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土壤質量評價的評價指標
土壤質量是土壤的許多物理、化學和生物學性質,以及形成這些性質的一些重要過程的綜合
體現,土壤質量指標則是土壤屬性的外在量度,由於對各種土壤屬性與功能之間的關系,以及形成各種土壤屬性的過程機理等問題尚未十分明確,土壤質量評價體系仍無明確標准,土壤質量的研究仍然只是從不同關心角度進行的嘗試。目前國內外科學家採用的評價土壤質量的指標體系不盡一致,可根據不同的土壤和不同的評價目的,選擇不同的評價指標體系。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描述性指標,即定性指標,而不是定量化指標,因此被視為「軟」數據。如土壤顏色、質地、緊實性、耕性、侵蝕狀況、作物長勢、保肥性等,農民往往通過這些描述性指標定性認識土壤質量狀況,但科學家和技術人員不太重視這些指標。另一類是分析性定量指標,選擇土壤的各種屬性,進行定量分析,獲取分析數據,然後確定數據指標的閥值和最適值。
1.根據分析性指標的性質,土壤質量的評價指標分為土壤物理指標、土壤化學指標、土壤生物學指標三方面。
(1)土壤質量的物理指標
土壤物理狀況對植物生長和環境質量有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土壤物理指標包括土壤質地及粒徑分布、土層厚度與根系深度、土壤容重和緊實度、孔隙度及孔隙分布、土壤結構、土壤含水量、田間持水量、土壤持水特徵、滲透率和導水率、土壤排水性、土壤通氣、土壤溫度、障礙層次深度、土壤侵蝕狀況、氧擴散率、土壤耕性等。
(2)土壤質量的化學指標
土壤中各種養分和土壤污染物質等的存在形態和濃度,直接影響植物生長和動物及人類健康。土壤質量的化學指標包括土壤有機碳和全氮、礦化氮、磷和鉀的全量和有效量、CEC、土壤pH、電導率(全鹽量)、鹽基飽和度、鹼化度、各種污染物存在形態和濃度等。
(3)土壤質量的生物學指標
土壤生物是土壤中具有生命力的主要部分,是各種生物體的總稱,包括土壤微生物、土壤動物和植物,是評價土壤質量和健康狀況的重要指標之一。土壤中許多生物可以改善土壤質量狀況,也有一些生物如線蟲、病原菌等會降低土壤質量。應用較多的指標是土壤微生物指標,而中型和大型土壤動物指標正在研究階段。土壤質量的生物學指標包括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潛在可礦化氮、總生物量、土壤呼吸量、微生物種類與數量、生物量碳/有機總碳、呼吸量/生物量、酶活性、微生物群落指紋、根系分泌物、作物殘茬、根結線蟲等。
2.根據土壤質量評價指標的選擇原則,土壤質量的評價指標分為農藝指標、微生物指標、碳氮指標和生態學指標。
(1)土壤質量評價的農藝指標
對土壤做出適宜性評價,直接與農業的可持續性相關聯,需選擇與土壤生產力和農藝性狀直接有關的參數指標。吳啟堂等(1995)選用了10個參數指標,即①質地,②耕層厚度,③pH,④有機質,⑤全氮,⑥鹼解氮,⑦速效磷,⑧速效鉀,⑨容重,④CEC。對這些參數項目進行分級賦值,可以得到定量評價值,這種以農藝基礎性狀為主的土壤質量評價對於農林業生產具有指導意義。
(2)土壤質量的微生物學指標
土壤微生物是維持土壤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對施人土壤的植物殘體和土壤有機質及其它有害化合物的分解、生物化學循環和土壤結構的形成過程起調節作用。土壤生物學性質能敏感地反映土壤質量的變化,是評價土壤質量不可缺少的指標。但由於土壤生物學方面的指標繁多,加上測定方面的難度,下面的指標可供選擇。
①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組成和多樣性:土壤微生物十分復雜,地球上存在的微生物約有18萬種之多,其中包含藻類、細菌、病毒、真菌等,1g土壤就含有10000多個不同的生物種。土壤微生物的多樣性,能敏感地反映出自然景觀及其土壤生態系統受人為干擾(破壞)或生態重建過程中的微細的變化及程度。因而是一個評價土壤質量的良好指標。
②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生物量(microbialbiomass,MB)能代表參與調控土壤能量和養分循環以及有機物質轉化相對應微生物的數量。它與土壤有機質含量密切相關,而且微生物量碳或微生物量氮轉化迅速。因此,微生物量碳或微生物量氮對不同耕作方式、長期和短期施肥管理都很敏感。
③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微生物活性表示土壤中整個微生物群落或其中的一些特殊種群狀態,可以反映自然或農田生態系統的微小變化。
④土壤酶活性:土壤酶絕大多數來自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已發現50-60種酶,它們參與並催化土壤中發生的一系列復雜的生物化學反應。如水解酶和轉化酶對土壤有機質的形成和養分循環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結構參數有很好的相關性。它可作為反映人為管理措施和環境因子引起的土壤生物學和生物化學變化的指標。
高質量的土壤應具有穩定的微生物群落的組成、生物多樣性及良好的生物活性。土壤徽生物是表徵土壤質量最有潛力的敏感性指標之一。因此,建立土壤質量的微生物學指標受到科學家的重視。美國土壤微生物學家(Kemedy等,1995)根據可接受的測定項目和方法,提出了下面土壤質量微生物學指標體系:①有機碳,②微生物生物量,A總生物量,B細菌生物量,C真菌生物量,D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比,③潛在可礦化氮,④土壤呼吸,⑤酶活性,A脫氫酶,B磷酸酶,C精氨酸酶,D芳基硫酸酯酶,⑥生物量碳與有機碳比,⑦呼吸量與生物量比,⑧微生物群落,A基質利用,B脂肪酸分析,C核酸分析。
(3)土壤質量的碳氮指標
通常把土壤有機質和全氮量作為土壤質量評價的一個重要指標。其實,更合適的指標是生物活性碳和生物活性氮,它們是土壤有機碳和有機氮的一小部分,能敏感反映土壤質量的變化,以及不同土地利用和管理如耕作、輪作、施肥、殘留物管理等對土壤質量的影響。
所謂生物活性有機碳是通過實驗法和數學抽象法來定義的。前者分離有機碳的活性組分,按有機碳的穩定性劃分為若干組。後者根據土壤有機碳各組分在轉化過程中的流程位置及其穩定性,用計算機模擬建立多個動態碳庫,活性有機碳庫的轉化快,轉化速率常數較大,土壤活性有機氮反映了土壤氮素供應能力,它可被視為一個單獨的氮庫,或根據土壤有機質分解動力學分成幾個組分。活性有機氮,常用3種表示方法:微生物生物量氮(MBN),潛在可礦化氮(MN)和同位素稀釋法測定活性有機氮(ASN)。MBN主要是微生物生物量N和少量土壤微動物氮。PMN是指實驗室培養測定的土壤礦化氮,包括全部活性非生物量氮及部分微生物生物量氮。ASN是指參與土壤中生物循環過程中的氮,即用同位素稀釋法測定的活性
非生物量氮及固定過程中的微生物生物量氮。(4)土壤質量的生態學指標
物種和基因保持是土壤在地球表層生態系統中的重要功能之一,一個健康的土壤可以滋養和保持相當大的生物種群區系和個體數目,物種多樣性應直接與土壤質量關聯。關於土壤與生態系統穩定性與多樣性的關系,國內已有較多的研究,土壤質量的生態學指標主要有:
①種群豐富度:包括種群個數、個體密度、大動物、節肢動物、細菌、放線菌、真菌等。
②多樣性指數:生物或生態復合體的種類、結構與功能方面的豐富度及相互間的差異性。
③均勻度指數:生物個體或群體在土壤中分布的空間特徵。
④優勢性指數:優勢種群的存在及其特徵。
某些土壤性狀在土壤質量評價中顯得十分重要。美國土壤學家提出了土壤質量分析最小指標矩陣(Papendick,etal,1995),其參數為:①團聚性(aggregation),②容重(bulkdensity),③至硬碟的距離(distancetohardpan),④滲濾性(infiltration),⑤電導率(conctivity),⑥持水率(waterholdingcapacity),⑦pH,⑧有機質(organicmatter),⑨可礦化氮(mineralizablenitrogen),⑩呼吸作用(respiration)。
3.根據土壤質量評價指標涉及的內容,土壤質量指標可分為以下四個方面。
(1)土壤肥力:土壤肥力因素包括水、肥、氣、熱四大肥力因素,具體指標有土壤質地、緊實度、耕層厚度、土壤結構、土壤含水量、田間持水量、土壤排水性、滲濾性、有機質、全氮、全磷、全鉀、速效氮、速效磷、緩效鉀、速效鉀、缺乏性微量元素全量和有效量、土壤通氣、土壤熱量、土壤侵蝕狀況、pH、CEC等。土壤肥力退化主要是指土壤養分貧瘠化,為了維持綠色植物生產,土地(壤)就必須年復一年地消耗它有限的物質貯庫,特別是植物所需的那些必要的營養元素,一旦土壤中營養元素被耗竭,土壤就不能滿足植物生長。
(2)土壤環境質量:背景值、鹽分種類與含量、硝酸鹽、鹼化度、農葯殘留量、污染指數、植物中污染物、環境容量、地表水污染物、地下水礦化度與污染物、重金屬元素種類極其含量、污染物存在狀態及其濃度等。
(3)土壤生物活性:微生物量、C/N、土壤呼吸、微生物區系、磷酸酶活性、脲酶活性等。
(4)土壤生態質量:節肢動物、蚯蚓、種群豐富度、多樣性指數、優勢性指數、均勻度指數、雜草等。 土壤質量評價指標選擇原則
有效性原則:選取的指標能正確反映出土壤的基本功能,是土壤中決定物理、化學及生物學過程的主要特性,對表徵土壤功能是有效的。
敏感性原則:選取的土壤質量指標對土壤利用方式,人為擾動過程,土壤侵蝕強度及程度的變化有足夠敏感的反應。如果所選指標對土壤變化反應不敏感,則對監測土壤質量變化沒有使用價值。但是,指標的敏感性要以監測土壤質量變化的時間尺度而定。
實用性原則:選取的土壤質量指標要易於定量測定,簡便實用。在田間或實驗室測定時,測定過程穩定,測定誤差低,具有較高的再現性與適宜的精度水平。
通用性:影響土壤質量的因素很多,必須立足於綜合的、系統的觀點。通過分析各種土壤特性在土壤質量形成中的主次作用,選取那些有重要影響的指標,尤其是不要遺漏制約土壤生產力的主要指標。另一方面,也不要無限制地擴大指標的選擇面,使整個指標體系復雜化。
一般說來,反映土壤質量與土壤健康的診斷特徵可以分成兩組,一組是描述土壤健康的描述性特徵,另一組是分析性指標,具有定量單位,常為科學家所用。分析性指標通常包括物理指標、化學指標和__生物指標,在土壤質量評價中需要根據不同的土壤、不同的評價目的,按照上述指標選擇原則對這些指標進行取捨組合。
(1)土壤物理指標
由於土壤結構的穩定性控制了生態系統內的許多功能,是土壤最基本的質量指標。在評價土壤質量的基本定量體系中,物理性指標包括:土壤質地、土層和根系深度、土壤容重和滲透率、田間持水量、土壤持水特徵、土壤含水量。Larson和Pierce(1991)提出了用於控制土壤侵蝕或防止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的物理指標為:土壤質地、結構和強度,植物有效水和最大紮根深度;Fitzpatriok(1996)則指出土層的厚度、土壤的結構性在景觀中的分布可用來評價土壤與流域過程及土壤生產力,是最通常、簡便的指標,同時指出土壤質地與植物生長和水分運移密切相關,是重要的物理指標。Cass(1996)認為土壤退化的程度與土壤結構穩定性有關,選取土壤分散性、土壤強度、水分吸收速率作為關鍵的物理指標。
(2)土壤化學指標
土壤質量的化學指標包括有機C和N,礦化態的N、P、K、pH、電導率。Duxbury(1994)提出土壤有機質生物活性部分更適於作為土壤質量的指標。Anderson(1990)在考慮評價土壤質量的有機質快速指標時,建議採用微生物活性指標——代謝商。土壤活性有機氮反映了土壤氮素的供應能力,與農業持續發展及環境質量緊密相關,可作為衡量土壤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在測出土壤全N或有機質水平的變化之前,土壤潛在礦化氮(PMN)和土壤活性氮(ASN)的變化就可測到。在確定土壤質量變化時,土壤活性氮是一個靈敏的指標。但是,有關PMN和ASN在年際水平上的動態變化資料不多,進一步的工作是確定如何使用這些參數以及它們各自的局限性。
由於土壤有機質可以對土壤質量和作物產生有益的影響,研究認為SOM是土壤質量的中心指標(美國水土保持學會,1995),甚至把它看作是土壤質量衡量指標中的唯一重要的指標(Larson和Pierce1991;Doran等,1996)。
Singer和Ewing(1999)還強調了污染物對土壤質量的影響,並提出了將污染物的有效性、濃度、活動性和存在狀態作為重要化學指標。
(3)土壤生物指標
土壤中的生物是維持土壤質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土壤生物學性質能敏感地反映出土壤質量健康的變化,是土壤質量評價不可缺少的指標。生物學指標包括土壤上生長的植物、土壤動物、土壤微生物,其中,應用最多的是土壤微生物指標,多數研究認為,土壤微生物(包括微生物量、土壤呼吸等)是土壤質量變化最敏感的指標。
Kennedy(1995)提出的土壤質量微生物指標包括生物量、細菌、真菌、土壤呼吸、微生物區系以及與微生物活動有關的參數。Turco(1994)認為一個高質量的土壤應該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穩定的微生物種群組成。在農田系統中,在測定土壤有機質變化之前,微生物群落對土壤的變化就可提供可靠的直接證據。微生物多樣性指標可評價自然或人為干擾對微生物群落的影響,進一步揭示土壤質量在微生物數量和功能上的差異。對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狀況的常規檢測方法仍處於實驗室階段,一般將微生物量作為常規的土壤質量指標。進一步的工作是確定一套評價土壤質量中生物部分的最小參數集,這些指標應同時考慮生物學過程和種群多樣性,能反映干擾的影響,准確評價系統的功能,而且應該是廉價和快速的。
Dick(1994,1996)提出土壤酶活性是作為反映管理措施和環境因子引起的土壤生物學和生物化學變化的指標,尤其是非專一性和水解性的土壤酶活性十分適合這種指標。利用土壤酶活性評價干擾對土壤質量影響時,需要與參照系或特定地區狀況進行比較。為簡化評價步驟,合理評價某個時刻的土壤質量,有些研究者提出了綜合指標,如生物肥力指標、酶數量指標、水解系數指標等,以對酶活性作出評價。對於土壤質量的酶活性指標,科學研究的重點是尋找一個相對或統一的指標;它不需要通過在時間上的多次測定或在處理間的比較來作解釋,統一指標應當是土壤生物學、化學和物理學重要參數的綜合。 在土壤質量調查中,根據評價的目的、對象、區域環境條件、污染源和污染狀況確定調查項目。選擇的參數過少或者過多,都不能反映土壤的綜合污染特性。從理論上講,應選擇那些與土壤質量的形成和變化有重大關系的參數。譬如以有機物污染為主的地區,選擇油、苯並(a)芘、DDT、六六六等。在用生活污水灌溉的地區,主要選擇與一般衛生標准有關的參數,如細菌、病菌、蛔蟲卵等。在沖積扇上部土層薄的地區,為了保護飲用水源,要注意易溶於水的污染物,如酚、氰、氮、磷等。在平原地區則要注意易溶性鹽類。在用含重金屬的工業廢水或礦區廢水灌溉的地區,由於重金屬在土壤中不易遷移而易於累積,應選擇難遷移的重金屬,如汞、鎘、鉛等。
確定調查項目後,一般採用傳統的方法進行調查,在調查中可根據地區的大小選用適當的比例尺以提高調查數值的精確度。比較精確的方法是按方格網路法進行調查。由於方格網路法工作量較大,也可在前一方法調查的基礎上繪出等值線,再以內插法補足每一方格數值,用方格網路表示出來。
評價土壤質量要有一種相對的、可比的單位作為衡量尺度,一般採用土壤質量指數。單個污染物質量指數的一般模式為Pi=Ci/Si。式中Pi為污染指數,或稱分指數;Ci為污染物的實測值;Si為污染物的
評價標准。
綜合質量指數的模式,一般採用單個污染物的質量指數相加,或相加後再平均的方法。即: 式中n 為污染物的種類數。有人利用模糊數學中的系統聚類分析對單個污染物的質量指數進行綜合,效果較好。 為了進行評價,繪制質量圖,要對求出的指數進行分級。分級一般是先定出「開始污染」和「嚴重污染」的起始值,然後將兩者之間的數值根據需要分為若干級。「開始污染」的起始值一般採用土壤背景值。「嚴重污染」的起始值一般以土壤環境質量標准表示,或以作物體內污染物含量超過衛生標准時的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來表示。也有人以作物減產到一定程度時土壤中的污染物的
含量作為依據。
Ⅱ 土壤中微生物碳氮的測定方法
1.3 土壤微生物區系測定
細菌、真菌、放線菌採用平板培養法。細菌採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放線菌採用改良高氏1號培養基,真菌採用馬丁氏培養基。
1.4 土壤微生物活性指標測定方法
1.4.1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的測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測定:採用氯仿熏蒸—0.5mol (L-1K2SO4提取法,TOC自動分析儀測定;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測定:採用熏蒸提取一開氏定氮法測定微生物生物氮量。
1.4.2 土壤氨化作用強度、硝化作用強度分析:土壤氨化作用測定採用土壤培養法,用半微量開氏定氮蒸餾法測定NH4+-N的含量;土壤硝化作用測定採用溶液培養法,用比色法測定NO2-N的減少量。
Ⅲ 土壤微生物的特徵指標主要有哪些
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一切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嚴格意義上應包括細菌、古菌、真菌、病毒、原生動物和顯微藻類。其個體微小,一般以微米或毫微米來計算,通常1克土壤中有幾億到幾百億個,其種類和數量隨成土環境及其土層深度的不同而變化。它們在土壤中進行氧化、硝化、氨化、固氮、硫化等過程,促進土壤有機質的分解和養分的轉化。
Ⅳ 土壤檢測指標有哪些
土壤檢測是現代農業生產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通過土壤檢測,可以了解土壤水分、養分含量、pH值、污染等與土壤質量有關的數據。這些土壤檢測數據對農業生產具有重要意義。
一、土壤養分檢測
土壤中的養分是植物生長所必需的。養分過少或過多都會影響作物的生長發育,因此合理的土壤養分含量對作物生長至關重要。土壤養分檢測可以幫助我們指導施肥。土壤檢測指標一般有氮磷鉀、有機質、水分、鹽分、PH、中微量元素、重金屬等。
二、土壤墒情檢測
土壤墒情反映的是土壤水分含量的指標。通過對土壤含水量的檢測,我們可以根據檢測數據幫助我們實施科學灌溉,以保證作物產量或品質不受含水量(過多或不足)的影響。土壤墒情檢測可以使用四蘭儀器的SL-SJ土壤墒情速測儀進行檢測。
三、土壤重金屬檢測
檢測土壤重金屬含量可以判斷一塊土壤的污染程度。一般來說,土壤中的重金屬超標是因為工業污染和肥料濫用造成的殘留。農作物一旦吸收重金屬而被食用,將在很大程度上危害人體健康。重金屬檢測指標一般為土壤中鎘、銅、砷、鉻、汞、鎳、鐵、鋁、鋅、錳、銅的含量符合不符合限量要求。重金屬檢測儀器可採用四蘭儀器的SL-ZJS款,方便快捷。
Ⅳ 土壤微生物檢測標准有哪些呢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測定 熏蒸提取法GB/T 39228-2020
土壤微生物毒性試驗GB/T31270.16—2014
Ⅵ 土壤的生物學指標是什麼
土壤粒徑大小:→容重、總空隙度、持水性(量)、通氣性
土壤容重:→土壤通氣量、持水性(有7種與土壤容重存在明顯負相關,有5種與土壤水的累積入滲速率呈正相關)
土壤密度:
土壤水熱程度:
土壤孔隙度:
總孔隙度:
大孔隙度:通氣孔隙0.1mm+
小孔隙度:持水孔隙0.001~0.1mm
土壤酶活性指標:(受到土壤有機無機復合體保護,所以穩定)
酶數量(enzymaenumber,EAN)指標:
EAN = 0.2 (DH + CA/10 + AP/40 + PR/2 + AM/20)
式中:DH 為脫氫酶活性 (TPF g/(10 kg•27 h)),CA 為過氧化氫酶活性 (O2 %/3 min),AP 為鹼性磷酸酶活性 (PNP mg/(10 kg•5 h)),PR 為蛋白酶活性(氨基氮g/(10kg•16 h)),AM 為澱粉酶活性 (澱粉分解 %/(l0g•16 h ))
土壤脲酶(有機質、鹼解氮、有效鉀密切相關,許景偉,王衛東,李成. 不同類型黑松混交林土壤微生物酶及其與土壤養分關系的研究[J ]. 北京林業大學學報,2000 ,22(1) :51,但在菜園土壤上,於忠祥等發現脲酶活性僅與水解氮顯著相關,與有機質呈顯著負相關,於忠祥,汪維雲. 合肥郊區菜園土壤酶活性研究[J ]. 土壤通報,1996 ,27(4) :179 – 181)
多酚氧化酶(與全氮含量呈極顯著負相關,與有機質和有效磷呈顯著負相關,表明多酚氧化酶活性愈大,土壤養分含量愈低,孫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楊樹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與酶活性的變異研究[J ]. 林業科學,1997 ,33(6) :488 - 496)
過氧化氫酶(與有機質、全氮、全鉀呈極顯著正相關,是影響土壤肥力的一個關鍵酶,孫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楊樹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與酶活性的變異研究[J ]. 林業科學,1997 ,33(6) :488 - 496)
轉化酶(反映土壤呼吸強度,酶促作用產物—葡萄糖是植物、微生物的營養源。土壤的肥力水平和生物學活性強度在轉化酶上反映得最明顯,與土壤有機質、全氮、全鉀、鹼解氮、速效磷、有效鉀均呈顯著相關,孫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楊樹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與酶活性的變異研究[J ]. 林業科學,1997 ,33(6) :488 - 496)
酸性磷酸酶(與土壤中全氮、鹼解氮、全鉀、有效鉀及速效磷的含量呈正相關,與全磷呈負相,孫翠玲,郭玉文,佟超然等. 楊樹混交林地土壤微生物與酶活性的變異研究[J ]. 林業科學,1997 ,33(6) :488 - 496)
脫氫酶
三苯甲基四氮唑氯化物法(有改進TTC法)頓咪娜,胡文容。脫氫酶活性檢測方法及應用
土壤微生物指標:
(4)土壤中細菌 真菌和 PAHs 降解菌的計數、[12]採用平板稀釋法 細菌採用牛肉膏蛋白腖培養基,真菌採用馬丁氏培養基PAHs降解菌數量的[13]測定,採用MPN方法
微生物組成和多樣性(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生物地球化學循環、土壤有機質的周轉及土壤肥力和質量)
微生物生物量(被認為是表徵土壤質量變化最敏感最有潛力的指標,是表徵土壤肥力特徵和土壤生態系統中物質和能量流動的一個重要參數,所有的微生物種群數量一般隨著土壤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真菌數量的降低幅度較細菌高)
微生物活性(細菌數量很大程度上與土壤有機質含量成正相關)
土壤微生物多樣性(物種多樣性、遺傳(基因)多樣性、生態多樣性以及功能多樣性)王菲,楊官品等.微生物標志物在土壤污染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生態學雜志,2008, 27 (1) : 105- 110
微生物商(Cmic/Corg)Balota EL, Colozzi-Filho A, Andrade DS, Dick RP. Microbial biomass in soils under different tillage and crop rotation systems.Biology and Fertility of Soils, 2003, 38: 15-20
微生物呼吸強度和微生物的代謝商(qCO2) 為某一時刻 CO2 釋放速率與 MBC 的比,反映了單位生物量的微生物在單位時間里的呼吸作用強度,它可以同時表示微生物量的大小和活孫波, 趙其國, 張桃林等. 土壤質量與持續環境. Ⅲ:土壤質量評價的生物學指標. 土壤, 1997, 29 (5): 225-234,龍健, 黃昌勇, 滕應等. 礦區重金屬污染對土壤環境質量微生物學指標的影響.農業環境科學學報, 2003, 22 (1):60-63
土壤動物指標:
對土壤過程有顯著影響的主要以無脊椎動物為主,它們依靠傳播接種微生物等方式來加速營養物質的分解和還原,促進土壤大孔隙的形成,並促進團粒結構的形成和穩定
蚯蚓糞便能增強土壤酶活性
土壤水分:空氣烘箱法
土壤酸鹼度(對微生物數量影響顯著,真菌數量在酸性土壤中多,細菌和放線菌數量在中性或鹼性土壤中較多)