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自然界生命形式的發展是由低級到高級,而生命形式越高級,熵值越小,即這一序列的變化是一個熵減小的過程
這種變化是自發進行的,並不與熵增原理矛盾。因為熵增原理描述的是隔離系統,對於開放系統,必須考慮系統與外界交換物質和能量所引起的熵變,以及系統內部由於不可逆過程造成的熵變。
生命系統是一個開放系統,一切生命之所以能維持有序結構發展進化,主要是靠不斷從外界吸取負熵(養料、空氣、水等),並排出負熵(廢物)。生命的活力是耗散過程,生物體本身就是一種高級的耗散結構,在耗散過程中熵不斷增大。
2. 為什麼生物的生長過程是熵減小的過程這違背熱二律嗎為什麼求大神指導啊!!
生物是一個燃銀談對外開放的系搏塌統,與外界交互的
不違背熱二律,熱二是指在封閉的一個系統內部,熵是不斷增大的
而生物這個系統與外界有能皮碰量交換,降低自身的熵
3. 生物熵的簡介
1864年法國物理學家克牢修斯提出了一個物理量和新函數——熵,熵是熱力學系統的態函數,在絕熱系統中熵變永遠不會為負。統計物理學研究表明,熵就是混亂度的量度。20 世紀60 年代,比利時普利高津提出了耗散結構理論(把那些在非平衡和開放條件下通過體系內部耗散能量的不可逆過程產生和維持的時-空有序結構稱為耗散結構),將熵推廣到了與外界有能量交換的非平衡態熱力學體系。熵的內涵不斷擴大,逐漸形成了熱力學熵,黑洞熵、信息熵等概念[1]。這種廣義熵的提出, 闡明了非平衡態與平衡態熱力學體系熵的本質是一致的,均受熵定律支配,從而也揭示了物理系統與生命系統的統一性[2]。
各生命體的生命活動過程是具有耗散結構特徵的、開放的非平衡系統, 生命現象也與熵有著密切關系, 生命體和一切無機物的一個根本區別是它具有高度有序性。根據這一特點用「熵」來描述生命是較為恰當的。引入廣義熵的概念來度量生命活動過程的質量, 稱為生物熵。本研究將耗散結構理論用於生命過程的研究,建立了生物熵隨年齡正常變化的宏觀數學模型, 用以描述生命過程的熵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