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微生物生長繁殖最適宜的溫度是多少
微生物最適宜的溫度范圍一般為16-30℃,最高溫度在37-43℃,當溫度低於10℃時,微生物將不再生長。
2. 五年級科學人的正常體溫是多少最適合宜微生物的生存
人體:36.5---37.3℃,這個一般說的是腋窩溫度。
微生物:不一,人體正常菌群和病原菌最適宜的溫度是35-37℃,培養這些微生物的溫箱,一般也設定在35-37℃之間
3. 微生物能在多高的溫度下生存
一般來說,到60℃以上,微生物就漸漸沒了生氣,到100℃的沸點,大部分微生物就沒有生還的希望了。但是,這一常識最近卻受到了挑戰。80年代初,科學家在90℃的高溫熱水中找到了存活的細菌。那時,人們以為90℃可能就是生命的耐熱極限。但十幾年前,德國生物學家在義大利的海底火山口周圍發現了生存在110℃熱水中的」超級嗜熱性細菌」。1990年,兩名美國科學家在2600米深的海底發現了能噴射出攝氏幾網路高溫水的湧泉。令人驚奇的是,在如此高溫高壓的水樣里兩位科學家竟然發現了一些活的微生物——一種以前無人知曉的細菌!要知道,金屬錫在232℃時就會熔化,而這種細菌在232℃居然還能自由自在地生活。
4. 食品中大部分細菌繁殖的適宜溫度是多少
37℃ 。
細菌生長繁殖的主要條件是營養物質、濕度、氧氣、溫度。細菌生長的溫度極限為-7℃~90℃。各類細菌對溫度的要求不同:嗜冷菌,最適合生長溫度為10℃~20℃;嗜溫菌,最適合生長溫度為20℃~40℃;嗜熱菌,56℃~60℃生長最好。
病原菌基本都是嗜溫菌,最適宜溫度為人體的體溫,即37℃,所以實驗室一般採用37℃培養細菌。「也就是說,37℃左右是食品的最危險溫度,這個溫度范圍病原菌繁殖得最快。不要小看一小盤活捉萵筍,裡面的病原菌可能成千上萬。」
(4)多少度適合微生物擴展閱讀:
西南醫院消化科彭貴勇教授說:多數細菌繁殖速度極快,分裂一次需時僅20~30分鍾。以大腸桿菌為例,20分鍾分裂一次,在理想狀況下,1個大腸桿菌20分鍾後變成2個,40分鍾後變成4個,1小時後是8個……依次類推,4小時後的數量為4096個,8小時後的數量為驚人的16777216個。
實際上,經過一定時間後,死亡細菌逐增、活菌率逐減。即便如此,細菌的繁殖量仍然會很大。「這段時間基本都是37℃的高溫,是細菌繁殖的最佳溫度。隔夜存在冰箱里的炒菜,只要再充分加熱透是可以吃的,但隔夜涼拌菜或放了幾個小時的涼拌菜,應該毫不留情地全部扔掉。
5. 微生物適宜在什麼溫度范圍內生長繁殖
在廢水生物處理中,微生物最適宜的溫度范圍一般為16-30·C,最高溫度在37-43·C,當溫度低於10·C時,微生物將不再生長。在適宜的溫度范圍內,溫度每提高10·C,微生物的代謝速率會相應提高,COD的去除率也會提高10%左右;相反,溫度每降低10·C,COD的去除會降低10%,因此在冬季時,COD的生化去除率會明顯低於其它季節。
6. 細菌的生長繁衍速度與環境溫度有關大多數微生物最適合的生長溫度為多少
實驗室一般微生物的恆溫培養溫度為35-37攝氏度。這是最常用的培養溫度,適合大多數常見微生物的常規培養。細菌和真菌都是這個溫度。
根據不同微生物的生長特性,有時也會升高或降低培養溫度。
7. 細菌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多少
不同的細菌最適生長溫度不同,比如:一般中溫菌37攝氏度左右,部分嗜冷菌10攝氏度左右,部分嗜熱菌55攝氏度左右。
8. 微生物實驗室對濕度和溫度有要求嗎一般都是什麼樣的呢
一般溫度為:18-26度,濕度:45%-65%。這是常規化驗室,如果溫、濕度對該微生物有較大影響時,需結合該微生物生境,按要求設定。
9. 微生物實驗室的溫度和濕度有何要求
一般溫度為:18-26度,濕度:45%-65%。《GB 4789.1—2016 食品安全國家標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總則》該標准作為了食品微生物學檢驗基本原則和要求,對檢測環境提出了一些要求,內容如下:
1、實驗室環境不應影響檢驗結果的准確性;就食品微生物實驗室而言,比較容易受到環境影響的操作有無菌檢測,如果在潔凈室內進行,那麼潔凈室容易受到外界環境污染,潔凈室設計是否合理,如遠離污染區、潔凈室與外界環境是否有二級緩沖間隔離、試驗人員進入潔凈室是否更換潔凈服,佩戴口罩,手套等等。
2、實驗室區域應與辦公區域明顯分開;實驗室辦公室與試驗區不得在同一區域,即辦公室不得設置在實驗室內部,這是實驗室設計時需要特別注意的一個要求。
3、實驗室工作面積和總體布局應能滿足從事檢驗工作的需要,實驗室布局宜採用單方向工作流程,避免交叉污染;食品微生物實驗室應配備足夠的功能區,如:准備室、潔凈室、生化室(BSL-2實驗室配置生物安全櫃)、培養室、洗消室等,且房間的布局因用單向工作流程,潔凈區與非潔凈區分布兼具合理性、科學性、實用性,一個設計優秀的微生物實驗室,是微生物檢測准確性的有力保液亮凳障。
4、實驗室內環境的溫度、濕度、潔凈度及照度、噪音等應符合工作要求;該標准未准確提出相關的技術參數,以下是個人總結的一些技術文件對微生物實驗室溫度、濕度、照度、雜訊和潔凈度的技術要求,可參考作為實驗室設計、日常環境監控時的判定值。
(9)多少度適合微生物擴展閱讀
微生物實驗室建設時應具備良好的自然通風,必要時應配備抽風機。接種、分離及鑒定細菌等操作應在生物安全櫃中進行,對結核桿菌等傳染性極強的微生物學檢驗時必須在100%外臨床微生物學實驗室接觸多種有害微生物,為了防止交叉污染,保護工作人員健康,實驗室應至少劃分成3個區:
一、清潔區
包括:辦公室、休息室、培養基配製室與試劑儲藏室。此區域禁止帶人細菌檢驗標本。
二、操作區
(1) 整潔:微生物操作區是各種病原菌相對集中的地方,為了減少粉塵流動,防止交叉污染,操作區應與外界分開。實驗室工作人員進入操作區應換鞋,送標本人員不進入操作區,操作區地面用專用拖把每天拖1次,每周用消毒劑擦洗1次。每天早上工作前,用紫外線照射30min,或每天工作後,用紫外線照射60min,對整個操作區進行消毒;下午工作結束後用消毒液消毒工作檯面,以保證工作環境的安全清鍵檔潔。
(2) 光線:細菌培養的細小菌落及血清試驗凝集顆粒的觀察,都需要有充足的光線。操作區除設置常規照明燈外,還必須安裝操作台燈,以保證實驗結果的正確判斷。
(3) 通風:由於各種病原菌集中,空氣污濁,實驗室要求保持排的生物安全櫃中進行。
(4) 溫度和濕度:由於無菌操作的要求,實驗過程中經常使用酒精燈,因此,微生物實驗室不能安裝吊扇。為了達到實驗所需的適宜溫度,尤其:滿足某些儀器對溫度濕度的要求,實驗室應安裝空調。
(5) 電源:要求提供穩壓、恆頻的電源;根據儀器設備要求,必要時配備不間斷電源。
(6) 水源:操作區內須設置水源。用於標本處理(如,細菌染色) 的水槽與工作人員洗手用的水槽不能混用。
(7) 污染物處理:操作區須備有消毒缸,以處理沾有活菌的玻片等污染物品。檢驗剩餘的標本及使用過的帶菌平板、試管均須集中地點安全放置,經消毒滅菌處理後再洗滌或丟鬧旅棄。
二、無菌區
(1) 無菌室應完全封閉,進出無菌室至少要經兩道門,中間隔有緩沖間,無菌室與外間設置一個可開閉的窗口,用於傳遞器具。
(2) 無菌室必須保持整潔。工作人員進入無菌室應換專用鞋、專用衣。無菌室使用前須用紫外線消毒30min,操作結束後清潔檯面,再用紫外線消毒30min。定期用乳酸或甲醛熏蒸,徹底消毒。
(3) 無菌室僅用於培養基分裝等無菌操作,不能進行有菌標本的操作。操作人員操作時應嚴格關門並戴好專用的口罩與帽子。
(4)無菌室內應有空氣過濾裝置,並安裝空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