發酵,立即搓毛腌制。進入腌坯過程,先將相互依連的菌絲分開,並用手抹到時,使其包住豆腐坯,放入大缸中腌制,大缸下面離缸底20㎝左右輔一塊中間有孔直徑約為15㎝的圓形木板,將毛坯放在木板上,沿缸壁排至中心,要相互排緊,腌坯時應注意使未長菌絲的一面靠邊,不要朝下,防止成品變型。採用分層加鹽法腌坯,用鹽量分層加大,最後撒一層蓋面鹽。每千塊坯(4×4×1.6㎝)春秋季用鹽6㎏,冬季用鹽5.7㎏,夏季用鹽6.2㎏。腌坯時間冬季約7天,春秋季約5天,夏季約2天。腌坯要求NaCl含量在12—14%,腌坯後3~4天後要壓坯,即再加入食鹽水,腌過坯面,腌漬時間3—4天左右。腌坯結束後,打開缸底通口,放出鹽水放置過夜,使鹽坯乾燥收縮。
後期發酵
後期發酵是利用豆腐坯上生長的毛霉以及配料中各種微生物作用,使腐乳成熟,形成色、香、味的過程,包括裝壇、灌湯、貯藏等工序。
(一)裝壇取出鹽坯,將鹽水瀝干,點數裝入壇內,裝時不能過緊,經免影響後期發酵,使發酵不完全,中間有夾心,將鹽坯依次排列,用手壓平,分層加入配料,如少許紅曲、面曲、紅椒粉,裝滿後灌入湯料。
(二)配料灌湯配好的湯料灌入壇內或瓶內,灌料的多少視你所需要的品種而定,但不宜過滿,以免發酵湯料湧出壇或瓶外。
【腐乳湯料的配製,因配料不同,形成腐乳各種花色品種和風味。
紅方腐乳湯料:紅曲3㎏、面曲1.2㎏、黃酒12.5㎏、浸泡2—3天,磨細成漿後加入黃酒57.8㎏,白糖4㎏。順序加曲面150g,荷葉1—2張,封麵食鹽150g,封面燒酒150g。【紅曲的製作工藝:由於紅曲的製作工藝相當復雜,不適合家庭作坊式生產,一般市面上有售,這里就不作詳細論述。】
青方腐乳湯料:用冷開水450g,黃漿水75g,再毛花鹵及鹽水補足,所用濃度為8%左右,每壇加封面燒酒50g。
白方腐乳湯料:用16%的鹽水配製含12度米酒作為湯料(酒的用量一般為2—4%)在氣溫較高的季節也可以加少許黃漿水以增加風味。
辣方腐乳湯料:1千塊用46度燒酒9㎏、辣椒粉0.9㎏左右、12度的甜酒10㎏左右、紅曲1㎏左右、白糖1.2㎏、味精10g。
配料的制備:採用獨特的混合香辛調料,其中混合香辛調料的配比為:1㎏混合香辛調料中,良姜0.20㎏,辣椒粉(辣椒粉要求細而無霉變,質量上等)0.50㎏,花椒0.12㎏、陣皮0.04㎏、桂皮0.04㎏、甘草0.03㎏、芝麻0.03㎏(要求花椒、陣皮、桂皮、甘草昆合烘乾磨粉後加入)、白糖0.04㎏(如採用的湯料是辣方腐乳湯料可不加)、味精0.02㎏(如採用的湯料是辣方腐乳湯料可不加)。以上各配料混合在一起拌勻,加入少許熱沸的油可白酒,也可加入許的黃漿水調濕。】
(三)封口貯藏裝壇灌湯後加蓋(建議採用瓷壇並在壇底加一兩片洗凈並涼乾的荷葉,再在壇口加蓋荷葉),再用水泥或豬血拌熟石膏封口。在常溫下貯藏,一般需3個月以上,才會達到腐乳應有的品質,青方與白方腐乳因含水較高,只需1~2個月即可成熟。
【注意事項:壇子要採用沸水滅菌後,到扣瀝水降溫到室溫才可裝壇。】
豆腐乳的質量要求
根據部頒標准SB—80《紅腐乳質量標准》,SB76—80《白腐乳質量標准》,SB77—80《青腐乳質量標准》及國家食品衛生標准GB2712—81《發酵性豆製品衛生標准》。
1、感觀指標
共同指標:滋味鮮美,鹹淡適口,無異味,塊形整齊、均勻、質地細膩、無雜質。
紅腐乳:表面紅色或棗紅色,內部杏黃色,有脂香、酒香。
白腐乳:乳黃色,具有白腐乳特有的香氣。
青腐乳:豆青色,具有青腐乳特殊香氣。
2、微生物指標大腸桿菌群近似值(個/100g)小於30個。
3. 青方是什麼 青方的製作方法 臭豆腐的製作方法詳解
主料
大豆腐
200g
輔料
油
適量
燒烤料
適量
料酒
適量
青方
適量
步驟
1.將豆腐打成小塊
2.青方四塊,適量就可以
3.加水和料酒將青方調成汁
4.調好的汁將豆腐塊泡上
5.蓋上蓋子,可以放冰箱里,怕把冰箱弄臭了,就沒放,只放在廚房旅租伍了
6.放至24小時後,時間上可以再長些,我第一次煎了一半拆或,剩下的又放了一整天再弄的。油熱,兩面反復煎制,這樣不廢油。
7.煎好的,灑上燒烤料即可,喜歡吃臭的,可以再澆點青方汁,切點香型拍菜蔥沫灑上也不錯。
4. 臭豆腐怎麼做最簡單又好吃
(1)制豆腐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凈,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
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
再在豆渣內兌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
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
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一些石膏汁再攪。
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嫌麻煩的話,可以到市場上直接買回來。
(2)豆腐切成小塊,用白布包好豆腐塊,包好的豆腐塊,放在一塊木板上,整齊碼好,
上面再用一塊木板壓上,壓上重物壓一整夜後,豆腐里的水分已經差不多榨乾,取出來打開看看,
可以看出來豆腐已經壓得很結實了,這樣做出來的臭豆腐質地會非常細膩。
(3)鹵水製法 鹵水消祥可根據各個地區的特色去自製,比較簡單的製法如下:
用鹵水發酵後即成鹵水,裝到壇子里。
(4)將豆腐放入鹵水內浸泡,壇子封好口,數天之後取出(浸泡時間越長,味道越佳),
白豆腐已成青墨色的臭豆腐幹了。
(等不及的話,春、秋季需浸泡3~5個小時,夏季浸泡2小時左右,冬季需6~10個小時)
泡好後取出,用冷開水略洗,瀝干水分,再將茶油全部倒入鍋內燒紅,
放入豆腐用小火炸約5分鍾,放在豆腐洞扒亂里即可成。
制豆腐將黃豆用水泡發,泡好後用清水洗凈,換入清水20~25kg,用石磨磨成稀糊,
再加入與稀糊同樣多的溫水拌勻,裝入布袋內,用力把漿汁擠出,
再在豆渣內對入沸水拌勻後再擠,如此連續豆渣不沾手,豆漿已擠完時,撇去泡沫,
將漿汁入鍋用大火燒開,倒入缸內,加進石膏汁,邊加邊用木棍攪動,
約攪15~20轉後,可滴上少許水,如與漿混合,表示石膏汁不夠,須再加進一些石膏汁再攪。
如所滴入的水沒有同漿混合,約過20min後即成為豆腐腦。
將豆腐腦舀入木盒內,蓋上木板,壓上重石塊,壓去水分,即成豆腐。
做臭豆腐,豆腐要是特質的,壓得比我們一般吃的豆腐要硬,但比豆腐乾又軟。
步驟2
發酵 將做好的豆腐一板一板地上架,木質架子可以放十幾層豆腐,
中間可通風,拿此搏抹上鹽,點上黴菌(菌種溶化在水中,用手指蘸了彈在豆腐上),
在無陽光直曬的通風房間里放兩至三天,夏天屋中氣溫可在32度上下,豆腐會長出一寸長的白毛,即黴菌。
發酵後的處理 將青礬放入桶內,倒入沸水用棍子攪開,放入豆腐浸泡2h左右,撈出豆腐冷卻。
然後將豆腐放入鹵水內浸泡,春、秋季約需3~5h,夏季約浸泡2h左右,冬季約需6~10h,
泡好後取出,用冷開水略洗 ,瀝干水分即可。
4、根據不同地區的口味和特色,再進行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