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生物信息 > 有哪些疾病需要生物技術預防

有哪些疾病需要生物技術預防

發布時間:2023-03-27 00:14:15

① 論述生物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利與弊有哪些

生物技術的利與害

專家預言,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技術將成為世界經濟的支柱產業。中國已將其列為優先發展的戰略重點。

現代生物技術已逐漸進入人類生活,但它在應用中是否安全呢?專家建議採取預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必誇大其危害。目前還找不到一個生物技術真正導致危害的實例。

我國的生物技術起步較晚,目前的生物產品大多屬無風險的Ⅰ級,極少部分屬於低度風險的Ⅱ級,不會對人類造成危害。

現代生物技術經過短短20多年的發展,給人類帶來了巨大的收益,將人類帶入一個前所未有的領域。有專家預言,21世紀是生物學的世紀,生物技術將成為世界經濟的支柱產業。

生物技術應用前景十分廣闊。例如利用基因治療疾病、製造生物葯品、種植轉基因作物等,都將給人類帶來福音。

不久前,俄羅斯醫學家成功地將小鼠的胰島素移入一位患病兒童的體內,用於疾病的治療。這種被稱為基因治療的現代生物技術,是將有特定基因的細胞移入人體缺乏此種基因的器官內,以彌補病人的遺傳性基因缺陷。今後基因治療將越來越多地應用於癌症、艾滋病、乙肝等疑難雜症。

製造生物葯品是生物技術醫學利用的另一重要方面。13年前第一種生物葯品--用於治療糖尿病的人造胰島素問世。目前,美國已有1300多家公司投入這項研製,約有50%的新葯是生物葯。在中國,業已開發出ɑ-干擾素等生物葯品。

農業生產中,化肥和農葯的大量施用帶來的一系列問題,使人類糧食供給陷入新的危機。而現代生物技術不僅可以大量用於作物的抗病毒、抗蟲性、抗除草劑和抗真菌細菌病害,給農業帶來持續增產;運用轉基因手段,還可以在體外將不同種屬植物的基因分子以特殊的方法連結,構成一種新的基因分子,突破了傳統育種技術只能在同種屬內植物間進行的限制,創造出新優質高效品種。同時,它還可以對果實延熟保鮮,提高作物的抗寒抗鹽性。

據統計,1997年,全世界種植轉基因玉米320多萬公頃,平均增產7%,獲得直接經濟效益11300萬美元。而1998年全世界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已達2780萬公頃,經濟效益相當可觀。如計入使用生物技術後化肥農葯污染減少的環境效益,無疑是一個更誘人的數字。

此外,生物技術還被廣泛應用在食品開發和環境保護等領域。世界各國紛紛將現代生物技術作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重點領域,據悉,中國業已將其列為優先發展的戰略重點。

不知不覺中,生物技術走入人類前行的進程。但迅猛發展的生物技術給人類帶來的是福還是禍?它的應用是否安全呢?專家建議採取預防是必要的,但不必誇大其危害。

70年代初,當科學家第一次利用重組基因技術把大腸桿菌的λ噬菌體病毒和猿猴的SV40病毒構建成重組基因分子時,人們產生了一種恐懼,用這種方法會不會製造出人類無法控制的超級病毒或者超級生物,給人類和自然造成毀滅性的破壞?於是科學家開始關注現代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問題,即生物安全。

專家們認為,現代生物技術存在著廣泛性、潛在性、長期性的危險,可能會出現影響環境中非目標性生物生態結構,改變物種的競爭關系,出現轉基因植物雜草化和部分產品的毒性、致病性和過敏性等一系列問題。

如何看待這些潛在的危險呢?專家們認為,生物技術的潛在危險應當引起重視,採取預防手段是必要的,但不要誇大生物技術的危害。一些可預見到的潛在危險通過生物安全手段是可以避免的,並不象人們想像的那麼可怕。例如,轉基因植物的雜草化問題,現在的大多數栽培作物經人工馴化後,在自然條件下已失去適應性和自然競爭能力,其退化為雜草的可能性是微乎其微的。

涉及生物安全性的另一個方面就是基因漂移。轉基因作物會不會發生基因漂移,改變非目標生物的生態結構和物種的競爭關系?基因漂移只能在親緣關系較近的種屬之間進行,有的作物與其屬於同一種的雜草親戚,如十字花科的油菜,它的基因有可能會轉移到此類雜草上,增加了雜草的抗蟲或抗除草劑的能力,提高其生存適應性。在種植這種轉基因作物時,一般會採取各種物理或生物的隔絕等安全措施,如使轉基因作物與雜草的花期錯開,漂移是可以避免的。我國現在大面積種植的轉基因棉花和玉米在我國都沒有與其同屬一個種的雜草,不會發生基因漂移。但在墨西哥,許多野生的玉米是雜草,種植轉基因玉米時就需要採取安全措施。

目前,現代生物技術的確會對農業生態造成一定影響,如抗蟲害的轉基因作物的長期大量種植,會使作為清殺對象的目標害蟲發生群體改變,產生抗性,更難清殺。國外目前採用「避難所」的安全措施,在種植轉基因作物同時也種植一定數量的常規作物,使轉基因作物上的有抗性的害蟲與常規作物上無抗性的害蟲共同繁殖,以稀釋這種抗性基因,延緩抗性出現,為研製開發新的抗蟲害基因爭取時間。

在生物技術開發中,要注意避免人為擴大生物的毒性、過敏性,致病性。美國一實驗室曾試圖用巴西堅果中的2S清蛋白作基因工程,後來發現2S清蛋白是一種過敏源,重組其基因,全使一些原本不含該過敏源的生物也具有過敏性,擴大了過敏的范圍,出於生物安全的考慮,實驗最終被停止了。

我國的生物技術起步較晚,轉基因植物種植面積不到全世界總面積的0.01%,生物產品也相對較少。依據1993年12月原國家科委發布《基因工程安全管理辦法》,生物產品按其風險大小劃為四個等級。目前我國的生物產品大多屬無風險的Ⅰ級,極少部分屬低風險的Ⅱ級,不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目前在世界范圍,我們還找不到一個生物技術真正導致危害的實例,因為人們在生物技術發展的初始階段,就認識到其潛在的危險,而加以防範。隨著生物技術的進一步發展,生物安全日益顯露其重要性,它將不再局限於生物技術本身,而在國際貿易、基因資源保護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預計下一個世紀,生物技術將逐步商品化和產業化,生物安全將不僅是生物技術開發利用的科學管理規范和對未知危險的防範,還將成為其產品商品化和產業化的重要保障

② 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與植物病毒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選育抗病品種是防治病毒病最經濟有效的方法,但常規育種的缺陷限制了符合農業生產要求的抗病品種的產生。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抗病毒育種開辟了新的途徑。迄今為止,人們已研究出了許多來獲得轉基因抗病毒植物的方法。

1.外殼蛋白介導的抗性

病毒上存在一種交叉保護現象,即當一種弱侵染性病毒侵染植株後,該植株就獲得了一種抵抗強侵染性病毒侵染的抗性。1986年,美國的Beachy研究組利用此原理將煙草花葉病毒(TMV)的外殼蛋白基因(CP基因)導人煙草,首次獲得了抗TMV的煙草植株,開創了抗病育種的新紀元。病毒外殼蛋白是一種存在於絕大多數病毒中的結構蛋白,且是其中含量最多的一種蛋白。在轉外殼蛋白基因的植物中表達這種蛋白以後,就可以產生類似交叉保護的效果,大大減弱了以後病毒對轉基因植物的侵染及進行系統性傳播的能力。這種抗病毒作用存在於病毒復制的早期,並能導致病毒的重要成分的合成受阻。近幾年來,病毒外殼蛋白基因法被用來提高植物對多種病毒的抵禦力,包括TMV、黃瓜花葉病毒(CMV)、苜蓿花葉病毒(ALMV)、煙草條紋病毒(TSV)、煙草脆裂病毒(TRV)、馬鈴薯X病毒(PVX)、PVY、煙草蝕刻病毒(TEV)等12個屬近20種病毒。另外,國內還成功地克隆了水稻和小麥黃矮病毒的外殼蛋白基因。採用這一方法培育成功的抗病毒轉基因植物有煙草、苜蓿、番茄、馬鈴薯等。盡管用這種方法不能獲得對病毒的完全抗性,但可獲得高水平的抗性。而且來自於一種病毒的外殼蛋白基因有時對不相關的病毒可提供廣譜抗性。通過轉基因植株所進行的田間試驗和實驗室研究證明了這種方法的可行性。

2.利用缺損的復制酶

研究表明,向植物體內轉入缺損的病毒復制酶基因,表達出的無功能的缺損的復制酶可以與有功能的復制酶相互競爭,從而干擾病毒的正常復制。1990年Golemoboski將煙草花葉病毒TMVul株系的非結構基因(54ku基因)導入煙草,獲得了對TMV免疫性抗性的工程植株。將豌豆早枯病毒(PEBV)的復制酶C端編碼序列轉入煙草後,轉基因煙草對PEBV、胡椒環斑病毒(PRV)和煙草脆裂病毒都表現出抗性。將黃瓜花葉病毒的復制酶基因通過限制性內切酶切去其活性中心的GDD區域後,將缺損的基因轉入煙草,轉基因煙草對缺損的復制酶株系相同的病毒具有抗性。目前利用缺損的復制酶獲得抗病毒活性的作用和機理還停留在假說階段,不過從現有的結果看,利用該策略獲得具有抗病毒活性的轉基因植物是大有前途的。

3.干擾運動蛋白

病毒在植物體內的傳播途徑主要依賴於運動蛋白。運動蛋白可與胞間連絲相互作用,促進病毒在細胞間的轉移。如果能夠干擾或阻礙運動蛋白與胞間連絲的結合,就可以阻止病毒在植物體內的擴散,將已侵入植物體內的病毒局限在最初的侵染部位,從而達到抗病毒的目的。因此人們正在嘗試設計一種或幾種分子轉入植物,特異性地封閉運動蛋白或與運動蛋白相互競爭,從而獲得具抗病毒活性的轉基因植物。

以上3種策略在本質上都是由轉基因序列表達蛋白質量的多少來決定抗性水平高低的。因此這類抗性常稱作蛋白質介導的抗性。其主要特徵是抗性水平與轉基因的蛋白質表達的量成正相關。但是,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者們發現許多與此不符的情況。如在一些高度抗病的轉基因植物內,轉基因蛋白表達量很低,甚至根本檢測不到。當將病毒轉基因的起始密碼除去後,轉基因植物仍可以高度抗病,有的甚至免疫。這是不同於蛋白質介導的另一種抗性。

4.RNA介導的抗性

1992年3個研究小組同時報道了用非翻譯的序列轉化植株也能產生抗性,所抗病毒分別是番茄斑萎病毒(TSMV)、煙草蝕紋病毒(TEV)和馬鈴薯Y病毒(PVY)。它們的抗性表現型與用能翻譯的DNA序列轉化所獲得的植株抗性表現型相似,但卻與蛋白質介導的抗性明顯不同。在RNA介導的抗性中RNA積累水平對病毒侵染的抗性水平之間無直接關系。有研究表明,細胞內RNA含量和抗性水平之間存在著反向關系。在RNA介導的抗性中,轉基因可以高水平轉錄,卻沒有大量穩定的RNA積累。轉基因植株中有一種普遍現象,即基因沉默,又叫外源基因失活。基因沉默有轉錄基因沉默(TGS)和轉錄後基因沉默(PTGS)兩種。TGS是指基因在轉錄水平上的沉默,即基因不能被正常轉錄;PTGS是指基因能被正常轉錄,但所轉錄的RNA在細胞內積累很低或根本檢測不到。這兩種基因沉默都可以稱為同源依賴的基因沉默。其中轉錄後的基因沉默一般是外源基因與同緣的內源基因一起發生沉默,即所謂的共抑制。由於轉基因在植物體內可以轉錄,卻沒有大量的RNA的積累,所以RNA介導的病毒抗性也被認為是一種PTGS。關於RNA介導抗性的分子機理雖然沒有統一和明確的認識,但許多研究者已對此做了許多有益的探討。Lindbo等在用煙草蝕紋病毒(TEV)接種轉TEV外殼蛋白基因的煙草植株的實驗中得出,轉基因RNA水平降低是由一種被誘導的轉錄後抑制過程所造成。Pang等認為,RNA介導的抗性的誘導依賴於所轉基因的長度。當植株用非翻譯的TSWV核蛋白基因片段91(110~235個核苷酸)轉化時,未觀察到植株的抗病性。但當這些相同的片段與非靶子的綠色熒光蛋白(GFP)基因融合後轉化植物時,這些轉基因植物就表現出抗病性。這表明一個臨界的轉基因的長度對誘導RNA介導的抗性是必需的。

基因沉默對轉基因的表達也許是不利的,但從植物抗病毒育種的角度來看,這種類似共抑制現象的抗病性卻是一種新的抗病毒策略。與蛋白質介導的抗性相比,RNA介導的抗性具有高抗或免疫、抗病性持久和生物安全性高等特點。

5.衛星RNA介導的抗性

所謂衛星RNA(SatelliteRNA)是指在復制和包裝時需其他病毒的小分子RNA,與輔助病毒在核酸序列上沒有任何同源性。衛星RNA只要在輔助復制酶病毒的衣殼中,在體內和體外都有很高的穩定性。實驗表明,衛星RNA可以干擾和抑制輔助病毒的復制。因此,人們認為可以把衛星RNA轉入植物從而獲得抗病毒的轉基因植物。1986年Bawlcome等成功地將CMV衛星RNA導入煙草,獲得了表達全長序列衛星RNA的工程煙草植株,對該病毒或相關病毒的復制和症狀表現有抑制效果。1988年,吳世宣、田波等將CMV的衛星RNA反轉錄為CDNA,加上調控序列,通過Ti質粒引入煙草,從而在我國首次培育出抗CMV的煙草植株。

6.反義RNA介導的抗性

用於翻譯蛋白質的RNA稱為正義RNA,互補於一般轉錄所得的mRNA的RNA分子稱為反義RNA。反義RNA與正義RNA形成雙鏈分子,從而阻礙翻譯的進行,導致基因產物合成減少。從理論上說,把互補於病毒外殼蛋白mRNA的反義RNA轉入植物,應有可能阻礙病毒復制和減輕病毒對植物組織的危害,獲得抗病毒的轉基因植物。人們將CMV外殼蛋白基因的正義和反義RNA分別轉化煙草,然後測定轉基因植物對病毒侵染的敏感度,以此來比較病毒外殼蛋白基因及其反義RNA轉化這兩種方法的效果。結果表明,外殼蛋白的反義RNA一般比正義RNA所能提供給植物的保護更少。以後又有實驗表明,反義RNA導入並不能使植物產生抗性。因此,採用反義RNA來獲得具有抗病毒能力的轉基因植物還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7.中和抗體基因

它是利用抗體對病毒的中和作用而達到防病的目的。其方法是將對病毒有中和作用的抗體基因轉移到植物中進行表達。國際上已經成功地將小白鼠雜交瘤細胞的cDNAR轉移到酵母中表達出有活性的抗體,並且在抗體基因的克隆方法和改造上有了新的突破。在高等植物中抗體基因的表達和有相同活性抗體的產生已被證實。抗體在植物細胞內與病毒結合有可能阻止病毒的進一步侵染。因此,作為抗病毒基因工程的一條新的途徑已受到國內外廣泛重視。

劉德虎等(1996)已進行了馬鈴薯Y病毒小鼠中和抗體輕鏈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為該病毒中和抗體基因工程打下了基礎。

8.其他策略

核酶(Ribozyme)是一種能特異切割RNA的RNA,依據已知的病毒基因組的特定區域序列設計R2,使它能特異地識別、切割病毒的特定區域,從而切斷病毒基因組,破壞其生物能力,已有不少成功的報道。另外,還有植物來源的基因介導的抗性,植物在長期進化過程中形成一套對付病毒等病原的防禦系統。如何激發、利用植物本身的這種抗性機制,從植物體內找出有用的、關鍵的抗性基因,將是發展植物抗病毒基因工程的另一方向。我國將現代分子生物學技術應用於植物的抗病毒育種起始於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目前已將TMV、CMV、PVX、PVY、PLYV、RDV和BYDV等病毒的基因轉化煙草、番茄、辣椒、馬鈴薯、番木瓜、小麥和水稻等,獲得了多種抗病毒轉基因植物,有的已進入大田試驗。

③ 生物防治病害的方法有哪些

在目前無公害蔬菜生產中佔有很重要的位置。常見的寬租團生物防治方法包括以下幾種:
(1)拮抗微生物的利用 一種微生物的存在對另一種微生物不利的現象,稱為拮抗現象。凡是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的菌類都叫抗生菌。應用時首先要人工培育繁殖這些抗生菌,使用到蔬菜的根周圍或種圍,可以抑制病原菌的侵入。生產中多使用秸稈肥、餅肥、綠肥、腐殖酸肥、廄肥等有機肥,都可以促進土壤中腐生微生物的生長而抑制病原菌的活動。
(2)病原物的寄生物的利用 病原物的寄生物就是病原物的病原物,利用它就可以消滅病原物。
(3)交互保護作用的利用 一種病毒的某一株系侵染後,能抑制同一病毒另外株系的侵染,即使最初侵染的是弱毒株系也同樣能抑制強毒株系的侵染。目前,交互作用在病毒病防治上已經成功應用。
(4)抗生素的利用 抗型散生素是抗生菌所分泌的某種特殊物質,可以抑制、殺傷甚至溶化其他有害微生物。農業生產上使用的抗生素統稱農抗,目前約有20多種,都是通過微生物發酵所得到的代謝產物,應用最多的是農用鏈黴素和新植黴素,可以防治多種細菌性病害。
蔥蒜類蔬菜體內含有抗菌性物質,對其周圍蔬菜的病菌有很強的殺滅作用。可以把大蒜磨碎壓出汁液兌水施用。大蒜素現在已經能從大蒜中大規模提取或人工合成。抗菌劑401就是人工合成的大蒜素,抗菌素402是同系物,二者對多種真菌、細菌有殺死和抑製作用慎橘。

④ 病毒在現代生物技術中的應用有哪些

1.在細胞工程中,有些病毒可以作為細胞融高鎮合的促進劑,例如仙台病毒。
2.在基因工程中,有些病毒可以作為目的基因的載體,例如噬戚虛粗菌體載體。
3.病毒可以作為殺蟲劑使用,比如昆蟲病毒。
4.噬菌體可以作為防治某些疾病的特效葯,例如燒傷病人在譽唯患處塗抹綠濃桿菌噬菌體稀釋液。
5.病毒可以作為精確制導葯物的載體,可以治療疾病。

⑤ 重病防治的教學內容包括

重病防治的教學內容包括:重病,防治,教學內容,中毒,應對。

四大類九種重大疾病防控措施包括:艾滋病的昌罩滾預防:性傳播的預防;血液傳播的預防;母嬰傳播的預防

結核病的預防措施:患者應該通過有效的方法進行控制,從而達到一個預防的效果,一般可以通過避免過於勞累,從而起到一個有效的作用,避免由於過於勞累可以得到一個良好的身體,從而起到耐餘一個有效的預防。

乙肝的預防措施:阻斷母嬰傳播;避免醫源性傳播;防止水平傳播。注意個人衛生、飲食衛生,成人應防止性傳播;兒童應避免與病人或HBV攜帶者接觸悶兆,並應接受乙肝疫苗接種。

高血壓病防控措施:堅持運動。經常性的身體活動可預防和控制高血壓,如快步走、太極拳、游泳、家務勞動、園藝勞動等;限制食鹽攝入:高鹽飲食顯著增加高血壓患病風險,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應≤6克。

糖尿病防控措施:普及糖尿病防治知識;保持合理膳食、經常運動的健康生活方式;在高危人群中開展2型糖尿病篩查,推薦採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

精神疾病預防措施:從兒童時期就進行培養教育,使孩子養成性格開朗,樂觀向上、忠誠老實、講文明、懂禮貌、通情達理的氣質。不要過於溺愛,要孩子不斷克服膽小任性,自私、好勝的不良個性,以增強適應社會環境的能力。

⑥ 疫情催生新的生物科技,現在有哪些產品是真正對人體提升免疫力有好處的

廣葯那個靈芝孢子猛逗油運用先進的破壁及萃取專利技術高倍濃縮靈芝精華的保健品,其提高免疫功能效果顯著,增強體質枝散賣,調理身掘坦體。免疫提高了,抵抗力增強,人健康點,就會少點感冒生病߅生活更愉快。這個廣葯靈芝孢子油是比較有口碑的。

⑦ 利用生物防治技術可以有效控制疾病蟲草等對農作物的為

有分析可知,生物防治是降低雜悄毀羨啟拍草和害蟲等有害生物種群密度的一種方法.它利用了生物物種間的相互關系,以一種或一類生物抑制另一種或另余羨一類生物.它的最大優點是不污染環境,成本低,是農葯等非生物防治病蟲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有利於維持生態平衡.
故答案為:以鳥治蟲;以菌治蟲;不污染環境.

⑧ 有什麼生物技術對人體健康有非常大的好處

現代生物學技術與健康有什麼聯系
生物技術發展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摘要:生物技術在醫療保健、環保及食品領域的應用,對改善人類的醫療與生存環境、提高疾病預防、診斷及治療技術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然而,在其為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益處的同時,我們應高度警惕它對人類健康及社會倫理道德、生態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並積極做出科學而有效的對策.
1. 生物技術發展現狀
生物技術(Biotechnology)是以生命科學為基礎.利用生物(或生物組織、細胞及其他組成部分)的特性和功能,設計、構建具有預期性能的新物質或新品系,以及與工程原理相結合進行社會生產或社會服務的綜合性技術領域.它是20世紀70年代初在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基礎上結合現代工程學的方法和原理而發展起來的一門綜合性科學技術[1].
以基因工程、蛋白質工程、細胞工程為基礎的現代生物技術是21世紀科技創新的前沿,代表了高新技術發展的方向.尤其是1990年啟動的,由美、英、德、日、法、中六國參與的人類基因組計劃(human genome project,HGP)的順利實施則把生命科學推向當代科學研究的頂峰.
生物技術的發展對化學、數學、物理、材料、信息工程等學科提出了許多新問題、新思路和新挑戰,促使這些學科不斷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對於改善人們的生活環境、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對於我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少的國家,發展生物技術產業更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2. 生物技術對人類健康的積極促進作用
生物技術自誕生之日起就一直為人類健康水平的提高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5個方面:
2.1 疾病預防、診斷及治療
醫葯生物技術是生物技術領域中最活躍、產業發展最迅速、效益最顯著的領域.投資比例及產品市場均占生物技術領域的首位.生物技術在醫葯領域的應用涉及到新葯開發、新診斷技術、預防措施及新的治療技術,如單克隆抗體、基因診斷、熒光檢測、基因晶元等.這些技術可以快速、靈敏、簡單地診斷疾病.常用的疾病診斷方法有酶聯免疫吸附檢測法和DNA診斷技術.
單克隆抗體可以用於疾病治療,也可用於疾病診斷.如用於腫瘤治療的生物導彈,是將治療腫瘤的葯物與抗腫瘤細胞的抗體連接在一起,利用抗體與抗原的親和性,使葯物集中於腫瘤部位以殺死腫瘤細胞,減少葯物對正常細胞的毒副作用[1].單克隆抗體更多地是用於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效果的評價.再有,基因晶元技術可用於包括遺傳性疾病、傳染性疾病及腫瘤等疾病的診斷、DNA序列分析、葯物篩選、基因表達水平的測定等領域.這些都為改善人類健康和提高生命質量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2].
2.2 生物制葯
生物制葯改變了傳統制葯的原料、工藝和生產方式,製造出有特殊療效的葯物,幫助醫學戰勝了許多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的頑症.抗生素是人類最熟悉、應用最廣泛的生物技術葯物.目前上市的基因工程蛋白質葯物主要用於治療癌症、艾滋病、細菌感染、代謝病、血液病、糖尿病等[3].利用基因工程生產的重組疫苗可以達到安全、高效的目的,如病毒性肝炎疫苗、霍亂、痢疾、血吸蟲疫苗等[4].
2.3 HGP對人類疾病基因研究的貢獻
人類疾病相關的基因是人類基因組中結構和功能完整性至關重要的信息,HGP在利用基因進行疾病診斷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過去人們要花很長時間來尋找到底是哪一種基因引發疾病,有了基因圖譜,這一過程將大大縮短.基因圖譜將有助於科學家找到治病的新葯[5].了解基因對蛋白質的作用.科學家可以設計基因葯物,利用基因釋放的命令來修復或製造蛋白,使蛋白按要求控制人體細胞或器官的正常運作,達到治病的目的.
2.4 轉基因動植物
通過基因工程來提高食物的營養水平,可為改善全球人類營養狀況做出貢獻.轉基因動物和轉基因農作物的出現為人類提供了新型、高質、健康的食品.其中,以轉基因植物發展尤為迅速.據統計,在美國,轉基因食品高達4000多種,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普通商品.
2.5 生物技術在環保方面的應用
現代生物技術不僅在農作物改良、醫葯研究、食品工程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而且也隨著日益突出的環境問題在環境監測、工業清潔生產、工業廢棄物和城市生活垃圾的處理,有毒有害物質的無害化處理等也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利用生物技術處理垃圾廢棄物,即通過降解破壞污染物的分子結構,而降解產物及副產物大都可被生物重新利用,這樣便有助於把人類活動產生的環境污染減輕到最小程度.此外,還可利用發酵工程技術處理污染物質.
3. 生物技術給人類帶來的困擾
3.1 生物技術的安全性問題
生物安全狹義來講,是指現代生物技術的研究、開發、應用以及轉基因生物的跨國越境轉移可能對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類健康產生潛在的不利影響.廣義是指與生物有關的各種因素對社會、經濟、人類健康及生態環境所產生的危害或潛在風險.
3.1.1基因污染:是一種非常特殊又危險的環境污染.大致有三種情形:污染傳統作物而改變其消費性質;污染自然界的基因庫;影響自然界的生態平衡.
3.1.2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目前尚無定論.其風險目前已引起廣泛關注.轉基因生物作為食品進入人體,很可能出現某些毒理作用和過敏反應;轉基因生物使用的抗生素標記基因可能使人體對很多抗生素產生抗性;轉入食品中的生長激素類基因可能對人體生長發育產生重大影響,有些影響需要經過長時間才能表現和監測出來[6,7];轉基因微生物可能與其他生物交換遺傳物質,產生新的有害生物或增強有害生物的危害性.以致引起疾病的流行[6].
3.1.3基因治療的不確定性:
1)目前的技術不能保證將基因引入生殖細胞對後代不造成傷害並且有效,而一旦造成傷害將遺傳下去且不可逆轉;
2)有治療價值的基因尚為數不多,多基因控制的遺傳病機理尚不明了;
3)為了使基因進入細胞內,基因常與腺病毒或逆轉錄病毒整合在一起,但病毒對機體的潛在風險沒有得到解決.
3.1.4異種移植的危險性:免疫排斥與跨物種感染是異種移植的兩大主要問題.
3.1.5生物武器的恐慌:生物戰劑是在軍事行動中用以殺傷人畜和破壞農作物的致病微生物、毒素和其他生物活性物質的統稱.目前,傳統的生物武器發展到了「基因武器」的新階段.
3.2 生物技術的倫理問題
生物醫學技術的進步使人們不但能更有效地診斷、治療和預防疾病,而且有可能操縱基因、精子或卵子、受精卵、胚胎、以至人腦和人的行為.這種放大了的力量可以被正確使用,也可能被濫用,對此如何進行有效控制?這種力量的影響可能涉及幾代人.若這一代人的利益與子孫後代的利益發生沖突時怎麼辦?1997年2月, 「克隆羊」的問世在全世界引起了強烈反響,那麼下一步會不會有「克隆人」?HGP的完成之後, 「基因歧視」使一些攜帶不正常基因的人在婚姻、就業、升學等受到不公正待遇[8].現代輔助生殖技術(Artificial Reproction Technology,ART)的產生及發展,使傳統婚姻家庭理念遭到前所未有的沖擊與破壞,一個孩子可能有五個父母[9],到底誰是孩子的合法父母?胚胎成為商品,那麼人是不是也是商品?生物技術在許多方面都給倫理學出了難題,而倫理的模糊、混亂和顛倒極易導致心理和感情上的扭曲.

⑨ 有害生物防治有哪些技術途徑

生興防治致力於農、林有害生物監測、鑒定與綜合防治。有害生物防治一般包含以下技術途徑:

1、 苗木檢疫

在機場、港口和車站等商品進出口門戶抓好苗木進出口檢疫,控制危險性病蟲害擴大蔓延。

2、 抗蟲育種

選育和推廣抗病蟲害能力強的優良樹種,用無病蟲害的壯苗造林,嚴禁亂砍濫伐,使林木的分布更佳多元化。

3、 生物防治

4、 化學防治

在害蟲危害面積較大時,根據病蟲害特徵選擇有效的化學農葯進行防治,但農葯容易造成環境污染,長期使用害蟲易產生抗葯性。

5、 物理防治

6、 高溫處理。利用高溫殺死害蟲或病原菌。如用高頻電波殺滅害蟲,用火燒落葉防治落葉松落葉病等。

7、 應用防治新設備

由於林業地區分布較為廣泛,如僅僅依靠傳統的人工管理,存在很大局限性,隨著3S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數字化技術可以更加直觀、快捷、實時、准確地監測和預報林業有害生物分布情況,也避免了傳統人工管理帶來的弊端。

在基礎設施及人力缺乏的情況下,可適當尋求專業有害生物防治公司合作,也不失為一種高效,又低成本的解決方案。

閱讀全文

與有哪些疾病需要生物技術預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ord中化學式的數字怎麼打出來 瀏覽:704
乙酸乙酯化學式怎麼算 瀏覽:1372
沈陽初中的數學是什麼版本的 瀏覽:1317
華為手機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瀏覽:1010
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鋁化學方程式怎麼配平 瀏覽:847
數學c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 瀏覽:1369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補 瀏覽:1260
360瀏覽器歷史在哪裡下載迅雷下載 瀏覽:671
數學奧數卡怎麼辦 瀏覽:1350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麼 瀏覽:989
win7如何刪除電腦文件瀏覽歷史 瀏覽:1022
大學物理實驗干什麼用的到 瀏覽:1448
二年級上冊數學框框怎麼填 瀏覽:165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麼樣 瀏覽:827
武大的分析化學怎麼樣 瀏覽:1213
ige電化學發光偏高怎麼辦 瀏覽:1301
學而思初中英語和語文怎麼樣 瀏覽:1606
下列哪個水飛薊素化學結構 瀏覽:1388
化學理學哪些專業好 瀏覽:1452
數學中的棱的意思是什麼 瀏覽: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