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學中都有哪些綱
生物學包括七個主要級別:種、屬、科、目、綱、門、界。種(物種)是基本單元,近緣的種歸合為屬,近緣的屬歸合為科,科隸於目,目隸於綱,綱隸於門,門隸於界。
生物現在被分為五個主要界別:動物界:有三十個大小不一的類別,主要的有8個,腔腸動物,扁形動物,腺形動物,軟體動物,節肢動物,環節動物,棘皮動物,脊索動物。植物界:主要分四類,苔蘚植物,裸子植物,蕨類植物,被子植物。真菌界:擔子菌,藻狀菌,子囊菌,半知菌原生生物:各種藻類以及變形蟲、纖毛蟲原核生物:包括所有缺乏細胞核膜的生物,主要是細菌。
在動物界之下,共38個門如下:
1 原生動物門 全都是單細胞動物,是最原始的動物,其中我們熟悉的有眼蟲、草履蟲
2 中生動物門
3 多孔動物門 又稱海綿動物門。
4 扁盤動物門 此門被絲盤蟲一種動物獨占
5 古杯動物門 此類動物已滅絕了
6 腔腸動物門 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說了
7 櫛水母動物門 也有人把這個門歸入腔腸動物門
8 扁形動物門
9 螠蟲動物門
10 舌形動物門
11 奇怪動物門
12 紐形動物門
13 顎胃動物門
14 線蟲動物門
15 腹毛動物門
16 輪蟲動物門
17 線形動物門
18 鰓曳動物門
19 動吻動物門
20 棘頭蟲動物門
21 鎧甲動物門 1983年才發現的一個新門,目前沒有準確分類
22 內肛動物門 苔蘚狀的小動物
23 環節動物門 蚯蚓、螞蟥、沙蠶……都是身體呈環節狀,
24 星蟲動物門
25 軟體動物門
26 軟舌螺動物門 已滅絕
27 緩步動物門
28 有爪動物門
29 節肢動物門
30 腕足動物門
31 外肛動物門
32 帚蟲動物門
33 古蟲動物門
34 棘皮動物門
35 須腕動物門
36 毛顎動物門
37 半索動物門
常用的有十門
(1)原主動物門Protozoa
都是單細胞動物,少數聚合形成群體,自由生活於水中或濕土內,一部分並營寄生生活,具無性或有性生殖。本門無葯用動物種類,但在進化上為原始類群,與人類生活關系也十分密切,某些寄生種類對人類的健康和經濟動物的養殖,可造成極大的危害。
因運動方式的不同可分為4綱:
1).鞭毛蟲綱Mastigophora
用鞭毛運動,有鞭毛l~數條。如眼蟲Euglena viridis。
2).肉足蟲綱Sarcodina
用偽足運動,即體表無固定表膜,原生質可向各方突出,作為運動和捕食的細胞器官。如變形蟲Amoeba Pr0teus。
3).孢子蟲綱Sporozoa
全部寄生,生活史中產生孢子。如瘧原蟲Plasm0dium。
4).纖毛蟲綱Ciliata
用纖毛運動,即體表有眾多纖毛。如草履蟲Paramecium caudatum。
(2)海綿動物門Spongia
又稱多孔動物門(Porifera),是生活在水中的最原始的多細胞動物,細胞雖有分化,但不構成組織。細胞可排列為2層,但不分化為內外2個胚層,體內有管道系統,由水中獲得食物,還有骨針以支持和保護身體。如脆針海綿Sp0ngiLLa Fragilis,可供葯用。
(3)腔腸動物門Coelenterata
體形輻射對稱,體壁由內外二層細胞組成,外層為外胚層,內層為內胚層,具有原口,某些種類並可結合成群體,而在個體之間有形態與功能上的分工,大多為海水生,淡水生者極少。如海蜇Rhopiloma esculenta,可供葯用。
(4)扁形動物門Platyhelminthes
兩側對稱,身體分化為外、中、內三個胚層,即開始出現了中胚層,身體柔軟無體腔,大都雌雄同體,排泄系統有焰細胞,自由生活於水中、陸地,某些種為寄生。本門目前無葯用動物種類。如渦蟲Planaria。
(5)線形動物門Nemathelminthes
身體一般呈長線狀或圓筒狀,三胚層有原體腔,不分節,體表被一層半透明的彈性角質膜,消化管末端具有肛門,大都為雌雄異體,自由生活於海水、淡水及土壤中,並有很多是寄生的。如蛔蟲Ascaris lumnbricoides,據本草記載可供葯用。
(6)環節動物門Annelida
身體圓筒形,分成若干同形的環節,內部各系統分化趨於完善,有真體腔,體表具剛毛或疣足,雌雄異體或同體,直接發育或有變態,產生擔輪幼蟲,大部分自由生活於海水、淡水及土壤中,少數並可奇生。如蚯蚓Pheretima aspergillum,可供葯用。
(7)軟體動物門Mollusca
身體具有外套膜,體表有介殼,足富於肌肉稱肉足,常位於身體的腹面,本門動物生活於海水、淡水和陸地,已知約有10萬種,為動物界中第二大門。如田螺Cipangopaludinachinsis (Gray),可供葯用。
(8)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身體兩側對稱,具有異型體節(如頭、胸、腹)和分節的附肢,體表有幾丁質、石灰質構成的外骨骼,體腔不發達,肌肉分離為肌束,循環系為開管型,已知約有92萬3千種,為動物界中第一大門。如蜈蚣Scolopendra subspinipes mutilans,可供葯用。
(9)棘皮動物門Echinodermata
身體有由中胚層形成的內骨骼,體表有棘,具後口,真體腔發達,具有特殊的水管系或步管系統。如海膽Anth0cidaris crassispina (A. Agassiz),可供葯用。以上各門動物其身體背部均不具脊索(或脊椎),無中樞神經系,或有呈鏈狀,位於消化道腹面,循環系統的主要部位在消化道背面,大多無骨骼,或僅有外骨骼,又合稱為無脊椎動物,為低等類型,以別於下述的脊椎動物。
(10)脊索動物門Chordata
具有脊索(或被分節的脊椎所代替)、背神經管和腮裂(或為腮囊),有後口的動物。己知約有4萬1千2百餘種,為動物界中第三大門。本門動物又可分為尾索動物亞門(Urochordata)、頭索動物亞門(cephalochordata)、脊椎動物亞門(Vertebrata)等3個亞門。其中脊椎動物亞門,種類多,經濟價值大,在進化中是最高等的類型,現今很多物學家已將其獨立成為一門。如海馬Hipp0campus japonicus Kaup,可供葯用。
2. 線形動物的主要特徵是什麼
線形動物主要特徵是身體細長,呈長柱型,體表有角質層,有口和肛門。
線形動物門(Nematomorpha)為動物界的一門,體形與線蟲動物門相似,沒有背線,腹線和側線,前端鈍圓,體細長呈線形,有的體長達36厘米,甚至更長,但體寬不超過1毫米。
各種線蟲的體表無纖毛而常具各種乳突,有感覺的功能,其存在和形狀是分類的重要依據。線蟲的生活環境和生活史是復雜、多樣的,概括來說,可以分為自由生活的、腐生的和寄生的三大類。至於營腐生生活的,則是一群生活在差老敏動、植物屍體內,或以死亡後的動、植物軀體為食的類群。
線形動物體呈線形,粗細一致,0.5-1毫米。體被角虛枝質膜;消化管退化,常無口,以體壁吸收寄主營養;原體腔內充滿間質;雌雄異體,雄體較小。大部分為小形的蠕形動物,體通常呈長圓柱形,兩端尖細,不分節,具原含鏈體腔,消化道不彎曲,前端為口,後端為肛門,雌雄異體。
代表動物
線形動物代表為寄生蟲,如蟯蟲、蛔蟲、絲蟲等,或在海洋或淡水中營漂浮或底棲生活。比如常見的蜈蚣,還有蚯蚓等等,這種線形動物,也沒有腳,是依靠身體的捲曲來進行前進爬行。很多線形動物都是在土壤裡面生活。
3. 自由生活的線型動物除了秀麗隱干線蟲,還有哪些
除了秀麗隱干線蟲,還有海洋線蟲是自由生活的。
尤金•李(Eugene Lee)本科畢業於位於英國倫敦的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隨後進入了麻省理工學院大腦與認知科學系攻讀博士。
他本想破解大腦的奧秘,卻因此成為了一名或許在世界范圍內都獨一無二的「線蟲訓練師」。真正嚴肅的科學技術難題也許只有一個,那就是永生。
回憶的過程有點像召喚那些已不再的地方或者人的魂魄。兒時你潛水去摸游泳池底時感受到仔升的耳朵里的壓力。
或者和家人一起走過果園時,從樹枝上摘下的蘋果——這樣的場景不知不覺地在我們的腦海中浮現,大腦通過一種氣味或聲音就把它們永久保存了下來。
盡管記憶看上去是空靈的,但科學家們相信,它們可能通過神經元之間的連接——也就是突觸來儲存。從理論上講,如果拿到了一個人大腦內記錄每個神經元和突觸位置的「地圖」,那麼你就可以獲得 TA 一生中的所有記憶。
擁有這樣一張連接組地圖,將改變我們對人腦和意識的理解。通過對比健康和不健康大腦的神經連接,研究人員可以設計出治療精神疾病的新方法。
還有一些神經科學發燒友們希望將這個概念運用到極致,他們想像著這樣一個未來:如果將記憶上傳到機器人身上,人類就可以獲得某種形式的永生。然而,神經連接組雖擁有廣闊的前景,但同樣要面臨艱難的挑戰。
人腦大約擁有 860 億個神經元和 100 萬億個突觸,其復雜性幾乎是無限的。盡管科學家已經開始繪制一些特定的密集神經核團的圖譜,但他們可能需要數千年才能完整地掃描整個大腦。
正如普林斯頓大學著名神經學家承現峻(Sebastian Seung)所言:「繪制出完整的人類腦連接組圖是有史以來最大的技術挑戰之一。這需要幾代人的努力才能成功。」
為了搞清楚這個問題,尤金•李(Eugene Lee)正在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校園里一間沒有窗戶的房間里辛苦勞作——這里一半是實驗室,一半是圖書館。
李是 MIT 大腦與認知科學系的博士研究生,他花了四年時間研究線蟲的神經連接組。這個項目雖然沒有繪制人腦神經連接組的藍圖那樣宏偉,卻可以回答一個基本問題:動物是如何學習的?
李花了大量時間研究這些只有用顯微鏡才能看清的小蟲子,並且試圖通過重現一個世紀前伊萬·巴甫洛夫(Ivan Pavlov)的代表性研究來分析它們的學習和認知過程。
在巴甫洛夫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教狗把鈴聲和食物聯系起來。這種行為被稱為經典條件反射,是一種簡單而強大的學習模式。
李將同樣的模型用在了線蟲身上。線蟲的神經連接組在 30 年前首次被繪製成圖譜,他從中了解到線蟲身體里的神經元通過復雜的連接組成了網路,在學習過程中協同工作。
但是只有教會它們對刺激做出反應,他才能知道信息到底是如何在神經系統內流動的。
如果他答戚歷的研究取得成功,其他科學家可能會從中受到啟發,用李的方法來研究更復雜的動物。這還可能讓研究人員確信花費巨大的時間和精力去繪制小鼠連接組甚至人類連接組圖譜是值得的。
但是李發現,在這之前他還有很多座「山」要爬。畢竟,目前還沒有任何訓練線蟲的操作指南。
「你清搜必須潛入線蟲的意識,」李這么說道,「它為什麼要學習?對蟲子來說什麼最重要?」
用肉眼觀察,秀麗隱桿線蟲並不引人注目。在皮氏培養皿中,這些線蟲像一根根絨毛散布在米色膠狀物質的光滑表面上,它們一生中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尋找可以吃的細菌。但是,在顯微鏡下,它們能夠成為一種超自然的生物。
線蟲的身體是透明的,當它像波浪一樣運動時,它會閃現出不同的紋理色澤。光滑的卵在體內排成一排,腸子又黑又細。它長長的軀幹上有灰色斑點,像月球表面一樣黯淡無光。
李被秀麗隱桿線蟲所吸引,因為它既簡單又復雜。與人類相比,線蟲只有 302 個神經元和 7000 個突觸。
雖然它無法模仿人類的認知,但實際上它們擁有驚人的學習能力和形成記憶的能力。這使它們成為利用神經連接組來解釋動物行為的完美模型。
「研究線蟲和其他簡單並高度馴化的動物,如果蠅,在幫助我們理解神經系統是如何工作的問題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MIT 生物學教授羅伯特·霍維茨(Robert Horvitz)說。
霍維茨是李的博士導師,在 2002 年和另外兩個科學家一起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
對李來說,這些實驗是對耐力的磨煉。訓練一隻線蟲需要 45 分鍾,而一次完整的實驗需要一個接一個地處理多隻線蟲,則會長達 8 小時。
接下來,李將每隻線蟲暴露在它討厭的紫色激光和一種水果味的酒精中——這種酒精通常不會引起線蟲的任何反應。
在 10 到 20 次訓練後,線蟲學會了將這兩種條件聯系起來——它們只要一聞到這種酒精的水果味,就會開始作嘔把已經吃進去的細菌吐出來,然後蠕動後退。
在每次訓練中,感覺信息以電流和化學遞質的形式通過神經迴路。對於線蟲來說,神經信號迴路從感受到光或氣味的神經元開始,然後穿過其他神經細胞連接。
最後進入負責嘔吐或向後移動的肌肉細胞。李希望通過檢測線蟲的神經連接組,識別出一種與嗅覺神經元和光敏神經元都有連接的神經細胞。
「也許,」他說,「這種神經細胞是從兩種感官中收集信息並進行學習的第一環節。」為了驗證這個假設,李用激光來切斷那些他認為有可能與這一過程有關的神經連接。
如果被切斷的連接構成了線蟲的學習迴路,那麼它就無法將氣味與激光帶來的不良刺激聯系起來。
接下來需要系統地重復這個過程——摧毀鄰近的神經元和連接並觀察線蟲的行為變化——從而追蹤到負責將激光和氣味聯系起來的整個神經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