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生物電是怎樣產生的謝謝
19世紀,內科學用電位器測得神經細胞膜突然受到刺激產生0.1伏特電。至此,人們再不懷疑生物電的存在,而且確認任何生物體中,都有生物電。20世紀50年代後,人們才揭開了其中奧秘。原來,生物的每個細胞都有完整的細胞膜,細胞膜有兩層脂肪分子,細胞內帶電離子必須通過離子通道才能穿過細胞膜。在平時,細胞內鉀離子多,細胞外溶液中鈉離子多,細胞內外產生電勢差,這就是膜電位。一旦細胞膜通道打開,細胞外高濃度溶液流向細胞內,就產生動作電位。一個個肌肉細胞排列整齊,上面布滿神經,這就像把一個個小電池串聯起來那樣,雖然每個電池只有0.1伏特,如果有億萬個這樣小電池的話,那麼它的電壓就不小了。這就是有些生物的生物電有那麼高電壓的原因。
了解生物電的來龍去脈後,人們就用它來為人類造福。首先,生物電在醫學上已廣為應用,拯救成千上萬的人的生命。大家知到,醫學常用測心電圖的辦法判別心臟病,用腦電圖來診斷腦疾病。因為,正常人心臟和腦細胞顯示正常的生物電圖案,相反,異常或老化的心臟和腦細胞則出現反常的圖像。醫生可根據異常程度來判斷病情。生物電也用於斷肢再生,1958年美國紐約州貝克醫師發現生物有損傷電流,它就是生物電。貝克醫師將一隻蠑螈的腿切去,發現傷口顫抖,用電流計一測,竟有十億分之三安培電流,於是他模擬各種生物損傷電流來使生物受傷加快癒合。目前,這種損傷電流已應用人體再植上。
再次,生物電對揭開神經傳導的奧秘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神經傳導之快,選擇性之高,都令人咋舌。現在探明許多神經功能與生物電的傳遞反應有關。人們可以預言,生物電在21世紀——生物學世紀中,將發揮更大的作用在一次自動控制技術的會議上,當一個沒有手的15歲男孩,用假手在黑板上用粉筆寫起「向會議的參加者致敬」的時候,大廳里頓時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人們贊嘆不絕,不斷地向這種新穎控制技術的創造者表示熱烈的祝賀。
早在18世紀末葉,人們對生物機體內的生物電流,就已經有所認識。因為生物體內不同的生命活動,能產生不同形式的生物電,如人體心臟的跳動、肌肉的收縮、大腦的思維等等,所以人們就可以藉助生物電來診斷各種疾病。生物電的應用十分廣泛,生物電手的應用就是其中之一。我們知道,人雙手的一切動作,都是大腦發出的一種指令(即電訊號)經過成千上萬條神經纖維,傳遞給手中相應部位的肌肉引起的一種反應。如果我們把大腦指令傳到肌肉中的生物電引出來,並把這個微弱的信號加以放大,那麼,這種電訊事情就可以直接去操縱由機械、電氣等部件組成的假手。國外一種假手,從肩膀到肘關節,使用了五隻油壓馬達,手掌及手指的動作利用兩只電動馬達。手臂在發出動作之前,利用上半身的各肌肉電流來作為假手活動的指令。即在背脊及胸口安放相應的電極,用微型信號機來處理那裡發生的電流信息,七隻馬達就能根據想要做的動作進行運轉。這種假手的動作與真手臂大致相同,並且由於主要部分採用了硬鋁及塑料,故其重量還不到2.63公斤。據報道,這種假手已能夠做諸如轉動肩膀及手臂、手掌、彎曲關節等等27種動作了。它能為由於交通及工傷事故而被齊肩截斷手臂的殘廢者解決生活和工作上的許多不便。國內在研究生物電控制假手方面,上海假肢廠的工人和上海生理研究所的科技人員,經過共同的努力,已經製造了一種重約1.5公斤,握力達一公斤,可以提10公斤的人造假手。其工作能源是由於11節鎳鎘電池提供的。人造假手的出現不僅為四肢殘廢的人製造了運用自如的四肢,而且由於生物電經過放大之後,可以用導線或無線電波傳送到非常遙遠的地方。顯然,這對於擴大人類的生產實踐,將會產生具有影響力的改變。到那時,人們可以叫假手到萬米深的海底去取寶,或到高爐里、礦井裡去操作,甚至可以叫它到月亮上去開墾處女地。
生物電的研究,對於農業生產也具有很大的意義。我們常常見到的向日葵,它們的花朵能隨著太陽的東升西落而運動;含羞草的葉子,經不起輕擾,一碰就會低眉垂著頭害起羞來。這些植物界中的自然現象,都是因為生物電在起作用的緣故。植物中的生物電,究竟是怎樣產生的呢?有人曾做過如下的實驗:在空氣中,將一個電基放在一株植物的葉子上,另一電基放在植物的基部;結果發現兩個電極之間能產生30毫伏左右的電位差。當將同樣的一株植物放在密封的真空中時,由於植物在真空中被迫停止生命活動,所以植物基部和葉片之間的電壓也就消失了。空虛實驗有力地證明,生物的生命活動,是產生生物電的根源。
❷ 生理學中生物電是如何產生的
生物電現象:細胞在靜息或活動狀態下所伴隨的各種電現象(離子電流、溶液導電、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等)總稱為生物電現象。
(一)靜息電位
1.概念
靜息電位是指細胞未受刺激時,存在於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表現:細胞同側表面上各點間電位相等,細胞內外兩側存在電位差。所有動物細胞(及絕大多數植物細胞)的電位為外正內負。不同細胞靜息電位值不同。但每種細胞靜息電位值一般是穩定的。
2.形成機制
「膜學說」認為是由於膜內外兩側離子分布的不均勻以及細胞膜的選擇通透性。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鉀離子有相對中等的通透性,對鈉離子的通透性只及前者約1/100等。
K+在濃度差作用下向細胞外擴散,並滯留在細胞外表面形成向內的電場,當達到電-化學平衡時,K+凈流量為零。因此,可以說靜息電位相當於K+外流形成的跨膜平衡電位。
(二)動作電位
1.概念
細胞膜受到刺激後,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膜兩側電位所發生的快速、可逆的倒轉和復原。
特點:①波幅大小與刺激強度無關,②可沿細胞表面進行不衰減傳導,③不能融合。
2.形成機制
先弄懂幾個相關概念:
極化: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外為正電位、膜內為負電位的狀態,稱為極化。
去極化:生物膜受到刺激或損傷後,膜內外的電位差逐漸減小,極化狀態逐步消徐,此種過程稱為去極化。
超極化:原有極化程度增強,靜息電位的絕對值增大,興奮性降低的狀態。
復極化:由去極化狀態恢復到靜息時膜外為正、膜內為負的極化狀態的過程,稱為復極化。
鋒電位:構成動作電位主要部分的一次短暫而尖銳的脈沖樣變化,是細胞興奮的標志。
後電位:繼鋒電位後所出現的電位波動。可分為負後電位(去極化後電位)和正後電位(超極化後電位)。它代表細胞興奮後興奮性的恢復過程。
動作電位產生的機制與靜息電位相似,都與細胞膜的通透性及離子轉運有關。
(l)去極化過程
當細胞受刺激而興奮時,膜對Na+通透性增大,對K+通透性減小,於是細胞外的Na+便會順其波度梯度和電梯度向胞內擴散,導致膜內負電位減小,直至膜內電位比膜外高,形成內正外負的反極化狀態。當促使Na+內流的濃度梯度和阻止Na+內流的電梯度,這兩種拮抗力量相等時,Na+的凈內流停止。因此,可以說動作電位的去極化過程相當於Na+內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2)復極化過程
當細胞膜除極到峰值時,細胞膜的Na+通道迅速關閉,而對K+的通透性增大,於是細胞內的K+便順其濃度梯度向細胞外擴散,導致膜內負電位增大,直至恢復到靜息時的數值。
可興奮細胞每發生一次動作電位,總會有一部分Na+在去極化中擴散到細胞內,並有一部分K+在復極過程中擴散到細胞外。這樣就激活了Na+-K+依賴式ATP酶即Na+-K+泵,於是鈉泵加速運轉,將胞內多餘的Na+泵出胞外,同時把胞外增多的K+泵進胞內,以恢復靜息狀態的離子分布,保持細胞的正常興奮性。如果說靜息電位是興奮性的基礎,那麼,動作電位則是可興奮細胞興奮的標志。
3.動作電位時相與興奮性時期
(1)動作電位時相
①鋒電位
上升支:去極化,反極化
下降支:復極化始段、中段
②後電位
負後電位:復極化末段
正後電位:超極化
(2)興奮性時期
①絕對不應期
②相對不應期
③超常期
④低常期
❸ 生物電是怎樣形成的
生物電現象是
指生物機體在進行生理活動時所顯示出的電現象,這種現象是普遍存在的.細胞膜內外都存在著電位差,當某些細胞(如神經細胞、肌肉細胞)興奮時,可以產生動作電位,並沿細胞膜傳播出去。而另一些細胞(如腺細胞、巨噬細胞、纖毛細胞)的電位變化對於細胞完成種種功能也起著重要作用。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展,生物電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在理論上,單細胞電活動的特點,神經傳導功能,生物電產生原理,特別是膜離子流理論的建立都取得了一系列的突破。在醫學應用上,利用器官生物電的綜合測定來判斷器官的功能,給某些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提供了科學依據。我們的臨床工作中經常遇到興奮性、興奮與興奮傳導這些概念,堵隔壁生物電有關。了解了生物電的現代基本理論,對於正確理解這些概念以及心電、腦電、肌電等的基本原理都有重要意義。細胞生物電現象有以下幾種1、靜息電位組織細胞安靜狀態下存在於膜兩側的電位差,稱為靜息電位,或稱為膜電位。細胞在安靜狀態時,正電荷位於膜外一側(膜外電位為正),負電荷位於膜內一側(膜內電位為負,)這種狀態稱為極化。如果膜內外電位差增大,即靜息電位的數值向膜內負值加大的方向變化時,稱為超極化。相反地,如果膜內外電位差減小,即膜內電位向負值減小的方向變化,則稱為去極化或極化。一般神經纖維的靜息電位如以膜外電位為零,膜內電位為-70~-90m2、動作電位當細胞受刺激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可發生電位變化,這種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的波形可因記錄方法不同而有所差異以微電極置於細胞內,記錄到快速、可逆的變化,表現為鋒電位;鋒電位代睛細胞興奮過程,是興奮產生和傳導的標志。鋒電位在示波器上顯示為灰銳的波形,它可分為上升支和一個下降支。上升支先是膜內的負電位迅速降低到零的過程,稱為膜的去極化(除極),接著膜內電位繼續上升超過膜外電位,出現膜外電位變負而膜內電位變正的狀態,稱為反極化。下降支是膜內電位恢復到原來的靜息電位水平的過程,稱為復極化。鋒電位之後到完全恢復到靜息電位水平之前,還有微小的連續緩慢的電變化,稱為後電位。心肌細胞的生物電現象和神經纖維、骨骼肌等細胞一樣,包括安靜時的靜息電位和興奮時的動作電位,但有其特點。心肌細胞安靜時,膜內電位約為-90mv。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形成的原理基本上和神經纖維相同。主要是由於安靜時細胞內高農度的K+向膜外擴散而造成的。當心肌細胞接受刺激由靜息狀態轉入興奮時,即產生動作電位。其波形與神經纖維有較大的不同,主要特徵是復極過程復雜,持續時間長。心肌細胞的某一點受刺激除極後,立即向四周擴散,直至整個心肌完全除極為止。已除極處的細胞膜外正電荷消失,未除極處的細胞膜仍帶正電而形成電位差。除極與未除極部位之間的電位差,引起局部電流,由正極流向負極。復極時,最先除極的地方首先開始復極,膜外又帶正電,再次形成復極處與未復極處細胞膜的電位差,又產生電流。如此依次復極,直至整個心肌細胞的同時除極也可以看成許多電偶同時在移動,不論它們的強度和方向是否相同,這個代表各部心肌除極總效果的電偶稱為等效電偶。心臟的結構是一個立體,它除極時電偶的方向時刻在變化,表現在心電圖上,是影響各波向上或向下的主要原因。由於各部心肌的大小、厚薄不同,心臟除極又循一定順序,所以心臟除極中,等效電偶的強度時刻都在變化。它主要影響心電圖上各波的幅度。人體是一個容積導體,心臟居人體之中,心臟產生的等效電偶,在人體各部均有它的電位分布。在心動周期中,心臟等效電偶的電力強度和方向在不斷地變化著。身體各種的電位也會隨之而不斷變動,從身體任意兩點,通過儀器(心電圖機)就可以把它描記成曲線,這就是心電圖.
隨著分子生物學和膜的超微結構研究的進展,人們更試圖從膜結構中某些特殊蛋白和其他物質的分子構型的改變,來理解膜的通透性能的改變和生物電的產生,這將把生物電現象的研究推進到一個新階段。
❹ 生物電如何產生的
生物電,為生物體內廣泛、繁雜的電現象,是正常生理活動的反映。企圖用一種學說,去解釋各種生物體中所出現的各種不同的電現象是不可能的。
生物有機體是一個導電性的容積導體。當一些細胞或組織上發生電變化時,將在這容積導體內產生電場。因此在電場的不同部位中可引導出電場的電位變化,而且其大小與波形各不相同。
例如,有些植物受刺激後,會產生運動反應。這時,往往出現可傳導的電位變化。比如,含羞草受刺激時,葉片發生的閉合運動反應,就能傳布相當的距離。在這一過程中,由刺激點發生的負電位變化,可以每秒2~10毫米的速度向外擴布。電位變化在1~2秒內達到最大值,其幅值可達50~100毫伏。但恢復時間長,需幾十分鍾才能回到原來的極性狀態,這一段負電位變化時期就是它的不應期。
❺ 生物電是如何產生的
不是
我們知道絕大多數的動物都具有完整的神經系統,以人體為例,神經遍布人體的每一個部位,這是人體感知外部世界並作出反應的基礎。在生物課上我們知道神經系統是這樣工作的:人體某一部位的神經受到刺激,產生興奮,興奮沿著傳入神經傳到大腦,大腦根據興奮傳來的信息作出判斷,發出指示,傳出神經將大腦的指示轉變為新的興奮傳給相關的感覺器官,感覺器官根據興奮帶來的指示完成相應的動作。其實,這一過程中傳遞信息的「興奮」就是生物電。也就是說,感官和大腦之間的「刺激--反應」是通過生物電的傳導來實現的。
刺激-反應過程中的生物電是怎樣產生的呢?要理解這個問題,你可以先回憶一下高一化學中的原電池,原電池是將化學反應中的化學能轉變成電能的裝置。在這一過程中有能自由移動的陰、陽離子,即有電解質溶液是構成原電池的條件之一。在人體中,生物電的形成和傳播也是靠陰陽離子的定向移動形成電勢差而實現的。從化學的角度來說,人體可以看成是由各種各樣的有機物、無機物、各種陰陽離子和水共同構成的復雜的混合物。因此,人體都可以導電,這也是為什麼人有可能觸電身亡的原因。
人體的神經是由一個個的神經元細胞構成的,每個神經元細胞都有細胞膜,這些細胞膜一起構成神經膜,神經膜裡面有可以導電的軸漿,外面則是組織液和其他組織構成的導體。當興奮經過神經上某一部位時,神經膜內外的陰陽離子會發生移動,由於陽離子的移動速度比陰離子快,導致神經膜的內部和外部陰陽離子的分布不均勻,從而在神經膜內外產生電勢差,形成方向相反的局部電流。這種局部電流可以刺激鄰近部分而使興奮沿著一定的方向傳導。
人體的任何一個細微的活動都與生物電有關。心臟的跳動、大腦的活動、肌肉的收縮、眼看、耳聽、鼻嗅的活動都伴隨著生物電的變化。正常人心臟、大腦、肌肉、視網膜、腸胃等器官中生物電的變化都是很有規律的。因此,將患者的心電圖、腦電圖、肌電圖、視網膜電圖、腸胃電圖與正常人的作比較,可以發現疾病所在。例如通過腦電圖可以檢查患者大腦中腦瘤或腦出血的位置;檢查肌電圖可以判斷肌肉受損傷的情況和部位
另外,利用生物電製成的肌電手和肌電腿可以為肢殘患者提供方便。1958年,在法國召開的一次國際自動控制會議上,有一個沒手的小男孩,利用他自身產生的生物電控制的假手,拿起粉筆在黑板上寫了「向會議的參加者致敬」一排文字,使整個會場為之沸騰。
❻ 生物電是如何產生的
細胞是由細胞膜將外界隔開,保持細胞內環境的穩定。細胞膜是選擇性半透膜,細胞內外的物質交換要得到這層膜的允許。
實驗發現,人體中的細胞內液和細胞外液含有多種離子,包括陰離子和陽離子,其中鈉和鉀是比較重要的陽離子。細胞內的鉀離子濃度較細胞外高,細胞外的鈉離子則高於細胞內。在細胞膜上存在一種蛋白,稱為鈉鉀通道或鈉鉀泵,細胞內外鈉鉀交換是通過鈉鉀泵來完成的。通常狀態下鈉鉀泵關閉,細胞外鈉離子濃度雖然很高,但無法穿過細胞膜進入細胞內。而鉀離子則稍有不同,允許一小部分鉀離子穿過鈉鉀泵從細胞內流到細胞外。因為鉀離子帶有正電荷,所以流失後,細胞內呈現負電狀態。這時如果將細胞內插入一個微電極,得到一個負電勢(生理學上將電壓稱為電勢)數值,稱為靜息電位。
當細胞受到刺激時,細胞膜上的鈉鉀泵迅速開放,根據物質都有從高濃度向低濃度運動的擴散原理,細胞外鈉離子大量涌進細胞內,而細胞內的鉀離子雖然有一部分事先運動到細胞外,但細胞內的濃度還是高於細胞外,於是鉀離子也由細胞內流到細胞外。值得注意的是,鈉離子進入細胞內的速度要大於鉀離子出胞的速度,一般來說,三個鈉離子進入換出兩個鉀離子流出。
總的結果就是大量的陽離子由細胞外進入細胞內,是原本是負電勢的細胞轉換成正電位,通過微電極的檢測發現,這時的細胞形成一個峰電位,稱為動作電位。細胞在形成動作電位後,產生一個運動,如肌細胞的收縮或腺體細胞的分泌等。而後細胞內外的鈉鉀離子再從新分布,細胞內的鈉離子被移除到細胞外,細胞外的鉀離子被移進細胞內,細胞重新恢復靜息電位的狀態,等待下一個刺激引起的動作電位。
❼ 簡述細胞生物電產生的原理
生物電現象是指生物細胞在生命活動過程中所伴隨的電現象。它與細胞興奮的產生和傳導有著密切關系。細胞的生物電現象主要出現在細胞膜兩側,故把這種電位稱為跨膜電位,主要表現為細胞在安靜時所具有的靜息電位和細胞在受到刺激時產生的動作電位。心電圖、腦電圖等均是由生物電引導出來的。
1.靜息電位及其產生原理
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安靜時,存在於膜內外的電位差。生物電產生的原理可用"離子學說"解釋。該學說認為:膜電位的產生是由於膜內外各種離子的分布不均衡,以及膜在不同情況下,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不同所造成的。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K+有較高的通透性,而膜內K+又高於膜外,K+順濃度差向膜外擴散;細胞膜對蛋白質負離子(A-)無通透性,膜內大分子A-被阻止在膜的內側,從而形成膜內為負、膜外為正的電位差。這種電位差產生後,可阻止K+的進一步向外擴散,使膜內外電位差達到一個穩定的數值,即靜息電位。因此,靜息電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2.動作電位及其產生原理
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生一次擴布性的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是一個連續的膜電位變化過程,波形分為上升相和下降相。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膜上Na+通道迅速開放,由於膜外Na+濃度高於膜內,電位比膜內正,所以,Na+順濃度差和電位差內流,使膜內的負電位迅速消失,並進而轉為正電位。這種膜內為正、膜外為負的電位梯度,阻止Na+繼續內流。當促使Na+內流的濃度梯度與阻止Na+內流的電位梯度相等時,Na+內流停止。因此,動作電位的上升相的頂點是Na+內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在動作電位上升相達到最高值時,膜上Na+通道迅速關閉,膜對Na+的通透性迅速下降,Na+內流停止。此時,膜對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使膜內電位迅速下降,直到恢復靜息時的電位水平,形成動作電位的下降相。
可興奮細胞每發生一次動作電位,膜內外的Na+、K+比例都會發生變化,於是鈉-鉀泵加速轉運,將進入膜內的Na+泵出,同時將逸出膜外的K+泵入,從而恢復靜息時膜內外的離子分布,維持細胞的興奮性。
❽ 生物電產生的前提條件是什麼
每個細胞的電位差 電在生物體內普遍存在。不要以為海里的電魚和北美的電竹才生物電,生物學家認為,組成生物體的每個細胞都是一合微型發電機。細胞膜內外帶有相反的電荷,膜外帶正電荷,膜內帶負電荷,膜內外的鉀、鈉離子的不均勻分布是產生細胞生物電的基礎。但是,大多數生物電的電壓很低、電流很弱,要用精密儀器才能測量到
檸檬汁發電原理就是這樣
❾ 生物電怎麼產生和物理電的區別,剛剛看完滅世、討論非常激烈。
生物電在生物生理化學范疇,化學反應中有電荷的轉移,通過生物化學反應,積累電荷,產生電勢差,然後造個迴路就產生生物電了。
物理電在物理學范疇,主要是通過做功,產生能量,移動電荷轉變成電勢能(電勢差),然後有個迴路就產生迴路就有電了(物理電)
不知道你的文化多高,高中水平我想可以通俗的解釋下了。
說白了生物電和物理電都是電荷轉移形成,只是形式上直觀上分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