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作為生物老師,在講人的生殖和繁衍時候,該如何學生進行性教育
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對於人的性教育是老師們感到難上的一一門課,傳統的道德觀念使老師難於啟齒,特別是女生更是感到羞澀,有的老師讓學生自己看,男生發出笑聲,女姓避開別人的視線躲著看.....從這些現象來說,學生想對自己有個了解,充滿了好奇的心理,而錯誤的道德觀阻礙了他們學習的步伐。這門課 不僅生物課要講,思品課里也要講,側重點不一一樣, 可見性教育對於初中學生來說十分必要。
其實現在的孩子們成熟的很快,所以老師在講授這些時,就是可以根據課本上的編輯來講述,因為課本上都是一些專業的老師編輯的,是可以講述的,講完了也可以傳授一些知識,告訴孩子們生命的起源,和女孩子要愛惜自己的身體,男孩子也要好好的遵守規矩,既滿足了孩子們的好奇心,也傳授了他們知識!
2. 如何提高初中生物 生殖、發育與遺傳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初中生的想羨派象很是活躍,也很野,如果是單純的照本宣科的話,可能幾次之後都不會有人認真聽了。所以要用一些有趣的故事來吸引他們。雖說初中時生物不是主科,但學生們剛剛接觸到這門學科,肯定兄顫賀是很感興趣的,所以要有意識的去引導他們。告訴他們這門學科的重要性,要從意識上改變他們的觀點。
而且在講生物 生殖、發育與遺傳 等方面的時候,老師不能含糊其辭,要為學生們做個好榜樣樣,有的老師再講這些內容和青春期那一章的時候,自己都開不了口,這又不是什麼害羞的事。如果這樣怎麼給學生帶個好頭。
至於怎樣讓課堂更活躍,這方面我就不擅長洞棚了。
希望這些對你有用。
3. 初中生生物學習方法
"1.生物是理科裡面文科屬性比較重的一科,所以要多背背的。生物是正確了解身體,學習人和環境(植物,動物,自然界)之間關系的科目。
2.不要盲目記憶,跟生活中的經驗聯系起來理解。
運用方案
1.仔細了解課本內容,理解和記憶基本概念。
2.把所學的內容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理解。
3.把日常用語和科學用語互做比較,確實理解整理後再記憶。
4.把內容用圖或表格表述後,再進行整理和理解。
5.實驗整理以後跟概念聯系起來理解。
6.以學習資料的解釋部分和習題集的整理部分為中心進行記憶。
7.根據內容用不同方法記憶。
8.不懂的題必須解決。
9.通過解題確認所學內容。
你還可以整理做錯的題,下次考試前重點復習。 不太明白的題查課本和學習資料弄清楚。 以基本題---中等難度題----難題的順序做題,理解內容。"
4. 初中有身體發育的課程嗎
有的
生理衛生課是義務教育階段初中的必修課。這門課程主要講述人體的生理結構和生理特點。學習這門課程,能夠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和生理特點,為身體健康打下基礎。初中有生理衛生課,初中學生進入青春期,非常有必要學習人體生理衛生課程,估計後邊小學也要開設這門課程。
在初一的時候叫健康教育課,專門講述關於健康的知識,初二的生物課就是全部講人體,包含了人體解剖學初步知識,人體新陳代謝基礎知識,人體生理衛生知識。
5. 如何上好初中生物課論文
根據很多實踐表明,初學生物的初中生,連最常見的蔬菜名稱都不會寫,如把「萵苣」寫成「窩菊」,把「菠菜」寫成「波菜」,把「薺(ji)菜」寫成「齊(qi)菜」等,常見植物屬於什麼科,除了對十字花科的白菜較熟悉外,其他的幾乎都不認識。我認為利用實物直觀教學很重要,比如引導學生在課外科技活動中按教科書中的內容製作了一些常見的植物浸制標本,如茄科、葫蘆科、十字花科,錦葵科等常見的代表植物,將這些植物標本製成後,用5%的福爾馬林保存起來作為直觀教學的教具,對生物就很好學習了。下面我介紹一些學習生物的方法。
一、用實踐學習生物
腦功能定位學說表明,人類大腦由兩半球構成,大腦對人體的運動和感覺的管140理是交叉的,左半球的功能?側重於邏輯思維,如語言、邏輯、教學、分析、判斷等;右半球側重於形象思維,如空間、圖形、音樂、美術?等。左、右腦半球猶如兩種不同類型的信息加工系統,它們各司其職,相輔相成,相互協作,共同完成思維活動。左右兩半球信息交換的生理結構是胼胝體,它由兩億條神經纖維組成,每秒鍾可以處理兩半球之間往返傳遞的40億個信息。傳統的生物教學,重視邏輯思維的培養,輕視形象思維的發展,不專注於實踐的作用,同時影響著智力的提高。因此,我們應主攻思維能力的培養,強化實踐的鍛煉。
感知是形象思維的源泉,人們認識生物總是從感知開始,主要通過視覺把所學的生物形象信息傳遞給大腦,在大腦中留下痕跡,當事情不在面前時,這種痕跡會再現出事物的形象,心理學稱為表象。人腦用表象材料進行思維,創造出新形象的過程就是形象思維。沒有感知作基礎,表象就不會產生,沒有表象作材料,就談不上形象思維。那麼生物談何學好。因此,要為形象思維准備豐富的表象,在生物教學中應抓好以下幾點:①加強實驗教學,這是形成豐富表象的主要途徑,一個成功的實驗,會留下深刻的表象,應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參加實驗過程,從中獲得生動形象的表象。②運用形象教具,來豐富學生的感覺,如模型、圖片、掛圖等。③理論聯系實際,廣泛攝取表象,引導學生到自然界去識別生物、調查破壞生態平衡的因素等。④從聲象教材中攝取表象,聲象教材的優勢,能同時喚起聽覺和視覺的興奮,促進左右腦協同工作,發揮形象思維和邏輯思維的作用,以達到對生物本質的認識。在施教中,我們要提倡多種生物信息的滲透,以便形成豐富多彩的表象。
二、研究性學習生物
所謂研究性學習,國內學術界有如下幾種認識:①泛指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學習,即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以類似科學研究的方式去獲取知識,應用知識解決問題。②指學生在科學課中自己探討問題的學習方九③從課程結構上看;「綜合實踐活動」的設置,它包括三類指定領域,即研究性學習、社會實踐和社區服務、勞動技術教育。其中研究性學習是核心。
??生物學作為一門與社會發展密切聯系的自然學科,在新世紀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從人類基因組計劃到致癌基因、從轉基因動、植物到克隆基因。從線粒體基因到人類媽祖」非洲夏娃」、從餐桌上的轉基因食品到DNA偵破技術等等,漸漸地成為有文化的公民必備的常識。其中「生命科學」、「轉基因工程」、「克隆技術」,已經在很多領域顯示出了其領先科學的優勢,生物學與其它學科的相互滲透及「生物實驗」』的普及,對「研究性學習」的引入創造了有利條件。生物學實驗中的驗證性實驗及探究性實驗,非常適合初中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通過上述學習,可以使學生主動獲取有關生物體結構、功能及進化方面的理論知識。生物學與地理等學科結合,可以為學生創造探索生物多樣性與環境保護、植被破壞與水土流失、亂伐森林與沙塵暴、雪塵暴肆虐的關系,以及環境污染與人類疾病發生關系的調查。2.「研究性學習」滲透的目的??研究性學習是以學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學習為前提,以學生感興趣的生物學問題為研究主題,以個人或小組活動方式進行專題研究,建立起師生平等、民主,教學相長的教學過程,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
三、轉變理念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
《生物課程標准》倡導的三個基本理念(面向全體初中學生;提高生物科學素養;倡導探究性學習。)為生物學科的課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吸收傳統教學的優點,摒棄其弊端,轉變教師的教育教學理念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關鍵。
教師應是組織者、合作者、促進者、引導者、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師生之間的關系應該是平等、合作、民主、互動的。教師要關注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具有個性差異的學生。教師要適度允許學生在成長中犯錯誤,因為問題學生將可能使你成為教育家。教師要注意尋找學生的閃光點,激勵學生進步。教師應重視用教材教、重視學生自學,重視學生學習的過程。教師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能力,以及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特別是教師應以學生為中心,學會寬容,學會傾聽學生的訴說。如北師大版《生物學》七年級上冊「探究影響鼠婦分布的環境因素」這個活動,正常情況下鼠婦會跑到黑暗的地方,但實驗過程中,可能會出現這種情況:光亮的地方鼠婦反而多。這有可能是鼠婦跑不動、時間太短或者假死等情況,不能說學生做錯,要尊重事實,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教學反思是改進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課改以學生發展為中心,提倡粗線條的教學設計,後在課堂上隨機補充完成。要根據學生的需要進行教學,多關注學生的實際收獲,少關注課堂的完整性,但嚴禁拖課。所以每一堂課都充滿著不確定因素,很多問題的答案都是開放的,學生的思維開闊,創新的火花隨時都可能迸發。這就要求教師要有較強的教學機智,課前先多預設幾種可能應對學生的實際反應。如北師大版《生物學活動手冊》八年級上冊活動「觀察雞卵的結構」討論3:判斷你所觀察的雞蛋能否孵出雛雞,說出理由。有一個學生的答案與眾不同:不能。因為這個雞蛋已經被我打破了。這個答案可能連教師都預想不到,學生是從另一個角度考慮問題,教師當然不能否認該答案的正確性。我們只能重新審視該題目的嚴密性。所以課改了,教師更要保持經常自我反思的好習慣,這是縮短生物學科教學理念和行為差距的有效途徑。
總之,教師應重新認識新一輪課改背景下的生物學課堂教學,生物學課堂教學無固定模式可循,教師應本著「與新課程一起成長」的態度來創新發展生物學課堂教學的內涵。
6. 七年級的初中生剛剛接觸生物這門學科,應該怎麼教
剛升入初中的學生開始接觸副科,充滿了新鮮感,對於剛接觸生物的同學來說,剛開始可能還覺得很新奇很好玩,隨著學習慢慢的深入,會覺得越來越枯燥,要記的知識點非常多,越來越覺得吃力。
那對於老師來說,首先要在接觸生物的開始,就要用盡渾身解數燃起學生的興趣,包括上課的情境導入,有趣的課程編排,貼近生活的實際案例等,這些對於新手老師來說可能有點難度,可以多參考好的教學案例,《優秀教案》當中大部分都是各地獲獎的教學設計,還是不錯的。
其次就是思維導圖,老師要善於總結和整理相關知識點,用導圖的形式整合知識點,方便記憶。
最後還要注意關注學生的心理,不斷鼓勵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老師也要不斷進步和成長,不能一個方法一直教,一成不變也是不行的,學習的平台也很多,師生也是要共同成長的。
7. 中學生健康教育的健康教育具體目標和基本內容
中學生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生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社會適應健康教育。 一、生理健康教育 生理健康教育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1、結合生物教材,把生理健康教育融入課堂。首先是中學生生理發育的特徵,其次要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一些青春期衛生保健知識,了解青春期常見疾病的預防和防治及生殖系統常見疾病的防治。 2、走出課堂,進行生理健康咨詢和宣傳:開展健康咨詢服務,配合當地衛生宣傳工作,宣傳傳染病的防治,正確認識生理健康的重要性。 二、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青春期心理健康及青春期心理衛生、個性與個性修養等。 1、青春期心理發展特點、青春期心理健康及心理衛生教育。 2、個性與個性修養教育 三、社會適應健康教育 首先,要搞好德育工作。把思想政治、勞動觀念、紀律、集體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寓於課堂教學之中。 其次不可放鬆文化科學知識學習和能力的培養,使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及高尚的審美觀,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在中學開設專門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幫助學生了解心理科學知識,掌握一定的心理調節技術。 (一)在常規的教育活動中滲入心理輔導的內容。 (二)在中學里建立心理咨詢與調節室,除了一般咨詢談心外,還可以採取一些心理治療的簡易方法對症下葯。 具體實施: 1、引導學生合理地發泄不良情緒。 2、淡化被動受教,培養自助能力。 3、注意行動訓練,養成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 4、注意自身形象,增加學生信任感。 中小學健康教育內容包括五個領域: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心理健康、生長發育與青春期保健、安全應急與避險。
根據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的不同階段,依照小學低年級、小學中年級、小學高年級、初中年級、高中年級五級水平,把五個領域的內容合理分配到五級水平中,分別為水平一(小學1—2年級)罩大、水平二(小學3—4年級)、水平三(小學5—6年級)、水平四(初中7—9年級)、水平五(高中10—12年級)。五個不同水平互相銜接,完成中小學校物隱豎健康教育的總體目標。
水平四:中學生健康教育 作者: 郭熙光 吉林大學出版社目標
了解生活方式與健康的關系,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進一步了解平衡膳食、合理營養意義,養成科學、營養的飲食習慣;了解充足睡眠對兒童少年生長發育的重要意義;了解預防食物中毒的基本知識;進一步了解常見傳染病預防知識,增強衛生防病能力;了解艾滋病基本知識和預防方法,熟悉毒品預防基本知識,增強抵禦毒品和艾滋病的能力;了解青春期心理變化特點,學會保持愉快情緒和增進心理健康;進一步了解青春期發育的基本知識,掌握青春期衛生保健知識和青春期常見生理問題的預防和處理方法;了解什麼是性侵害,掌握預防方法和技能;掌握簡單的用葯安全常識;學會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提高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了解網路使用的利弊,合理利用網路。
水平四目錄
第一章 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一節 不良生活方式有害健康
第二節 養成良好的睡眠衛生習慣
第三節 珍愛生命 拒絕毒品
第二章 營養與健康
第一節 青春期的營養需要
第二節 青春期營養與發育
第三節 合理膳食
第四節 飲食習慣與健康
第五節 謹防食物中毒
第三章 疾病預防
第一節 乙型腦炎的預防
第二節 疥瘡的預防
第三節 肺結核病的預防
第四節 肝炎的預防
第五節 艾滋病的基本知識
第四章 心理健康
第一節 中學生心理健康標准
第二節 情緒與健康
第三節 認識自我
第四節 確定學習目標
第五節 青春期的異性交往原則
第五章 青春期保健
第一節 青春期的心理發育
第二節 痤瘡的預防
第三節 青春期其他保健常識
第六章 安全應急與避險
第一節 安全教育與防範
第二節 必要的醫學常識
第三節 集體活動安全常識
第四節 其攜豎它安全應急常識
第五節 預防網路成癮
8. 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
新的《生物課程標准》,根據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和教育規律,綜合考慮學生發展的需要、社會的需要和生物科學發展的需要,重視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科學素養教育,著眼於培養學生終生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力求通過生物學的學習,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更能夠擁有健康的身體和心理。因此,對中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勢在必行。生理和心理有著密切的聯系,生物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健康心理教育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那麼,如何在生物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內容
要充分利用教材,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挖掘,靈活妥善地處理,善於把握教材內容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涉及點、教學方法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點、學生學習過程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接觸點,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培養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例如,在新課程標准中,課程的具體目標含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其中包括:熱愛大自然,珍愛生命,理解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意識;了解我國的生物資源狀況和生物科學技術發展狀況,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增強振興祖國和改變祖國面貌的使命感與責任感;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與衛生習慣,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生物教師要達到情感態度的教學目標,一定要科學地處理好教材中心理教育的內容。
二、結合學生實際,重視青春期教育
中學生是孩子們身體、心理變化最大的一個時期,其變化之快、幅度之大,往往是人們難以預測的。在這一時期他們有許多問題希望得到解答、指導和幫助,他們的好奇心往往促使他們迫切地尋找答案。我們成年人都曾經歷過那個時期,而事後卻不一定能體會那時的心情和變化的急劇。初二第一學期的第一、二章節講生殖、發育,教材的安排正好符合學生發育發展的要求,所以,在講到這兒時,我會佔用較多的時間,安排較多的資料,如圖片、錄像、文字材料等,通過正面啟發和引導學習,使學生廳逗正確了解兩性身心差異,使他們認識到生殖系統和其他系統一樣,也是人體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最終使學生由好奇、害羞、恐懼等心理轉變為敢於正確面對自身的各種變化,並能夠正確愛護、保護自己。
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
青春期又是一個人智力發展的「黃金時代」,而學習是一種緊張的腦力勞動,學習時間過長會使大腦產生疲勞,學習效率降低。因此,在講到神經系統時,通過學習,孩子們認識到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用腦衛生:1.善於用腦。要注意勞逸結合、動靜交替,還要交換腦力活動的內容。此外,要在課後及時復習,強化所學知識在大腦皮層形成的條件反射。2.勤於用腦。要注意遇事多想多問、先想後問,這樣才能使神經系統充分發揮作用,使人的思維越來越敏捷,記憶更加深刻。3.合理安排作息時間。要把學習、工作、體育運動、休息和睡眠等時間合理安排,盡量遵守自己制定的作息制度,以養成良好的有規律的生活習慣。這樣才能對學習效率的提高、神經系統的保護以及整個身心的健康發展有益處。
三、在生物教學中要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通過生物課堂教學,要引導學生在家庭生活、學校生活、社會生活和大自然中通過親身經歷和真實感受,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養成和攔良好的行為習慣。如活動「調查麻雀減少的原因」中,學生通過走訪、實地調查,了解到近年來我們周圍的麻雀的確減少了很多,這與麻雀生活相適應的各種因素都有關,同時還了解到植被的減少、動物多樣性的減少、生態平衡受到破壞對人們的實際生活造成的影響。通過活動,學生領悟了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重要性,提高了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
四、在生物教學中要讓學生正確對待挫折
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正確對待生活、學習中的挫折,如何面對人際交往中的「碰釘子」或「碰壁」,如何對待人生道路的「坑坑窪窪」,是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項主要內容。現代中學喚伏胡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多都具有爭強好勝、個性十足卻經不起任何挫折和干擾的脆弱的「蛋殼心理」。因此,一旦遇到挫折,或受到批評,往往會採取過激的行為:或攻擊,或自責,或冷漠退讓,或放棄追求,甚至出現輕生行為。因此,接受挫折教育,提高耐挫能力,對中學生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五、重視教師人格的作用
教師不僅應該重視知識的傳授,還要更加重視學生的心理,重視自己的人格對學生的影響作用,有意識地以自己的自信樂觀、誠善正直、積極進取、認真負責、鍥而不舍等人格特徵感染學生,促進學生人格的健康發展。生物教師要學習和運用心理學理論,提高其理論素養和教學能力。讓更多的生物教師在教學中滲透心理教育,有利於在學校中營造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的環境氛圍。老師的職責是教書育人,育人的一項重要內容是育心。從這個意義上講,每個老師都應該是心理輔導者。生物教學是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個不可忽視的過程,教學不能只停留在基礎知識的培養上,而且要深入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科學處理好教材,適時地進行滲透,讓學生的能力和行為素質、心理素質等各方面得到全面和諧的發展。
總之,在生物課堂教學中要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的今天,教育要為培養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合格人才服務。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容忽視,作為一名生物教師,在生物教學中要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傳授生物知識的同時關注學生的思想。引導學生能夠正確地面對自己,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對於學生一生都有積極的意義,也是每個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9. 如何打造初中生物課高效課堂
高效課堂教學是指班級授課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從課程改革的角度講,是指在班級授課中實現新課程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落實的最優化。在課堂上,要克服學生的各種惰性現象,提高課堂45分鍾師生教與學的效率,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教學效益的最好。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學校教育質量,是教育改革的著眼點和突破口。作為教學過程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選擇最佳教學策略成為學校教改中課堂教學設計的核心內容至關重要。在此,談談初中生物教學策略。
一、充分做好課前准備保障高效的課堂。
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一定要針對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能力水平與思想水平,符合學校現有的實際條件。這樣設計出的教學方案才切合實際,才具有可操作性。「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要實現課堂高效,必須下足課前准備功夫,備課不是單純地寫教案,而必須備教材、備學生,不僅要花功夫鑽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細琢磨教學的重難點,更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合理設計教學活動,要設計高質量的有針對性的課堂練習,根據教學過程的設計和教學的實際需要製作好教學所必須的教具或課件、學生操作的學具等。仔細考慮課堂教學中的細節問題,對於課堂上學生可能出現的認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慮,針對可能發生的情況設計應急方案,確保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
二、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感興趣的問題切人,激發學生的探究學習熱情。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一節優秀的課,必須重視導引的設計。探究性教學的導引設計,必須引起學生對學習內容的探究興趣,同時符合學科的特點及教材自身的性質。
如在學習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時,可以這樣設計導課:①出示製作好的酸奶、泡菜、米酒等發酵食品,讓學生品嘗並思考問題:這些發酵食品的製作過程和需要的微生物是什麼?②出示「愛滋病症」、「痢疾病症」等與微生物有關的病例圖片,提出問題致病原因是什麼?③課前鼓勵有條件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醫院去向專家、教授或醫生咨詢有關問題,讓他們向全班同學介紹按計劃所作的調查內容------,這樣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活動,促使學生在好奇與思考中獲得知識,並發現新的問題。又如:在講環境污染危害的這一節,教師先用投影的方式列舉了二十世紀的污染事件,如北京的沙塵暴事件,長江的水華事件等,用這些觸目驚心的事實教育學生,讓他們意識到環境重要性。從而也願意去探究自己生活的環境是怎樣的,以致於努力去改變和保護環境。
通過各種方式,努力把生物教學與學生們的生活聯系起來,去實現從生物學到生活,從生活到社會的跨越。學生們會把在生物課中學到的知識應用於生活,也會用生物學知識參與社會活動。
三、優化「學、講、練」時間安排,促進課堂學習的實效性。
時間就是效率。抓緊時間,用好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高效率。我們要改變觀念,變教室為學室,變教時為學時;要樹立責任感,摒棄我的課堂可以隨意支配的觀念。
一堂課一般由學習、講解和練習三部分構成。講的時間不宜超過20分鍾,練的時間不宜少於15分鍾。這里的練包括教學過程中的訓練。課堂上要精講多學多練,教師要精心安排學、講、練的內容,以保證各個環節的時間。練習到位、當堂檢測、鞏固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求教師還必須在課堂練習題的設計和靈活使用上下功夫。生物課堂教學中安排學生練習的時間要根據教學內容的不同需要靈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剛上課的復習鞏固時,可以穿插在新知識的傳授過程中,也可以放在課堂教學內容完成後。及時反饋是高效課堂必須要考慮的一個策略,作為高效課堂教學,嘗試、探索、自學成為課堂教學的主旋律,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促進者,完全可以對學生進行當堂的面批面改,反饋當堂化能夠迅速檢測效果,通過反饋的作用又可及時看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及時糾正並激發上進心。教師可以據此調整教學節奏,及時進行矯正教學等。這對確保生物課堂教學優質、高效十分必要。
四、充分開發利用資源,上出生物課堂教學的學科特色。
採用「多元化」教學模式,以實物、掛圖、模型、多媒體、網路技術等多種教學工具以及結合教師的多種教學方法,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教師在生物課堂上,合理地選擇、組合和使用掛圖、模型、投影、錄像等直觀手段,展示或再現不同的生物及其生命活動的情況,不僅可以形象、直觀地向學生傳授生物學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 ,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能打破時空的限制,增加課堂信息容量。這些都有利於提高生物課堂教學效率。如,我在講八年級生物學上冊《青蛙的生殖和發育》一課時,在809班,我只使用了掛圖展示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並強調幼蟲期和成蟲期形態、結構和生活習性有明顯差別,它是一個變態發育過程,可是同學們學習、聽課熱情不高,未能很好掌握教學內容。在802班,我改進方法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製作了一個課件,把青蛙的生殖發育過程有機的排列起來,並以動畫形式自動、醒目的顯示其發育狀態和過程,並配以形象的蛙叫聲,學生的學習情緒高漲,當看見反復閃現的幼蟲期(蝌蚪)、成蟲期(青蛙)的明顯差異時,一下子明白了變態發育的概念,學生們看了演示後,余興未盡,對所學習的內容也記憶猶新,久久不忘。
教師在安排觀察、實驗內容的教學時要重視和設法克服教學內容、時間與自然季節不相符的困難。必須有計劃地做好觀察和實驗材料的採集、培植、飼養和保存等工作,否則過了適宜的季節,也就錯過了最佳的教學時機。 比如,七年級學生在11月份學習桃花的結構時,就需要在春天採集和製作桃花標本。
五、利用概念圖教學使知識網路化。
學生在學習生物學的過程中常常覺得記憶的內容太多難學,教師在教學中應 利用概念圖等綜合歸納方法,幫助學生構建知識網路,由點連成線,由線織成網,形成多個相關知識點的網路化教學。幫助學生全面理解知識點,提高對知識的整體性認識。
例如:在學習生物圈中的動物時,構建概念圖。將制好的卡片(如圖)分發給學習小組,要求學生在圖中1、2、3、4、5、6處填上合適的概念或語句,使概念圖完整。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小組因對相關的知識掌握和理解的程度不同,完成速度可能不同,結果應基本相同,都能做出圖中答案:1、就地保護,2、建立自然保護區,3、易地保護,4、生態平衡(或生態系統穩定性),5、消費者,6、動植物資源。所以教師要控制好時間,並在小組間巡迴指導,督促學生及時翻閱教材,必要時適當提示和啟發。然後用幻燈片展示完整的概念圖(略),讓學生進行參考對照和補全修改。填寫、補全及修改此概念圖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復習鞏固基礎知識,建構知識網路,升華理性認識的過程。建構此概念圖,給了學生明確的方向和具體的任務,提高了學習的動力。使學生將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動物資源及其保護措施等知識點用概念圖形成知識網路。
課堂教學是一個龐大而又復雜的動態系統,教學效率受許許多多因素的影響、制約,現代的課堂知識是多元化的,具有多樣性的,然而追求教學的高質量、高效益,培養高素質的人才是每位教師的強烈願望,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學習的一般規律,製作合適自己也適應孩子們的一套教育方法,這套方法不僅具有傳統教育的優點更需要高效實用,使之能夠引起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早日成才。
10. 如何讓學生在初中生物課堂中動起來
一、創設課堂和諧氣氛,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動起來
和諧的課堂氣氛對於課堂教育教學非常重要。生物這門學科是一門實驗性較強的學科,教材中大量的實驗、觀察、操作、思考、探究,意味著生物學習過程中要獲得生物知識,既要動手,又要動腦。初中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教學中讓學生充分參與教學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能大大激發學生學習生命科學知識的興趣。
如:本人在教學「鳥的生殖和發育」這節課時,對觀察雞卵的結構,採用了讓學生充當教師的角色組織教學。要求學生課前准備好所有用到的材料,包括一生和一熟的雞蛋。課上請一位同學打開熟雞蛋講解各部分的結構名稱,讓另一名同學打開生雞蛋,認識胚盤、臍帶等結構,最後讓學生共同討論並總結各部分的功能。
又如:講授「認識生物多樣性」這個章節時,在教學組織過程中,本人充分利用學校天然條件,讓學生走出教室,走進 大自然,指導學生觀察、分析,認識生物種類的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這樣的教學安排,不僅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還讓學生學會了如何搜集資料、篩選資料和 運用資料。這比教師講授和學生接收要管用得多,在實際活動中掌握真正的技巧和能力。實踐證明,一節課下來,學生在領略大自然的風光中掌握了應學的知識,即在快樂中達到求知的目的。
教師有意創設和諧的課堂氣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在學習過程中動起來,既培養了學生觀察、動手的能力,還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二、 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個環節,使學生在課堂中活起來 要想使課堂真正活起來,課前一定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並且要盡量多地設計或創造讓學生活起來的機會。只有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才能充分體現他們的潛能,才能使課堂真正活起來。
如:在食物鏈的教學中教師首先用諺語「大魚吃小魚,小魚吃蝦米,蝦米吃泥巴」將學生直接地帶到了食物鏈的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使學生尤其是基礎較差的 學生感到原來食物鏈就這么簡單我也能學會,增強了學習的信心。在生態系統教學中教師用大雁南飛、蜜蜂跳舞兩個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實例將學生引進了生態系統的信息傳 遞中,整節課學生的學習興致別提有多高啦。尋找生活細節中的閃光點,引發學生共鳴,這樣才能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到課堂學習內容中來,讓學生感到新奇有趣的同時以快樂的心態進入新課。
教學中教師採用了豐富的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動畫製作、講故事等靈活使用,使課堂真正活了起來。很多中學生對生物課感興趣是因為生物課講述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生命,或是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生理過程,他們希望老師能帶領他們遨遊在生物學海洋中。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多媒體技術進入課堂,多媒體的應用不但充實了學科內的知識而且促進和提高了教學效率。藉助多媒體,使一些枯燥、抽象的知識變得生動具體了,激發和調動了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了他們理解和分析問題能力。對於沒有電腦等設備的學校,教師可以採用自製的圖片、模型來模擬。總之不管應用什麼方法,只要教師自身善於動手、動腦才有可能調動學生動手、動腦,使課堂真正活起來。
與過去相比,生物新課程在理念上發生了顯著的變化,提出了四項課程理念:一 是提高生物科學素養;二是面向全體學生;三是倡導探究性學習;四是注重與現實生活的聯系。新課程四大理念的實現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需要教師和學生合作完成。例如在食物鏈這節中先讓學生自己閱讀教材後總結什麼是食物鏈,它有什麼特點,然後在自學總 結的基礎之上再讓學生分組討論,最後請各組代表發言總結,並由其他組補充,這樣經過自主——合作——探究一連串的學生活動之後,學生也徹底理解了食物鏈,然後通過一個非常實際的生活問題「大家中午吃了什麼食物?根據你中午所吃的食物寫出相應的食物鏈來」,這個問題的提出既是對全體學生生物學素養的檢驗,同時也很自然的把問題又引到了食物網上。這樣教學既教給了學生學習方法也教給了學生要學以致用。 三、充分利用教學中實驗,讓學生動起來
人的認識遵循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辯證統一的規律。初中生具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基礎,只要教師加以引導和利用,對於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達到教師的教育目的有重要的作用。
初中生雖有一定的知識積累和經驗基礎,但受年齡的影響,大部分初中生對事物的認識水平還比較低。哪怕是課本上最簡單的理論知識,對他們而言,教師的講授有時仍像「紙上談兵」。怎樣把書本知識這種間接經驗變為學生的直接經驗呢?在生物 教學中教師結合相關內容進行恰當的實驗,學生學起知識來才不至於枯燥無味。 如:「植物無性生殖在農業上的運用」這節中對於嫁接的知識,無論課堂上怎樣講都不如親自給學生演示效果好。講到類似的內容,筆者都採用演示法進行教學,課後布置學生實踐,讓他們體會知識的價值所在。經過學習和實踐,學生自然而然地對生物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生物學是一門實驗科學,所以,教師要注重實驗教學,讓學生通過實驗來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驗材料要就地取材,教師要盡量創造條件讓學生多做實驗、做好實驗。包括演示實驗、分組實驗和探究實驗。對於一些實在不能做的實驗,有條件的學校就可以引入多媒體技術,設計虛擬實驗。 如:探究饅頭在口腔中的變化實驗,綠色植物對有機物的利用一課中的三個演示實驗等,筆者都是利用多媒體動畫模擬,學生既觀察到了整個實驗的全過程,又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獲得大量的信息。探究種子萌發的環境條件實驗,實驗過程比較長,也是通過課件演示的。 有些實驗學生可以自己親自動手,從而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培養學生興趣。
如:在探究魚鰭作用、觀察魚呼吸時,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極大的自由空間,教師只適當介紹實驗內容、目的,實驗器材、提出紀律要求,然後讓學生根據所給材料自己設計方案,自己開展實驗。實驗時,因為當時季節問題,鯽魚比較少,價格較貴,所以我們選用 小金魚,實驗時發現金魚比鯽魚靈活很多,在觀察紅墨水從口入從鰓出的時候,按照教材方法將紅墨水滴在魚嘴前方時,整杯水馬上變紅,無法觀察水進出的方向。 怎麼辦?當時教師做了適當引導:「你們可以抓住魚直接滴在口中觀察,也可以嘗試在不傷害小魚生命情況下採用其他方法」。最後每個小組都找到相應方法觀察到 紅墨水從口入從鰓出現象。方法一:「讓魚在染了紅墨水的燒杯里游一會,再放回清水。」;方法二:「將魚放在桌上蠟盤,因為蠟盤面積大,水淺」;方法三: 「用手擋住魚不讓游動」;方法四:「用桌上綁魚鰭的塑料片攔住魚」;方法五:「用手抓住魚,直接往魚口滴墨水」;方法六:「減少水,使魚游速減慢」。並且 對老師介紹的方法提出建議,認為直接滴墨水方法太粗魯,容易傷害小魚。 另外,還可以通過做一些有趣的課外小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例如:讓學生 「觀察螞蟻的捕食行為」和「觀察澱粉粒」等有趣的課外小實驗。 四、師生相互切磋,激發學生課堂興趣
通過學生的預習,經學生自己的思考,讓學生各自發表自己的見解,並通過小組討論,互相補充與糾正,通過師生共同總結,歸納本節教學內容。教師應以肯定、鼓勵為主。鍛煉學生發言的膽量和語言表達概括能力。對於性格內向、不敢舉手的學生,要注意觀察,給其創造發言機會。培養學生對知識的總結歸納能力。在知識歸納中,教師起指導作用,讓學生起主體作用。要處理好「空白」教學,即對教學內容和方法的處理要為學生提供思考機會,為他們留有發揮餘地,不把學生思路禁錮在教學框框中。
教學中通過設計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學生積極用眼、用口、用腦,在活動中啟動多種感官去獲得知識,讓學生在實踐和體驗中獨立思考,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在學習的主陣地——課堂上真正學到東西,把課堂交給學生,讓課堂成為學生的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